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問一下參與過支教的人的最直觀的感受是什麼?

尤其是您所感受到的當地學生所給予的反饋是怎樣的?謝謝


謝邀
支教兩年,雲南,最直觀感受——有意義。
作為程序猿,不習慣寫長文,如果說這兩年的最直觀的感受——這個世界並沒有太多是做之前,就知道自己80歲回望時也無悔的有意義的事情,支教,算是吧。


謝邀。

我希望我的這篇回答能夠給想來支教的知友一點啟示和參考,想讓他們對於支教有著更明確的認識。我不希望任何人選擇錯誤的人生後將所有的憤怒傾瀉於他原本嚮往的理想中。因為我知道,有無數的犬儒主義者,無數的憤世嫉俗的人,曾經正是最高尚的理想主義家。


這裡的學生很質樸,圖是我支教的同事@汪宇庭 在我支教的縣城的一所小學拍的。我們去那裡做過活動,覺得孩子們的眼神是那麼明亮而渴望。

我們在這縣城的一所職高支教,這裡的升學上高中的比例不是很高,相當一部分比例的學生中考失利後要來念職校。

職校的學生,除了質樸,更多是一種迷茫和不知進取。

以下摘自一起支教的同事寫的支教日記:

他們比我想像中更加可愛,在他們身上我看見了鮮活的個性,聰明的頭腦。年輕的笑臉一如曾經的我們。他們買飲料會順路給我一瓶,他們圍繞在我身邊看我的英文書,嘰嘰喳喳說個不停,我喜歡他們的笑聲。
但他們就是不喜歡學習。
我試著在課堂上插入笑話,大家抬起頭來笑笑後繼續低頭髮呆。我試著加入獎勵,但他們毫無興趣。我分組教學,期望通過競爭來激發他們的樂趣,同樣沒有效果。——我在網上搜索可以讓學生愛上學習的方式,我請教我的高中老師,嘗試過各種方法。但都沒有效果。有學生終於製作出網站雛形的時候,我表現的比他們更高興,而我心裡卻在擔憂,這樣緩慢的教學進度,我無法在離開前完成這門課程。
「你們為什麼不愛學習呢?」我坐在最淘氣的同學身邊問他。
「沒意思呀!」他尷尬的笑著回答。
「可是學習可以讓你將來過上更好的生活啊,你可以賺好多錢的!」我嘗試著勸他們,「你可以看更廣闊的世界,你可以見到更多好玩的東西。」
「但是我過的很好呀。」他回答,頓了一下,他開始反過來勸我,「老師,你很好,我很喜歡你,但這社會總得有人做最低層的勞動。」
我不知道怎麼回答他,我驚訝於接近二十年的家庭和社會教育,居然給孩子這樣的思想,並且把接力的最後一棒交給我。但我並不想強制他們,實際上我認為每個人都有過自己想要生活的權利,這些讀職高的孩子都差不多18歲了,他們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我無法打著為他們好的旗號,去逼迫他們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

不過,只要能改變幾個,甚至一個孩子的想法,讓他們走出去看看,這一切都是值得的,不是嗎?從我這裡,孩子們知道了北上廣深,知道了特斯拉與魏則西,知道了許多許多無關於課本的知識,我堅信我播下的這顆種子,有一天能生根發芽。


這一年我儘力了。
我儘力教書、儘力做朋友、儘力拉資源。
但能影響的畢竟只有那麼多學生,還有很多很多與他們一樣的學生無能為力。
但是啊,還得靠你們自己啊。
貧困的地方、落後的教育、調皮的學生、疲憊的當地教師。
同時也是希望的地方、需要提高的教育、靈動的學生、及有活力的青年教師。

當地老師說:「無論是學習好的還是學習差的,他們對支教老師感情都遠遠超過教他們三年的老師。因為帶了太多的美好過去,可能是他們青春年少童年最美好的光了。」


離開寧夏已經三年多了,我想談談教學生方面的一點體驗。


時至今日我依然清晰的記得我第一次打學生的情形。


在那天之前三個星期,我布置了背誦課文的作業。在這三個星期的時間裡,我嘗試了各種方法讓學生們來完成任務,包括獎勵月餅,課堂抽查,單獨溝通,一段一段完成等等。可惜到了那天全班只有一半的同學完成了我的任務。

