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失樂園》里,人在達到極致愛情的頂點後,為什麼會想到以死亡的形式來保存這種狀態,這是一種什麼心理活動?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一部日本的禁片,推薦題主看一下,是大島渚導演的《感官世界》。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如果實在沒有資源可以看一下張國榮和梅艷芳的《胭脂扣》。每個人對於另一個人的愛再多也是有一個界限在的,而超出這樣的界限你不僅會自己感到惶恐並且覺得怎麼佔據這個人都不夠,甚至於想到要將他融入你的骨血這樣才好。他和別人說一句話都會激起你的憤怒打翻你的醋罈子,你會想到以後萬一他不愛你了怎麼辦,會想萬一發生了意外他先走了怎麼辦?想到各種奇奇怪怪的萬一都是關於他萬一離開你你要怎麼辦,在這種情況下,把他變成你一個人的唯一辦法就是殺了他,或者就是兩個人彼此都是這樣的狀態,怎麼才能保持愛情的長久性?維繫長久的兩人關係?殉情。我管這個叫做愛情的臨界點。一旦過了臨界點那麼萬事皆有可能,我曾經喜歡一個人喜歡到想要殺了他,對,沒錯,就是想要殺了他,甚至想到了要在殺了他之後去照顧他的父母,或者實在不行就殺了他然後也去死,但是我終究沒有這麼做,因為我還是愛自己更多。現實生活中有太少的人會愛別人超過愛自己,也就是為什麼這隻能是個例出現在小說中,在現實生活中被人們當做奇聞異事來說的原因吧,畢竟唯有死亡才是永恆不是嗎?


因為人生過於空虛就給自己洗腦以愛欲填滿。最終雙方都漸漸明白,愛欲也不過只是幻想都會有厭倦的一天,於是人生再無意義,加上現實生活已經支離破碎。與其繼續墮落下去讓幻想被現實戳穿,不如以殉情名義一了百了,既讓自己的歡愉達到永恆,又逃避了他人的嘲諷,反而贏得了羨慕和驚嘆。

-----

換種方式說...就是他們找到了人生的意義,然後生命已經沒有缺憾了。

根據自己的三觀選合適的解釋吧


不知道題主有沒有看過 雪國 這本書,我看到問題第一個就想到了這本書,是我大一暑假的時候看的吧………好像是這樣,然後還寫了一篇讀後感,原文如下

ヽ(???)?(竟然還在我的電腦里,好懷念啊!)

死亡中的虛無之美

——《雪國》讀後感

在書店裡,我一眼就在人群里看到了她,被她與生俱來的美所吸引住了,一見傾心。她的外表和名字很相稱,潔白無瑕,如同白雪一般美麗,卻又容易讓人想到雪的轉瞬即逝,讓我小心翼翼,不忍在任何一頁上留下痕迹,這種朦朧而虛無的美麗觸碰到我內心深處,引起我作為一個生靈的本能的悲傷。

川端康成,自幼父母雙亡,7歲,奶奶去世,10歲,姐姐也死了,15歲時爺爺也撒手人寰,他從此生活在寂寞悲傷的陰影中,這也讓他更好地理解了日本文學中哀的元素。浪漫的物哀,幽玄的空寂和風雅的困寂,這便是紫式部所倡導的日本傳統文化中的特殊品格。

初看《雪國》,我基本上沒有看懂,書本的內容十分簡單,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一個人渣男背著妻子去會見小三,結果路上又看上一個小四的故事。也許是對她一見鍾情的緣故,也許是川端大師寫作技巧的緣故,我腦中對她的第一印象就是,多麼美啊!書中的一切都是那麼美,雪景很美,駒子很美,葉子很美,就連最後火災的情景也變得美麗起來。

再讀《雪國》,美感依舊,全書描寫居多,真正的故事情節非常少,但這也增添了她本身的美。在朦朧中展現故事的全貌,營造了一種虛幻的美,超越現實美的絕對境界。書中出現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徒勞,醜小鴨終究是醜小鴨,白天鵝一出生便是白天鵝,那麼芸芸眾生在人世間的掙扎是不是都是徒勞的呢?

駒子,《雪國》的女主角,也是書中描寫最多的角色,是一位十分可愛、堅強、執著的女性。「女子給人的印象潔凈得出奇,甚至令人想到她的腳趾彎里大概也是乾淨的」,這便是駒子的初次登場,給人一種清新脫俗的美感。但是她真正的可愛之處,主要體現在對島村的情感上,行動上總是刻意地親近著島村,害羞地、小心翼翼地表達著自己的愛意,偶爾還會鬧個彆扭撒個嬌。

