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麼是搖滾?

.................................................. .......求官方定義/理性分析,雞湯看多了表示......

五月天是偽搖??

那個韓國的rain是亞洲搖滾五王之一???????

我才聽搖滾沒幾天三觀就崩了好嗎!⊙▽⊙

~~~~~~~~~~~~~~~~~那請題主說說你平時都聽哪些搖滾歌曲好不好?我們再以你聽的來分析一下,你這帽子扣得太大,大家容易撕啊。


謝邀

這類問題其實知乎上已經有很多了,建議先搜索再提問

1.搖滾是一種流行樂風格

即:搖滾(甚至極端金屬)也是廣義上的流行樂範疇,不要把搖滾和流行徹底對立起來,這會影響你的理解。

2.搖滾是一種脫胎於黑人布魯斯音樂並廣泛吸取主流白人音樂(tin pan alley音樂)和鄉村音樂元素的音樂。最早的搖滾和節奏布魯斯並沒有太大不同,只是更加流行罷了(在不同排行榜上成功)

即:搖滾樂,從誕生開始就是因為流行而誕生,不要感覺搖滾是多叛逆和反商業的東西,真實情況恰恰相反。

3.搖滾樂有著60年的歷史,經歷了多個發展階段,每個階段風格都有很大區別,演唱內容也有很大區別。

下面詳細解答一下:所以說什麼是搖滾

上世紀50年代中葉,黑人在布魯斯的基礎上加入了架子鼓,形成了吉他貝斯鼓鋼琴為主要伴奏樂器的節奏布魯斯音樂。

因為節奏強勁、歌詞內涵(對,我指的就是能隱晦的聽出黃段子之類的)

又因為收音機的普及。

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白人孩子居然愛上了黑叔叔的節奏布魯斯音樂,這就是最早的搖滾

代表,chuck berry

如果說精神什麼的,這個時期的精神全盤等於黑人的布魯斯音樂

然後,幾乎是一夜之間,節奏布魯斯音樂就吸收了大量的白人聽眾,再也不是面向黑人的音樂了。這個時候的搖滾樂成為了當時最火的舞蹈音樂(對,就相當於今天滾青們痛恨的迪曲)

代表elvis presley的hound dog(感受一下這音樂多讓人想跳舞)

這半個階段,你跟我談精神?

不太細緻的講,60年代這破迪曲就沒落了(原因嘛,因為不符合問題,並且之間我回答過省略500字)然後牆內開花牆外香。在英國利物浦出了個披頭士樂隊,最早也是做貓王那類音樂的佼佼者,但成員和製作人的野心都比較大,逐漸把搖滾做得更精緻細膩、更白人,甚至引入了古典元素(當然,更早的doo wap音樂也早有類似嘗試了)

披頭士讓搖滾樂變得更藝術起來,加上是按照偶像的套路包裝的,一時間粉絲眾多,多次出現女粉絲在演唱會上因為激動而昏倒的現象(Beatlemania)

搖滾樂反商業?

和披頭士同時期的沙灘男孩也是披頭士強有力的競爭者,他們之所以能獲得同樣高的地位,是因為他們同樣注重編曲、錄音……甚至樂隊一個成員整天就把自己關在錄音房裡琢磨音效……

60年代後期,因為嬉皮士的流行,搖滾樂需要了更大的音量來應對更多的聽眾,誕生了失真吉他效果。並直接導致了硬搖滾的正式誕生。

然後回過頭來說迷幻搖滾,內容上就是跟風唱一些故作高深的實際很可能並沒有內涵的歌詞……精神?呵呵……

比如pink floyd樂隊70年代初做的 atom heart mother專輯同名曲,聽起來很唬人,然而樂隊成員自己表示,那個就是自己用各種元素堆砌出來的……

上面提到的硬搖滾,也許終於和反叛沾了邊?但搖滾並不是只向更重發展,也同時向更柔的方向發展了。不是搖滾越來越重,而是開枝散葉,範圍越來越廣了。

比如soft rock,本來想做流行但是不加點貝斯鼓就賣不出錢而產生的音樂。

比如the carpenters組合

比如baroque rock和prog rock 中和古典結合的那一部分……

70年代中期,出現了朋克運動,這個才是純叛逆精神的東西,但朋克怎麼代表整個搖滾?

至於金屬樂的各種分支,情況類似於搖滾,唱什麼的都有,哪來的統一精神?

