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半的小孩如何立規矩,立什麼規矩?

孩子已經兩歲半了,一直都是隨著他的性子,他想怎麼樣就得順著他,我一直覺得很正常。
因為是老人幫著帶孩子,想著老人蠻辛苦,能帶著孩子就不錯了,也就沒要求老人要怎麼約束孩子,怎麼立規矩。孩子偶爾調皮,又心情不好的時候也會打兩巴掌,他就會哭著找靠山,我也就隨他去。
昨天晚上他拿牙籤扎我,讓我打了兩巴掌,小傢伙就在那哭,我想著好好教訓他,就不讓別人理他,結果孩子哭著哭著就吐了,這時媽媽姥姥就緊忙抱起來又親又哄的。我猛然發現,他哭的厲害了都會吐,特別是挨了打以後,哭吐了,媽媽姥姥也是這樣又親又哄,心疼的不得了。
我自然也就聯想到之前@黃Michael 在 小朋友想通過生病獲取關注,怎麼辦? 里的回答,他這算不算心理作用呢?
另外,兩歲大的孩子應該給他立規矩嗎,應該立什麼規矩?
雖然已經做爸爸兩年,可是在孩子教育方面還是一無所知。


謝邀。

兩歲半的孩子立規矩,是要立的,但是這麼大的孩子單純的只有對錯,單純的只有愛與不愛,而且立場非常堅定。所以,做好榜樣才是首位的,當我們自己看著電視而又要求他不能看電視時,他就會很不理解。如果長期自己做一套,要求孩子做另一套,會對孩子產生極大影響,尤其是性格內向的孩子,說不清楚又不想說,以後甚至會對錯不分。

請不要打孩子,不得不承認,你現在敢打他,是因為他根本沒有反抗你的能力。另外,你現在打他,也是給你自己中下苦果,他長大後會記得爸爸打他,甚至會記得很牢很牢,孩子的記憶力很驚人。

在孩子哭的時候,除了安慰孩子儘快平靜下來什麼都不能做,兩歲半的孩子還不會控制情緒,所以想個他喜歡的東西或者事情轉移注意力,讓孩子停止哭泣,抱抱他,親親他,告訴他你愛他。時間久了,你會發現,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你的孩子可以過來抱抱你安慰你。

孩子在沒有接觸到更多外界環境時,受到影響最大的就是親近的人,父母以及照看他的人,孩子很善於模仿,你發脾氣,他也學會發脾氣,你微笑他也微笑,他就像你的鏡子一樣,所以榜樣作用很重要。

其實再小的孩子也需要尊重,兩歲半的孩子已經可以明白道理,我們完全可以在一個放鬆的環境下,或者一個模擬的環境下給孩子講道理,請一直保持耐心,相信孩子是願意接受的。

所以,兩歲半的孩子立規矩,應該先鼓勵孩子遇到不滿的事情願意和爸爸媽媽分享,並且和爸爸媽媽一起解決,在此過程中,無論是孩子的任何不滿,請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嘲笑,認真地對待他,和孩子一起成長。


做規矩:恩,必須的。
那些規矩:2歲半的孩子
1 自理,例如自己吃飯,嘗試自己脫衣服穿娃子,收拾玩具。
2 社交禮儀, 不打人,會分享,適當場合不吵鬧
3 其他,不偷翻別人包,不亂吃別人給的零食等。
怎麼立規矩:自理方面鼓勵為主,示範,表演,激勵他。社交禮儀和其他都需要家長教育和引導。例如不打人,那,家長自己也別打人。。。
在出現錯誤行為時,堅決的制止。然後糾正。然後講道理。如果再犯,重犯,多次犯,可以適當的引入處罰機制。例如停零食,蹲牆角反思。


成人世界的各種各樣規則都要好好培養,逐漸形成習慣。儘管這是個漫長的過程,因為寶寶年齡的關係,會不斷出現這樣那樣的毛病,強烈建議父母要做到,一:父母的優雅。在寶寶面前儘可能文明理性處理種種問題,抑制自己不良情緒;二:對於寶寶點滴進步及時予以正面的肯定,所謂的賞識教育。可以給寶寶一個親吻一個擁抱,或者寶寶心儀的食物玩具等,進行強化。三:必要的懲罰。孩子成長過程就是不斷的有錯誤發生,父母不是聽之任之,面壁思過(數十個數,看情形而定),全家人都不理睬他(非暴力不合作),沒收美食 玩具等……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身上折射出父母的影子。三歲看大,請與孩子一起成長吧!


