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扎菲政權倒台後的利比亞現狀如何及其成因是什麼?

目前的印象:卡扎菲死後逐漸利比亞就東西分裂了,兩政府互相都不服,然而也沒有哪個想獨立的。(咦,感覺咋這麼熟悉)

具體的現狀如何?希望有人能科普一下。此外為什麼會分裂?印象里歷史上的利比亞東西本來就有一定區別,是不是分裂也跟這個有關?


看利比亞局勢,首先要明白一點:不僅對民族的共同體意識,而且對主權國家的共同體意識,很大程度上是被某個統治階級根據自己的需要構建出來的,而不是從來就存在的。

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人們雖然身處某一大國家內部,但卻以所在城市、部落、教團為第一認同,將他們視為切身的共同體;甚至完全不把國家當作共同體(認為這只是統治者們的事情),這在近代以前都是屢見不鮮的。或者倒不如說,將民族作為共同體,是19世紀以來才開始流行的現象;而普遍將主權國家作為共同體這一點,則更是20世紀所特有的。

了解了這一點,我們再來觀察利比亞局勢。

利比亞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時期是分裂的,被分為昔蘭尼加(班加西為中心的東部)、的黎波里塔尼亞(的黎波里為中心的西部)和費贊(南部沙漠地帶)三個省。這一時期,沒有利比亞這一國家的概念,三省人之間也沒有民族認同可言。

19世紀後期,義大利殖民者趁奧斯曼帝國衰弱之際侵入利比亞。人民飽受奧斯曼統治者和義大利殖民者的雙重壓榨,類似太平天國和義和團運動的思想開始在利比亞出現。人民的這一思想,被昔蘭尼加的上層宗教精英利用來為自己獨立建國的目標服務,從而出現了塞努西教團運動。

塞努西教團的首領自稱是摩洛哥伊德里斯王朝(8—10世紀存在於摩洛哥的一個栽德派王朝,後來又成為伊斯瑪儀派法蒂瑪王朝的附庸,最後為後伍邁耶王朝所滅)的後裔,出自什葉派第二代伊瑪目哈桑的家系(也就是現在約旦哈希姆王朝的遠親),血統高貴。不過,教團本身不是什葉派的,而是蘇菲主義的。通過這個教團,昔蘭尼加的宗教精英將當地人組織在自己的身邊,形成了龐大的政治、經濟、宗教、軍事一體化的團體【扎維耶】(修道院)。這一教團逐漸擴大到昔蘭尼加、的黎波里塔尼亞和費贊三地,成為日後利比亞國家的基礎。

1911年,奧斯曼帝國在對義大利的戰爭中失敗後,利比亞全境淪為義大利殖民地。塞努西教團在這一時期領導了對義大利的抗戰,不過封建頑固派勢力當然不可能在這種戰爭中取得最終勝利。儘管一度建國成功,但伊德里斯一世領導的塞努西教團最終還是戰敗了。伊德里斯被迫逃亡到埃及,投靠到大英帝國的庇護之下。

1947年,隨著義大利在二戰中的失敗,伊德里斯也在英國的支持下衣錦還鄉,重建自己的政權。然而這一時期,三省之間的隔閡仍然很強。特別是城市居民因為不在塞努西教團組織之內,所以很多人都主張建立聯邦制國家而非伊德里斯王朝。不過伊德里斯在地方封建勢力和英美列強支持下,還是在1950年建立王國。當然,他也向反對派進行了妥協,定都的黎波里而不是其老巢班加西,同時把王國改為三省聯合王國。

1963年前的利比亞三省(Tripolitania=的黎波里塔尼亞,Cyrenaica=昔蘭尼加,Fezzan=費贊)。

從這個建國史,我們就可以看出,利比亞人沒有形成對國家、民族的共同體意識,其建國很大程度上是靠著塞努西教團勢力來整合了三省。但是,塞努西教團本身也不是三省壓倒性多數居民所信奉的,因此這一紐帶並不牢靠,果然它不久就發生了斷裂。

1951年利比亞正式獨立,此後利比亞在美國資本援助下迅速發展起了石油工業。整個國家很快也進入了城市化階段。然而在此期間,利比亞人依舊沒有建立起牢固的國家意識,就更不要說民族意識了。大多數人首先將自己視作是阿拉伯人,或者某省、某城市、某部落的人,再或者是某宗教團體的人。隨著城市化的推進,城市工商業中產階級的數量也在增加。這些人大多數都非常西化,當然不可能信奉塞努西教團;同時,他們受到了當時風靡中東的阿拉伯民族主義影響,因此熱衷於整個阿拉伯世界的統一。這樣,維繫國家的紐帶就逐漸鬆弛了。

1969年8月4日,伊德里斯一世自覺年老體衰,遂留詔書一紙,宣布同年9月2日傳位於王儲哈桑,然後跑到土耳其治病去了。這個哈桑是伊德里斯的侄子,1956年被立為王儲,但缺乏伊德里斯一世作為國父的那種卡里斯瑪。阿拉伯民族主義者【自由軍官團】利用了這個機會,在9月1日也就是傳位大典前一天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伊德里斯建立起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

【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以後多次改名,最後成為【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建國後,利比亞民眾仍未建立起任何國家、民族認同感。以卡扎菲為首的該共和國領導層起初提倡阿拉伯民族主義,為此多次與突尼西亞、埃及等鄰國嘗試合邦,然均以失敗而告終。接著,卡扎菲又從中東轉向非洲,附和坦尚尼亞、肯亞等國提出的泛非主義,希望推進非洲國家的一體化,然而伴隨著干涉烏干達和查德戰爭的失敗,這一計劃也以失敗告終。相反,這些努力朝令夕改,讓民眾無所適從,最後還收到了某種反效果,導致利比亞國民的向心力進一步低落。最後,卡扎菲在無可奈何下創建所謂民眾國,在1977年訂立了所謂的《人民權力宣言》,希望以類似憲法民族主義的辦法來重塑利比亞,但隨著1990年代以後卡扎菲政權任人唯親、貧富分化現象的逐漸暴露,【民眾國】的神話很快也就無人相信。此外,卡扎菲還嘗試過所謂伊斯蘭社會主義,試圖重走塞努西教團建國的老路,以自己創製的某種伊斯蘭教流派來統合國民,但也沒有收到太大的效果。

到了卡扎菲統治末期,在卡扎菲鐵腕統治之下,利比亞仍然是一堆城市、部落、教團的聯合體,保持著中世紀的樣貌。而卡扎菲本人似乎在一連串失敗之後也認命了,他在1990年代投靠了西方,然後就開始推行家族式、部落式的統治。這樣的利比亞,實際上也不過是【卡扎菲上校私人領地】的代名詞罷了。

