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學的解釋長期念金剛經帶來的好處?

都說念金剛經以後會有種種好處,禍災不侵,事事遂意等等。自己堅持念了一陣子之後發現也確實是這樣,周圍生活的環境在逐漸變好,實在是不可思議,這到底是為什麼,是心境發生了變化嗎

以前也有聽說過古代有一男子喜歡在一塊地方念金剛經,後來那塊地方便雨水不淋,腐敗不近這樣的傳聞,很是奇妙。難道真的有所謂看不見的護法神在進行這樣的保佑嗎

——————

受教,各位答主們的意思我明白,我也在一邊讀誦一邊理解,也一邊被金剛經里蘊含的智慧所折服,只是現在裡面有些語句依然尚且不能完全理解,所以才堅持讀誦,想來也是怕斷了堅持就斷了參悟,只是每當有新的感悟,就越來越覺得周圍的環境在一點點變好(事實上也確實是,薪資成倍提高,莫名周圍的同事對自己好感度提高),而在堅持念誦以前我的工作一直不是很理想,幾年時間裡反覆努力提高自己去跳槽也只能有幾百的薪資提升,和周圍同事相處的也是差強人意,生活過的實在不算幸福,本以為自己這一輩子也許就這樣了,就放下自身的浮躁氣息,放下對追求幸福的執著,放下對自己生活的不如意的負面情緒,去平心靜氣的堅持讀誦金剛經,並逐字逐句的加以理解,等堅持一段時間之後(大概三個月),卻發現周圍環境已經完全變了,生活有了難以想像的巨大好轉,所以覺得實在不可思議。總之當時讀誦金剛經也並不是沖著這些好處去讀的,就只是發自內心的想知道「我是誰,我從哪兒來,要到哪兒去」,而金剛經似乎可以給我答案,所以即使讀金剛經不會給我帶來好處,今後我也會堅持讀誦並去理解。

我相信從本質上來說佛法和現代科學其實是一樣的,都是觀察和解釋這個世界的方法之一,殊途同歸。所以才會想說如果從科學的角度解釋這一現象會是如何的。


---------------------------------------10月12日凌晨------------------------------------------------

@釋演勝 先生對我的提示不加理會,大概我刪除他的轉發並且不理會他禁止我刪除的命令讓他很是惱火,於是在評論區開始和我討論起來了什麼是科學^-^。

討論沒有進行下去,看來討論科學是他沒興趣的事情,在一個有關科學的問題下面和批判偽科學的答案下面討論科學難道不是天經地義的嗎。

---------------------------------------10月11日------------------------------------------------

@釋演勝 先生你要轉發的東西,在你的答案下,評論里轉發就好了,這裡是知乎,不是什麼別的論壇。南先生的文章好,但是和這個題目以及這個答案無關,反覆五六遍在這個答案的評論區轉發,刪掉再發,刪掉再發,這很無聊。

---------------------------------------答案正文--------------------------------------------------------

實名反對@釋演勝的這篇答案。

本來這種釣魚一樣的問題沒有什麼回答的意義,但是他轉載的文章實在太令人不忍卒讀,他的名字又看起來像個佛弟子,與其讓教外的朋友批,不如我來批,還能給佛弟子留點兒臉面。主要揪出點兒硬傷來。

這篇文章基本上都是圍繞著大衛霍金斯先生的理論闡述的。而這位「著名的精神科醫師大衛霍金斯」果殼上早有人扒皮了。

見此文,測量情緒的正確姿勢--真正的心理學家是怎麼做的?

大衛?霍金斯(David R. Hawkins)何許人也?通過谷歌搜索幾乎找不到第三方提供的對他的介紹,2012年去世時,既不見媒體報道也不見學術期刊上登出的訃告,這樣的人能有多著名呢?綜合搜索到的各種信息可知,他的主要身份是一名精神科醫生,早年也做過一些正經的學術研究,後來卻追隨兩次諾獎得主萊納斯?鮑林(Linus Pauling)搞起了偽科學——「正向分子精神病學」。他晚年在沒有資質的函授大學——哥倫比亞太平洋大學(後被勒令關閉)——拿了個PhD,同年出版了一本名為《能與力》(Power vs. Force)的暢銷書,也就是前述長微博內容的出處。請注意,這只是一本暢銷書,沒有經過任何同行評議或學界認可就出版的讀物。但凡正經的科學工作者,都會首選把自己的重要研究成果發表在高水平的學術期刊上。

文章里還有「東方聖賢,如佛陀,也在2600年前指出,宇宙間的所有事物,都是由振動組成」這樣的話語。

我還算是頗看過幾本經論,從沒見過這樣的話,這裡我認為應該說嚴重點兒,偽造世尊的聖言,是破三皈依的行為。

還有那種所謂不同性格的kirlian圖,也被扒過皮。

拆穿人體光環攝影儀騙局_林聰

怎麼能肯定這不是kirlian呢?很簡單:

  • Kirlian需要把整個物體貼在攝影片上通電。你去哪裡找這麼大的攝影片和通電板?
  • Kirlian是黑白片(也常染色成為單顏色的照片),不是彩色的。如果一個人給你一張彩色照片,說這是他用黑白膠捲拍攝到的鬼現身照片。我們且不說那個鬼是不是真,首先,我們第一時間就知道他在撒謊,因為彩色照片不可能來自黑白膠捲。同道理,彩色大臉照片聲稱是Kirlian的,你第一時間就可以問那個「諮詢師」,Kirlian用黑白片怎麼可能拍出彩色照?
  • Kirlian需要把整個物體貼在攝影片上拍攝,只有貼著片上的部分範圍顯示出來。這個情況,就類似你把油墨塗臉上,然後把臉壓在白紙上,不允許移動,只能壓下去,結果大概只是紙上顯示幾點黑色,大概會是鼻尖、顴骨、額頭幾個突出點而已。所以,Kirlian技術拍攝出來的結果不可能是正常全身照片或者正常人臉。哪怕你要照臉部,不可能是正常全個面部(除非你是小S或者湯唯!),結果只會是類似你把臉緊壓在複印機或者玻璃上的扭曲表情,類似如下:

文章還提出「近代一位法國物理學家寶維斯(Antoine Bovis)」,我查了一下這位「物理學家」有什麼成就,結果他的最有名的成就是所謂金字塔能……。這也能叫物理學家?

至於說共振,能量等等,這文章用的更不科學,科學有一個明確的東西就是任何原理都有他適用的範圍,這類偽科學文章常用的手段就是把某種原理莫名其妙的擴展到原本不是他適用範圍的地方,得出很多讓人啼笑皆非的結論。

我在評論中提出這些後,這位答主不正面回答我的問題,轉發了一些知乎上有過的討論,結果反證了我對這篇文章不科學的看法是有大眾共識的。

比如:不過有些東西不一定科學能解釋呃,以前我也認為科學的就是對的,但是現在發現非科學的東西一定程度上也能解釋某些現象。

或者:因為我相信這個結果,覺得只不過是還沒有一個正確的方式來證明而已。

我要說的是,題主的問題是如何科學的解釋長期念金剛經的好處,而不是如何隨便解釋一下長期念金剛經帶來的好處,轉發這種無法確認其科學性的文章就已經是文不對題了。而且,佛弟子不懂科學還可以原諒,對偽造聖言的文章還轉發支持,這實在是於三皈依有損。從佛法和科學兩方面來說這篇文章都不堪入目。當然,我管不了別人怎麼學佛,我只想對進入此問題的讀者們說,佛弟子,也有我這種看得出這種文章之丑的。

ps:釋演勝先生的答案下面評論要篩選,所以我就不去評論了。他發了這麼一句話。

我得說,經不是這麼引的。

金剛經原文中一切有為法一句出自第三十二品,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一句出自第七品。

即使連續引用,你的順序也反了,而且中間也省略了太多的內容。這不只是斷章取義,而有篡改佛經之嫌了。


這如何用科學解釋呢?

您豈不是在為難老夫?

不過,在下可以給出我自己粗淺的見識。

古人說: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了凡四訓也說了,人雖有命數,但憑藉積極向善,命數也是會改變的。

就是說:一個人只要從內心自求,力行仁義道德,定能改變命運!

