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倫理的區別是什麼?

向來是連在一起敘述的. 那麼具體有什麼差別?


這兩個詞應該都是翻譯過來的吧。道德對應 moral/morality,倫理對應 ethical/ethics。
並且我很懷疑這兩個詞又是日本人翻譯的。

雖然這兩個英文詞的詞源不同(moral 的詞源是習俗習慣,ethics 是人品、人格),但我認為在今天中文環境下這兩個詞基本上可以通用,不需要嚴格區分。

如果一定要說有什麼區別的話,我認為道德傾向於習俗習慣,是現在大家心中的道德觀,而倫理則更學術一些,比如倫理學就是對道德的反思和再考查。但倫理學也有道德哲學之稱,所以這兩個詞還是攪在一起的。


道德是主體性問題。
倫理是主體間問題。


我也對這個問題很有疑惑,然後在網上找到了以下資料,
概括就是:
(1)作為日常用法,「倫理」更具客觀、外在、社會性意味;「道德」更多地或更有可能用於個人,更含主觀、內在、個體性意味。道德是倫理的載體和形式,倫理則構成了道德的基礎和前提
(2)作為價值本身,倫理的核心是正當(適當、合適、合宜等),道德的核心是善(或美德、德性、好等)。
(3)作為規範,倫理具有普遍性,道德具有獨特性。
(4)作為評價尺度,倫理的尺度是對與錯,道德的尺度是好與壞、善與惡。

以下資料搬運而來。
出處為:倫理與道德的區別

在古漢語里,「倫」,顯然是順序、秩序、分類之意;「理」,則是條理、道理等意思,而且幾千年未變,現在它們也是這個意思。實際上,倫,是人或事物的外在形式,而理則是事物的內在,即規律、實質、本來等內涵,那麼在人類的理性範圍內,倫理產生並存在的歷史,遠遠長過或早於哲學及人類文化、藝術、社會、國家等文明的歷史,也就是說在哲學產生之前的久遠的時間內,人類的倫理即人與人的關係和它內在的規則就已經存在,而哲學上或倫理學上探討這些關係的內在實質已經是後來的事,充其量不過三千年的歷史!而事實上,正如我在「本心的自我」章節里確認的那樣,人類文明的紀元時就是倫理存在的開始,那怕再後推一些時間,至少距今十至二、三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的中、晚期,即遠古人類由原始人類進入母系氏族社會的時候,那時倫理就已經產生!

倫理與道德的區別即不同的屬性

1, 倫理是生命個體內在的自我理性控制行為的原則,是個體動物性本能不可逾越的標準底線。比如懶惰,

在實際生活中懶惰既不違反道德,也不違反法律,但是它卻不是人類理性提倡的行為,或者說這種行為只是動物的一種惰性而已,在既不違法也不違反道德的前提下,它違反了生命積極進取的生物意志,也就是說它不是人類理性提倡的行為,因而也不是人類提倡的或說應該具有的基本品德或德行,所以一個好吃懶惰的人的懶惰行為是違反正常人的德行或反倫理的行為,即是惡的或消極的。

而道德是個體在實際生活中應該遵循的外在規則,即道德只是相等同的個體之間相互性約定或應該遵守的規則,它介於倫理與法律法規、職業規範等社會管理的條文之間,既是倫理的高級形式,又是社會化行為規範的下線,即當社會或群體的約定達到法制化規約或職業化限定時,就已經不是道德範疇,因而違反法制化規約或職業條例和時,應當受到相應的處罰,但是,道德沒有社會化法庭,道德法庭依然存在,只是正如康德所言,它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比如,在現實生活中,往往人同動物一樣能夠盡到養育子女或後代的責任,但一定比例的人群,卻不願承擔瞻仰年老體弱的父母的義務——這一定程度上是同普通動物是一致的,事實上作為人,這樣的行為既不一定違法(受到法律的制裁),也不一定違背道德,但這樣的行為卻嚴重違背了倫理——人與動物的區別,這個基本倫理都做不到的人,也許任何人都別指望他會有高尚的道德或完整的人格,所以他在社會生活中的個體是殘缺的或德行是不能保障的。

2,倫理強調的是家庭內在或社會生活中作為生物性個體間的秩序與規則。除中國傳統倫理規定的父子有親、夫妻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等貫常的親情關係及它們之間和各自內在的內涵——父有父的尊嚴與責任,子者有子的角色與義務等外,在社會生活中,個體之間許多時間不是法律、職業、利益等關係相處或相遇,因而此時的個體與個體之間沒有任何社會性關係而純為生物性意義的個體關係,比如扶老攜幼、某個個體突然受到不可預測事情而需要幫助時的被幫助行為等,尤其表現在生命個體不平等狀態時的純自然性的行為選擇,以及你救助一隻無家可歸的貓咪或流浪犬、受傷的飛鳥等,這是人道主義的內涵也正是倫理的基本表象。在人類現有的文明中,唯一的倫理性機構就是沒有任何政治色彩、沒有國家概念、沒有利益企圖亦沒有任何人群或個體概念區別的國際紅十字組織——即國際紅十字會,它的本質只要一個:從倫理上救助一切需要救助的人類生命!當然,某些國家或某些人以國際紅十字會的名譽做的其他事,不是國際紅十字會成立的目的。

