如何評價廣告片《我們把一群精英女問哭了》?
看到很多人在問,視頻就是這個,一個人在大城市生活工作漂泊的樣子,你是否也如此?
-思想聚焦的秒拍
1.
其實估計沒什麼人知道,「空巢青年」這詞最早其實就是從知乎出來的,當時是某電影在知乎宣傳時用的一個詞,被報紙雜誌引用後才傳播開的。
什麼是「空巢青年」,很簡單,其實就是獨居青年。
我身邊這種青年其實還挺多的。
一人之力,意氣奮發,胸懷大志,執劍闖入江湖中,不問歸期,酷得一逼。
我是在微博上看到《我們把一群精英女問哭了》這個視頻的,裡面採訪了三位在大城市獨自生活的女生,算是幾個空巢青年的典型吧。當時視頻所用的話題叫「生活不是偶像劇」,我覺得挺貼切的。
從這三個女生和我身邊的例子,我大概總結了一下「空巢青年」的幾個特點:
一、一般都很獨立。吃喝拉撒衣食住行自己負責,獨立是基本的屬性。
二、圈子不大。因為是外來人口,且平時工作較緊,交友圈基本都還是在自己的公司或者業內,基本沒有太多時間處理低質量的社交。
三、不被老家的親人理解。像視頻里一個做廣告的女生說的,父母還以為她是貼燈箱的。空間和時間(生活節奏)的不同步,導致了生活方向並不在父母預想的軌道上。
四、對感情有較高的要求。
我覺得這四個特點互有聯繫——獨立導致了圈子比較小、對感情有較高要求,而圈子小、對感情要求高,又造成了父母和親人的不理解。
2.
在我看來,這個小短片最關注的正是這個部分——獨居青年的「獨」字,替她們的爸爸媽媽問了她們一個問題:
閨女,你為啥還一個人啊?
閨女,你為啥不找個人嫁了啊?
然後閨女們紛紛回答:哎呀,沒有合適的嘛。
這可能就是父母比較不理解的地方:大城市裡辣么多小夥子,怎麼就沒有合適的嘞?
我想到里八神寫過的一個段子:
王先生一直在畫兩個方塊,一大一小,畫了一輩子,所有的人都在笑話他傻逼。突然有一個人路過他身旁,驚呼到:布谷鳥!王先生的眼淚就流了下來,拉住他的雙手說:知音!他們就成了最好的朋友。但其實那一天王先生畫的是斑尾鴿,但是王先生想,世界這麼的貧瘠,能到這個程度,也就忍了吧。
「世界這麼的貧瘠,能到這個程度,也就忍了吧。」聽起來像不像空巢青年的父母們對他們的勸解呢?
對父母來說,找一個伴侶,就是貧瘠世界的一口泉水,不用太合口味,但是能解渴就行。
但這些「空巢青年」們比較不認同這樣的愛情觀。
一方面,她們覺得自己的生活沒那麼貧瘠,無需止渴。意思是,她們的生活重心由於個人奮鬥,其實很難向感情傾斜。看視頻里也說,她們都覺得自己的生活雖然累、節奏快,但是其實很充實。這就說明愛情對她們來說沒有那麼「剛需」。但這只是較小的一部分原因。
另一方面,也是更大的原因,是這些女青年一般都較為獨立、能力較強——這意味著跟她們「旗鼓相當」的人不多。對她們而言,既然一個人都能倒騰好一切,為啥還需要另外一個人來參與呢?總得有個合適的理由啊。
廖一梅說:在我們的一生中,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在我看來,在父母、親人甚至家鄉的朋友對自己難以付諸理解的時候,她們更需要的,其實是一個足夠了解自己、三觀和自己足夠契合的人。
看這個視頻還有一個有趣的地方在於,在前一天,如故還跟新世相一起搞了一個「當一小時偶像劇女主角活動」。
因為當初「逃離北上廣」的活動我挺關注新世相的,也看了這個活動在某平台的直播...它找了九個素人女生與九個少年男團的成員分別進行了一小時的約會,上演了一個長達九小時的「即興偶像劇」。
雖然過程上有一些小瑕疵,但是其選擇女孩的方式很有趣——用測試來匹配兩個人的三觀和品位,(這個功能上其實我挺希望如故能做好的,至少要吸取探探號稱「顏值匹配」卻成為約炮工具的經驗...)就是說,這九個女孩子和她們約會的男孩,都是通過測試知道兩個人在三觀和品位上高度匹配的。
這兩個活動和視頻都在強調:兩個人在一起,三觀和品位匹配很重要。
