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東北人如何練就一口標準一甲普通話?

有個好友是瀋陽人,別人經常聽不懂他說的是什麼,在外地也常常被人聽出來是東北人。其實他普通話成績還是不錯的,拿了81.3分。那麼怎樣才能根據瀋陽人說話的特點,練就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呢?


東北話的瘟疫性來自於它省力,而人說話都傾向于越說越懶。
勤快一點把音發到位就會好很多。


注意常用對話,不要用東北話說。
不是「嘎哈!」而是「幹什麼呀?」
不是「嗯吶!」而是「對,是的!」
不是「滾犢子!」而是「請你走開!」
不是「太埋汰了!」而是「真的好臟啊!」
不是「我要去該里!」而是「我想去逛街。」
不是「卡了吐露皮了」而是「我真的好痛哦!」
不是「你看你嘚瑟的!」而是「你不要囂張!」
不是「看你這熊色!」而是:「請您自重哦!」
不是「你別跟我倆嘚瑟!」而是「請你不要放肆!」
不是「大哥你真尿性!」而是「大哥你好有膽識!」
不是「你這人怎麼吐魯反賬的!」而是「請你遵守承諾!」
不是「你看那個男的老么卡尺眼的!」而是:「你看那個大叔!」
不是「你是不是跟我倆整事兒呢?」而是「請您不要挑戰我的底線!」
不是「你這人咋這麼沒眼力價兒!」而是「你的執行能力真的好差哦!」


把陰平讀成55,口音馬上就沒有東北味了,vice versa


說話的時候強行發正音。
「別」的正音是「bié」,而不是「biè」。例如,「biè逼逼「應為「bié逼逼」。

「沒」的正音是「méi」,而不是「mèi」。例如,「mèi有」應為「méi有」。

重要的是,a前不要加n音。

「襖」的正音是「ǎo」,而不是「nǎo」。例如,「nǎo袖子」應為「ǎo袖子」。

「熬」的正音是「áo」,而不是「náo」和「nāo」。例如,「náo咯慌」應為「áo咯慌」,「nāo豆角子」應為「áo豆角子」。

「愛」的正音是「ài」,而不是「nài」。例如,「我nài你」應為「我ài你」。

「安」的正音是「ān」,而不是「nān」。例如,「公nān」應為「公ān」。

最重要的是東北這些成語就不要用了,比如什麼禿露反帳,嘶嘶哈哈,暴土揚灰 ,皮了片兒的,嘚了喝的,魂了畫兒的,費勁扒拉,拒靈爆跳,毛愣三光,稀了馬哈,五脊六獸,揚了二正,水襠尿褲,呲毛撅腚,哭急尿嚎,嘎啦股去,吭哧癟肚,滴溜算掛等等。

一定不要用。


瀋陽人唆話有特點,除了媳婦都叫咱!

俚語很容易去掉,東北人口音把o和e,z,c,s和zh,ch,sh分清楚就行,特別是o和e,非常重要!

IT人張偉波1999年註冊了與自己名字全拼相同的域名「Weibo.com」,12年後的2011年4月1日,新浪市場部給他打電話商談購買域名一事,最終以800萬人民幣的價格成交。

其實有個大連小夥子魏波,在張先生之前也註冊了和自己姓名全拼相同的域名,因為口音問題,他註冊的是"Weibe.com"。


我只說一點,全國只有東北人有的特點,注意了的話一下子就離普通話近了一大步。

東北人不習慣發o的音,直接就發成了e。於是就算你普通話說的在標準,一個字就暴露:

昨天我剛剛去貼的手機mé兒,你可別亂mē,剛貼好的手機有很強的電磁bē兒輻射,要是真給你輻射了求神拜fé都沒有用。你開慢點,一會兒注意點那個下pē兒。對了,我叫張仕bé。


口音這個東西,其實越像越難改。
方言詞和絕大多數發音都比較容易注意到,我只提幾個不容易注意到的。

1. 注意聲調調值。
東北方言陰平較低,普通話要高一些。但不一定需要發到55那麼高,當下的普通話和剛建國那時候比,是不太一樣的。不信你聽老新聞廣播,和現在播音員的肯定不一樣。發到44就可以了,比陽平的終點低一點沒關係。
陽平要注意調型,貴沈的陽平簡直就是353,把陽平的後半段砍掉,東北味會輕很多。
東北和北京的上聲底段是不太一樣的,具體怎麼樣我找不到現成的圖。這也能聽出不一樣來,只能建議您守著CCTV13好好模仿了。

2. 東北的梭波韻拼唇音聲母會掉圓唇進入車遮韻。注意bo、po、mo、fo四個音節,它們的韻母其實是uo。
當然了,在f後面的u普通話也偏展,不要刻意發成標準的u。

