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對於國際格局有何影響?

這是否意味著對二戰格局的嚴酷挑戰?


去他奶奶的政治正確,去他奶奶的多元化,我大英人民才不鳥這些勞什子!
才看bbc一個專題,採訪投票給退歐一方的英國人,現為言論摘錄

某老奶奶:「這裡的超市裡現在有兩排貨架是賣東歐食品的,這怎麼可以?」

記者「你為什麼選擇退歐?退歐不會影響你出口歐洲嗎?」
某農場主「確實會影響,但英國人的身份更重要,出口會有其他辦法彌補的」
記者「但你僱傭了很多東歐季節工,退歐後你不會損失很多勞動力嗎?」
農場主「他們是季節工,我歡迎他們季節性的來幫忙,但現在他們全年都呆在這裡,這讓人很不舒適。即使我們退歐了,我還是可以找到便宜的勞力,他們沖著高工資來英國而不是免簽證的方便,雖然我不清楚屆時他們會以何種方式來,但他們肯定會出現。(我操,明擺著招偷渡黑工嗎?)」

記者「你這裡很多顧客是歐洲人,你為什麼選擇退歐?」
某酒館老闆「所以我選擇退歐。歐洲人越來越多,他們喜歡在吧台上看我們不感興趣的體育節目,看球時他們還懸掛母國國旗。他們不能在一個英格蘭的酒吧里掛不是英格蘭的旗幟,我不歡迎這樣」

記者「這個小鎮上很多人是波蘭後裔,為什麼會在投票時選擇退歐?大家很討厭東歐人嗎?」
某老頭「我就是波蘭人後裔,我投退歐,我對波蘭人沒意見,但對歐洲有意見」
記者「但波蘭勞工撐起了這裡的經濟,現在年輕人越來越少,你不覺得移民來的年輕勞力很重要嗎?」
某老頭「沒有了我們自己的文化,要經濟有什麼用?」

某夫婦「移民越來越多,他們對社區沒貢獻」
記者「但移民多數是工作納稅,而不是拿救濟的,比如你們的清潔工就是移民,怎麼能說沒貢獻呢?」
夫婦「那是工作,不是貢獻」
記者「納稅怎麼不是貢獻?」
夫婦「貢獻是融入和互動基礎上的,他們很多人連英語都不說,聚集在一起時只說我們聽不懂的語音,在公共場所也是,這讓我們很難過」
記者「但是移民和東歐勞力的稅收支持了我們的全民醫保,這也不是貢獻?」
夫婦「不,這是法律規定。我們都知道,他們拿到工資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錢寄回老家,在網上郵購廉價的國外商品,而不是把消費留給本地,這是吸血,只會讓英國越來越糟。」

記者「你為什麼選擇退歐?是因為擔心移民問題,布魯塞爾的立法權力問題還是其他什麼?」
某路人「我聽說歐盟每天通過80多條法律,全歐洲都要遵守,而這些法律是什麼我都不知道,我們也無力干預。我們將無法控制我們的生活。」
記者「但歐盟法律是有地域針對性的,很多立法和英國無關,不會影響我們的生活」
路人「我想,這好像更糟。我們交很多錢給布魯塞爾,就是為了旁聽和我們一點關係都沒有的辯論會?」
記者「那麼移民問題呢?這裡面是你投退歐原因嗎?」
路人「我不是種族主義者,我歡迎移民,但歐洲議會不能突然間塞給我們成千上萬的外來人。我們需要控制移民的數量,篩選我們歡迎的人,拒絕其他不要的。你想,突然一夜之間有了這麼多羅馬尼亞人,土耳其人,埃及人,我們的住房,我們的醫院還有學校都跟不上,社會會擁擠不堪,我們生活會很拮据。歐盟只給我們塞人,剩下來的問題就要我們承擔,這不公。」
記者「但也有觀點認為歐盟對於英國也有補貼的。在移民安置的問題上,歐盟也在資助英國,並不只有英國人在花錢。況且,這些移民以後也會成為醫生和老師,改善我們的基礎設施,這段你怎麼看?」
路人「一個醫生需要二十年的教育,而一個移民的孩子現在就要上學,從花費到回報這之間二十年的差距該怎麼辦?何況我們在說的不是幾百個這樣的移民,而是成千上萬的,我們沒有經費。有很多東西是錢解決不了的,歐盟現在可以給移民付房租,但歐洲無法創造出那麼多工作機會。」


英國退歐:上不了諾亞方舟的人,正試圖摧毀整條船

在將來的人類歷史教科書上,今天將是重要的一天。因為英國通過公投的方式最終決定退出歐盟。儘管投票選各大民調機構都預測留歐的可能性更大,但最終退歐陣營還是獲得了大多數支持。


英國退出歐盟,意味著世界格局的重塑,也意味著二戰以來全球化的勢頭受挫。

令人玩味的是,投票前各大機構、政治家、社會精英、資本家、大公司、學者輪番上陣,近乎恐嚇地指出退歐的種種可怕前景。相比之下,退歐派的主張和理由並沒有佔據各大媒體的版面,他們的發言權遠沒有留歐派的人多,但英國大多數人仍然用自己的選票為自己做出了選擇。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現在的全球化運動真正代表的是上述社會精英的利益,他們把持著社會輿論,引導著社會的發展方向,他們是全球化真正的受益者。退歐對他們來講確實意味著種種可怕的前景。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全球化讓他們成為了世界公民,而這個國家面臨的難民危機、底眾人民的失業難題、種族治安等議題對他們來說影響並不大。說得難聽點,就算這個國家出了亂子,但對他們來說,誰沒有點海外產業呢?誰不能在全球就業市場上找到一個工作呢?他們是世界公民,他們的舞台是整個地球,而不是小小的英倫三島。


但於此同時,這個國家一半以上的人對此無動於衷。因為他們不是精英,他們也不是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他們不僅沒有能力在全球市場上叱詫風雲,還要面對來自各種全球性的各種競爭,假如這個國家出了亂子,他們屬於無法逃離的大部分。資本家會從國外引入廉價勞動力搶走他們的工作,引進投資者來推高房價。至於害怕移民難民太多影發種族矛盾?對社會精英來說不是問題!精英們接觸的也是高端的移民,以及其他外來的社會精英。相比之下,他們之間才更有共同的話題,共同的利益。希拉里和馬雲之間,絕對比希拉里和一個沃爾瑪打工的美國白人之間要有更多的共同利益。


當然,我們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即使是那種憤怒抵制全球化的人們,也或多或少地享受了全球化的好處。全球化也減少了國與國之間的矛盾,阻止大規模戰爭的發生。但是全球化發展到今天,成功地把國與國之間的矛盾轉化成了階級矛盾和貧富矛盾。社會精英和資本獲得了更大的舞台更大的世界,非精英和工薪階層則局限在小小的地方掙扎生存。對這兩群人來說,他們沒有共同利益,沒有共同價值觀。反而是那些遍布全球的社會精英、政治家、資本家,他們才是「一國人」。


所以我預言,如果全球化照現在的模式繼續發展下去,在這個地球上會誕生(也許已經誕生了)一群超級利益集團,他們是由世界各種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精英組成。他們能突破國界,把持整個世界的運轉。對他們來說,更好的前景是世界大融合,這樣他們可以集結整個世界的力量,創造更光明的新世界。在這個新世界裡,科技高度發達,文明高度發達,甚至或許長生不老、外星移民都可能成為現實。


但這個由全球精英創造的新世界,肯定不會為普通人敞開大門。這樣一個高度發達新世界,註定要淘汰大部分人。就好像電影《2012》里世界各國精英創造的諾亞方舟一樣,普通人是不可能得到船票的。在新世界裡,這個地球上只會剩下一群少數超級牛逼的人,和大多數蠅營狗苟的眾生。如果精英們不再需要中下階層的勞動力,他們不會有任何交集。這兩群人甚至將不會再被看成是同一個物種。


