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讓自己的心靈完全靜下來,不再那麼匆忙?

怎樣讓自己的心靈完全靜下來,現代社會,人們活的太匆忙,每天都好像處於一種亢奮的狀態,這樣對身體負擔很重,佛法裡面有什麼好方法讓我們身心寧靜嗎?


你選擇當外界的鏡子,所以同步了匆忙和亢奮 ;

你選擇當自己的鏡子了,只觀察自己了就不會這樣了, 當然, 前提是你還有自己, 如果沒,就得去找.


做世界的玩偶,讓你的心靈自主

選自雪漠著《光明大手印:智慧人生》,中央編譯出版社

昨天有朋友問我,你為什麼要給大學生講大手印文化?大手印文化對當代大學生有什麼用?我告訴他,這種文化太有用了,對那些面臨重要人生抉擇的大學生來說,更是如此。

因為,一個人要想做好每一個選擇,尤其是一些意義重大的選擇,就必須有一顆獨立的心靈。他必須清楚自己想追求什麼,想實現什麼。否則,他就只能迎合世界,按照世界的步伐走路,追求世界告訴他的某個目標。最後他會發現,自己的腳步聲,已經消失在世界的腳步聲中,他失去了自己。最可怕的是,最初,他或許覺得世界的步伐不一定適合自己,走起路來礙手礙腳的,但過上幾年,習慣了,他心靈的奴性就會越來越強。只要世界一吹起號角,他就會不由自主地跟著所有人一起踏步。這時,他已經不是他自己了,只是世界工廠批量生產的玩偶之一。

我之所以讓大手印走出歷史的塵封,就是想告訴大家:我們不一定要做世界的玩偶,我們可以擁有自己,擁有自己的心靈。

當你有了獨立、自主、強大的,能超越世界的心靈時,就可以自由地入世做事,並且肯定會很成功。因為你不管過去,不管未來,將所有的生命都專註於當下的行為,全神貫注地付出,清醒而敏銳。而且,你不在乎金錢,不在乎成功,不在乎名利,不追求與目標無關的一切,因此不會被層出不窮的現象迷惑,不會被各種慾望引誘。那麼,你的成功,就是必然的。

如果沒有這樣的一顆心,即使你成功了,也肯定不是大成功。你的人生到不了一個很高的境界,也無法成就能夠傳世的價值與事業。因為,世界上實在有太多誘惑了。

今天我們坐地鐵時,看到了很多漂亮的女孩子。這樣的女孩充滿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你哪怕只在她們每個人的身上花上一秒鐘,也會把一輩子都耗進去。當然,這是一個比喻。我只想告訴你,假如沒有一定的智慧和定力,你就會輕易受到誘惑,在不知不覺中虛度一生。猛然覺醒時,你會發現,自己在溫柔鄉中沉睡了好久,一事無成,卻已經老了。

對金錢的追求也是這樣。剛開始,你或許只想吃飽肚子,可賺了十萬塊後,你發現賺了一百萬的人活得更好,所以你繼續拚命賺錢;當你賺了一百萬時,又發現賺了一千萬的人活得更好……只要你追求的是金錢和物質,就永遠都不會滿足,永遠都會覺得自己沒有過上想要的生活。假如有一天,你得了絕症,就會發現,自己的人生其實是一片空白,什麼都留不下來。你用生命換來的一切,包括金錢、物質、地位、享受等等,都要離開你了。這時你才明白,無論眼前的一切有多麼誘人,最後屬於你的,也只是四塊棺材板。但是,你再想挽回什麼,再想改變什麼,卻已來不及了。

