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知乎茶葉版塊大神們很少深入談綠茶是為什麼?

茶葉版塊的大神們,回答最多的都是岩茶、鳳凰單叢、小種紅茶、普洱等,看這些大神們的專欄介紹以及平時自己喝的也都是這些種類,很少涉及綠茶類,原因是什麼?是因為每類綠茶的味道很標準很單一,不及岩茶、單叢這類千變萬化嗎?


這個觀點很有觀察力!

一個綠茶的標準比較單一,相信很多經常喝綠茶的朋友都不容易被忽悠,為什麼呢?它的定價和品級區分更容易掌握,採摘標準也統一。大多數綠茶通過觀察外形就知道它的等級了,不太明確的話,沖泡後喝茶葉苦澀感,就能判別了。這個是只要多喝就能掌握的技能之一!!

不同類型的綠茶區別主要也是外形的區別,內質上差異不大。

我們知道一篇文章要有內容才會吸引閱讀量,那綠茶的科研成果是所有茶類中研究最多的,非常的多!你要想出不一樣的觀點,相對有一定難度!既然這樣誰會去寫呢?


非常有意思的問題。

其實綠茶的研究以及文章都是比較多的,而且是非常專業的學術論文。

那從「知乎」平台的角度上來講,為什麼綠茶講得少。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1、綠茶的加工工藝以及產區區分相對比較簡單。

2、因為好區分,所以綠茶的價格相對比較透明,頂級綠茶一般都不超過1w元。正常在3500-5000。更深層次的原因可能是綠茶的口感相對比較單一,沒有題主提到的諸如岩茶、單叢變化多。有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是,天價茶裡面,半發酵茶是居多的。拍賣單價過100w/kg的茶裡面,有單叢(半發酵)、岩茶(半發酵)、生普(雖為後發酵,但是發酵程度也介於全發酵與不發酵之間)。發酵程度為半發酵的茶,口感與香氣的均衡度會有比較大的優點體現--口感飽滿,有茶勁,香氣細膩,富於變化。

一般人喝茶大多都是越喝越往茶味足的方向,像我也欣賞綠茶,喝到好喝的綠茶也會心情愉悅,但是叫我天天喝綠茶就會覺得沒勁。個人習慣,勿噴。所以這個就是第三點:

3、作者的喜好。作者日常喝的可能都是生普岩茶單叢,近水樓台先得月,關注點就在這些茶類,所以綠茶就被忽略了…

4、作者的人群分布。更多的作者是民間高手或者是茶店茶企員工老闆。而不是茶葉研究院的人,而茶葉研究往往都是晦澀難懂的成份數據、圖表,對於一般人可讀性不強,不適合在這個平台發布。

5、某些茶類的製作工藝更為複雜,過程越複雜意味著講究的地方越多,講究的地方越多就越有故事性(並不是裝神弄鬼)和可讀性。所有製作工藝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使茶更好喝。茶葉知識傳播往往就在這些有故事的地方而起

午休時間碼字,有時間再慢慢更新。


綠茶玄學成分相比發酵類茶葉少一些,忽悠起來沒那麼有神秘感(●—●)


綠茶的加工工藝最為簡單(先不提鍋炒殺青 、蒸汽殺青。一般的好茶都是鍋炒殺青…),茶的好壞直接體現在原料上!

農產品-產區是關鍵。所以好茶是有限的,頂級的核心產區屈指可數:福建武夷山原料、浙江安吉白茶原料、安徽黃山毛峰原料、浙江西湖龍井獅峰原料.

所以,好的茶湯給你最直接的感覺:厚、潤、甜、滑、細。但是一般你喝到的都不是頂級茶,所以口感的水平很難提高。永遠把一般的茶的那些不好的口感(苦、澀、薄)當做正常。

但是我國綠茶產量銷量如此之大,如果把一切都挑明了…你懂的。其他茶類也是這樣,很少明確的分個高下。喝茶應該知道產區才是核心。


因為茶葉版的大神大多數都是茶商啊。綠茶進價高,難保存,轉手賣不出就虧本,還只能賣一季。反之,岩茶單叢白茶普洱賣不出也不急,變成老茶更值錢。綠茶是純消費品,買高檔綠茶的是真奢侈。普洱之類的就有投資功能,價錢當然容易炒高。這年頭,互聯網上精明的茶商,誰還主力賣綠茶訥,當然一個個都說著普洱烏龍的道道。