規矩對孩子的成長不但起著約束作用,更會使孩子得到安全感。但有時父母費盡心思立的規矩,在沒有父母的干涉下孩子很難遵守,即便遵守了也只是一時。然而,總有一些沒有副作用的技巧,能讓孩子尊重你設立的規矩並開心的遵守下去。


1父母要問自己,你想通過給孩子訂立規矩達到什麼目的,以及針對自己的孩子訂立哪些規矩是必要且重要的。

如果在要出門的時候,你責怪孩子沒有穿好鞋,可平時都是你親自幫他穿。這時責怪孩子只會讓你煩躁,讓孩子沮喪。專家建議的指導原則是,父母可以在紙上為孩子列出三個方面的規矩:自我照顧(如刷牙)、家庭責任(如收拾碗筷)以及外出時的要求(如未得到父母允許,不能吃拿別人給的東西)。


2面對稍大點的孩子,你一旦決定了所有的規矩,就盡量用孩子能聽懂的話,解釋清楚設立此項規矩的原因及重要性。

比如可以和孩子解釋說「我們要收拾好自己的屋子,這樣尋找和存放東西會很方便,住起來也很整潔、舒適。」專家認為:規矩最終是為了加強孩子的家庭價值觀,培養優秀的品質。如果你解釋了規矩背後的原因,孩子會更樂意遵守。


3在訂立規矩後、孩子真正行動前,你需要多次和孩子示範,幫助他們建立每一個規矩的概念。不能因為孩子沒遵守一個他並不理解的規矩而懲罰孩子。

事實證明,所有年齡的孩子都需要通過多次重複才能學得好。不要只丟給孩子一句:「去把自己的房間收拾好」,就指望他們會自己去干。另外,規矩訂立後,你需要給孩子創造容易遵守的條件。例如,如果想讓上幼兒園的寶寶飯前洗手,就要在洗水池前放一個踏凳給他踩。

4給孩子訂立規矩很必要也很重要,但要求不能太多,這樣孩子會更容易做到,也會樹立孩子遵守規矩的信心。

因此,父母要考慮給自己的孩子訂立什麼規矩是重要且有效的。比如,你可以把要求「關燈後不許說話」,改為「8點上床睡覺」。實際上包括大人也都是只有在感到受尊重、被理解時,才更願意按照人們對我們的期望行事,孩子更是如此。


5讓孩子在家裡更自由,做一些自己想乾的事,這能預防他們日後出現更大的行為問題。

通常孩子在幼兒園或外面表現得很好,但一回到家便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無拘無束。在一定程度上,父母可以允許孩子這樣。專家將這種情況稱之為「預防性錯誤行為」。


6訂規矩時,和孩子一起坐下來列出需要做的家務,問孩子自己願意做哪些。

德國的一項研究顯示,剛學會走路的寶寶,也天生願意幫忙。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如在2歲寶寶的面前掉了一個杯子,他會幫你撿起來。父母不妨利用孩子這種天生愛幫忙的特徵,跟他們一起決定什麼是他們在家的「特殊工作」,也許是把毛絨玩具放到指定的玩具筐里,也許是洗澡前把衣服放進臟衣服籃里。


7分配「工作」時,要考慮到孩子天生的優勢和弱點。

孩子如果特別喜歡整理物品,你可以適當調整家裡物品的高度,自己收拾高層,讓孩子可以把小的、結實的物品放到下層。另外,要尋找適當的方法,讓孩子感到投入「工作」是一件趣事。

8要和孩子一起堅持規矩。

堅持規矩意味著父母自己也要守規矩。如果,你告訴孩子,睡前必須刷牙,但又放任他有幾晚可以不刷。這時你就不能指責孩子不守規矩,因為他並不知道你什麼時候是認真的。如果想讓孩子學會說「請」、「謝謝」,不要說「喂」,那你自己就要做榜樣。


9規矩制訂要「正面」,要強調你想鼓勵的行為。

專家強調,如果父母經常說「不行」,孩子就會對它產生免疫力。而且孩子天生喜歡探試規矩的尺度。所以,如果你發現孩子要打破規矩時,就要介入,引導他做「能做」的事情。對於大一些的孩子,也可以採用同樣的方法。不要大喊「不行!」而是問他們:「你覺得你應該怎樣做?」