我不是這樣。

很小的時候,我就為自己設定了活著的意義。它一直指引著我,讓我始終朝著一個方向前進,捨棄無關的一切。因此,我總能「預知」自己的未來。

二十歲出頭時,我參加省里的一個筆會,當時大家都在討論:為什麼甘肅文學不能走向全國?輪到我發言時,我說:「因為雪漠出生得太晚了。」於是所有人都哈哈大笑,把肚皮都笑爛了。因為,那時我還沒發表過作品,是個無名小卒。但我沒有說大話。我自知,也知他,故而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二十一歲那年,我給文化館館長寫了封信,信里說道:「別看我現在不怎麼樣,二十五歲後,我一定會在甘肅出名;三十五歲後,我一定會揚名全國文壇。」當時,我實在苦得過不下去了,既沒有書看,也沒有老師,連吃飯都成問題了。文化館的學習環境比學校好一些,所以我希望館長能幫幫我,把我調進文化館。但館長沒力量幫我,只給我寄了些稿紙,鼓勵了我幾句。後來他搬家時,適逢《大漠祭》獲了許多全國大獎,他翻出那信,想起往事,遂對我說:「你這傢伙,十多年前,就能預見今天了。」其實,我只是懂得選擇與命運之間的關係。

說到這裡,我再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

寫《大漠祭》時,我一個人住在外面,與世隔絕,甚至不去買菜。老婆每天中午給我送飯,我一天只吃一頓飯。而且,那時我總是三點起床——四十歲後懶了些,五點起床,很少有例外——所以,我每天的可用時間,總比別人多出好幾個小時。除了處理一些必要事務,我盡量把時間用在修鍊人格、修鍊智慧、讀書寫作上面。因此,三十五歲前,我就完成了自己,並且擁有了一個優秀作家的素質。

有人覺得我很勤奮,但其實我不是勤奮,而是明白生命的珍貴。

人生的長度就這麼一點,如果總在睡覺,就沒時間訓練自己、升華生命了。如果你還要處理瑣事,剩下的時間,就更是少不堪言。最後你會發現,自己花了大量時間,去完成一些留不下去的事情,反而來不及干正事——比如修鍊人格、實現夢想等等——了,這難道不是最大的得不償失嗎?

所以,別人夢寐以求的東西,對我來說不一定是誘惑,有時反而是負擔。因此,我總能拒絕它們,一直堅持自己的方向。

例如,我也可以掛職當官,但我一直沒去。我覺得,雖然當官也很好,但如果我把生命耗在官場里,混一輩子,就算有權,也賺上了錢,又有什麼意思呢?所以,就算不用做什麼實質性的工作,我也不想攪合在官場的遊戲規則裡面。

以是緣故,我的命運從沒偏離過最初的方向,而且我一直在向上。於是,最後我兌現了自己當初的「預言」。

可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預言並不是多麼神奇的事情,僅僅是對自心的把握。只要你能把握自己的心,始終朝著一個方向前進,又有足夠的生命長度,就肯定能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至於多快,或者多慢,就是另一回事了。

想要做到這一點,看起來很難,實際上不一定有多難。其秘訣只有四個字:看破,放下。

一切誘惑本質上都是虛幻的,正如海市蜃樓。它們看起來很美好,一旦你不顧一切地追了去,才發現那只是幻影,不真實,更不永恆。慾望也是這樣。看破的人,自然能放下,能拒絕,不會迎合誘惑,也不會肯定慾望。只有那些看不破的人,才會被慾望和誘惑牢牢束縛,連夢想是什麼,自己為什麼出發,都記不起來了。所以我才千方百計地傳播大手印文化。

我希望,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能接觸到一種不同於流行文化的智慧,能從中得到啟迪。那麼,他們未來或許就會擁有獨立的心靈、獨立的人格,懂得如何取捨,能窺破虛幻、放下執著,能遠離誘惑與干擾,在入世做事時,擁有一份專註與堅定,儘可能地少走彎路,多做一些能留下去、能利益世界的事情。但我只求盡心,不求結果。我覺得,該說的說了,該做的做了,就夠了。有多少人願意聽我說話,聽完還會照著去做,就不是我能決定的了。如果他們能活得快樂,也很好。


感恩題主開題!

