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重返20歲》?
看到陳正道導演的《重返20歲》的預告片和韓國電影《奇怪的她》很像,以為是翻拍,度娘了下,才知道是「一本兩拍」,但由於《重》遇到點問題,於是上映時間要比韓版的晚(國內是15年1月上映)。
會不會因為「先入為主」而影響評價?會不會因為看過《奇怪的她》,知道所有劇情,而影響票房?
非常多的圖,以及少許劇透,請注意。
先看了《重返20歲》,後看的《奇怪的她》,關於兩者的關係大家都談的很清楚了,就像一個媽生的兩個孩子,很難說老大厲害還是老二厲害,不做過多的對比評價,這兩天也一直在重複的看,有時候想起某段情節難免會混淆,雖然想著重講《重返20歲》,但有些地方難免會與韓版做一些對比。隨便寫了些,歡迎指正。
(首先先謝罪,分析劇情需要,原諒我用了槍版的做截圖,對不起!!!ORZ )
關於楊子珊的表演:
楊子珊。說真的,剛看到職員表的時候一愣,這是誰啊,咋沒聽過,百度了一下才弄清楚。不得不說演的很不錯,對老人聲音的模仿,尤其是沈夢君說話的語氣,一聽就是個尖酸刻薄、得理不饒人的老太太。還有對待年輕人的態度、對待「性騷擾」的處理方式、對待情敵、對待老情人等,無不顯示這這是一位青春靚麗的外形中包裹著的那個遲暮的老婦人。 不過,返老還童後的「孟麗君」不管什麼場合中都佝僂著的身子,個人仍然覺得是角色塑造上的一個缺陷。這是「變身」前
這是「變身」後。
走路的身姿給人的感覺完全不一樣,或許這是導演的安排?不得而知。
這樣一來就讓人覺得前後不一致,或許是歸亞蕾太有氣質了,怎麼看都不是一個老太太。如果前面的沈夢君是佝僂著的,那就沒問題,顯得不統一。 挑這個毛病只是感覺導演有些畫蛇添足了,本來依靠語氣、台詞、劇情安排完全能夠讓觀眾不齣戲,這樣一來反而不自然了。關於影像風格:
全篇無處不在的大光圈把我們的女主角皮膚拍的無可挑剔,真的很養眼啊o(∩_∩)o 影片整體的色調偏暖,懷舊而溫馨,韓版的影像風格則感覺更紀實一些,各有各的好處,畢竟面對著不同的市場。 對於很多劇本細節上的不同處理大家也談了好多了,就不說了。關於個人感覺幾場比較重要的戲:
開場:
照相館裡:
這句話聽來不經讓人心塞,我們每個過來的人或多或少都會在自己最美的時候留下一些遺憾,每次想起來總不免唏噓,「要是老子當年怎樣怎樣。。。。。。」具體到影片中,沈夢君都錯過了什麼?怎麼錯過的?錯過的事和現在有什麼聯繫嗎?什麼事會是在自己最美的時候錯過?等等。
韓版則只是和攝影師的簡單對話,個人感覺無多少深意。與李大海吃桃子
這次對話讓「孟麗君」決定重新成為沈夢君,為觀眾解答了「都年輕了為什麼還要回去呢?」的疑問,幾句簡單的對話,非常有說服力,讓觀眾相信,回去,也許是最好的選擇。
大家看這場戲中兩個人物的空間位置,隔著一道窗戶牆,吃著同一袋桃,對比韓版這場戲的人物場景,感覺挺有意思的。兒子的告解
剛開始看這場戲的時候,老感覺哪個地方不對,但是說不出來,後來看了韓版的,總算有點頭緒了。 這場戲很重要,和開場的那個長鏡頭是相互呼應的。在經過這麼多事情以後,了解到真相的兒子最終理解了母親,對於母親的所做的有了更深的感悟,也諒解了母親在平時生活的尖酸刻薄。如果說開場是一位母親對孩子長大成人的快速回憶,那麼這場戲則是一位兒子對自己久經風霜的母親的告解。為什麼這樣說呢?其實我也有這樣的經歷,自己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父母也都是老實人,不會表達太多的感情,念書的時候總在書上看到各種各樣表現偉大母愛、父愛的雞湯文,總是不免唏噓自己這輩子估計就平平凡凡的過去了,像那種肝腸寸斷的愛我是體會不到了。
不過,當我在離家一千多公里的地方上大學的時候,一件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讓我重新認識了什麼是父母之愛,(什麼事就不細說了,總之用生死離別這個爛詞來形容真的不為過。)讓我明白,愛,從來都不是掛在嘴上的,只有藏在內心最深處的才是最真摯的。回到電影,這場戲的構圖上沒什麼問題,但是鏡頭的焦點卻給錯了,導演把人物的重點搞反了,這場戲所要表現的應該是兒子將自己長久以來想說的卻從來都沒說過的話,都在此刻對母親傾訴而出,焦點應該是兒子,而不是母親,即使把焦點放在母親上,兒子的臉也不應該虛的那麼厲害,以至於觀眾都看不清兒子的表情和說話。
如果非要用淺景深,完全可以隨著情緒的起伏變換將焦點在倆人之間轉換,而不是簡單粗暴的用一個長鏡頭加緩慢的推鏡頭,再在後面放一組倆人的特寫,(也許是導演玩長鏡頭玩上癮了?) 相比韓版,則是做了比較常規的正反打,有情緒,也有重點。關於結尾
一個是夢,一個是「真實」存在的,孰優孰劣不太好說。
相比較而言,本人更喜歡這是一場美夢,留給觀眾的想像空間更大一些,雖說夢是假的,但又有誰不願意做夢呢?最後,關於《重返20歲》的主題立意
韓版的開頭是一個女人用球做比喻來說明不同年齡段的女人對於男人的不同。相較《重返20歲》中以一位母親視角開場的長鏡頭,在立意上是完全不同的。
那《重返20歲》的主題是什麼呢? 是母親,一個關於母親在人見人嫌的年紀時,對自己過往的回憶,以及對當下繽彩紛呈世界帶入後的一個美夢,當這位母親看到電視上自己的一對孫子在實現夢想的舞台上狂舞,或許不止一次的在想,「如果我生在這個時代該多好啊!」可惜命運無法選擇,只有接受,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重新來過的。
