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任天堂和微軟設計新一代遊戲硬體時會考慮向下兼容遊戲軟體,而索尼在這方面表現不積極?

到目前為止任天堂幾乎所有(除了VB)掌機和主機可以做到向下兼容遊戲,微軟的後兩代主機也做得不錯,但是索尼至今為止只畫了一個「雲遊戲」的餅,索尼是否曾經認真考慮過這件事?這分別體現了三家公司的什麼策略?


先說向下兼容的起源。在 FC 前後的可更換軟體的遊戲主機,主機軟體數量匱乏,但主機和軟體的價格都非常高。如果不向下兼容,玩家辛苦存錢買的主機和軟體就幾乎報廢了,而首發年可能就只有五款以內的新遊戲可以玩,在當時這對主機來說很致命,所以向下兼容在當時是非常重要的功能,一直保留至今。

我們從 FC 開始算任天堂的主機和掌機,之前的 TV Game 系列和 Game Watch 系列不算在內:SFC、N64、NGC 均不能向下兼容。掌機倒是全部向下兼容,除了 GBM 和 NDSL 以後的 NDS 機器。所以任天堂並不是幾乎全部都向下兼容的,SFC 倒是可以通過外設兼容 GB 和 GBC,這是另外一回事。GBA 和 GBC 的向下兼容是受集成電路快速發展的福,直接把 GBC/GB 處理器做進去了,當然 GBA 作為比 SFC 還強的掌機,它不能兼容 GB 和 GBC 才是奇怪。NDS 同理。

索尼的 PS2 向下兼容,PS3 初版向下兼容,後期通過官方模擬器向下兼容,PS Vita 通過官方模擬器向下兼容。所以索尼並不是不積極。PS4 不向下兼容是吃了 PS3 發售兩年內沒新遊戲可玩的大虧,必須改架構了,所以設計時沒有考慮向下兼容,而是採取了 PS3、PS4 並行發售策略,以及 PS Now 雲遊戲。

對於傳統玩家來說,向下兼容其實是非常吸引人的功能。我恨不得任天堂做一款主機出來把 FC 以來的遊戲全部兼容了,所以任天堂給了我們 Virtual Console 再賣一票... 在主機換代初期,能向下兼容意味著上市時的銷售、輿論壓力沒有那麼大,但現在同為 X86 平台的微軟和索尼,大量跨平台第三方遊戲的支持,使得「不向下兼容」這個「缺點」並不那麼嚴重了。而反觀任天堂,Wii 中後期第三方支持和玩家興趣的急速下滑,Wii U 並沒有在合適的時間跟上趟,導致即便 Wii U 完全向下兼容仍然不能扭轉其護航遊戲缺失造成的頹勢。

當然了,向下兼容會被雲遊戲、官方模擬器以及HD復刻取代是肯定的,但更大的問題是主機發展其實已經進入瓶頸了。

不過要說到向下兼容或者外設兼容甚至是跨平台兼容的故事,85~95年代的主機戰國時期才是異常精彩:Twin Famicom、Laser Active、PC-Engine 和他的外設朋友們系列、MD 和他的外設朋友們系列... 能想像同一台主機做成收音機樣式做成電腦樣式做成電視機樣式嗎... 90年代太酷了!

圖片來源:http://www.wired.com/2009/09/laseractive/


再更新一下吧…

昂,是,100%這個詞用的不準確,我想表達任系主機一直都很注意向前兼容的問題,我錯了,我向毛主席道歉親們…

求放過,我造再解釋下去只會越描越黑~描越黑~越黑~黑~

更新:
針對我回答里一些問題再嘗試著詳細解釋一下吧,剛才在外面太熱了,答著答著就沒力氣了…孟書記說,大多數成功主機不兼容上代遊戲,這個我不同意,遊戲機歷史很短,就說索尼,一共4代家用機,兩代都兼容上代遊戲,第一代沒有可兼容的主機,所以索尼的家用機向上兼容的比較就有3分之2,這個不算低了,而看看任天堂,幾乎所有主機都兼容上代遊戲,這幾乎是100%,這個比例怎麼講都不能算低,這還沒把掌機算進來,如果算進掌機,那「成功的掌機」兼容率更高,所以向上兼容其實一直算一個傳統,而兼容上代遊戲的作用就在於主機發售初期遊戲數量不足,可以通過兼容上代主機撐過這個「空窗期」

你們可以看看,ps4剛發售時候能入的遊戲有幾個,在所有這些遊戲里還有一部分ps3的高清重置版,所以主機初期拿出兼容上代遊戲這個利器確實對主機有幫助,但,只限於初期,後期主機遊戲漸漸多了,就不是那麼回事了,所以我說微軟鬧兼容鬧晚了,要是一發售就打這個政策還是挺有力度的。

