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 顯示器未來會取代 LED 背光液晶顯示器嗎?


我們實驗室是湖北有機高分子光電材料實驗室,有差不多一半人在做OLED,簡單說幾句吧。OLED具有很多的優點:面發光(可以簡單地做成手術燈這類無影燈)、啟動電壓低(十幾伏就能達到手術燈的亮度)、色純度高且顏色調製簡單(所以現在已經在手機顯示屏上有了應用,比如三星,使用的是AM-OLED技術)、主動發光(這樣就能避免LCD這類背光顯示屏的可視角度窄的缺點)、反應速度快。總的來說OLED有很多優點,我們實驗室包括整個行業對它的前景信心是很足的。就照明來說,現在主要有小分子、高分子、和有機金屬配合物等,獲取白光的手段有摻雜、純主體等,總之現在就學術來說發展很繁盛,做的同行也很多。現在文獻報道最高的外量子效率已經有差不多20%,壽命已經有很大的提升,工業化和逐漸取代現在的照明和顯示材料我個人覺得只是時間的問題。


這個嘛,最近幾年每次顯示類學術會議都會提這個問題……

作為LCD行業出來的人,我的屁股就在LCD這邊,所以我的觀點純供參考。

1.顏色。沒錯,OLED的顏色更好,色飽和度更高。但是藍色OLED至今壽命都不理想。所以用作更新換代較快的手機沒問題,做使用壽命長的電視就很吃力了,如今OLED主要做手機不做電視,這是原因之一。LCD顏色差一點,但最近比較熱門的QD之類的東西可以補償這一點。QD的問題是,大都有毒……限制了應用範圍。

2.速度。理論上講,OLED的圖像刷新速度會比LCD高很多,但實際上這個優勢發揮不出來。瓶頸是電路設計,導致OLED的開關速度並沒有理論上那麼快。優勢還是有的,但不那麼突出了。

3.電路複雜度。LCD是電壓驅動器件,OLED是電流驅動。這導致了OLED電路設計上的複雜度,需要用更多的晶體管驅動單個像素點,也帶來了額外的功耗。

4.發光效率。LCD的透光率太低,需要用高亮度背光補償。OLED作為自發光器件的內量子效率可以很高。但是光耦合輸出有很多麻煩,實際出光效率也沒有比LCD好太多。

5.視角。理論上講OLED是自發光器件,視角比LCD好,但實際上LCD的光學補償膜技術已經很成熟了。很少有人真的抱怨LCD視角不夠寬的。

6.對比度。理論上講OLED作為自發光器件的對比度可以到無窮大,而LCD不使用local dimming的話對比度能上萬就不錯了。但這些理論數據都是在暗室測定的。實際上有環境光影響時,兩種器件的對比度差距可以忽略不計。

7.尺寸。OLED的成品率低,直接阻礙了大尺寸OLED的推廣。相對而言LCD的屏幕大小現在只受一個因素限制,就是消費者的運輸/擺放空間。尷尬之處在於,大屏幕LCD看起來華麗,但是產品壽命長,更新換代慢,而且需要九代線十代線加工製作,生產成本很高,屬於叫好不叫座。

8.柔性屏。OLED在這方面有天然優勢。LCD的若干部件都很難做成軟的,目前展示的技術也就能做到固定的曲面屏。OLED相對要好一些。但問題在於,OLED目前的「柔性"也還做不到像報紙一樣對摺,只能掰彎,這個潛在用途就大打折扣。而且OLED的電路在反覆彎折下的可靠性也是個問題。展會上眾目睽睽下當場掛掉的OLED柔性屏不是沒見過……總體而言我對目前的所謂柔性屏市場持保留態度。

9.解析度。論ppi,大家都進步到視網膜屏了,沒啥本質差別。論總像素數,真正的瓶頸是市場上沒那麼多QHD甚至更高清的視頻給你看。

10.生產成本。OLED的加工工藝現在還很不成熟,設備昂貴,成品率低。而LCD已經非常成熟可靠了。尤其是小屏幕產品,可以使用較老的五代六代線生產,產線折舊很少,利潤率比較高。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技術進步到現在這個層次,基本技術優劣已經不能決定產品的成功與否了。對消費者來說,兩者都足夠好了,沒有哪個消費者真的依據LCD vs OLED的上述優劣指標作為自己選購某產品的理由。這時候,系統集成做得如何,消費體驗是否舒適,市場營銷給不給力,供應鏈條運轉好壞,等等等等,這些問題才是決定產品成敗的關鍵。


我從事tft-lcd分析工作 個人認為,oled雖然在顯示上有一定優勢,但是現在ips等產品已經很成熟、oled除了柔性特別明顯 其他優勢不明顯 進行量產又是一波非常巨大的投入,良率等改善的路還很長,我覺得普及要10年,10年變化太大,說不定更好的技術會出現來替代oled


