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是邪見?

因為很多佛教法師和信眾不懂「真如實相」的體、相、用的真實差別性,所以才說出了自相矛盾的「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的邪見!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壞亂佛說正法的邪見!這個邪見完全否定了佛說「緣起性空」的大乘空性正見,所以必須要拿出來詳細的在「真如實相」的體、相、用上講一講!

補充一個大乘基礎常識,所謂「緣起性空」,是說「緣起」的萬法的「自性」當體就是「空」!而緣起的世界、眾生的萬法皆是「幻妄相」,所以眾生才能實修「戒定慧」,寂滅幻妄相,當然包括寂滅因果的幻妄相,空一切我執、法執,解脫生死因果的輪迴,乃至究竟圓滿成佛!

首先,從邏輯上看,「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放在一起說就是悖論!因為,萬法皆空之「萬法」,是一個虛詞,泛指一切法,即指一切空有諸法。而「因果」是法,是屬於「萬法」中的法。在一個次第上不分體相用,籠統的說一件事物「有」與「空」同時存在,就是自相矛盾的悖論!

其次,佛陀所說大乘教法中,將真如實相分成了「體、相、用」來闡述「緣起性空」教理。

從體上說:法身空一切相。即說實相無相。

從相上說:法身的相是空是明。

從用上說:如來的用是悲心任運無礙。

體、相、用是「真如實相」的一體三說圓融不可分割!

世界與眾生,體(或曰:法身)是本具,與如來同,無二無別。當體空一切法相!

世界與眾生,亦本具與如來同的相與用,只是其如眚的迷妄幻相,遮蔽了本具的清凈明相與任運無礙的用。就如《首楞嚴經》所說的:菩提瞪發勞相,知見立知,一念無明生三細,三細攀緣長六粗,幻化出世界與眾生。才有剎那剎那生滅相續的十二因緣的六道因果輪迴的相與受。並非實有,並非恆常!

萬法皆空,是說萬法在體上說是空。所以,在體上說「因果」當下其體即是空。

因果不空,在「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法身的相與用上說,萬法(當然包括因果),如「眚」,是幻相,是妄相,是迷相。眾生的善惡因果六道循環往複,所受苦樂與幻妄迷相,是剎那剎那生滅相續的不空,是幻有的不空,並非實有,並非恆常不變。

佛教行者修證到「五蘊寂滅精圓」時,究竟圓滿成佛了,萬法已經空了,因果當然也空了!如果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不是邪見,那麼還能寂滅因果成佛了么!

所以,不能簡單的將「萬法皆空」與「因果不空」籠統的放在一起說。否則,就是人為的造成佛法的互相矛盾。以此惑亂佛說正法,遮蔽佛法緣起性空正見。

所以,籠統的將「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放在一起說,是邪見!


這句話算不上邪見。這句話是一種「對治」性的教言。

何謂「對治」?原意為否定、遮遣。行者先有某種錯誤思想傾向,於是以其錯誤傾向的反面攻之,以使其破除原本的錯誤執著。

佛教里的對治法門很多。比較有名的一種對治法門,就是不凈觀。通觀人身由三十二種不凈物構成,以此破除對人身的貪淫之心。但不凈觀本身,並不是一種「究竟」的法門,從佛教中觀見地來看,不凈觀本身也是一種執著。那為何還要修這種「不究竟」的不凈觀呢?因為在合適的前提條件下,它的效果是非常好的。不凈觀最能發揮作用的情況,就是遇到適合修不凈觀的人的時候。

對治法門(對治性教言),永遠是具體的,要放在一定的時間、地點、條件下來談,它要受條件的制約,並隨條件的變化而變化。離開具體的時間、地點、條件來談對治法門,則是抽象的,無意義的。

那我們回頭來看題主的問題。「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句話在我看來,就是一種「對治」,它是要對治什麼呢?對治的是那些「撥無因果」者。有一些學佛者,在聽聞了空性的道理後,把空性理解成「沒有」,於是自認為「沒有因果了,也就沒有罪業了,那我們就可以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了」。這種因為錯誤的理解而導致放縱行為、不畏因果的人,在佛教看來最後都難免一種悲慘的果報,為了警醒他們,就要以這種對治性的教言---------「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來給他們一個告誡:莫要輕視因果、放縱行為;因果不是你們主觀認為沒有就會沒有的,今日的放縱行為必會導致來日的惡果,那時候再怎麼口頭上大談佛法也挽救不了自己,慎之慎之!