10對孩子的預期要符合現實,過分追求完美會讓孩子陷入沮喪。

有時,孩子喜歡按照自己的節奏和方式做事,但如果父母不停的催促或挑毛病,會讓孩子很有心理負擔。比如,孩子桌子收拾得沒你認為的好,你也用不著抱怨,說不定他下次就能做得更好。另外,雖然很多父母都表示,現在的孩子被誇得太多了。但看到孩子的正面行為時還是要熱情地讚許,這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自豪感,還可以增加他們繼續正確做事情的可能性。這一點非常重要。


為人父母的終極目標就是幫助孩子做好離開你的準備。有規矩的生活能給予孩子一種感情和精神上的工具,幫助他們更好地進入現實世界。

更多寶寶育兒知識,請關注我 黃穎

,Parents資深運營,一個有內涵的軟妹子~~~


立規矩,打巴掌,唉…什麼時候能把孩子視為一個講道理能溝通的人呢。

避免打孩子,無論任何情況,絕不動手,先做到這點,
溝通,溝通再溝通,因為懶而打罵教育要不得。

先多少讀點兒童心理方面的書,這麼小的孩子是不存在無理取鬧的,都是有訴求的,問題只是這訴求合不合適,先弄清楚他的訴求,再判斷訴求的合理性。
合理即滿足,不合理則溝通你覺得為什麼無法滿足他,他應該怎樣更換訴求來學會談判。

最該立規矩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
即使處罰,也有更好的方法,我採用的是罰站幾分鐘,現在孩子已經可以跟我討論那些行為不對,為什麼不對,故意的不對應該罰站多久,無意識的錯誤如何原諒和彌補。
順便,大人做錯了,也要罰站。

教育,不是教孩子聽話,而是教他判斷自律反省,成為更好的人。
以身作則吧,別在經常不管,一管就是幾巴掌。

————
看了大多答案,覺得准生證的發放實在太草率。
不是到了年齡生理成熟就能做父母的。
立規矩,立吧,然後呢?
你想要一個視規矩如鐵律不敢打破分毫的孩子?還是想要一個視規矩如敵寇,陽奉陰違的孩子?
自己先給自己立規矩吧,自己都做不到卻要求孩子做到,真是大丈夫。

許多鳥自個只在屋檐樹枝間覓食,行動不滿里許,卻指望孵出一個大鵬,一飛就是九萬里。
沒有比改變自身更好的教育方法了,以身作則,自己做不到就別難為孩子了。


感謝邀請

有一個答案是肯定的,是的,2歲的孩子已經需要立規矩了!不然到一二年級、三年級、初一這幾個節點上,家長會有很多額外的麻煩。


要立的規矩其實很多,例如孩子的規則意識、服從意識、契約精神等等,簡而言之,就是要給孩子在兩個方面打好基礎,一個是行為控制,一個是情緒管理。孩子的成長不是一個一直上升的直線,而是一個循環出現高峰和低谷的一個波浪線。因此孩子的一生將會有很多人生的拐點需要家長利用適時的方案謹慎的去引導。如果兩歲之後到8歲以前(2年級左右)這兩個方面打好了基礎,今後孩子在這些拐點上會度過的要相對來說順暢一些。

首先,確實會有很多類似的案例:孩子器質上沒有任何疾病,但是身體卻表現出了與某種疾病極其相似的癥狀的現象。最常見的,就是哮喘病。兒童哮喘病是比較高發的一種兒童疾病,但並不是不可治癒。但是往往當兒童身體上已經完全康復,各種身體指標也比較正常的時候,孩子的哮喘癥狀卻沒有消除,甚至反倒加重了。

心理學上稱之為:神經性哮喘病——原因很簡單,就是之前犯病時家長會給與無微不至的關愛和照顧,但是等康復之後,很少會得到,當孩子感到焦慮、壓力或者恐懼等情感的時候,急需關注和撫慰,便會條件反射式地開始呼吸急促,進而演化成與哮喘相類似的癥狀。一般醫生會在Ta的哮喘藥瓶中將真的葯換安全但無藥效的替代液,慢慢讓孩子適應,並告訴家長安撫孩子的辦法,讓孩子「戒掉」哮喘病。


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說,如果孩子每次都是哭到吐,醫學體檢排除身體上的問題之後,當務之急要做的就是一定要制止住媽媽和姥姥立刻撲上去的行為,因為是他們的行為害的孩子吐了!