然,行善,積德,無外乎,內心向善。

不一定要學雷鋒,做很多好事。

因為行善事,只會培植福份,僅此而已。

重點不在善事的多少,而在於心善

比如,讀金剛經,其目的是熏修意根。

而,有口無心,自然無法熏修到意根。

附文——《增一阿含經》故事節選:

在一次飲食供養後,波斯匿王對佛陀說:

「世尊!我曾經聽世尊說:布施給畜生,可以得到以百計的福報,布施犯戒人為千,布施持戒人為萬,布施離欲外道為億,布施向須陀洹則難以計算,更何況是須陀洹以上的聖者了。我今天供養了世尊及眾比丘僧,因此,所獲得的福報與功德,應當是難以計算的。今天,我已經算是功德圓滿了。」

佛陀聽了,告訴波斯匿王說:「大王!不要這麼說!作福是不嫌多的,你怎麼能說已經功德圓滿了呢?為何說作福不嫌多呢?因為眾生的生死輪迴,實在長遠得難以計算。

在很久以前,我們住的地方有一位名叫『地主』的大王,皇后名叫『日月光』,太子名叫『燈光』。燈光太子長得十分端正,後來出家修道成佛,並且陸續度化了八十億眾成阿羅漢。

地主大王在太子成佛後,迎請燈光如來入宮親自供養,並且發願終身供養如來及八十億眾的阿羅漢,獲得了燈光如來的默許。

地主大王充分供養了燈光如來七萬年。

燈光如來入滅後,地主大王又建了許多寺廟、寶塔,持續供養其它阿羅漢,直到他們一一入滅,並且也為這些阿羅漢的遺骨建塔廟供養,這樣又過了七萬年,直到燈光如來所傳的佛法消失了,才去世。

大王!那位地主大王不是別人,就是我的前身。那時,我七萬年供養如來,七萬年供養舍利,只想以此所作的功德,在生死中得到福報享用,而不曾修道求解脫。大王!你知道嗎?當時所作的福德,到現在已經全部耗盡了,連毛髮般大小的福德也沒留下來。怎麼會這樣呢?正是因為,生死輪迴長遠得難以計算,以致在那麼長的時間中,再多的福報都會被耗盡,不留一絲一毫。

所以,大王!不要說:今天我作福已經功德圓滿,你應當說:今天我所有身、口、意的所作所為,都要趣向解脫,我不求在生死中享用福報,但求能得到長遠無量的安樂。」

波斯匿王聽了佛陀這番教說,不由得毛骨悚然地害怕起來。一陣悲傷哭泣後,以手抹掉眼淚,向佛陀頂禮,承認自己的過失。他說:「世尊!我真是太愚笨了,請世尊接受我的懺悔!我以五體投地之禮,表示我改過的心意。以後,我不會再那樣說了,請世尊接受我的懺悔。」

「太好了,大王!你能懺悔改過。我接受你的懺悔,以後不要再那樣說了。」

這時,在大眾中,有一位名叫迦旃延的比丘尼,起來讚歎佛陀對波斯匿王的勸勉,並且以自己的前世為例,印證應當趣向於解脫,而不是求在生死中享用福報的教說。她說,三十一劫前她的前世,是一位名叫「純黑」的差使,他在野馬城供養當時的式詰如來,供養後,發願要以這樣的功德不墮三惡道,來世見佛聞法而得解脫。她就是以這樣的因緣,今世得遇釋迦佛,從而修道得解脫的。


附文章:

學誠法師:共同構建人類未來的新文明|中國佛教協會會長於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國際和平會議上的致詞

——————————————————————————阿彌陀佛。感恩您。

迷信(而不起正信的)一切科學、宗教,如同沒有戒定慧,沒有正定一般,皆是害人。

南懷瑾:何謂佛教?即宗教非宗教,即哲學非哲學,即科學非科學

所謂成佛就是智慧的成就,智慧的成就——即不要迷信,要起正信,八正道里就有正信。

一切宗派,都可真正成佛成道的。什麼成道?智慧的成就,不是功夫。什麼叫迷信呢?一般人都隨便說人迷信。凡是宗教,知識分子就說是迷信。還有社會的一般人,碰到算命啊!看相啊!卜卦啊!就說是迷信。打坐哇!迷信!我說你懂不懂這些玩意?他說不懂,我說你才迷信,怎麼迷信?你不懂還以為自己懂,這是大迷信。……一個東西、一件事情,你沒有經驗過,沒有親自摸過,沒有看過,就隨便下個肯定的結論,都是迷信。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Koalaz:中國教科書上為什麼要反對形而上學?

人一般都形而下的認為科學,就只是科學家,而科學家包括科學本身與科學方法本身,(主觀上)科學家便是上帝。

科學,它是科,還是學? 還是二者都是? 還是兩者即是也不是?

如所說的科,是科學哲學,是科技。學,若為學者,即科學家。若為方法,即是觀察等等。這些如果都只有或只佔一點,如觀察,這都是片面的,主觀的————即形而下的。

科學,分科而學的意思。後亦指將各種知識通過細化分類(如數學、物理、化學等)研究,形成逐漸完整的知識體系。

如著名科學哲學家卡爾·波普爾的在著作《猜想與反駁》中提出的可證偽性:「所有科學命題都要有可證偽性,不可證偽的理論不能成為科學理論。」(科學是不能被迷信的)

如同佛法,南懷瑾老師說:成佛啊!是智慧的成就。這不是迷信,釋迦牟尼佛也叫你不要迷信,要起正信,八正道里就有正信。

「科學」一詞變得越來越與科學方法本身相關聯。

印光大師在《宗教不宜混濫論》中說道:」中說道:「宗教二門,原是一法。從無可分,亦無可合。隨機得益,隨益立名|印光大師在印光大師在宗教不宜混濫論》。

所說宗教科學,佛之宗教為宗門教下,科學意為分科而學。

宗門教下如分科而學因起正信。

到底科學,它是科,還是學? 還是二者都是? 還是兩者即是也不是?

(人一般都形而下的認為科學,就只是科學家,而科學家包括科學本身與科學方法本身,主觀上科學家便是上帝。

如所說的科,是科學哲學,是科技。學,若為學者,即科學家。若為方法,即是觀察等等。這些如果都只有或只佔一點,如觀察,這都是片面的,主觀的————即形而下的。)

如許多答案里,一般人以及所謂佛教徒常說「用科學解釋佛法是不妥當的」。

如@秋沛 答案中「科學有一個明確的東西就是任何原理都有他適用的範圍。」等等。

如@葛俊洋 我真是看不下去了,@釋演勝這位大哥長篇大論引用了不少東。但是呢,他的這個回答其實漏洞百出,邏輯錯誤,真的是很無語。我就反駁反駁一下這位吧

這位大哥扯什麼物質是震動的能量,呵呵了,這是連最基礎的知識都不懂

給大家科普下,關於物質和能量絕大多人只是熟知,而不是真知,僅僅是知道這兩個詞罷了。這位大哥反正我什麼是,什麼是能量,我知道,你知不知道?

在他的回答中,大量的偷換概念,振動是運動,但是,運動不是振動。謬誤。 換個詞就是積極性與消極性,跟能量能扯上什麼關係?大眾口語上的東西,能往這上面扯?

我滴個乖乖呦。

吐槽點太多了,再說一句,你這是靈學還是佛學啊?

@Wang 一個佛弟子,把科學與佛教相提並論是一種極不自信的做法,因為從佛教本身的修證體系里得不到答案,所以需要由科學來應證。

但如果僅僅是這樣,那也只是一種不自信,更嚴重的問題還在於科學與佛法完全不同,比如工具方法就不同,佛教的工具是人內在的戒定慧,科學的工具是人創造的各類儀器設備,所以得出的結果怎麼會一樣?

目的也是完全不同,大多數科學研究的前提是,假設一個東西或有或無,然後再去研究驗證它,總的來說是建立一個凡夫世界。佛法則是打破凡夫的認知,指出有無這一切都是不存在。所以,又怎麼會一樣?

