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體制改革後,普通人應該進售電公司還是留電網公司?
電力改革序幕已拉開,貴州、雲南電改方案已經國家發改委批複。對普通員工影響最大的一點就是,電網公司要分離出一個售電公司。多年前郵政分出電信,電信分出移動聯通,當時去移動的都是電信不想要的人,可是後來的待遇大家都知道了。對於我們這些沒有背景、能力學歷都不錯的人而言,是應該留在電網還是去售電公司?
2015年11月30日國家發改委、能源局聯合發布的新電改六大配套文件中,《關於推進售電側改革的實施意見》已經明確指出,所謂的「售電公司」也是分三類的。
- 第一種是電網公司下屬的售電公司,擁有全部配電網運營權;
- 第二種是社會資本投資的 Ⅰ 型售電公司,擁有增量配電網運營權;
- 第三種是社會資本投資的 Ⅱ 型售電公司(獨立售電公司),沒有配電網運營權,但不承擔保底供電服務。
對應的,用電企業和居民在買電方面,有了多種選擇,不像以前你在北方只能去國網營業廳繳費,而南方五省區就只能去南網營業廳繳費。
然後再看配套文件中的《關於電力交易機構組建和規範運行的實施意見》,其中指出將在北京和廣州分別設立北方和南方電力交易中心。這是個什麼東西?文件中原話是:交易機構不以營利為目的,在政府監管下為市場主體提供規範公開透明的電力交易服務。這樣看來,它就像一個公益性組織機構,為市場主體(即發電企業、電網企業、售電企業和用戶)提供一個各方可直接交易並共同訂立遊戲規則的平台。
上述兩大舉措的目的很清晰,就是要打破長久以來售電側被兩大電網企業壟斷的局面。但你是否注意到一點,配電網運營權依舊牢牢掌握在電網企業手中,也就是說,對於社會資本投資的售電公司,尤其是獨立售電公司而言,只能在電力交易市場上找發電公司「批發」電能量,然後給電網公司再交一筆網架使用費(過網費),最後用別人的配電網把電送賣到具體的用戶。雖然這樣看來,獨立售電公司的售電成本是最低的,因為無需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對網架設備進行維護,因此其零售電價可能也是最低的,但售電質量卻完全不在自己的管控之中,所以才有了那句「不承擔保底供電服務」。至於社會資本投資的Ⅰ型售電公司會是怎樣一種局面,目前只能持觀望態度,因為增量配電網是一個非常模糊的概念,即使你能自主新建配電網,怎麼建?建在哪?都是需要結合市場需求來考慮的問題。
因此,從長遠看,售電公司盈利是不成問題的,關鍵看你選擇了哪一類售電公司,而這類公司能否在市場競爭中成為贏家。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如有錯誤和疏漏不要罵我,評論指正,洗耳恭聽。利益相關:電網公司員工作者:流浪的蛤蟆鏈接:知乎專欄來源:知乎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如果最近關注電力方面的新聞,就知道電力行業的改革已經開始了。這輪電力行業的改革始於2014年國務院通過的《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改革從售電側起步,在各省陸續建立了電力交易中心,旨在搭建用戶和發電企業的交易平台,以服務各個發電企業和用戶。具體的改革內容是什麼呢?請看下文。
1.
背景及原因
本輪電力改革是在國內製造業成本上升,發電企業效益下滑,電網公司售電壟斷的背景下誕生的。還是那句老話,改革的本質上就是利益的再分配。國家能源局當然會在製造業、發電企業和電網公司裡面,選擇利潤豐厚的電網公司作為本輪改革的對象。
2.
改革方式
建立多個電力交易中心來搭建用戶和發電企業的交易平台,從而逐步取消電網公司的售電業務,來推行電力行業的市場化運營。
3.
改革影響
電網方面
「電老虎的時代很快會結束」
我們知道以往是電網公司來決定發電企業的上網,同時向用電企業收取電費。但這種壟斷的盈利模式很快要「一去不復返」了,電網公司以後會從那種「吃兩頭」(吃發電企業和用戶)的模式,轉型為在政府監管下收取「過網費」(過路費)的模式。商業模式的轉變往往會造成利益格局的變化,電網公司的利潤部分會轉移到發電企業和用戶身上。話句話說,「電老虎」的時代很快會結束。難怪我近來常聽到在電網公司工作的人說:「電網的效益大不如以前了」。
用戶方面
「改革的核心是電價而不是拆分!」
從本輪改革的為製造業和發電企業紓困的初衷來看,大的用戶,比如沿海某城市的製造工廠,可能會購買到廉價的電力。但是,僅僅靠便宜的電來維持生存,只是權宜之計。最根本的解決方法還是實現製造業的轉型升級,來提高利潤。
發電企業
「也許能多發一點電!」
目前國內許多發電企業(諸如我之前文章提到的風電、光伏還有部分火電)半死不活,迫切希望多發電上網來為自己紓困。但從現實情況來看,能否發更多的電取決於各個發電企業與用戶的博弈。當然,政府政策導向也是很重要的,比如給新能源行業以及那些「半死不活」的電廠一點政策優惠。
售電公司
「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本輪電改中,最值得一提的要數一些售電公司的成立。也就是說,我們今後看到的直接收電費的單位不再是「國家電網公司」和「南方電網公司」了,而是新成立的當地區的售電公司。這些售電公司從性質上來說應該名會有民營企業,從職能上來說應該是「售電代理」(如果售電公司不享有是實際的輸配電資產的話)。這點上是不是跟電信行業很像,我們接觸到的那些電信服務人員都是臨時工!這些臨時工在錄取上是不用經過國網招聘考試的,嘿嘿。
在議價能力上,售電公司如果不坐擁輸配電網的資產,其議價能力會很有限。甚至毫不客氣的說,會變成電網公司以及政府單位的附庸(此處省略若干字)。若售電公司要想擺脫附屬地位,最好去收購一些電網資產(當然優先選擇貼近用戶的配電網資產)。當然,這種收購會涉及到另外一個改革,即輸配電改革。目前輸配電定價(資產評估)已經開始,輸配電的改革(輸配電網的「離婚」)也不會遠了。哈哈。
4.
