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整治課堂紀律、安排打掃衛生等?

這個問題來自專欄:張二狗老師的支教生活 - TFCer - 知乎專欄,目的是為了幫助支教老師更好地進行教學工作。


我叫張二狗。


我的大致背景如下:

我畢業於某個不好不爛的211大學,市場營銷專業,成績一般,各種奇怪的書倒是看了不少。

畢業後志願加入了美麗中國。當然也不是因為找不到工作。

被派到大理的某個山村小學當老師,這個山村學校是大理最偏僻的合作學校之一。在這裡我買不到衣架。

我教一個四年級班的語文、品德、音樂、美術,還是班主任(寄宿制學校,班主任就是半個babysitter)。另外教其他三個班的美術課程(12歲時拿過市裡比賽的第一名,後來廢了) 。

一周27節課(包括午自習、晚讀及晚自習),每節課40分鐘,共計18小時。

我的隔壁住了一個美國男同事,他已經來了一年了,負責6個班的英語。人很nice,也很hard-working。

這學期問題大概是這樣的:

剛來的時候,學生很熱情,好奇,問這問那。我也一樣。這就好像第一次進博物館,看什麼都新鮮。而到了現在的下學期,就像一個去過200次的博物館,要進去第201次時的感受。大家相互都有些看煩了。「七年之癢」之時,需要面對和解決一些危機。


具體來說,目前有兩個問題最頭疼:

1. 課堂紀律差。有3-5個學生(全班35人),不管是通過口頭提醒、罰站或是扣分(扣小組分數)等方式進行課堂管理,都只能持續至多3分鐘。3分鐘後,一切恢復原樣。

2. 不能按時打掃衛生。每個值日組都有小組長,再往上有衛生委員。最近衛生委員總跟我反映,有學生不按時打掃衛生,如果去督促,就會罵人,然後跑了。特別是一個罵衛生委員的男生,成績不錯,上學期表現挺好,這學期就變了。

再回顧一下在上學期這兩個問題的情況(之前的略顯冗餘):

1. 課堂紀律。

上學期用激勵計劃,簡單說,就是先分組,再按平時表現來加減分數,分高有獎。效果不錯。如果某個學生違紀,同組的學生會責怪他,peer pressure.

這學期的一個變化是,如果一個常常說話的學生,在課堂上說話,同組學生會責怪他,但沒有上學與那麼厲害。這是因為知道他難以轉變,所以就不太在乎了嗎?I don』t know.

2. 打掃衛生

上學期,我並沒有太關注衛生。因為剛來學校,教學和了解學生已經讓我焦頭爛額了。衛生主要靠搭班的當地老師督促學生,所以不太了解情況。

3. 其他

這學期開始,負責了一些美麗中國以及大理區的3類事務。每件事情的類型不同,而且有些難度,所以不僅分心,也佔用了很多時間。也可能因此導致教學水平停滯不前,對班級管理有所疏忽。

所以,我的具體問題是:

1. 如何讓學生上課少講話?

2. 如何整治值日問題?

希望不只是「提高教學水平」等模糊的回答。因為我也一直努力在改進這一方面,只是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希望能有實際且較有可操作性的建議。非常感謝。


所謂的紀律問題,其實這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出現在大多數基礎教育的場景中。


我認為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由於缺少自律能力的訓練,自控能力差。


以往我們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就是因為很早地開始承擔起責任,比如做家務、比如照顧弟弟妹妹等。


但是現在的情況與這個較為不符,很多家裡都是留守兒童,與隔代人一起生活,主要方式為放養,況且現在處於人口紅利期,大人比小孩多,也不會讓孩子去做什麼家務,承擔什麼責任;對於行為習慣的約束不夠,導致無法形成一個有效的自律習慣。


就是——缺少反射弧


獎罰是一個比較好的建立反射弧的方式,例如你使用的評分之類的。

但是這種方式有一些不好的地方,就是純粹通過這種peer pressure來達到負反饋的方法,很容易積累負面抵觸情緒,反而無法達到效果。


可能那幾個學生心裡會想:

反正我是差生,老師怎麼都不會喜歡我。

我怎麼做都達不到要求。

小組的成員都嫌棄我,我在學校很壓抑。


這樣有為管理而管理,偏離了本意。

因為不同孩子原由父母的早期教育或對行為的約束與矯正,其自控能力是不同的,而使用一種起點公平的標準不一定是一種合適的方法,也不符合「有教無類」的教育的目標。


可以選擇——


讓自控能力差的同學多承擔一些班級責任。

例如:

  • 每一節課的課前擦黑板
  • 買一盆花,每天讓他進行澆水
  • 每天將作業搬到老師辦公室

通過承擔班級責任,培養學生的責任感。
並不要讓他覺得這是懲罰,需要先與他溝通,並問他願不願意做出一些改變,最後讓全班同學見證他的改變。
經常反饋,比如,每天檢查一下花有沒有澆水,在完成了任務後,在全班範圍內表揚他。
最後,建立起自律的反射弧。