@葛俊洋 物質是能量的一種形式嗎?隨著科學科技的發展,人們對物質微觀結構的認識不斷深入,大量的科學實驗促進了人們對微觀領域的認識。您卻是以大明小

數學的命題中充分必要條件,只能以小推出大,而不能以大推小

古人知微見著

從現在看古代,如古人以小明大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大寒;以近論遠。——劉安《淮南子·說山訓》。比喻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

《韓非子·說林上》:「聖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故見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漢·袁康《越絕書·越絕德序外傳》:「故聖人見微知著,睹始知終。」

宋·蘇洵《辨奸論》: 「惟天下之靜者乃能見微而知著。」

人若還要以大明小。我們這樣的情況、這樣的學識。

楊絳先生說:「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太多

如數學的命題中充分必要條件,只能以小推出大,而不能以大推小

人一般都形而下的認為科學,就只是科學家,而科學家包括科學本身與科學方法本身,(主觀上)科學家便是上帝。

科學,分科而學的意思。後亦指將各種知識通過細化分類(如數學、物理、化學等)研究,形成逐漸完整的知識體系。

「科學」一詞變得越來越與科學方法本身相關聯。

印光大師在《宗教不宜混濫論》中說道:」中說道:「宗教二門,原是一法。從無可分,亦無可合。隨機得益,隨益立名|印光大師在印光大師在宗教不宜混濫論》。所說宗教科學,佛之宗教為宗門教下,科學意為分科而學。

宗門教下如分科而學因起正信。

宋·朱熹《朱子語類》第十六卷:「又有一種人思慮向里去,又嫌眼前道理粗,於事物上都不理會。此乃談玄說妙之病。」可借於此閱盡全文。

上面的話如果不看,便不須往下,以下也可不當真。

賈明子:未竟稿之三:實在性、定域性、以及自由意志(轉載)

對於大衛.霍金斯的論述及觀點,想看的看,不想看可以的不看。

大衛.霍金斯說:每個生物都有自己的能量層次 善惡也有頻率(即精神變化的頻率低高可以分為善惡)

量子化現象主要表現在微觀物理世界。描寫微觀物理世界的物理理論是量子力學。

量子一詞來自拉丁語quantus,意為「有多少」,代表「相當數量的某物質」。

量子化現象說明能量表現出這種不連續的分離化性質,其他物理量諸如角動量、自旋、電荷等也都表現出這種不連續的量子化現象。這同以牛頓力學為代表的經典物理有根本的區別。量子化現象主要表現在微觀物理世界。描寫微觀物理世界的物理理論是量子力學。

普朗克量子常數

  愛因斯坦的老師、量子理論之父——普朗克博士,191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感嘆道:我對原子的研究最後的結論是——世界上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是由快速振動的量子組成

知乎用戶:人類儲存記憶的機制是什麼?(酷炫腦) 耶魯大學 精神醫學博士後

外界的信息進入大腦變成記憶的過程很有意思。

記憶在大腦中的編碼是以波的形式實現的。不同時間地點發生的事情,是通過不同的頻率、振幅、相位來編碼,然後儲存在不同的神經元中,互相之間以複雜的網路相連。

而記憶「波」的微觀儲存,是特定蛋白的不同的三維摺疊形式,同樣摺疊形式的蛋白像疊羅漢一樣疊加在一起,疊得越多,這個記憶的強度越強。

一般來說,時間上跨度比較短(比如六小時)的兩件事,負責儲存這兩段記憶的神經元通常有重疊。而如果兩件事發生的時間間隔超過了24小時,這兩件事就會儲存在完全不同的兩簇神經元里了。

在對果蠅大腦的研究中,發現有種蛋白似乎和果蠅的記憶密切相關,叫做Orb2蛋白。這種蛋白表現出了類似朊蛋白的特質,他們可以隨著不同的情境改變形狀,和聚集在一起。如果抑制Orb2蛋白,就會使果蠅暫時」失憶「,Orb2蛋白聚集得越快,記憶形成的速度也越快,而這個蛋白的聚集,可以增強長時記憶。人腦中也有和果蠅的這個記憶蛋白相對應的蛋白,叫做CPEB蛋白。CPEB蛋白和Orb2蛋白作用類似,也可能是我們儲存記憶的標籤。

參考文獻:

Eric R. Kandel, Yadin Dudai, Mark R. Mayford. The Molecular and Systems Biology of Memory. Cell . Volume 157, Issue 1, 27 March 2014, Pages 163–186

Krystyna Keleman, Sebastian Krüttner, Mattias Alenius Barry J Dickson, Function of the Drosophila CPEB protein Orb2 in long-term courtship memory. Nature Neuroscience 10, 1587 - 1593, 28 October 2007 | doi:10.1038/nn1996

L. Li et al. A putative biochemical engram of long-term memory. Current Biology.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3, 2016. doi: 10.1016/j.cub.2016.09.054.

有形無形皆是不斷振動的能量,兩者的分別在於振動頻率不同,因而產生不同意識或形式的不同物質。振動頻率高的成為無形的物質

如人的思想、感覺(可被覺得偷換概念,所得此敏感易錯)和意識;

振動頻率低的成為有形物質,如看得到的桌子、椅子、人體等等。用「頂天立地」來形容人類的處境是最恰當不過了。人同時存在於兩種不同的世界,頭上頂著高層次的靈性世界(或稱精神世界),腳下踏著物質化的實體世界(或稱客觀世界),人既有身體也是感覺或稱精神或稱靈覺或稱 所謂的靈體 。

乍聽之下感(靈、精神)覺與身是兩個截然不同的觀念,但靈覺和身體並非毫不相干,因為物質即能量,有形無形皆是不斷振動的能量,兩者的分別在於振動頻率不同,因而產生不同意識或形式的不同物質。

 量子化現象在理論化學的一個分支學為量子化學,是應用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化學問題的一門基礎科學。

量子化學中的三大量子數表徵原子、分子、原子核或亞原子粒子狀態和性質的數.通常取整數或半整數分立值.量子數是這些粒子系統內部一定相互作用下存在某些守恆量的反映,與這些守恆量相聯繫的量子數又稱為好量子數,它們可表徵粒子系統的狀態和性質.在原子物理學中,對於單電子原子(包括鹼金屬原子)處於一定的狀態,有一定的能量、軌道角動量、自旋角動量和總角動量。

在分子物理學中,分子內部還有振動和轉動,表徵分子狀態除了有電子態的量子數外,還有振動量子數和轉動量子數.在核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中,表徵核和亞原子粒子的狀態和性質有電荷、角動量、宇稱、輕子數、重子數、同位旋及其第三分量、超荷、G宇稱,等等.

 振動頻率高的成為無形的物質,如人的思想、感覺和意識;振動頻率低的成為有形物質,如看得到的桌子、椅子、人體等等。關於物質即能量(energy,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氣」或是物理學上的「振動」),源自古埃及和希臘的「秘傳哲理」談到宇宙七個原理的「振動原理」(principle of vibration)就明白指出:「沒有任何東西是靜止的,一切都在動,一切都在振動。」

  而東方聖賢曾說過,宇宙間的所有事物,都是由振動(即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組成,無時無刻不在變化,即一切萬法都是無常的,剎那生滅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近代的科學提出能量和物質間的關係,最有名的就是愛因斯坦的E=mc2(E是能量,m是質量,c是光速)。

  然而,因人類受限於感官所能觸及的三維空間及線性的時間觀念(片面,絕對),誤把實體的、有邊界的物質,與連續的、波動的能量場(如相對論)視為兩種不同的東西,前者以牛頓的古典動力學(classical dynamics)為代表,而後者以馬克斯威爾(James C. Maxwell)的古典電動力學(classical electrodynamics)為代表,兩者成為19世紀末古典物理學達到巔峰的兩大支柱。

  可是,當科學家再往最微細的次原子領域探索,或向最廣闊的宇宙蒼穹深究時,卻發現在人類感官經驗所不及的境地,物質與能量的本質其實是合而為一的。20世紀初的量子力學及相對論,也徹底顛覆了古典物理機械式的時空觀。最著名的就是德國量子物理學家普朗克的E=hv(E是能量,h是一個量子常數,v是振動的頻率),當一個事物常數不變的情況下,振動頻率越高,它的能量越強。

能量轉化守恆定律 提出 能量「既不能創生,也不會消滅」。

能量守恆定律

我們已經知道的能量形式 機械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動能) 風能、電能、光能、內能、核能、 生物能、化學能、太陽能 等等

各種形式的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食物具有化 學能,我們的身 體把這種化學能 轉化成為維持生 命所必須的內能 和機械能。

各種形式的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風能轉化為電能 各種形式的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重力勢能轉化 為電能 各種形式的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電能轉化為內能 各種形式的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各種形式的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另外,當木材、煤、石油和天然 氣等物質燃燒時,它們的化學能就會轉 化為內能和光能。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 用,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 各種能都能夠做功,做功的 過程就是能量轉化的過程。

做功的過程即能量轉化的過程———下面中有關能量守恆定律建立的過程:

1、導致能量守恆定律最後確立的兩類重要事 實是什麼?

