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哪裡可以找到茶葉的香型標準?可不可以通過學習對應香氣的香水味道來認識和了解茶葉的香氣類型?
愛喝茶,也非常想深入的了解茶。但是喝茶時,香氣總是不夠持久(個人能力有限,茶葉尚非珍品),無法判斷高低,香型。另外,即使捕獲香氣,但是無法描述或者不知道這是什麼香(腦子裡完全沒有蘭花香,蜜蘭香,番薯香等概念和體驗)。那麼專業的評審有沒有關於香氣的對照表或對照物?能否通過品聞明確香型的香水來獲得對對應香型的記憶?各位知乎茶人又是從何處習得對於各種香型的知識?該問題可以岩茶與單叢為例。非常感謝。(邀請回答有人數限制?!真是希望能看到更多知乎茶人的見解啊……)
茶葉的香型雖說沒有標準,但私以為,香氣的主觀認識應是建立在客觀基礎之上,客觀是什麼,是茶葉的特徵,工藝。如大家常說肉桂的桂皮香,老樅水仙的青苔或粽葉味等等,這是其品種特性所決定的,茶樹分喬木型和灌木型,水仙是喬木型,肉桂是灌木,從根源上就決定了其品種特性和香氣。但各品種的茶葉香氣不是一成不變,只是某個特徵在某個品種上比較集中,所以大家也就客觀地作出香型描述。就像去年鳳凰單樅鴨屎香被更名為「銀花香」,原因是當地茶農們評茶後認為其香氣近似鳳凰山上的野生金銀花,所以才有此名,而如果製作茶青時若做的好,能制出其他花香香氣也有可能。
以對應香氣的香水來辨別茶香,這個方法可以說基本是無效的,因為任何茶葉品種的香氣描述僅僅只是作為一個參照,不能以此為標準。即使是參照,我覺得描述也是籠統的,肉桂在制茶過程中很有可能出水蜜桃香,而白瑞香這個品種也能出水蜜桃香,兩者都是「水蜜桃香」,但還是略有區別,好比古代對顏色的叫法,一樣是綠色,可分為柳綠,蔥綠,豆綠等等。說是水蜜桃香,實際這一形容也只是近似而已,並不代表就是現實生活中水蜜桃的香味,所以想通過對應香水來識茶,可行性不高。
每個品種的香型描述大多數都是來源於我們生活環境中常見的植物、食物,所以茶客們在喝茶中也比較容易心領神會,然而對有些稀缺或平時少接觸的香氣,如柚花、青苔,粽葉,木質,遇到了卻說不出是什麼香型,並不要緊,盡量記住它,不僅是記香型特徵,還要記住這個香氣是來自哪個品種,久而久之,你的大腦不斷的收集著各種香氣,搭建起一個體系,當喝到新茶時也就容易迅速作出辨別。
實際上,我們去買茶,經常會看到商家對他們的茶有自己的香型命名,比如奶油香肉桂,蜜香小種,很多時候這是商家他們自己的品飲體會得出的,也許是供客人參考,也許為了個噱頭。你喝不出奶香,蜜香也正常,畢竟每個人的感官不同,你自己喝到什麼就是什麼,不必因為自己體會不到,就否認自己的感官。不管喝出什麼香,至少這個香氣應該是要讓人覺得舒服的。
喝茶關注香氣關注的是什麼?除了香型外,還需關注香氣是否明顯,這個「明顯」指香氣是足還是弱,一般焙輕火的茶,香氣都高揚,火功高的茶,香氣相對內斂些,但不代表沒香。然而有些茶焙重了,香氣流失,水也空而無茶味。 還有香氣是否清純清透,工藝欠缺或返青的茶,香氣不純,摻雜著不好的味道。往細里說,香氣還有幽遠、細膩、霸氣等形容,這就屬私人感官層面了,需自己體會。至於香氣是否持久,這一般是隨著茶葉泡到後面,茶味開始淡了,香氣也一樣由濃至淡。
茶葉香氣可分為幾個層次:
1、品種特徵香,也就是前面說的各種香型。
2、工藝特徵香,不同火功焙出來的茶葉,香氣表現不同。輕火茶以花香類為主,中火茶以花果香類為主,足火茶香氣轉化熟香,炭火氣息濃。(不絕對,只是大致如此)