她,為了報答師傅,賺錢給師傅的兒子行男治病而不得不賣身做藝妓,並不是像京都的高級藝妓一樣接受大量的藝術、交際方面的訓練,而基本上就是性工作者,短暫的職業生涯只會每況愈下,這也增加了作品的宿命感。她雖然做了藝妓,卻仍然憧憬著自己的美好愛情和幸福未來,她愛著島村,這份愛卑微、純潔、無私。她只希望島村每年能來雪國一次,能在一個固定的時節見到他,伺候他。即使他帶上他的夫人,她也不會介意。其實駒子自己也明白,他們之間的愛情就如同風中的蠟燭,是經不起現實的摧殘的,但是她依舊對島村傾注所有情感,這樣便創造出了一種沒有雜質的純粹的美,這也許是一個人活著的時候所能夠擁有的最純粹的情感。

駒子有一種宿命般的美麗,與生俱來,從未雕飾,她堅強、執著,雖然身為雪國的藝妓,但是她積極地練習三弦,每天記日記,讀各種各樣自己能夠得到的書本,這一切在旁人看來都是徒勞的,無法改變任何東西的,嫖客不會特意來欣賞她的琴聲,不會與她談論文學,也不會對她的過往感興趣,但是她堅持著,頑強地掙扎著,抵抗著宿命,在這種宿命之中,積極與怠惰模糊了界限,努力與苟存也混淆了差異,因為你無法跳出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擁有,自己的曾經。

駒子努力彈琴、經常看書,明知道不會有結果,但是仍然愛著島村,這一切都沒有人為她喝彩,沒有人與她分享,然而駒子依舊選擇在宿命中掙扎,尋求改變,這是一種純粹的高尚之美。也許用高尚來形容一位性工作者,一位情人,在旁人看來不太合適,但是這是我唯一能想到的,用來評價駒子作為一個不屈服於宿命的生靈的辭彙了。

徒勞,島村說的沒錯,駒子的一切都是徒勞的,但是島村眼中的徒勞卻是駒子生存的全部意義,駒子越是努力,她身上的宿命性就愈發美麗。巡音luka的赤薔薇黑薔薇中有這樣一句歌詞「既然註定要凋落,沒有盛開便毫無意義」,這對於我們人類也一樣,但是我們大部分人,也許終此一生,都無法擁有足夠的能力來支撐自己的夢想,更不要說身為藝妓的駒子了,這便是人生長河中的最「真實」的虛無。但是同真正的虛無主義作家不同,川端康成在獲得諾貝爾獎的講話上說:有些評論家說我的作品都是虛無的,但這並不是西方的虛無主義,我覺得在「心靈」,我們是完全不同的。

在小說結尾,作者並沒有如真正的虛無主義作家那樣,否定駒子,這也許就是川端大師在創作駒子這個人物時所給予的最後的溫柔吧。

島村,本作中的男主角,生於東京,坐食祖產,標準的虛無主義者。研究西方舞蹈卻從來不看日本人跳西方舞,他所欣賞的並不是真正的舞蹈之美,而是在他自己心中所想像出來的虛幻的「天堂之詩」,如他自己所說,他對西方舞的空想就彷彿「憧憬那不曾見過的愛情一樣」。

對於本書的女主角駒子,島村用到的最多的評價詞就是——徒勞,駒子寫日記是徒勞,駒子對自己的情感是徒勞,練三弦是徒勞,不僅如此,他甚至覺得生存本身也是徒勞的、虛無的、毫無意義的。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明知道對於這女子來說不會是徒勞的,卻劈頭給她一句徒勞,這樣說過之後,反而覺得她的存在變得更加純真了」,可見島村對於生命存在一種本能性的、習慣性的否定,將美麗的事物不由自主地引向虛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是一個危險的人。

死去的蛾子在島村眼中有著異乎尋常的美麗,「有的蛾子,一直停在紗窗上不動,其實已經死了,像枯葉似的飄落下來。有的是從牆上掉下來的。島村撿起來一看,心想,為什麼長得這樣美呢」,一切都要順其自然,回歸自然,不去主動尋求改變,也許這就是島村這一紈絝子弟對於死亡的態度,這也是川端康成所想表達的。

全書對於島村的描寫相對於女主角駒子來說,其實是比較少的,與其說是男主角,不如說是一個便於讀者觀察故事全貌的視點。川端康成說:島村當然不是我,他只不過是作品擱淺時引出駒子的道具。我認為這使得島村這個人物在全書的結構上起的作用,遠遠大於他這個人物本身的作用,川端康成在寫作時刻意將自己和島村分離開來,導致了島村的行為在很多時候都顯得十分「無情和冷漠」。駒子誤會自己的意思生氣時,他僅僅是看著駒子嘆氣,而不是解釋和安慰她;葉子讓自己好好對待駒子時,他卻說自己無能為力,讓葉子失望透頂,因為他覺得這也是徒勞的。