確立了永動機的不可能性和發現了各種自 然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繫與轉化. 歷史上有很多人不相信能量守恆定律的人,挖空 心思想發明一種不消耗能量,卻能不斷對外做功 的機器——永動機,你認為它一旦轉動起來就能 永遠轉動起來嗎?

17~18世紀許多機械專家就已經論證了永動機是不 可能的 法國科學院在1775年就正式決定,不再研究和試驗 任何永動機

2、能量守恆定律是一個人發現的嗎?

能量守恆定律不是一個人發現的,到19世紀40年代前後。科學界 已經形成一種思想氛圍,即用聯繫的觀點去觀察自然,各種不同能 量可以相互轉化,這預示著,到了把分立環節連成一體的時候了, 也就是到了建立能量轉化與守恆定律的時候了,不同國家、不同領 域的十幾位科學家,以不同的方式,各自獨立提出了能量守恆定律 的內容:能量既不會消滅,也不會創生,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 其他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外一個物體.而在轉化和轉移 的過程中.能量的總和保持不變。

對能量守恆定律貢獻比較大的科學家有:德國物理學家和 醫生邁爾,英國物理學家焦耳,德國物理和生理學家女姆 霍茲等人. 能量守恆定律的建立過程,是人類認識自然的 一次重大的飛躍,是哲學和自然科學長期發展和進 步的結果.它是最普遍、最重要、最可靠的自然規 律之一,而且是大自然普遍和諧性的一種表現形 式.和諧美是科學的魅力所在.

恩格斯曾經把能量轉化守恆定律稱為「偉大 的運動基本規律」,認為它的發現是19世紀自然 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另兩個發現是細胞學說, 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 通過學習能量守恆定律,你受到什麼啟示? 自然規律之一 中微子的發現 20世紀30年代,人們發現在某些 原子核反應中能量似乎不守恆,當時有 人提出能量守恆並不是普遍規律的觀點。

1993年,奧地利物理學家泡利 (W.Pauli,1900——1958)猜想,之 所以觀察到能量「不守恆」,可能因為 存在著一種極其微小的未知粒子,是它 帶走了一小部分能量。義大利物理學家 費米(E.Fermi,1901——1954)把這 種未知的粒子叫做中微子。從此,人們 一直在努力尋找中微子。直到1956, 人們才在實驗室找到了中微子。

因此,可以說是能量的轉化與守恆定律直接導致了中微子的發現 費米思考與討論 既然能量是守恆的,不可能消滅。熱量一旦釋放出去, 它就不會再次自動聚集起來,電池中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它 又通過燈泡轉化成內能和光能,熱和光 被其他物質吸收後變為周圍環境的內能.這種現象叫做能量的耗散.

能量的耗散

有關能量和能量耗散的內容 可以看出,由於取 暖和使用電器,室 內溫度比室外高。 熱量散失到室外後, 不能回收重新利用。 一座房屋的紅外線照片 紅外照片是不能分辨顏色的,右圖中的顏色 是為區分不同的溫度而在照片處理時加上的 能量耗散與能量守恆是否矛盾, 該怎樣理解? 能量耗散和能量守恆並不矛盾,能量耗散表明, 在能源利用的過程中,即在能量的轉化過程中, 能量在數量上並沒有減少.但是可利用的品質上 降低了,從便於利用變為不便於利用了。這說明能量的耗散從能量轉化的角度 這說明能量的耗散從能量轉化的角度 反映出自然界中宏觀過程的方向性. 反映出自然界中宏觀過程的方向性. 內能總是自發地從高溫 物體向低溫物體轉移 而不會自發的由低溫物 體向高溫物體轉移 機械能可以全部轉化為內 而內能不可全部轉化為機械能而不引起其他變化 熱機的效率不可能100 通過發動機散熱系統排除,37 變為發動機輸出的機械能 能量的耗散從能量轉化的角度反 映出自然界中宏觀過程的方向性。 正是因為能量轉化的方向性,能 量的利用受這種方向性的制約,所 以能量的利用是有條件的,也是有 代價的.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知道了:

一、能量守恆定律

1.內容:能量既不會消滅,也不會創生, 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其他形式,或者從 一個物體轉移到另外一個物體,而在轉化和 轉移的過程中,能量的總和保持不變. 2.建立過程.

二、能量耗散

1.內容:能量轉化具有方向性

* 大衛·霍金斯的「能量層別論」(轉載)

  我們之所以認為「物質和能量」或「肉體和靈體」截然不同,是因為我們人類有著二元(兩極)化思考模式。我們所知道的事物,幾乎都是來自知識和邏輯,而知識和邏輯形成了思想,思想就成為語言的基礎,這種模式使得人類變成二元化的產物,有著二元化的思考方式。因此,在人的世界裡有「善」就有「惡」,有「對」自然有「錯」,有「好」更是有「壞」,有「快樂」當然也有「痛苦」,一切皆有對立面。

  美國著名的精神科醫師大衛·霍金斯(Dr. David R.Hawkins)的「能量級別論」研究告訴我們,善的能量級別高,惡的能量級別就低。如下表:

1. 開悟正覺:700~1000 

2. 安詳平和:600

3. 寧靜喜悅:540

4. 愛與崇敬:500

5. 理性明智:400

6. 寬容原諒:350

7. 希望樂觀:310

8. 淡定信賴:250

9. 勇氣肯定:200

10. 驕傲輕蔑:175

11. 憤怒仇恨:150

12. 渴望慾望:125

13. 恐懼焦慮:100

14. 憂傷懊悔: 75

15. 冷漠絕望: 50

16. 罪惡譴責: 30

17. 羞愧恥辱: 20

低於10的人,亞健康、慢性病或者病重

接近0級的人,頻臨死亡。

  所以,古人云「生命在於運動」 ,這句話無論在「內靜外動(體育)」還是「外靜內動(禪定)」,都是正確的。

  因此,人的感覺(靈覺)(所謂靈體)和身體是同一件事,同屬一漸層連續體的兩端,正如是與非、善與惡、快樂與痛苦本質並無不同,分別只在於能量振動有所差異。

  如果以靈學和療愈學來說,能量振動頻率高而且精細的能量,是屬於高層次的自性本體;當振動頻率降低時,產生的物質就愈粗重(比如身體),肉體在人類的四個次元中是頻率最低的。

(即精神世界為什麼不能變成客客觀的物質世界)* 為什麼肉眼(即在客觀的物質世界裡)看不見 (即精神不能通過視覺神經變成物質)人的所謂的靈體?(精神世界)

如佛陀,菩薩們,開悟的覺者,會與我們普通人客觀上到精神上(或宏觀世界到微觀世界上)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我們找不到而且不知道開悟的人(可指代問題,物質世界上找精神世界就是修行,方便說為找智慧的過程)?

