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歐中世紀的封建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有什麼背景或者深層次的原因嗎


晚期羅馬在君士坦丁等君主的改革以後,大體上也是一個和中國類似的君主專制國家,講究中央政府控制地方政府,軍政分離,文官系統控制全國命脈和軍隊給養。總之,和封建是扯不上關係的。

而蠻族在遷入了西歐,於5世紀取代了原本的羅馬帝國政府以後,大體上是保留下來了這套政治結構。

也就是說中世紀的早年,歐洲並沒有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起源於采邑制度。而采邑制度起源於8世紀,也就是蠻族在西歐取代羅馬,建立諸王國之後200多年後的事情了。

當時,由於穆斯林的阿拉伯帝國的高速擴張,控制了地中海的南岸,也控制了東岸和西岸的大部,讓興盛了千年的地中海貿易圈徹底衰落。那些在羅馬共和國時期就興旺異常的商業城市,即便在蠻族接管以後都還在繼續發展,卻在這一時期紛紛衰落。這也促成了歐洲經濟結構的劇烈轉型,形成了後來老馬所謂的「封建經濟形式」,也就是城堡莊園/隸農制度的經濟模式統一天下。

對於西歐諸王國的君主來說(當時主要就是法蘭克王國和倫巴第王國,西班牙的西哥特王國被穆斯林幹掉了,德國那邊當時還是蠻荒,英國不在地中海經濟圈內),最直觀的影響就是財政收入驟降,政府入不敷出。

怎麼辦呢?開源節流!開源不太有什麼好招數,而節流固然不錯,但是當時穆斯林已經摸到家門口,節流絕對不能削弱軍事力量。

於就是有了采邑制。今天人們都知道大政府意味著高支出高赤字低效率,所以,當時的國王們只能改革這個羅馬時代傳承下來的政治結構,縮小政府規模。用什麼辦法呢?統治權外包。

「XXX小夥子,我看你有前途,這塊領地,以後就是你管理了!具體怎麼管理我不管,只要你定期足額交稅,打仗了你要能動員出定額軍隊參加,多出來的就都是你的了!」

這就像我國改革開放搞的包產到戶一樣,一定程度上還能調動積極性,改善地方管理效率。可謂一舉多得,縮減了政府支出,地方上的錢糧軍政都不用派人管了,只管著最後從領主們那裡收稅就行,雖然這個收入其實是大幅度減少了,但是也不再有地方財政開支的支出負擔了,軍隊也大部分不需要自己供養了,遇到穆斯林對邊境的襲擾,地方領主可以自主做出快速反應,有效應對小股劫掠。

而缺陷就是1.大規模調用全國人力財力物力兵力的能力大幅減弱了,所以西歐王國從此對於公共建設顯得有心無力,中世紀城市凋敝,嚴重缺乏公共設施的原因不乏其中。同時調用全國兵力的困難也提高了,查理曼時代尚能實現較大規模的全國動員,到中世紀中期,國王們為了調兵打仗不得不向公爵們低頭,用各種利益妥協換取支持的情況就層出不窮了。

2.地方獨立性大大增強,地方大員軍政一把抓還很大程度上不受監管,對中央來說風險大大提高。中世紀王權衰弱,教權強盛的主因還是在於封建導致的王室力量不足。

而隨著采邑制度的發展,采邑貴族要求更穩定的可世襲的權利,將原本僅限於「封君-采邑封臣」兩人之間的個人契約關係(這意味著雙方任何一人死亡,采邑都要收回)轉變為封建契約關係(這意味著雙方都可以世襲這一份義務和權力)而君主也越發依賴於他們的支持才能維護國土和王位,於是最終形成了封建制度。

一般來說,把查理曼(742-814)視為歐洲封建制度的開創者,但其實這個制度並不是他創立的,完善者也不是他,采邑制度在他的爺爺查理·馬特時代就已經零星存在,而采邑制度向封建化的的轉型則主要在他的子孫輩掀起。但是他確實是一個轉折時代的關鍵人物,采邑制度在他的時代開始普及。