【卡扎菲上校私人領地】在金融危機後經濟發展速度一落千丈,失業率高漲,進而引爆民怨、招來外敵,終於身死國滅。然而,伴隨著卡扎菲之死而崛起的,也就免不了是一堆城市、部落和教團,而不是前反對派自稱的所謂【利比亞國】。

推翻卡扎菲本是城市中產和無業游民在西方支持下登高一呼的結果,然而他們因為沒有組織,所以在內戰之中就逐步被邊緣化了。米蘇拉塔、津坦山區的部落武裝,穆兄會、教法輔士的教團武裝憑藉著他們在戰前就固有的良好組織迅速壯大。在戰後的權力分配中,有槍就是草頭王,穆兄會由於其領導下的利比亞之盾民兵實力最強,拳頭最硬,又佔據了首都的黎波里,很快就主導了立憲會議的【利比亞國民議會】。其他軍閥、教團、部落也紛紛割據一方,圖阿雷格人等跨境游牧民族更是試圖把自己的聚居區從利比亞分裂出去。

城市裡的世俗自由派對這種局面感到恐懼,西方也對穆兄會等教團武裝的立場感到擔心。在這種情況下,卡扎菲的老戰友哈夫塔爾將軍粉墨登場。哈夫塔爾本是卡扎菲的親信,曾擔任入侵查德的利比亞軍隊總司令,結果在戰鬥中被俘而遭到卡扎菲拋棄。西方情報部門感到奇貨可居,遂將其營救出戰俘營,作為未來可能的國家領袖儲備起來。2011年利比亞內戰爆發後,不甘做寓公的哈夫塔爾很快在西方朋友的支持下東山再起,在卡扎菲垮台後成了新利比亞國家軍隊的高級將領。

2013年埃及發生政變後,哈夫塔爾就欲仿效之。2014年初,他在某些西方國家以及埃及、沙特、阿聯酋等的支持下,以掃清穆兄會為名,率領其控制的部分軍隊發動軍事政變,想要重建類似卡扎菲的軍人獨裁政權。然而,利比亞穆兄會可不是埃及穆兄會那樣手無寸鐵的P民,經過一番戰鬥反而將哈夫塔爾軍趕出了首都的黎波里和第二大城市班加西。此後,大規模內戰就爆發了。

2014年7月,利比亞舉行了立憲成功後的首次大選,成立了正式議會【利比亞國民代表大會】。憑藉城市居民的支持,世俗派獲得勝利。但是在戰場上無法取得的優勢,註定不可能通過選舉來獲得。拒不承認大選結果的教團民兵把新議會趕到了哈夫塔爾軍控制下的托卜魯克,接著又利用其控制的最高法院發動司法政變勒令新議會解散,最後在的黎波里重建了【利比亞國民議會】。這樣,從2015年開始,利比亞就出現了兩個議會、兩個政府對峙的局面。

利比亞內戰2015年8月16日戰局圖(綠色=舊議會軍,紅色=新議會軍,黑色=伊斯蘭國,黃色=圖阿雷格部落聯盟,藍色=中立部落/城市)

利比亞兩個議會、兩個政府的控制區,實際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新議會控制東部,但東部又有好幾個大城市被教團武裝控制而忠於舊議會;舊議會控制西部,然而津坦山區的民兵武裝卻支持新議會。兩個議會、兩個政府,不過是【卡扎菲上校私人領地】解體後各自治教團、部落、城市互相結盟後形成的兩大同盟勢力而已。在兩大同盟之外,還有以蘇爾特為中心崛起的伊斯蘭國利比亞各行省,割據南方和西南方沙漠地帶的圖阿雷格等跨境部落聯盟等。可以說,作為國家實體的利比亞已經不復存在,現在的利比亞不過是一個地理名詞而已。

那麼,為什麼已經淪為地理名詞的利比亞,沒有像歷史上那些穆斯林王朝解體之後那樣公開分裂,然後用實力重新劃定邊界,反而表面上仍然維持一個國家的表象呢?當然,這其中存在某些經濟基礎,比如伊德里斯王朝和卡扎菲對利比亞石油資源的開發,讓利比亞出現了某種程度上統一的經濟基礎——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但如果真是由於這些內因起了作用,利比亞就不應該在事實上顯然四分五裂的境地,而只是維持一個殼資源(對外交往領域)的統一。那麼主要原因在哪裡呢?主要原因在於二戰後特別是冷戰後的世界體系,是以主權國家為基礎的;而且除了少數例外,國際社會總是竭力地「興亡續絕」,試圖阻止主權國家的疆域變更,以防出現世界體系的動搖。正是由於國際社會(特別是幾個主要列強)的這種動機,利比亞的分裂是不能被許可的,任何獨立試圖公開建國的行為除非得到列強的特別默許,否則都不會得到承認、甚至可能被干涉和攻擊,正如圖阿雷格部落聯盟試圖跨境建國就被法國奧朗德政府出兵滅國一樣(2013年馬里戰爭)。

【利比亞國】的大多數居民都對這個國家沒什麼認同感,可國際社會就偏偏要把這些人摁到一個國家裡面去,這就是現實的荒誕之處。列強這樣做是有道理的,事實上它甚至不能像坐視索馬利亞內亂一樣坐視利比亞亂下去。利比亞不但是石油出口大國,對國際油價穩定具有重大意義,而且其內亂已經導致伊斯蘭國2015年在其境內的崛起、引發數以百萬計的難民北渡歐洲,這當然不能讓列強滿意。在這種情況下,列強召開和會,強令兩議會合組聯合政府也就可以理解了。

可是,列強這個外因也要通過內因來起作用。果不其然,協議筆墨未乾,舊議會負責人就出來表示在滿足若干條件之前不會參加聯合政府。列強要想迫使利比亞各方就範,要花費的人力物力恐怕還遠遠不夠。


謝邀。

轉載前請經我許可

這個學期的研究對象是利比亞,過去幾個月時刻關注利比亞的形勢發展,而目標之一是預估其發展趨勢。相對於知乎大部分政治、非洲、伊斯蘭的研究者對於利比亞的分析,我有更加細分的範疇去發揮。

這是個遲來的回答,但卻是風雲變幻後一個合適的時機。

但是,由於不掌握阿拉伯語,我的資訊來源主要是英文媒體(西方媒體、西方智庫、半島電視台英文網站,利比亞及北非地區的英文媒體、聯合國及旗下機構新聞網站、國際非營利機構網站,以英語為主的學術研究著作、利比亞政府網站等等),因缺乏其主要語言阿拉伯語的信息來源,切入視覺必定有所偏頗。我也希望得到阿拉伯語專業朋友的幫助。如有紕漏,歡迎指正。

答案分為兩大部分A主要說利比亞的現狀,B主要分析原因。希望能幫助知乎的朋友對利比亞有個新的認識。

A. 後卡扎菲時代事件梳理

既然問題是卡扎菲倒台後現狀如何,那麼就應該了解這段時間發生了什麼。鑒於中文媒體里沒有相關的介紹,本文將梳理一下這個階段(2011下半年至今)利比亞重大時事,並在時事的敘述中進行分析。