最初聽說《奇怪的她》要改拍中國版時並不看好(據出品方說是「一本兩拍」)。因為韓版十分成功,故事豐滿動人,演員表現也極為出色。而且,中韓兩國在家庭觀念、社會文化的根基上大同小異(相比歐美),是完全可以感同身受的——有必要本土化嗎,乾脆引進就好吧。關鍵是,《奇怪的她》在影迷圈一致好評,看過的朋友難免會有比較,珠玉在前,對翻拍的主創團隊來說,是考驗也是壓力,很可能是件費力不討好的事。
笑·人有再少年
據說陳正道和黃東赫(韓版《奇》導演)幾乎是同時從CJ公司接到劇本的,因為陳正道當時尚未完成《催眠大師》,《重返》直到《奇》上映後一段時間才開拍。說前者的創作不受影響是不可能的(以及對看過韓版的觀眾的影響),所以,各個社交網站中對《重返20歲》的中差評集中在與韓版的對比——兩者過於相象。
虧就吃在這兒了,也怪劇本太紮實豐滿,起承轉合設計巧妙,情節上留給本土編劇改編的餘地不多。說到這不禁要苛責下國內影視從業者,受限於審查制度是一方面,其實,我們也極度缺乏這種輕鬆動人的好劇本。
電影的本土化相當成功,能看出編劇的用心和導演手段的精巧,比如,韓版中奶奶是在咖啡館工作,中國版則改成老年人活動中心,也契合她兒子的研究方向;中國版依舊延續韓版里孫輩為姐弟的設置——計劃生育怎麼會允許多胎,尤其是教授家庭,影片開場不久便巧妙的交代了——姐弟是出生相差五分鐘的龍鳳胎;韓版中奶奶重返20歲後的造型參考於奧黛麗·赫本,中國版則是鄧麗君,這個選擇也相當巧妙,因為奶奶年輕時喜歡並擅長唱歌,當然,在華語圈也沒有其他合適人選了;最讓人驚喜的是《還珠格格》的幾次串入,貼進生活外還能聯繫情節製造笑點;《最炫民族風》再次響徹影院,這是半年來第三次在影院聽到鳳凰傳奇了(@_@)——既然是中國大媽,怎能少的了廣場舞;還有麻將桌上兩位老太的針鋒撕x,奶奶的性格赫然彰顯;等等。
《重返》還多了一個韓版沒有的情節,公交車上奶奶為以裝睡逃避讓座的年輕人撐傘遮陽,再加上幾句刻薄的對話,盡顯奶奶毒舌和自強的本色,相當喜歡。
《重返》在故事背景上有意選擇了模糊化,故事發生的具體時間、城市沒有指向性,室內戲居多,布景和色調也是充滿了復古色彩——除去幾次讓人齣戲的廣告植入。是的,這部電影歸根是討好現在主流觀影群體的,老年人的展現「夢幻」且浮於表面(在社會層面),當然,這也是苛求了,後面會提到。相比韓版,它的結尾也更加溫情且曖昧,一場自知的美夢。
楊子姍的演繹也讓人驚喜,雖然她的動作表情明顯有模仿沈恩敬(韓版女主)的痕迹。兩人歲數相差八歲,沈恩敬出演時剛十九,更偏向於少女一點,而二十八歲的楊子姍演繹相比更有女人味,但也絕不過火,整體韻味算各有千秋。楊子姍另一個優勢在於歌曲的演唱上,她最早作為歌手出道,所以在電影里獻聲也是嘴到聲來(韓版也不賴)。歸亞蕾和陳柏霖的表演無功無過,配角的選用上倒十分有意思,愛慕奶奶的前管家的飾演者王德順給人印象深刻(老人題材《飛越老人院》亦有精彩演出),他的啃老女兒則由林叢出演——林兆華的女兒,知名情景喜劇編劇導演。
「二十歲的身體,七十歲的心臟」——身體和心靈的錯位使得電影里喜感和笑料十足,雖然《重返》的搞笑橋段和韓版出入不大,且有韓版先入為主,但對話用普通話講出,演員換做國人,依然能讓人笑得自然、樂得舒服,絕無撓觀眾胳肢窩之意。
淚 ·不只近黃昏
電影開始時教授問學生,提到老年人你們會想到什麼,回答中諸多令人討厭的辭彙:臉皮厚,身上有怪味,嘮叨,不敢扶……
教授啞然,爾後又問,你們就沒想到身邊老年人的什麼優點嗎?
坐在影院座位上的我想了又想,這個問題還真的很難答啊。電影中孟奶奶的優點倒是明顯,她獨立自強,身體健碩,頭腦清醒,做飯講究,講話毒舌卻也一針見血。這簡直是我能想到的最完美老年人了(尤其是溺愛孫子這一點……),這些優點甚至是很多中年人所缺乏的。但在電影里,她的存在卻是不被需要的,甚至讓家人厭煩——婆媳關係不和,寵兒子溺孫子,毒舌吧還嘮叨。
我不禁想到了農村的奶奶,她一生育有七個子女。我今年23歲,上面提到的缺點她也都具備——除了不敢扶(對我來說)。電影中孟麗君回到20歲後,想完成當年的歌唱夢想,正兒八經地談場戀愛。不知道如果我的奶奶回到20歲會想打扮成什麼樣子,去做什麼事情。就算她年輕時鄧麗君已出道並紅透亞洲,但那個年代——黃色歌曲、大毒草,偷聽敵台,得是多大罪過,她一輩子勉強會唱的流行歌曲只有《東方紅》;物資匱乏,勉強果腹,能安然度過20歲都是僥倖了。戀愛?包辦婚姻沒有過自由戀愛的想法;興趣?一生沒認識幾個字,戲曲也沒考慮去聽懂;旅途?怎麼可能坐過飛機火車,去過最遠的地方是城裡的醫院。
這種生活是當代年輕人無法想像的,說出來駭人聽聞。但,這就是事實——大部分65歲以上農村老年女性的真實寫照。更駭人的是,農村老年人的自殺率一直居高不下,可參閱《農村老人自殺的平靜與慘烈》(刊登於《中國青年日報2014.7.30》)。
再看看隨手搜索出的老年人數據:2013年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已達2.02億,人口老齡化水平達到14.9%;山東2014年底60歲以上老年人將近1800萬,數量居全國第一;隨著失獨老年人的增多、丁克家庭以及單身貴族進入老年期,無子女老人將越來越多,預計到2050年,臨終無子女老年人將增加到7900萬……
老人們終於從半輩子的苦難中走出來,卻再度淪為時代和子女的犧牲品。照顧孫輩長大成人後,他們漸漸失去需要;他們的知識和經驗缺乏更新,面對互聯網時代,也顯得無關緊要;文化媒體對他們缺乏興趣,社會中多看他們一眼的多是虛假廣告和騙子中介了……
資源掌握在中年人手裡,而未來又是屬於年輕人的。不被需要的同時也沒多少人關心他們到底需要什麼。更多是健全的社會保障、兒女的關愛陪伴、豐富的閑餘生活還是……戀愛和性?