類似的對治性教言,有宗喀巴大師《菩提道次第總攝頌》的一句話:「業果非無我非有,正見發生除邊執。」宗喀巴大師是中觀見地,他很清楚從」究竟「角度來講」業果非有「,但他在警醒初學者時還是告誡大家,最好要重視業果,這就是一種對治。

還有」寧可執有如須彌山,不可執空如芥子許「,也是同一含義的對治性教言。

最後再強調一遍。這些對治性的教言,必須先放在一定的語言環境里來理解,必須先理解其所要對治的對象;一旦將其摘離了原本的語言環境,剝離了原本的對治對象,那它看起來就失去了原本的價值,甚至變成了一種錯誤的見解。但這不是原作者的錯誤。

大乘常說的六度---------布施度慳貪、持戒度毀犯、忍辱度瞋心、精進度懈怠、禪定度散亂、般若度愚痴,某種程度上皆有著「對治」的含義。


佛教認為,世人受到因果律的牽絆,所以有起有終有生有滅,輪迴就是因果律作用下的一個產物,當你在這個世界上還存在牽絆,還存在孽債,那麼你就無法超脫六道輪迴的命運,永遠無法超越生死。

《金剛經》中所言「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其中「壽者相」就是時間軸的概念,即有因果律的意思。佛教認為一個成道者不僅應該最終達到萬法皆空的境界,還要達到空也空境界,即「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境界也要空掉。所以,如果一個人號稱「因果不空」,那說明沒有超越時間概念,沒有超越因果的人當然不可能達到了生死的境界,所以是邪見。


空性概念的建立,弊端要遠遠大於利益:對於初學者而言理解其含義是不可能的,而對於能夠理解其含義的人又是一個完全沒必要建立的概念。最關鍵的是,對於處在初學者與聖者之間的修行者,這種概念會引發很多令人煩躁的問題,比如『為什麼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是邪見』等等。

其實你完全可以無視這種問題,由六識入手觀察緣起,實證無常非我,然後回過頭辨識分析五蘊的運作,觀察概念法建立的過程,最終自己自然就對這類問題有了答案。每天糾結這些爛糟問題,自尋煩惱,了無出期,白白浪費時間。


地藏菩薩言。

如來所說。無生無滅。即是無常。滅是生滅。生滅滅已。寂滅為常。常故不斷。是不斷法。離諸三界。動不動法。於有為法。如避火坑。依何等法而自呵責。入彼一門。

佛言。

菩薩。於三大事呵責其心。於三大諦而入其行。

地藏菩薩言。

云何三事而責其心。云何三諦而入一行。

佛言。

三大事者。一謂因。二謂果。三謂識。

如是三事。從本空無。非我真我。云何於是而生愛染。觀是三事。為系所縛飄流苦海。以如是事。常自呵責。

三大諦者。

一謂 菩提之道。是平等諦。非不平等諦。

二謂 大覺正智得諦。非邪智得諦。

三謂 慧定無異行入諦。非雜行入諦。

以是三諦而修佛道。是人於是法。無不得正覺。得正覺智。流大極慈。己他俱利。成佛菩提。


我記得有個野狐禪的典故就是,不落因果和不昧因果。如果因果為空,就成野狐禪啦!


佛法不在理論中,不在文字中,不在語言里。佛法是實踐後的體悟,應該體現在行動中,落實在人事環境。不應該只停留在文字理論的探討與理解。


怎麼這個自問自答的問題聞著有一股熟悉的腐爛味道,想必和污衊祖師大德的某某人是同一個吧。不勤修自己的般若智慧,心外求法,儘是玩些文字遊戲,看著貌似佛法,其實都是邪知邪見。

所謂心外求法,譬如別人告訴他為父要慈,為兒要孝,他記住了,對自己老爹說,你為父為什麼對我不慈,轉頭又對自己的兒子說,你為兒為什麼對我不孝。完全忘記了自己是兒自己是父。


謝邀。

說是邪見,大概不明白這句話的價值。換句話可能比較好理解。

人是自由的,但言行是不自由的。

我們分析一下,這句話是不是有矛盾。人生於世,應各自平等,世界是每個人的世界,所以自由;既然人都是自由的,言行是人的一部分,肯定也是自由的。

然而,矛盾得很合理的是,言行是不能自由的,不然這個世界就只剩下戰爭和死亡。絕對自由的結果可能是全體消亡。人都死了,還談什麼自由?