介紹您末學學習了六年的,中性的覺知觀察,四念處禪修,許多法門都自稱四念處,但要找如末學所學的四念處禪修,直接在生活中練習的,由於您在生活中練習,在動態中就可達到初禪、二禪或三禪的狀態,當您練習幾年後,您回頭看,自己雖然身心還是在應對處事,但卻是如寧靜的流水一般,就像有些人說的,如旁觀者般,清楚的覺觀自己所有的五蘊展現。此時,您可能,人在匆忙,但,心一點都不匆忙。

(由於佛教不說有一個恆久存在的靈魂,所以,抱歉,末學沒用您用的詞,心靈。)

(您會發覺,我們只說因緣果輾轉,沒強調常,沒強調斷,沒強調永遠的有,也沒強調永遠的無。)

學習佛法,就是要把負擔一個一個的放下,其實沒一個真正放下的動作,當您體解了悟,而自己不再為其所纏時,有的負擔"當下"就放下,有的負擔因為跟習氣牽連性強,所以須慢慢才能放下。

當我們在亢奮時,若有時間,可以停下來,覺知觀察一下自己的亢奮,這都是四念處修行的所緣。

請看這篇(第二帖):

http://www.zenheart.hk/viewthread.php?tid=46017page=1#pid649683

"

禪修就是: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念頭流動著(心),我們有正常的覺受(受),所有的六根也正常運作(身及六根),我們將注意力放在觀察我們所能觀察得到的所緣。

"

"

當自己在妄想到或遇到可怕的現象或念頭時,就將所緣放在當時的受,想或思上,原本被可怕的念頭帶著跑,改變為觀察可怕念頭的變化,這一切都在訓練與教育我們。

當自己產生憂悲惱苦時,就將所緣放在當時的受,想或思上,原本被憂悲惱苦的念頭帶著跑,改變為觀察憂悲惱苦念頭的變化,這一切也都在訓練與教育我們。

"

抗奮就有一些類似憂悲惱苦的一種,是可在生活中拿來當作所緣的所緣境之一。

四念處的練習是由基礎的身念處開始,所以剛開始很可能先由靜態,或沒與人應對的動態(經行)開始,等自己有基礎了,就比較容易在日常生活中練習。這練習需要幾年的時間,但在中途,您會發覺,自己的負擔,越來越輕。

有興趣的師兄可以繼續看下去,以下是末學學習四念處禪修的心得報告:

學習四念處 (中性的覺知觀察五蘊),

剛開始時,練習的是身念處,

由於長時間的念住所緣,會讓人禪悅法喜,也就是慈、予樂,

自己能禪悅法喜(慈、予樂), 將此方法推廣,讓人人都可禪悅法喜(慈、予樂), 自利利人。

能由 身念處開始練習的人,

久了,會親身體驗體會初禪、二禪,

能達到二禪的狀態,會讓自己較能親身體驗體會:"覺"、"如實"、"不加油添醋"的方向

若能再深入覺觀苦集滅道, 就更能趣向如實。

一旦能, 因覺觀四聖諦而生慧,

經驗久了,就可能達到三禪(正念正智)。

(末學所提的禪,不是四禪八定,而是佛說的四禪。)

能達到三禪的人,就可開始拔苦(悲),

自己能拔苦(悲),將此方法推廣,讓人人都可拔苦(悲),自利利人。

所以,修習四念處,達到且熟悉心念處的人,

由於可以清晰覺觀到:

念頭由腦中釋放後,產生了情緒,且有後續的副作用。

有時候,同樣的念頭由腦中釋放後,卻產生了不一樣的情緒或沒有情緒,且有後續的副作用或沒有副作用,

自己就會清楚,若被腦中釋放的念頭牽著走,是在懲罰自己(苦集滅道)。

等練習到覺觀能力更強時,

自己就會,覺觀到自己在同樣情境,能心不隨境轉的機緣,

覺觀能力越強時,自己體會的就越貼切。

馬祖道一禪師:

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

趣向,皆是污染。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是道。謂平常心,無造作、無是非、

無取捨、無斷常、無凡無聖。

道不用修,並不是真不用修,

而是強調,莫污染 (莫將原味 加油添醋)。

中性的 覺知觀察(道不用修,但莫污染),就是好的辦法。

許多人用有為法,殊不知很可能變成頭上安頭,加一個妄來壓住原來的妄。

學佛,其實 是教導我們,

別執於五蘊,

別被五蘊牽著走,

最直接的,別做自己想法或思維的奴隸!