這是不是最好的時代我無從得知,但不把老年人當作兒童來關愛的社會一定是不體面的。
這也是上文提到,為了戲劇化和故事邏輯的自洽,電影缺乏對現實層面的關照。當然是苛求,而且是以我個人視角的苛求,是這部電影無意也無法承載的。所以《重返》模糊了時間、地點,和老人們具象的回憶。但它還是完全能讓你去反思自己在過往和當下對待老人的態度,對於一部娛樂電影來說,這就夠了。
總而言之,相比近年來虛情假意的「懷舊墮胎片」,《重返20歲》充滿了生活質感和對人生的敬意;也沒讓大愛韓版的我失望,它依然讓人「笑過哭過帶入思考」。
至此,我想回答自己奶奶作為一個集諸多缺點於一身的老年人的最大優點——她從來都很愛我。
為了規避掉內地獨生子女政策的bug國情,特意給鹿晗加了一句「你不過就是比我早出生了五分鐘」的台詞將姐弟倆設定為龍鳳胎,導演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我看電影之前,一般不會去看簡介和影評,一般情況下只看下片名和標籤,特彆拗口的才會看一眼簡介,生怕在看的時候先入為主。這就像旅行的時候也喜歡完全去觸摸未知。正因為這樣,看到《重返20歲》這個片名時我以為也是矯情的回憶青春片,就沒多大興趣。但國產電影豆瓣評分很少能達到7.3分的,這種國產劇高評分,讓我還是忍不住去格瓦拉買了票。
《重返20歲》不僅關乎青春,更多了份深情,有更深層次的夢想與付出,甚至在在追尋深度的生命的意義。影片是整個過程也笑料不斷,段子不斷拋出,讓人可以有輕鬆的2個小時觀影體驗。沒看過《奇怪的她》,但是這部電影拍出了中國特色,是那種只有中國人才懂的幽默,比如《還珠格格》的植入,比如中國式的廣場舞,在《奇怪的她》肯定感受不到那種忍俊不禁的幽默。
女主的兩首歌曲把劇情引向巔峰——
第一首《微甜的記憶》邊唱邊配以過往的回憶,彩色的演唱現場和黑白的回憶交織,彷彿把時間無限拉長,探究時間的意義,去回憶一個人半個世紀前的風華絕代,還沒來得及好好綻放,就已經狠狠老去。「不要傷心,不要灰心,是命運教我的事情,困難到虛脫的絕境,會把時間釀成微甜的記憶。」第二首歌是在live house演唱會現場演唱的《我們的明天》,向前出車禍後,沈夢君還是堅持了演出,是替孫子實現願望,也是給自己的音樂夢想一個隆重的盛宴,正如歌詞」一個人走到終點,不小心回到起點,一個新的世界,此刻我才發現,時間沒有絕對。「好像在拷問時間,在向曾經的夢致敬。故事很簡單。大背景應該是在上海,因為清晰的看到了恆隆廣場幾個字,還有麻將桌上嗲嗲的精緻的特有的上海姿態。70歲的沈夢君因為脾氣不好和兒媳相處不好,兒媳壓力大住院了兒子便決定把把暫時送到養老院,她無意走進青春照相館一下子回到了20歲最美的時候,還成了孫子組建的樂團的主唱,遇見唱片公司的音樂總監並再次有了心動的愛情,而孫子因為演唱會拿道具的過程中出了車禍,需要輸血,只有她和孫子的血是熊貓血,她義無反顧的救了孫子的命,放棄了風華絕代的20歲,再次回到70歲。
演員的演技也很到位。無論是楊青、歸亞蕾演的老太太,還是王德順演的老頭子,都非常生動的體現了小市民遲暮之年的生活狀態,攀比、爭風吃醋、看《還珠格格》《非誠勿擾》娛樂節目消遣時間;清純的薇女郎楊子珊把20歲時候沈夢君演繹的具備90年代和活潑和40年代的傳統雙重複古型人格;鹿晗演繹的項向前典型的90後,陽光有理想帥氣;陳柏霖舉手投足之間演繹出了音樂總監該有的風采,挑剔感性對音樂藝術敏感。
沈夢君的一生的真心付出的,到老了對兒媳的嘮叨與挑剔也是可以理解的,或是對自己大半生的付出找個出口,而另外一方面兒媳做的菜確實不夠精緻,魚湯看上去確實沒感覺。沈夢君年輕時很漂亮,必定傾城傾國,丈夫在兒子一歲便去世,獨自帶兒子長大,在兒子成長過程中,做了很多粗活,這個昔日大小姐,喜歡鄧麗君喜歡唱歌的沈夢君在瑣碎的光陰中消失不見,所以在青春照相館的時候她流淚了,自言自語道:我最美的時候,我自己都錯過了。轉化成了對兒子無限的關愛,想必他也從懵懵懂懂的音樂青年學著怎麼做好一個母親,而這個當大學教授的兒子便是她的畢生掛牽。
他的孫子項向前剛好喜歡音樂,他才處處袒護孫子,孫子要洗碗時,有個笑料片段,沈奶奶說她來,兒媳說自己來,然後沈奶奶淡定地說,好,那你來,讓人忍俊不禁的想笑。然後說了句「洗碗誰都會,音樂可不是誰都會的?」這又何嘗不是對自己20歲的祭奠,如果她20歲搞音樂,而不是在洗碗養孩子,也是一代歌手不妨大膽想像可能成為鄧麗君第二。劇情的最後,兒子認出媽媽後像媽媽表白那段,戳中淚點,不希望媽媽回到70歲,希望媽媽永遠活在最美的20歲,但媽媽義烏反顧的選擇再次做兒子的媽媽,母愛啊。我想親愛的媽媽了,想媽媽也是在為我們成長的操勞中開始逐漸變老,我要回家看望媽了,好好看看她,和她好好說說話,和她一起在太陽光下聊聊往事,聊聊將來。
看完這部電影,我就想好好地珍惜眼前——時間、健康、理想、親愛的爸媽。讓時間的深度再深一些,每一刻鐘都過的有意義些,讓我在生活之餘還能有追夢的時間;保持11點前睡8點前起,一日三餐按時好好吃飯,有個健康的身體;趁著年輕,還有時間去實現理想,就下狠心努力一把,不要老是拖延;多回家看看爸媽,陪陪爸媽,讓爸媽的生活里充滿我們陪伴的快樂。當我們也慢慢地走在年華上,哪怕有一天老了,回憶起這一生,也是笑盈盈的。不請自來。沒看過韓國版,不做對比,但從現狀來看,中國版確實被先入為主拖了後腿。 BTW不粉鹿晗。