然後,為什麼我說雲遊戲還只是噱頭,我並沒有貶低這個概念,只是這個雲遊戲其實是一種遊戲租賃,誠然,北美市場是遊戲機的最主力市場,而雲遊戲在北美運行的很不錯,但是即使是今天,北美的雲遊戲業務還是有試運行的味道,就算北美是世界最大市場,但是所有其它市場加一起也有很大規模,而雲遊戲受限於網路條件的限制,沒有北美那種等級的網路條件,世界上短期看能有幾個國家做到完美運行這個雲遊戲,而且,說到頭,雲遊戲是一種租賃功能,你花了錢只能玩一段時間,這我覺得不能算完美解決在本世代玩上世代遊戲的問題,我本來已經買了上世代遊戲,但是現在我不得不再出錢去租一遍才能玩我本來有的遊戲,我認為這種解決方案不能算完美,雲遊戲這個業務我很看好,只是認為現在還不夠成熟,這個問題本來要討論兼容問題,希望各位冷靜,關於雲遊戲的分析有些跑題,所以不在答案多說了,歡迎私信神馬的討論~
謝邀

其實,按正常說主機應該考慮向下兼容的問題

如題主所說,任天堂微軟都考慮到了本世代向前兼容的問題,索尼其實也考慮這個問題,ps2兼容ps,ps3兼容ps2,但是為什麼ps4沒這麼搞呢,咱們一點點看,為什麼要向前兼容?為了救急,你看,新主機發售肯定不可能遊戲一下子就出夠了,就算一開始有20款遊戲護航,其實對於一個主機來說遊戲都是不夠的,而上一代主機往往經過5年左右的積累,有大量遊戲,精品更是數不勝數,這個時候主機兼容前世代遊戲就能在主機發售初期頂住遊戲不足的囧境。

既然向前兼容這麼重要索尼這次為什麼不繼續這麼保持傳統呢?我認為,索尼不是不想搞,是實在沒辦法搞,ps3的最大劣勢在於主機硬體構架奇葩,奇葩到無以倫比,據說直到ps3末期,能摸清這個主機真正潛力的公司都沒幾個,由此,奇葩構架給ps3惹了兩個麻煩,一個是向前兼容的問題,ps3想兼容ps2以現有構架沒辦法完美做到,所以初期ps3隻好在主機里硬塞一個ps2進去,這樣倒是用最粗暴的辦法兼容了前世代,但是導致了主機成本無法控制,使ps3一發售價格就輸了,而另一個問題是,這個構架使之後的ps4也沒辦法模擬,ps4這個世代索尼痛定思痛,一切以開發者和玩家為最優先,為了給開發者一個友好的環境,肯定不能用ps3的構架了,可以說,ps4越友好就離ps3越遠,終於,ps4做到了對開發者的高度友好,所以,離ps3也就高度遠了(苦笑),最後索尼也是完全沒辦法了,硬體構架差這麼多,也沒辦法兼容了,怎麼辦,索尼搞了一個雲遊戲的噱頭,不好意思,我真的認為這個是噱頭,理由有時間再說,理論上告訴你,我ps4也能玩ps3遊戲,只不過是通過雲服務,還有一個辦法,在psn商店裡弄一些ps3的下載版。
沒辦法,索尼也不想,但是ps3硬體這麼奇葩,ps4隻好硬著頭皮撐了,只要熬過主機開始發售的一年左右,主機上遊戲漸漸變豐富,那就算熬過去了,這裡我還是要黑一下微軟,這個時期如果微軟強勢表示我的主機兼容上世代遊戲,那索尼真的危險了,但是微軟並沒這麼做,微軟很有「默契」的也表示不兼容上世代遊戲了,然後呢~就在ps4上遊戲開始豐富的時候,微軟才如夢方醒,表示兼容,這個時候真的真的晚了,所以呢,索尼的ps4兼容戰略其實不理想,但是對手給了它喘息的機會,於是索尼熬過了最艱難的時刻,大體如此,有機會再補充。


歷史上,成功的主機大多不向下兼容。

書記這句話還真實讓我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同時讓目前史上最成功的主機(PS2)和掌機(NDS)無地自容。

來談我的見解:
1.為什麼要下兼容?
遊戲主機出於其整個業態的商業模式,靠低價(相對)的主機鋪開銷量,靠收取軟體權力金的方式獲取收益,因此必需要依靠一定量的軟體銷售量才能成功盈利。但是軟體商也不是傻子,肯定要挑賣的多的主機去作遊戲以保證會買的人更多。那麼當一款新的主機問世,沒有人知道他的前景如何(當然啦也可以靠歷史去預判,儘管靠譜但也不是百分百正確),因此大量重要軟體商會保留一定觀望,同時對新主機的研究以及遊戲的研發也需要時間。因此你往往可以看到,新主機首發護航的遊戲,往往並不多,質量也不見得能非常優秀。
但是玩家買主機的目的終究是玩遊戲,沒有好遊戲,玩家不買賬;玩家不買賬,主機賣不出去;主機賣不出去,軟體商不給你作遊戲;軟體商不給你作遊戲,就沒有好遊戲。於是這就變成了惡性循環。
為了打破這樣的惡性循環,於是主機商就像出了辦法:下兼容!這樣就保證了玩家你買新主機就算玩不到最新技術帶來的新體驗,你也能依託上世代留下來的大量優秀作品渡過這個短暫時期,還能讓你覺得你上世代花了那麼多錢買的遊戲不至於扔掉(儘管放在那裡不用跟扔掉沒什麼實質性區別),這樣就從最開始的「沒有好遊戲」打破了這個惡性循環,因此是否下兼容,一直以來都是廠商新發布主機會去考慮的問題(當然業界形態已經有很大變化,在並不遙遠的未來很可能就會完全變掉)
當然下兼容也不是說沒有壞處,比如說衝擊新遊戲銷量等等,但總的來說對主機廠商利大於弊。