金剛經云:「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為什麼,既然感覺存在(靈覺)(靈體)(精神世界),為什麼肉眼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 一般而言,人類生存(宏觀)的世界是一個客觀物質世界,位於前面所談的連續體的末端。(神經)精神世界(微觀)(所謂靈覺)相較,這個物質世界比重大、振動低,(即生物體內的微觀變化 (量)與外界的宏觀變化(量)因此肉體的察覺力非常有限。

  人類經由眼、耳、鼻、舌、身來感覺。每一種感官,都可以察覺到高高低低不同的頻率。

  例如人的耳朵可聽到的頻率範圍,最高可達到每秒20000赫茲、最低可聽到每秒16赫茲。人的眼睛,可以看到某一個範圍內的頻率,例如當振動頻率在500~536兆赫之間時,眼睛就會看到黃色。人的肉眼可以分辨紅橙黃綠藍靛紫,紫色是人類肉眼可以看到顏色的極限。其實,在紫色之上還有振動頻率更高的紫外線,在紅色之下也有振動頻率更低的紅外線,但因為振動頻率過高或過低,超過人類肉眼可以看到的範圍,所以我們看不見。電磁波頻譜從交流電的幾十赫茲到伽馬射線的大於3×1019赫茲,範圍非常之大,而人眼可見的光波只是其中很小很小的一段。

 因察覺不到的事物,難道就表示它不存在嗎?事實上它一直都存在,而且一直存在我們的四周。上面所談的紫外線或紅外線,它不但存在,而且還滲透到人類的肉體之中。在肉體或物質世界之外,存在著(微觀)振動頻率更高的廣大世界。如果我們調整(即宏觀到微觀)自己的能量振動頻率,就可以突破限制,接受到廣大世界中的信息,而不再只是限制在肉體或物質世界的層次中。

  世上所有的東西,不論是固體、氣體或是液體,不論是有形或無形,都是一種能量的表現。而能量是不滅的,既不能被創造也無法被銷毀,這也是經過科學家如愛因斯坦等人所印證過的事實。

 然而,科學家還印證了另一事實,那就是「能量是可以轉換的」,可以從振頻低的一極轉換成連續體上振頻高的另一極,這一事實對人類來說可是個大好消息,這表示我們是可以經由一些方法來調高我們自己的能量。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把粗糙笨重、密度大的能量,升華成精細輕快、密度小的能量。

* 共振能使低頻變高頻(即宏觀世界到微觀世界)

  為了說明能量是如何從低振頻轉換到高振頻,必須提到1665年荷蘭科學家賀金斯(Christian Huygens)所發現的「共振原理」(entrainment):當兩種有著不同周期的物質能量相遇時,振動韻律強大的物質會使較弱的一方以同樣的速率振動,而形成同步共振現象。也就是說,強大韻律的振動投射到另一有相對應頻率的物體上,而此振動韻律弱的物體由於受到相對應頻率之周期性的刺激,因而與較強的物體產生共鳴而振動。

  賀金斯曾在房間里的牆上並排放置不同速率的老爺鐘,然後走出房間,第二天再回來時發現老爺鐘的鐘錘皆以同速率同步擺動,其後許多人相繼重複此鍾錘實驗,屢試不爽。事實上,「共振」可以說是一種共鳴現象,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到處可見,比如琴弦,未振動的琴弦會受強烈振動琴弦的影響而一起共振;再舉個女高音震破玻璃杯的例子,女高音高頻的歌聲(無形)能提高玻璃杯(有形)的振動速率,當振動高到某一程度,玻璃杯無法再維持玻璃的形狀因而破碎。

  此話可看可不看(當你和人談話很投機產生共鳴時,或課堂上老師的談話很吸引你而你猛點頭時,你的腦波可能正在共振;有時與人相處,彼此雖無言語卻靈犀相通,也是共振的現象。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願意花錢買機票,千里迢迢去參加某法師或牧師主持的法會或佈道大會,你若坐在他們的振頻範圍之內,你的能量也會隨之提高。)

賈明子:未竟稿之三:實在性、定域性、以及自由意志(轉載)

  你可能會問,能量的「高」和「低」是怎麼定的?到底能量「高」或「低」意所何指?我們常聽人用「能量」來形容人、物或地理環境,「此人很有能量」或「這地方能量很強,風水不錯」。可惜的是,目前為止,科學界還沒有任何「絕對」的科學標準或儀器能精確測量世上所有的能量(即精神世界不能通過視覺等其他轉換成物質世界)。

  因此,在禪修上或療愈自身心時,要測量能量的高或低,傳統上都是靠測量者的超感能力(超視覺、超聽覺、超嗅覺、超味覺、超觸覺或動覺)。由於每一種能量皆有特定的脈動(亦即其振動頻率),可以用超感官去測量,舉個用超觸覺或肌肉動覺測能量的例子:如到市場買水果,我伸手去感覺來自兩個不同農場的蘋果,A蘋果感覺上脈動慢些,B蘋果感覺上脈動快些、振動的「質」也精細些,我當然會選擇能量較「高」的B蘋果。

  除了感知能力靠外,各文化也有特定的方法測量能量,如西方用占卜杖或占卜枝來測地下水或礦脈,這古老的方法即使是在科學發達的今天仍被廣泛使用。安慈的大哥10多年前退休後想離世獨居,在加州的天使營山區買下20多英畝的地,這大片荒地當時沒路、沒電、沒水,要在其上建屋子居住,當務之急自然是找水源鑿井,他請的便是當地的「導者」(Dowser)為他找水。安慈的養父生前在加州的莫得斯朵(Modesto)擁有大片農場,農場上10多幢房子是安慈小時候跟著他合建的,他告訴我,他找水源從不假他人,也是用柳枝占卜找水源。本書在「氣輪」一章所談的擺錘測量也是相同的原理。

  近代一位法國物理學家寶維斯(Antoine Bovis)用鍾錘原理髮展出「寶維斯尺度」(Bovis Scale),有系統地用數據來測量並記錄物質的能量,任何東西都可測量出用數字代表的值。對生物體來說,6500單位以下是負值,對健康有害;6500為中性,不好不壞,若是對健康有益,必須至少在8000以上。比如說,如果將之用來測量地理,所得之值若是低於6500則不適合人居住,可能是地下水脈流經之處或正好是地球輻射線較強之處。另外,教堂鐘聲為11000,宗教廟宇為14000。

  若用「寶維斯尺度」來測量人體,在細胞層次上,癌細胞都低於6500,正常細胞的DNA 高於6500,至於全身的能量,有病的人測出的數字低於6500,感覺疲倦的正常人為6500,身體健康的人為7500,精力充沛的人為8500,有能力療愈別人的人至少是8500,有靈媒能力之人少9000,不少長期修行者所測出的能量值遠超過10000。

* 禪坐等可稱(療愈密碼),把低頻能量提升成高頻能量

  所謂的「療愈」(可稱禪坐等),其實就是透過「共振」來轉換人的電磁場中低頻能量狀態,這表示我們是可以經由一些方法來突破自身肉體(局限)調高我們自己的能量(即破無明開智慧),把粗糙笨重、密度大的能量,轉化升華成精細輕快、密度小、振頻高的能量。共振可應用在人體的各個層次上,在細胞層次上來說,我們可以將人體內堆積過多的自由基轉換成為陰離子;在肉體上,可以將高度濃縮的腫瘤轉換成密度較小的健康肌肉;在情緒上,我們可以將比重大的痛苦升華成比重小的快樂;在認知上,可以將負面的批判轉換成正面的欣賞,將悲觀的看法轉為樂觀的態度;在所謂靈行上,可以將人的意識從原本只認同有形的肉體,提高到也能感覺無形靈體的狀態,從而喚醒我們的靈性意識,重新和自性本體聯結,最後達到和宇宙合為一體的狀態。

  我們從物理學的角度出發,卻準備帶各位走一趟心靈之旅,心物本來就是相互融合的,

  我們發現許多西方近代偉大的心靈,越深入其物質科學研究領域,就越能體會心靈與物質的相通之處。例如從玻姆的全息宇宙觀中,我們依稀可以看到一多相融溶的「華嚴世界」——整體包含個體,而個體也包含整體的訊息,每一個體都是本自俱足的。

  在接下來的章節,我們會從「自性本體」、「高層自我」逐步認識到「低層自我」,在生命藍圖的暗示下,我們會體會到所謂「療愈」,其實就是回歸自性本體的「覺悟」過程,這過程始於「創傷」、終於療愈,卻從不曾離開創傷,以較時尚的科學術語來說,就是創傷本來就具有療愈的所有密碼,只等著我們去解碼,創傷與療愈本來就是同個本質的兩個面向,看似二元對峙,實則本自如一。就像華嚴世界一般,從高層自我到低層自我,從物質的肉身到高次元的能量體,所有的空間都是互相融合、互相滲透,自性本體從未遠離。請讀者不要把高層與低層看做一個直線的兩極,否則就墮入了二元化的思考模式,使得創傷與療愈反而變成互相否定對峙的客體。

  依循本章所提的許多偉大學者從物質過渡到心靈的足跡,我們建議讀者在往下的身心探險旅程中,帶著三個寶貴的心靈鑰匙:

  開放的視野:驚奇的喜悅往往隱藏在別無去路的困頓之後,所以別忙著否定任何與我們刻板經驗不同之處。跨越二元對立的平等心:莫要去區分好壞、善惡、高低,只要區分就有界限,就砌了一道阻礙悟道的高牆。