練習,讓自己 時時 能 中性的覺知觀察,

是培養,不被自己的想法或思維牽著走,最好的方法。

實修,可輔助自己驗證,正見的觀念。

進而,讓自己 親身體驗體會,而生"信"。

(盲目的"迷"信 在佛教 是不被鼓勵的)

世尊所教導的四念處禪修,是練習 覺觀 自己五蘊的好方法。

這方法:

沒時間的人,用少許時間練習,

有時間的人,用較多許時間練習。

重點 都一樣:

訓練 自己 中性覺知觀察的能力,

沒有壓力,只有放鬆,

放鬆時,才易 念住所緣。

所以,若每天只有幾個 十五分鐘,

就只練習,幾個 十五分鐘,

但,練習時 要 放鬆心情,輕鬆愉悅 的 練習 念住所緣。

不給自己 任何壓力,是必要的。

練習時,就只是 念住所緣,

有人 打斷時,因緣不具足,

不對抗、不排斥、不抱怨,

愉快的,處理被打斷的因緣,

處理完,還有時間就再念住,若沒時間,也欣然接受。

禪修時,用 不對抗、不排斥、不抱怨 的心態。

不在禪修時,也可 提醒 自己 時時 不對抗、不排斥、不抱怨。

微笑、放鬆、輕鬆、愉悅 的過日子。

隨時,面對問題 解決問題 然後 放下問題。

儘力做事,但不強求完美,還有的瑕疵,留給將來再有機會 運作時,把握因緣努力。

(我們 隨時 都可能犯錯,犯錯後要儘力改進,然後就放下,而不是掉悔。)

所以,平時 就算還沒太多時間練習,

時時,覺知觀察自己的心態,

並提醒自己,時時 微笑、放鬆、輕鬆、愉悅、不對抗、不排斥、不抱怨,

讓自己練習覺觀,也會拓展自己的心態及心量。

我們 生理的需求,或 過去的知識經驗,

都常會由腦中釋放,

腦中釋放了訊息,

我們該 選擇 被其 牽著走呢?

還是 好的拿來用,沒用的放一邊呢?

要能不被 自己的想法或思維牽著走,

中性覺知觀察的能力 是必要的。

有中性覺知觀察的能力 做任何事 都只會 儘力 而不執著。

"用而不執" 是 學佛人該學習的:

學習了 佛法 "用而不執",

無"法執";

對自己的身心 "用而不執",

無"我執"。

末學在這篇回答也略述了一些學佛的好處:

有興趣的話請參考:

學佛修行現世能得到那些利益? - 自在之路的回答

所以,練習四念處禪修,的短程目的:

當 眼見、耳聽、意念 ... 時:

別將自己的,偏見、成見 (及以上的污染) 加入(道不用修,但莫污染),

而一再的,被 自己的想法或思維 牽著走。

(就算 能力還不夠,一旦污染 自腦中釋放了,也不需被牽著走,讓它去 莫管它 就好。)

如何 才能 有 在 日常生活中 具備 覺觀能力,而不被 內外境 牽著走呢?

這五篇可參考:

一篇敘述 四念處 修行的次第 (第5帖) (介紹 實修的方法 及 正見的觀念)

(修行的次第是最需實修練習的,但前幾帖也值得多讀,加強正見的觀念)

http://www.zenheart.hk/viewthread.php?tid=46017page=1#pid649699

這篇也有敘述一些次第的重點:

最近禪坐修行四念處,有感。望解惑? - 自在之路的回答

一篇敘述 "不做自己 想法 或 思維 的奴隸" (正見的觀念)

http://www.zenheart.hk/viewthread.php?tid=46032

雜阿含經學習報告

http://www.zenheart.hk/viewthread.php?tid=46027

四念處 -- 如實修

http://www.zenheart.hk/viewthread.php?tid=46084

祝 早日成就!