至於這樣的前景好不好,我不敢說。這取決於你能不能拿到新世界的入場券。現在,顯然越來越多沒有希望拿到新世界入場券的人開始不滿了,於是他們試圖阻止正在發生的一切。


我們當然不能就這樣毀滅創造新世界的可能。但是,現在是時候聽聽他們的聲音了。


先說對歐盟的影響:對歐盟以及歐洲一體化進程來說是一個打擊,英國是歐盟排在德國之後的第二大經濟體、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不管在經濟、政治還是軍事上都在世界上有著重要影響力,英國的離開會削弱歐盟在國際上的話語權。
另外一點是,英國的退出帶來了一個很不好的示範效應。只要有一個成員國退出歐盟,那就可能會增加其他「貌合神離」的成員國離開歐盟的信心。不過如果說會產生多米諾效應、其他歐盟國家也要公投脫歐,那倒也不至於,原因在於:一、對於絕大多數成員國來說,歐洲一體化帶來的好處要遠大於脫離歐盟;二、並不是所有國家都能像英國那樣承擔的起「脫歐」的成本的;三、其他主要的歐盟成員國脫離歐盟的意願沒有那麼強烈。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大國以及西歐小國都不會選擇脫離歐盟,東歐一些國家還指望著從歐盟受益,自然也不會,而且現在還有不少東歐國家在門外等著加入歐盟。只不過一些邊緣國家可能會有些不確定的想法,比如幾個月前的希臘。
(詳情請看:英國脫歐後,哪些國家有可能會跟進? - 扣小米的回答 )

一般在歐洲叫囂著要退出歐盟的,通常都是右翼保守派,他們會利用一切能夠利用的事件來宣傳自己的主張,他們雖然還不是主流,但勢頭在上升。這個我會在下面詳細說。


對英國的影響:個人認為,相比於歐盟,脫歐對英國的負面影響要更大。主要體現在經濟上,這方面的影響已經有很多分析了,比如進出口、勞動力市場、貨幣等等,這裡就不多說了。
還有一點是英國內部的一些支持留在歐盟的地區,比如蘇格蘭,對投票結果很不滿意,日後他們是否也要公投以及這些地區的態度也會成為英國的不確定性因素。

未來英國在國際政治舞台上會佔據一個什麼樣的位置值得關注。在國際事務中成為美國、歐盟、中國、俄羅斯(勉強算)之外的另外一股獨立的重要力量,這估計是不可能的。不過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核武器國家以及一些歷史上的因素還是會保證英國較大的國際話語權。

另外,並不是說公投完之後英國就退出歐盟了。脫歐會觸動歐盟《里斯本協定》第50條,英國和歐盟之間還要就未來具體事宜進行談判,比如未來的關稅、金融市場等,這個談判的時間可能會長達兩年,也就是說在未來大概兩年的時間裡,英國還是歐盟成員國,現行的一切法律規定照舊。所以對於英國和歐盟來說都有兩年的緩衝期。兩年的時間來處理後續事宜,雙方應該能把負面影響降至最低。


對美國的影響:特朗普很高興,特朗普的對手們都很無奈,比如奧巴馬和希拉里,這兩人都希望英國留在歐盟。美歐正在談判的跨大西洋貿易協定(TTIP)需要有一個統一的歐盟,如今英國退出,不僅為貿易協定的談判增加變數,還可能會對美國的大選產生一定影響。
First Read: How "Brexit" Impacts American Politics


右翼保守勢力:這是保守勢力的勝利。這兩年右翼保守派在歐洲和美國有很強的上升勢頭,特別是在難民危機發生之後。德國的右翼民粹政黨「德國選擇黨」(AfD)在成立的短短几年時間內就已經取得了多個聯邦州議會的席位,支持率飆升,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法國、奧地利,他們反對進一步融合,對部分外來人群相當敵視,他們的言論都很有煽動性,抓住了人民近年來的不滿情緒,迅速上位。英國首相卡梅倫剛剛宣布將要辭職,不知道新首相會更傾向於哪一方。除了上面說的英國脫歐會影響到美國的大選,同樣的也會影響到德國等歐洲國家接下來兩年要進行的大選。雖然至少在德國,極端保守勢力成為總理暫時是不可能的,但這派人在地方議會的影響可能會進一步增加。對於歐盟來說,英國脫歐也是一個警醒,有一些政策是需要改改了,內部改革不能停。

相對於以上幾方,英國脫歐對中國和俄羅斯的影響較小,這裡就不說了。


我知道黑環球是知乎的主流。但討論起各種複雜政治問題,能到環球社論標準的 ID 我還沒見過 ----經常性的保持相當的水準:兼具簡明和深刻; 各種線索條理分明; 各種利害相關,主次,不同角度,徐徐到來,有理有據。

這是環球脫歐後12小時以內發表的社論。我覺得看問題的視角,深度,廣度都不錯。

社評:英國回300年前原點,歐洲加速衰落

 英國公投的結果出爐,脫歐派以51.9%對48.1%戰勝留歐派,這一微弱勝利卻很可能是打開了歐洲的「潘多拉盒子」,把這塊大陸推入動蕩。作為最初後果,英鎊24日大貶10%,歐元貶3%,英國與歐盟雙輸的格局已經顯現。卡梅倫首相已於今天宣布將辭職,蘇格蘭或將舉行新的脫英公投,北愛爾蘭和威爾士對倫敦的不滿也將上升。荷蘭、法國都有人提出舉行脫歐公投,儘管那些聲音未必就能很快得勢。

  有人說,大不列顛歷經300年征程,一度殖民地遍布全球,被稱為「日不落帝國」,如今它又回到了原點,說不定最後就剩下英格蘭那一小塊。

  英國人在心理上已經輸了,這次公投也許被證明是他們走向小國寡民破罐子破摔的標誌性事件。脫歐派算的 都是養老金得到保障、社區里少出現幾個移民的身影、學校的位置別被外來人佔了等等,國家抱負和全球戰略這樣的宏大話題在這次公投中遭到排擠。如果只算計眼巴前的那些事,英國當然越小越好。如果現在由公投來決定是不是賣掉英國的原子彈和核潛艇來充實民間的福利,說不定民粹主義者都能忽悠一半以上的選民回答「是」。

  假如把歐盟看成一個國家(當然它不是),那麼英國作為最有實力的「大省」之一宣告獨立,「一分兩半」後的雙方都突然間變小了。它們的影響力將受到削弱,也會帶動力量分配的格局性變化。

  英國一直是歐盟內鬧特殊的成員,它沒有加入統一歐元,也未參加申根協議,法德作為歐盟的軸心一直對英國「吃著碗里瞅著鍋里」的做派不滿。英國脫歐從一定意義上說也對雙方都是一種解脫。

  然而這種解脫當然是歐洲一體化進程的重大倒退。當歐盟的事業一帆風順時,這種倒退不可能發生。英國脫歐說到底是歐洲衰落的體現

  世界的重心原來在大西洋,它的兩側分別是最發達的北美和歐洲。如今重心漂移到太平洋,東亞經歷了幾十年的高速發展和繁榮,而歐洲在原地踏步,逐漸成了世界的博物館和旅遊地,還有幾個不錯的學區。不幸的是歐洲還離動蕩的中東最近,難民潮總是第一波就奔向歐洲。恐怖主義的衝擊與難民潮形成同步,給人以它們有可能是一回事的聯想。

  歐洲無力解決所面臨的問題,民眾困惑而沮喪,極端思潮隨之興起、蔓延。政治家們如果此時缺少擔當,整個國家就可能像引擎熄火一樣,隨波逐流。英國脫歐派投票只比留歐派多了幾個百分點,而這幾個百分點很容易由臨時因素促成。由公投來決定英國在未來世界格局中的位置和姿態,這是正確的方式嗎?