因為題主的描述篇幅有限,我不敢妄下結論,所以以上只是個猜測,所以還是建議先帶孩子去兒童醫院檢查一下,一旦確認沒有問題,接下來再去考慮我下面的建議:

1.與媽媽統一戰線
與媽媽畢竟是同輩人,也是在教育上最合理的同盟人,兩人一定要統一好概念,要讓媽媽知道這樣立刻就撲過去的行為會對孩子的以後有百害而無一利。


還有就是,孩子犯錯不能簡單粗暴的一兩個巴掌了事,並稱之為教育。懲罰是為了讓孩子記住下次不這麼做,其實有很多可替代的方法。不過我這篇回答中主要不是為了講這個,如果題主有興趣,可以私信我,我慢慢給您解答這方面的問題和方法


2.減少外婆或者奶奶對孩子的接觸
這個建議看似有點殘忍,但是這對雙方都有好處。孩子早晚會離開姥姥,回到自己的家裡,可能上學之後一周才見一次面。那麼以前的朝夕相處到之後的一周不一定能見一次面的強大落差其實是對老人的一種致命打擊,因此從現在開始就減少老人和孩子的接觸,首先對老人是一種健康的做法。

其次,中國教育大環境下,「隔代親」是老一代人幾乎沒有人可以逾越的一道坎,再加之獨生子女政策,老人更是不知道如何疼孩子了。在這種文化的影響下,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是不健康的。而且題主的描述中也顯現出來了,什麼都會由著孩子,那麼家長的所有教育努力都很可能會因為姥姥的一次小小的溺愛的行為而被全面擊潰孩子就相當於處於「無政府狀態」,這才是最可怕的問題。

3.如何應對孩子一哭就吐的問題
我有兩個方法:一個看似殘忍但是孩子少受苦,而且還能順便立了規矩,見效快的方法;還有一個是方法較為柔和,但是對樹立規矩的幫助不是很大,只能暫時解決孩子哭吐的問題。下面我一個一個解釋:

①條件反射切除術
其實現在的問題是孩子已經建立了一個條件反射,那就是:我被打了→哭吐→媽媽和姥姥對我又親又抱→我很滿意。能立刻切斷這一條件反射的唯一方法就是讓孩子哭吐的時候得不到自己滿意的結果(再次聲明,一定是要已經經過醫學體檢確認孩子的吐不是身體上出了問題才行!).具體操作方法:


a) 提前和媽媽還有姥姥商量好,孩子再哭你會她們趕出去,不許她們接近孩子,也不能看。


b) 提前準備好一個屋子,可以鎖上門的(最好能從外面偷偷觀察到裡面的情況但是孩子察覺不到)。


c) 當孩子再次犯錯的時候,教育他,如果不聽話,立刻抱到那個屋子裡對其進行教育。

d) 如果孩子開始哭,就說這一句話:「等你哭完了我再跟你說話!」,立刻轉身坐在旁邊看書或者看手機(總之不能看Ta),不能有一絲猶豫。

e)當孩子要跑出去或者離開自己做的位置的時候,依然不說話,不生氣,不看Ta,只是堅定的將其放回到那個位置上。哭吐了,也不要有任何更多的反應,吐了等一會問題解決了再去喝水和清理(注意,這裡不能允許媽媽或者其他任何人在外面叫門或者拍打,不然這個時間會更長,因為孩子看到了尋找靠山的希望)。


f)等孩子不哭了,立刻轉過身過來樓主孩子,溫柔的給他講道理,並告訴:「他爸爸還愛你,但是你下次如果還那麼不聽話,爸爸會很不開心的。」

堅持幾次,孩子就有一個新的條件反射:我哭→停止哭泣→得到安慰→我很滿意,就是哭泣的時間越短,我就越快能得到安慰。如果之後幾次孩子能較快的停止哭泣,可以適當的給與一定的鼓勵和獎勵,來加快這一進程的進展。