特別是4月份利比亞形勢有了較大的變化,中文媒體給予的關注度不足,時事梳理就十分有必要。

推翻卡扎菲政權後,利比亞推進民主化進程的失敗,導致第二次內戰爆發。

第二次內戰的爆發,激化了國內的對立勢力,政府力量的無暇顧及,使其中的極端伊斯蘭組織(主要為伊斯蘭國)得到了溫床,導致國際社會不得不重新回應、介入利比亞危機。

為了方便解釋,我把這個階段發生的事情姑且分成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更像是事件的三個「部分」,時間上有所重合,三個階段並不完全分割,但按其主體的時間順序進行排序)

一:第二次內戰形成(卡扎菲死後第一次利比亞大選-東西兩個政府對立形成)

赤坂凌太郎在他的答案中提到」立憲後2014首次大選「,其實這個大選已經是卡扎菲倒台(2011年10月20日卡扎菲亡)後的第二次大選,是以國家過渡委員會(National Transition Council)在2011年8月完成一部臨時過渡憲法後舉行的第二次大選。

第一次大選是在2012年7月,由民眾選出議會議員,組成大國民議會(General National Congress, GNC, 國家過渡委員會把自己的權力轉移到這個議會),由這個議會完成立憲(一部正式的憲法),並賦權力予GNC選出國家元首(總統)和政府首腦(首相)

這次大選的結果勝利者並不是「穆兄會」,而是主張世俗自由化的國民力量聯盟(National Forces Alliance)取得了48%的選票、200席中的39席,成為議會第一大黨[1]。1949就建立起來但是在2011之前都沒有實質動作的利比亞穆兄會,在推翻卡扎菲的內戰(下稱為「第一次內戰」)後組建公正與建設黨(Justice and Construction Party, JCP),取得10%的選票和17席,是議會內第二大黨。二黨之外,有120個席位被獨立候選人取得,其他都是1-2席位的小黨。這次大選的投票率高達60% [2]。

從這次大選的結果可以看出,世俗化政黨得到半數支持者,得到北約為主的西方國家支持在內戰中推翻卡扎菲獨裁統治的利比亞民眾,戰後是擁抱世俗化(戰前已經世俗化)、擁抱自由化、甚至是擁抱西式民主的,希望完成戰前的目標,模仿西方進行政制建設,實現經濟繁榮,實現自由化。

而利比亞伊斯蘭的宗教、文化背景,卡扎菲時期推行的伊斯蘭教法與社會主義結合,石油國有化和農業改革給民眾帶來的利益,也讓希望用伊斯蘭教法治國(? 音譯沙里亞,Sharia Law,以《古蘭經》和聖訓規範人民生活和行為)的伊斯蘭主義擁有一定支持者的基本盤(無論哪個派系,無論是進行溫和路線結合現實的伊斯蘭社會主義或激進的原教旨主義者)。下文將會稱持有這個意見的群體為「伊斯蘭主義者」或「伊斯蘭派」,以代表外媒常見的"Islamists"。

以上是利比亞陷入第二次內戰的政見對立基礎。

2013年,議會開始被少數派、伊斯蘭主義者所把持,並且擴大自己的權力。以JCP為首的伊斯蘭主義者議員聯合力量,年中利用政治隔離法的推行(Political Isolation Law, 旨在取消卡扎菲政權時期長期在政府等公共機構擔任職務者在現政府機構擔任職務的資格)[3],使原總統Mohamed al-Magariaf辭職下台,並推動無黨派人士、立場偏向伊斯蘭主義的Nouri Abusahmain贏得議會內選舉,擔任總統職務 [4]。其後在年底,他們成功使議會通過法案,推行沙里亞(伊斯蘭教法)[5],並且延長議會任其至2014年年底(原為2月)[6]。

外媒普遍認為,伊斯蘭教法派議員在議會謀略上勝過了世俗自由派,使政策傾向了伊斯蘭主義。由於後來伊斯蘭派議案的成功推進,於是有些人認為,政治隔離法推行可能並不是對於卡扎菲不滿而示威的民兵團和激進民眾所刺激的,而是JCP的一手策劃的大棋局的第一步。

伊斯蘭教法推行其中一個比較顯著的體現,是婦女權利的打壓,如對於女性的強制希賈布(hijab,面紗頭巾)和大學裡的性別隔離 [7],使卡扎菲時期女性地位較為突出的(比如,大學裡60%的學生是女性)利比亞開了倒車。其次,有人也認為,當時的GNC資助了那些伊斯蘭教派民兵團,用以影響當時局勢。其中認為當時被資助的一個比較著名的伊斯蘭民兵團,是利比亞革命者行動組(Libya Revolutionaries Operations Room, LROR)[8]。他們進行了許多暗殺、綁架行動,其中在2013年秋天,綁架了時任首相,在卡扎菲時期任職外交官的Ali Zeidan。

伊斯蘭派對議會的操縱,當然激怒了他們的反對派和其他利益受損的人。2014年2月,受政治隔離法影響,利比亞國家地面部隊將領、卡扎菲時期也擔任將軍的哈利法.哈夫塔爾(Khalifa Haftar)[5],在電視上宣布將控制利比亞的政府機構,並且得到了之前被綁架的Zeidan總統的認可 [9]。

宣言未能即時兌現,三個月後的5月16日,在得到海陸空三軍的認可及支持,哈夫塔爾正式發起「尊嚴行動」,目標指向班加西的伊斯蘭民兵團(被認為得到了GNC和總統的資助),以及GNC本部[10]。事件被普遍認為是至今還未完結的利比亞第二次內戰的開始。

軍事行動的爆發,迫使GNC議會不得不回應世俗自由派的訴求,或者說妥協。他們同意提前進行選舉,重新選出議會 [11]。自由派在議會裡得到了擴大,整個伊斯蘭派被削減至只有15%,但由於安全環境不穩定,這次選舉的投票率只有18%,這個結果並未得到廣泛的民意代表性 [12]。是次選舉組成了國民代表大會(House of Representative, HOR),也賦予了選出政府的權力,後來他們也選出了自己的總統、首相,所以這是外媒現在常見的(formerly)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anti-Islamist government([前]國際承認、反伊斯蘭政府)的組織基礎。

伊斯蘭派進行了反擊。相對於「尊嚴行動」,的黎波里和米蘇拉塔的伊斯蘭民兵團、組織發動了「利比亞黎明」,利用第一次內戰推翻卡扎菲得到北約的先進現代武器,在的黎波里機場戰役中戰勝了由主要在卡扎菲時期由前蘇聯裝備、哈夫塔爾領導的正規軍,幫助舊GNC的伊斯蘭派議員站穩在首都及利比亞西部的的黎波里塔尼亞地區 [13]。14年9月,這些伊斯蘭派議員重新組成一個GNC,也建立了政府,自稱為民族救贖政府(National Salvation Government)[14],對抗逃到了東部圖布魯克的HOR(外媒因此也稱他們為Tobruk-based Government),成為外媒眼中的Islamist/Tripoli-based Government(伊斯蘭教法/的黎波里政府)。