3、季節特徵香,春茶、夏暑茶、秋冬茶也是可以聞出來的,這個比較深,需長期經驗積累。
4、地域特徵香,打個比方,同一個品種,種植在武夷內山與外山茶,土壤不同的原因,所以有它們各自的地域特徵,而武夷內山的不同山場,也有山場特徵區別,同樣需要經驗積累辨別。
喝茶過程中別把香氣看得太重,香氣清純高揚,而茶湯口感苦澀、無茶味也不行。一泡好喝的茶,包括香氣、口感、滋味、回甘。外形有湯色,葉底、茶葉條索。香氣表達的是品種特徵,品質如何還得水裡見。
以上僅為個人看法,希望能給題主帶來參考幫助。
沒有什麼香型標準,拿香水的味道作為參照更是完全沒有可行性。
先說岩茶。好的岩茶,香氣都可以用「幽」字概括。幽香就好比題主情〇初開時,第一次聞到的同桌女生體香。如果是在天上人間的包間里消受艷福,那香氣儘管濃烈,卻稱不上幽了。
市面上流行的一些輕火電焙的外岩「岩茶」,去描述其香氣特徵是極其困難的。有的茶,青氣滿滿,湯薄水澀,難以入口,照樣有資深茶友振振有辭且得意非凡地描述曰「XX香」。有的茶就是沒賣掉的隔年外岩茶重新焙一次火,便美其名曰「老岩茶」,可以在高端會所的盈盈玉手下出盡風頭。所以,想建立自己對「香氣」的直觀認識,最好的辦法就是多喝,不迷信,不肓從。這點和讀書是完全一樣的。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盡信茶友不如無茶友。如果題主用心喝了五年岩茶,還是對岩茶的香氣完全茫然不知所措,那麼有兩種可能。一是題主的運氣太背了,五年裡頭基本就沒遇到過正岩岩茶。二是題主喝的時間還不夠長,繼續喝下去就是了。如果嫌五年時間太長,等不及——你想想做茶的師傅都得至少學上十年才能成為行家裡手,學喝茶的又著啥急。喝茶,可比做茶舒服多了。而且只要不是想做茶商,慢慢學,學一輩子也無妨。學習的過程才是最有樂趣的過程。等到有一天,隨便一杯岩茶擺在題主面前,題主一聞就知道什麼來路什麼水平什麼品質,那豈不是索然無味得緊。
1、香型標準建立在文字說明上,文字只能起到描述作用,即使出了對照表又有什麼作用?
2、題主所說的這些香型,目前還沒有見到類似香型的香水。
3、題主所謂的香型知識獲取,從某種意義上講十分簡單易懂:喝出來的。值得一提的是,有些茶葉的香型差距並不是很明顯,命名僅是人為行為而已。
4、題外話,個人觀點,相對於茶葉的水道而言,香氣並沒有那麼重要。過分地追求茶葉的香型或香氣而忽略了水,實質上是一種跑偏行為。參考案例:拖酸型鐵觀音、香精型單樅、「冰鮮」鐵觀音單樅等等。
題主沒有邀請我。。。。好難過。。。不過看到這個我還是來了。。。。。
以岩茶為例。
私以為在學習品鑒岩茶的過程中,最關鍵的並非其他,而是要有幾個好茶友。
針對題主的問題,岩茶中品種的各種香氣類型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明確的標準,比如水仙的蘭花香,肉桂的桂皮香,果香,105的梔子花香等。
又拿水仙的蘭花香舉例子:什麼樣的香才叫蘭花香呢?
隔壁茶廠老王今年做了一泡水仙,出蘭花香,再隔壁老張也有一泡蘭花水仙,那麼問題來了,他們的水仙香氣類型都「完全一模一樣」嗎?答案是並非一模一樣。
那麼為何他們的水仙都能號稱蘭花香呢?
勉強用數據來說明這個問題:假設香氣類型可以用代號從1-100來表示,每個相鄰數值代表的香形是最接近的。純正的蘭花香對應的代號假設為48,那麼從數值45-51這些香型,我們都可以稱之為蘭花香。
下一個問題:
如何判斷這個是否是蘭花香?