我想到,我身邊其實就有一些三觀比較特別(原諒我這個說法,,絕非貶義,只是找不到更合適的形容)的朋友,他們就暫時決定不結婚,大概就是找不到跟自己三觀匹配的人吧。
前幾天新世相和如故做的《中國女性情感大調查》也印證了我的這個想法:都市女性身上有太多的「得不到」和「丟不掉」——許多女性單身的原因,並不是本身條件的問題,而是不願與合不來的人將就。
還可以印證我觀點的,是前兩天,我寫稿子寫到凌晨,有些事正好要請教一個在北京打拚的姑娘,就順便跟她聊了幾句。問她在北京的狀態,她也說平時並非沒有人追求,只是她沒找到合適的,雖然她對愛情也很憧憬,但比起湊合,她覺得目前一個人過得也挺好的。
用一句比較爛俗一點的話來形容這些姑娘的想法,叫:想嫁給愛情吧——這種愛情,指的是相互理解的愛情,能理解她們作為女孩子為什麼還要獨自打拚、能理解為什麼她們不湊合的愛情。
這就是我認為這個小短片傳遞的一種精神。
3.四月,我去上海參加鹽CLUB後飛去了北京,見了許多朋友,不知道為啥大家好像都很愛喝酒,無論什麼活動最終去向都是酒吧。
一天晚上喝到一半,跟一個朋友聊天,他告訴我,自己違背了家裡安排來北京,現在做文化工作,對家裡人來看他就跟瘋了一樣,不知道他怎麼能賺到錢。
他說他已經來了北京一段時間,卻沒什麼起色,有點著急。
從他身上可以反映出我對擠入大城市的一種恐懼。
可就在去北京之前,在上海的最後一晚,和另一個在上海工作的朋友在一家本地餐廳吃飯,給我的感覺卻不同。
朋友接近三十歲,單身,薪水一直在漲。談到在上海的工作,他會不自覺地露出微笑,從他身上能感覺到對未來的新期待,這種感覺讓我有些羨慕。
從他身上卻可以看出一部分我嚮往擠入大城市、成為那個青年群體的一員的原因。
他跟我說,一個人生活最重要的地方,就是你是否刻意去控制生活成本和提高生活品質。
想到我一個人住的時候,因為來不及準備而早餐不吃或瞎吃,衣服瞎穿,東西瞎買,就感慨空巢青年和空巢青年之間,也是不太一樣。
確實,空巢青年的大部分問題其實他們自己都可以解決。
空巢青年們應該也不希望一提到「空巢青年」,大家就覺得他們一個個慘不垃圾的,然後像關愛「空巢老人」一樣去「關愛」他們。「空巢青年」又不是什麼弱勢群體,有啥好關愛的?
比起所謂「關愛」,我更希望我們能回歸「空巢青年」這個詞出現的目的——我們應當接受和理解這部分人,認可他們的堅持和追求。這,才是「空巢青年」們所需要的。
我又想起,在高中的時候我打過一場辯論賽,題目是去大城市好還是去小城市好,當時大家面紅耳赤爭論到底是要發展還是要安逸,當時的我想,還是小城市舒服。
後來隨著年齡增大,我就對大城市越來越嚮往了。
可能就像是葡萄牙詩人費爾南多·佩索阿說的:
「鄉村的黎明令我喜歡,而城市的黎明好壞摻雜,因而更令我喜歡…」
完
-----
最後打個小廣告,我自己的微信公眾號:陳亦飄(或搜 withyipiao)。不在知乎發的文章都在那,歡迎去找我玩。
祝你有個愉快的夜晚。
http://weixin.qq.com/r/9zksNBDEd00IrVRX92zl (二維碼自動識別)
畢業後青年在大城市打拚的孤獨是現實,然而這個問題是難以避免的,任何形式的陌生人社交都不能解決痛點。
陌生人社交只有三條路。第一條,完蛋,像大部分陌生人社交軟體一樣。第二條,走向約炮的道路,成功者如陌陌探探Tinder之類。第三條,走向熟人社交,成功者如微信snapchat。
為什麼?因為通過陌生人社交找到所謂知己,根本就是偽命題。
什麼遇到愛容易遇到性容易遇到了解不容易,只不過是了解需要的成本更多而已。
社交本質上就是投資,是交易,而成本則是時間。
誰都希望有一個懂自己,了解自己的人在自己身邊,為什麼很難找到?因為這種人並不是天生就存在,讓你去尋覓的,而是慢慢培養的。姑娘們想想自己的閨蜜,男生們翻翻自己的基友,有哪一個是你從人群中拎出來一下就決定這是此生致交的,有多少是經歷了無數的磨合適應吵架暢談才發現彼此心有靈犀的?