此部分參考:

  1. QA: Libya"s General National Congress election

  2. Libyan General National Congress election, 2012

  3. 利比亞「政治隔離法」恐加劇動蕩--中國政協新聞網--人民網

  4. Can the New Libyan President Live Up to Expectations?
  5.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us-libya-law-idUSBRE9B30M220131204

  6. Libya congress extends its mandate until end-2014

  7. http://www.latimes.com/opinion/op-ed/la-oe-salah-libya-women-under-threat-20140619-story.html

  8. Libya Revolutionaries Operations Room

  9. Libyan Government should be suspended, says military commander

  10. http://magharebia.com/en_GB/articles/awi/features/2014/02/04/feature-01

  11. Libyans mourn rights activist amid turmoil

  12. http://www.bbc.co.uk/news/world-africa-28005801

  13. Libya names anti-Islamist General Haftar as army chief

  14.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us-libya-security-politics-idUSKCN0WY4IT

二:伊斯蘭國在利比亞壯大(形成-佔領蘇爾特-大規模攻擊油倉)

就在內戰的兩個政府在東西對峙之時,利比亞的伊斯蘭國在中部壯大了勢力。

主要對立勢力戰火燃氣之前,早在2014年春,有一批遠赴敘利亞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IS)控制區域的利比亞人聖戰者組成了巴達爾旅(al Battar Brigade)[1],並回到利比亞的東部港口城市德爾納(Derna),建立利比亞本土聖戰組織「伊斯蘭青年協商會議」(Islamic Youth Shura Council,IYSC)[2]。

IYSC吸納伊斯蘭派中那些更加極端的薩拉菲聖戰者(Salafi-Jihadists,學者研究認為他們旨在用一切辦法建立一個伊斯蘭教法世界,是世界性、無國界的,即一個統治世界的伊斯蘭國,本段結尾有利比亞伊斯蘭派各戰鬥組織關係圖),並攻擊所有自由派、伊斯蘭派中所有意見相左的武裝組織,甚至包括伊斯蘭派中,僅僅比他們溫和一點地薩拉菲國家主義者(旨在用一切辦法建立一個伊斯蘭教法國家,僅僅是國家性的,與聖戰者希望把利比亞劃入伊斯蘭國相比,他們只是打算建立一個伊斯蘭教法利比亞)[3]。

14年9月,他們在利比亞的行動得到了IS本部的認可。伊斯蘭國領袖巴格達迪派出了其高級助手Abu Nabil al-Anbari到德爾納指揮戰鬥,而此時支持伊斯蘭國活動的戰鬥者的活動範圍,也擴大到包括首都的黎波里、第二大城市班加西、以及中部港口蘇爾特(Sirte)[4]。

15年初,利比亞國內效忠IS的戰鬥者佔領了卡扎菲的家鄉蘇爾特。除了來自埃及、突尼西亞、蘇丹的IS效忠者佔據這個城市[5],也有曾經在第一次內戰中支持卡扎菲的、在蘇爾特興起的組織Ansar al-Sharia,大部分戰士懺悔後宣稱效忠巴格達迪的伊斯蘭國[6],吸納本地部落的加入、並對他們進行改造,立法、強制著裝、設立宗教警察等等[7]。

15年6月,IS在德爾納甚至攻擊、殺害跟基地組織北非分支(al Qaeda in Magreb)有聯繫的組織成員 [8](至今,德爾納主要仍受由基地組織協助的利比亞激進伊斯蘭派民兵組織的控制)。到15年到16年初,IS對更多的利比亞城鎮發動自殺式襲擊。

16年初,敘利亞局勢得到一定的穩定後,國際社會把焦點從中東戰場稍微轉移到利比亞。由於油價跌至近十二年新低的26美元(我也注意到當時知乎也湧現了一些利比亞的問題,其中包括這個),IS戰鬥者攻擊、炸毀利比亞油田、油倉的事件也進入的主流媒體的眼睛,其中華爾街日報在一二月的時候有好幾天對於利比亞戰事放在了頭版進行描述[9]。一月份的時候,NASA也把鏡頭對準利比亞,把爆炸的濃煙衛星照公諸於世[10]。一月底的時候,奧巴馬也呼籲要打擊利比亞的伊斯蘭國組織[11]。

一時之間,似乎國際社會在尋找油價下跌的原因時,才注意到利比亞的伊斯蘭國,雖然聯合國已經12月的時候幫助組建利比亞聯合政府。

此部分參考:

1. In depth: Europe fears Islamic State expansion in Sirte

2. Rising Out of Chaos: The Islamic State in Libya

3. War in Libya and Its Futures

4. ISIS comes to Libya

5. http://www.bbc.com/news/world-africa-35486158

6. Islamic State: Inside the latest city to fall under its sway

7. Control and crucifixions: Life in Libya under IS

8.https://www.yahoo.com/news/al-qaida-militants-clash-libya-leader-killed-090144601.html?ref=gs

9. http://www.wsj.com/articles/islamic-state-attacks-libyan-oil-refineries-1451914036

10.Oil Tank Fires in Libya : Image of the Day

11.http://www.reuters.com/article/us-usa-libya-islamicstate-idUSKCN0V700V

這是我學期研究的一部分的截圖,為主要的伊斯蘭派武裝關係圖,藍線為同盟/支援關係,紅線為敵對/攻擊關係。實線箭頭為確定的關係和方向,虛線箭頭為不確定的關係和方向。

的黎波里救贖政府對左下角的利比亞革命者行動組LROR有支援關係,人流、物流與資金流能通過藍線關係在各組織之間互相流動。以此,可以大膽對於我們理解利比亞人特別是伊斯蘭派武裝分子的派系區別進行三個猜測:1. 原來的溫和伊斯蘭主義者,可能會被「感召」激化為激進組別的參與者;2. 配合下文將介紹的聯合政府,理論上物資有可能從聯合國一路流向利比亞的極端伊斯蘭組織;3. 派系之間未必有如學者、媒體用名詞劃分的清晰組織界線,今天在溫和派系效力的人,如有條件明天也可宣稱效忠伊斯蘭國。

三:聯合政府介入(組建-進駐的黎波里)

國家陷入多鼓勢力對抗的混亂,聯合國與美國也一直在尋思解決方案。在潘基文和約翰.克里的敦促下,15年10月初,聯合國駐利比亞代表Bernardino Leon提出一個解決方案,讓圖布魯克議會、HOR分享權力,讓的黎波里的伊斯蘭新GNC的一個和議派,Fayez al-Sarraj擔任首相,組建聯合政府穩定局勢 [1]。不過,自由化的民選議會HOR不同意他們的訴求,認為自己得到了民意授權,理應由他們組建政府管理全利比亞;新GNC的主力也認為聯合政府無法保證伊斯蘭教法的實施,拒絕了大使的提議 [2]。