②父子情感融合術
這個會溫存一點,但是對樹立規矩可能幫助不是非常的大。就是當孩子一哭泣的時候,立刻爸爸就拉著孩子出門,為的是離開母親和姥姥的過分關注,但是就牽著孩子默默地往前走(剛開始孩子不願意走的話,可以先抱出去)。這裡的關鍵是:一句話不說,不看孩子,只是抱著他往前走。(在這個實踐中比較方便的一點是孩子是男孩,可以與父親有一種比較特殊的聯繫,適合這種方法,可能女孩不一定適合。)


等孩子不哭了,就放下孩子讓他自己走,這時候再和孩子講道理,等孩子和父親都冷靜下來了,可以帶孩子去水邊,或者家裡小區附近好玩的地方玩一會,來一次父子樂。之後再開開心心的回去。這樣可以給孩子的哭鬧換一個環境,不至於每次都是在家裡同一個環境,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忘記哭泣中會吐這個環節,時間久了,孩子自然就不會吐了。

以上兩個方法各有利弊,看題主如何選擇了。但其中的原則希望題主能記住:
1.錯誤地點的錯誤的關注只會強化孩子錯誤的行為
2.父母要齊心協力才可以做好孩子的教育
3.教育是父母的事情,它非常的不簡單,所以千萬不要交給第三方去擔負這個責任,因為除了父母沒人擔負的起(以後孩子不好了,社會輿論罵的是父母,可絕對不會是奶奶和姥姥)


以上長篇大論了一番,希望能幫到題主


你確實完全不了解這個年紀的孩子的心理特點,也不知道如何引導孩子,與其突發奇想偶爾上知乎求助然後回家對孩子付諸暴力或冷暴力,不如買兩本兒童教育的書學習下吧,推薦尹建莉老師的兩本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最美的教育最簡單》

順便說句,打兩歲的孩子除了讓他感到恐懼害怕,一點教育的作用也沒有,他這個年紀根本理解不了他做的事為什麼不對,和被打有什麼因果關係。


他拿牙籤扎你一下,你打他兩巴掌。你給他的傷害比他給你的還多,到底是誰沒規矩?
暴力不可能有任何教育作用,只會讓孩子儘早學會恃強凌弱。服從大人只是因為打不過,做事不看對不對,只考慮家長開不開心。
我覺得這看起來不是什麼好規矩。

贊成上面知友的回答,教育孩子前至少要知道他做事的動機。
他知道牙籤該怎麼用嗎?他為什麼想扎人?會不會只是發現了牙籤扎自己會痛,才去找爸爸分享一下發現?
講真,題主,就你這種想起來就打兩巴掌,懶得想就放養的育兒態度,我養花都比你走心,更別提其他養貓養狗的飼主了。你還是把孩子繼續給老人養吧。
孩子哭到吐,先考慮的一不是身體健康,二不是心理健康,想的居然是怎麼給孩子立規矩。你還是買個BJD吧,不用教,往死里打它也不哭。


謝邀,先說一個寶媽立規矩的小案例。

雖然前段時間也有在引導小豆丁睡前收拾玩具,但現在準備用課程上學到的約法三章立規則讓寶貝自覺形成一種好的習慣。

我預先讓大寶做了一張類似於親子共讀記錄的表格,大寶在表格周圍貼上玩具小汽車和積木圖形的貼紙,大寶說這樣增加吸引力,然後小豆丁(小寶)就更有興趣的去做這件事了。

晚上在小豆丁睡覺前,我跟小豆丁說:「小豆丁,媽媽可以和你商量件事嗎?」小豆丁挨著我坐下。「那現在我們來玩個我問你答的對話遊戲好不?」「好啊。」

「小豆丁是在哪睡覺?」「房間。」

「那要睡在房間的什麼地方。」「床上。」

「現在小豆丁準備要睡覺了,那你看看你的玩具朋友們(積木和小汽車)都在哪?」「在地上。」
「你說它們被小豆丁玩了一天了會不會也想睡覺呢?」「嗯,它們也要睡覺了。」

「那小豆丁知道積木和小汽車的「床」在哪嗎?」「媽媽,我知道,積木的「床」是收納筐,小汽車的「床」是電視柜上。」(這是平時固定放積木和小汽車的地方)。

「但現在它們好像被小豆丁玩累了都沒力氣躺到自己的「床」上了,怎麼辦?」「媽媽,它們是不是傷心了。」

「對呀!那你要幫幫它們嗎?」「嗯,要。」

這時我拿著大寶做的「晚安,我的玩具朋友們」記錄表格說:「小豆丁,我們來約定一下可以嗎?從今天開始,小豆丁睡覺前先幫助你的玩具朋友們睡到它們的「床」上,然後跟它們說晚安,媽媽就會在這張表格上記錄上每天小豆丁幫助它們的狀況,是不錯,還是很棒呢...每幫助一次小豆丁就能得到一個貼紙,如果連續幫助它們十次哥哥說獎勵你一隻鉛筆,如果連續幫助它們一個月,小豆丁就可以自己選擇一份禮物,你覺得怎麼樣呢?」