而道德以各個體的獨立為原則,強調的是個體自我的平等與規則,實現相互或相對的公平與公正,因而道德的主體是個體的自我,而不存在集體道德的概念,也就是道德的實踐本身只能標量個體德行而不可能代表別人也有這種或必須擁有這種德行。

3,倫理的義務與實踐具有雙向性,即倫理前提下的任何行為的實施本身,有施比有受,一方的付出,對方亦需要接受這種付出,比如愛心,關照,慈善行為等;而道德的義務與實施是單向,即只能這樣做或者不能這樣做,因而道德只有施方而無受方;比如不能隨便丟棄垃圾、高空住宅不可向外拋物,或公共場所不得大聲喧嘩等,它們都不屬倫理範疇,因為每個個體在心目中都應該明晰的知道這些行為的可能後果,所以個體自我的約束是道德的前提,但是如果在生活中這些行為一旦被法律法規限制,則已經不是道德的範疇,既它們上升到社會管理或群體管理的法制規範,因而,道德義務與守法一樣都只具有單向性,付出了當然不能企圖有任何回報.

4,倫理具有客觀性,即它往往客觀存在著相對固定的規則或限定著當事者行為的實施,存在必須或不可以、可以等肯定或否定的事實判斷;但道德往往帶有明顯的主觀性,即道德行為的判斷、實施的標準等因個體的變化而變化,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情感、理智等決定著道德判斷的不同因素,所以正如康德第三個命題說的那樣,道德的立法都是自我的,因而不具有社會性,也就不可能要求別人同你一樣執行你自己認為的道德標準,或者說,倫理的實施本身是他律的,即倫理是建立在對他人的意志或群體意志的尊重或服從;而道德的實施本身是自律的,即道德是建立在自我的意志之上作出的自認為正確的事實判斷。

當然,倫理與道德除上面的主要不同外,還有許多相同的內在,正因為它們有著太多的相同或相似點,所以讓許多哲學家和倫理學家們產生了「倫理就是道德科學」這種貫常而又通用的可怕錯覺!

兩者的聯繫和區別主要表現在:

聯繫:在通常情況下,這兩個詞意思相近,可以互換。在英語中,Ethics(倫理)直接具有「道德」的含義。

區別:

(1)作為日常用法,「倫理」更具客觀、外在、社會性意味;「道德」更多地或更有可能用於個人,更含主觀、內在、個體性意味。道德是倫理的載體和形式,倫理則構成了道德的基礎和前提

(2)作為價值本身,倫理的核心是正當(適當、合適、合宜等),道德的核心是善(或美德、德性、好等)。

(3)作為規範,倫理具有普遍性,道德具有獨特性。

(4)作為評價尺度,倫理的尺度是對與錯,道德的尺度是好與壞、善與惡。

定義

倫理是對社會關係的應然性的認識(should-be cognition )。倫理研究的是道德現象

道德現象

道德現象是人類現實生活中為經濟關係所決定,用善惡標準來評價,依靠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維持的一類社會現象。

道德現象包括: 道德意識現象 、 道德活動現象 、 道德規範現象


1.道德是個體的立場,倫理是社會的立場。
2.道德是內在的,倫理是外在的。
3.道德是直接的,倫理是間接的。
4.道德具有境界性(不同人的道德標準是有差異的),倫理具有普通性(倫理有社會的標準)。
5.道德具有鼓勵性,而倫理具有禁止性。
6.道德具有非功利性(道德行為本身就構成了它的目的),倫理具有功利性。
倫理、道德不分,是忽視了「社會」的存在。
倪愫襄教授的《倫理學導論》第7頁也談到了二者的區別,建議題主看一下。


1、就日常用法來說
倫理是客觀的、外在的、社會性的
道德是主觀的、內在的、個體性的
2、就價值本身來說
倫理的核心是正當
道德的核心是善
3、就規範來說
倫理具有普遍性
道德具有獨特性
4、就評價尺度來說
倫理關於對錯
道德關於善惡
總之,倫理是關於道德的科學