在文中,島村一直享受駒子對於自己的愛意,雖三次前往雪國,但從不直面駒子的暗示,是一種追求愛情卻又懼怕直面愛情的態度,因為他知道這段感情不可能長久,他懼怕失去這一切。他對於自己這個個體本身也沒有任何期待,認為自己不論做什麼也都是徒勞的,不僅僅是自己與駒子的情感,他認為人本身就是一件徒勞的事情。這種消極頹廢的思想,和川端康成幼年連續失去親人有很大關係,川端康成為此還被人們稱作「參加葬禮的名人」,他見證的死亡太多太多了,因此川端大師對於死亡有著異常的執著,當美的完整性和純潔性無法在現世中保持下去時,死亡才是生命最好的延續方式。

對了,在我翻閱網上資料的時候,看到有很多人詢問島村到底愛不愛駒子,我只想說,對於一個內心荒蕪,精神空虛到接近神明的男人,愛與不愛有什麼區別嗎?非要說的話,我認為是愛的,而且是博愛,島村愛著這世界上所有美麗的東西,並想法設法把他們引向虛無和死亡,讓這份美麗通過死亡的方式永遠不被玷污。

葉子,身為女二號,她在書中的出現的次數少的可憐,給我印象最深的便是結尾處,她在雪國大火中葬身的情景。

川端康成將火災描寫得十分美麗,彷彿這是一場華麗的演出,尤其是當葉子在大火中,從空中落下,她的美麗「由於失去生命而顯得自由了」,看到這一幕,文中寫到「島村總覺得葉子並沒有死,她內在的生命在變形,變成另一種東西」。

葉子與駒子一樣,生活在痛苦之中,空有美麗的心靈,卻無法掙脫命運的安排,他們的美麗被人類的渺小而醜陋的肉體限制著。當她死亡的那一瞬間,她的美麗便從名為生命的枷鎖中被解放出來,突破肉體的阻隔,化為了整個世界的一部分,成為了真正的虛無的美麗。

也許,川端康成想要告訴我們的就是,人生本來就是徒勞而沒有意義的,真正的意義是被人們,或者說是被我們自己所賦予的,即便身為一名藝妓,也要把徒勞當做是自己生命的全部意義。

當我們完成了自己賦予自己的使命之後,才能夠看得到虛無中所蘊含的真正的美麗。而這份過於純粹的美,是人類無法觸碰的,想要接近她,唯有死亡,才是捷徑。


《失樂園》是一本小說,不是自傳。

我認為沒有必要深究「人在達到極致愛情的頂點後,為什麼會想到以死亡的形式來保存這種狀態,這是一種什麼心理活動?」或許渡邊淳一隻想通過這樣一個故事來表達他對愛情的理解:愛情是短暫的,是會隨著生活瑣事消磨的。而「死亡」只是愛情的一個戲劇化歸宿。

王爾德說:「What is the chief cause of divorce?Marriage.」深層意思也一樣。


借用村上春樹的一句話

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將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


愛情到了極致,也就是作者所說的絕對的愛,想要延續,我們通常會走入婚姻,然而婚姻實際無法保持這樣炙熱的愛,婚姻的愛追求的是平淡,隨著時間推移相互熟悉表現出完全真實的自己,會產生倦怠安定之感。凜子之前的婚姻並非沒有經歷過炙熱的愛,而是10年時間消磨殆盡,所以這次她選擇用死亡來使絕對的愛成為永恆。


寫這條微博的時候,我還沒看失樂園。

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有過這樣的感覺吧。

亦或是我太過極端?


孤獨和恐懼,書中,久木和凜子在性和愛中漸漸沉迷無法自拔。但周遭的一切都在改變這,久木的朋友勸過久木,但是久木這個時候已經停不下了,妻子開始準備離婚,工作也失意,和自己年齡相仿的人也一一去世,他感到了孤獨。這個社會拋棄了她。如果只是他一個人,或許他並不會選擇自殺,但相同的還有凜子,丈夫不同意她的離婚,家裡也施壓。她也快無法承受,這時候只有性和愛才能撫慰他們。一個活潑快樂的人會吸毒么?不會,所以他們吸食了精神的鴉片,他們相互慰解。用性和愛來麻痹傷口,相互舔舐。性和愛的盡頭是往日重複平庸的生活,可松木和凜子回不去了,家人和社會,一切都不允許,所以為何不在極致的時刻便死去,這樣對於他們來說便可以永恆。


因為已經沒有什麼其他的方式或者行為可以繼續保持這種感覺 所以死是最好讓它可以保持永生


無論咋樣都無法輕易平息自己的慾望,所以一了百了


也可參考《愛的流放地》,女主在性愛高潮時讓男主殺了他,男主真的殺了他,他們都沒有意識,這就是愛到極致了吧


推薦閱讀:

怎麼看待東京大學世界排名下降20位?
關於赴日讀研的一些問題?
日本法律修士的就讀條件及就業環境?
高二理科女生,想去早稻田大學,現在很迷茫?
日本國立大學和私立大學那個更好?

TAG:日本 | 心理 | 死亡 | 渡邊淳一 | 心理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