最終,再經過三個月的爭論,Fayez al-Sarraj與同僚修改後的方案最終得到了安理會的認可[3],並在2015年12月17日,兩個政府都有代表在摩洛哥簽訂《利比亞政治協議》(Libyan Political Agreement),同意組建「民族團結政府」(Government of National Accord)於的黎波里,由九人統領會議(Presidential Council )領導,Fayez al-Sarraj擔任會議主席(總統),設立過渡17部,達成西方國家的願望,消滅利比亞內部的伊斯蘭國。此外,HOR將加入一些新GNC的成員,組成國家最高議會(High Council of State),爭取兩年內舉行大選,尋求以保證利比亞的和平穩定[4][5]。

然而,聯合政府的介入並不順利。儘管圖布魯克HOR的議會主席Aguila Saleh Issa也宣布認可《利比亞政治協議》,但議會成員在16年1月投票中的大比數反對,拒絕了對聯合政府合法性的背書 [6]。另一邊廂,的黎波里的伊斯蘭救贖政府也不支持這個新聯合政府 [7]。因此,4月之前,聯合政府的成員只能一直留在摩洛哥。

國內政治走進了死胡同,就只能從外部介入。2月,義大利允許美國使用西西里島的空軍基地,操作攜帶武器的無人機 [8],進攻利比亞的伊斯蘭國訓練營,擊斃49伊斯蘭國戰士,並據信其中包括伊斯蘭國在利比亞的最高將領 [9]。

3、4月之交的夜晚,聯合政府的成員乘船抵達的黎波里 [10]。利比亞人早已嘗到「外國勢力」的介入帶來混亂的滋味,不過在這種混亂的局面下,也沒有別的辦法。他們暫時入駐的黎波里的Rixos酒店,宣布他們的到來。

4月6日,的黎波里伊斯蘭救贖政府和議會新GNC宣布解散,轉讓權利予到來的聯合政府 [11]。聯合政府開始接手伊斯蘭派政府管治的東部的黎波里塔尼亞的市鎮。

Fayez al-Sarraj被親伊斯蘭政府媒體在推特上改圖嘲諷。

4月中下旬,難民從利比亞橫渡地中海至歐洲的路徑上遇難人數不斷上升。在之前敘利亞難民壓力以及安全考慮下,以及乘著聯合政府進駐的黎波里的東風,歐盟多國(包括當時還未脫歐的英國)派出外長和大使[12][13],認可聯合政府,給聯合政府提供外交支持。鄰國突尼西亞和阿爾及利亞也給予政治支持 [14]。

得到了歐盟的支援,聯合政府也建立了「總統警衛」保障自己的安全 [15]。受原伊斯蘭派指揮的武裝力量,也集中精力打擊伊斯蘭國控制的蘇爾特及其附近地區。對圖布魯克政府軍對於西部城市的空襲攻擊[16],安理會對其原油實施禁運,以及其政府人物的出遊限制作回應 [17]。利比亞的主要經濟來源是原油出口,而圖布魯克政府控制的東部則是利比亞主要油田的坐落位置。通過限制東部政府軍的收入來源,來削弱他們的軍事實力,從而幫助由聯合國、歐盟撐腰的聯合政府向東推進。

因此,時至今天,利比亞對峙形勢基本上確立為聯合政府vs圖布魯克世俗化政府vs伊斯蘭國vs本土武裝分子,以及西南部費贊的兩支主要部族(圖阿雷格tuareg和圖布tebu)的對抗。

此部分參考

1.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5/oct/09/libya-national-unity-government-announced-by-un-after-months-of-talks

2.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5/oct/19/libya-un-unity-government-power-sharing-rejection

3. Unanimously Adopting Resolution 2259 (2015), Security Council Welcomes Signing of Libyan Political Agreement on New Government for Strife-Torn Country

4. UN News - UN welcomes 『historic』 signing of Libyan Political Agreement

5.https://unsmil.unmissions.org/LinkClick.aspx?fileticket=miXuJYkQAQg%3Dtabid=3559mid=6187language=fr

6. Libya parliament rejects UN-backed unity government

7.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us-libya-security-politics-idUSKCN0WX2EI

8. Italy to allow US drones to fly out of Sicily air base for attacks on Isis

9. U.S. strikes ISIS camp in Libya; 49 killed

10. Libya"s UN-backed government sails into Tripoli

11. Libya"s self-declared National Salvation government steps down

12.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us-libya-italy-idUSKCN0X90O6

13. Philip Hammond backs Libyan unity government on Tripoli visit

14. Tunisia hosts meeting on Libya government

15. Libya gets "Presidential Guard"

16. Libya』s opposition government declares martial law in the east

17. Security Council Committee Concerning Libya Adds Name of Vessel to its Sanctions List

利比亞最新形勢圖

與之前不同的是,原伊斯蘭派控制的綠色地帶,基本上由聯合政府控制;伊斯蘭國基本上已經局限於蘇爾特和旁邊的拉斯勞夫,並且在蘇爾特與聯合政府的交鋒中敗退;西中部突尼西亞邊境地帶藍色部分的古大迷斯本土武裝值得注意。

B. 時局拆析解構

在卡扎菲政權下台後,利比亞分崩離析之因由,眾說紛紜,不同國家的政府、學術權威、新聞媒體、普羅大眾各執一詞。在這個時間點上局勢仍未由定論,所以相關學者也自然是處於觀望狀態,在利比亞問題上非核心的持份者、利益不相關者很難全面解析現在所發生的一切,把握其未來走勢。

作為一個課題研究、觀察者,我暫不打算在知乎整理相關的學術研究作出分析(沒有機會和時間),因為現時的成果大多數集中於二戰後現代利比亞形成到卡扎菲政權倒台之間這段時期的討論,而我觀察的精力在於卡扎菲倒台後近四年的利比亞。新持份者和新元素的加入(如伊斯蘭國運動)也為現狀增加了許多不明確的因素,舊有的研究未必適用於新的形勢。

但不能否認這些著作可以幫助我們從利比亞現代歷史中理解現狀,中文著作里有韓志斌等的《利比亞伊斯蘭社會主義研究》,英文里有前駐利比亞英國記者兼學者John Wright的A History of Libya, Alison Pargeter的The Rise and Fall of Qaddafi, Dirk Vandewalle的 A History of Modern Libya 等等都是我最近參考過的關於利比亞的學術著作。

