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的中國傳統文化《弟子規》在你心中還佔有多少地位?

傳統文化是國家的精髓。文化這種軟力量深刻影響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思維意識的改變。不發展文化,人們就無法得到精神上的陶冶,就無法更加快樂的生活。


不去讀百家經典,卻去學禮教的條條框框,真是捨本逐末,真是莫名其妙。


傳統文化也分精華和糟粕。
你連弟子規都要發展,那就是連湯帶老鼠S一起吃了。
對不起,這顆S我可不吃。


了解文化歷史是有必要的,但是又有多少人是帶著批判思維去學習歷史和文化的呢?
古代的經典並不一定就適合現代社會,在學校以及有些家長讓孩子背弟子規的同時他們是不是打心底認同這套東西呢,很有可能父母本身就盲目的相信經典傳統,覺得傳下來的東西就是好的。
&<弟子規〉是自上而下的,是單向價值的傳播,對家長控制孩子的行為有利,對孩子的成長,獨立思考,跟長輩之間的平等關係的建立不利。況且多少兒童能真正理解呢。
弟子規如果被作為傳統文化的一個代表……我實在是找不到中國傳統文化該被發揚光大的理由了


乳製品是國民身體素質的基石。乳製品這種富有營養的飲品深刻影響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身體素質的提升。不鼓勵喝乳製品,人們就無法得到身心的發展,就無法更加快樂的生活。
問:當代乳製品三鹿牛奶在你心中還佔有多少地位?


《弟子規》,非常好的啟蒙書。溫婉樸素,字字珠璣。

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次序別顛倒啊。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這一段真是用心良苦,不是教你盲從、愚從父母。哪裡不好,你說呀!(你不說我怎麼知道)打死也要說。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凈手

這個要求太細了。

年方少 勿飲酒 飲酒醉 最為丑

哎,兩口下去,臉就紅成個猴屁股,她卻千杯不醉。啊,我不能再喝了。

人問誰 對以名 吾與我 不分明

哈哈,我的回答卻常常是底氣十足的——(who?)「me!」

奸巧語 穢污詞 市井氣 切戒之

切記……

可可老師,聽說你有開這門課的選修,我真想從頭聽一遍啊。不為學分和績點。


.....................

我表示比較無言,作為第一份工作在一個鬱悶的企業,其企業文化就是每天早上讀一遍弟子規,然後我讀了兩年基本上已經輕鬆背出來了,然後我表示:這他媽的弟子規就是放屁。中國文化教養有論文三字經之類的,有點時間就去把四書五經給啃了,實在要學東西還有史記等。弟子規就是清朝一個落魄秀才拿孔聖人的東西隨便改點簡單總結今天居然成所謂中華文化的代表這TM恥辱不恥辱啊。忠孝禮義信那些東西呢!弟子規核心本質還是君臣父權之類的東西而已。

--------------------------------

我來說幾點超級扯蛋的: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這TMD還得父母恨得要死你你還要孝才能顯得你自身高貴 !

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

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


這個就不說了,有得你受的了,你親人多點那就這輩子都不用干就祭孝了。


當然有些東西還是可以的,教你早上要洗臉上廁所要洗手穿衣服要整齊之類的。。。
但這TMD是傳統文化?