道德是公共意識及輿論的規則。倫理是根據家族血緣關係的傳統道統秩序。


倫理和道德,在西方傳統上或是中國傳統上都沒有嚴格意義的區分。但這並不表示倫理和道德就不應該被區分。這倆個詞從詞源學上來說是來源於古希臘,亞里士多德第一次提出倫理學的時候,就沒有給予區分。後來羅馬帝國強盛,用經過了拉丁語、英語等再一次的翻譯語詞的表述就更具有模糊性,使倫理和道德概念不分。兩者是否有區分的必要,可能要取決於你對於倫理和道德的哲學上的理解。從存在論意義上來解釋的話,倫理包含更廣,不僅可指自然倫理還可指制度倫理(人的),道德就相對於指人的世界而言,即對於秩序世界的規範。另一種比較好理解和通俗易懂的區分就是:倫理可展開為兩個維度,道德和美德。這就可以看出道德與倫理概念是可以有區別的。正如我所說,其區分的背後代表著你堅持何種哲學思路。另外,在中國哲學當中,特別是黃老一派,以《道德經》為依據的道德則是另一種意思。從這個意義上看,道德指涉的範圍就比倫理更加廣泛了,因為它已是形而上的最高的本質的代表,自然含義比倫理更加豐富。不過一般來講道德是除去這個意思的,畢竟我們大多數時候是在西方學科話語體系下說事情。


我本人認為倫理基本理解為家庭內部人與人的尊卑長幼的順序與彼此間的關係以及相處的行為準則。
而道德多數指人與人在家外(即,社會上)與所接觸的人,共同進行社交活動的行為準則。
倫理與道德的基本差別就是適用苑範圍在於家的內外之別。


道德是倫理的評價,法律是道德的底限。


Every society has rules of conduct describing what people out and out not to do in various situations. We call these rules morality (道德).
Ethics(倫理) is the philosophical study of morality, a rational examination into people"s moral beliefs and behavior.

道德就是社會上大家普遍認同的準則
倫理就是對這些準則的評判


那比如冰與火中的兄妹通姦,這個在冰與火的設定下面是不是違背了道德而沒有違背倫理。
這裡違背道德的地方是指背叛丈夫


道德是關於人們如何對待自己所認識的人的基石,而倫理則是如何對待我們不認識的人的基石。

所以是道德教會人們如何做好父母、朋友、鄰居
而倫理是人們建設社會的基石,這是人們對自己內心善惡的真正考驗

但當社會被你和你的家人的個人道德觀所統治的時候,你把自己的道德觀強加給完全的陌生人,這樣所造成的結果就是,我們的社會將變成一個由自我擴張的個體所統治的社會。比如領袖個人意志、希特勒式的人物。

那些習慣於用自己的道德觀去影響和統治周邊人群的人,除了達成個人目的外,有時還會因想要獲得某種自鳴得意的優越感而去這麼做。

以個人獨有的道德觀為榮,同時試圖影響他人,其實他個人對事情幾乎一無所知,或者是為了某種目的故意歪曲。這時候,這種人已經成功地貢獻了腐蝕整個社會結構的那一份力量。而那些附和的人,除了沒頭腦以外,有時候也是為了自保,不願被群體邊緣化。

個人認為,這就是常見的社會攻擊和網路暴力的本質。


補充一下唐逍大大的答案。
一般情況可以無視區別,嚴格來說,倫理更具有思辨性(這詞可能用得不確切),即倫理對某一事件的判斷是沒有唯一的,根據角度不同,結論也不一樣。

Ethics, or moral philosophy, asks basic questions about the good life, about what is better and worse, about whether there is any objective right and wrong, and how we know it if there is.
---- Barbara MacKinnon. Ethics Theory and Contemporary Issues

道德判斷則更多源自已有習慣。


道德、倫理這兩個字的出處,現在很多詞已經名可名,不可名了。
社會普通大眾的理解和社會現象又有非本質的差別。比如亂倫,缺德。
兩者最核心相似之處的大概就是社會人的關係處理上,大家遵守的個人、他人還有組織之間的規則吧。


為什嘛我們有道德觀卻沒有倫理觀, 就是因為倫理是普遍性的,是根據自然遵守的, 而道德是需要通過文化背景以及教養來塑造的。就像古代女人足不出戶被視為美德就是古代的道德觀不是倫理。殺人在哪都是錯誤的這就是倫理。


在講到這個問題的時候,老師說過一句簡單的區分,倫理觀點具有主觀性質,而道德觀點更具客觀性質。


推薦閱讀:

歷史上的科學家大多數也是哲學家,而現在的科學拋棄了哲學,科學和哲學不應該是相輔相成的嗎?
為什麼哲學上的唯心和唯物不能同時存在?
矛盾的鬥爭性與同一性和普遍性與特殊性是什麼關係?(哲學上)
如果有人跟你說,你現在不是在教室里考試,而是在睡夢中夢見自己正在考試。可以從哪些方面證明他是錯的?
中國古代的哲學中有邏輯學和形而上學嗎?

TAG:哲學 | 道德 | 社會學 | 倫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