多和這些同學交流,並給他鼓勵。
讓他覺得他是表現不好的那一個,只是有些東西他還沒學會罷了。

二、對於學習內容沒有足夠的興趣

也就是你提到的,提高教學質量的問題。

由於經濟條件限制,他們接收信息的渠道可能沒有城市裡的學生那麼寬廣。
甚至他們的父輩家人對學習的意義也持有懷疑態度。

我曾經在學校周邊的村落中為孩子們上過一些英語,當時他們的校長就和我說:「這些孩子很多初中畢業就出去打工了,或者差不多年紀就回家嫁人結婚了,他們就算把英語學好了,又有什麼用呢?」
這個問題,現在我也很難給出答案。

但這反映了一個問題,就是這些地區的學生無法理解學習的意義。不管是信息渠道閉塞造成的,還是周圍大人的觀點造成的,但這一個先入為主的觀念往往就決定了他/她一生的走向。

我認為:
培養文科興趣的最好方法就是閱讀。

最初可能需要把閱讀當做一項學習的任務來完成。
可能還要小說、大眾文學、心靈雞湯混著來。
當學生的閱讀習慣養成之後,可以進一步地讀一些文化名著。
閱讀的同時,讓他們寫一些讀後感,不要固定形式,不限字數,著重表達想法。

培養理科興趣的最好方法就是用理科思維解釋自然現象。

把數理與日常進行結合解釋。
有條件可以看一些科普類的記錄片,並教他們用數理邏輯去思考自然現象。
數理不好強求,盡量多發現某些學生在學科上的天賦,哪怕只是很小的一點 。

當他們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自然就會更加集中學習的注意力,課堂效果就能得以提升。

---------------------------------------------------------------------------------------------------
暫時我只想到這麼多,想到了新的,再更新。


同上,應該鼓勵學生多說話,參考翻轉課堂。
可以鼓勵老師和學生多讀書,每周有3500元獎金。如果不想要獎金,可以獎勵給喜歡勞動的學生,類似勤工儉學。 http://www.douban.com/group/559145/


控制人常見的兩種思路:
使之恐懼或使之快樂!
前者是十幾年前最常見的一種管理學生的有效(短期)方法。
但現在顯然不敢隨便用了。
故而應考慮後者,使人快樂,必定滿足其某些需求。不同學生具體需求可能各不一樣,但有些基本需求是共同的:比如歸屬感,有用感等等。

故而設計一些活動,讓學生各種需求得到一定的滿足,但是物質獎勵不是長久之計,慎用!其實學生很簡單的,只要能參與活動就很開心,若能體現出自己的價值,則更會持續快樂。因為我是高中老師,不是很了解小學生,故而接下來舉例請三思而後行。

活動1:全家福。請學生準備一張全家福或者用手機照一張全家福,然後在班內分享自己的家人及「樂事『』!自己班上搞過,效果好。

活動2:爸爸媽媽我真棒。用攝像機等工具記錄學生上課的情景。事先告知學生,事後,家訪與其家人一起分享(如能剪輯最好,把同一人不同課堂放一起)。沒有親自搞過。

活動3:經常開班會。不要傳統說教班會,而是正面管教的班會。
先互相致謝(講最近誰幫助我,表示感謝!)。這個活動堅持做,可以很好營造積極氛圍,我實踐中!
然後,討論班級事務,比如說某些不好現象,讓學生講自己的感受,
然後提出一些改進方案,然後當事人選一個能接受的方案,涉及公共事務則可以考慮表決。並在下一次反饋執行情況。
以上是我暫舉例,有空再補,上面也是一個初稿,需要你再細化和補充。

補充活動4,親子遊戲:別人的家長別人的孩子,家長會時,交換家長傾訴交流。班上剛剛搞過,反響非常好。

多用正面管教的法子,少懲罰,建議你看看正面管教系列的書,掌握基本理論,了解學生行為背後的需求,以便對症下藥,同時縮短摸索時間,也避免無意傷害一些小盆友。

另外在教學活動中,盡量少灌輸,多設計參與活動,課堂表現積分獎勵,比如可以小組積分高的自選座位等。教學活動其實很需要時間去準備和設計,所以你還要精力專註點。

先說這些,手機碼字不易,有問題請留言。


有些小孩子的表達慾望,展示慾望特彆強烈,其實有可能是在刷存在感,引起別人的注意。我覺得與其限制他們說話,不如在教學上多讓學生說,讓學生參與進來,讓學生自己表達。讓他們在自己表達中獲得認可和成就感。尤其是語文,語文本來就是鼓勵思考的。


