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茶有什麼技巧?

如何才能煮出一壺好茶?在器物、技巧等方面需要注意些什麼?歡迎分享:)


這個問題的答案與之前才曾回答過的「如何選購煮茶葉器具?」相同,再發一次。答案第一部分是針對原題內容的,有關於煮茶器物選擇方面的內容,語言邏輯上的問題望見諒。

1,猜測應為陶壺,我個人煮茶早期亦有使用隨手泡,後來換用「陶壺+電陶爐」的組合以後發現確實茶湯的湯感更上層樓。

2,使用隨手泡、電磁爐一類煮茶,熱量在容器中的分布梯度過於不均,而且很難調節至小功率持續加熱(即使調節為小功率,爐具也是通過大功率→停機→大功率的方式求得平均值上的低功率),這一點對於煮茶的湯感十分重要。

3,不推薦使用炭火、酒精燈明火熱源,一來操作麻煩,二來有一定的危險性,特別是在冬日的密閉居室環境。電陶爐是熱源中表現比較接近炭火同時安全性和操作便利性大為提升的選擇。

(潮汕風爐配砂銚的組合用於煮水泡茶確實是不錯,不過台灣茶藝應用不多,此習慣更多見於潮汕地區。品飲過以橄欖炭煮水沖泡的單叢,確實比隨手泡煮水好很多,不過成本過高,橄欖炭的價格要七八十到一百一斤甚至更貴,同時在冬天存在一氧化碳中毒的風險,更適合氣溫合適時開窗環境甚至是室外開闊環境。另,這個組合不適於煮茶,因砂銚體積一般都不大,煮茶耗時頗長,不複合經濟性。同時,電陶爐採用的紅外光熱效應加熱與炭火加熱原理相同,同時使用便利、安全、成本低——另加一句,不是每個喝煮茶的都是小文藝,追求醇厚溫潤的湯感亦是目的之一)

4,電陶爐推薦購買家用款型(不知如何形容,就是外觀類似家用炒菜的電磁爐的那種,要兩層爐圈可單獨控制的,家庭使用更為多功能)而非專用的煮茶款(下邊圖片中的那款,只有一個爐圈,只能適配水壺),實際上在購買時兩者價格是差不多的。

5,陶壺最好選擇不帶釉的品種,同時為了煮茶之後清理的便利,最好壺口能夠大些。(我個人使用的與下圖中類似,不過檔次上低不少,價格上亦然~~~)

以上是簡略版本的煮茶建議,下面附一個更為詳盡的版本,基於人品問題,需要註明轉自微信公眾號「經典普洱」(有刪節)

擇茶

煮茶時多選擇熟普洱茶、老白茶、陳年生茶等茶品,這些茶品或是藉由工藝製程,或是經過時光的炮製,褪去了最初的青澀寒涼,茶性趨於溫熱。此類茶品烹煮後不會因過於苦澀而難於下口,而溫熱的茶性用來驅寒又再適合不過。除了直接烹煮干茶,還可以燉煮茶品沖泡後的茶根,此法多用於老茶,可讓沖泡時未能釋放的精華充分析出,如此方對得起老茶歷經的歲月。

因煮茶法會讓茶葉的內含物質析出的更為充分,劣質茶品中的農殘、重金屬、氟等負面物質同樣也會更多的溶入茶湯,因此在選擇茶品時要更為審慎——實際上這是一個廢邏輯,無論是沖泡還是烹煮都無害的茶品方可稱為安全的茶品,坊間以「沖泡時農殘析出較少」為農殘茶開脫的說辭無疑是違背行業道德的。這裡需特別提到的是老黃片,因其活性物質較少而含氟量偏高,我們並不推薦其作為日常品飲的茶品。老黃片在烹煮後其含有的氟會更為充分的析出,在口感變得討喜的同時對人體的危害也是變本加厲,茶友不可不察。

爐具

茶友日常燒水的電磁爐隨手泡即可用來煮茶,若有電陶爐與陶壺的組合效果更佳。蓋因相較於電磁爐,電陶爐的加熱更為均勻,同時也可以真正調節至「小火」(電磁爐的小功率加熱多是用「加熱-斷電-加熱」的方法模擬);而陶壺的保溫性又遠勝隨手泡,因此「電陶爐-陶壺」組合烹煮的茶湯會更為圓潤厚滑。