《重返二十歲》是部好電影,非常值得一看,劇本超棒,導演也沒有拍爛,未搶到賀歲檔真可惜。老少咸宜,笑點與淚點同在。你可以選擇和朋友一起,好像看《智取威虎山》或是《十萬個冷笑話》一般,消磨掉兩個小時時間,走齣電影院也不會因為爛片而覺得堵心;也可以選擇和父母一起,好像看《飛躍老人院》或是《歸來》一般,笑過哭過,在結尾父親認出變年輕的母親時,你也可以歪過頭對身旁的他們說:「 如果人生再來一遍 ,我還選擇當你們的兒子」
全片無論演員造型,服裝搭配抑或是後期鮮艷明麗的配色,都比較到位。特別要給攝影打光點贊,把楊子姍的皮膚真是拍的完美無瑕。
上一個大熒幕上大光圈逆光柔焦拍的讓我空了血槽得是:如今有了不大笑的時候讓我血槽也能徐徐下降的:
相比《致青春》里的表現,楊子姍的演技可以說是進步斐然。楊子姍確不算第一眼美女,並且相比靜態女神劉某某,楊子姍應屬GIF美女了,隨手翻了一下預告海報,沒有一張出挑的,但在電影里,沒有低胸,沒有露背,沒有床戲,「二十歲」的楊子姍,一舉一動中,美的讓人心醉,她就是把一個返老還童的老太太演活了演靈了。既可以老成的模仿家長口吻去訓斥萌孫鹿晗,也可以拿捏到20歲該有的青春俏皮。尤以老太太從照相館出來後醒來最為高能,面對早起晨練的「同齡人」們,從不解到迷惘,再在迷惘中融入進了跳廣場舞的人群,到最終接受了自己重返二十歲的人物設定,幾個笑容,幾個廣場舞肢體動作,萌態盡顯,反正我是被楊子姍釣了嘻嘻~
但如此美麗的楊子姍還是被配角搶去了幾分色彩:
1.萌孫鹿晗,不粉不黑,真是清秀的讓人嫉妒。演技,因為沒有其它作品對比,不做評價。片尾演職員表時的「再見,再見,沒有彩蛋。」謙遜有禮,暖的不行。顏好,就是任性!2.說到暖,如果鹿晗是顏暖,那麼陳柏霖為楊子珊帶上發卡說「我喜歡你,一輩子只有一次,我從不後悔」時就是從頭到尾從骨頭裡散發出來的暖了。3.最後要說的是李爺爺王德順,與朱旭老爺子是老一輩里最喜歡的兩位。強烈同意關雅荻,多年啞劇表演,真是渾身上下都是戲。看到這一幕眼睛放光的老人家,腦海中自動腦補SLAM DUNK灌籃高手的OP《君が好きだと叫びたい》整個人都燃了起來。
楊子姍的音色很棒,裡面的幾首插曲唱的可圈可點。
影片里的兒子做法是否正確,母親是否惡意,不必深究,只要有一瞬你意識到父母為你做的一切,從今善待父母(老人)便足夠了。
總而言之,7.5分,一部值得買票去電影院看的電影。謝閱!一部不累人的電影,在年末年初烏煙瘴氣的電影市場里。有時候導演沒有企圖心和過強的表達欲真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
轉自豆瓣飛行官小北,感謝作者寫出了我的心聲。看完之後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堵在心頭,直到看到豆瓣小北的評論,說的真好:媽媽也曾年輕,如果能重返20歲,我希望她永遠不要回來。
——————————————————————————————我絕不會帶我媽來看這部電影的。絕不是因為電影不好看。電影很好看,好看到我甚至會為它沒有搶到賀歲檔而惋惜。這種才是我最願意去電影院看的電影,拉著三五好友,吃著爆米花喝著可樂,笑一會,哭一會,緊張一會,輕鬆一會,看完也不堵心,說說笑笑地各回各家,沒看過的朋友問怎麼樣,拍著良心答一句真好看,一定要看,風和日麗,其樂融融,多好。這才該是電影的模樣,電影應該是取悅觀眾的,而不是導演編劇們借著銀幕炫耀他們的世界觀的。
我說我不會帶我媽來看這部電影,屬於我的私心。因為電影里有一幕實在是太觸目驚心了——身為人父的兒子,終於認出他變年輕的媽媽,對她表白說,希望她不要再為家庭犧牲,希望她繼續保持二十歲的模樣,停留在她當年錯過的青春里。而他的媽媽卻說,如果人生再來一遍,她還是會選擇這樣的人生,因為這樣,她才能是他的媽媽,他才能是她的兒子。
唉,光是複述這一段我就不行了,何況看電影呢。還好,陳正道真是一個大好人,把這一幕拍得點到為止,不像韓國版那樣煽情,這和我不願意帶我媽來的心思如出一轍,因為我要是那個兒子啊,我絕不會答應我媽媽繼續為這個家庭犧牲,絕不會讓我的媽媽重新變老,絕不。
前段時間我媽給我看了幾張她年輕時的照片,問我她以前好不好看。我說真好看,我說能生出我的女人當然好看了。我媽哈哈大笑,顯得很滿意。但其實我逗她開心的時候啊,心裡是很疼的,因為她年輕時不僅好看,眼睛裡的光也很亮,我從未在她眼裡看過這麼亮的光,簡直亮得刺眼,我的心就是這樣被刺疼了。
我是從那一刻開始才意識到的,意識到我的母親也年輕過,也像任何一個少女一樣,喜歡和自己的小姐妹竊竊私語,喜歡對暗戀的男生假裝無視,喜歡偷偷藏在被窩裡對著手電筒看《艷陽天》,喜歡把自行車騎得飛快,只為聽裙擺隨風擺動的聲音,喜歡練習把頭髮佛到耳後的動作,直到成功讓男生因為這個動作撞到電線杆上。我這麼想的時候,偷偷瞄了一眼我媽。她正坐在飯廳和我爸一起包餃子,埋怨我爸把餡兒剁得不夠碎,說兒子喜歡吃面一點的餡兒。我的天啊,媽,我欠你太多了。我竟然才意識到,你的心裡是沒有你自己的。
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只想著我們的。
是從你第一次不敢看戰爭片開始的嗎。當年我爸在邊境打仗,是要上戰場的哪種。那時家屬院里就咱家有電視,院子里所有的小朋友每晚都來咱家看電視。有一天你從廚房出來,發現他們在看戰爭片,你像失了魂一樣跑過去拔掉電源插頭,把他們一個個都呵斥走了。之後,你一個人躲在屋子裡,一邊流著眼淚一邊念著菩薩保佑。是從那時候開始的嗎。