把你們變成知己的,並不是,或並不僅僅是他或她的三觀,而是你們的共同經歷。
共同經歷與強迫社交
實際上,大部分我們的「好友」,在最開始都並不是我們主動選擇去交往的。在學校里,我們在同一個班,每天朝夕相處,「不得不」一起聊天。在宿舍,我們共居一室,「不得不」一起生活。而回頭想想,我們的「好朋友」,往往是在這種「強迫社交」下開始,和我們有了一段共同的經歷,再產生共鳴,從而彼此親近的。
打個比喻,如果現在給你100塊錢,你面前有一家餐廳一個遊戲廳一個電影院一個體育館一個健身房一個……你會選哪個?不一定。但是你肯定只有很小的幾率走進遊戲廳,去把每個遊戲機嘗試一遍甚至好幾遍,去選擇自己最愛的那一款遊戲。
換個角度,現在把你放到遊戲廳里,給你100個遊戲幣,這些錢不能退,那你肯定會把遊戲廳里的遊戲玩一個遍,然後選好自己最喜歡的那個,多玩幾次。
其實遊戲廳里一直都有你最喜歡的遊戲,只不過你並不一定會去玩,因為你有太多的選擇。
而正是這種被動性,強迫性,往往是友情誕生的土壤。就像萌芽的種子,總要先度過一段不見天日的時光,才能汲取到足夠的養分。
而主動性的陌生人交友app,兩個人聊一會兒,就沒什麼共同話題了。還有什麼驅使著你聊下去?性慾唄。
不是你們不能成為知己,只是有這個時間,你一定會去選擇干點別的。
美好的偽需求
而現實比這個更有趣一些,讓我們還用剛才那個例子好了。把你放到遊戲廳里,給你10個遊戲幣,你面前有100台不同的遊戲,其中有兩台你玩過並且覺得很好玩,你會怎麼選擇?或許你會嘗試一下別的,但是你一定會玩這兩台知道好玩的。在玩完之後再抱怨,哎為什麼這個遊戲廳只有兩個好玩的遊戲呢?
我們根本不是沒有知己,只是知己在遠方。在外打拚的人們,哪個沒有幾個知心好友?當你真的遇到煩心事,遇到開心事,遇到順心事,遇到違心事,你會選擇和一個「軟體判定三觀相同」的陌生人分享,還是和遠方的好友分享?
人所能維護的好友圈其實是很有限的。一個人在剛剛到一個陌生的城市的時候,往往是他社交最頻繁也效果最好的時候,他會認識一些周圍的「准好友」。而當他有了一定量的准好友,加上他原來可以聊天的真好友之後,他在這裡尋找知己的需求,其實就變成了偽需求。
什麼叫偽需求?啊,我好想擁有這個!可是你要付出努力。哎,算了吧。
他們以為他們求之不得的東西,其實是個附屬品,是個錦上添花的煙火而已,他們根本不會為之努力。當然,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個「高價值」的回報,需要大量可能打水漂的付出。如果你是個生活拮据的人,你會花100塊錢用很小概率去抽一個不能賣掉的保時捷一年使用權,還是去吃頓好的?