  已經有人在反思,公投這種所謂最民主的方式未必是做國家重大決定的有益選擇。持這種觀點的人指出,英國是代議制國家,應當由代議機制決定英國國家命運,讓全體公民為他們當中很多人無法搞清利弊的抉擇進行投票,這是政治家們對他們應有責任的推脫。

  英國公投結果使它脫離歐盟看上去大勢已定,但有分析人士認為,未來仍有可能存在變數。英國離開歐盟需要兩年過渡期,這當中如果英國出現大的經濟、社會動蕩,民眾的態度有可能反轉,說不定舉行相反公投的政治氛圍就會出現。

  英國面臨同歐盟的艱苦談判,脫歐後英國將失去歐洲統一大市場,雙方關係須重新釐定,歐盟應不會太便宜了英國,因為那樣的話等於鼓勵其他成員國脫離歐盟。

歐盟面臨戰後最糟糕的時期,各種不確定性都將被激活,它們會形成盤根錯節的挑戰。 這個變化對美國最為有利,直接結果是美元的強勢地位從此失去了一個勁敵,美國也更容易在政治上控制歐洲。這件事對俄羅斯和中國沒有直接的政治不利影響,人民幣貶值壓力會因美元兌歐元和英鎊升值而加大,但這是短期的,其他間接的衝擊是否會出現,取決於歐洲的形勢下一步怎麼走。對中國社會來說,我們正處於認識全球化和民主這些重大問題的緊要期,英國是西式民主的代表性國家,它與民主「最高形式」公投的這一次擁抱最終將帶來什麼,這將是中國人觀察這件事的持續性角度之一。


本世紀發生過的最大的地緣政治事件
上次這麼大的事件還是上世紀的蘇聯解體

謝謝各位熱誠而真摯的討論,這個類比的意思是,如果蘇聯解體可以打90分,那麼這次可以打四五十分,其他的地緣政治事件,如剛果,南聯盟,克里米亞,都是一二十分的水平


如果歐盟解體,其對全球地緣政治影響,個人認為不比蘇聯解體小,這個假設雖然和題目無關,但討論一下也是蠻有意思的


其實最好預見的是對民主的思考吧。
社會底層人數戰勝了精英人數。關鍵時刻,到底是該由精英人物來決定我等屁民的生死,還是我等屁民自己投選。(而當我等屁民通過人數優勢終於掀翻平時高高在上的精英階級完成一次決定。因為人人生而平等,一人頭一票,民主是勝利的。但即使是錯誤或短視的從而造成極多反對人數不必要的重大損失的決定。也算是民主的勝利嗎?)
所以如何把握好民主的度,還是民主就不應該有度,就應該任何時候都民主?

前段時間看了一個比方(知乎上的,忘了出處,見諒),說一輛車上智者看到100米遠處有懸崖,要求停車。其他人看不到,說他傻。這時候是投票呢?還是少數人決定?

這又引出了,人是否有決定自己命運的權利?(就算是前途不明,危險的?)可是命運本不就是不明朗的嘛?
他人的高見強加於我,是否侵犯了我的人權?(即使他可能是對的)

最後,我只想說交給歷史吧,畢竟有可能距離懸崖1米的時候車子熄火,也有可能就是摔死了。


呀呀呀破百贊啦,感謝各位大大們的支持,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我,可以互粉的嘛
以下原答案,一條分割線^_^

—————————————————


《最新消息!英國宣布脫離地球!》

即日,長達三年的英國脫球問題終於隨著公投結果的公布而落下帷幕,脫球派以1個百分點的微弱優勢贏得了公投。英國首相對結果感到滿意,並要求聯合國尊重人民的選擇。在接下來的時間,英國將開始準備所有脫球相關程序。

三萬台切割機用了整整一年時間,將大不列顛島和北愛爾蘭從周圍的地質層切斷。技術人員研究後,決定使用推進器將整個英國送入太空。推進器的安裝工作是和切割同時進行的,總計六萬台核推進器被安裝在英國的地下。不列顛的工程師們克服了工作環境、燃料等技術難題,成功提前工期完成切割-安裝任務。

這天,北海巨浪滔天,所有地幔推進器都已開到最大馬力,轟鳴聲甚至傳到了法國。隨著海水灌入地面上留下的巨坑,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徐徐起飛,並在一日後成功進入地球軌道。通過調整方向,北愛爾蘭與大不列顛島西側接壤,形成一片完整的土地。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貝爾法斯特的人民開著車,開到了利物浦,開到了曼徹斯特,與當地居民一同慶祝英國的脫球成功。

隨後,英國宣布了對其近地軌道的主權,所有地球發射的宇宙飛行器未經允許,不得與此軌道交叉。與此同時,英國政府也廣泛地在國內分發氧氣頭盔和紫外線防護衣。由於沒有大氣層,所有雨傘被集中收集並回收利用。英超聯賽宣布照常進行,在頭兩年內,允許運動員頭戴氧氣頭盔進行比賽,直至所有運動場都被改建成室內供氧球場為止。
當然,這一天起,英國就環繞在世界各地的人們的頭頂了。在一年中的某些日子,月球與英國軌道同步時,人們就能在夜空中看到月亮和明亮的大不列顛遙相呼應,別有一番風趣。

新華社2022年6月24號訊


英國脫歐還未成定局
本質上是無恥政客們,操弄民粹弄砸了
我估計英國政客們會假裝要走脫歐流程,然後跟歐盟、各國一談判,戲碼編好,然後扭頭就回去嚇唬刁民:你們看,現在英鎊跌了這麼多,回頭一加關稅,你吃的肉要貴多少多少,買的消費品要貴多少多少,而且你的收入要跌多少多少,你們看看脫一個歐,你自己要有多大損失?
刁民們一看,卧槽,真的多花這麼多錢,脫個歐裝個逼,結果老子吃不飽飯了啊,那不行
無恥政客們:那咱們再公投一次吧,民主決定嘛
刁民們:行吧,民主嘛
然後二次公投,他媽又不脫歐了,呵呵,民主

等著看劇本對不對
======================================

在特蕾莎·梅宣布將啟動脫歐程序當月,以英國女企業家吉娜·米勒為首的「留歐派」作為原告向英國高等法院起訴,要求英國政府啟動脫歐必須先得到議會授權。11月3日,英國高等法院裁決,英政府必須獲得議會投票同意方可啟動退歐程序。

這一裁決結果讓特蕾莎·梅政府深感失望,遂上訴至英國最高法院。特蕾莎·梅稱,全民公投結果表明,大多數英國人民決定離開歐盟;政府啟動脫歐程序完全合法,議會不應試圖阻止英國「脫歐」或者破壞政府的談判。

12月5日至8日,英國最高法院就脫歐案召開庭審,最高法院全部11名法官都將參加。不過,此次庭審不會立即做出裁決。最終裁決結果預計會在2017年元旦之後出台。


英國是英國人的英國

感動在心田,以往本土主義與全球化的較量都是以本土主義失敗告終,但今天英國人民創造了奇蹟,沉默的大多數用選票將全球化、將白左、將政治正確打得落花流水,所有的明星、大學教授、社會名人都反對脫歐,而事實打了他們臉。驕傲的精英群體發現,自己在人民面前只不過是一張無足輕重的選票罷了 。
事實證明左派並非不可戰勝,全球化只是一張破布,白左權貴的遮羞布。

同時也首次證明特朗普將當選美國總統,因為本次退歐公投由極右翼英國獨立黨擔當領軍人物,英國獨立黨長期被左派妖魔化,名聲與納粹差不多,如今由其主導的退歐公投成功,印證了沉默的大多數並沒有被白左洗腦,只是等待一個合適的領袖 。
特朗普比英國獨立黨相對溫和,屬於中右翼,更能吸引中間選民,加之大量支持他的人礙於政治正確不敢說支持他,甚至連特朗普的旗幟也不敢擺放出來,擔心遭到白左暴徒襲擊,Trump實際支持比民調更高,就如同退歐公投,選前48%脫、52留,結果卻相反52%脫、48留。

今年11月8號的世紀之戰,特朗普也必將上演退歐公投的驚心動魄一慕,柳暗花明又一村,登臨白宮。2017——2025年間Trump將和歐洲眾極右翼政黨共同合作,就如同里根和撒切爾夫人(1981——1989)般,帶領人類文明復興,走向全盛時期。


玩脫歐,結果英國竟然真的「玩脫了」。

英國首相苦苦相勸,政府連夜印製了希望留在歐盟的小冊子發布群眾;英格蘭央行行長發出警告:退歐會帶來嚴重經濟衰退;商界精英如維珍集團董事長理查德·布蘭森,自掏腰包發布廣告號召留在歐盟; 歐洲大陸主流媒體——德國《明鏡》雜誌,含情脈脈地呼喚海峽對面的英國不要走;英國議員喬·考克斯為了宣傳留歐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但是,這些都沒有挽回英國民眾決絕的心。

金融市場狂風暴雨,英鎊和歐元齊跌,而這,僅僅是後續一系列連鎖反應的開始。

英國首相卡梅倫在脫歐公投後宣布辭職,新首相將於今年10月走馬上任

一、英國脫歐一方為什麼獲勝?