感恩!

祝福!


目前霎哈嘉瑜伽是很好的方法

不同於以往任何方法。

很忙碌,靜不下來,是會導致右脈過熱,長期以往,容易得高血壓、糖尿病等。

霎哈嘉瑜伽有很好的解決辦法,其中一個很有效的辦法是霎哈嘉瑜伽足浴法。

全球各地都有公益班,有興趣自己在網上可找到。


找一天晚上早點睡,睡個懶覺,第二天,找個長途客車,買票上車,靠窗的位置,看窗外的景色,慢慢的讓腦袋什麼也不想,你會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世俗中的方法是仔細審查自己的目標及行為,把它們按重要程度或其他分法分類,在按自己的條件進行比對,條件大於目標,當然可以輕鬆實現,條件等於目標,也不至於太累,唯有條件小於目標,這才是累的。此時當決定,是要目標還是要不累、清凈?找出對自己最重要的,如果非要目標,那麼增長自己的條件是好方法。佛法大概是不斷減低自己的目標。


諸比丘。譬如恆河大水暴起。隨流聚沫。明目士夫。諦觀分別。諦觀分別時。無所有 無牢 無實 無有堅固。所以者何。彼聚沫中無堅實故。

如是諸所有。若過去 若未來 若現在。若內 若外。若粗 若細。若好 若丑。若遠 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無所有 無牢 無實 無有堅固。如病 如癰 如刺 如殺。無常 苦 空 非我。所以者何。色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大雨。水泡一起一滅。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 無牢 無實 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水泡無堅實故。

如是比丘。諸所有。若過去 若未來 若現在。若內 若外。若粗 若細。若好 若丑。若遠 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 無牢 無實 無有堅固。如病 如癰 如刺 如殺。無常 苦 空 非我。所以者何。以受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春末夏初。無雲無雨。日盛中時。野馬流動。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 無牢 無實 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野馬無堅實故。

如是比丘。諸所有。若過去 若未來 若現在。若內 若外。若粗 若細。若好 若丑。若遠 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 無牢 無實 無有堅固。如病 如癰 如刺 如殺。無常 苦 空 非我。所以者何。以想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明目士夫。求堅固材。執持利斧。入于山林。見大芭蕉樹。[月+庸]直長大。即伐其根。斬截其峰。葉葉次剝。都無堅實。諦觀思惟分別。 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 無牢 無實 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芭蕉無堅實故。

如是比丘。諸所有。若過去 若未來 若現在。若內 若外。若粗 若細。若好 若丑。若遠 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 無牢 無實 無有堅固。如病 如癰 如刺 如殺。無常 苦 空 非我。所以者何。以彼諸行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幻師。若幻師弟子。於四衢道頭。幻作象兵 馬兵 車兵 步兵。有智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 無牢 無實 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幻無堅實故。

如是比丘。諸所有。若過去 若未來 若現在。若內 若外。若粗 若細。若好 若丑。若遠 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 無牢 無實 無有堅固。如病 如癰 如刺 如殺。無常 苦 空 非我。所以者何。以識無堅實故。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觀色如聚沫 受如水上泡

想如春時焰 諸行如芭蕉

諸識法如幻 日種姓尊說

周匝諦思惟 正念善觀察

無實不堅固 無有我我所

於此苦陰身 大智分別說

離於三法者 身為成棄物

壽暖及諸識 離此余身分

永棄丘冢間 如木無識想

此身常如是 幻偽誘愚夫

如殺如毒刺 無有堅固者

比丘勤修習 觀察此陰身

晝夜常專精 正智繫念住

有為行長息 永得清涼處


無相拜佛,參看《無相念佛》這本書


推薦閱讀:

想信佛,遇到奇怪的人?
舍利子是什麼成分?有歐美人佛教徒火花生成舍利子的嗎?

TAG:佛教 | 社會現象 | 佛法 | | 修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