我猜樓主的課堂可能是老師貫穿全文,學生聽講。其實,一堂課40分鐘,學生很難持續保持高度專註,更何況是注意力和自控力不足的小學生。

我還記得我初中的數學老師,教學水平在全市屬於很高的,但她在課堂上總是講笑話。有的學生不滿,覺得老師浪費時間,老師是這樣解釋的:如果我每隔十分鐘講個笑話能緩解一下課堂氣氛,同學們就不需要40分鐘專註在一個課時上,而變成了連續幾次十分鐘專註在一個知識點或者一道題上,這樣那些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也能跟上。這樣即使我一堂課只講30分鐘內容,也是有效率的。

語文課和數學課當然有區別,但這個老師的思路我個人很贊同,初中的時候也是被她這種講課方式從不注意聽講救回來的。僅供樓主參考。

另外,樓主採取的激勵方式主要是通過公開的規則和小組帶來的集體榮辱來約束。但有的學生的確是很個人的,這時候不如你私下和他交流一下,通過他能理解的方式形象地告訴他上課講話為什麼不好,而不是單純「違反紀律」的原因。紀律畢竟是抽象的。但如果站在他的角度,用他能有同理心的說服方式,也許就可以奏效。另外在小組這種公開約定之外,可以和他們有一對一的私人約定,比如「老師覺得你是個特別聰明的學生,只要你連續幾天做到什麼什麼,老師就給你什麼獎勵,這是咱們兩個人之間的約定,不告訴別的同學哦」。諸如此類可以激發這個學生一定要完成的鬥志。

最後如果是純粹厭學的學生,這個問題就很複雜了,也不是一個支教老師能夠解決的。因為學習本身對他就沒有意義,你能夠給的任何激勵反饋,在他那裡都是沒有意義的。。真正能解決學生厭學問題的老師我覺著並不太多,只能通過其他的手段緩解。如果樓主有心研究一下心理學,也許會有所幫助。一些基本的心理學書籍也並不是那麼晦澀難懂。

打掃衛生的問題。。。我的想法是:讓最不願意打掃衛生的學生做衛生委員。

還是參照的我之前那位數學老師的做法:她永遠讓那些比較聰明卻數學成績不好,很調皮的學生當數學課代表,而且每學期都換。於是乎每個學期都有兩個學生有了比較大的改變,雖然可能還是很調皮,但是數學成績都明顯提高了。

我沒有做過支教,所以這些看法大多數來源於自己的初中、高中老師們,以及自己的主觀認識,可能也就是紙上談兵的一家之言。

支持黃老濕@黃宇峰新專欄,希望儘可能提供一點幫助。


雖然我也是一名學生,似乎不太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但我還是有點想法,不吐不快,希望看過之後可以由您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參考判斷。

以下是正文

你是一位寄宿制學校的班主任,其實實際的作用應該不只是老師(提高教學質量),更應該是一位「老媽子」(培養生活習慣)。

比如紀律,回想一下自己從前的老師,是怎樣維持紀律的呢?方法只是形式。

實際上想要改變紀律狀況得讓孩子們在心裡認同「遵守紀律是有益的,可以讓我快樂(比如更安靜的學習)」,

而不是相反的,想到紀律就會條件反射式的想到「違反紀律是不開心的(會被同組的小夥伴責備)」。

而且小孩子是最講道理的,只要跟他們講明白那些紀律是為了什麼,他們懂得了就會自動遵守的。但是要注意態度,注意態度,注意態度。

不要說上課不說話是為了安靜,而是說,上課的時候不要說話,這樣大家可以更好的聽課。給予更多的正反饋。

衛生同理:打掃衛生是為了大家能夠生活在更好的環境里,就像每天早上要洗臉刷牙一樣,是為了更乾淨。看起來舒服,呆著也更開心。
經常開窗通風,是為了大家的健康。
同樣,要注意態度,注意態度,注意態度。

具體到您的班級里,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貼標籤效應」
http://wapbaike.baidu.com/view/1297278.htm?adapt=1fr=aladdinbd_source_light=1701851

推薦您看一下教育心理學方面的書籍。我個人認為您的班級管理方式不合理,但是因為我沒有過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所以不知道這些究竟是我的紙上談兵,還是實際教學過程中也可以用得到的,希望您可以斟酌後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不要對孩子說你做的不好,而是說這樣不對(或者賣個萌,這樣是不對的喲~),應該怎樣……】