通往知己路上的攔路虎
即便按照我說的,尋求知己這件事大部分人根本沒怎麼投入精力,或者沒什麼精力可以投入,那我如果真的花時間去尋找,是不是就應該能找到呢?
我覺得,有希望成為你知己的人,遠比你想像得多的多。只不過大部分人,在通往知己的路上,就被一條攔路虎殺死了。這條老虎,叫做慾望。
有個小女孩說要吹出世界上最大最美的泡泡。可是在她努力的過程中,發現吹一會兒,泡泡就破了。吹一會兒,泡泡就破了。她總是吹不出她想要的那麼大的泡泡。爸爸和她說,你為什麼要吹一個最大的泡泡呢?你吹一個小點的,然後就讓它飄走,不是也很美么?女孩兒聽了爸爸的話,幾十個泡泡圍著女孩子飛舞,在陽光的照耀下五彩斑斕,美不勝收。雖然女孩兒再也沒能吹出又大又美的她想要的泡泡。
有個少年,說要靠自己的學識修養和認真,成為知乎有名氣的大V。要讓世人欽佩,讓粉絲讚歎,要成為知乎的棟樑。他很有才華,寫了幾十個答案,就有大量的人開始關注他。直到有一天,他收到了一封私信,說要約稿。稿費高得令人喜悅,遠超他在學校給老師打工的收入,只是有一個小小的要求……從那天起,他靠知乎便能養活自己的衣食住行,他依然有著很高的關注,卻再也沒有成為他曾經想成為的那個人。
這就是為什麼沒有陌生人社交可以走出那個死循環,在人慾的誘惑面前,那遙不可及的「知己」是顯得那麼的弱不禁風,虛無縹緲。
關於孤獨
有的人說,人生來孤獨。也有人說,人生來邪惡。西方有七宗罪的說法,然而卻沒有人走得出這七宗罪的束縛。布拉德皮特在無法抑制自己的憤怒之後扣下扳機的鏡頭,成為了電影史上永恆的經典,也成為了對人性強有力的注釋。
在網路上,在陌生人前,我們肆無忌憚。我們作惡,不光是因為人性如此,更因為作惡的代價太小。我邀請你明天一起起床,你拒絕了,便也拒絕了,我們此生又不會再有交集;你答應了,便是我小投入的高回報。在這條充滿誘惑的路上,我們可以憤怒,可以傲慢,我們貪婪又充滿淫慾,更重要的是,我們的「罪」不會受到懲罰。
我們感嘆,當年的我們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難道18歲的自己是聖潔的瑪利亞,靠著意志和信念脫離了腐朽,靠著感召懷上的基督?難道是工作和社會讓我墮落至此?
其實遠沒有那麼複雜。
現實社會的約束
當你是個學生的時候,你要是上來約隔壁班小姑娘第二天一起起床,第二天隔壁班就都知道了,第三天全班就都鄙視你,儘管他們想得和你其實差不多。當你在宿舍動不動羞辱對床的內向室友的時候,你可能在睡夢中就結束了自己短暫的一生。當你在領導面前看不上他口出不遜的時候,你可能第二天就捲鋪蓋走人了。
相似的,當你在一個6個人的小朋友圈裡,你不會輕易和任何一個人上床,也不會輕易和任何一個人吵架,更不會輕易欺騙任何一個人。因為你面對的可能是你圈子的破裂,你可能失去你好不容易磨合好的一個圈子。而這種「束縛」,卻恰恰往往是呵護著友情在慾望的誘惑下升華的保護傘。
所以,走出家門,見見真實的人,不要覺得下了個APP,知己就在前方了。好啦,首先我看完這段視頻,知道是如故創作的廣告片。
但我想說的是,雖然是廣告,這個小短片,是拍得很用心貼切的,說的很正確打動人的。短片里的女孩子經歷過的那些,倘若你我在大城市裡,你我大概也都經歷過。
為了一個案子加班到深夜,一遍一遍改到崩潰。
不會喝酒,不過是因為人際關係,人在酒局不得不低頭,剛咽下喉嚨,就笑著出包間,然後在門口扶著牆吐出酒。
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不想奮鬥了,想找個人嫁了當一個啰里八嗦的已婚婦女,撩起胸罩餵奶,每天在家門口擇菜等老公回家的那種。