方案一:找到開花的蘭花,然後去聞,然後記住它(其實這個不太靠譜哈哈哈哈)
方案二:有「幾個比較資深」(重點)的茶友,經常一起品茶,一個交流探討。那麼問題就好解決了,題主今天拿一泡水仙來喝,這幾個人都說這個有蘭花香,那麼題主就記住這個香氣,這就是蘭花香。
方案三:題主最近對「桂皮香」感興趣,想知道這香氣到底是怎麼樣的。那麼題主就找到一泡號稱有桂皮香的茶,請這幾個茶友一起喝,一下子就明了了。
學茶之路漫漫,閉門造車明顯是不行的,還需多與別人交流才有長進。
希望答案對題主有所幫助。手機碼字不易,不謝請點贊。
1.專業審評是有相應的香氣術語的。(有空拍照上傳)
但,有些香氣需要一邊品味一邊對應描述才可以對上,有些聞一下就很清楚是什麼香。這應該與人以往的經歷有關,注意過、熟悉的香氣,喝茶時遇到很容易對應上,比如單樅的蕃薯香。
2.基本上,香水的香氣與茶香沒有相同的(可能不夠嚴謹)。故不建議通過這種方式學習,更好的方式就是實踐--細細品味 對應描述,與茶友交流尤其是專業茶友。
ps:人對香氣的響應是有閾值的,超過了就可能是香的對立面了
pps:香氣只是茶的一面,鑒別一個茶可從外形、色、香、味不同維度來考察。
ppps:我們評茶員考試有一道很有趣的題:八杯~50ml稀釋到顏色差不多的四對單樅(蜜蘭香、梔子香、蕃薯香、還有一種忘了),學員需要通過聞香氣、品滋味來兩兩配對,這種方式也可以借鑒玩玩,多有意思
詳見:學茶如何入門? - 朱全武的回答
謝邀。誠惶誠恐,怕回答不好。
單叢,是集花香、蜜香、果香、茶香於一體的濃香型茶葉。品種繁多,名稱偏僻的茶不談,只談普通香型茶。
品出不同香型茶,給我最多的方法,就是喝,多喝,對比的喝。一次擺上三泡不同香型同個檔次的單叢,分別用時喝,然後就死死記住這個味道。比較容易區別的就是蜜蘭香,鴨屎香,杏仁香(鋸朵仔),柚花香,因為香氣比較獨特突出。
同款香型的檔次區分。有些時候就看這個香會不會特別突出,湯水是不是很滑不帶澀感,茶湯的感知能否入喉嚨,湯水入喉後回甘是否明顯,茶的肉底如何,是否擁有「山韻」等等,都是區分一道茶的檔次價位區間。
但這些都是建立在大量飲茶,飲不同茶的基礎上才能慢慢習得。
譬如「竹葉」,「通天香『,」雷劈柴「等這些奇異的香型,我實在區分不出。也請記住,高山極品單叢,量都不多,一棵茶樹,採摘,殺青,烘乾這些步驟走完,成品茶出來最多也就十來斤。而且茶葉必須出香,才能稱為正宗極品單叢。做不出香的,呵呵了。每一棵茶樹出來的香型不盡相同,所以單叢的奇妙就在於此~ 你一直在尋找曾經的香,但你又不斷的發現喜歡的香然後再去尋找。
厄,水平不足,知識有限,有不對地方還請指正。謝謝
喝茶人,非做茶人,懂得越多,對茶葉的要求就越多,然後嘛,消費水平也會隨著你的見長水漲船高。偶爾遇到一款心動的好茶,也會難免囊中羞澀。
我這麼說的意思是,別好茶喝多了,那些比較低端的茶就喝不入口,嘴太刁也不好,呵呵
以下內容節選自本人《茶藝商榷》草稿以及《茶趣六講》課程教案,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
上次我們分享了烏龍茶,大家肯定對烏龍茶的茶香感覺非常著迷。對,這也是它最大的特色。一片樹葉能做出這麼多種香味是不容易的。那香氣這麼多如何分類。
下面這張圖是香氣譜系。清香(清、生)——濃香(濁、熟)
依次是青草香(青味),嫩香,豆香,毫香,板栗香,蘭花香,姜花香,梔子花香,水蜜桃香,果香,熟果香,番薯香,蜜糖香,焦糖香,火香,碳香,葯香,樟香,陳香;
除了後三個陳香系的是後期變化或者吸附,一般來說認為這些芳香物質是沸點依次升高的。如果將這些芳香物質混合,烘焙,第一個溜出來的是清香系列的,然後是花香,果香,蜜香,最後是火香。
香氣試聞:
香氣的第一指標是香氣優雅。香氣的雅/俗。
優雅是一個很難理解的詞,第一和人本身嗅覺產生的舒適度有關。現在發給大家三個試管,大家分辨一下哪個香氣優雅?