  用心去體會的直覺:碰到難解迷惑之處,與其用腦思考,不如用心去導航。

* 量子之父問道古聖先賢

  看下圖:物質的分子結構

  當有人問你,哪位是世界上最偉大科學家?你會肯定的回答:愛因斯坦

  愛因斯最偉大的成就:《相對論》1905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其核心內容源於愛因斯坦兩個偉大的實驗:

  一個尺縮效應;一個鐘慢效應。

尺縮效應:在狹義相對論中,空間和時間並不相互獨立,而是一個統一的四維。

四維時空是構成真實世界的最低維度,我們的世界恰好是四維,至於高維真實空間,至少我們還無法感知,就如人將螞蟻面前的一塊食物拿起來,螞蟻只當它憑空消失。

在數學上有各種多維空間,但目前為止,我們認識的物理世界只是四維,即三維空間(現實世界)加一維時間。

即是時空的關係,是在空間的架構上比普通三維空間的長、寬、高三條軸外又加了一條時間軸,而這條時間的軸是一條虛數值的軸。

現代微觀物理學提到的高維空間是另一層意思,只有數學意義。

而四維空間像愛因斯坦說的在三維空間上加一條時間軸,因為不管幾維空間都離不開時間的支付,沒有時間也就沒有空間!時空是無法分開的,分開就沒有意義了。一把尺子在三維空間里(不含時間)轉動(以尺子外的某個點或線為中心),其長度不變,但旋轉它時,它的各坐標值均發生了變化,且坐標之間是有聯繫的。四維時空的意義就是時間是第四維坐標,它與空間坐標是有聯繫的,也就是說時空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整體,它們是一種「此消彼長」的關係。

尺子的長度在三維空間相對不變,而在超越三維空間的速度下運行,速度越快尺子會越縮短。當速度越接近光速,尺子的質量接近於0(佛家稱為「空」),揭示宇宙中空間的相對性;

鍾曼效應:鐘錶的時間在三維空間相對不變,而在超越三維空間的速度下運行,速度越快鐘錶會走得越慢。當速度越接近光速,鐘錶的時間趨於停止(佛家稱為「定」)。揭示宇宙中時間的相對性。

  因為思維模式沒有超越三維空間的世界觀,但是不可思議的是愛因斯坦和釋迦牟尼佛做到了!

四維時空不僅限於此,由質能關係知,質量和能量實際是一回事,質量(或能量)並不是獨立的,而是與運動狀態相關的,比如速度越大,質量越大。在四維時空里,質量(或能量)實際是四維動量的第四維分量,動量是描述物質運動的量,因此質量與運動狀態有關就是理所當然的了。在四維時空里,動量和能量實現了統一,稱為能量動量四矢。另外在四維時空里還定義了四維速度,四維加速度,四維力,電磁場方程組的四維形式等。值得一提的是,電磁場方程組的四維形式更加完美,完全統一了電和磁,電場和磁場用一個統一的電磁場張量來描述。四維時空的物理定律比三維定律要完美的多,這說明我們的世界的確是四維的。可以說至少它比牛頓力學要完美的多。至少由它的完美性,我們不能對它妄加懷疑。

然而四維時空即時間與空間構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能量與動量也構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四維動量。這說明自然界一些看似毫不相干的量之間可能存在深刻的聯繫。在今後論及廣義相對論時我們還會看到,時空與能量動量四矢之間也存在著深刻的聯繫。

  再看看科學家在顯微鏡發現了什麼吧!

  「物質-分子-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電子-納米-夸克……」

  最終發現的物質,竟然在顯微鏡下是看不到的,這種物質被稱為「夸克」——世界上最小的物質或者類物質,或者根本不存在,不對!「有」或者「無」,陰和陽,色或空,乾脆叫「0」?

  《道德經》「有,萬物之母,無,天地之始」。「萬物負陰而抱陽,中炁以為和」。

  《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亦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心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正像科學家發現的「夸克」,這種物質既簡單又神秘——超級震撼了人類!

  談到夸克的特性,更是奇妙無比:

  1、其中有兩種夸克——中微子光子,在絕對靜止狀態下,它質量是0,它一動要麼是+、要麼是-,所以,科學家發現的「夸克」幾乎同時出現一正一負的「對夸克」。這不禁讓我想起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中二是指陰陽,三應該是五行(因為元素周期表裡面的元素幾乎都可以按「金木水火土」分類了),「三生萬物」可以理解為這五種基本元素按不同比例的組合就形成了宇宙萬物啊!那麼「一」是什麼呢?沒錯,當然就是指「0」!還記得佛祖說過「四大皆空」嗎?還記得六組說「本來無一物」嗎?緊接著——

  2、它的壽命 ∞(無窮大)。難怪古聖先賢、歷朝歷代的修行者都在「禪」「定」修鍊悟道,以求長生久世,其實是都想得到這個∞(無量壽),因為「一定成功」!不「定」當然就難成功!順便提一下:質量為0的東東正是無量光!「無量光」「無量壽」合起來正是佛家唱號「阿彌陀佛」,道家稱的「無量壽佛」,這些咒語神秘莫測,世間幾個人能明白啊!0其小無內其大無外,表示「空間」;∞不生不滅無始無終,表示「時間」;空間為「宇」,時間為「宙」,怪不得古往今來那些修道者果真很長壽啊!我恍然大悟——原來古聖先賢(內求法)和現代科學家(外求法)都是在忙活探求「宇宙」真相呢。

  總之:這些都是末學從愛因斯坦相對論里悟道點兒感想,距離「宇宙真相」差距甚遠。僅供仁者、智者朋友們參考吧。


  讓我們把思維進一步擴展一下,如果人體是一個小宇宙的話,那裡面的粒子是不是就相當於宇宙當中的星球啊,一定是的,那粒子上面會不會有生命呢?可能就有生命存在。這可不是我思路廣,釋迦牟尼有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學說。

  「釋迦牟尼佛在2500年前就對三千大千世界了如指掌,在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中有三十三個界定範圍,而生命則以十種不同的形式和等級遍及於三界,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中,在華藏世界內有十種不可說佛剎微塵香水海,無極無盡。有無數個像西方極樂世界的星體,並且仔細詳盡地解說那裡的情況。

  他告訴人們地球就像一個橢圓形的庵摩羅果,這是2000多年以後才被科學家證實的啊!他講我們的身體就是由這若干極微緣聚構成,他還講了一粒沙里還有這樣的三千大千世界。一粒沙子就像一個宇宙一樣,裡面也含藏像我們這樣的智慧生命,有星球,也有山川河流。他還說一滴水中有八萬四千生命 ……」

  如果人類未發現顯微鏡,恐怕到現在還認為佛陀是在講迷信了!聽起來很玄哪!可是如果看看這些照片,我覺得這也並不玄,一切皆有可能。所有的科學定律都只能在特定的時空中成立,它們多數從一開始就註定會遭到修正甚至否定的命運。釋迦牟尼佛觀察宇宙就像一個視力正常的人觀察大象一樣,而科學的方法則是一群盲人在摸象,他們研究的成果絕不是大象的全體和真實。

  佛陀教我們要「但求本,不愁末」。他說法四十九年,種種方便,長說短說、橫說豎說,並非是想告訴我們大象鼻子有多長,尾巴多少毛這類技術的問題,而是教我們這群盲人睜開眼睛而已!

  如此看來,我們的肉眼真的很局限,讓我們只看到表象,看到假象,而看不到真相。我們的「看不見就不相信」的觀念是不在理,得轉變一下了!!!

  現代物理科學研究者也應知,要找到組成物質的最細結構(如量子級別物質),只能是徒費心機,或者「如是說」而已,因物質只是一種幻相,它沒有常而有質礙的最細塵粒,若在虛幻的現象界中尋找,將會離真相越來越遠,永遠也不可能窮盡其微,只有轉而研究人的內心(如禪定態),宇宙物質之迷才有解開之時。

附:

一、【科學哲學有能力區分科學與非科學嗎?】

科學哲學還沒有能力劃分科學,但科學哲學在這個方向思考和嘗試,幫助人們更好的理解科學的範疇。

生物學並不能明確劃分什麼是生物,物理學也不能明確劃分什麼是物質。研究對象不明確,不影響繼續思考探索,追求更清晰嚴謹的研究。

相反,題主在豆瓣建立討伐哲學小組,對科學和哲學做簡單分割,亂下幾個定義,倒自以為可以更好地區分?這些『定義』算是『接受預測的解釋』嗎?