有反基督的黑金屬,還有歌唱基督的白金屬……

實際上,兩種音樂結合出現歌唱基督的黑金屬我都不會覺得奇怪,只是名字該怎麼叫?白黑金屬?23333

五月天,是流行搖滾。

因為太流行了,並不夠專註於搖滾曲風,被聽搖滾的稱為偽搖……

rain……額……也許按銷量真算得上?但是亞洲搖滾做得好的在日本,韓國排不上號的。你也知道任何歌手、樂隊的粉絲都會過分推崇自己喜歡的歌手/樂隊,吹什麼的都有,葉世榮還是亞洲鼓王呢~

類似的稱號,我只服那個 加拿大炮王……


感嘆一下,評論區相當程度上暴露了所謂搖滾精神是如何讓人智商下降的。

作死喊著搖滾一定要和流行對立的精神者們,你們來解釋一下為什麼搖滾的流派分支里會有pop rock、pop metal、indie pop、trip pop這些正大光明帶著pop標籤的流派?

多聽音樂多讀書,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以下正文:

搖滾樂只是流行音樂的一個分支罷了。

前面@周宇航 已經對搖滾樂60年的發展史說得很精闢了,僅針對很多人叫囂的「精神」,我試著來捋一捋脈絡:

1、搖滾樂第一次和「精神」扯上關係,應該是在上世紀60年代中期,在當時的國際形勢下,二戰的創傷還未完全治癒,東西方還在冷戰之中,西方國家經濟普遍還沒有大的起色,越戰正如火如荼,時代之下青年迷惘,看不清楚未來不知道明天在哪,垮掉派文學經過十幾年的浸淫逐漸滲透到普通大眾青年中,他們需要一個東西來反對(每個人年輕的時候都經歷過),這個東西就是政府或者資本主義或者社會主義;他們需要一些東西成為自己精神的寄託 ,這些東西就是文學和搖滾樂(搖滾樂在這個時期應運而生的反叛精神,可以參考張鐵志的《聲音的憤怒》);他們需要一個口號向世界證明自己的存在,這個口號就是「愛與和平要做愛不要作戰」,他們被稱為或自稱為嬉皮士,在時代之下應運而生了至今被奉為神話的伍德斯托克1969,一夜之間搖滾樂就有了精神:愛與和平,反對戰爭,反對資本主義下的不平等;而十年、二十年之後,這些年輕人大部分都成為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中流砥柱,穿著西裝出入華爾街,也有少部分人,嬉皮至今,七八十了還穿著扎染褲子住在街邊,說實話也挺佩服他們的,對於他們來說,搖滾樂可能真的是一種精神,或者說,那種生活狀態和世界觀,是一種精神;

2、是70年代後期,從倫敦掀起的一場朋克運動使得搖滾樂第二次攜「精神」病毒席捲西方,而事實上最初朋克這種音樂形式只是反對前衛搖滾、金屬的一種形式罷了,隨著70年代末英國經濟進入停滯性通貨膨脹,大量青年失業走上街頭,懷著對政府深深的不滿,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朋克文化;朋克音樂傳入美國之後,精明的商人發現了商機,80年代美國的朋克們還以CBGB作為地下文化的據點,努力抵抗者主流唱片公司的商業化裹挾,但好景不長,到90年代朋克變成什麼樣子了我們也都看到了,硬核朋克、滑板朋克等,本質就是商業下的產物,雖然朋克們在歌里依然在罵著總統罵著政府,但,隨便一個脫口秀一部電視劇都可以玩政治梗,朋克和搖滾反叛精神又優越在哪裡呢?這種形式上的反叛已經成為一種主流文化;

3、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grunge風潮,起源是想抵制主流來著,但,nirvana最後變成金曲變成媒體寵兒,Kurt最後的下場也不用多說,這時期還算是有一點所謂的搖滾精神吧;

4、之後,大規模的、形成音樂人主流思潮的反叛主義的搖滾精神,已經不存在了,其實以前也沒多少,各個時期的搖滾代表人物,也沒聽誰整天說搖滾精神,也沒見誰放棄大公司的唱片約,在西方,搖滾明星就是大富翁啊,不是開著豪車住著豪宅在夜總會脫衣舞俱樂部一擲千金誰也不會認為你是搖滾明星啊!