2.下兼容容易嗎?
作下兼容不容易。由於主機是一類特種計算機,並沒有一個完全的標準去統一(早期電腦也是一樣,但是最終被微軟-因特爾聯盟強勢統一了),因此根據廠商的設計,時代的技術更替,成本的要求,每一代主機使用的硬體架構不完全相同,最終導致在做下兼容的時候困難重重。一般解決下兼容的方案分為硬體兼容和軟體模擬。
硬體兼容就是直接讓硬體能夠直接運行遊戲,通常就是使用相同的架構,或者直接將對應上世代的核心塞進機器。舉兩個例子:NDS為了兼容GBA,內部有兩個核心,ARM7(對應NDS)和ARM5(對應GBA),與其說是兼容,不如說是NDS本身附帶了一個GBA;早期PS3為了兼容PS2,硬生生在機器裡面另外塞了一套EE/GS核心來運行PS2遊戲。硬體兼容的好處就是兼容性強,不容易出問題,缺點就是成本高,涉及困難(買一台定兩台)
軟體模擬就是通過主機的操作系統來模擬上世代硬體來運行,優點么就是硬體成本可控,缺點就是兼容效果不太好。舉例子:PS3後期取消了PS2的核心,通過軟體來模擬PS2遊戲;XboxOne也是通過軟體來模擬Xbox360的遊戲。

3.索尼真的不做下兼容?
這裡要拋出知戶名句: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索尼不做下兼容?早期PS2可以兼容PS,早期PS3可以兼容PS2,只有PS4這一世代才拋棄了下兼容,但卻通過各種微波爐加熱的冷飯變相下兼容(還騙錢)。所以你說索尼從來不做下兼容,原則上是不成立的。


因為有play station now,不需要兼容


歷史上,成功的主機大多不向下兼容。
這就叫事實打臉。
20年前向下兼容曾經是個非常熱門的討論問題,現在稍微有點經驗的從業者基本不會認真考慮這個問題了。

不要看微軟現在嚷嚷的歡,XBOX360的向下兼容半途而廢,現在X1的兼容政策最終如何也很難說,軟體向下兼容雖然很好,但實現起來有很多顧慮。

任天堂現在考慮向下兼容是因為本身遊戲就不多,尤其是第三方遊戲。而SONY和微軟都是完全依賴第三方的,對第三方來說向下兼容絕對絕對不是個好事,那意味著自己出復刻的潛在銷量少了。


LZ的問題不成立,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PSV 兼容 PCE、PS1、PSP
PS3 兼容 PS2、PS1、PCE
之前傳說 PSV 兼容PS2 遊戲,Sony官方回復是 還要再等一段時間,目測是 PSV2 在PSV的基礎上多支持PS2遊戲
問題是現在 PS4和PS3是並存的,Sony並沒有讓PS3退位的打算,我估計也是要等下一代掌機發售;或者 PSNow技術成熟,直接讓主機支持全部遊戲,掌機支持次2代的遊戲吧


因為要賣高清冷飯


對於生產力工具而言,標準化,向下兼容幾乎是100%必須做到的基本要求,而消費品要求的是即時的有限成本極致體驗,拿生產力工具那套思維做消費品(微軟),顯然是兩頭不討好,任天堂不做生產力工具的生意,但是現在產品屬性強調遊戲性而不是最新科技帶來的極致體驗(情懷),向下兼容更符合產品特質,如果哪天任天堂又捲土重來跟索尼拼次世代大作,他們是絕對不會為了這個兼容性而耽誤遊戲體驗的。


我還打算X1兼容360之後第一時間入手的,

前一陣看到X1的360模擬器正在開發的消息,貌似效果還不錯,

最近一段時間都沒消息了,也不知道最後會不會半途而廢。

不過群眾的呼聲還是很高的,因為在X1上運行360的遊戲效果還是會有一定的提升的,

而且看微軟對待Win10的態度,非常關注用戶的反饋,

感覺X1兼容360的希望還是很大的。


這個問題可以參考ie,這貨一直試圖向下兼容,但是現在成了非常沉重的包袱,導致微軟都快要放棄他了,edge的出現大概就是為了送ie上路的


推薦閱讀:

ps4的遊戲怎麼買最划算?
如何評價XBOXONE美國本土銷量始終少於PS4?
PS4 Slim 會不會過段時間後無法玩最新的遊戲?
PS4 有哪些放鬆心情、不令人砸手柄的動作類遊戲值得推薦?
為什麼現在的遊戲玩的遠遠沒有以前快樂了?

TAG:微軟Microsoft | 任天堂Nintendo | 家用遊戲機 | 索尼互動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