英國脫歐的結果,其實是蠻出乎我意外的,因為此前大多數主流媒體都在預計英國會留在歐盟,以微弱優勢。

藉助脫歐話題,英國首相卡梅倫已經從歐盟的談判中,得到了很多好處,進一步確定了英國的特殊地位。對於移民問題,英國可以搞特殊化;對於歐盟的勞動力在英國的自由遷移,英國可以出台「四年隔離」的特殊政策,保護本國勞動力的利益。歐盟也承諾對於歐元區和非歐元區一視同仁,保護英鎊等貨幣的利益,也就是保護了英國金融中心的利益。

回頭來看,採用公投作為政治籌碼和改革包袱,就是一個風險極大的事兒,火玩大了,玩脫了,也是可能會出現的情況。

無關乎主流從業者,無關乎媒體,甚至無關乎政府,在英國公投,只關乎英國普通民眾。英國民眾感覺到自己的利益,被歐盟拖累了。

  • 很多人認為,在商業上,英國需要服從太多的歐盟法規,增加了企業的成本。
  • 每年英國還要向歐盟繳納數以億計的會員費,每周費用3.5億英鎊。但收益卻甚微。英國民眾對於布魯塞爾的官僚主義特別懷疑。
  • 難民問題帶來了當地就業、社會融入、社會安全等一系列的問題。德國在2015年接收了大約300萬難民,英國承諾五年之內接受2萬名難民,這已經讓英國選民炸了鍋。他們希望英國重新完全獲得對本國邊境的監控權,減少外來居住或打工移民的數量。
  • 移民問題上,英國民眾認為歐盟根本就無法控制移民。移民數量的激增已經導致英國的公共機構不堪重負。另外,大量的移民已經拉低了英國工人的平均工資。
  • 在恐怖主義籠罩歐洲大陸的情況下,英國民眾對於自身社會安全有更大的需求。他們認為只有脫離歐盟,擺脫那些教條的規定,英國才能獨立自主地制定移民、社會安全政策。
  • 他們還反對深化歐盟統一,認為歐盟現在正走在一條通往"歐洲合眾國"的路上。英國不願意在政治上深度捆綁歐洲大陸。

英國人民最終用選票選擇了脫歐

深入來看,英國脫歐的結果,反映了不斷深入的全球化、緊密區域一體化對於英國民眾的影響。

首先,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反映了英國民眾面對全球化、區域一體化時的「撕裂」。

「撕裂」一詞,我們經常用來形容台灣地區的政治經濟狀況,但是,在英國脫歐公投過程中,出現了明顯的「撕裂」現象。

雖然根據英國法律,投票結果不能出現族群、收入、地區等分析,但是我們可以從民意調查中,看出端倪。

有著體面工作的中產階級,一般會主張留在歐盟,他們享受著全球化、歐盟經濟一體化的好處,留在歐盟,意味著金融行業等高端行業更多的工作機會,又可以享受收費低、服務好的「波蘭泥瓦匠」。大約100多萬波蘭、羅馬尼亞等勞動力,在歐盟勞動力自由移動的框架下,進入英國市場。

而社會底層,對於外來移民是天生抗拒的,並認為外來移民搶走了他們的工作機會。

公投前的6月16日,宣傳留歐的英國議會議員喬·考克斯遇刺身亡,她是英國1990年以來第一位被殺的在職議員,反映了英國社會政治的暗流洶湧。

難民問題最終還是戰勝了經濟問題,成為選民最關心的問題

第二,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反映了英國回復光榮孤立傳統,西方社會總體回歸保守主義。

歐債危機不是孤立的,而是整體世界經濟和金融危機的一部分。2007年到2009年發端於美國的次貸危機,2010年到2012年的歐洲歐債危機,2015年到2016年蔓延到亞洲,中國經濟放緩,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經濟都陷入困境。

同時,雖然說英國的經濟增長數據還算很好,但是隨著歐債危機的加深,歐盟內部政治一體化的步伐越來越快,別說在世界上英國的政治經濟影響力在下降,在歐盟內部,英國也無法忍受歐盟越來越被法德聯盟所主導。

面對著持續的世界經濟危機,面對著不斷深入的歐盟一體化,英國傳統上的「光榮孤立主義」,通過退出歐盟,正式宣告回歸英國社會。

在歐洲大陸上也在上演著相同的戲碼,各類右翼政治勢力崛起,宣傳退出歐盟,反對移民和接受難民;美國總統選舉中,特朗普風生水起,也在宣傳美國回歸美國本土事宜,保護美國核心利益。

二、英國脫歐對英國和歐盟有何影響?

英國退歐,對於英國和歐盟,是一個兩敗俱傷的故事。

好處僅僅是,英國得到了政策自由,歐盟少了英國的政策羈絆。

英國脫歐之後,英格蘭央行行長卡尼出來講話,說央行已經準備好了2500億英鎊資金救市

短期內,英國經濟、金融會承受陣痛。

歐洲佔英國出口近一半,英國則不到歐盟出口的10%。因此,在經濟上來說,是英國更加需要歐盟,而不是歐盟更加需要英國。

不在歐盟里的英國,也無法享受歐盟單一市場的好處。英國會失去全面進入歐盟市場的權利。這對於英國的優勢行業,例如金融業是非常大的打擊。

隨後,英國會開始同歐盟重新談判貿易投資條件。可以肯定的是,新的條件肯定不如留在歐盟的好。

英國財政部今年4月發表報告稱,考慮到英國將尋求籤訂雙邊條約,GDP或將損失6.2%,每個英國家庭將損失4300英鎊,國庫將出現360億英鎊的空洞。

再看看其他不在歐盟的國家例子,例如挪威和瑞士,也要跟歐盟有一些貿易條件。歐盟允許脫歐後的英國進入其市場前,也會先要求歐盟人民和英國人民相互之間可以自由移動、自由找工作為先提條件。

脫歐解決移民問題,但是堵死了英國人民自由進入歐盟工作的權利。

最後,會引發蘇格蘭脫英的連鎖反應。

蘇格蘭第一部長斯特金表示,準備好進行第二次獨立公投

脫歐還可能引起英國分裂。親歐盟的蘇格蘭,正再度爭取獨立;過去二十年,北愛爾蘭的和平進程,仰賴英國和愛爾蘭同是歐盟成員的基礎。


好處是,英國獲得了政策自由。例如移民問題,在英國,半數外來移民來自歐盟,英國政府沒辦法阻止;但若離開歐盟,它就能自主的控制。

英國脫歐,對於歐盟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對於歐盟政治一體化的進程是嚴重的倒退,歐元地位還會繼續下降,內部分崩離析勢頭加劇。

在不斷解決歐債危機的過程中,歐盟加緊了政治一體化的進程,此舉也激起了英國和東歐國家的激烈反彈。

兩年後,英國將正式退出歐盟

一旦英國退盟,其它國家會跟著效仿。荷蘭和丹麥也在醞釀舉行退歐公投。多個東歐國家不滿歐盟對於各個國家的經濟和政治干預,也在抵制歐盟的一些做法,例如波蘭和匈牙利公開抵制歐盟的難民政策,後續東歐國家對於歐盟的一些「反抗」措施會加劇。


但是,英國退歐,並不是「歐盟末日」。

英國退歐對布魯塞爾和歐盟也不是全無好處!沒有英國,歐洲還是可以玩得轉的。歐盟政治一體化的進程,和內部一些國家分崩離析的過程,是同時並存的。

英國最終還是和歐盟「離婚」了

荷比盧、德國法國、南歐國家(享受到歐盟救助)都是歐盟一體化的堅定支持者,例如希臘,跟歐盟在救助條件上經常鬧彆扭,但是希臘總理對於英國脫歐表態,我們可不離開歐盟。例如匈牙利在難民問題上跟歐盟鬧紅了臉,這次跑到倫敦,報紙上刊登了整版廣告,呼籲英國留歐。小範圍的、核心國家的經濟政治一體化還會繼續進行。若英國退歐,南歐及東歐在歐盟的重要性將提升。

沒有英國的阻撓,歐盟一些政策的出台會更加順利。例如英國一直強力反對在沒有北約參與的情況下,創立歐盟軍隊並執行軍事打擊行動。少了不停「踩剎車」的英國,歐盟的軍事參謀們終於能鬆口氣。而歐盟一些國家愛主張對於經濟積極干預和保護、實行寬鬆預算政策,沒有倫敦的「從中作梗」,也讓人欣喜。

歐元會短期受到衝擊和影響,長期來看,歐元和英鎊的走勢會獨立,沒有了英國對於歐盟內部歐元區政策的指手畫腳,歐元區內部的整合措施會更加深入。

三、脫歐對中國有何影響?