你要說搖滾樂是不是一種精神,我說不好,ta可能存在過,ta現在應該也存在著,但一定不是存在於把「搖滾是一種精神」掛在嘴邊的人身上。

【補充】

搖滾和流行的對立,似乎只在我國存在,整天叫囂搖滾精神的似乎也只有我國的搖滾人,有人會把這種現象歸罪於我們的ZF和體制,說他們對搖滾樂不寬容,在過去某些特定時期是這樣,但到如今,政府都會出資辦音樂節的時代了,我們的搖滾人們、我們的搖滾青年們,是不是應該反省一下自己:難道不是你們對流行太不寬容了嗎?


謝邀。

不認同研究員的答案,但只是每個人想法不同就不@ 了。

我從來不認可搖滾是種精神。

每個人精神都不一樣,目標大同也會有萬千風景。

搖滾僅僅就是一種音樂風格,順應時代發展到今天越來越多元化,越來越與其他風格相融合,所以會出現你說的rain也是搖滾之類的情況,人家可能有一些作品用了搖滾音樂的元素得到了一些榮譽唄。

這就好比有人說基督教是信仰,而我覺得基督教只是一種藝術。

有人喜歡把熱愛的東西形而上,而我更偏好看自己的思想。至於用什麼風格音樂表達,不一定也不需要從一而終。今天的想法做流行合適,也不妨礙我明天做搖滾,更不能說我因為總做流行,我做的搖滾就不是搖滾。

很多把搖滾形而上的人,殊不知很多他們寄托在搖滾里的情緒,在嘻哈電音等各類風格里都有過類似體現。

就這樣。

---------

另外,希望題主不要過多糾結於風格,建議不要隨著哪些風潮去盲目接受或排斥任何風格,音樂只是表達情緒的載體,至於表達什麼見仁見智,開心最重要。


搖滾樂從來就不是什麼精神,說它是精神的都是忽悠,從這點來說,國內某些所謂在推廣搖滾樂的人貌似把「搖滾樂」做成了一個類似於宗教的東西,一切都能扯上搖滾精神、自由反抗,個人認為這很沒意思。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是它歸根結底只是一種音樂形式,只是湊巧誕生於上世紀中期,碰上了上世紀的反戰、嬉皮士運動等政治思想活動而被套上了所謂「自由」的旗號。而且當時真正激發青年自由意識導致這些運動的東西絕對不是搖滾樂。搖滾樂只是一個藝術上的媒介,作為催化劑存在於各地青年思想解放的過程中。

「搖滾樂不能改變你,它只能幫你找到不同的思考方式。」(當然也不缺被搖滾二字弄得無腦的人。中二就中二,別扯上自由抗爭反抗壓迫了好嗎?)

然後說說五月天,我覺得五月天是國內少有的真誠的流行樂隊,我很喜歡。至於風格搖不搖滾我覺得也搖滾啊,只是搖滾這個主題不那麼明顯了,如果有疑問的話可以去搜搜他們前三張藍色調封面的專輯聽,個人認為可以甩現在大陸太多裝13的樂隊一大截了。

聊到rain的話,樓上都說了。這是噱頭,經紀公司給他安排的賣點,別太在意。還有人說big bang是hip hop呢,我反正不同意就是了,別人怎麼想我不管,畢竟這東西見仁見智的。



似乎,的確,只能用精神來下區別了

比如汪半壁 怒放的生命,這是一首典型的搖滾勵志歌曲,可是它很pop

比如謝霆鋒 活著Viva,這是一首典型的搖滾風格歌曲,可是它歸到pop

著名的偽搖band五月天被質疑,就是因為風格太pop,比如溫柔 比如知足

再個你說朴樹是搖滾呢,還是流行?分那麼清楚,都是蛋疼,全部歸類到獨立音樂好了么

我也不認同搖滾是流行音樂的一個分支,彼此融合罷了。什麼你說泛流行?我說玩蛋去

回到題目,這些人倒是可以共同讓rain滾粗,再怎麼分他也沒資格


我倒覺得搖滾樂更多是作為一種(亞)文化存在,說精神太空,說是一種音樂吧……我覺得很多人並不是被音樂本身所吸引(一部分),更多的是從這個圈子裡所得到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首先,搖滾就沒有官方定義(題外話,最近看到幾個周宇航同學的回答,我眼裡這就是一個音樂博學家,彈亂譜)

搖滾和流行樂是不一樣的流派,當然都是通俗音樂(與幾十上百人一起演奏的古典樂不一樣)

搖滾樂來自電吉他的失真和各種效果的出現,用以表達年輕人的狂妄不羈。聽著很吵但是熱血沸騰,這便是搖滾。

所以搖滾沒那麼多情歌,因為這與它的表現不一樣,這類型的歌曲集中許多憤怒、狂歡的情緒。

好了,搖滾樂是什麼呢?不如你自己去定義吧。音樂有面對市場的(流行曲)、優雅性感的(Jazz),各地不一的(folk、countrymusic)還有那些高呼吶喊時時不爽的叛逆血液(搖滾)


搖滾是愛


到底什麼是搖滾?