恭喜題主發明新詞『哲粉』,五體投地。你在豆瓣自問自答自轉自頂自娛自樂,比知乎自在多了。

二、科學學哲學和科技有什麼不同?

科學哲學是經過多人長時間歸納和總結的理論的東西,有相對完善的體系。包括自然、人文等。科技比較強調技術方面的,自然科學的一部分。

而自然科學是研究大自然中有機或無機的事物和現象的科學,包括天文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生物學等和地理學。

三、【如何理解「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義大利史學家哲學家克羅奇在其專著《歷史學的理論和實際》中提出的。

當代並不僅僅是一個時間概念,而更多的是一個思想概念。正如克羅齊自己所表明的,「當代」是對歷史做出敘述時所出現的一種思考狀態。這種思考無疑是思想的現實化和歷史化。

歷史就是過去與現在無休止的對話。

歷史讓人通曉過去,後人從歷史汲取經驗教訓。

歷史就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真相只有一個。然而記載歷史、研究歷史的學問卻往往隨著人類的主觀意識而變化、發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

歷史是精神活動,而精神活動永遠是當前的,決不是死去了的過去。

歷史只要它還影響著我們,就存在於我們之間。

所以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有答友對佛教和量子力學扯在一起表示懷疑,這兩天詢問了以下相關專業的同學思維本體學的師兄,給出的答覆如下,當然鑒於標題主要是佛教向,教內人士看看就好了,作為科普向。

測不準現象

量子力學中,在觀察微觀粒子的時候,因為心的不穩定,在現在這種散亂心狀態下你的是不穩定的,就直接表現為粒子的不穩定,因為在佛教的實證中最後發現,心物是一體的,觀察者處於什麼樣的狀態,直接決定了被觀察者的形式,所以你根本就測不準。然而等你達到定中的時候,你再去觀察的時候,那麼這些微觀世界都是非常穩定的,是可把握的,而不是概率化的。

定中的人,對微觀世界都是清清楚楚的。

因此,之所以會產生測不準和概率,那是因為科學家都是處在現在這種思維狀態(散亂心)去觀察,他在使用現在這種思維狀態的這種專註,這種選擇性的專註,這種不穩定的專註去觀察,因為心物一體的本質,粒子就是他自己,心的不穩定,直接表現為粒子的不穩定,他是沒有辦法測準的。

他就發明一個概率,用概率去解釋宏觀世界,但是所有的概率,都是向著觀察者所希望的方向發展,表面是一個概率,其實是他心的一種希望,他希望的方向去發展。

而我們在很多經典和公案中可以看到,定中人在使用神通的時候,他想變化,就像以前舉的例子,他想變一個蘿蔔,由濟公去給別人變一個蘿蔔的時候,他絕不可能因為概率的問題,結果變成了一個石頭,也就是他想變什麼,很簡單就變什麼,而絕不可能去變錯了,把蘿蔔變成石頭了。不存在概率和不準的問題。

無怪乎南懷瑾老人說,以後的大菩薩們都會從大科學家中誕生。

以上給佛教人士看,只求諸位師兄,千萬要改變觀念,不要看不起科學,弘法這種事情,你很難講得清未來佛法會以什麼樣的形式傳播。

-------------------------------------------------------------------------------

原答案:現代科學體系主要還是研究物質,還沒有能力完全解釋佛教的心地法門,那就更談不上運用變成「生產力」了。

從理論來說:

最接近的也是量子力學當中對於物質的定義:是觀察者和被觀察者之間關係的描述。(我也記不太清楚詳細的描述了)。

也就是研究到了思維會對物質產生影響這個層次,這個就接近佛教心法的內容。

從實驗來說兩者是有共同點: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不同點:佛教主要是以人身作為實驗的工具,而且到一定程度會擺脫人身的影響,擺脫實驗的對象連物質的相都是不存在的。

現代科學研究這個世界主要還是依靠各種各樣的工具來放大 人 五官的觀察能力,也就是還是要靠身體,至於能不能突破這一點,真不知道,詳細論證恐怕篇幅可以寫書的,即使做得到,你也沒辦法公開公布呀,大家都是要眼見為實的,為什麼現代人恐怕連個物理學公式都寫不好卻非常相信現代科學?

因為現代科學能夠變現成生產力。

而不是靠信仰充值,所以佛教一定程度來說還是要靠自證而難以公證。

你看所有關於佛教跟科學之間要搭配起來的話題,都沒辦法繞過這些疑問:

你靠什麼做實驗?你如何公證?

因此真的沒必要強行把兩者牽扯到一起,這個任務要交給那些有志研究量子力學的科學家們完成。

就像一個大閨女還沒到出嫁的年紀,你強行做媒給她介紹了一個好男人還大肆宣傳,反而會污了女孩的名譽,搞得雙方之間不清不楚好尷尬,要等人家自己「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對於我們這些佛教徒無論是信眾還是實修人員,既然還沒辦法解釋,沒必要強行解釋給自己找個心理安慰,做人要實際一點,有好處就老老實實念經得了,就像你買了個蘋果手機,很好用,很強大,難道你要把材料學、電學、編程統統學一遍才覺得自己有底氣去用嗎?

而且對於那些不信佛的人來說,你真覺得有把握有能力講清楚量子力學、佛教第一義這些完全沒法用語言表述的事情嗎?大多數人其實是不感興趣的,也沒有那個能力能夠理解的,一說即錯,教內的人才喜歡這種方式來鞏固自己的信心,但對於佛教來說,真正的信心是靠實修得的。

你對那些人講講佛道打坐可以治病這種效果還更好一些。

或者把儒釋道的核心發揚光大到各個領域,比如商業,預測,醫學,心理種種,要讓人能受益,要讓社會上大多數人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自證,就像佛陀時代的人們,大家一天到晚沒事幹基本上都在修行,那佛陀講的對他們來說是直接受益的,那他們自然就懂了,這時候大多數人能夠自證,那麼自證就成了公證,佛陀的教法才能公開流傳下來。

能夠到了那種程度再告訴人們原來你受益的這些東西核心還是佛教,那社會才能真正把佛法的宗教外衣脫掉。


當旭日升起的時候,黑暗並非不存在,只不過我們選擇了相信眼睛。

陽光並不會對任何人產生感情,只不過我們認為:「它愛我,給我溫暖。」

我本就是不可靠的,我從來不相信我。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佛告須菩提:「爾所世界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住,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住,皆為非心住,是名為心住。何以故?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如果科學的解釋定義為:以你所積累的知見所能理解的方式說明。

那我希望你不要得到回答,因為這是無益的,這是你,你所執取的。

你、你所執取的熄滅,才是解脫的方向。


德重鬼神欽

這世間東西又不是一成不變

有好也有壞

修行正法可以變好

修行邪法可以變壞

但是正法是苦的

是常人做不到的

所以珍貴

所以能變好

邪法是常人都可以做到的

誰都可以得到甜頭的

誰都會吃下毒藥的

是努力不佔便宜

修身養性

積善修德

還是一張嘴造業千重

不知天高地厚

舉頭三尺有神明呢


謝邀!