國際上對於英國退歐最高興的是誰呢?

分析認為,這會同時削弱英國和歐盟,有利於俄羅斯的利益,普京可能在偷著樂

而美國比較遺憾。近年,歐盟在西方的外交和安全政策裡的角色益發重要,不論是在伊朗核武談判、恐怖主義、對俄制裁。沒了英國,歐盟扮演其國際角色時,也會變得較為困難。英國和美國的特殊外交關係,也使得英國成為美國在歐盟之內的可靠戰友。

離開歐盟的英國,缺少英國的歐盟,都成為美國的實力削弱的夥伴。

不過,單純從貨幣的角度來看,美國是完全的受益一方。英國脫歐,打擊了歐元,鞏固了美元的貨幣霸主地位,全球避險資金會蜂擁湧入美國,有助於美國的經濟,這是美國希望看到的局面。

英國脫歐,對於中國的影響呢?

之前有中文媒體說,對於中國影響不大。這個觀點不對。

中國經濟已經國際化了,歐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是歐盟第二大的貿易夥伴。同時,中國在英國有龐大的投資,從萬達集團投資英國的遊艇企業、金絲雀碼頭附近的房地產項目,到中國的核電站項目建設,以及中國幾大保險公司已經邁入的英國物業,中國習近平主席訪問英國,宣布中英合作進入了黃金十年。

去年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英國,開啟中英「黃金十年」

英國脫歐對於中國來說,利益攸關,無法置之度外。

有一些媒體說,英國退歐對於中國是利空、負面消息。這也誇大了英國退歐對於中國投資的影響。

英國是中國投資歐洲的門戶,但是英國的經濟地位,更多的體現在世界金融中心、世界航空中心、世界文化中心等方面。中國對於英國的投資都是立足於長遠的,例如倫敦物業、核電站等,對於英國脫歐的短期影響,會成功應對。

另外,中國對於歐洲的投資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法國、德國、南歐危機國家,也都是中國投資的重點國家,中國對於歐洲(包含英國)的投資,一直是分散化的。

在投資歐洲門戶國家選擇上,瑞士、荷比盧等國家也可以承擔過去英國的門戶地位。

總體而言,英國脫歐,對於中國不一定是壞事。中國和英國勢必加大政治、經濟的全面合作,繼續延續中英合作「黃金十年」的良好發展。

在中國組建亞投行的時候,英國是西方國家裡面,第一個站出來表示加入的,給予中國極大的支持和信心。體現了英國的國際視野和高瞻遠矚。

上個月歐盟拒絕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也許中國政府應該繼續和英國和歐盟談判,希望在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認定上,能夠有所突破。


同時,我們也應該深入認識到歐盟內部的兩種趨勢並存的態勢:歐盟經濟、金融、政治一體化的進程,和內部一些國家分崩離析的過程,是同時並存的。

荷比盧、德國法國、南歐國家(享受到歐盟救助)都是歐盟一體化的堅定支持者,中國還需要堅定信心,同歐盟核心國家加強合作。

若英國退歐,南歐及東歐在歐盟的重要性將提升,東歐的獨立自主的呼聲也會越來越高,中國也要延續在歐債危機期間的良好合作,同南歐國家加強投資合作。繼續深化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16+1合作」),擴大在東歐國家的布局。


原文發表於英國《華聞周刊》,作者魯曉芙,編輯林卉卉

原文鏈接:http://www.ihuawen.com/hw/article/29919.html



先說結論,我認為此次脫離歐盟,英國人會獲得的只是英格蘭人的尊嚴。甚至連大不列顛的尊嚴都不是,因為緊接著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可能要迎來脫英入歐的獨立公投。
我在英國生活8年。
從投票區間的分析,基本上大城市諸如利物浦,曼城,倫敦大部分地區以及紐卡斯爾利茲都選擇了remain,甚至連york這樣的政治地位不錯的還有卡迪夫和整個蘇格蘭地區都選擇留在歐盟,拋開蘇格蘭和威爾士以及北愛爾蘭不算。此次結果非常明顯顯示出了英格蘭核心城市以及教育為主的城市都是選擇留在歐盟的,可以說歐盟對於教育行業和金融以及工業產業的影響還是非常的大。

我個人認為這對於英國經濟的打擊,非常大。短時間內英國群眾第一受到的衝擊是英鎊下跌,英鎊下跌以後財產的縮水以及房屋等固定資產的貶值。
第二,接著正如加拿大加幣下跌後帶來的結果一樣,物價飛漲,短時間民眾的收入沒有增加的情況下,反而物價越來越貴了。
第三,由於英國脫離歐盟後的種種原因,導致諸多大企業不再以倫敦作為其在英國的支點,倫敦金融會更差,並且大量人口會面臨失業,以至於導致英國經濟衰退,失業率的增加往往會帶來犯罪率的提高。
第四,從教育角度來說,英國的高校在與其他歐洲國家交流上以及歐盟的教育研究經費上都會損失,而且隨著歐盟學生進入英國的門檻,導致大批歐洲優秀人才會流失,英國大學的整體水平會下降。
第五,從中國移民角度來說,其實我本人不是特別清楚,但我覺得不一定是壞事也不一定是好事,倘若給個UkIP當政的機會,那真是中國移民的悲哀。

總結我認為這次投票反而是一次民主愚昧的表現。不僅沒有襯托出英國人對於自己的未來有決定權,反而讓我更加堅定我右派精英主義的觀點。有的時候真的不能把決定權交給大多數人。


有些人為英國擔心,認為蘇格蘭和北愛爾蘭準備脫離英國進行公投。

首先,我認為這個有點瞎操心。因為歐盟會不會就此走向分裂都不好說,蘇格蘭脫離英國進入一個漩渦中的歐盟?我看這個不太可能。

接下來的格局肯定是歐盟走向分裂,荷蘭,義大利,法國接連進行公投。同一個姿勢呆的太久了,勢必會僵化。在全球左翼集體上台的時代,歐洲必將迎來一次巨大的革新。說實話,如果沒有核威懾,這次革新早就應該以戰爭的形式出現了。

難民潮給了歐盟最後一擊。如果歐洲走向分裂,全球經濟一體化會破碎,各國自顧不暇5-10年時間,重新開啟貿易壁壘模式。

全球一體化的進程幾十年,造成的結果就是全世界出現貧富差距迅速擴大,失去枷鎖的資本肆意洗劫著平民的勞動成果。弱小的國家越來越失去話語權,年輕人看不到任何希望,社會階層流動性接近停滯,在移民政策越來越開放的歐洲,脆弱的平衡被打破,被外來人口持續衝擊。所以他們不約而同選擇了殘酷並嚴厲的保守。

下一個十年,諸多發達國家將會設置巨大的貿易壁壘,從而引起東歐一些國家進出口貿易額急劇收縮。那些斯拉夫國家,南歐的一些大爺國,可能會組成新的集團。因為弱,因為要死了,抱團取暖。


吶,考試周也要強行答一發,希望沒來晚。
昨天英國公投脫歐後,我在床上琢磨了好久,覺得還是要充分考慮歷史的進程。然後今天列了這樣一張表。非國關歷史相關專業,鄙陋之處還望不吝賜教。

1618-1648 大混亂
(三十年戰爭)
1648 秩序重新確立
(威斯特法利亞體系)
1648-1740 秩序的鞏固
1740-1763 秩序逐步瓦解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七年戰爭)
1789 秩序的崩潰
(攻佔巴士底獄)

1789-1815 大混亂
(法國革命、拿破崙戰爭)
1815 秩序重新確立
(維也納體系)
1815-1870 秩序的鞏固
1870-1914 秩序的逐步瓦解
(普法戰爭、德國崛起、殖民軍備競爭)
1914 秩序的崩潰
(薩拉熱窩危機)

1914-1945 大混亂
(一戰、共產主義革命、二戰)
1945 秩序重新確立
(雅爾塔體系)
1945-1989 秩序的鞏固
1989-2016 秩序的逐步瓦解
(蘇東劇變、中國崛起、英國退歐)
???