到底什麼是流行?

到底什麼是布魯斯?

到底什麼是xxx

就不能好好的聽會歌嘛。


先把布魯斯音階摸會,我再告訴你什麼是搖滾。


反駁一下某些回答。

搖滾樂和流行樂的差別性和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一樣,不是繼承關係,而是對於前者的反論。當然,沒有流行樂,就不會有搖滾樂,現代的搖滾樂也和流行樂越來越像了,但是我問你,你能分清現代主義的建築形式和後現代主義的建築形式嗎?對於我們來說,我們受到時代的制約,過去翻天動地的革命在我們看來不過是時代的小波折,但是革命卻是真實發生過的。而革命的結果不是毀滅,而是對過去的修正和發展。

美國有個著名的藝術家,叫安迪沃霍爾。他的作品被稱之為pop art,波普藝術。他是那個時代用自己的行動對抗整個藝術界的一份子。別人用紙筆油墨,他用印表機。別人追求抽象,他畫的全是我們日常見到的東西。別人的代表作,是上帝,是自然,是自我,而他的代表作,則是一個香蕉,一個可口可樂瓶和瑪麗蓮夢露的臉。

而他的另一個身份,則是搖滾樂隊地下絲絨的經紀人。

搖滾樂從藝術中吸取養分,建築從藝術中吸取養分,藝術也從藝術中吸取養分。

而近代以來藝術的進化方式卻極其暴戾,那就是不斷的反對自己。

而在這段不斷反對自己的時間裡,誕生的音樂形式,便是我們所熟悉的,叛逆,不同主流,光著膀子留著長發穿著破洞牛仔褲的搖滾樂。

我認為我們需要明確的一個概念是,樂隊出現的遠遠比搖滾要早,甚至搖滾樂吉他貝斯鼓的結構也是早早出現的。但是他們最早的表現方式和現在看來遠不一樣。他們穿著燕尾服,彈著原聲樂器,表現得彬彬有禮。

這其中就包括披頭士,他們是作為一個boysband出道的。

TFboy也是boysband喲~

可是很快,他們就開始反對自己。他們把標誌性的蘑菇頭留長,主唱和其他樂手不和,然後和一個搞藝術的美籍日裔跑了。他們也推掉了小西裝,穿上了印著logo的T恤。他們管這個logo叫做愛與和平。

但他不是唯一的一個。

滾石找了個史上最難看的主唱,他們叫囂著要把一切塗黑。

美國的一個女詩人找了個伴奏樂隊搞配樂詩朗誦,她說,耶穌為了某些人的原罪而死,和我無關。

而安迪自己找了一個怎麼看都不會火的樂隊,開始把他們介紹給美國的公眾。

藝術家給蒙娜麗莎添上了小鬍子。

搖滾樂隊就改編了英國國歌,說:上帝保佑女皇,因為她不是人。

藝術家把一個小便器放到博物館,起名叫,泉。

搖滾樂隊就往自己的作品裡面加採樣,飛機起飛的採樣,做愛的採樣,新聞的採樣。

藝術家把所有的美院教條反過來辦,塗抹,點彩。

搖滾樂隊就把音色調到最差,玩起了lofi。

如果你說這樣也是傳統的孩子的話,那他一定是一個逆子。

然而反對之反對依然是反對,逆子終於開始對自己叛逆了。

他們開始研究電子管和音色的關係,現在絕大多數頂尖的舞台設備還是他們的遺產。

他們在編曲上絞盡腦汁。

他們在舞台效果上大費周章。

即使到現在,你去聽皇后,槍花,也是流行金曲。

但是令人無比激動的是,這逆子並變得平凡。他們開始穿起了破衣裳。他們定義了垃圾音效,復活了朋克,他們告訴我們,世界上最多人參加的音樂會,屬於一對高中都沒念完的曼城兄弟。

世界早就開始變化了。


什麼是搖滾?就是音樂一響,整個人 瘋了。

——尼古拉斯 趙四


搖滾是一種精神

有搖滾精神的作品才是搖滾


追求自由、真實、反抗的聲音

------------------------------------------

喜歡hard rock當然要夾帶個硬廣!!!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搖滾中國
(ID:RockingChina):中國首家搖滾綜合平台,致力發展中國搖滾領域! 提供最新搖滾信息,服務搖滾樂手,只為搖滾樂發聲!