但最後還是抹把眼淚端著杯子回到酒局,或者煮杯咖啡繼續熬夜,繼續在孤單的北上廣,做一位空巢青年。
難道心裡會不渴望戀愛嗎?不渴望回家的夜有一個人在等,一盞燈亮著嗎?渴望的,但坦白講,我認識的那些特別優質的女孩子們,都不缺人追,但她們一直在提升自己的過程中,等一份真愛。
我和我身邊的一個姐姐討論過這個問題,我說你這麼辛苦,追你的人也有蠻優秀的,為什麼你不嘗試一下呢。
那個姐姐半邊臉在沙發的陰影里,面容非常溫柔,她一邊和我喝下午茶,一邊抱著電腦處理著工作郵件,隔了一會兒才回我,啊,他們是很好,但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是soulmate(靈魂伴侶)。
那一刻她好美。
她說,稍等啊,我回完這個郵件和你仔細說說,我嗯嗯嗯。
姐姐在那兒專註地打字,噼里啪啦了一會兒,合上電腦,人從光影中坐直,喝了一口咖啡,說了下面這段話「人能給出的愛是有濃度的,初戀難忘的原因不就是你給出的愛的濃度越多,越往後走其實濃度是越淡的,我們的父輩基本都是和初戀結婚,所以出問題的概率很低,我想要的愛情雖然不一定捆綁結婚為前提,但也得是高質量的soulmate,表面上看交一個不公開的男朋友沒什麼大不了,實際會消耗自己的感情,何必呢,這就像我想吃的是蘋果,沒有蘋果那我吃吃梨子,可能等梨子來我身邊時,我吃蘋果已經吃飽了。」
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想保留愛的能力,想等一場最好的戀愛,在最想要的梨子到來之前,拒絕所有送到嘴邊的蘋果,開放關係在我眼裡就是個笑話,愛情里必須包含那些妒忌,猜忌和不安,人生太短了,愛的能源太少了,不能分給那些不重要的人。
這座城市孤獨的靈魂太多了,苦的人太多了,渴望懷抱的人太多了,但我不一樣,我知道有一個人和我一樣,在深冷的夜不會擁住陌生的懷抱,在孤獨的時刻仍然堅持一個人,哪怕身邊游過了很久的一片海,也不在他不想到達的海域捕魚。
我認真單身,認真成長,認真等你,認真相信,你是我的soulmate,而我在這裡等你,一見如故。
就像如故這個走心的app所講,slogan是懂你的人,在這裡。
只等我要的那一口梨。我朋友圈的文章基本都是:「震驚十四億人」「男人看了會沉默,女人看了會流淚」。這個視頻才問哭了一群女精英,根本原因是負責後期的文案臉皮還是太薄。
先引用一句記不得哪裡聽來的話:你懂的越多,懂你的人越少。
然後吃飯去了。又是迷魂湯,1 膚淺的人多。2所以膚淺的男人多。3人們認為男人喜歡百順乖或者小白美是膚淺的。4所以看不上膚淺的男人。5主要覺得開心,日子過的下去,大多數人能拖一天是一天。6強大的日常慣性能撫平偶爾的躁動。
都是女的。女的跟男的,有本質差別,女人是需要溫暖的。聽我一句勸,幾個姑娘最好結成一個小型母系社會,群居式生活,就像大自然里的獅群模式一樣,這是最好的,目前我還沒想到有比這更好的方式了。
兩個星期前開始玩如故。
作為一款交友軟體,基礎的功能都還是可以的。
主打遇見三觀一致的人 這個主題很好。 但是僅憑個人信息和每日的答題來匹配兩人三觀是否一致,有些草率了。雖然是按照契合度來匹配好友,但是為什麼要提示 上傳照片? 說到底還是一個以臉為驅動的社交app。
希望開發者可以記得你們的初衷。希望你們也能與三觀一致的人一見如故。
忘了說。 下面這裡還是很人性化的。
並沒有發現對於同性搭訕的歧視。借問一句,知乎可以告它嗎
作為曾經的空巢女青年,我很理解片子中三位的感受。
讀書的時候,有很多機會接觸到新朋友,並不覺得遇到合適的人很難;工作了以後,發現人與人的差別越來越大,而且工作忙,社交圈子瞬間變窄,合適的人突然就很少很少,幾乎沒法遇見了。