於是在前一天的課上我說:「明天是最後一天,如果自認為明天還背不出的同學,晚自習單獨到我這裡來說明情況,不然明天我抽出來背不出我就要打了。」當天的晚自習,只有一位同學來和我說明情況,表示自己基礎太差需要再多給點時間。那天的課上我「如約」拿著教鞭來到了教室,抽了一位平時比較調皮的學生讓他背誦課文,他直接站起來說:「不會!」我說:「一句也背不出嗎?」他回答:「沒時間!「我清楚地記得他當時臉上不屑的表情和滿不在乎的態度。這一個多月來的好脾氣和循循善誘一下子被他全部消耗殆盡,遂毫不猶豫在他的手上打了幾板。後面的情形更加的糟糕,我隨機抽出的幾個基礎比較差的學生一個個都站在那裡茫然地看著我,我只能一個個的打過去,不說任何一句話。至於這節課後面的過程,不用贅述也知道,只能是彼此毫無互動的煎熬。

對於當時才做了一個月的老師的我來說,那天的場景無疑是災難性的畫面。我很後悔自己當時的衝動,同時對於自己這毫無威信而為之的暴力做法萬分愧疚。我開始反省自己的教學方式,甚至懷疑自己來這兒的意義。

結果第二天,所有學生都來背誦了課文,還有不少人給我寫了紙條,大意都是」老師對不起「,」下次一定按時背出課文「的話。

對於這樣的結果,說實話我之前完全沒有想到,但是我的沮喪遠遠大於我的欣喜。這些簡單的課文背誦能拖延了近一個月的學生,在被打的第二天就能全部完成任務。這到底是能力不夠背誦困難?還是懶惰成性故意如此?我想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無獨有偶,在和其他幾個支教點的老師交流之後,我發現所有的老師幾乎都碰到了同樣的問題:布置的任務在學生們眼裡都是浮雲,如果不教訓一下基本上就當你做不存在。而事實上在當地老師學生甚至家長的眼裡,」打學生「和」關心學生「幾乎划上了等號。就拿我所支教的平峰中學來說,全校打學生打的最狠的老師所帶出的成績往往是最好的。這樣的情況在年輕的女老師身上尤其明顯:在我之前帶這個班級的同樣是支教的是一位女老師,據說她曾經有一個星期的時間是上課被學生們氣到沒法上課,而在課上當場哭泣,好幾次都是班主任出面解決問題,但沒過多久這個班級又故技重施。

這一方面要「歸功於」當地基礎教育上的嚴重缺乏,在我去家訪過的十多個村子裡,村小學基本上只有一兩位民辦教師,他們要負責教授一到五年級所有在這個村子裡的孩子的所有小學科目。到了農忙時節,老師們通常都是扛著鋤頭來上課,上完一節課直接拉著學生去地里一起幹活。這種三天打漁兩天晒網的教學模式時至今日依然在西海固的農村普遍流行著。那麼對於那些從幼兒園就開始進行雙語教學興趣培養奧數提高的孩子們,自然是無法想像這些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基礎知識差到了怎樣的一種程度。

另一方面,這也與我們自身缺乏教育經驗有關係。在來到寧夏、貴州之前,我們研究生支教團的成員通常都要進行為期近一年的培訓。而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培訓內容就是:「如何和學生相處?」從以往的經驗來看,越是對學生和顏悅色的老師,其教學效果就越不理想。而支教老師大部分人只有過一些家教或者暑期實踐的不靠譜經歷,對於如何hold住學生這個長遠的命題在沒有實踐以前永遠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平衡點。而當找到平衡點的時候,很可能你已經結束了一年的支教離開了。

在之後的教學過程里,我很少再像這樣在課上集體性質的打學生,而是先單獨溝通,不到萬不得已不會拿出體罰這一招。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打學生的頻率也相對的越來越少,我不能說到最後我是完全放棄了使用體罰,但是確實當你在學生面前已經有了說服力和威信的時候,體罰就變得多此一舉了。而對於極少部分打了也沒有用的學生,在多次勸阻無效之後,你所能做的也只有let it be了。

我們大部分人,相信很少會有類似於那些孩子一樣的童年經歷,亦更加不能體會到處於當時環境狀態下的支教老師的處境和心情。從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來看,「老師打學生」這件事情並不值得誇耀,但也不能否定。它應被視為一種教學手段,而絕非教學目的。我們來支教一年,我們不是來陪這幫孩子玩一年,教他們唱歌跳舞,給他們衣服給他們錢。我們要告訴他們的是如何在現有的條件下,真正靠自己的努力(讀書也好,打工也罷)來真真正正的改變自己的命運。