首先,看到別人說誰誰誰是真搖,誰誰誰是偽搖。我會說:在我極端金屬面前,你們都是偽搖!!

先撇開精神之類的不談。

1、什麼是流行樂。嚴格的說流行樂是一個商業概念而非技術概念,跟當下語言、風俗等等貼近的,通俗的、大眾的、易懂易唱的音樂,叫流行樂。在三百年前的中原,戲曲就是流行樂。

2、從技術上簡單的說,有吉他、貝斯和架子鼓的,都可以算是搖滾。五月天、信樂團、花兒都可以算做是搖滾。只不過裝逼的/顧影自憐的人太多了,覺得「我喜歡的是小眾的,你這麼流行讓我怎麼裝逼,不能顯得我品味獨特,不能顯得我與眾不同,所以你不能是搖滾!批駁五月天不是搖滾樂的人,請問這樂隊和Beyond、披頭士的具體區別在哪裡?

3、民謠不是搖滾!民謠不是搖滾!民謠不是搖滾!

4、搖滾樂是個非常廣的範疇,朋克、垃圾、金屬等等都是搖滾樂定義內的。

5、這是一個互聯網時代、跨界時代,要嚴格的區分音樂風格是很困難的。因此通俗的簡單的區分,常見音樂主要可以分為:流行樂、戲曲、美聲(歌劇),純音樂。而所謂的搖滾、朋克、民謠、獨立等等都可以歸結為流行樂子科目。

現在談談搖滾精神。

精神這東西,每個人的理解都是不同的,不過我想不外乎如下幾種:自由、真實、批判、愛與和平。如果跟瘋狗/裝逼犯們非要覺得要有搖滾精神才算搖滾樂,那我推薦如下曲目:《義勇軍進行曲》充滿自由精神與戰鬥意志,很搖滾!。《五環之歌》貼近現實,很搖滾!《老鼠愛大米》以叛逆的態度升華老鼠對大米的愛意,很搖滾!《法海你不懂愛》簡直是搖滾神曲啊!!

對了,還有一種說辭是很多」搖滾迷「追捧的——搖滾樂就是做自己唱自己——嗯,想唱就唱,要唱的響亮!不過麻煩這種人以後不要罵花兒了,唱什麼是人家的事,人家高興人家樂意,你管得著么~

音樂只是一種表現形式,每一種音樂都能表達不同的主題不同的內涵!

音樂只是一種表現形式,每一種音樂都能表達不同的主題不同的內涵!

音樂只是一種表現形式,每一種音樂都能表達不同的主題不同的內涵!

PS順便吐槽下一些常見的情況:

1: 聽Beyond的叫著五月天是偽搖,我Beyond才是真搖滾,代表中國搖滾的經典——眾神都要復活過來呵呵你一臉。

2:搖滾已死,天朝沒搖滾——祝您早日通過英語四六級。


搖滾作為一種音樂形式的存在,上面諸位已經說的挺清楚了。我想說說個人對「精神」的體驗。給這種精神下個定義很難,但顯然搖滾精神和搖滾樂形式並不是重合的。

描述愛情的歌可以是搖滾,但你儂我儂甜膩膩的一定不是搖滾。勵志的歌可以是搖滾,但滿口空話前途一片光明的一定不是搖滾。從這個角度來說,搖滾似乎應當是真實的、面對內心的。

後搖雖然自稱如此,但它在搖滾精神的範圍內。金屬和朋克雖然勢不兩立,但它們都是搖滾精神。甚至民謠,也可以是搖滾精神。宋冬野應當是有搖滾精神的(他也做過形式上的改編),但馬頔無論如何都與搖滾扯不上關係,儘管宋冬野有些歌只有一把琴,馬啪啪卻在整張專輯裡加了鼓。

汪峰的春天裡和存在是有搖滾精神的,飛得更高就不那麼搖滾。五月天的形式是搖滾的,但顯然內容上情感上並不很搖滾。當然,聽了汪峰的電台你就會明白,汪峰仍然是搖滾圈的領頭羊——人家不是不搖滾了,人家只是在做些普及,在追求別的一些東西。

朋克追求的是直接,後搖則是純音樂,類似腰這樣的樂隊也是極盡隱晦和諷喻。但無論哪一種,都懷有者同樣的強烈情感。竇唯、萬青、腰,對一切音樂以外的東西都不管不問,二手玫瑰,在努力地扮演搖滾界帶頭人的形象,一遍又一遍地強調:搖滾,崔健,等等。

中國的搖滾精神,發端於崔健,因此它生來就有一種反抗和打破權威的傾向,它最重視的方向和國外就不太一樣。崔健當時所在的文化背景決定了中國搖滾鄙視鏈的頂端是帶有政治和社會隱喻和反抗,帶有些憂國憂民的傾向。中國搖滾會有這種傾向,和中國文化根深蒂固的大國情懷也是有關係的。不同的文化當然孕育不同的音樂。