糟粕


是中國人就應該了解中國。徐公子勝治的書里有說:「知來處去處,得來處去處,合來處去處為修。」想要認清一樣東西,必須了解前後源流:它是怎麼來的,又會往哪裡走;為什麼能從過去走到如今,如何才能從現在走向將來。
有人曾說,許多許多習慣凝聚成一點點傳統,許多許多傳統薈萃成一點點文化。傳統,傳是傳承,代代相傳;統是道統,能被久遠流傳的東西是因為它不會因時代的變遷而褪色,它始終善利後人,道家稱為道,儒家曰仁義禮智信,釋學言妙明真心,西方人則稱上帝。文化,文是氣質的外在表現,孔子說:「文勝質則野,質勝文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正統的文應該符合儒家五常:溫良恭儉讓。化是教化,以正大光明感化四方。所以傳統文化,究其本質,就是透過萬載傳承的歷史細節,感悟那普世不變的永恆,親近它,學習它,靠近它,漸漸地完善自己的人格,用醇和中正之心幫助那些尚未完善的人,一起邁向和諧、美滿。
人有喜怒哀樂,樂聲抑揚頓挫,伴隨著風尾,各種情緒在人世間蔓延。有一種境界如山林幽谷,山上的人向天大吼,回應他的是他自己減輕的歌聲,和山林恆久的幽邃;有許多道路通往那個超脫的境界,但道路是抽象的道路,不是尋常的道路,也被稱為沒有路。文化的熏陶在無形中給人以啟迪,猶如《古蘭經》所說:「敬畏者自能發現真主的喻示。」
我所理解的傳統文化或與樓主不同。前段時間,春節祭天,有「皇帝依仗」,聲勢浩大,故老的傳承被我們在今天以新的形式進行演繹。祭天不在於形式,是藉此表達對新年的祝願,祈福新的歲月里安康快樂;皇帝作為元首參加祭天,象徵著一種重視,也是一種鞭策——我們祈願新的生活,我們努力創造新的時代。儀式是給人看的,更是一種誓願,一種信念,我會恭謹地努力奮發,我會踏實地邁向未來;在隆重的儀式上許下誠懇的諾言,一步一印地在實踐中踐行誓言——這才是內在的核心。
習武是為了強身健體,技擊是為了保家衛國,並非在於好勇鬥狠,爭名奪利。所以高深的境界返樸歸真,德行深厚,看起來與常人類似又不同;而一昧尋求強大的力量,有悖於長生無害的心法,只會弄得滿身傷病。
沒有靈魂的,只是行屍走肉;失去內在光輝的,不過是花瓶。外在的形式會隨著歲月的變遷而遷變,內在的核心卻始終光明如是。當今的中國,歷遍了磨難;數百年的屈辱盡嘗,我們用鮮血和犧牲摸索出了新路。這條路遍地荊棘,充滿曲折;五四、文革,洋裝、西點,東西融合中,儘是失措彷徨。我們已經不太懂文言文了,我們已經差不多忘記自己了,但傳統並不會忘記。如前文所說:高山幽谷如是,有聖人曾到過那裡。他留下的路今天被山石堵塞,子孫後輩開始擔心,紛紛搶修道路。或許這條路又通了,又或許在修的時候找到了新的路,也或許從後山繞了一圈也尋到了路。終點是存在的,到達終點的人曾經有過,對於半途中的我們,可以出發是必然的,如何到那裡是需要努力和運氣的。


傳統文化多了 詩經 楚辭 漢樂府 唐詩 宋詞 論語 莊子 老子 等等 隨便抽一個都能甩弟子規幾條街,而且弟子規槽點滿滿,真不知道除了練嘴皮子外還有什麼用


弟子規 了凡四訓 太上感應篇 等等在我心中是統治階級宣傳口的愚民手段,當年公司組織學習這些東西,背完了弟子規就覺得哪裡不對,於是在公司會上不止一次的提出,結果是我的職務半年內三聯降。


好奇怪啊,論語不是傳統文化,弟子規是傳統文化,來來來,拿給我燒了


不是隨便一本書都能叫傳統文化


難道不應該學論語?啟蒙比弟子規好的多的書還有一大堆。


弟子規小時候看,用處比較大,
核心思想是服從,
並且教的都是一些良好的習慣,相當於小學生行為規範之類。
文學價值,也說不上。
所以年紀大了,世界觀建立好了,就不用多看了,
有這時間不如多看看論語,
錢穆的論語新解真是百讀不厭。


粗略看淺薄,細思極恐,避而遠之!


現金的中國傳統文化《金瓶梅》在你心中還佔多少地位?


傳統文化四個字範疇太大。
就我自己而言,目前我有興趣致力於研究的是術數的部分,讀過一遍《易經》,不過有空打算再細讀。低潮的時候我常看《老子》。


對傳統文化的摒棄是和接觸西方文化同步的。

首先是知道歷史,所謂文明古國和5000年歷史的誇張。
其次是科學,所謂四大發明和數學幾何。
再次是醫學,中醫即使在傳統醫學中亦絕非佼佼者。
接下來是音樂,因為名曲樂譜多遺失,甚至無可批判。
哲學不值一提,小說鳳毛麟角
……
最後只剩下詩歌。由於語言的原因,還無法感受十四行詩,只能繼續唐宋元明清。


推薦閱讀:

中國傳統文化需要繼承嗎?
為什麼要保護傳統文化?
如何看待文化圈錢現象?
為什麼穿漢服卻總被人誤解為韓國人或者日本人呢?
如何評價丁璇 5 月 14 日在九江學院引起爭議的女德講座內容?

TAG:文化 | 傳統文化 | 弟子規書籍 | 中國傳統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