是從你第一次抓老鼠開始的嗎。我出生以後,你一個人在家裡帶不到一歲的我,突然,有一隻大老鼠從房頂上掉下來鑽到了床底下,嚇得我哇哇哭。你把我放在床上,拿著掃帚跪在地下,一邊盯著我害怕掉下來,一邊哆哆嗦嗦把笤帚伸到床底下趕老鼠。等我長大了才知道,其實你也害怕老鼠,但你說你是媽媽了,你必須抓住老鼠。是從那時候開始的嗎。
是從你第一次,意識到自己老了開始的嗎。那時我剛上大學,特別熱衷於photoshop。我用了很多種工具,把照片里你的抬頭紋淡化了,膚色也調白了許多,總之,把你變年輕了十幾歲。當我興沖沖把我的「傑作」拿給你看,希望你能稱讚我時,你卻彎著腰認真地看了老半天,小聲說了句,媽老了。是從那時候開始的嗎。
……這就是我不願帶我媽來看這場電影的原因,因為這樣就相當於在她給我看年輕時照片的時候問她一句,媽,如果你能回到二十歲,你願意不。我絕不會這樣問,因為這樣的問題太明知故問,太殘忍,也太自私了。因為沒有一個媽媽會在孩子的面前回答願意。因為所有的媽媽都會跟電影里的楊子姍一樣,看著她子女的眼睛說,媽這輩子不管吃多少苦,有了你,媽一點都不後悔,因為這樣,我才能是你的媽媽,你才能是我的孩子。
要感謝戲骨歸亞蕾和王德順的精彩詮釋,也要感謝楊子姍和鹿晗爆了棚的演技,更要感謝陳正道一如既往地用心,感謝參與這部電影製作的所有人,你們讓我意識到了這一點,意識到了我該盡我的一份力量,讓我的母親在她的餘生里活得更快樂,彌補她為了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捨棄掉的那份青春。不過我是真的希望,希望我的母親也能碰到這家青春照相館。
到那時,我希望她永遠也不要回來。剛從影院回來。一場只有9位觀眾的電影居然看哭了,看到年老的兒子對年輕的母親「告白」,長長的獨白如同一封懺悔書,真正打動我的是那句話,你走吧,我的兒子我自己救,這種無情的割裂包含著深厚的親情。母親的回答在情理之中,就像她與媳婦等人一邊別彆扭扭地吃著晚飯,打聽的卻是兒子怎麼這麼晚還不回來的消息,等第一眼看到他,就情不自禁地站起來迎接。這是母親的本能。人總是社會關係的總和,往往助人的那部分就是自我捨棄的選擇,在她發現自己變老的秘密時,故事的走向已經呼之欲出了,所以看著前進在人潮中騎行的時候,就明白接下去的行文,這其中也充滿的暗示的意味,愛與救助往往都代表著放棄自我。通篇看下來,覺得某些細節處理的稍顯粗糙,救助相機返老還童的梗新鮮度有限,但是很接地氣,還珠格格出現的恰到好處,演員也很有力,難為李大海和孟麗君的對手戲了。最難受的是京東的廣告,反覆出現,想掐人。
這部片子最大的亮點就是..把鹿晗一個男三成功拍成了男一的感覺...極大地滿足了我這種腦殘粉看這部電影的初衷...
去年的《催眠大師》和今年的《重返20歲》都是陳正道的作品。這讓我期待他接下來的電影。因為拍攝《催眠大師》的緣故,本該中韓同步上映的電影,變成了《奇怪的她》珠玉在前。本來是抱著「沈恩京那麼有靈氣,楊子珊能演好嗎?翻拍的應該不好看。」的想法。看過之後,還是願意像朋友們安利《重返20歲》。老梗也能吸引人,電影或許是導演敘事能力、演員演技、燈光攝影等的奇妙組合。
說說中韓細節處的不同:1、歸亞蕾老師飾演的奶奶更有大家閨秀年老之後的風範,雖然刻薄,但不惹人厭。get到在公交車上爭取座位新技能:打開陽傘為假寐的青年遮擋住太陽,論持久戰,座位手到擒來。2、韓版,吳黛莉和大家一起去水上樂園,腳受傷後發現衰老的秘密在於流血;而國內版則是現場直播後,一行人在酒吧慶祝,小青年邀請麗君跳舞,被李大爺阻止,而後在舞池中,小青年對李大爺和麗君惡語相向,砸開的酒瓶碎片劃傷麗君的腳。這部分,也是我認為國內版處理高於韓版的地方。麗君大聲呵斥小青年,說年輕人就應該保家衛國。李大爺拿過二等功,然後李大爺默默地在旁邊補充,是一等功。這一幕,也讓我想起張嘉佳睡前故事裡的胡言媽媽,或許,那個時代的人和那個時代的愛情都少了些無病呻吟,多了份果決與擔當。3、韓國版有奶奶回復原貌後,觀看孫子演出後,輕撫頭上的髮夾,在人群中遠遠地望嚮導演,導演感受到注視,在人群中尋覓,卻沒有發現奶奶。朱顏辭鏡花辭樹,這份紅顏老去之感不知道為什麼沒有在國內版表現出來。4、韓版,對於吳黛莉與導演的感情著墨更多,喜歡上彼此也更有說服力。比如:吳黛莉被趕出後住在導演家,和導演聊天,並哼唱兒歌,母性的光輝吸引了從小失去母親關懷的導演。而國內版就相對簡單與突兀,麗君來到總監家,總監怕黑卻羞於承認,麗君一手抓著導演,一手蓋住他的眼睛,說著不用怕之類的話,大概麗君也是催眠大師,總監也被催眠了吧。5、韓版最後的彩蛋:爺爺也走進青春照相館,年輕版的爺爺由2014當紅炸子雞金秀賢飾演;國內版並無此彩蛋。莫非是找不到合適的人選。我悄悄的腦補了幾個人:鄧超、黃曉明。竊以為如果有彩蛋,可能黃教主能拔得頭籌吧。這樣想來,沒有彩蛋也是可以接受的。6、韓國的配樂,大愛《raindrop》;而國內版則是《償還》。可以一遍又一遍聽。歌詞、劇情及個人構築的畫面都能在歌中找到呼應。#吐槽分界線#當然作為一部商業電影,也不得不強調一下,劇中京東快遞可是有特寫及台詞;某優酸乳飲品也頻繁出現在視線中(當然,比起《何以笙簫默》中無rio不成劇,已經收斂很多;譚總監不愧是音樂製作人,獨具慧眼,早早的開上了今日土豪燒錢之選的路虎車;90年代末,大學教授的課堂上學生們人手一台蘋果電腦,莫非陳導挑選群眾演員的必要條件之一就是擁有Mac?PS:劇中的奶奶的兒媳婦、精神衰弱的教授夫人就是《甄嬛傳》里的端妃,難怪如此熟悉。以下是作為一個單純影迷的回答。