實際上我們說的香,和臭,和不適鼻的溫度相對應。越優雅的香氣,我們感覺越香越愉悅,好的香感愉悅還能在腦里出現畫面感。而有些香,雖然濃,我們卻認為它俗,是胭脂俗粉,給人帶來的美好是低一個層次的。
其次才是香氣濃淡,也就是我們講的香高與香低,也就是香氣物質總量多自然濃。香感和其濃淡也有非常大的聯繫,很多香氣,淡聞舒適,濃了就膩,就臭。
再次是香氣的持久和掛杯程度。所以我們用聞香杯,聞蓋香,聞杯底香,聞葉底香。越持久,掛杯,實際上香越好。
這裡面又有三個層次,
1、飄香,是香氣一衝就起,香氣縈繞。
2、杯香,喝茶聞到杯里茶湯香氣高細銳持久,是香氣聚而不散,穿透力強香感好而非常持久。
3、湯香,茶香入水,湯香縈繞,齒頰留香。飄香時候香在空中,杯香時候香在杯里,湯香時候香在齒間。這是不一樣的感受。
滋味中醇厚回甘為難,香氣中雅而入湯為難。
結合自己四年茶學簡單說一下,關於茶葉香氣的學習主要是茶葉審評的範疇。幾個要點
一、香氣的描述(香型)源於生活,比如鐵觀音蘭花香,基本就是福建等南方地區的白蘭花的香氣。所以,在南方學習茶葉更容易些,你在北方可能一輩子也聞不到白蘭花的香氣。
二、茶葉香氣從幾個點去學習,香型,高低,純異。。。最難的是那種混合香型的茶,比如岩茶,不同的山頭不同的香氣,還有品種獨特的香氣,很多岩茶兼具果香和花香,果香又有蘋果,桃子,板栗等等,花就更多了,蘭花,梔子,玫瑰。。。
三、茶葉香氣學習靠的是嗅覺+記憶,你在生活中聞到的香氣有個記憶,喝到帶這種香氣的茶,能把記憶調出來,再用優美的詞語描述出來,再講給別人,讓別人也感受到這種香氣。。。你就成功了
四、茶葉的香氣源於生活,源於生活,源於生活,重要的話說三遍
五、樓主有木有興趣把茶葉的香氣用實物展現出來?主要靠香水,精油,乾花。。。可以探討
第一問題,請參考國家標準GB/T 23776-2009茶葉感官審評方法和GB/T 14487-2008茶葉感官評審術語,上面有詳細描述,不再贅述。
第二個問題,恐怕不行。
茶葉的香型,比如梔子香,我們說起來只是近似梔子,並不是茶葉真的有梔子味;同樣,香水也是。香水的梔子偏向於內酯和乙酸蘇合香酯味,而茶葉中的梔子,則是內酯和柳酸甲酯苯甲酸酯為主。
常見茶葉感官評審術語所對應的香味物質可能如下:
清香:葉醇,己醛,乙酸葉醇酯等
白蘭香:芳樟醇等
茉莉香:茉莉酮,茉莉酮酸甲酯,吲哚等
椰香:茉莉內酯,丙位己內酯等
蜜糖香:苯甲醇,苯乙酯,呋喃類,糠醛等
陳香:烯醛類化合物,1-辛烯-3-醇等
烘炒香:吡嗪,吡咯,呋喃等
板栗香:茉莉酮,硫化物,吡咯,吡嗪,噻唑啉等
桃香:4-甲基-4-巰基-2-戊酮,丙位內酯等
以上根據調香經驗分析給出。
雖然只是偶爾喝茶,但是多聞多辨,可以品的很細緻。
題主 斯認為這個問題得先分清楚為什麼想知道香味的名字
如果是興趣愛好 - 不妨多喝一喝就好了,指在不同的時間和環境下多嘗試一下某一款你想知道味道的茶
嗅覺味覺感受到的氣味雖然的確會有不同的名字 但這與個人生理情況(味蕾是否能清晰感受各種味道? 嗅覺是否的確很敏銳?)以及對味道的記憶而產生的名字有很大影響
比如題主如果沒聞過烤地瓜味道 怎麼能知道紅茶里的烤地瓜味是什麼呢? 或者題主可能不知道烤地瓜味有可能指的是烤紅薯味呢?(只是想表達一下也許題主沒接觸過泡茶人給你說的相關味道 沒有別的意思哈 )
很感興趣的話 多喝多比較 按照對方說的味道去問一下 感受一下就好了
但我覺得香水不是個好途徑
去喝去感受體感配合著香氣。
茶並不是有哪一種特定香氣就一定好。
如果香氣能決定茶的好壞,最後一定是加可食用香精的茶勝出。
建議看看七碗茶歌上說的體感。
(茶,全靠自己領悟,(這也是茶葉行業騙子多的原因)
不理解別人描述的香氣這個好解釋,你只要去聞去吃對應的東西應該就會了解。
但自己的愛好屬於自己。(普洱和刷鍋水,對我沒區別)(刷鍋水是指膠東地區燒火的大鍋熬完稀飯以後,再刷鍋的水)個人現階段嘴喜歡的是滇紅。
前提我是二逼一枚,沒喝過好茶。
但是破爛茶我喝的就太多了,從五塊一斤的到二百一斤的都喝過(天天喝,閑著也是閑著),各種的綠茶,紅茶,茉莉花茶,清茶(對應知乎五百塊以下都是垃圾茶)。還喝過兩次尼泊爾茶還是什麼的,斜對門老頭拿來裝逼的,雪碧味。