所以不僅有自由民主,也有法律法規。

可能很多人對佛教中的概念理解的很透徹,但佛法是要普世的,很多話都具有不可思議的方便和慈悲。從這個角度去想想,為什麼要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謹以此題,記錄一下我和友人L的對話。(在下面的對話中,我簡稱M,友人簡稱L)

M:學佛修道者若認為自己在世間唯有把一切的因果業都了了,才能夠成佛成道,就是迷人,永難獲得自在和解脫。因為因果本不自有,因果唯心造,所以心了一切皆了,心不了,一切了不了。永嘉證道歌中所說的:「了即業障本來空。未了應須還夙債。」即是此意。

真的如這段話所說:心了一切了,再不落因果了?還是說只是不昧因果,還要還宿債?

L:真大徹大悟,已無所謂宿債不宿債,在人間只是隨緣,遊戲度化而己。但這種度在未悟者眼中仍顯現因果。

M:因為未悟者還在因果輪迴里,所以看大修行人的行為,也在因果里?

L:是這個意思。可參考南老大悟後在峨嵋山和諸方長老對話公案:

因果是講大原則,有因一定有果。不過這個因果有個大討論,譬如龍樹菩薩後來寫《中論》,表面上看到他把因果都推翻了,都是空的,實際上有因果哦。

當年我在峨嵋山閉關下來到成都,一班大和尚,有八九個,都是同虛雲老和尚那樣威風的大老,在文殊院請我吃飯,就提佛法的因果問題。講到禪宗百丈野狐禪的公案,說法一字之差,五百年野狐身。然後一個老和尚問,究竟成佛跳出了因果沒有?我說當然還在因果之內,因果無所謂跳出,也沒有出,也沒有入,即空即有,證得菩提是因,進入寂滅是果,因果歷然,很清楚。

因果是一個大原則,因果的作用是因緣,所以這個因緣,中國這個「緣」字特別好,佛經中文這個翻譯不得了的好。緣是攀緣,一個連鎖一個的關係。比如說這是某某人的老三,他上面一定有老大老二。如果這是老四,上面一定還有三個。它一個一個連鎖來的。

M:歐歐,這樣啊。

L:世界上絕大多數人未到心空及第歸境界,所以講因果有這一面更能利益世人。在佛佛之間,大修行人私下之間,必然講空,因為因果善惡如夢幻泡影均不能影響到他所證到的境界。舉一公案,二祖慧可悟後,達摩示意他宿世有命債可不必還,結果慧可主動還了命債。

M:嗯嗯,我知道這個。

L:大修行人相比凡夫,在因果上有絕對自主權。

M:也就是說可以還可以不還啦?

L:可以化解。因果怕和尚,和尚怕居士,居士怕因果。

M:好個因果循環:)

L:大修行和尚能幫居士搞定一些因果,但是居士因此天天煩和尚搞得和尚煩不勝煩。改變因果方式很多,凡夫用禪定、行善可改。大修行人相當於己握到造化權柄,更有自主權。


在地藏論壇也看到有人說這是邪見。我表示不確定其出處,不過如果硬要說其中緣由,我覺得這話很在理呀。所以我覺得這裡可以延伸出兩個問題:

1、因果不空出自何處

2、因果不空邪見說出自何處

-------(分割線下是我對原話的理解)---------

萬法皆空不是說萬法本來沒有,而是緣起性空。「空」這個概念是對應「有」而產生的。所謂「有」,指的是萬法的實在、常存,這是我們凡夫對世界的不如實的認識。而萬法是因緣而生,並沒有堅固不壞的自性,故而說萬法皆空。

因果不空的「空」,指的是因果義理的存在,這裡跟上面說的」空「」有「概念的內涵有異。這種說法也沒錯。如果說有什麼不妥,可能是表述時出現了偷換概念,一詞多義,導致邏輯上有點混亂。

《三摩地王經》講:」一切諸法如水月 ,等於幻泡陽焰電,雖諸死已往他世,有情意生不可得。然作諸業終不失,如其黑白成熟果,如此理趣門賢妙,微細難見佛行境。「我覺得萬法皆空句,與這義理很相似。不敢確定,留待高人作答。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邪見有邪見的見解,正見有正見的見解,無論你認為是邪見或是正見,只要你這一棒子打下去,誰打誰就是邪見,無疑。

因為有句:空也不空。

萬法空,那麼修什麼道?萬法不空,那麼又求的什麼法?