韓志斌等的著作中就提到赤坂凌太郎所提到的「部族(tribal)主義」對於利比亞現代化的阻礙,長期以來,由於利比亞國內的部族固守於本族、本土的秩序和利益,對於卡扎菲進行民族主義革命後,民眾對其政治「社會主義化改造」的參與不積極、與阿拉伯聯盟的反應平平,源自於他們的部落認同重於國家認同的價值觀(其實阿拉伯世界裡,「部族」的價值重於「國家」是一個相對普遍的現象,只是程度有深淺,處於馬格里布與中東交界的利比亞程度更深)。

這可以用於解釋城市本地民兵組織(local militia groups)固守一地(如密蘇拉塔)、南部費贊由圖阿雷格部落割據一方的局面;但對於其東西分裂,用只有「對於省的認同」這種說法,就稍顯牽強附會。

一是,現在東西方兩個政府的架構,沒有太鮮明「部族」的特色:與以前利比亞聯合王國時期,由昔加尼亞領頭部落(部落之間有權力金字塔)的首領勉強擔任利比亞全國國王不同,現在東西兩個政府的領導人物,一個是卡扎菲時期的將軍、一個是工程師、伊德里斯一世內閣、卡扎菲時期住房部部長的兒子,兩人似乎並沒有顯著的部落身份(雖然伊斯蘭派推了一個曾受卡扎菲打壓部落的領袖Nouri Abusahmain上位);

二是,利比亞城鎮化人口高達73%,比中國還高,大部分人成長、居於城市(如佔了全國六分之一人口的的黎波里),教育普及率也在伊斯蘭國家中處於領先水平,經濟也實現了一定程度的現代化(比如第三產業佔gdp過半,第一產業只佔比1.8%),第一次大選時人民參與民主選舉的熱情,可見卡扎菲時期還是對利比亞社會結構進行了一定的改造,特別是現代化改造,增加了「工商業」「市民」、減少了「部族」「部落」。

其他的,我只在近期國內政治、經濟、社會的一些不穩定因素和其中的國際博弈上談談我的看法。

國內政治上,上文也有分析過在北部主要城市中、1. 「阿拉伯之春」後世俗派和伊斯蘭派之間的政治意見分歧對立而起的內戰局面。具象化地比較,有些人希望把利比亞建成馬來西亞甚至西方的樣子,而有些人希望把利比亞建成沙特和阿聯酋的樣子;2. 以及伊斯蘭極端化思潮傳播到利比亞而成「伊斯蘭國」插曲。伊斯蘭派、即主張沙里亞法治國者內部之間的衝突之餘,更重要是,「伊斯蘭國」的想法,即效忠大哈利法,用任何可以用而有效的辦法建立一個伊斯蘭世界的想法也傳到了利比亞,使一些人接受了,並成為了外界眼中的「極端分子」/「激進分子」;3. 外部因素的介入,導致利比亞內部各層權貴、軍閥、民眾的反彈與接受。出於對「外國勢力」介入造成利比亞現狀的思考,對於有國際構想、國際支持的聯合政府的進入顯得十分抗拒,但是短期內,又不得不接受外部的力量來抗衡、打擊敵對破壞力量,作為追求國內形勢的穩定的現實考量。

經濟上,利比亞90%以上的政府收入來源於石油開採、輸出,65%的國內經濟活動依賴於能源,由於這個國家的經濟高度依賴能源部門,國內經濟穩定極為受當國際原油價格和需求的影響。

由於安全環境惡化,利比亞的石油生產從內戰烽火燃起時開始下跌,跌至12、13年水平的四分之一(14年末產生曾經有所回升,也從側面反應當時伊斯蘭國因素尚未加入戰事、局勢由兩地兩政府相持、軍事形勢回暖),算一筆賬,13年頂峰價格(125美元/桶)與頂峰產出(150萬桶/日),能至少為每個利比亞人(按600萬人算)創造11400美元/年的營收,但因外部環境問題造成的國際原油價格下跌、16年達到的谷底(26美元/桶)、內部環境惡化而造成的低產量(32萬桶/日),只能為每個利比亞人創造500美元/年的營收。

雖然這個計算十分粗略,但作為一個重要的經濟參考:收入上,利比亞因為內戰,已經從一個中等發達國家跌至欠發達貧困國家的水平。石油收入不能直接平均分配給每個利比亞民眾、成為他們的直接收入,但是國家可以通過國民福利、公共建設來把這些收入讓予人民。經濟中,國民通過圍繞石油產業參與的經濟活動,也能間接享受石油帶來的收入。

因為產出下降,隨著造成的工作量下降,使利比亞的失業率高企。14年的時候,估算利比亞的失業率高達男50%、女60%。大量的人口沒有工作,加入民兵團、戰鬥組織,或者成為戰爭難民才能填飽自己的肚子,形成失業-戰爭-更失業的惡性循環,為內戰局勢雪上加霜。

其中公共建設的例子,如卡扎菲時期建立的世界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大人工河(The Great Man-Made River)」,利用全世界最大的地下網管工程,把南部沙漠的地下水轉移到缺水的北部沿海城市,讓更多利比亞人進入城市,推進城鎮化進程和享受城鎮化的便利。

推翻卡扎菲的第一次內戰,北約破壞這個人工河的一些水庫、關鍵管道,切斷卡扎菲的陸軍供水;而今天供水網維護的缺失,可能是戰爭傷亡、對於醫院的轟炸襲擊外,因民眾患上通過供水網傳播的傳染疾病,造成醫院物資的缺失。

失業、傷亡、疾病,這也帶入我想說的社會問題。

無論持有哪個政治意見的人,他們和世界上其他人一樣,都要承受社會、熟人間給他們的壓力,當周圍的人都加入了某個政治團體、甚至武力戰鬥組織,迫於自保、生活圈子裡的輿論壓力,不得不加入這些組織;或者換個另一個角度的說,受到環境的影響,個人作出思考的結果也受到身處社會的影響。這也是在中東方面的對於伊斯蘭國擴張的現象的一個課題(遲些附上布魯金斯的相關研究)。部族、伊斯蘭派、世俗派、伊斯蘭國、基地,任何組織、團體都好,壯大自身勢力都不能離開社會聯繫的建立。

社交媒體的興盛,給這種擴張有了更快的速度,抱團起來也更快。無論是「伊斯蘭國」招募戰士,還是「獨狼」們獲取其「思想感召」的信息,facebook都起到了一個很重要的作用。

其次,據bbc報到,瑞士的情報機構調查發現,利比亞國內武器的流通(買賣),通過facebook就可以完成。其武器的來源,許多是推翻卡扎菲時英國所提供(Weapons for sale on Facebook in Libya)。其他武器流通的渠道,還有贏弱的邊境管理造成大量的走私。