以上,非常敬佩你們。


不請自來。
首先,我覺得學生上課還是應該說話的。但是,說話呢,必然影響你的教學,所以,可以嘗試引導他們說「有意義」的話,比如提出問題。一開始如果不能提出有關書本的問題的話,就先從任何種類的問題開始,比如「老師,我爸為什麼老是壓在我媽身上?」。關鍵是,你讓他們知道你樂意回答他們任何的問題,樂意和他們交流,討論,尊重他們在這個年紀的天真。慢慢引導,最後爭取實現「翻轉課堂」,先讓學生對書本上的內容產生疑問,比如「王二小真的不怕死么?」,或者「小蝌蚪如果找不到媽媽會怎樣?」你將這種質疑書本的精神灌輸給他們,鼓勵他們挑戰你講的書本,提出問題,而不是像個木魚似的,只知道對你點頭,或完全無視你。一開始這個問題也可以你來提,讓課堂處於討論的氣氛中,你要讓每個人都參與,不要去批評「搗蛋鬼」和「故意引人注目者」。別把自己看得高他們一等,有時候孩子們的智慧會震驚你。你不是在教育,是在教學,教學相長。
至於值日問題,我認為,首先應該取消衛生委員,這樣能避免一種等級制度給學生帶來的壓力、屈辱和抵觸感。把打掃衛生變為一個duty本來就是違背了讓他們來值日的初衷。學生值日不是為了讓老師減輕負擔,而是要培養他們的責任心和合作精神,乃至對勞動和對美的追求。你可以直接問學生,「這裡很臟(很不美),我們都會很不舒服,有誰願意出來幫我們打幹凈么?(這種主動打掃的行為完全出於自願,出於對美的追求,而不是對等級的屈服)」,然後,如果有人自告奮勇的話,你馬上跟進說「有人願意幫他一起做么?(鼓勵合作)」。如果沒有人自告奮勇,你就需要一個「心腹」,一個「托」了。。另外還有一種可能的方案,你直接問特定的某個學生,比如小明,是否願意打掃,直接問特定人比問全部的人更可能獲得肯定的回答。因為,他這樣是接受你的邀請,而不是主動出頭博老師的好感。
這是我根據直覺給出的答案,並未深思熟慮,請參考。


衛生打掃方面,第一,可以嘗試劃分包干區域,並且儘可能各個區域的工作量大致相當,然後分工到個人,一個人負責一個區域,這樣哪個區域出現問題,就問責到具體的某個同學。一個包干區域千萬不要安排超過兩個人,這樣在心理上容易造成互相推卸責任的結果。
第二,在班級里制定可行的衛生管理制度,明確衛生保潔標準,以及未達標將如何處罰,明確由誰監督執行,怎麼執行,在班裡宣讀制度。
第三,執行,執行,還是執行,否則僅僅是紙上規則。


咱倆的境遇差不多,在偏遠鄉村學校教書。也許是當地條件的原因,學生有許多的不好的生活習慣,但這只是一種習慣,是可以變化的,因為小學的孩子現階段學習能力和效仿能力是很強的。
在偏僻的地方教學 堅持這麼久你自己你很厲害了。時間久了很多問題就會顯現出來。現階段你有兩個問題困惑著你,一紀律,由於你已經和變得很熟悉了,再板起臉去管他們,全部孩子聽話是不可能的。利用一節班會時間,用故事的方式去引導孩子,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二衛生,最簡單的辦法,以身作則,帶著孩子們去做。
我相信用你愛孩子一顆紅心,一定會解決所有困難的事。


關於打掃衛生方面,可以試試細化分工,就是說把每一天值日的工作安排的儘可能詳細,哪個學生負責哪一個任務,比如說擦黑板和收拾講台一個人,掃地三個人,倒垃圾一個人……讓每個人都明白那一項任務是自己的,對於比較不喜歡值日的可以安排為值日組長,讓他有責任感,或者安排一個人負責的任務,這樣就沒得推脫,只能自己完成。安排任務的時候還可以統計一下每個同學比較想負責的是哪一項工作,盡量按照其意願安排,尤其是不願值日的學生,這樣就有種這項任務是他們自己選擇的感覺,鼓勵他們既然選擇了,就要負責好。

另外打掃也是為了保持教室的整潔,所以在平時的時候要注重強調大家注意做好保潔工作。第一次說這個事時可以讓學生們看看自己的桌子下,有沒有垃圾,馬上撿起來,一開始實行的幾天要多次提醒,讓大家養成好習慣。教師也要隨時關注講台的清潔,為學生做好榜樣。

這是我個人實習的一些經驗,希望有所幫助


拙見:

課堂管理方面,與其管著他們不讓說,不如引導著讓他們往好了說,比如把課程科目相關的教學內容交給學生進行課堂自學,每個愛說話的學生領導一個學習小組,然後對內容進行小組討論,然後整理出一個小組討論的內容梗概,由小組領導依次上台向全班演講,然後您來負責打分。如果有需要補充或者糾正的地方,由您在最後作總結。語文,品德可以對課本內容進行討論吧。音樂,美術科目確實比較有難度...

衛生打掃方面實在是無能為力...


推薦閱讀:

TAG:教育 | 公益 | 兒童教育 | TeachForChina | 貧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