因果不空,修的什麼法?因果空,那麼又斷的什麼生滅?

在文義上穿求,在邏輯上推演,既然都已經到了提到「空」的層面,還用穿求與推演個什麼?在這個層面常見的字眼是:妄想、無分別、不思議。

得就得著了,了了分明。

沒得就沒得著,說破天去,也不過一堆爛文字。


誰說這是邪見啊,亂說一通嘛。

說這話的人真是大傻逼!


這句話沒錯,佛教的萬法皆空的空是緣起性空的意思,也就是萬法都是因緣和合的果相,所以因果這個規律不空,如果因果規律也空,就是否認一切法緣起性空的道理,因此,空的含義本身就是因果,如果因果也空,那就是自我否認了


萬法皆空是從理體上說的,這裡的「空」不是空萬法,是空的對萬法分別執著心。這是指導修行人應離相修行,說的是離相心,離相智慧,即般若,一切諸佛皆從此中出。

因果不空,是從事相上說的。是告訴修行人,不要因理廢事,在現實生活、修行中,要明因果,知善惡。如果這個得不到,還怎麼持戒修行?不是迷惑顛倒了嗎?這就是不覺啊!還是惡業凡夫。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種句話說出了佛法的根本,性由相顯,理事一如。

從事上說,佛法是因果法,但提問人卻否定了因果不空;從理上說,佛法是心法,可惜的是在提問人的文字中,沒看到一個心字。這篇思想顯然都是錯誤的。這說明提問人在學佛的過程中,沒有善知識的指導,是自己用凡夫心,用凡夫小智在研究佛法,這就導致走錯了路,落入了邊見。甚至連眾所承認的古德的話,也敢推翻。這種學佛方法,是嚴重障礙大家正確修行佛法,無有解脫利益。

希望以此為戒,不要自學佛法,也盡量不要跟居士學,居士成分很複雜。一定要到寺廟請出家師指導修學佛法。這是修行人能夠正確修行佛法的唯一出路。


不知題主認不認可緣起性空的「說法」?如果不認可,可標此說為邪見;若認可的話,這話本身就是緣起性空的註解啊……沒毛病

因果不空——緣起

萬法皆空——性空

換句話說:萬法必須依緣而起故,因果這條鐵律不空;正因為萬法皆依緣而起故,(萬法本身)其性必空。若因果也空,豈不是只需要靠吃喝玩樂、打家劫舍、殺佛滅法等等也可能會熬到成佛?

想了想,即便題主不承認緣起性空也不能否認因果不空的:若因果本空,則必依它而起,題主若能證實因果必依別的神馬東東而起,才能否認這話…………


大成就者,不昧因果。該當何解?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是一般學佛者最愛說的一句話,但如果深入細緻的觀察這句話,當然是有問題的。一方面「萬法皆空」,而為什麼另一方面又「因果不空」?這就是矛盾所在。

那麼說這句話講錯了么?不是錯了,而是沒有分開勝義諦和世俗諦。《中論》說「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一以世俗諦,二以第一義。若不依俗諦,不得第一義,不得第一義,則不得涅槃。」。因此,勝義中萬法皆空,而世俗中因果不空,這才是這個問題的最正確的答案。


誰說是邪見了。。


看起來好像矛盾,實際上都是對的。萬法皆空,法由心生,是叫我們能夠放下我執及我所。因果不空,是講緣起法,所以叫我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父母。兩句話可以合併為一句:以無我心修一切善法!你如果證得無我,你就明白怎麼在世間更好的度脫眾生了。願大家皆能精進,早日證果:是日已過,如魚少水,斯有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燃!


你還沒有搞懂二諦的意思所以覺得是矛盾。切記要懂得二諦,要懂二諦,要懂二諦,要懂二諦,重要的事要說三遍。


推薦閱讀:

機器人能否成佛?
什麼是「無分別」?
佛家如何說緣分?愛上一個人按佛理該怎麼做?
佛教史上,為什麼如六祖惠能大師上根利智的修行人很少?
以佛教的觀點來看,人到底有沒有真正的自由意志?

TAG:佛教 | 佛學 | 佛法 | 佛學大師 | 佛學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