搖滾說到底只是個圈子,不可能圈子裡都是好人。聚眾吸毒的有,睡果艹粉的有,極度低調的有,極盡張揚的有。有樂手和主唱水平糟爛的存在,也有對音樂負責、對觀眾負責的存在。有在國外名聲四起具有相當水平的人,也有在國內的地下圈子裡從容耕耘的人。有些新生樂隊活力四射,有些年輕樂隊認真創作,有些中年樂隊寶刀不老,有些老東西早就變了味道。

李博當年說得好,搖滾有多乾淨,你就有多乾淨。搖滾有多臟,你就有多臟。當藝術交給你去聆聽和欣賞,一切的決定權就在你手裡。作者當時想要表達什麼是一件事,你聽懂了什麼是另一件事。畢竟,搖滾是為了自己,聽搖滾裝逼也是為了自己。當我發現自己從裝逼變成無法自拔,雖然每天覺得自己聽的這些東西真他媽怪同時又被感動的稀里嘩啦,那個時候我知道藝術是我給我自己的一劑良藥。

要我給搖滾精神下個定義,我說,那是一種感同身受的濃烈情感被表達出來的過程。在那些模糊地帶,分清哪一個是搖滾不容易,但我們一定知道的是,那些批量生產的口水歌,那些先定下題材再醞釀感情的東西,那些連歌手自己都不知道唱的是什麼的東西,那些只為取悅而不對音樂負責的東西,一定不是搖滾。


搖滾樂也是音樂,聽到了開心愉快就好。

聽過nirvana低聲吟唱的《where did you sleep last night 》

聽過guns n" rose打榜的《don"t cry》

motorhead《god save queen》

風格差距之大並不影響都是搖滾樂。

只要你喜歡都是好的。

什麼是搖滾這個問題你需要看回答者是誰。

對於聽民族樂的人可能鳳凰傳奇就是搖滾。

對於京劇票友,說唱臉譜是不是也很拉風?

別人不知道,我說一說我的經歷吧,聽了13年搖滾樂,我可能沒有激情了。

最開始聽beyond,跟我同學一起,也是因為beyond我們關係越來越好。他最愛《長城》,我最愛《午夜怨曲》,當時上初三,並不知道什麼是搖滾,僅僅因為他們的歌好聽而已。

也許beyond是不是搖滾也存在爭議,無所謂,重要嗎?

後來漸漸地開始了不歸路。國內聽黑豹,唐朝,魔岩三傑,鄭鈞,許巍,扭曲機器,痛仰,逃跑計劃,萬青,李志,趙雷,蘇陽,二手玫瑰。國外聽nirvana,skid row,nightwish,green day,guns n" rose,motorhead,瑪麗蓮曼森,德國戰車(這倆確實不會拼)。

從朋克聽到金屬甚至差點到了硬核碾核的地步。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喜歡平淡,舒緩敘事的歌《關於鄭州的回憶》《南方姑娘》《三十歲的女人》《sleeping sun》。這些歌越來越耐聽,百聽不厭。

而我那個鐵哥們已經走到了一個極端,他聽的東西我已經接受不了了。我們從beyond開始,一起聽黑豹,聽唐朝,之後就格格不入,我聽不了他的東西-暴躁如雷,他聽不了我的東西-平淡如水。之後對於搖滾樂,我們都堅持自己喜歡的東西並且試圖說服對方,現在我們已經成熟了,不會再想改變彼此。

音樂沒有貴賤,喜歡的就是好的。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風格,不能強求別人。


剛好前段時間寫了一個關於搖滾的話題,不過並不是梳理搖滾的這種音樂,而是就我接觸的類型,寫了下感觸。

—————————————————————————————————————

《L"Inferno》,1911年的義大利電影,是根據《神曲》的地獄篇改編的。

這部電影對於膽小的人來說,還是有點驚悚的。全程無對話,一部默片。是早期的電影,特效跟現在沒法比,畫面也不夠清晰,但是粗糙的顆粒感更有一種真實的錯覺。情節的推進主要靠字幕。首先是解釋性的白字黑幕,告訴你情節和對白,然後是人物的表演。

這種表達讓我想到侯孝賢的電影,也是這種字幕與畫面的交替。這樣的停頓,用意也許是給觀眾一定的思考時間。我想說的是導演對「地獄」的理解。

小時候,跟著爺爺去教堂。教堂兩邊是耶穌受難的畫像,還有煉獄、地獄和天堂的景象。站在畫前,我產生過一個疑問:

地獄,是這個樣子的嗎?