烹煮

煮茶法使用的茶水比例,我們一般會控制在1000cc水投茶5~6克左右,茶友可在此基礎上摸索出適合自己的茶水比。因煮茶不若泡茶般要求嚴格,若是茶湯過淡,追加投茶或是延長烹煮時間便可;若是茶湯過濃,適量加水煮開即可。

茶葉可直接投入壺中,也可加入茶包袋中烹煮,這樣更便於事畢後的清理。需注意的是若使用茶包袋,請盡量使用尺碼較大的型號,這樣茶葉在茶包袋中有充分舒展的空間,如此茶湯的湯感更佳。

推薦茶葉於冷水時加入壺中,燒開後改為小火烹煮(盡量調小功率,使茶湯始終處於將開未開的狀態最好),同時揭開蓋子(或側蓋),可散去茶品中的異味(比如熟茶的堆味),茶性也會更為溫潤。

品飲

推薦煲煮時間60~120分鐘,如此茶湯方可達致渾厚溫潤的品質。烹煮後的茶湯注入公道杯即可分杯品飲,同時爐具可保持小火加熱保溫。若是茶湯過於濃郁,可於壺中加入適量清水燒開,如此調節至符合個人品飲習慣的濃度即可。根據投茶種類(干茶or茶根,新茶or老茶)、數量、茶水比等,煮茶過程中還可續水數次,一切依據茶友面臨的狀況與個人口味進行調整。拼配

除了烹煮一種茶品,茶友還可選擇不同茶類的搭配烹煮。比如我們在冬天常會將熟茶與老白茶以1:1的比例拼配後烹煮,老白茶會將熟茶的溫熱發散至全身,用於驅寒再適合不過。

不同的茶類、年份、味道可以組合出無數的搭配,茶友可自行摸索不同的茶品組合,自是別有一番樂趣。修改


器具:金屬壺+電陶爐。鐵壺、銅壺、銀壺、不鏽鋼壺都可以。

茶品:老茶。老普洱、老白茶、老紅茶、老烏龍都可以。

方法:先把要煮的茶正常喝上十泡左右,然後投入壺中,加入適量水,就可以煮了。一般來說,泡了十泡左右的葉底,至少還可以煮三壺。

品飲:煮出的茶湯溫度比泡出的要高一些,注意別燙著。


  在中華文明鼎盛的唐宋時期,中國人喝煮茶而不是泡茶!現代我們常見的沖泡法是在元明時期開始形成的,據說與朱元璋有關。平民出身的朱元璋覺得煮茶過於奢靡,所以下令廢棄煮茶而改為推廣更為簡單的泡茶!

  煮茶具體過程包括:醒器皿、灸茶、碾茶、篩茶、煎水、調水、制茶引、做配香、打沫、定香等步驟!

  1、醒器皿

  所謂醒器皿,就是用酒來擦拭茶器的過程,是為了避免茶湯沾染到器皿本身的味道。首先,把器皿進行加熱,再用酒進行擦拭。之後再對器皿進行加熱,利用酒精的揮發性帶走器皿本身的味道,一方面使茶湯避免有酒的味道;另一方面,酒本身具有消毒作用,這個過程也是對茶器消毒的過程。

  2、灸茶

  灸茶是煮茶中最為重要的過程之一,灸茶的好壞,決定了整個煮茶過程的基調。灸茶其實就是對煮茶原料之一的熟普洱進行烘焙的過程,其實也是醒茶的過程。因為熟普洱在存放的過程中,茶性會慢慢趨於內斂、渾厚,灸茶的目的之一是喚醒茶性。同時,熟普洱在存放的過程中由於存放的技術原因或多或少會產生一些蒼味、霉味,灸茶的目的之二就是祛除蒼霉味。這個過程要注意烹茶所用的水量,鍋的溫度,所以也是整個灸茶過程中最難掌握的步驟。成功的烹茶會讓原本緊壓的茶變得更加鬆散、溫潤,而隨著高溫蒸汽在鍋內循環及蒸發,蒼霉味也隨之而去。由於烹過的茶會更加鬆散,所以更加有利於挑出茶梗,因為茶梗會影響到整鍋茶的口感,使茶湯會含有澀味。朱元璋所認為的煮茶之「奢靡」,大概也源於此!因為整個煮茶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去粗取精的過程,不但操作過程考究,而且表面看起來浪費也很大,所以對於平民出身的朱元璋,顯然是不能接受如「奢靡」的生活方式。