大家可以試著打開知網,或者類似的論文庫。

關於綠茶的研究從數量上是最多的。無論是種植,製作還是品飲,都研究的非常細緻了。

既然研究的細緻,那麼可供討論的空間就很小,於是忽悠的比例就遠遠低於普洱茶,烏龍茶等類別。

我不知道別人,我只是希望從這種一大堆的忽悠中間,試著來一股清流。也許會被別人認為是另一種形式的忽悠,但總比什麼都不說得好。

另外,由於綠茶的研究深入,以至於綠茶的各種標準也被應用於其他茶類,這才是那些茶學專業學者應該思考的。到底合不合適,到底適不適用。


這還不簡單,這不就是因為知乎茶葉版塊的幾位「大神」們都不是經營綠茶或者說不是以經營綠茶為主的嘛。那自然就很少深入談綠茶了。

其實綠茶門道也不少。清代中期,綠茶很受洋人歡迎,中國大量出口。洋人喝茶也是要看顏值的,於是清代晚期的茶商們就發明了一個辦法,往綠茶中添加滑石粉,一是能讓干茶變得油亮光潤,二是可以增重。後來這招讓洋人們識破了,洋人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拿現在來說,好的綠茶,產地、樹種、工藝都是有講究的。產區和樹種的問題比較龐大,這裡不展開說。就說工藝的問題。一般認為,綠茶因為工藝簡單,所以不用太講究,這種想法是不對的。目前市面上的綠茶,大多數存在殺青不足的問題。殺青不足的好處是干茶色澤翠綠,條形漂亮,缺點就大發了,最突出的缺點是青草氣過重。


因為真的細究很難講啊。只有面聊對著喝才有大收穫。


斗膽說句:因為綠茶的利潤要比紅茶、黑茶低很多 ,所以沒什麼商人來給你做安利,多喝紅茶這個好的不得了!╮(╯_╰)╭


很同意詠甘華老師的回答。我還想再補充幾點,還請老師批評批指正。

1、口味單一(感受)

綠茶的滋味,基本上由具有苦、澀、鮮、甜四要素化合物組合。入口微苦澀感,很快轉為濃烈、醇爽、醇和、平和等滋味,有收斂性、回味爽快回甘。

2、一年之際在於春(時間)

清明茶是清明時節採下的嫩芽製成的茶葉,是一年之中最早的第一批茶。由於春季氣溫適中,雨量充沛,且春茶一般無病蟲危害,無須使用農藥,茶葉無污染,富含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香高味醇,奇特優雅,是一年之中的佳品。 與明前茶相比,之後的穀雨茶和夏茶就差很多,夏季炎熱,茶樹生長很快,容易變老,有「茶到立夏一夜粗」的說法,秋茶雖然天氣溫和,但是天氣乾燥,經過了春夏採摘的茶樹不僅內質不足還容易枯老,茶葉質量自然不如春茶好 。

3、工藝流程(操作)

基本都是殺青、 揉捻、乾燥這幾步,不同地區的綠茶,外形有所不同。但工藝流程基本相似。

我想申發出幾個問題?

1、綠茶的口味、採摘、工藝流程可以一直保持,然而我們是否還可以有所創新?

2、借鑒日本的綠茶,我國的經茶是否還可以有所提升?


綠茶成本高,茶商不容易忽悠人。所以討論少


補充一點,綠茶有保質期,而且很短。不經放,品質下降快,不好忽悠。


菜花炒熟了,要看料子和火候←_←

綠茶差不多,工藝上很簡單,相比其他茶類,話題少一些


綠茶味道相對單一,說出花來多數人喝也就那樣。


綠茶沒有發酵的環節,變化比較少

說龍井,喝了基本就是那個味,品質的差別

說岩茶,一從一味,類型的差別


知乎雖然號稱3W每月是入門的,但讓他們喝1000以上的西湖龍井還是喝不起的。

而且茶葉版塊有幾個號自問自答的推廣文也不少。


綠茶的口感基本上是新茶最好,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下降,陳茶和新茶對比非常明顯,這基本上沒有什麼好談的。

而後發酵茶則不同,陳放得當,年份越老口感變化越明顯(並非故弄玄虛),可談的地方多了去了。


推薦閱讀:

抹茶為什麼絲毫感覺不到綠茶那種苦澀的味道?
怎樣泡一杯好龍井?
什麼茶葉最清香?
都出產富硒綠茶,陝西紫陽和湖北恩施哪個更好?
怎樣選購好茶葉?

TAG: | 綠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