小豆丁開心的說:「媽媽我要一輛汽車。」「沒問題,但要怎樣才能得到呢?」

小豆丁就開始在表格數啊數啊,好吧,對數字還沒概念的他還沒數到十就亂套了。「

「媽媽幫你在十天和三十天的位置做個標記好吧。」看到做好的標記小豆丁興奮的說:「媽媽,(指著十天和三十天的位置)這裡我就可以得到哥哥的鉛筆,到這我就可以有一輛車車啦!」

「好,現在媽媽問你:我們現在每天要堅持做事是什麼?」「堅持讀書,堅持幫助玩具睡覺。」

「那是在什麼時候幫助玩具呢?」「小豆丁睡覺前。」「哇,小豆丁都記得這麼清楚,不錯,寶貝能堅持每天讀書,同樣媽媽相信小豆丁能堅持每天幫助玩具們,加油!」

小傢伙開心的去幫助他的積木和小汽車去了。最後不忘對它們說:「晚安,我的玩具們,我也要去睡覺啦!」

立規則首先要建立在良好的親子關係上,然後我們可以和孩子約法三章:

①提醒孩子看著你;

②告訴孩子怎麼做(說清楚,聽明白,一次只講一件事,讓孩子重複你說的話)。

③執行並持續練習,不斷優化。

我是吳清,7+1課程體系創始人

國家認證二級心理諮詢師

雙向養育認證導師

國家認證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

EC核心課程講師

7+1課程體系聯合創始人

育兒伴讀體系聯合創始人


我兒子也會哭吐,吐就吐好了,擦乾淨不得了。我兒子後來為博同情還會扣吐自己,會故意摔倒,頭撞牆,我一概無視,就不能慣這臭毛病。試幾次看見沒效果就不做了。


當然要立,不過規矩也要分兩種,一種為規矩,一種為底線

意思一樣,程度不一樣,規矩主要以教育引導為主如.禮貌.獨立等等

底線就是要從小知道一些絕對不能碰的東西,2歲就敢拿牙籤扎你,是還小不懂事,不過如果你不讓他知道底線的話,長大絕對肆無忌憚,打你都不是不可能


底線小時候要教會他不能傷害親人等,長大就是要教會他不偷,不搶什麼的。

要讓他知道不守規矩會受到一定的懲罰
觸碰底線會收到極其嚴厲的處罰,絕不姑息。

另外引導也必不可少,就是在做的好的時候給一些獎勵


路過強答。
天訥,你居然要問是不是要給孩子立規矩,題主你不覺得問題出在你身上么?

你有問過你孩子為什麼拿牙籤扎你?只是好玩還是你有對他做了什麼?是誰教他這樣做么?
你覺得孩子這樣做不對,你打他兩巴掌就對啦?就可以立規矩啦?你這態度就對啦?

每次哭都會吐,每次遇到這樣類似的事情你都是這樣處理咯?為什麼不去看醫生呢?

丟給老人帶有問題。還一直覺得順著孩子挺好,我覺得問題多多,主要是父母有問題,最簡單的說,「順著」和「順著」根本就是兩碼事兒,不懂得育兒就不要瞎試水,倒霉的是孩子。

最後,就沒有人告訴小朋友,牙籤的正確用處?

所以,你先給你自己立好規矩吧。


推薦閱讀:

怎麼教育孩子?
孩子說話喜歡拐彎抹角怎麼辦?
孩子十歲了,喜歡讀書,可是不知道給他讀哪些書比較好?
孩子的玩具被不認識的小孩拿走了,孩子哭鬧不止,要怎麼引導孩子面對這個情況?
為什麼有的孩子愛打人?愛打人的孩子的家長怎麼辦?

TAG:兒童 | 兒童教育 | 兒童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