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易建聯在 NBA 的發展並不順利?


這個賽季的易建聯,再去關注他的數據,已經沒有什麼意義。到了NBA生涯的第5個賽季,我特別想討論的是,為什麼易建聯,會一步一步,滑落到今天這個境地,他還有沒有「起死回生」的機會?

今年去小牛,我原本以為對於阿聯,是職業生涯最後的塑形機會,他未來能不能成為一個有一技之長的球員,在任何球隊都能有一口飯吃,在小牛是很好的機會。但事實證明,我的估計還是樂觀了,小牛作為衛冕冠軍,不太可能為球隊的邊緣球員花費太多心思,他們簽阿聯,純粹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本就沒報太大期望。

為什麼事情會變成這樣?

憑心而論,這些年,阿聯不可謂不努力,沒錯,NBA確實有很多因為懶惰浪費天賦的球員,但在競爭無比激烈的這樣一個聯盟,是不是單靠努力,就能夠成功?答案顯然不是。阿聯沒成功,當然不是因為不夠努力,但很多時候很多人,包括阿聯自己,或許也把事情想的太過簡單了。

我不是在誇大外因的作用,但前段時間我聽到一句話感觸挺深,「沒有球員會願意和媒體推心置腹,但CBA和NBA球員的區別就在於,NBA球員會懂得使用媒體給自己做公關,而CBA球員不會。」這其實,就是職業和不職業之間,很重要的一點區別。是不是把媒體當成朋友並不重要,關鍵在於你,是否能認清什麼樣的人和觀點,才是真正對自己有益處的。

說白了,對於一名天賦並不算超群的球員來說,想在NBA這樣一個聯盟站得住腳,絕非僅僅把球場上的事兒做好就可以了這麼簡單,在這個環節上,阿聯不夠聰明,他的經濟團隊,也不夠稱職。

當然這並非完全是阿聯的責任,國內有的媒體,從一開始,就在黑阿聯。包括新浪,我們也該反思,一開始,在阿聯NBA生涯的起步階段,給他的定調虛高,這客觀上,助長了反對阿聯的聲音。也導致阿聯從一開始,對媒體就是缺乏信任的。後來和新浪之間,通過我們的努力,建立了一些信任,但歸根結底,他對媒體,是有抵觸和警惕心理的。

說這麼多,並不是想從外因上,給阿聯開脫。但分析任何事情的成敗,你都必須從內因和外因兩個角度去看。阿聯在NBA這5年,媒體報道的環境,對他是不算有利的,他個人因此,也只會承擔更大的壓力。

那麼內因呢?

這5年,易建聯像是一個一直在看病吃藥的孩子,新秀賽季後轉會籃網,其實機遇環境都很好,管理層器重出場時間有保障,也一度開發出了3分球,身體力量和對抗、籃板球、持球進攻,在階段時間內,都曾經有過可喜的進步,但最大的問題在於,阿聯沒有把這些進步穩定下來,總感覺像撿了西瓜丟了芝麻,而且始終在發展上沒有重心,不知道自己,到底靠什麼,才能留在場上。

在這個問題上,籃網時期對阿聯,回想起來負面的作用甚至大於正面。那時候,大家都在呼籲阿聯應該更多打到籃下去,做一個內外兼修的大前鋒,包括球隊也是這麼想的,期望當然是好的,但大家都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阿聯籃下進攻的成功率,一直都沒有提上去,不管是突到籃下還是內線強打,命中率一直都非常低,這樣還一直強調要往內線去,無異于飛蛾撲火了。

而且易建聯的防守一直不好,位置感尤其差,最直觀的反映就是,給人感覺他在場上總是慢半拍,跟不上對手的節奏。阿聯進攻端打得最好的第3個賽季,也時常會因為吃了犯規過多的虧,破壞了自己的比賽節奏。

還有那該死的傷病,進入NBA這5年,阿聯大大小小受了將近20次傷,而且有好幾次,都是在你感覺他就要捅破那層窗戶紙的節骨眼上受傷。受傷這東西沒什麼可分析的,很多時候,你得承認,這就是命。

現在回過頭來看陪著阿聯這5年的點點滴滴,真的是很有辛酸的感覺,我相信阿聯自己也苦,他依然在堅持,卻讓人覺得有些無力。阿聯不是沒有得到過機會,但因為方方面面的原因,最終沒能抓住,你很難說這是誰的過錯,只能說很多時候,你沒能在正確的時間、碰到正確的人和環境。

用易建聯自己去年在個人微博上說的一句話給這篇會被定性為「易黑」的稿子收個尾吧,「不管現在的情況有多糟,我依然活著,我的夢想依然活著。」

只是這個夢想,可能已經不似當年了。


阿聯確實很刻苦,看他現在的肌肉就知道了。肌肉力量鍛煉是一件非常枯燥無味的活動,很少有人能長時間的堅持。但是阿聯在nba的極限應該不會比現在好了,他缺乏的都是內在的東西,性格、籃球意識和籃球智商,這些其實也是天賦的一部分,既然是天賦就不是努力就能改變的。