@姬軒亦喵喵的答案里列過一張中國歷史周期的表格,兩個衰退混亂的周期在最近幾十年是趨於重合的。

喵大也提及了西晉北宋領土繼承的不完整性。(前失河套,後失燕雲。皆為拱衛中原政權政治經濟核心區域的屏障。)不禁讓人擔心外蒙之於北京和台灣之於東南沿海。

國際政經變局和中國歷史周期的結合,感覺我們這一代要見證和經歷的事情有點多呢。

(咦我怎麼成了藥丸黨)


準確來說 是雅爾塔體系的崩潰第一步。

1945年,二戰三巨頭為了重建戰後秩序以及各自利益進行了雅爾塔會議。在這次會議上確定了未來國際關係的基礎-「雅爾塔」體系。也就是在這次會議上,聯合國被確定為二戰之後各列強聯合建立的國際組織,從而取代「國聯」。在這次會議中,大量小國的利益因為要確保盟軍大國內部相對和平而被犧牲。在當時,中華民國也是被犧牲的一部分。蘇聯是在得到盟軍確認:一旦對日宣戰,蘇聯將會獲得大連,旅順和東北鐵路使用權後,才承諾對日宣戰。有趣的是,在美英蘇三國眼中當時屬於不入流小國的中國(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卻因為蘇美各自的利益,在冷戰兩側互相徘徊後,最後成長為了五常中第二大力量。這是1945年的時候,三巨頭絕對沒有想到的。

1945年後,美國為了爭霸全球進行了對國際秩序的又一次挑戰。冷戰,去殖民化,全球化,美金本位,以及第三次工業革命,這五個最重要的國際秩序建立後,老牌帝國主義國家 英法西班牙 被美國打得只得靠馬歇爾計劃的遺產續命。蘇聯卻由於自身的「體制」問題錯過了一個個的時間節點,最後在1991年意外的崩潰。

歐盟建立之初,不過是歐洲在二戰後數十年恢復一口氣,然後他們開始計划進行歐洲「一體化」,確保歐洲在新時代具有強大的競爭力的產物而已。這各種細節我就不表。

在這次投票中,我看到的只是英國普通民眾(投贊成退歐的以工人階級為主)對於所謂大英帝國虛妄的幻想。歐洲西方國家確實在科技人文方面領先世界,但是摧毀這些文明體系不需要更高級的文明。羅馬的滅亡似乎在歐洲人眼裡沒有任何參考性的。但是,外人看來,歷史不過是一個又一個的事件脫掉外衣的重演。

71年前 無數的自由生命為了人類的和平付出慘痛代價後 才確保雅爾塔體系的建立-全球的新秩序。其後發生的冷戰越戰等事件 也只是全球話語圈的爭奪。然而 昨天的英國脫歐 則是新型的孤立主義開始。雖然民眾是投票決定者 但是,他們之所以這樣選擇是因為在他們普通生活受到影響下 他們的領導人還在如鴕鳥一般掩耳盜鈴繼續「政治正確」。Trump受到民眾歡迎的原因也是同樣的。回頭看看,西方的媒體以及 左翼對於深深的宗教 文化和種族衝突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繼續以絕對的政治正確來推廣全球化。而對於中國這樣非基督教 非西方文明體系國家抱有深深的偏見,這種偏見和冷戰期間的「主義」之爭是一樣的。而新世紀後的美國民主黨需要為此負責。在72年後的今天 五大常人理事國都忘記了自己的身份不是天賜 而是在戰爭期間通過 鐵,血,責任感爭取來的。現在的國際問題需要的是五國合作來解決而不是當烏龜。歐州在二戰後過度縱然民眾,在全球競爭壓力如此大的情況下 依然保持令人失望的盲目高福利。

社會達爾文主義告訴我們社會會優勝劣汰,而英國的脫歐就是代謝產物。歐洲本身已經潰爛 人民不願也無法面對自己快消失的高福利。而MSL只是一個導火索,而歐洲需要承擔這樣盲目追求福利的後果。Winter is coming。回頭看看自己,這個時代需要的是懂得變通的領導人,而不是張伯倫。和平的維持是妥協,和平的建立則是鐵血和拳頭。現在是要改革體系的年代,但是西方各國領導人則繼續妥協。張伯倫之所以是張伯倫,就因為他才是大部分的領導人真實形態。而凱撒,只有當敵人兵臨羅馬城下,人民才會選出他們的凱撒,不是嗎?誰會成為西方世界的新凱撒?

歐洲無法拯救


舉一個微小的例子,從Lancet Oncology(沒錯就是大名鼎鼎的柳葉刀雜誌,下面有腫瘤學子刊)發表了對英國退歐的評論Impact of Brexit on cancer care and research,這裡摘一段話
「Dissolution could leave patients with cancer without access to treatment, as the intricacies of research funding and drug supply withdrawal or alteration are debated. Dissolution would also lead to a dearth of new trials beginning in both the UK and EU as sponsors wait to see how regulators realign their respective organisations. Large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have already warned that a UK exit from the EU would leave the UK isolated, and reduce its influence in medicine and clinical science. Finally, limiting the free movement of researchers between the EU and UK would, at best, leave the UK without access to some of the best researchers and clinicians in the world, and, at worst, cause a brain drain of the brightest international talent out of the UK.」
英國大學的研究人員知識分子基本上是反對退歐的,這段話可以總結出對於研究人員共同的風險:
1. 研究經費以後可能會不好拿了,因為英國有很多研究拿的是歐盟撥的錢
2. 歐盟和英國共同開展的研究以後可能會變得麻煩,行政審批怎麼處理是個問題,這勢必會影響到科研進度
3. 臨床研究中和跨國葯企合作緊密,英國退歐之後跨國葯企就不這麼看重英國了(也就是錢和人才都會少)。其他和跨國企業合作緊密的學科可能也會碰到這個問題。
4. 英國大學裡很多科研人員和學生都是歐盟國家的人,退歐之後他們繼續在英國待著會不會有什麼問題


雖然不知道蘇格蘭後續發展如何,但經此一脫,和歐盟具有直接地緣關係的能源產地國已經全部處於脫離或不穩定狀態了。
挪威之前始終徘徊在歐盟邊緣,甚至加入了申根,但經此一脫,恐怕很難會主動直接進入歐盟,北海三國中只剩下份額最少的荷蘭是歐盟成員國。北海之外,俄羅斯-東歐油氣通道本就對歐盟不利,土耳其-中東油氣通道未來一段時間將繼續動蕩,北非和西非通道也一樣。(實際上除了美加頁岩氣以外,現在世界上所有主要油氣出產國,尤其是與主要工業國具有直接地緣關係的出產國和地區已經全部處於政治不確定之中,這是未來世界經濟一個重要的不確定因素。)
歐盟的能源處境本就不佳, 這一脫之後顯然更加糟糕了,雖然蘇格蘭尚有很大希望,但是大英帝國還是大歐盟,蘇格蘭人會怎麼選真的不如民調那樣一目了然。
歐盟作為統一經濟體的前景,其實真的面臨一個大大的問號了。