3. 兒化。我觀察了我系的同學幾天。東北的兒化音比北京還多。有很多北京人認為不能兒化的在東北都是可以的。幾個兒化合韻北京人可能分不開,但東北人可以,比如ir和ier、ar和anr這些。
這個沒辦法,死記硬背或者乾脆不用兒化吧。


打麻將的時候需要特別注意 sán萬和bá萬要讀一聲。哦對還有qí萬。總之打萬子前要想一想。


真心難!東北口音超容易上口的!
我一個南方人啊,南方人!!從小說普通話的
就因為跟我嫂子【瀋陽人】打了倆小時電話
半個月那個東北口音都改不回來了啊摔!
加上我好朋友和我倆舍友都是東北的。。
呵。。
現在都老有人問我是不是北方人。。

我。。。@#$%+#$


我覺得吧,你應該把標題改成瀋陽人…
因為我們大黑龍江,還挺標準的…


打麻將sán萬 qí萬 bá萬...聽的感覺怪怪的..但是一桌四個瀋陽人沒覺得任何奇怪...

害不樣胡七小對!


艾瑪,誰張羅我過來的,謝謝啊!
你說這要學普通話吧,要姐們兒說啊,擱南方呆陣子就好了。這東北話的味兒就是,你一張嘴,就往大了咧歪了切。所以說話時候,溫油點,別整那太誇張的勁,把東北話詞語都換成普通話,盡量減少大碴子味,就完事了唄。
咱擱這舉個例子啊:

東北話:哎媽呀大哥你整啥呢?這味可熏死咱了
普通話:大哥哥你在做什麼喂2333好奇怪的味道啊……

東北話:我的媽呀哪來個大洋辣子掉我腦袋上了
普通話:啊~~~~哪裡來的毛毛蟲掉到我頭上了啊……


去學播音,天天苦讀普通話,繞口令,然後一頓練,累死個人

音調那個五度標記法分清五度我就用了好久,舌位準確性練了更久,連詞成句練了更更久,中間有一段時間我都快不會講話了

但是我學過播音平時也是東北口音,而且不練習之後有越來越土的趨勢

不過在我的影響之下,某位金哥哥成功被我改造成了「大碴子味韓語」

(我覺得他回家以後他的父母回來找我的,我得快點逃跑)

而且我準備哪天把祖傳的蘇家屯英語傳授給哪位英美澳新小哥

另外,寬甸法語,瓦房店日語有人要來欣賞一下么→_→


東北人日常疑問:你怎知道我是東北die 我覺著我說話沒有口音呢

————————————
破百贊居然是吐槽東北腔2333

評論下面說「咋直道」 「我juě著」 「shuó話」 「妹有」的,你們這口音也太重辣!

【我們把「北京」讀作「北津」的能聽不出你們東北腔嗎( ???°_°??? )】


念大學去了南方之後,自動把東北特有的個別用詞封印起來之後再開口,然後我就成了一個普通話散發著萬丈光芒的人。

新聞系畢業,普通話考試93分。在一大班fh不分ln不分前後鼻音不分各種各樣不分的南方同學中,我這個全家都說普通話的瀋陽人真的炒雞有語言優越感。不過現漢課被老師點名做發音示範的幾率也就高的多了…我仍舊記得當年現漢老師都是看著帶「生源籍貫」的點名冊點人,課上專撿兩個北京爺們和我一個瀋陽妹子開口示範。當年「兒化音」那幾節課簡直屁股都沒怎麼能坐熱椅子…

瀋陽人說普通話就注意陰平純度(其他三聲問題不大),平翹舌自然準確,r和y區分清楚,不說東北特有辭彙,輕用胸腔共鳴(東北口音很多時候跟東北人的大肺活量有很大關係,中氣結合胸腔共鳴說話很容易會瞬間跑音)。基本上能做到的話你普通話就很標準咯。

萬金油原則:具備外交語言天賦者可以順路學所在地方言,一般資質優異者2個月即可。到時候再拐回說東北話試試,也許你會發現「口音中和」這種聽上去很扯淡的說法其實是絕對存在的。

就醬。


我是遼寧朝陽人,從小到大沒出(感謝各位指正,此處應該是入)過山海關,基本上屬於沒見過「大世面」的東北人。自己覺得自己的普通話功力還可以,拿出來自己的經驗說一下。

先聲明一下,個人經驗不一定適合所有東北的童鞋們,具體效果各位自己嘗試,別看廣告看療效。如此而已!