作為結尾,我想說,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為了宣傳「老師打學生」,我也沒有要和你討論說它的底線在哪裡。對於支教老師和當地學生來說,體罰都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話題,我們是缺乏經驗的老師,他們是缺乏管教的學生,如何做到最優化的教育而產生相對理想的結果,那麼最有可能的方式就是這樣了。

最後,我可以再告訴你兩件事情。

1.最後送走我的學生的那天,我一個人在房間里哭成了傻逼。

2.直到今天,那些最調皮的,被我打的最狠的學生,還是會經常在qq上和我聊天。無論他們是在打工,還是在繼續上學。


這是當時回來之後寫的一篇文章,希望能對題主有所幫助。


深深無力感 無論是對教育還是學生 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 支教時間一學期 這種感覺懂得人都懂 十多天的觀光團就不要再去了好嗎 除了自己拍照秀自己的所謂愛心實在不知道有什麼價值和意義


在大學的時候,暑假有專門去四川大涼山地區支教過,時間不長,整整10天。最大的感受是:當你在酒足飯飽之後抱怨命運的不公生活不夠舒適的時候,你完全想像不到還有一群人,他們雖然和你生在同一個時代,但是卻過著上一個時代的生活!

具體經歷晚上更。

----------------------

8月30日23:07更新:

支教是2013年8月份的事情。去支教的地方是瀘沽湖。瀘沽湖很美,很多人都專門搭飛機去旅遊過,在雲南。我們去的是四川南部,大學的時候當然也沒多少錢,於是就從學校坐最便宜的火車,中間轉站,半夜等車,甚至也有綠皮車廂,穿越中國地圖的對角線,最後用了近48個小時到達了下面的這個小山村,當時我記得我的腳已經腫成饅頭的樣子了。

它真的足夠小,稀稀落落的幾戶人家而已,房屋散落在半山腰,時而冒著煮飯的煙火氣。我去之前真的有想過支教的生活比較辛苦。生活條件也不會太好,但是至少能遮風避雨解決溫飽這應該沒問題。但是事實並不如此。現實比我們想像的要糟糕的多。

並沒有專門的住所,就是圖中的木頭建的教室,晚上學生放學回家,我們就把桌子凳子一拼,就成了床。屋子後頭有很多的洞,山上晚上又潮又冷,那幾天還一直在下雨。我與同伴住的是對面的幾乎只有5平米的小木屋,屋裡只放了一張單人床,沒有窗戶,於是我們在單人床旁邊拼了很多的凳子,這樣3個人橫著躺,被子在裡面長期黑暗潮濕,沒有被褥,沒有枕頭,睡覺的時候我只好枕著一卷衛生紙(枕了10個晚上),腰部正好卡在床沿邊上,不敢翻身。山上蚊蟲很多,晚上就和衣而睡(就這樣睡了10個晚上),也根本沒有脫衣服睡覺的條件,晚上會有雨水漏在臉上。山裡洗澡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沒有水。每天吃飯的水需要我們走大概半個小時去河邊打,洗臉刷牙都是儉省著用,往往一杯水既能刷了牙還能洗一把臉。煮飯用的是柴火加大鍋,第一天沒把握好火候,直接粥都煮糊了,因為打水做飯等一切都很困難,乾脆我們改成一天兩頓飯,後來每天想著的都是下山之後要吃泡椒鳳爪。

當然除了沒有想到的生活困難之外,去之前我們做了充分的課程準備,從語文數學到摺紙音樂美術英語甚至軍體拳。上課總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情。孩子們學的都很認真,偶爾有幾個調皮搗蛋的,也不過是想在老師面前表現一下。他們淳樸單純但是也會在課間忽然唱到「你到底有幾個好妹妹」的時候,令我們哭笑不得。

後來逐漸了解到他們的生活,圖片中是幾個比較小的孩子,他們沒有穿鞋或者穿著不合腳的大鞋。大涼山的人民基本沒有任何的家庭收入,靠採集藥材或者種一些瓜果蔬菜到集市上賣為生,一個季度的收入也就幾百塊錢,年收入不過2000塊,甚至擔負不起一個小學生一學期的伙食以及住宿的費用。所以稍微大一點的孩子暑假就需要自己到山裡採藥材,為自己下學期的各種費用賺錢。