歐盟本身只是一個同經不同政的瘸腿王國,而歐盟內部實現政治目的主要是靠經濟利益誘惑各國通過決議案,外部則是靠英法兩個常任理事國在聯合國的決案。英國脫歐,兩大常任理事國斷了一個,現在的中美英法俄,歐盟實質只拿到一票(法),中俄高度綁定,英美高度綁定。從這個角度上來講歐盟在政治上是毫無疑問的大輸家,不僅丟了一個聯合國席位,還丟了一個內部第三的金主,導致對內對外的政治能力大幅下降。尤其是,這是個示範性效應,歐盟利誘各國主要是依靠德法給各國提供各項利益來完成的,然而大頭也可能跑路,保不準什麼時候德國也會重啟馬克,法國重啟法郎,這就使得利誘手段有成為空頭支票的可能 ----- 畢竟連經濟第三的英國都脫了,其他國家也想效仿,一切都有可能

  中俄綁定是因為有共同的敵人美歐,如今歐盟勢力遭受當頭一擊,最高興的必然是俄國,雖然短期內和中國的利益依然高度綁定,但長期必然有一定影響,這要結合未來形式去看,然而中俄綁定的原因很可能會由對抗美歐變成連歐抗美。一方面是一帶一路對歐洲有利,另一方面,歐俄本就不是真心對抗。曾經蘇聯對歐洲是一個致命的威脅,但如今蘇聯解體,北約建在,加之俄羅斯經濟大幅落後於歐洲,這種威脅更像是一種想像,歐洲有和俄羅斯勢均力敵的成本,也有和俄羅斯合作的成本。歐俄經濟結構互補,實際利益還大過分歧。

  至於英美,首先受打擊的必然是美國。美國操作歐盟的手段是靠英國撬動,這一點毫無疑問,除了靠英國當攪屎棍,美國是沒有那個能力直接把德法變成傀儡的(法國常任理事國,德國歐盟盟主)。如今英國退出歐盟,直接就標誌著美國操控歐盟的能力下降,或者成本上升,實質是一樣的,就是喪失撬點不好入手。這一點在聯合國有更大的反應。以往通常是美英法3票對中俄2票,很多時候顯得我們像是在劣勢中、處於道德低點。例如聯合國公投出兵敘利亞,中俄反對,美英法贊成,這就顯得似乎違背主流民意的是中俄。如今中俄未變,美國則需要分別拉攏英國和歐盟,這難度性要大很多。我們可以參考美韓日,雖然韓日都是美國盟友,然而韓國敵對日本,導致至今美韓日都不是鐵板一塊,中國拉攏韓國,美國拉攏日本,美韓日聯盟事實上是極其鬆散的。那麼現在,中俄依舊2票,美國這邊確是不確定了,法國與英國不在是鐵板一塊(英國光榮孤立,法國是歐盟核心成員),加上拉攏難度大,即便我們拉攏一個棄權,那也是2對2,中國不處於輿論下風,假如拉過英國或者法國來,那麼好了,這下中3美2,請問美國出兵敘利亞是不是倒行逆施違背主流輿論?

  所以對於英法,中國可以效仿韓日進行操作,拉一個打一個,只要拉住一個,就變成中3美2,即便是棄權一個,也是中2美2勢均力敵,因此英國退歐可謂中國在政治上的大勝利,是重奪國際輿論權的標誌性一步。

很多事情都是初看平淡無奇,等真到了一個節骨眼上就變天了。就像去年英國入亞投行一樣,誰能想到,一個英國撬動了整個西方世界乃至整個世界?而從歐盟獨立出來的英國這一票,也很有可能成為政治版「亞投行」

  從政治上講,中國可謂大贏家,美國的重返亞洲戰略必將大大受損,南海問題不戰而解,畢竟後院都失火了,任奧黑本事通天也不可能中歐兩塊雙管齊下,當然最要緊的肯定是歐洲不是南海。軍艦航母也就先別入了,穩住歐洲才是大事。對歐洲來講也是一樣,歐盟都快要散了,誰還有功夫管你半個地球外的什麼黃岩島釣魚島。而對中國而言,歐盟本身和中國在政治上就不是一起的,包括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等等,不僅僅是充當美國打手而已,自己也經常盤算小算盤,比方指責人權,支持ZD等等,如今中國推一帶一路,經濟是我們的重點,而政治是阻礙。有朋友會覺得英國退歐導致歐盟衰退,對一帶一路是個打擊。實際上歐盟對中國從來都是政治經濟分開的,政冷經熱是常態。德國率內閣來中國簽經紀協議,辦中國年,也不影響人家對中國內政品頭論足,英國退歐,哪怕是歐盟解體,其實中國也是該幹嘛幹嘛。畢竟誰會討厭錢呢?各國都缺糧,有人拿著蛋糕來,哪有拒之門外的道理呢?以前歐盟是整體,還有總體利益高於局部利益一說,如今都開始鳥獸四散,這實際最適合中國逐一擊破、分而治之。中國如今就好比財神爺,要拜著,還要小心的拜著,門不夠寬就修門,沒地毯就自己鋪,財神可是萬萬不能委屈的,這一點從習這幾年訪歐(去年的英國,前一陣的中東,這幾天的東歐)就可以看出來。至於歐盟的投資門檻,我真的覺得不用擔心,你知道的,洋大人就喜歡扭捏幾下裝裝樣子,可是現實是實際的,難民誰出錢安置?債務誰出錢解決?商品誰出錢買?錢錢錢,什麼都要錢,不求中國,他還變魔術不成?因此,扭捏幾下,做做樣子,繼續指責兩句什麼人權市場地位的,然後肯定還是偷偷給中國來個特例,開個紅燈,歡歡喜喜迎進來。有英國,方便些,沒有,也就多繞點路。只要總體趨勢是各國都缺錢,那對中國來講最終結果是一樣的。

  對英國來講,退歐的好處壞處就像投票率一樣,基本對半開,退歐其實導致中美歐三極格局衰退,但也不是簡單的衰退成中美二級,而是多級世界。一來如今的中美不具有當初蘇歐二分天下的局勢,二來歐盟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美國衰弱,中國雖崛起但政治上長期韜光養晦影響不足,也就是說,誰都做不到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實際上英國這枚常任理事國的投票權還是很有分量的,值得各大勢力競相拉攏。以前的英國雖有獨立投票權,但受制於歐盟,也不能隨心所欲,但現在既然都脫歐了,那你歐盟的事我可管不著,而英國目前是政強經弱,脫歐實際是增強了政治實力。

最後必須講的一點是全球大勢,這個世紀初,由美國帶頭,全球進入全球化的階段,但是時至今日,全球化已經開始倒退,區域化則成為趨勢,美國打算廢WTO搞TPP(實際是繞開中國),中國另起爐灶開一帶一路(實際是繞開美國),而歐盟內部破裂也加劇了這一過程,歐盟已經不可能主導世界格局了,它必須在TTIP和一帶一路中二選一,全球由全球化分裂成區域化的過程已經到來,一個預測是,這個時段的金融危機有可能很難成為全球性金融危機,而成為一個區域代替另一個實力下降區域的過程。這雖然在當前世界不太可能,但是未來卻極有可能發生。美國TPP實際是另一個小號的WTO,實質仍舊是海權稱霸天下,一帶一路實際是路權代替海權,中美作為路權和海權的代表,其爭霸未必一定需要通過戰爭。中國倡導和平崛起是可能的。

題外話:倫敦是留歐大本營,然而投票當日倫敦暴雨連連,很多人躲在家裡不出門,最後結果就是脫歐了。雖然脫歐不能怪到一場暴雨上,可是暴雨影響了倫敦的投票率也是事實,很多留歐人士因暴雨而呆在家裡未去投票(同時也因為過分盲目和樂觀)。也許冥冥中自有天註定,某大國的崛起不是可以阻擋的。

--------------------------------------------------------------------------------------------------------------------------------------------

想談一下脫歐對普通英國人的影響,有人說脫歐顯露了民主制度的弊端,這我是贊同的,國家命運不能交給不專業的大眾去決定,尤其是,大眾由於不可能掌控專業知識,很容易受媒體輿論的引導,甚至連搜索引擎都能通過展示特定網頁達到輿論引導的目的,最終就會變成誰掌控了媒體,誰就掌控了大眾投票,而掌控媒體無非是錢,最後民主的博弈成為錢的博弈。