任何一個人的成長環境都會影響一個人的說話方式與語氣辭彙的使用頻率,所以成長環境是為第一要義!就比如說同樣是華人,出生並成長於國內的同志們在說漢語的語音,和成長於大洋對岸的同志們說漢語的語音極大概率是不同的。

口音能表明一個人的成長環境,也能說明你與我或者其他人來自何方。我個人的口音現在來說已經很是輕微了,凡是和我交談些許的朋友還沒有能一下子聽出我來自朝陽的,這大概就是成果吧。可能也是生長環境不是純正的大東北,口音會差一些。

改口音不是一件簡單事情,舉個例子,我們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英語,直到大二年級,許多人的英語仍然不能勝任交談之用,這就屬於環境影響。同樣之於口音問題,一個人如果在周邊滿是
「干哈膩」
「別(四聲)扯王八犢子」
「你個撒比(一聲)」
「還(四聲)能幹點啥不」
「你奶奶地」
「你姥姥地」
「扯點有用地」
「你還能行不」
「俺們這旮瘩」
「不是我跟你吹(讀cui)」
「跟誰倆牛逼呢(讀ni)?你也不看看你那損色(念shai)」
「就知道吃(讀ci)」
「不喝也得喝,你這是看不起咱」
「趕緊下炕來陪妾(讀qie,三聲,客人的意思)」
「我就納了悶(讀men,四聲)」
這一類說話方式的話,那我覺得真是太難了。不過如果你是一個安靜的美男子或者是個悶騷型的宅宅女,平時寡言少語的,那麼或許還有改觀,一台電視,頻道調到中國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和上海東方衛視是一項很好的建議。如此為之,不僅有新聞聯播的幸福感撲面而來,還可以有走進科學的詭異感赫然出現,抑或是局座的忽天悠地的坎大哈。那時,你可以收穫的不僅是相對而言更標準的普通話口音,還能收穫諸如「春天到了,又到了交配的季節」或者「春天來了,萬物復甦,大草原又到了動物們交配的季節」抑或」春天到了,萬物復甦了,這是個交配的季節 「這樣的至理名言!

另一個是我高中時候的做法, 如果你有時間的話,可以試一試,適合初高中在校生。 分享一下我的做法。買 一本新華字典,10多塊錢的那種小本的便於攜帶的,隨身攜帶隨時翻看,有覺得有口音的辭彙,就拿出來看然後提醒自己改正。一來可以增長知識,二來可以矯正讀音,很有效果。

紅圈部分就是我當年上高中時候的那本字典。現在我還在瀋陽上大學,但是所有和我接觸過的人都從口音聽不出我是哪裡人,這個大概就是效果吧!


--這是什麼?

--四子!

--你東北人吧?

--哎呀,你咋知道滴捏?我腳著自己妹有口音吶!

--…

--我逗你玩呢,我真沒口音,不信你再問問。

--這是什麼?

--柿子!

--…

-----------------------------

我想說的是不光要注意口音,還要注意特定詞的稱謂。比如此答的梗就是東北人管西紅柿也叫柿子…


我普通話算是不錯的,但音調掩蓋不了我的身份。。。。。。。。。。


我覺得東北人學普通話比南方人有優勢多了啊···而且轉換非常流暢。。。
我是遼寧人,老家撫順的,公認的東北味兒最正宗的地方,大學時候一直是廣播站的,還主持過晚會,經常是在台上說的如沐春風,一回後台就是「內sei,把電瓷遞我,趕緊滴,我麥快沒電了,內個下個節目趕緊準備準備奧,要喪cang了」然後轉身上台又繼續如沐春風。。。


沒看到什麼有用答案,這是一個比較專業的問題,我也無力回答得很專業,拋磚引玉說一點自己的看法。
我覺得東北人學習普通話的主要難點是東北話跟普通話太相似了,以至於難以察覺其中的微妙差別。
主要差別一個是音調,普通話是55的,東北話常常是33。
吞音,說話要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不要葡萄拌豆腐一嘟嚕一串,把每個音都讀清晰完整,最後一個字不要吞下去。
還有措辭,少用噶哈?取(糗),沒(妹)有……
另外還有些方言辭彙我倒覺得不那麼在意了,因為電視媒體和互聯網的盛行,很多地方辭彙都能普及開,前些天我還聽兩個浙江妹子聊天大量使用了「埋汰」「忽悠」等詞語。
但是一些詞語的東北特有發音還是要注意的。

但是還有一類詞,是中國古漢語一直都有,一些方言中不說了,但是東北話保留了,一時只能想起一個詞:潲雨,例句:快把窗戶關上,往裡潲雨。
這些詞並不是東北方言,要保留


推薦閱讀:

你認為東北人是怎樣的人?是什麼形象?你認識的東北人有什麼特點?
東北人為什麼要離開東北?
南拳媽媽的《牡丹江》到底唱的是什麼地方?
日俄戰爭對中國,乃至亞洲有什麼影響?
如何改掉非常微弱的東北口音?

TAG:普通話 | 東北話 | 東北 | 瀋陽 | 黑龍江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