並且,大家漸漸都不願花時間去真正了解一個人了,生怕最後發現不合適,浪費時間。所以很多人就乾脆單著了。。。。。
說實話,做為曾經的北京國貿加班狗,半夜12點走出公司的時候,真的覺得這個城市的熙熙攘攘都與我無關,經常被巨大的孤獨感包圍,喘不過氣。
所以我就抱著試一試的態度用了社交軟體。最開始是試用的抱抱,就匿名在上面抒發下情緒吧,看到別人匿名的安慰心情會好一些;陌陌和探探已經被懷抱不正經目的的人佔滿了,試了下就沒用了;如故出來的時候我也試了試,有心理測試環節,感覺調性還比較正。有幾次也遇到了微商、色情的用戶,舉報過後系統里就沒有了,看得出後台還是有人在把控質量的。最近他家做的每日一測可以互相評論和點贊了,有點像知乎呢,還挺有意思的。目前軟體還免費,希望以後能越來越完善。我們把一群精英女問哭了 鏈接在此,這個應該可以看吧
沒看完就關了。
有點較真。
這個廣告片不算好吧。雖然她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哭的稀里嘩啦,但是對我來說沒有共鳴,沒有淚點,也沒有吸引我看下去的懸念。
還有,那個我們什麼鬼。誰問哭了。明明是她們自己突然就哭了好伐?不能忍,好不容易下你們的APP準備註冊了,結果呢?輸入手機號驗證密碼時需要打開簡訊,我打開簡訊後就告訴我登錄狀態失效了需要重新發送簡訊,excuse me???你們的產品經理,測試,研發都是幹嘛吃的,錢白拿啦???難道不能很清楚的發現iPhone轉化率非常低嗎!!!
當我們無法遇到那種比較契合的人的時候,寧願選擇孤獨。我們遇到許許多多的人和事情,看了無數的人表現出來的性格,只是這些都不能非常吸引我們。而或許我的另一半在表現我愛的部分時,我沒看見。可能就擦肩而過都是非常正常的。剛看到如故這個app的介紹我就虎軀一震以為要愛情變革了就立刻下了一個。點開後做了測試,,感覺,有點敷衍。三十來道題就能看清我是什麼人了?再往後就是約炮一樣的附近的人式的界面。不得不說創意賊好,我們需要理解和支持自己的人,就像養狗的人喜歡和狗狗說話,狗會理解主人的心情,所以相處的非常好。(不愛狗的沒關係,請不要覺得這種愛是畸形的。)理解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有的是沒經歷過卻非常贊同,有的經歷類似而產生共鳴,。,我們追求的,無非就是那種想要嚙合一般的理解。但。。許多時候兩個人是無法相互理解的,需要時間去磨合才能發現,原來我的人生有你更精彩。而一時的衝動,不經大腦的一句話,一個自己都覺得莫名其妙的表情動作,兩個人就產生嫌隙,慢慢就成為不合適了。空巢青年也是迫於無奈,北上廣深的房價嚇得我們拚命工作還可能無法溫飽,買不起房,生不起孩子。。潛意識裡就會對不好好工作談戀愛對方好像還不算特別優秀而產生的恐懼。另一部分是對生活做出改變的恐懼。這讓我們抵觸去了解對方,也或許人家挺好的只是不合適罷了。不合適的原因其實很多。但合適的原因可能並不多,有的小情侶從高中就開始一直到結婚生子買房買車,其實一定特別合適嗎?高中懂愛情嗎?不知道。。反正我不懂。但為什麼能堅持?我認為,一,彼此能容忍對方的一切缺點,並且欣賞對方的優點。(不能容忍的就改唄)二,共患難過,一起生活之後,發現也沒什麼不舒服的地方,習慣了有彼此的存在。三,有可以一起拼搏的理想。比如買房買車養幾個小孩這種看似很普遍但卻能讓你死心塌地的好好生活的簡單夢想。以前的老一輩為什麼離婚率低?首先可選擇的只有附近那一片人家,其次很年輕就在一起,家裡人都認識。最後,時間長了以後,能忍的也都忍了,想起點點滴滴,誰能輕易放棄。