煮完一定端一個粗陶大碗來喝,別有味道。更可以體驗到驢的感覺。


炭火,瓦罐,開蓋煮,溫著喝。


煮茶爐+白茶茶包

可以煮很多次

適合懶人

而且味道很棒

初煮湯色明亮

後來就醇厚


喝茶在於品茶,品在於心,心境曠遠悠閑自在得茶之一味。茶葉之優劣是決定茶水好壞的先行因素,可根據個人愛好選擇,接下來說水。據陸羽茶經上說,山泉水為上,最次的是井水。茶具可以用玻璃,陶瓷。茶葉不同,泡茶的方法不同,這個可以百度。


用銀壺煮吧。。。。。。。


關於煮茶,我就說2個簡單有用的技巧。

1、先用蓋碗洗茶,因為你不能直接丟到鐵罐里去洗茶。蓋碗先洗,洗好了之後沖泡幾遍,喝喝滋味,然後丟進鐵罐去煮茶。為何這樣呢,一來簡單洗茶,二來滋味對比,沖泡的滋味跟煮茶的滋味能夠實現對比。

2.注意鐵罐的水別溢出來。這個是血淚教訓,溢出來之後打理桌面很麻煩的。所以,投水不要太多了。

其他的,我不懂就不多說了


選的茶,是不是適合煮,對應用水的軟硬,以及壺的材質。茶之道,問人不如問己,喜歡的才是最好的。


不怕燙。


陶壺或者鐵壺,鐵壺是沒有添加塗層的才可以。


粗陶器具或紫砂都可以,當然有條件玩得起鐵壺或銀壺就另當別論了,只是現在這種類型的壺價錢被炒的有點虛高有太多爭議。選什麼茶其實隨個人,推薦老茶為首選,其次就是選擇好的水,山泉水或礦泉水,自來水就別折騰了。可以泡了再煮,也可直接煮,直接煮適當減投茶量,煮前可冷水洗茶後再煮,不可讓茶湯有太大沸騰,微微翻滾口感會更佳。


在日常煮茶中,茶友一般用電磁爐隨手泡即可用來煮茶,煮茶使用的茶水比例,一般會控制在1000cc水投茶5~6克左右,茶葉可直接投入壺中,也可加入茶包袋中烹煮,煮茶時間60~120分鐘。烹煮後的茶湯注入公道杯即可分杯品飲,同時爐具可保持小火加熱保溫即可。在茶道上,煮茶包括醒器皿→炙茶→碾茶→篩茶→煎水與調水→制茶引→制配香→煮茶几個步驟。


泡茶工具

壺(紫砂)有較強的吸附作用,壺內溫度比較高和悶的作用,洗茶兩到三次,可將茶的雜味大部分祛除,泡出來的茶湯會比較醇厚。壺泡老茶還起到提升茶湯潤滑度的作用,將茶沖泡出更加重一些的苦澀味來,用壺絕對是最佳工具。

蓋碗的口徑大,出湯的速度很快,同時降溫的速度也比壺快很多。沖泡苦澀味較重的茶,在減少投茶量的同時,用低溫水沖泡外加出湯速度加快,即可沖泡出回甘還可以,但苦澀味不明顯的茶來。這就是壺和蓋碗沖泡茶不同的作用。

順便說一下:新茶友一般我不建議用壺沖泡普洱茶。因為,每一把壺的特性都不太一樣,而且比較難於掌握壺內溫度變化的規律,再加上對茶本身特點不是特別熟悉,多半沖泡出來的茶都會不盡如人意。因此,新茶友或者面對一款過去您不太熟悉的茶的時候,最好用蓋碗沖泡,這將會比較快速的掌握這款茶的特性。才能沖泡出一杯真味茶來。

喝茶到底用什麼杯子好呢?

一般都用玻璃杯或者白瓷杯,這兩類材質的杯子有兩大好處。

第一,觀湯色很直觀。能將茶湯的透和亮很好的展現出來,讓人看著心動。多半泡年份比較短(5年內)的生茶時,用白瓷杯盛湯會很漂亮,色澤感很好。用玻璃杯盛老茶及熱茶,那透亮的酒紅色會瞬間激起你的品嘗慾望。同時,給你留下很好的的第一印象。

第二,玻璃杯和瓷杯能更好的反映出茶的掛杯香。尤其是質量比較好,肚大口小的玻璃杯更能將茶的掛杯香反映的淋漓盡致。所以,去到茶店很少看到有店家用什麼陶、紫砂等材質的茶杯給你品茶。

水影響茶的品質?

