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道的貓足立和泰拳的提膝點地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嗎。?

rt,本身是以泰拳和巴柔技術為主,本身並沒有練過空手道,(但是有過一點了解),就是想問下貓足立和提膝點地有什麼不同和相通,以及在mma規則下兩個技術有什麼出彩和不足的地方?


謝……邀……各位皇上吉祥。加了這麼多標籤讓我很難做啊!我只懂點空手道而已~(最近貓足似乎有點火?)手機碼字沒圖,要看圖的親們左上角叉叉吧~

在我司跳槽人員編寫的空手道百科小詞典里,貓足立不叫貓足立,叫貓足(Nekoashi),我教課的時候一般也稱之為Nekoashi,一來逼格比較高,二來它不算嚴格意義上的立法(tachigata)也就是說它被認為不適合作為實戰架(kamae)來使用。

一般來說,貓足完全把重心壓在後腳上。你可以連續前屈立行進實現快速前進,貓足不行。有人說貓足後退快啊,那可以嘗試下,對方連續前進,你連續後退,你就知道結果了。站成貓足的狀態受到衝撞,架構會崩潰。

貓足在我司空手道形里出現的時候一般有三種形式。配合防守,配合足技,配合出拳。剛柔流的話需要請@小石石@王扁豆 來講,我只講我司業務~

配合防守重心靠後好理解,人被打頭本能要後仰,早期空手道也出現了很多上半身略微後傾的實戰架。重心靠後如果反擊或者走位不及時容易被一波帶走。(參考町田龍跑跑和酷狗公司)

配合足技,重心後壓使得前腿相當的靈活,大部分前腿的踢擊都需要重心往後壓一下去踢,這樣後腿蹬地配合頂髖可以踢出很大的力量,而且本身也比較穩定。(這裡我們不討論松濤館空手那種不往後壓重心,直接原地起前腿的情況,對重心把握和蹬地頂髖要求太高)

我司跳槽人員編寫的空手道小百科裡指出,練習貓足移動的時候需要時刻保持起前腿前踢的感覺。

最後是從一個站姿轉換到貓足(直拳或者捶打)或者四方向,一直線行進配合手刀。這種一般都是用貓足不壓重心的前腳來勾絆對方,手上動作做輔助來完成投技(Nagewaza)比如貓足打兩下直拳,手上動作的分析可以是擰頭或者推肩,腳下去下絆子。

給空手道練習者們一個建議,貓足的練習可以很好的體會坐在腳跟上的感覺,正確的貓足對膝蓋的負擔不大,不要過多糾結於腳尖和膝蓋朝向一致的問題,胯那裡對了,足膝自然就對了。


很巧合,作為泰拳和空手道的雙修者能回答這樣問題。

兩者技術有相同,也有不同。

相同地方,因為都是虛步

不同地方1:使用踢擊部位不同,泰拳用前腳點,或者整個腳掌踢。空手道用前腳掌部位踢

2踢擊路線不同,泰拳向前。空手道向上踢。

3用途不同,泰拳的前腿隨時可以提膝蓋作為防禦,而空手道的貓足立是為了向後滑步(詳細見優酷大山倍達的去韓國交流視頻中做的貓足立動作)

在mma應用步伐里,貓足立比泰拳那個提膝更實用。貓足立向後滑步的技術對身高比對手矮的選手非常實用。而泰拳那種站立方式不太有利打出重拳,下盤也不穩。在 對手使用 td(摔法技術)很容易被抱腿摔飛。


泰拳的站架體系以雙臂防上段踢,以提膝防整個低段和中段,拳擊在這個體系里的比重很少,特別是他們慣用慢熱的比賽節奏,所以前兩個回合雙方大部分的時候都是在用低掃試探和消耗,所以他們的站架是為了適應這套東西,重心在後,前腿點地隨時準備提膝。

空手道的貓足應該是型的一種吧?至於型當然是怎麼擺都可以,他們打實戰不管是極真規則還是大道署貓步都用得很少。


泰拳的站架體系以雙臂防上段踢,以提膝防整個低段和中段,拳擊在這個體系里的比重很少,特別是他們慣用慢熱的比賽節奏,所以前兩個回合雙方大部分的時候都是在用低掃試探和消耗,所以他們的站架是為了適應這套東西,重心在後,前腿點地隨時準備提膝。
空手道的貓足應該是型的一種吧?至於型當然是怎麼擺都可以,他們打實戰不管是極真規則還是大道署貓步都用得很少。


善用腿者無雙重,一個虛步為了出彈腿,重心腿少位移。一個點彈為了出蹬腿,身體在小步伐挪動中調整到適合攻擊的距離。


推薦閱讀:

極真空手道怎麼樣?
為什麼有些空手道大師是穿紅帶而非黑帶?
空手道中貫手包含了哪些手型?應當怎樣練習才能提高貫手的殺傷力?

TAG:搏擊項目 | 空手道 | 泰拳 | 終極格鬥冠軍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