另一種方法是製造「顯而易見」的熱點事件來引導輿論,例如去年法國巴黎的恐襲,以及投票前夕德國的槍擊,然而這種方式可遇而不可求,即使背後有陰謀勢力作祟,其身敗名裂的風險也很大。另外,這種方式除了國家、富可敵國的大公司聯合外,別人還是別想了。

最近曝出英國二次公投的呼籲,聯名人數已達300萬人,蘇格蘭、倫敦都要求獨立,整個國家風雨飄搖。倫敦的獨立是不可能的,也沒有意義,倫敦之所以是倫敦是因為它是英國的首都,失去英國則一無所有。蘇格蘭獨立倒是個大概率事件,這要看相關方如何博弈。

脫歐實質上是平民階級的一次勝利,有幾個要點:

1,英國政黨中支持脫歐的僅有22%左右,而在野黨、執政黨實際上對於留歐沒有任何分歧,這顯示的是,英國政府與普通民眾的訴求存在著巨大距離,議會更像是不知肉糜的獨立王國,雖然是民眾選舉產生的,但是卻不能代表人民。

2,公投前博彩公司根據賠率給出的留歐概率是80%。博彩可是真金白銀的投入,我們從中可以窺見一二。不過,博彩某種程度上也是代表精英階層的民意的,道理很簡單,普通人沒那個閑錢能拿得出來去賭博。這次的博彩預測表明:精英不僅樂觀,而且,樂觀到了天真的地步。

公投前根據幾次報紙的民意調查,留歐脫歐的支持率都在40%上下,兩方處於膠著狀態,按正常推理,買留歐與買脫歐的應該各佔一半,無論怎樣都不該達到80%這麼多,詭異的是,真金白銀砸出來的,確實是80%這個概率。

80%代表什麼呢?英國政黨中支持脫歐的僅22%,那麼支持留歐的就是78%,而這,基本是和博彩業給出的概率一致的。

所以,實際上英國政府完全被背後的金主所把持了。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你不能簡單說英國脫歐是輸家,這個英國指的是誰?是普通老百姓還是精英?

對精英而言,脫歐不僅是輸了,而且是殘輸,甚至是一次血淋林的教訓。

對普通群眾而言,這是一次他們重新奪回權力,並且使得天平向自己傾斜的過程。

至於禍兮福兮對於普通老百姓的影響,我想起《三體》中大低估時期過後,對大低谷時期的評論是:「到底是人類文明的延續重要?還是手中的孩子重要?」 對普通英國人而言,英國的國家利益就好比這種人類文明延續的問題,它似乎正確,也很高大上,甚至於找不出拒絕的理由,但是離自己太過遙遠了。恐怖襲擊、外來移民、工作減少,實際上就像手中的孩子。為了人類文明而犧牲手中的孩子,這是聖人,你不能要求普通百姓也有這種情操,對於老百姓而言,他們已經做出了最符合自己利益的選擇,在這個問題上他們是贏家。

另一個很有意思的群體是英國的年輕人大多支持留歐,英國各大學所在地更是高比例留歐。公投結果出來後,年輕人紛紛抗議,覺得自己的未來被一幫老年人毀掉了。

我覺得這件事要這樣考慮:

1,在英國,大學屬於精英教育,普通人是上不了大學的。上大學,尤其是好大學,一是要成績拔尖,二是要教得起昂貴學費,從這個角度上,大學生天生就是精英集團的後備軍。

2,學生由於自身閱歷的關係,可能沒有那麼多社會經驗,毛澤東說過一句話叫做「書讀得越多越反動」,我覺得應該這樣理解:大學生們正處於二十歲人生嘉年華,再加上飽讀詩書,實際上這個群體具有很強的理想化主義特點,而對現實認識不足。他們可能會有很高的人生追求,或者把世界想像得過於美好。然而,政治是骯髒的,是現實的,現實往往是支撐不起理想的。太過理想其實就是盲目樂觀,也是無知的一種體現。老年人雖然跟不上時代潮流,但具有人生經驗優勢,做出的判斷誰優誰劣實則勝負難料。

況且,如果年輕人真的覺得國家的未來應該是由他們去決定,那麼,他們一開始就不該支持公投,一開始就應該提出自己是脫歐的實際承受人,脫歐留歐應該由自己來決定。

顯然沒人這樣做。

因此這也反映了年輕人對老年人骨子裡的一種傲慢。

--------------------------------------------------------------------------------------------------------------------------------------------

脫歐是群眾的勝利,但實質並不是民主制度的勝利。

縱觀脫歐的訴求,核心無非是兩點,一是難民、恐襲問題,二是就業問題。

很抱歉,這兩點其實都是政府的責任。

對於難民問題,實際上這是關於「人權」引出的一個問題,可是,鼓吹「人權」的是歐洲政府,用「人權」作為攻擊別國武器的也是歐洲各國政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站在道德制高點去指責別人,自己遇到問題了自然也不好下台,這是必然。

但歸結到底,這真怪不了別人。

至於就業問題,這本身更是政府分內之事,不能推給企業去處理。

然而民主製造成的結果是各人有各人的利益訴求,就像是廣場上同時開了一千隻喇叭各說各話,每個人只想要權利而不想要責任。對於政府而言,加入歐盟當然好,倫敦的金融中心保住了,銀行證券那可是躺著賺錢,本國企業想要的廉價勞工也從東歐來了,這樣金主們一個個喜笑顏開,自己的GDP也能拿得出手,這樣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全世界一片祥和,多好?至於倫敦外、英國鄉下的普通人?那就假裝不知道好了。

民主制還帶來另一個弊端,就是短視和不確定。

短視像小刀,不致命卻一刀一刀的讓你失血,不確定那可就要了老命了,卡梅倫辛辛苦苦和歐盟談好條件,爭取了那麼多權益,這一切都建立在「英國肯定不會脫歐」的預期之下,英國金融,包括股市和匯率,也都是建立在這種「英國不會脫歐」的穩定預期之下。只可惜,預期瞬間崩了。結果就是匯率也跌股市也跌。

--------------------------------------------------------------------------------------------------------------------------------------------

英國是否會二次公投?

個人認為可能性極小。

二次公投本身是比脫歐更嚴重的事件,如果二次公投成真,那麼所謂的民主體制就可以宣告解體了。有二次公投會不會有第三次公投?要不要來個三局兩勝五局三勝?這種行為跟過家家沒有區別,一旦結果不滿意,就悔棋重來,最後的結果必定是公權喪失,國家失去威信。


天下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分合合乃天下之道。

世界多極化即將展開!

接下來就看美國敢不敢退出東亞!

他們敢退,我們就敢拾起東亞共榮圈的旗子!日本經濟問題躺槍,歐洲矛盾重重,日本可能會對中日韓經濟區讓步。

現在要抓住際遇,進一步人民幣國際化!

穩住!穩住!穩住!現在就看誰穩得住誰就贏!誰穩得住,歷史的天平就偏向誰!現在最吃香的還是美國,美國把自己小弟化成藥給自己打了個興奮劑。現在不確定因素還是太多了,但是歷史車輪開始偏向多極化!

想到啥說啥,亂七八糟!


非常好,我早就說過,21世紀是19世紀的高級重複,是新帝國主義時代的再臨。
之後因為先進生產力的出現,特別是內燃機交通工具,內燃機武器和爆炸物質投放載具,電子通訊工具,計算工具和探測測量工具的時發展,使得科技發展和戰爭都去全民化。

所以當然會非常有趣了。


推薦閱讀:

二戰時美國為什麼幫中國?
美國退出後,中國為何不趁機經營阿富汗?有什麼現實困難嗎?
如何看待美媒文章《伊朗逐漸走向「新帝國」》?
伊核問題的解決會對世界地緣政治格局帶來什麼影響?為何主要國家都在積極推動伊核問題順利解決?
如何評價蘇式公有制與計劃經濟?蘇聯為什麼要全盤公有制?

TAG:國際關係 | 國際政治 | 地緣政治 | 歐洲聯盟EU | 英國脫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