純凈水中雜質的含量非常少,用這樣的水沖泡出的普洱茶,最能反應出茶本身的原味及特性,不會美化或者降低茶的韻味。但純凈水把許多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去除了,長期飲用純凈水對身體是不利的。同時,純凈水幾乎沒有除水分子以外的其它雜質,也就沒有地域特徵。因此,不會因為水的原因影響到茶的滋味。

許多茶友問我,在雲南品茶時感覺韻味不錯,怎麼回家就泡不出在雲南的那個味呢?這主要就是水的原因了,當然也有海拔的原因(之後會詳細講解)。因此,個人建議:如果您外出購茶,在不了解當地水質特性情況下,試茶時最好購買純凈水去沖泡。這樣出現偏差,誤判的可能性就會比較小。

強調一下:不建議長久的使用純水沖泡茶葉,偶爾一用是可以的。

用什麼水沖泡普洱茶比較好?

建議選用山泉水、井水之類沒有污染沒有經過任何人工處理的水比較好。當然,這樣的水在城市中肯定不容易找到,可以退而求其次,使用市場上口碑比較好,市場份額大的桶裝礦泉水。盡量不用自來水,因為自來水中含有氯,會對沖泡茶有很大的影響。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用不同水溫的水沖泡同一個茶,會衝出不同口感、韻味的茶來,尤其是沖泡生茶的時候會更加的明顯。為什麼會這樣呢?

主要是因為茶葉內含的物質,也就是水浸出物,會隨著浸泡茶水溫度的高低不同,析出速度也會不同。水溫越高速度越快,水溫越低速度越慢。

標準的沖泡水溫是多少呢?

100度就是標準,當然了 水的沸點會隨著海拔的不同,也會有所不同。比如在昆明,水的沸點就是96℃,那推薦水溫就以水燒開一分鐘為準。

沖泡普洱茶的手法

投茶量

先來看投茶量,一般來說建議用100到120毫升的蓋碗投7克茶葉,這樣沖泡出來的茶比較能反映出它本來的面目。當然了在您熟悉這款茶以後,您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多投一點少投一點都是可以的。

再強調一下:這是在您熟悉這款茶的前提下。

出湯時間的把握

所謂手法主要就是指對出湯時間的把握。從理論上來說,每一泡的出湯時間都會有所不同。通常對於緊壓茶來說,變化規律是慢——稍快——慢的一個變化過程。對於散茶來說就會稍有不同,稍快——慢的一個過程。

一般情況下,緊壓茶的高峰會出現在第五或者第六泡,而散茶它的高峰會出現在第三到四泡。因此我們在品茶時,有3泡之內不說話這一說法。3泡之內說話一般被打臉是很正常的。有的所謂大師 第一泡茶湯才入口就敢侃侃而談,實在讓人無語。


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蒙茸出磨細珠落,眩轉繞甌飛雪輕,銀瓶瀉湯誇第二,未識古人煎水意,君不見昔時李生好客手自煎,貴從活火發新泉。又不見今時潞公煎茶學西蜀,定州花瓷琢紅玉。我今貧病常苦飢,分無玉碗捧蛾眉。且學公家作茗飲,磚爐石銚行相隨。不用撐腸拄腹文字五千卷,但願一甌常及睡足日高時。


器為茶之父,水為茶之母

泡茶、煮茶除了在茶葉選擇上,水質、器物、水溫等方面的選擇更是關於茶湯之美

水質選擇:

天 水

天水是大自然的恩賜,自古以來為泡茶的上乘之水。天水是大自然的恩賜,自古以來為泡茶的上乘之水。

地 水

地水是山泉水,溪水,江河湖海水,地下水等。山泉水泡茶最為佳,因為山間的溪泉富含有益人體的礦物質,為水中上品。江河湖海水為地表水,雜質較多,污染較重,難以泡出好茶。

泉 水

泉水我們可分為冷泉與礦泉,冷泉一般以水質清醇甘甜而供飲用或作為釀酒的水源。水源多出自深山或潛埋地底深處,而流出地面的泉水,經多次滲透過濾,一般比較穩定,以致有泉從石出清宜冽之說。在茶聖陸羽眼中,山泉水是地水中最適合泡茶的美水。