戰士頻發,造成icp潮(國內流離失所者,internally displaced persons)。國內無家可歸與逃離國外的人,14年一度達到接近全國人口的十分之一(46萬),其中icp達到43萬。最新的數據不可知,但根據15年降溫的局勢中所回落到的35萬,16年的重新升溫,勢必也會重新升至40萬。傳統地中海逃歐的非洲難民中,應該也增加了不少利比亞難民。而國內流離失所的人,也是各戰鬥組織的人力來源。

可悲地說,因為敘利亞難民潮,利比亞的局勢才得到了歐盟鄰居的重視。之前在本人項目研究中,在總統警衛隊成立三個星期前,作出了歐盟將會延續上一次內撥款1億歐元援助的傳統,為利比亞新聯合政府撥款提供安全支持的預測。如無外部援助,利比亞則陷入更危險的局面,而歐盟本身也將受到政治、安全、移民方面的不利影響。

作為利比亞另一重要持份者,這個美國在利比亞的軍事活動上採取了比敘利亞局勢目標更明確的策略,就是打擊伊斯蘭國(消除極端伊斯蘭),不參與其他內部矛盾(不干涉兩派政治分歧)。理論上並不是一個內戰調停人,不過隨著局勢逐漸明朗,未來可能會趨向於跟著歐盟的腳步走(對聯合政府提供直接支持)。政府的對外援助USAID,則一直在提供政治體制建設的基金,旨在使利比亞實現政治民主化轉型。

中國在利比亞問題上,由於第一次內戰不站邊,現在也並沒有多大話語權(遠不如其在敘利亞問題上)。貿易量削減至原來的三分之一,的黎波里原本有三家中餐館,最近只剩一家。

轉載前請經我許可


外因是這個:

一個資源出口國,通常來說,對於西方而言,最好的狀態由蔣千骨或者阿基諾那樣的無德買辦寡頭作為代理人來統治,其次的狀態就是一團混亂但是西方自己的利益(石油公司,傾銷集團,和配套的金融資本)能保全,而最爛的選擇才是被迫和一個用經濟發展發福利收買人心的威權政府打交道

因為福利背後就是稅,卡扎菲那種人給老百姓的福利,或者說是贖買吧,到頭來還是從石油出口環節收的。

所以為什麼沙特玩命買軍火交保護費,交的軍費虛高連胡塞武裝都搞不定,成了笑話?既然民間要發福利,要收稅贖買人們求安定,那隻能把錢交到別的地方去了。

卡扎菲這人外交確實太爛了,其實公知右派們愛說的也未必全錯,缺乏自凈能力的個人獨裁者,往往很容易因為自大和直接(奉承,有圖謀)或間接(用人不淑)原因而不能得到正確的信息,而做出錯誤決定。

比如,台灣偽政府能幫得了卡扎菲什麼?我真想不到台灣能幫他什麼,就值得和大陸過不去。還有他一系列的行為簡直顯得不能正視他在全世界的位置,準確說,比沙特王爺們在外交上都差勁了。我們(時政群的V們)還是傾向於認為他獨裁久了,過於自大,高估自己的能力,接收了手下們太多錯誤的信息

至於內因……

利比亞是(西式)民主推進失敗陷入內戰割據才淪落到現在的局面的。

即使暫時不考慮國際資本和外界勢力的干涉,西式民主自身的局限性也是不能忽視的。

通常來說,小政府,普選,資本主義(姑且法律傾向於保護資本主義框架的產權),多黨制,這套全家桶能搞好的國家,普遍具有這麼些特點。

  • 經濟發達,人均生活水平高,處於全球資本主義食物鏈上游,或小國寡民靠資源和三產就能混的很好
  • 局面穩定,國際環境較好
  • 社會割裂輕微

第一條不具備,就是南美那些毒品共和國。第二條不具備,參考俄羅斯轉軌期被坑的各種無慘(韓國地緣環境略差但朝鮮已被基本壓制,自己作為看門狗西方背後支持)。第三條不具備,那就是阿拉伯之春變成倒春寒。

所謂中東這波失敗民主化的國家,大體上都符合這些特點:教權派(宗教舊貴族及其利益團體)影響力依然很大(特別是在底層社會),無法建設工業道德(團結,協作,努力-回報),民族主義不強,所謂的「獨裁者」(威權政府)利用不完善的世俗化來壓制教權派,試圖發展成現代國家,但是並不順利。

作為石油出口國,再加上內部割裂嚴重,宗教勢力尾大不掉,如果不想國內經濟乃至人民基本福利不受經濟周期影響太嚴重,那就只能增加威權(專制)成分,搞大政府,既管貿易又管經濟。要是聽芝加哥男孩說的那套,全盤私有化低福利,資源一降價,經濟一萎,資本家拍拍屁股走人,本幣跌成狗,然後外資再進來狂買,那就變成純肉羊了。當然,一般來說,搞威權也只是緩緩,資源國能逆襲那真是得有老毛子的神操作啊。

理想的資源國,是小國寡民,人均資源佔有量高,國際環境好軍費少,能搞小確幸。如果再加上人口素質高,搞西式民主也無壓力了。若是能趁機搞好科研,金融,建立工業道德也不是不行。然而阿拉伯那波是什麼都不具備,宗教因素導致既搞不了計劃生育,也不能有效提高全民人口素質,因為缺乏民族主義和其他意識形態,又不能以另一個共識瓦解宗教影響力,所以所謂的世俗威權也只能是「鐵腕專制」了。

於是,結局就是我在其他文章里提到的 —— 最初點燃亂局的那些市民中產,受過西式教育的理想主義右派,被西方煽動搞了顏色革命以後,並沒有穩定政局的能力,或者說他們因為頭腦簡單,連如何創造一個新世界都沒考慮過。就算是西方裝作給他們建立了一個新世界,他們也守不住。

然後,能吃到肉的除了跨國資本,就是教權派舊貴族了。若是你覺得教權派高層不為利益,只當清教徒,那就太甜了,你見過哪個被炸死的極端組織幹部是親自當人彈去了啊?人家聰明的很,忽悠信徒去送死,自己吃人血饅頭。教權派上位,把教法變成法律,還不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穩定?宗教系統下的封建社會,吃肉喝湯的可都是他們,世俗化崩盤以後,最能解釋經文和最有宗教影響力的就能堂而皇之的靠宗教機器享受上等人待遇了。送那些富的流油的宗教貴族見他們的神,十個里得下地獄十一個。

但是,顯然,世俗派的軍事強人肯定是不會幹的,維護了幾十年的世俗統治,一旦世俗化全盤崩潰,那他們自己可就是被亂石砸死的下場了。何況全民只能念經的時代里,哪兒有他們的利益可言?