從念金剛經到感覺帶來好處所發生的一系列的變化裡面,能夠觀察到這種變化原理基本是不可能的。因為現在的科學發展並不能直接看到事物運行的本質,作為一個凡夫哪怕藉助現在最先進的儀器也很無力,而如果用科學來解釋長期念金剛經帶來的好處,其結論一定是片面的不究竟的。

科學研究有一個缺點就是都是執著在相上,都是研究的事物變化相,沒有這些相便不能稱之為一種科學發現,而金剛經里講的是要「離一切相其名諸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幻應作如是觀」,讓人不要執著這些變化相,有根本的不同。兩者是相悖的。


這很簡單,先說一個佛教的真理,心物一元,心改變,外部環境就跟著改變,同樣環境也會影響心。

你說你放下浮躁的情緒,踏踏實實的讀金剛經,然後工資提升了,人際關係和睦了,這裡面是有因果關係的,因果關係是心情不浮躁了,工作才能踏實認真,待人接物才能周全,這樣工資會有更高可能性提升,人際關係更有可能融洽。

那麼和金剛經有關係嗎?有!有什麼關係?金剛經講空,空破凡夫執著有見,有見強烈的人,容易急躁,躁動,躁動的心,不能踏實工作,不能周全待人接物。

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改變,你在看完我這個回答,腦子裡會多一個看問題的角度,這也是一種改變,同樣讀金剛經也是這樣,每天讀,每天都會被金剛經里的智慧感染,熏陶。心每天都會有變化,環境也隨之而變。

就是這樣,如是因,如是果。


科學是真理,是可以證偽的,是屬於人類知識層面的範疇。

《金剛經》是《大般若經》600卷的其中一卷--第571卷,記錄佛陀回答須菩提的問題: 大乘修行人發起菩提心,應如何住?如何修行?如何降伏其心?實質給天.人.阿修羅,乃至十方法界一切眾生而為宣說。

兩者的對象不同,範圍不同,內容不同,佛經是不適宜亦不可能從科學的角度去解釋。

題主非正問。


如果你能堅持每天念1個小時金剛經,也就慢慢學會了堅持,同時也就能體會到堅持的好處。所有有益的事都要長期堅持才能見效果,首先要學會堅持。


長期念金剛經,減少了念煩惱,念惡念,念痛苦,念恐懼,念迷茫等的機會,也就間接減少了自傷、傷人、和被人傷的機會,這樣解釋夠不夠科學?


應該是念經功夫到了,內心平靜,從而影響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進而影響自己的生活。

達摩祖師說:「三界業報,唯心所生。」「若前心不造,即後心無報。」

六祖說:「心平何勞持戒」,可見心平對對自己生活的重要。


其實科學實驗是可以做的,只不過現在的科學體系以錯誤的基本綱領為引導,以大多數人的意志為共識,已經在死胡同里走了很久,想再出來不是很容易了。李嗣涔教授(台大原校長)就做過雙盲實驗,證明了神聖字彙(佛)與一般字彙(人)的不同,他做的實驗是完全按照社會科學實驗標準來做的,也有一定的數據量,定性和定量研究相配合。科學可以證明金剛經帶來的好處,可以證明信心、願力的重要,可以證明經文和普通文字攝受力的不同,可以證明佛陀的教法。


得了好處堅持下去就好了。

你有此因緣念《金剛經》能得如此果報,其他人不一定。

某人感冒,吃了某葯,很靈,就大肆宣傳。

有人聞說,感冒也吃這種葯,然後死了。

然後那人親屬聚眾要求取締這種葯。

某人再也吃不到這種葯了。

世事無常,既得利益,當勤加念誦,而非作為神異四處宣揚。


看到有討論量子力學的,也來湊個熱鬧。

本人無意針對任何人,但是也認為:

雖然是為了宣揚佛法,但是在現階段把量子力學和佛學聯繫在一起有些牽強!

這些言論,本人不知道最初出於何處,但大部分人恐怕都是在到處「轉載」吧!

我只問兩個問題:

1,有哪位佛學「實修者」是量子力學方面的專業人士!

2,有哪位佛學「實修者」在定中觀察過量子!

請注意我說的是「實修者」,不是修「口頭禪」!

唉!

其實本人感到一絲悲哀!

需要「證明」的,往往是內心不自信的!

佛法淪落到需要別人來「證明」了嗎?

況且,對於一個持有「正見」的真實修行者,整日討論這種問題,對修行有幫助嗎?


喜歡一個人,見了開心,就多見見,

喜歡一部經,讀了開心,就多讀讀


重要的事說三遍,

沒有能量這個東西

沒有能量這個東西

沒有能量這個東西

能量這是一個人類創造的概念,用來描述運動。

沒有能量這個東西,有的是運動。

就如同溫度,沒有溫度這個東西,它描述的是物體微觀上分子的熱運動程度。

比如電,沒有電這個東西,只是我們把電子的定向流動稱為電。

就如同我們用咸來描述鹽,咸只是我們對鹽的描述,咸不是鹽。

用佛法上來說,就是,佛說 XX,即非 XX,是名 XX

唉,不說了,根本就不在一個頻道上,

科學知識知道的少,佛法上也沒看出來你有多少,完全是自己想出來的東西那個都不沾邊,唉,你自己怎麼開心怎麼玩吧,

我真是看不下去了,@釋演勝這位大哥長篇大論引用了不少東。但是呢,他的這個回答其實漏洞百出,邏輯錯誤,真的是很無語。我就反駁反駁一下這位吧

這位大哥扯什麼物質是震動的能量,呵呵了,這是連最基礎的知識都不懂

給大家科普下,關於物質和能量絕大多人只是熟知,而不是真知,僅僅是知道這兩個詞罷了。

首先,世界是物質的,而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是物質的存在方式。不存在不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這是關於物質的東西。

然後,能量呢其實是一個度量如同溫度。什麼是能呢?舉個例子,以地球為參考系,一個小球有以下三種運動狀態

A靜止

B一米每秒勻速直線運動

C二米每秒勻速直線運動

小球這三種狀態肯定是不同的,不同的地方就在於運動。BC狀態的小球相較於A,能夠把運動的傳遞給其他物質,這種轉化就是能。(如果不懂可以想一想撞球)傳遞的多少就是量。

在兩個物體相互作用的的過程中,沒有能量這個東西的存在,它只是一個概念上的東西,專業術語來說就是,能量是物質運動轉化的度量。

然後這位大哥扯什麼物質是振動的能量。

_(:з」∠)_好愁,我之前還在他的回答下問他,什麼是能量。

這位大哥反正我什麼是,什麼是能量,我知道,你知不知道?

在他的回答中,大量的偷換概念,振動是運動,但是,運動不是振動。謬誤。

之後又說什麼能量還有正負。正能量,負能量,和能量沒什麼大的關係,換個詞就是積極性與消極性,跟能量能扯上什麼關係?大眾口語上的東西,能往這上面扯?

我滴個乖乖呦。

我給你個手榴彈,請問,這個能量是正,還是負?

之後又說靈體與肉體為什麼看不了靈體,因為靈體振動快,物質世界振動慢。

那麼,我提出一個問題,靈體與肉體在一起的時候,頻率是會怎麼樣啊?會不會我今天在馬路上走,啪嗒一聲,因為肉體把靈體的能量拉低了,掉地上了?

又或者靈體在振動低的時候要晒晒太陽充個電?

吐槽點太多了,再說一句,你這是靈學還是佛學啊?

共振能使低頻變高頻

媽媽呀,共振的一個前提就是兩個物體的頻率相同,頻率不同不會發生共振,你說的是什麼鬼?吐槽點好多!

女高音的歌聲提高玻璃杯的頻率,導致玻璃杯碎了。。。。。

那個是女高音的歌聲和玻璃杯的固有頻率相同,產生共振,玻璃杯積累能量到一定程度,碎了。

不行了,我看不下去了,媽媽呀都是什麼玩意兒?


安慰劑效應


因為我們熟悉科學,所以想用科學來解釋一切。換一個角度,如果我們通達佛法,那必然是用佛法來解釋一切。世尊名為世間解,了知一切世間法。

金剛經就是有這樣的作用,至於想了解為何如此,還需深入了解什麼是金剛經的理體,就是金剛不壞心第八識如來藏。


金剛經是佛教經典,是宗教典籍。科學是宗教嗎?科學有功德嗎?科學有道德標準嗎?世界上最科學的東西就是殺人武器。佛教有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科學理念里有嗎?

西方人文科學最發達,至今沒人科學的解釋出上帝究竟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因為上帝是宗教,不是科學。西方各大科學家,基本都有宗教信仰,為什麼不用他們所從事的科學理念,去科學的解釋他們所信仰的宗教?因為宗教有宗教的理念,不同於科學。、

用科學理解去解釋宗教性質,要麼是不懂科學,要麼就是不懂宗教,所以才攪在一起。


推薦閱讀:

打坐時出現邏輯思維,對不對?
世界是由貪嗔痴組成的嗎?
對《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一點疑問?
密乘佛教的本尊法有何特別的殊勝之處?
佛法講實修,如何實修?怎樣實修?

TAG:佛教 | 佛學 | 佛經 | 金剛經 | 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