在解決壽命問題之前不會。

oLED的特點是更願意顯示動態數據。

計算機以靜態為主,會更加突出壽命問題。

電視就沒這個問題了。


我個人的觀點是,OLED會作為一種顯示技術路線站穩腳跟並比較長期地存在,但沒有能量取代液晶,很遠的將來可能會和液晶一起,被更先進的技術取代。

OLED業界經常舉出液晶取代CRT的例子,說明液晶將步CRT的後塵。但是,OLED對於液晶的優勢,比起液晶對於CRT的優勢,不可同日而語。液晶取代CRT是一質的轉變,但OLED對液晶,只是一些量的提升。

一種技術要想贏,無非:1)客戶願意為其卓越表現買單;2)同樣表現下成本更低。

先說1),對於OLED來說,其大部分客戶就是我們這些沒有太挑剔眼力的凡夫俗子,我們不會在買手機或電視的時候去測它的NTSC,響應時間或者對比度,只是一眼看著覺得它好看不好看。這樣的話,我們的印象只能是,OLED色彩更濃郁些。但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很多人就很討厭OLED那種濃郁色彩覺得太假。而且我們挑選手機或電視,看的不僅是它的屏幕,而是更多其他的東西,這樣屏幕的表現重要性就更加被沖淡了,屏幕只是一個go/no go的標準,差不多就行,而激勵我們買的點應該是其它的東西。

以上僅僅針對OLED的視覺效果來說。當然,OLED能夠做成柔性,這是一個它能夠大顯身手的地方。但柔性能夠成為標準嗎?恐怕不會,仍然要和平板並行。而且我們也看不到柔性成本顯著低於平板以至於平板都不要做了的希望。

再說2),從成本下降的潛力上來說,OLED是有一定優勢的,它省去了背光模組,省去了CF,少了很多東西。但目前有很多阻力讓OLED趨近其成本降低的潛力。很多東西都是量上去了才便宜的,比如OLED材料,現在超貴,比如OLED蒸鍍的mask,還有結晶化ELA設備,全球只有一兩家能做,也絕對沒有普度眾生的意願。那這個量靠什麼上去,靠大家趨之若鶩,但AMOLED要認真建廠投資最初的資金沒有幾十億就別入門,有了幾十億也得勒緊褲帶,想趨之若鶩?考慮考慮吧。這個阻力怎麼破,怎麼給OLED產業來一個雪崩式發展的第一推動力,這是我一直找不到答案的地方。老闆們看的其實還是市場,但OLED本身的非顛覆性決定了其只能分一杯羹,為了分羹就要一次性投資這麼多還要追加更多,地主家也沒餘糧啊,

未來還會有什麼更先進的顯示技術能夠擺平液晶,的確不明朗。液晶取代CRT的故事恐怕還會被傳唱很多年。


OLED作為一種面光源,未來可能會改變整個照明產品的形態和功能,目前來看,OLED不可能代替現有的所有LED燈具產品,最為現實的替換是面板燈以及少數檯燈等產品。而在球泡、燈管、射燈、筒燈,路燈,特別是需要聚光的領域則很難代替LED。


隨著LCD技術的不斷的深入改善,特別是氧化物TFT的應用,使得FHD,IPS等LCD顯示極大改進,加上現階段非晶硅TFT基的LCD巨大工業投入,使得OLED顯示雖然在顯示效果具有一定的競爭力,但是受到工業上利益的驅動,至少在十年之內OLED只能作為絕對的配角。唯一的機會就在於攜帶型顯示和柔性顯示領域有極強的競爭力,但在現階段的顯示領域,LCD將會是絕對主角。


LED和OLED之間的戰爭,到底鹿死誰手?


只能說有這個趨勢,但是它們是兩種顯示技術,只能說短期平分秋色。OLED還有許多技術上的問題,再者,LED技術還可以進步,完善,完全取代短期不太可能。可參考:

OLED屏幕有望成為筆記本電腦下一個重大革命-巨世顯示


不可能,命運會比等離子還慘,一樣會被幹掉


我之前幹了8年的液晶行業,現在來看OLED馬上 及要取代LCD了,其中包括LED的背光,OLED的趨勢很明顯之前是因為良率低,造成成本高。明年的apple推測的iphone使用OLED的屏幕將是很大的助推因素,雖然samsung的edge也是曲面屏。國內上的手機到電腦的顯示屏都是oled的生產線了,大尺寸的世代線是之前的技術。剛剛國內最大的京東方合肥的顯示G10.5都封頂大吉了!


不會被取代,畢竟TFT還是非常成熟的

你看看國內京東方,華星,天馬都在擴張LCD生產線,說明市場還是巨大的。

我建了一個知乎LCD行業交流群

裡面有京東方,華星等業內人員

群里旨在技術交流,業內信息討論

需要加入的請掃一掃


現在LED都還沒普及 路還遠著呢


推薦閱讀:

光電行業從業者必上的網站、論壇都有哪些?
關於 Xperia Z1 的 X-Reality 顯示技術,有哪些技術細節?

TAG:顯示器 | 液晶屏幕LCD | 液晶電視 | OLED | 光學儀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