所以,這種社會割裂就是無法談攏的,偏偏雙方又都具有極強的動員力,或者說掌握著暴力機器和准國家機器(政教合一的體制)。白左白右再不對付,頂多是出點U型鎖教授,但是,讓世俗勢力和宗教機器搞民主,普選出的結果,無論是犧牲了哪一方,另一方都不能坦然承受失敗,必然要以不體面的手段還擊。——因為真的是要命啊

所以結局也是不難預見了,只能拿人血填了。壞點的就是利比亞,好點的就是埃及,獨裁者下台,然後教權派靠宗教票上了位,只干宗教事和擴權,讓軍方強人感到危機和吃棗藥丸,於是在外界還沒能武力介入的情況下,閃電政變,宣布對方黨派非法,軍隊上街突突突市民和民主鬥士,最後再次回到專制,避免了徹底內爆。畢竟沒有搞西方民主的土壤的情況下,軍政府怎麼也比宗教機器好那麼一丁點。

(順便,埃及內爆的原因歸結起來還是世界糧食漲價加全球經濟危機,導致市民生活質量大跌。曾經的羅馬糧倉淪為糧食進口國,一旦世界糧價上漲就如此狼狽,說起來,還是計劃生育犧牲的那些生育權實質上保護了更多人的生存權。中東非洲那些糧食不能自給的「農業國」,人生下來就是ABCD四大糧商的經濟肉畜。)

內因再加上外因,一旦形成了一派或者多派武裝互不相容的局面,就會給外界干涉的空間,讓戰爭長期化,白熱化,代理人化,也就是敘利亞的超級地獄結局。幾派代理人互不相讓,一邊互相轟炸對面一邊支持本方,戰爭烈度長期居高不下,一半人逃亡,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中產精英都成了德法的廉價勞動力,整個國家從地基到未來徹底倒塌。

這大致就是阿拉伯之春變成了凜冬嚴寒的原因。


我想說卡扎菲自有取死之道。卡扎菲對內既不能團結國內各派力量,也不能壓制乃至消滅反對派;對外第一沒有對抗帝國主義的實力,第二不願意順從帝國主義,第三沒能利用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第四不能團結廣大的第三世界國家,第五不能獲得世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以上這七點任意做到一點,他都不會死。結果,我只能說no zuo no die ,死了才正常,不死才奇怪。

卡扎菲把全世界都得罪遍了,美國要打薩達姆的時候,無數反戰組織出來大聲疾呼;到了打卡扎菲的時候,西方百姓百分之六七十都支持。

最終,利比亞內亂一起,非盟倡議,阿盟打先鋒,法國扛把子,英美支持,中俄棄權沉默,全世界都要推翻他,只有一個查韋斯從心理上支持卡扎菲。

你說這混成啥樣了,人品咋就這麼差呢?

最終,作死小能手卡扎菲,在70歲的高齡被爆菊而亡,可悲可嘆。


自己作死唄。

西方國家先收購落後國家的資源,然後用資源換美元。美元就是美聯儲印刷的紙片啊。這邊賺資源漲價的錢,那邊用美元換資源。要是把資源賣給中國,就是可持續賺錢。

查韋斯、普京也只敢把資源收歸國有,結算還是用美元。歐美還是罵一罵,捏著鼻子忍了。

薩達姆說石油結算用歐元,美軍就找洗衣粉去了。

卡扎菲說,美元、歐元都不要,老子只收黃金。 那死得只能比薩達姆更快啊。

你們說亞投行是另起爐灶,我看不是。亞投行用人民幣結算,才是真正的另起爐灶,開啟21世紀的新冷戰。

挑戰國際金融秩序。能有好下場?

順便再懟一下台灣。他們的台灣之光台積電,外資持股佔八成。算一算,台灣除了工資,還能賺到多少?


利比亞這個國家就是胡亂拼湊的

內部教派衝突太多,卡扎菲強人可以壓住,現在沒有了,就亂一鍋粥了

不為人知的利比亞真相 非洲朋友評卡扎菲之死


沒有國家的強大,老百姓的富裕生活只是暫時的,最終將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這就是利比亞給我們的教訓。民主已經成為西方瓦解敵對國家內部的有力武器,從烏克蘭橙色革命到卡扎菲倒台。所以不要輕易談民主。人民做主不如人民有飯吃,有衣穿,有安定的生活!


獨裁國家或類獨裁的國家的統治者下台之後,國家往往會陷入內亂之中,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亞,都是這樣。

原因是獨裁者在位期間,對於反對派都是搞死搞殘的態度,以至於所有的反對派都沒有執政經驗,而且執政慾望強烈甚至極度饑渴。

這就造成了獨裁者下台之後,權利爭奪激烈。因為之前誰也沒幹過,誰上台大家都不服氣,原先的獨裁統治造就了不可能用民主的方式來談判解決,所以都是用拳頭來說話。

所以獨裁國家的人民習慣了有一個皇帝般人物的存在,在前任獨裁者下台之後,民主政體建立之前,還是需要一個強勢的統治者來統治慢慢過渡,否則其他反對派不答應,老百姓也不習慣這份突然而來的愛。


由於希拉里用個人賬號處理公務郵件導致陷入「郵件門」,近日,美國國務院解密了部分前國務卿希拉里·柯林頓郵件(反正已經被別人知道了不如公開了的好嘛!),其中就包含利比亞前領導人卡扎菲政府對美國形成威脅的內容。

郵件稱,卡扎菲執政時,利比亞政府持有143噸黃金儲備,卡扎菲欲藉此創建一個泛非貨幣,與全球現行的美元系統相對抗。

郵件還顯示,利比亞巨大的石油產量,也是美國軍事干涉利比亞內政的原因。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yNjA1MjQ0OA==mid=402086368idx=4sn=b2f155bf6144f2d04e036704a3329858scene=4#wechat_redirect

不負責任的轉帖,畢竟我也沒看過希拉里的郵件


我只是來跑題的——

一想到卡大佐的雄師被坦桑黑叔叔干翻的過程就莫名喜感……


北約打著所謂人道主義的旗幟,做盡了反人類的種種惡行,該被清算的是那些策劃,參與,實施了一切犯罪的法西斯們。沒有一個穩定的環境,一個強有力的領導是無法研製生產得了核武器的,所以搞亂,搞散你,讓你們分裂,讓你們顧不上那個事。至於你們的家園又不是我家。你們的人又不是我親戚,死活與我無關!我們造核武器是用來保護世界的正義,是英雄。而你們連想都不能想它,因為你們如果有它就會拿來毀滅世界,因為你們生來就是邪惡軸心!!!霸權主義,總有一天會玩火自焚,無論你現在有多強,當越來越多的人看清你們,憤怒越來越大之時,就是你們將接受審判的日子。


現在還有人談利比亞?我以為這個三個字的組合已經完全沒了呢!


推薦閱讀:

普京干預美國大選是否弄巧成拙?
英國脫歐對於國際格局有何影響?
二戰時美國為什麼幫中國?
美國退出後,中國為何不趁機經營阿富汗?有什麼現實困難嗎?
如何看待美媒文章《伊朗逐漸走向「新帝國」》?

TAG:卡扎菲 | 地緣政治 | 阿拉伯之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