期間我們去當地的一個老師家,屋子裡特別黑暗即使是在白天,牆上掛了一個昏黃的瓦斯燈泡忽明忽暗,老師說是水壓不穩導致電壓不穩。村裡大部分住戶都是沒有電的。老師的屋子裡地上就是床,床邊就放著雞的食盆,幾隻雞在地上啄來啄去。後來還去了村長家吃飯,村長家算是條件比較好,至少有一個自來水管。屋子裡也是比較黑暗,吃飯的時候,我們圍坐在屋裡正中間的火盆邊上,昏暗的燈光里,到處飛來飛去的蒼蠅在火邊取暖。我們當時一天只吃兩頓飯餓的不行,所以來村長家算是改善伙食,一個個狼吞虎咽,根本管不了那麼多。

這裡好像另一個世界。有著這個世界少有的真善美以及純真,卻也有著讓人難以言說的困難。有生之年希望能在去一次,但願那裡有所變化。至少可以有自來水有電。


底下圖片是在四川山區的時候遇到的熊孩子。這是個長相靈氣,第一眼很容易博得別人好感的小女生。只是留守兒童的無奈與心酸在滿月的映襯下更讓人心疼。你啊,慢慢地,會越來越有能力。你或許能夠出國留學,或許能夠考出一個很好的成績,或許可以在國外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不久的將來你會有車有房,你也會有經濟能力去北歐看極光,去瑞士琉森湖賞天鵝,去倫敦喂鴿子,但所有的成就與自豪卻比不上小女孩口中的一句「老師」來的深刻。愛與被愛,給予與被給予,會愈發地激烈。人的能力有限,祝願是寬慰自己無能為力的最好方式。我也只好衷心祝願遇到過的這些孩子都有個燦爛的前程,都能在塵世過得幸福了。


您好!感謝您對支教的關注。

首先回答您的第一個問題,參與過支教的人最直觀的感受是什麼?

在美麗中國支教項目,每一位項目老師對支教都有不同的感受。但他們有一點感受卻是相同的,那就是:加入美麗中國支教,育人,遇自己他們在這裡用兩年時間幫助孩子成長,同時實現自我提升,形成對教育均衡化發展的長期關注和持續貢獻。

接下來,想分享幾位美麗中國支教項目老師的具體故事來回答您的問題,相信您會對支教的感受、孩子的反饋有一個更全面而直觀的認識。

2017-2019屆項目老師葉子初,就是受到「育人,遇自己」的觸動而加入美麗中國支教項目。農村教育一線調研的經歷和在美麗中國暑期學院的培訓,讓他體會到:鄉村教育不缺教練員,而缺乏拉拉隊,缺乏給孩子們鼓勵和打氣的人,讓孩子了解向前走的快樂。葉子初希望在未來兩年里,做個稱職的拉拉隊的隊長。教會孩子們,永遠的善良下去,讓孩子們有力量有方向地前行。

支教於廣東潮州市潮安區東二小學的,2014-2016屆項目老師鄭靄倫為了鼓勵當地孩子們對繪畫的興趣,以一種跨學科的教學方法,把美術和語文結合起來。

圖說語文的課堂作業《翠鳥》,她收到了足足25張。有個學生為了完成這幅畫,竟然專心致志地在房間里畫了兩個小時,竟然連平時愛看的電視都不看了。

鄭靄倫老師說:「農村地區的孩子,缺少的不是天分,而是一個可以讓他們展現自己天分與才能的機會。跨學科的教學,能夠充分激發孩子們學習的興趣,既讓他們能夠拿起畫筆,用他們擅長的方式表達他們的想法,又能通過這樣的方式加深他們對課文的理解與感悟。」

2013-2015屆項目老師趙奕說:「美麗中國的這段經歷,讓我一直相信孩子們大大小小的想法中,一定蘊含著可以震驚世界的夢想,我要讓這些夢想觸手可及。」

美麗中國支教項目老師通過自己的努力,持續不斷地給孩子們帶去夢想、希望,以及努力的動力,直到改變的到來。而孩子們也確實帶來了改變的驚喜和無限的可能。美麗中國的願景是「讓所有的中國孩子,無論出身,都能獲得同等的優質教育」。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美麗中國」了解更多支教故事,也歡迎關注美麗中國支教2018-2020屆項目老師招募,加入我們。申請鏈接:http://www.meilizhongguo.org/to_teach/#sqxm。


推薦閱讀:

TAG:支教 | 支教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