我覺得最大的敗筆是預告片!對於一個看過韓版的人來說,當時我看到預告片的第一反應就是:我去,能不能行了,娛樂節目照搬,現在電影也開始了么Balabala不看了!!!(畢竟看預告片的話完全是一模一樣的....)好吧,以上就是我的第一反應。但是,機緣巧合的還是去看了。還好去看了。怎麼說呢,看的時候覺得挺有「中國特色」的(原諒我的詞語匱乏,但是這是當時浮現出來的第一個詞),比如說婆媳問題,老年問題,夢想了什麼的,還有就是麻將,還珠格格,廣場舞這些梗都用絕了。我想說的是歸亞蕾和楊子珊這兩位演員,先上一張劇照: (注意到後面的海報了么)有點模糊,再來一張歸亞蕾演的奶奶是我見過最有氣質的老太太,即使撒潑的時候,楊子珊么,那種20幾歲的年輕漂亮是她本身具有的,但在電影里那種時不時表現出來的老人特有的動作,讓我覺的:嗯,這還是那個老太太,只是外貌年輕了。讓我覺的不錯的場景還有很多,不過還是這個場景最能戳中我的淚點:
攝影師:想想你最美的時候沈夢君:我最美的時候,我自己都錯過了……當時看的特別心酸......好吧,就寫到這吧,其他的去電影院看,就不劇透了(其實主要原因是手機打字太費事了)。特別是沒看過韓版的更要去看,我覺得不知道劇情的情況下看的更過癮。像我就因為看過韓版,所以看電影的腦海里反應的兩個畫面,左邊《奇怪的她》,右邊《重返20歲》,比較鬧心.....《重返20歲》我沒看過韓國版,也沒看過任何預告片。。。
所以剛才看完直感是,把楊子珊拍得真漂亮,打光也好,衣服漂亮,後期調色得當,夠飽滿,最關鍵皮膚沒有任何瑕疵。。。
看來後期DI是下了狠功夫,沒少花時間,就在那張臉上。。。
所以你說片名叫《重返16歲》都是可以的。
如果不止調色,還有特效的話,我在猜後期在這張臉上是否也會用到特效呢?這個得靠後期大牛來解答了。。。
每次看到電影里出現這種情況,我都會對著銀幕大聲喊:導演一定愛上這個女演員了。。。
但全片演得最棒的,在我看來卻是爺爺輩的王德順,真的是眼神全是戲。
國寶級表演在全片整體演員中實在出跳,他對面部肌肉的控制太細微了,每次他跟楊子珊的對手戲,兩眼的光芒就像自己回到了30歲,這種演技絕對頂級的,只有大銀幕才能看清吧。。。
突然好想念那個「老不死」的角色啊。。。
對於絕大部分觀眾來說,這是楊子珊一個人的電影吧。。。感覺中版比韓版更接地氣,笑點也更清晰。而且韓版還是比較純粹的喜劇電影,表演的都很誇張,中版要平實些,屬於小清新的輕喜劇。顏值方面,除了金秀賢最後給人眼前一亮,還有男主演的挺好之外,還是比較喜歡中版的,尤其是歸亞蕾。當然,可能是因為我先看的重返20歲,後補的奇怪的她,所以會有些主觀。
我要從四個方面認真回答下。歡迎各位看看我的回答。
韓版的我看到42:11,我真的看不下了,我個人覺得有些不合邏輯,還讓我感覺有點噁心。另外,可能我不是韓國文化圈生活的人。我是中華文化下生活的人,所以韓版影片中的用詞,人物著裝,環境,思想我不太喜歡。那麼我來講講《重返20歲》比韓版《奇怪的她》好很多的地方。因為我沒看完《奇怪的她》,那麼比較之處也在兩者我都看過之處。只講4點。一是青春照相館(表現人物,劇情,觸動觀眾),二是旗袍等服裝。三是演員。四是細節。其他的慢慢來。首先讓我覺得韓版《奇怪的她》不好的一點,就是美術,韓版的我個人覺得比較簡單,太普通了,而中國版的則在美術方面是下了很多功夫,比如說青春照相館這塊,把它安在一條寂靜的街道,而不是韓版馬路對面,這是外景;另外我國版的還對青春照相館內景進行設計,很夢幻(我當時在電影院看時,附近的女生們看到內景後情不自禁感嘆——好美啊,夢幻)。另外,對於照相館老闆的出場方式也有講究,突然但又不嚇人的出現,並說「歡迎來到青春照相館」(我一看這老闆就覺得他不簡單)。而韓版的很突兀,出場方式是鏡頭直接呈現老闆跟奶奶聊天,就這樣;而且中韓版本對老闆造型設計也不一樣(韓版的是老人家…我感覺沒啥活力,精神面貌一般)。綜上方面,那麼也就使得兩個版本青春照相館給人的感覺不一樣。我個人就超級喜歡《重返20歲》中的青春照相館,畫面的表現讓我感受它的魅力所在,它有力量讓女主重返20歲。而韓版的,我感覺太突兀了,畫面以及劇情邏輯在這方面的展示有些生硬。
另外,更要講的是:《重返20歲》在這部分比韓版多了好的一處,就是奶奶在快門按下前百感交集下流了一滴淚並說了很一句經典的台詞。這一處讓我的內心推向一個高潮,感受到垂暮老人心中藏著的那一個大大的遺憾,同時也讓我自問——我的青春,我,珍惜了嗎?至於韓版的,沒給我這種感覺,韓版中老奶奶所坐的位置還是很普通的座位,快門按下前也沒這感慨,而且感覺心情不錯,因為被老闆安慰了,接著喀嚓後就年輕……另外接下來還有一個細節值得說,就是對年輕後老奶奶的鏡頭描述,韓版的主要是從上往下鳥瞰式的描述,而《重返20歲》則是水平方向的鏡頭(在地面),那麼只有在《重返20歲》可以看到年輕後的奶奶仍是駝著背屁顛屁顛急忙忙趕回去,韓版的則沒有。(之所以講這點,是因為這是《重返20歲』》年輕化奶奶的標誌性動作之一,在兩部電影我共同看到的部分,只有《重返20歲》可以給我這種鮮明的印象,讓我記憶深刻)二,旗袍等服裝。《重返20歲》好的一處就是韓國這個中國文化盜取者所不能盜取的。——旗袍,眾所周知,因為歷史關係,讓旗袍取代漢服在近代以來成為一個很深很深的世界性影響力,尤其是大陸民國時期。那時遠東明珠,東方巴黎之稱的上海,年輕時髦的女孩基本穿旗袍,讓旗袍成為一個時代的標誌,噢…說遠了…我在說回主題,而《重返20歲》的年輕後的奶奶在老年活動中心,就是身著驚艷的旗袍,韓版的女主在相應劇情中穿得很現代……要知道,老一輩的文化愛好與我們不一樣的,即使韓版的女主在老年活動中心唱的歌再老再好聽,能激起多少老年人內心深處的琴弦?