這個疑問隨著年紀的增長漸漸被擱淺,看到《L"Inferno》時,又喚起了從前的記憶。

恰巧,前段時間在微博上看到一條信息,這也是一部跟地獄有關的電影——《早死早投胎之地獄搖滾篇》,日本2016年6月25日上映的喜劇電影。講的是高中生大助在一次修學旅行中遭遇事故死亡而落入地獄,並與一幫厲鬼為了復活到現世而玩搖滾的故事。

裡面的鬼跟《L"Inferno》完全不同。

同樣都是有關地獄的題材,在教堂看到的、《L"Inferno》里的、《早死早投胎之地獄搖滾篇》里的地獄是三個完全不同的樣子。這說明什麼呢?不同的人對地獄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地獄究竟是什麼樣子?

這是個薛定諤貓式的命題,而且更無解,因為去過地獄的人無法告訴我們地獄的樣子,想去地獄的人還在路上。

可能有的人不相信存在地獄。當然,我是相信存在的。但是,我理解的地獄內涵又不同了,現實之外的世界是否有地獄,這個是形而上的問題,不好分析。但是現實中的地獄,樣式太多,挑一個近期印象最深刻的說。

有一支法國樂隊叫Dagoba,看了它在2014年的一場演出的視頻。

表演的高潮階段,所有樂器「噼里啪啦」全鬧到一起,聚在一起的聲音爆發力達到極致,主唱發出一種嘶吼,像野獸的聲音,全部聲音碰撞在一起。場下原本兩列隊伍,本來是互相對立的隊形,在主唱的嘶吼聲中,人群全部涌到一起,面對面的互相撞擊。戶外的場合,所有人像執行一種儀式,用身體互撞,揚起的黃沙滿天飛。

我覺得這就是地獄的模樣。

查了下這支樂隊,涉及兩個音樂派別。

一是碾核,即Grindcore的音樂流派。這種音樂類型最早出現在80年代中期,主要表現方式就是使用重金屬樂器,用噪音演奏(扭曲的吉他,貝斯和鼓聲)來表達一個宗旨:

擺脫一切音樂理念束縛!隨心所至,用最極端的音樂徹底毀滅一切!

碾核的類型有很多,比如:血腥碾核、色情碾核、噪音碾核、電子碾核等等,Dagoba屬於搖滾碾核。

二是死亡金屬。「死亡金屬」也是一種極端音樂,至於和碾核的歸屬關係,是包含還是平行還是重疊,我不太了解。「死亡金屬」的表現方式,就是它不僅用噪音、先鋒古典音樂拚命地刮鼓膜,而且還要用放大器把它們放大,然後是人聲的怒吼。也就是我上面提到的表演方式。

「死亡金屬」宣稱是來自地獄的聲音,製造惡魔的呼喚,撒旦的號召,表達人類最原始獸性的爆發,暴力、征服欲、恐懼。這種音樂重點在陳述死亡的過程、人類命運被操縱的冷酷和狡詐的不誠實。

這兩種音樂風格都屬於搖滾。如果你感興趣,可以去搜索這兩種音樂的代表樂隊,會發現專輯的封面都非常可怕。

我為什麼會說Dagoba的現場演出是地獄的模樣?

Dagoba樂隊這個演出中還涉及到一個概念,叫「死牆」。

什麼是死牆?