美 水

茶道認為,「清,輕,甘,冽,活」俱全的水,才稱得上宜茶美水。若要體現出茶的真味,唯有佳茗配美泉方可。

第一水質要清,無雜,無色,透明,無沉澱物,方可體現茶湯本色。

第二水體要輕。水的比重越大,說明溶解的礦物質越多,各種金屬礦物質對茶湯的滋味都有或濃或淡的影響,甚至含有毒性,所以水以輕為美。

第三水味要甘。即水一入口,舌尖便會立即有甘甜。喉中也覺得清爽。「凡水泉不甘,能損茶味。」

第四水溫要冽。古人云「冽則茶味獨全。」因為寒冽之水多源於地層深處泉脈之中,隔絕空氣污染,所以,泡出的茶湯則為純正。

第五水源要活。流水不腐,活水中的氧氣與二氧化碳較高,泡出的茶湯清鮮可口。

器物選擇:

不鏽鋼壺

因茶為鹼性,所以不鏽鋼壺容易附著茶漬,容易對杯壁造成腐蝕。且長期累積,對飲茶的口感會有很大影響,使得更多的茶鹼進入身體。所以非常不建議用不鏽鋼壺煮茶。

鐵 壺

鐵壺燒水沸點溫度高,比一般不鏽鋼隨手泡等要高出5-6度,且保溫時間也更長,利用高溫水泡茶,可激發和提升茶的香氣。尤其對於老茶而言,因其陳化時間較長,是必須採用足夠的高溫水才能淋漓盡致把其內質陳香和茶韻發揮出來。鐵壺煮出來的水和山泉水有異曲同工之功效。鐵離子活躍,能讓泡出來的茶湯更有層次,這點就是紅茶、普洱等發酵程度較重的茶葉所需要的。但對於不擅長保養的茶友我建議不要用鐵壺,萬一生鏽了那泡出來的茶味道就不對了,而且鐵壺質量參差不齊,不能保證都由生鐵製成,大多數的國產鐵壺為了防鏽,表面都經過了特殊工藝的處理,形成了緻密的氧化鐵保護膜,達不到鐵壺煮水的效果。

銀 壺

銀壺在燒水的時候,釋放出銀離子,不僅可以殺菌,還能軟化水質,即古人所謂之「若絹水」,同時,銀離子能夠消除自然發酵的茶葉中所含微生物產生的異味,能夠將茶葉的韻味香醇盡興的釋放出來,適合泡老茶,高香類的茶

銅 壺

關於銅壺煮出的水,口感方面沒有太大變化。除了釋放出人體所需的銅元素之外,銅還具有殺菌的作用,對身體有益。銅壺、銅鍋和銅製盛水容器被使用了幾千年,適合沖泡發酵較輕的茶葉,如鐵觀音,綠茶等。

陶 壺

陶壺本身可吸附礦物質,軟化水質,使茶水口感更柔滑,喉韻更為細膩,可揚茶香,亦可醒新茶之味覺。其燒水妙處在於粗陶材質氣孔多,可凈化水質,增添茶香茶韻。

更多關於茶葉的知識我們在公眾號陸續與大家分享

歡迎更多愛茶之人關注與我們一起交流探討哦

拾源紀,敬你吃杯好茶!

http://weixin.qq.com/r/O0RQSJXExsi5rdEr9xEp (二維碼自動識別)


該答案只針對生普。

當年學茶不知摔壞了多少蓋碗。現在冬天店裡用鐵壺,損耗降低了很多。

題主用【煮茶】來提問,也許【怎麼樣泡出一杯好茶?】會囊括更多的內容,嚴格說來,【煮】也是泡茶的一種方法之一。

泡茶的過程中影響茶葉口感的因素有很多:【茶葉品質】【器皿】【水溫】【注水方式】【開湯時間】【當時的環境,包含不僅限於溫度,濕度等】

我主要講【水溫】和【器皿】這兩個大家容易理解的方面。

業界內有個基本認識:當茶葉內的有機物飽和於水的時候,茶湯的表現是最好的。過則苦澀,不到則淡水。所以,

【水溫】一定要用剛燒開的水去開茶(第一泡),是為了喚醒茶葉,像是打開人體身上的毛孔,讓汗液排除一樣。有些同行推薦低溫開茶,這樣的泡法值得注意,是為了掩蓋茶的苦澀而發明的泡法。

【器皿】方面無非三種,蓋碗,紫砂壺,煮壺。


推薦閱讀:

為什麼賈母不喝六安茶卻喝老君眉?
用什麼水泡茶最好,可以泡出最有滋味的茶?
關於季節與喝什麼茶葉的問題?
求推薦好喝不貴的茶葉?
最近找老茶頭的特別多。什麼是老茶頭?為什麼要叫老茶頭呢?怎麼分辨?

TAG:飲食 | | 茶葉 | 普洱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