《重返20歲》的才可以,女主身著艷美的旗袍,是老一輩年輕時所崇尚的美麗與時髦,又唱鄧麗君的歌(應該是鄧麗君的,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另外,鄧麗君在以前那個年代,非常紅,尤其台灣大陸,也影響了日本,至於韓國嘛,應該有吧)。韓版的老人們為女主歡呼太誇張了,而《重返20歲》自然又不做作。那麼《重返20歲》在這一方面的表現,完爆韓版。還有一個細節,就是《重返20歲》中對各演員神態表情的特寫,在各個配角聽女主唱歌那個時候(尤其是小李哥,也就是女主以前的僕人),整個眼睛都發光了似的!我看的時候,又好笑又抓狂,拚命打自己大腿,不得不承認,「老戲精就是厲害!」(這評價是我從《萬萬沒想到》花絮中對年長演員評價的話改造來的,我沒記錯是這個視頻的話)三,演員。上一部分我說到《重返20歲》小李哥在老年活動中心聽女主演唱時的表情。另外還有《重返20歲》的老奶奶,我注意到電影中她的身份證上是1944年出生,而我百度百科了該演員的資料,1944年出生;雖說影片中看起來不是很老,但在演繹表現上是一流的,而且比韓版的更有氣質!感覺的出,她年輕時真的是大家閨秀(不過,照相館流淚,感覺是滴了眼藥水,整部戲我就覺得這部分不是很自然)。對於年輕化後的女主,《重返20歲》選的這一位我以前是沒見過聽過的,但是因為這一部戲,我就去關注她微博了。她把年輕化後的奶奶表現的好美好美,而且鏡頭對其動作的捕捉,以及台詞表現都給了我一種感覺——嗯,20歲的外表,70歲的心靈——有時說的話是大媽口吻,有時候說的話是一個見過世面經歷過滄桑所能夠講的。至於韓版的,呃…我真的不喜歡,可能因為我不是韓國人吧,沒有韓國人的審美,所以我個人覺得她真的不是很好看……對於奶奶孫子的選角,是鹿晗,比韓版的也要有氣質很多,好很多,還有音樂總監,雖然陳柏霖所飾演角色的髮型沒想到與《後會無期》一樣,但在這部戲中是讓人感覺:對,他就是搞音樂的,而且是專業的。至於韓版的——噢……那個總監是某普通公司的行政主管吧…大叔樣……(這是我的感覺,個人感覺),還有奶奶的媳婦,《重返20歲》選的角色是各位生活中常出現的少婦,可韓版——好胖啊…讓我的眼睛不適很舒服。所以選角上《重返20歲》比韓版好很多。四,細節。細節上,真的有好多可以講,我在上面三點多少有涉及到,這裡就不多講了。這裡再講一點讓我感覺怪怪的:韓版的年輕後的女主在馬路邊就看到對面公車的號碼,7016是吧?而且在弱光下,上了公交車上被戴了墨鏡的男士接近,他就正對坐在前面,剛才那麼好的視力居然是隔了相當一會兒從墨鏡中注意到自己……(換作我,一個正對我前面帶墨鏡的人跟我打招呼,我第一注意的是他的墨鏡然後看到鏡片中的我自己…我不知道其他人,大眾是不是也與我一樣。)所以韓版的在這部分處理得有點牽強,而《重返20歲》,自然順暢,不會讓我有奇怪的疑問或是大疙瘩。我講完了,這我所選的四個方面。來講述為何覺得《重返20歲》好,甚至完爆《奇怪的她》。最後說些題外化,我看到有的高手說這部戲,是一個劇本,兩國拍攝。兩個國家的公司幾乎是同一時間拍,只是我們這裡的晚拍了。那麼這麼說,就不是抄襲咯,也就不能腦殘的說抄襲抄襲。另外《重返20歲』》似乎是中韓合作的。最後的最後,《重返20歲』》真的拍的太好了,長江後浪推前浪。當然,以上所有部分的評價是建立在韓版42:11之前與《重返20歲》共同部分內容的評價。至於韓版剩下的,再逼自己看看吧被這部片子徹底感動到。
背景:本來想看的不是這個,時間只有這個合適,原題里說的那個韓國的沒聽過,電影里只認識歸亞蕾,陳柏霖的名字總是忘。其他再無。整個電影過程中,
笑了多少次沒記住,哭了三次。看到這個名字有點兒懷疑
國產會怎麼安排這種類似魔法的。很多人說這部電影一點兒情都把握的不好。我恰恰被這裡的每份情感動。老李對小姐單純的愛戀,呵護。
多年似慕一人,因為緣分的差池沒在一起。 喜歡過一個人很多,很多很多年,單純的執著,甚至自己也都分不清到底是什麼感情,那時候那種,希望他好,只要他好,還要隱藏自己的感情,做朋友就好,等他就好,能陪他就好。看到老李,嘿,
那不就是幾年前自己的一個版么。我哭了。重男輕女的奶奶,哎。
又跟翻版似的,想到這兒好想自嘲一下。對孫子寵上天,孫女。。。哎。那又怎麼樣呢,她是老的,她在很難很難的時期度過來了,對兒媳挑剔,覺得自己總是對的,人家都是欠她的。這就有點搞錯了,兒媳是別人家的媽媽養的疼大的,沒結婚前也是媽媽的心頭肉,手中尖,做飯洗衣不捨得讓。到她家卻得照顧老的小的,還忍著氣,老公像樣會做事的還好,不像樣的還要吵架。這部分情節很現實。現實的讓我想多了。新的愛情和已久的合適的守護,
兩難的選擇,暗藏的糾結,那種心情同樣不好受。最流淚的是
單身母親獨自撫養孩子長大的幾個鏡頭,短短几個鏡頭,怕是沒有經歷過母親單獨在家的人又不能體會的。電影唯一不能接受的就是,