死牆,即死亡之牆(又稱勇敢之心)是一種在Punk、Hardcore、 Metalcore和Heavy Metal 演出現場經常出現的全身劇烈運動。搖滾樂之類現場中觀眾的玩法之一,一般由主唱組織,引導觀眾分成兩隊,進行對撞。通常還有搖旗的人站在中間。

大致流程是:

首先由樂手鼓動,觀眾們在舞台前分為左右兩部分,相互間隔10米左右。

此時大家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壓壓腿抖抖筋,活動活動手腕。

隨著音樂節聲響起,兩方樂迷情緒激烈並快速沖向對方。

這讓我想起兩個哲學概念。

西方存在主義哲學裡,薩特提出一個名詞「厭惡」:

在我的「為自身」(自為之我)里,總有對於一種無味之味的不斷領受。對於這種無味之味,我不能左右;它甚至在我企圖擺脫它的努力之中也伴隨著我;它就是我的味道。這就是我在其他地方用「厭惡」這個名字來描述的東西。一種沉悶的和無法逃脫的厭惡不斷地將我的身體透露給我的意識。——薩特:《存在與虛無》,338頁。

根據尼古·拉斯布寧、余紀元編著的西方哲學辭典中,它的解釋是這樣的:

「在薩特看來,這是一種對於我們身體的實際狀態和暫時狀態的生存主義厭惡感,類似於我們對於自己身體的器官厭惡。據薩特看,對於我自己身體的意識是我與外在世界傑出的基本手段,而厭惡則成為我對於世界的原初的和天然的感覺,成為我對於作為事實經驗的我自己的純領受。這種基本的厭惡引起嘔吐,並為各種具體和經驗中的厭惡,比如那些由腐肉和鮮血引起的厭惡,提供了基礎。厭惡是肉體生存不可避免的伴生物,並透露出人的生存是暫時的。厭惡被主動的超越性消除掉。」

另外,弗洛伊德也有一個關於「死亡本能」的概念。

有這樣一組本能,它們沉默地運作著,目的在於引導生命體到達死亡,因此應被稱作「死亡本能」。作為許多單細胞的原生生物體的結合的結果,那些死亡本能被導向外部,作為毀壞衝動或侵犯衝動而表現自身於世界之中。——弗洛伊德:《S.弗洛伊德心理學著作全集標準版》,第18卷,第258頁。

死亡本能與生命本能相對,生命本能是建造秩序,延續人的生命,死亡本能是一種摧毀秩序。回到前生命狀態的衝動。這兩種本能再生命體中有規則地混合存在著,生活就在於表現出它們的爭鬥和互動。

死牆的存在與追捧,我認為就是薩特說的,人對身體的厭惡感以及弗洛伊德死亡本能的爆發。我也會忍不住想,這些人是多麼的百無聊賴啊,需要製造這麼強烈的外部衝擊?但是,必須要明確一點:

人,不是只存在一種表達方式。如何定義一種表達是正常的?充實的?狂熱與鎮靜的界限在哪裡?精神與物質是完全對立和矛盾的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其實對搖滾不太熟悉,以上這些文字是我自己的一些聯想。謝謝啦。


提到搖滾,大致分兩種。

音樂形式

前面有很多位大拿都已經清楚的解釋了搖滾是怎麼誕生的-搖滾是怎麼火的-搖滾是怎麼揚名四海的。

大致就是 什麼和什麼東西加在一起而且好聽,才叫做搖滾樂- 這個字很重要。

精神層面

然後說到無數滾青們提到搖滾精神,任何一種音樂都是感情和精神的載體(有唱愛情的、有唱生活的等等),只不過搖滾的音樂形式讓人覺得激情覺得振奮、想跟著吶喊,和初期的附帶的反戰自由融合到了一起,至於現在為什麼搖滾精神被抬上了天,大概是一部分聽搖滾的人想讓自己顯得更牛逼更特別吧,說不定現在讓蘇打綠唱自由和反抗也很帶勁兒呢?這看你自己怎麼理解。

歸根結底

看你怎麼問,怎麼想。

但是要尊重任何一種音樂形式。

啊對了,題主還說要問平時聽什麼樣的歌,我說說吧。

謝天笑的-

二手玫瑰的-

雲逼母的-

耳光樂隊的-

梅卡德爾的-

鄭鈞-

竇唯(黑豹)-

扭機的-

南無的-


推薦閱讀:

大量音樂整理怎麼分類好?
如何欣賞金屬樂?
關於重金屬音樂,你有哪些不得不說的故事/歌手或樂隊/單曲或專輯?
如何評價《人民公安向前進》替代《人民警察之歌》?
為什麼有很多女性喜歡TFBOYS?

TAG:音樂 | 搖滾樂 | 搖滾現場 | 搖滾史 | 搖滾樂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