花了大價錢(超過自己能承受的經濟範圍都叫大價錢。一月掙三千喝茶三百就超了)買自己喝的茶葉,心理會有一種別被騙的感覺,這種感覺會讓你的五官肌肉過於緊張而失效,無法以正常心態去品茶,導致無法判斷茶的好壞。
因為沒喝過好茶,使我有一種喝茶即是喝錢的感受,但是如果花了好錢喝到了爛茶,舌頭會告訴你的。
有例外,水好,爛茶用好水也不會感覺特別爛。我用的本地控山水,應該還行。
另外,香氣是可以加香的。看花茶。六大茶類,都基本有對照的。
國家已經建立了一套審評師系統(比較完備,但是過於呆板),民間各地也有自己歷史的傳承用語(有特色,不一定完備)。
客觀來說,先有事物,後有味道,再有文字描述。
有的人沒辦法接觸所有的茶葉,並分辨味道,所以買本教材,或者網上找找資料,直接接觸文字描述(結合圖片)也確實有幫助的。
漢語比較微妙,所以通過專家們總結的術語,把它們先死記硬背下來,是一個比較簡單的方法。
1、任何一種茶的香氣都無法像香水那樣的持久
2、茶的花香、果香,無法像香水一樣那麼標準化
3、茶香並不是評判茶的品質的唯一標準,所以不要過分追求香氣,相反有些過分香的茶,有可能加了香精
4、能夠評判判斷一款茶的香氣,一方面是一種經驗之談,所以需要經驗的累積
5、岩茶與單叢的香型太多了,從現在開始去一款一款的喝吧
不要執著於什麼香型,只要謹記蓋香,水香,杯底香一致,這是一泡茶最基本的要求。其實肉桂桂皮香,水仙蘭底,佛手雪梨香,這是該品種具有的最基本的品種香氣,在水香這裡聞得就是品種香氣
香水絕大多數是複合的香型,肯定不適合作為學習的依據。但是咖啡是有聞香瓶的,準備 Q-grader 考試都會用到這個工具,一般有 36 瓶,多的還有 100 瓶的,訓練鼻子對於咖啡中不同氣味的熟悉。
36 瓶的包括:
1.earth(泥土)
2.potato(馬鈴薯)
3.garden peas(豌豆)
4.cucumber(黃瓜)
5.straw(稻草)
6.cedar(雪松)
7.clove-like(丁香)
8.pepper(胡椒)
9.coriander seeds(香菜種子)
10.vanilla(香草)
11.tea-rose/redcurrant jelly(紅醋栗果涷)
12.coffee blossom(咖啡花)
13.coffee pulp(咖啡果肉)
14.blackcurrant-like(黑醋栗)
15.lemon(檸檬)
16.apricot(杏)
17.apple(蘋果)
18.butter(奶油)
19.honeyed(蜂蜜)
20.leather(皮革)
21.basmati rice(印度香米)
22.toast(吐司)
23.malt(麥芽)
24.liquorice(甘草)
25.caramel(焦糖)
26.dark chocolate(黑巧克力)
27.roasted almonds(烤杏仁)
28.roasted peanuts(烤花生)
29.roasted hazelnuts(烤榛子)
30.walnuts(核桃)
31.cooked beef(熟牛肉)
32.smoke(煙)
33.pipe tobacco(煙斗煙草)
34.roasted coffee(焙炒咖啡)
35.medicinal(藥味)
36.rubber(橡膠)
茶葉品鑒領域應該也有類似的工具吧?
除了一般通用的香型外,更深層的香型,只可意會 不可言傳,需要經常喝才可以
喝多了,不斷的拿同種茶葉,不同檔次的不斷的比較,就搞明白了,沒有那麼多玄乎!關鍵是你的口腔的感覺要反饋給大腦形成記憶。就好像賣油翁說的一樣,唯口熟而已!我學茶以來,每天平均喝6泡以上,連續3年下來,啥的味道都有了,味道資料庫在腦海中牢牢建立了,自然能一喝就明。
推薦閱讀:
※母樹大紅袍現在到底有幾棵,具體在哪兒?
※茶葉水每天可以當水喝么?對人體有傷害么?
※這個茶怎麼樣?
※人人都說生普好,但是生普真的可以有效刷脂么?
※什麼茶具有清肺、潤肺的功能,原理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