孫子被撞,堅持上台,作為非常有理智的朋友還有可能,奶奶,特別是重男輕女的奶奶,於情於理強硬了些。 相信很多去看電影的人,也像我一樣,沒有那麼多專業素養,樂得一看,而且在國產電影里,值得一看。我追求的喜劇片,最高標準—既能讓你痛快的笑,也能讓你肆意的笑。生命是一場殘酷的,痛苦的,夢魘的,實在平乏的體驗,但幸而我們還有電影,造夢。這個世界上的好故事一大把,能把故事講好的人,太少了。今晚看了電影《重返20歲》,裡面講述了一個關於和解的故事。家人之間的和解,愛人之間的和解,情敵之間的和解,自己和夢想的和解,自己和自己的和解。如果給你一次人生重來的機會,你會不會給自己一個和解的機會,更加努力地去愛,去生活,去感受。莎士比亞說「時間,它會刺破青春的華美精緻,會把平行線刻上美人的額角,它會吞噬珍寶,天生麗質,沒有什麼能逃過它橫掃的鐮刀。」電影以重返青春這樣夢幻的假設時刻來提醒,如何珍重地去走世上所有無法重返的路,如何去愛這條路上於某一天永遠都無法重逢的那個人,正好命中了心裡最柔軟的一隅。那些青春夢想啊足以驚艷時光,但生活啊回憶啊,是可以溫柔歲月的。不用說不用問,就明白就了解,生命是一場輪迴,過了就不能回了,我看著沒剩多少時間,就許願,好想再多一天。PS:好喜歡陳柏霖。。好想有一個時刻陪我看電影的人[流淚]。。。
看過韓版的飄過。第一個問題,一般會給人先入為主的感覺都是經典的,難以逾越的作品。這部電影上映並沒有很久,也沒有說成為多麼經典的難忘之作,所以應該不會。第二個問題,不會,先不說參演者鹿晗的粉絲會貢獻的大筆票房,作為一部老少皆宜,情侶適看,黃金定檔,宣傳到位的青春浪漫喜劇電影,它的票房潛力大大地有啊。翻拍之作往往令人詬病者居多,比如新還珠,新天龍等等,我們抱著吐槽的心態去看的也不少。一版有一版的特色,一樣的劇情,不同演員演繹出不同感覺嘛。最後,期待國版最後驚喜,略吐槽韓版女主恩京xi:里那個清秀小美女怎麼胖這麼多!遁走……
今天剛看過,影院里兩個反映讓我印象深刻:一是一到鹿晗鏡頭一群姑娘莫名興奮,二是快結束離場時我瞟到一位奶奶在拿紙巾擦眼淚(大概是想到她那回不去的20歲了吧)!
不請自來。看了大家的影評就想自己寫點東西 ,個人覺得這部劇背後有關的主題有老年人心理問題,還有深深的無奈。 首先說一下第一個問題:一開場就是大學教授在講老年人心理,但是這個大學教授是什麼人呢?在母親出走之後,母親認為一家人應該都很開心,最後房間變成了書房,這一點在最後奶奶變年輕之後回到家時候看到家裡自己的房間外都是書可以得到旁證,只是仍然保留著奶奶的東西。慶幸的是最後兒子翻看媽媽的相冊的時候看到那本相冊有補鞋襪的照片等眾多回憶,最後哭著說不要媽媽如果回到20歲不要再生他這樣一個兒子,全是對媽媽的歉意。那場戲好評。當然把電影引向主題的是,教授問完我們應該尊重老年人,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會變老,於是叫自己的女兒項欣然回答,此時女兒回答的是:我會在30歲就自殺不會有老去的那天。這樣想想對最後教授對媽媽的道歉真是嘲諷呢,女兒一句玩笑話卻成為媽媽如果重回20歲的最佳選擇。至少還可以和總監(陳柏霖帥帥噠的男人味)在一起十年。 奶奶並沒有改變自己的性格,大家都看出來了,但是當奶奶70歲的時候,她這種性格和她打麻將的牌友,還有兒媳婦,孫女都不喜歡她,直爽有點愛炫耀做事情講究,但是同樣的性格回到20歲,卻成了萬人迷,唱歌唱出了復古風,深受大家歡迎,同樣的性格在20歲可以說是人生贏家。但是我們想想為什麼老人就要這樣沒有性格地活著呢?為什麼就不能保持自己光鮮的性格好好地有第二春?來
家後面的購物中心開業後聽說弄了塊4k屏,剛好朋友約我們看《重返20歲》,最近長時間呆在家裡寫東西,預告片剪的不錯,當然,我從來不相信國產預告片和正片能成比例,只是覺得很長時間以來,是時候看個溫馨小片,你知道的呆在家裡總是可以不怕看的難過⊙_⊙。對於楊子姍之前賣力賣嬌的致青春和莫名其妙的閨蜜沒有太深印象,覺得可能是由於角色本身帶戲加上精緻的服裝設計確實讓人眼前一亮,之前考電影學院研究生的時候有一題問道:導演構思最重要的是什麼,當時沒太猶豫就寫了人物。後來完事想想有點心裡沒底,想著是不是扯上幾百字場面調度啊,劇本啊之類的會好很多,今天看完這個電影后,很堅定的認為那個題自己答的對,就算沒給我多少分我也覺得對。有的時候我們總是能把自己放在半個影評人的位置說故事特別重要,的確,很重要,我之前寫東西老覺得得先有事兒,把人放進去就ok,但是現在覺得,如果人物抓的足夠仔細,到處都是戲,至於怎麼接,那就算是導演的功力了。片子的點埋的不少,喜歡的是之前在大多時候沒有玩弄眼淚,新人演員給的方式也是儘力讓他們做自己擅長的事,比如唱唱歌什麼的。老頭的覺得個人覺得拿捏的很到位,戲當然還是出在人物關係的設定上。小的遺憾是,最後的抒情段落有些拖沓(本著不劇透原則),以至於有些觀眾嘀咕,換做兩年前我一定說他們不懂什麼叫心理時間,可是這一段時間以來看的玩弄技巧扯著蛋的片太多,某種意義上電影應該像夢,但你不應該總是在緊張的時候讓夢者抓被子或者在愉悅的時候讓他笑醒,這樣真的很煩。若最近在家的朋友們想感受一下自己呆在家裡能得到什麼,或者天天覺得跟自己的親人們面面相噓很乏味,不如去看看。最後想說,15年暖片朋友的陪伴,沒啥,好好乾,養老院什麼的留給電影工作者創作,真實的,還是盡己所能,照顧好親人。2015.1.17 午後Laughing Yu PS裡面閃回的那段曲子是鄧麗君的《償還》,大家感興趣可以聽一下。
推薦閱讀:
※《星際穿越》為什麼沒有排上豆瓣電影250排行榜?
※如何評價科恩兄弟的電影?
※演員在試戲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老友記》中為什麼只有莫妮卡的扮演者沒有艾美獎提名?
※星際穿越裡面明明糧食危機了,為什麼劇中還有喝啤酒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