上述的關於封建化的觀點,主要出自亨利皮郎的《默罕默德與查理曼》,所謂「沒有默罕默德就沒有查理曼」就是指這樣的一個觀點。也被稱為「皮郎命題」,影響了學界很久。到20世紀80年代以來,對「皮郎命題」產生了激烈的爭議,一直持續到今天,針對皮郎命題究竟有什麼謬誤,應該如何修改,至今也是爭議中,我也沒有能力描述這個問題。但是必須注意的是,雖然原始的皮郎命題已經被認為是不正確的,但是不代表上述對封建化的觀點是錯誤的,皮郎命題其實講的是「古代社會如何轉型成中世紀」的一個大命題,涉及的範圍是整個地中海社會的變動,從經濟基礎到政治結構到國際關係無所不包,極其廣泛,今日的爭議主要集中在古代社會結構究竟何時崩潰,是否由穆斯林導致等一系列領域,單單說西歐的封建化問題,上述的描述應該認為是比較正確的。


深層次的原因就是

1.日耳曼人還處在部族時代。

羅馬帝國內發展不均,東部的希臘化地帶已經進入文明時代,西部還是一幫無文字的部落民,無組織無機構。日耳曼人發現東西部的不均,於是直奔西部蠻荒而去,東邊留給拜占庭。他們不需要形成一個統一的組織,按部落進去就能佔領好大一塊地盤。

在佔領地盤之後他們能怎麼治理?首先他們沒有中央統一指揮國家的模板,他們只有羅馬模板,而羅馬模板也只是總督和當地土著王的共治----各位應該知道希律王和彼拉多共同管理耶路撒冷的事。

日耳曼人的思想還很簡單,自然選擇了多王統治,一王為共主的方式,這是封建制度的源起。

像中國這種一個君主最高,其他所有人都被剝奪了理論土地所有權的思想,本來就是經過許多年發展後才出現的。日耳曼人沒有這種模板,選擇更自然的方式理所應當。

2.法蘭克遺產均分的習俗

法蘭克人均分遺產,因此法蘭克貴族也往往均分自己的封地給後人。最明顯的就是查理曼的帝國,被他三個孫子分割了。在法蘭克共主之下,也可以想到,下面的貴族也在均分土地,當然有些土地通過聯姻又會合併起來。雖然薩利克法在8世紀頒布,但要法蘭克人接受還需要相當長時間,查理曼的帝國就是這麼被瓜分的。

這種習俗,給予封建制度自然的合理性-----」祖宗就是這麼分的「。

3.日耳曼人接受了羅馬的先進技術

日耳曼人遷徙的路線,不免讓人覺得奇怪,為何他們要去西部的蠻荒,而不去洗劫更富裕的東部呢?為什麼不去搶佔君士坦丁堡?這應該是東羅的防禦黑科技高明,日耳曼人感覺西羅更易攻略。西羅只有羅馬所在的半島防禦較嚴。而日耳曼人在西羅馬學到了防禦黑科技---城堡。

進入西歐之後,城堡一開始並沒發展壯大,在維京時期---日耳曼人的堂兄弟維京人開船過來打劫,為了抵禦海盜,城堡才發展壯大。高大林立的城堡成了封建領主對抗統一的法寶。


1.中央無力供給軍需,地方部隊自給自足

2.公共司法無法貫徹,依靠江湖私約自治

3.城邦士族凝聚瓦解,部落佃農佔地為王

其實唐末藩鎮割據,日本武家時代,元亡蒙古分化,由集中帝國制轉為封邦建國制大體都是這麼個路數


推薦閱讀:

古代歐洲為什麼不像中國一樣實行中央集權,而採取分封制哪?
同樣是以男權為主導的古代農業社會,為何歐洲中世紀與中國封建社會存在較大的差別?
中世紀的結束時間應該是哪一年?
十字軍東征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歐洲中世紀十字軍的地緣戰略應該如何評價,十字軍是否為天主教文明歐洲諸國開闢了通往進步強盛的歷史軌道?

TAG:歷史 | 歐洲歷史 | 中世紀 | 封建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