我很欣賞那種該吵吵,吵完沒多久還能抱在一起說悄悄話的愛情。而我們這些新一代呢,選擇的更多了,交通也便利了,雲南的也想和東北的恩恩愛愛了,都可以了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思考更深的東西。既愛情。我們不理解,也沒法理解,所以要慢慢試探。兩個人能夠相愛,緣分,性格合不合適,能不能相互包容,有沒有共同理想,共同愛好,雙方父母同不同意,居住地點,等等等等。真的是好多好煩。但我們確實樂在其中。因為那種愛與被愛的感覺真的是很爽啊。其實很多東西都是可以改變的。比如除了相互包容性格合適其他的所有東西。,人生就是要不斷妥協嘛。女人嫁出去很不容易,從父母的寶貝變成孩子的媽,越想越覺得得讓她高興才行。所以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句雙手雙腳說好。許多人就是不懂得,也不知道說一些感性的話語,才慢慢疏遠,最後離婚。。最後也沒發現這場婚姻哪錯了才是真正的可怕。我如果要找對象的話,就去找個和我一樣愛鍛煉愛生活的人。說不定健身房的偶遇就是我的soulmate呢哈哈。。
脖子上的疤是什麼
現在關於愛情的口號是要追求相同的三觀、相互理解,甚至有共同的愛好,一起成長...but都是在受主流世界觀的影響…
大家都覺得愛情就是要這個樣子,所以,在較高教育階層或者收入較高群體中被不斷傳播,並且被認可。但是這真的是所謂的愛情么。周圍有追求的人但是覺得三觀不合...是否有去真正了解過...
都希望突然有這麼一個三觀相近、理解支持的soulmate,但是有為此做過尋找和努力嗎?況且,很多人口口聲聲所說的soulmate其實還是建立在一定顏值基礎上的。畢竟這個看臉的世界,不要求高顏值,但至少要...(要怎樣每個人要求高低不同)高燒到39度,各種事情都是一個人在做,自己一個人也挺好,我們無非是被這種所謂的成就感和獨立的能力所遮住了某一部分視線。因為還是會很難過啊!如果真的會很開心,還會有偶爾的難過、孤獨等等情感的產生么?
我不認為這種app能幫人們改變多少現在的境遇,無非是另一種標籤化的過程。
我們都渴望被愛和被理解,而忽略了也要去愛和理解對方。
我不否認目前也是這個群體中的一部分,但是我們要做的不能只是期待和所謂某個app的所謂測三觀,更要去輸出,去尋找。
另,以上個人所見,可能這個測三觀的app也有之前答主所說的一些優點吧…不是真的視頻的評論,而是我看的時候忽然的一些想法。
我最近總是時不時的思考一些關於男女平等和女權的問題。
這個視頻看了作為女生我確實感同身受,但是,在大城市打拚的男生,我相信很多東西也是想通的:父母會希望有人照顧,為了工作喝酒喝到吐,生病了覺得死了都不會有人知道。
但是社會就是給了女生可以哭訴的權利,而對於男生則是「你本應當如此」。
與在世界各地打拚的男男女女們共勉,祝我們都有人互相照顧,祝我們都找到對象,哈哈哈。
同理也可以說,《我們把一群留學生問哭了》,《我們把一群精英男問哭了》,《我們把一群高中生問哭了》. 呵
我覺得精英應該像希拉里,鐵娘子董明珠等等才是精英。廣告而已
這仨女的算哪個位面的精英?
要靠社交軟體找真愛找靈魂伴侶……
畫面真美~
你們這個廣告啊,拿衣服!標題黨就不說了,還居然說著低質量社交的梗我倒想看看你們這個app提供什麼樣的高質量社交,亮下載鏈接吧少年!推薦閱讀:
※我現在該學什麼技能,才能在丟失工作以後在北上廣有一席之地?
※如何看待「北上廣深明年起可購買供港食品」?
※在外過的苦跟家裡說很好是什麼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