為啥一提投射型內線就說德克呢,德克當爹又當媽做軸策應主攻命中率五成,易帝接球空位跳投加內切扣籃命中率三成八,這尼瑪怎麼比呀!至於防守,易帝空有一身肌肉,防守居然到了拖後腿的程度,別說比不了德克,實際上跟巴尼亞尼有一拼,這才是最致命的。一名投籃像阿爾斯通(看命中率),防守像巴尼亞尼的單功能7尺投手(實際上投籃不準,只是完全不會內線強攻看起來更像是投手),打了好幾年也沒有任何進步,各位自己想像吧


感覺前面幾位說的稍微有點局限。

翻看NBA近10年以來的國際球員長人樂透秀:

博古特(05年狀元 模板迪瓦茨)

弗蘭·瓦茲奎茲(05年11位 沒到NBA報道)

巴尼亞尼(06狀元---我們可以叫他義大利司機)

易建聯(07年6號秀)

喬-亞歷山大(08年8號秀)

坎特(11年探花秀)

瓦蘭(11年5號秀)

簡-維塞利(11年6號秀 捷克司機)

史蒂文-亞當斯(13年12號秀)

上述幾位,不少都取得了比易建聯更多的團隊支持,又取得了多大程度的成功呢?

(其實就算是氤氳在美帝培養體系下的白人內線,除了出了樂福一塊遮羞布之外,到斯賓塞霍伊斯程度的都很少,大多數是科爾-阿爾德里奇 亞當-莫里森 梅耶斯-倫納德這種邊緣人物)

所以,一言以蔽之,大多數人太低估NBA的競爭強度了。不是他不強,是所在聯盟里的每個人都太強了。

當時和他競爭位置的人都是誰呢?

在雄鹿

無眉:無眉是06年的7號秀,新秀賽季對陣雄鹿砍下過46分,然後雄鹿拿主力控衛和他交換,這就是易建聯在NBA面對的第一個要競爭位置的球員。

在籃網

在奇才

布萊切我就不提了,上場時間不如易建聯的:

特雷沃-布克

凱文-塞拉芬

在小牛

賴特:和漢斯布魯在北卡就是內線屏障,幫助球隊在NCAA奪冠。現在還依然在小牛。

看易建聯在NBDL的數據:

為什麼這個時候就能取得成功了呢?

為什麼這個時候語言鄉愁技術戰術理解能力都不是問題了呢?


說老實話,易建聯的實力在NBA立足還是沒問題的,之所以到今天這一步,我想和他的性格和學習能力還是有一定關係的,感覺無論在哪個球隊,他始終都是遊離在團隊和體系之外的,另外,確實運氣也差點,受傷總是來得很不合時宜。

不管怎樣,還是希望他能越來越好吧,畢竟還算年輕。


出手速度太慢,投籃容易被干擾。防守atm。始終沒辦法適應NBA級別的內線防守。


很簡單,中國人在美國工作生活,要融入當地文化本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姚明是因為擁有高情商和強大的適應能力。)

不要拿其他國際球員做比較,第一他們母語即便不是英語也和英語是同一個語系,第二他們不是Asian,不是Minority。


易建聯身體單薄,畏懼對抗,不喜內線強大,喜歡拉出來投,其實大個子投手是可以在這個聯盟生存的。

一個顯而易見的例子就是yi的隊友德克諾維茨基,諾維茨基也不喜歡內線強打上籃或暴扣,他喜歡內線持球背身單打,然後後仰跳投,這樣對手很難封蓋,2011年的總決賽大家就徹徹底底的見識了諾維茨基獨步天下的金雞獨立。諾維茨基依靠跳投,並且命中率穩定(本賽季命中率顯著下降,可能是因為賽程緣故)。

另一個例子就是魔術隊的萊恩安德森,此人當年在網隊的時候是yi的競爭對手,同打大前鋒,可是網隊重點培養yi,所以安德森表現機會不多,後來安德森轉投魔術,射術終得發揮,主要依賴於魔獸霍華德在內線吸引防守,安德森可以埋伏外線等待機會。本賽季安德森數據為16.1+7.7,三分命中率42%,這是很可怕的,單憑數據來講,是聯盟大前鋒中的上乘。當然這依賴於魔術的體系。

以上兩人可以說是阿聯的模板,阿聯已經25歲,在nba也已經混了5年,讓他改變打法進油漆區肉搏,已經不現實。個人覺得阿聯已經比較努力了,可能性格緣故,得不到主教練和隊友信任,出場機會和出手機會均寥寥。

看他個人努力和運氣吧,如果有機會進適合他體系的球隊,比如炮轟球隊,金州勇士,尼克斯,要麼魔術這樣的,也許會撥得烏雲見日出。在站樁打法以及防守型球隊里,易建聯永無出頭之日。

有人說讓易建聯回cba,沒有必要,cba霸主廣東隊也不需要他回歸,8年7冠就是底氣,在nba替補乃至陪練也比回cba當MVP強太多。


本來就這水平。。。還想打出來?


阿聯初期定位太高,後期落差較大。最後成為上不來下不去的尷尬境地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 NBA 2017-2018 賽季初灰熊連克勇士,火箭?
公牛時期的羅德曼,一個純防守型球員為何能與喬丹、皮蓬並稱三巨頭?
NBA的超級巨星從喬丹之後有科比,那麼科比之後又會有誰呢?
如何評價馬刺火箭G6中阿德的表現?

TAG:NBA | 籃球 | 易建聯 | 達拉斯小牛DallasMaverick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