未來趨勢
最近值得關注的與電力行業人事有關的新聞有兩個:一個是國網內部的人事調整,另一個是能源局的人事調整。目前的調整很可能是為中共十九大布局,也就是說等中共十九大結束,本輪調整後的能源行業新人,也許會繼續目前的改革路線。具體的政策本專欄會繼續關注。
2016/06/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覺得文章有用就給個贊吧,也希望讀者關注我的專欄《電力行業與能源戰略》,以後會有更多精彩的文章。鏈接:https://zhuanlan.zhihu.com/c_29854572
兄弟,你太小看發電企業了,現在在我們內蒙,售電公司是發電公司和用電大戶自己建的,直接跳過我們國家電網,這才叫一個慘啊!!!所以說,老夫覺得這個事得分開看,像北方電力供給大於需求的地方,售電公司那叫一個爽,南方嘛,聽說深圳的幾家售電公司,都讓南網擠兌的快黃了~
僅談個人看法不帶論據。就個人薪酬來說,售電公司前景還好,電網就不行了,降薪中,並且估計還會降,這明顯不符合物價上漲人民幣貶值逐年漲薪的主潮流。現在的過網費少,說實話我懷疑這麼點過網費夠不夠支持設備的基本維護檢修成本,更別提偏遠地區新設備的投資成本,供電質量如何保證。最近已經考慮辭職,畢竟以學歷和能力出去混至少和現在一樣,還沒生命危險壓力也要小一些,此行業危險程度遠超入職前想像,輕則玩死自己一個,重則玩死一群人。每天都要和死不死打交道,不管是誰死,總之不愉快。
作為一個過來人跟你講講吧,這個電力改革本身沒什麼技術難度,根本問題就在權貴及資本的再分配。所以你作為一個什麼背景都沒的人,那個地方錢多去哪,反正職業發展在這條線是不要指望了。
現在的電網公司雖是統購統銷,但也是電價執行者,電力定價權在政府,以後過網費也是政府核准,都是吃政策飯差別不大。掙多掙少,是正是賠全看政府。電改的目的是釐清電價,降低交叉補貼,按理說降低工業電價必然導致居民電價上升。政府為了民生很可能要求電網公司承擔上升部分並保底公益性用電,這就意味著交叉補貼依舊存在。說到底吃政策飯的本質不變。至於個人,電力行業畢竟是有技術門檻的,技術在手藝不壓身。
親,存三千塊電費吧,送花生油噢
我覺得電改是不容易的,利益太多,現在改的只是邊緣,電改不容易呀,短期電網工資的降低是一定的,利益被分出,長期電網就不能知曉了,不過目前可以肯定,收入與付出不成正比,付出遠高於收入,個人建議去售電 收入與付出差距會好點
電力體制改革就是扯淡的東西 還真有人信。。。
就我個人來說,是不看好電改的,因為從0x年一直到現在一直喊著電改,到現在都沒改成,雖然說現在配套政策已經出來,但是我相信電網還是會朝著自己有利的方向改的,因為有很多規範,很多條例都是電網自己修訂和執行的。
還有一點就是,就算是要電改,電網也會多為自己爭取留著大部分優質客戶,把一些不那麼賺錢的客戶甩掉。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一個正常運行的成點規模的售電公司需要有調度部門統管他所管轄的線路,需要檢修人員負責日常運維和搶修,需要營銷人員報裝和收費,需要遠動管理和維護主站,需要計劃基建負責項目建設,上層的安監、財務、人事一個不能少。工會、企管也許可以不要。這些人員加起來最少近百人吧。城市裡電力管溝也是寸土寸金的,架空走廊更難走,電網公司早就搶佔完了,售電公司的模式就成了現在客戶專變的模式了,專變成售電公司的了,下面掛一戶一表,但電網也可以以這個價格售電啊。
售電公司的業務也不全是售電 政策影響較大 初期學好本領 哪裡都需要
等著權貴階層利益再分配吧,小蝦小米就隨波逐流吧
從近一年的情況來看,太多企業成立售電公司,而且大部分就是把集團內部主力電廠的長協電量一部分拿來給售電公司做業務了。售電公司內部員工自己能拉業務的少之又少,很多都是二手販子賣給售電公司,光是一個激光企業,售電公司能從中賺的差價就25萬。還不包括所有的應酬費用!以後售電公司肯定是承載了電力集團售電業務,現在電力過剩那麼嚴重,如果沒有好的業務員(準確的說硬關係)基本就是靠天吃飯。坐標廣東!
不談觀點,舉幾個本人身邊存在或從業內人士聽到的栗子,供參考。
1.本人為2000年前畢業,全班30多人,現有四五個在非國網系統從事售電業務。其中兩人原在國網二級單位工作。2.某師弟,博士,某省電力公司二級單位中層,到手年薪約12萬,已辭職,在一大民企省公司任高管,據說年薪七十餘萬,年底另有業績分紅(薪酬數字來自一熟悉該公司人士的分析)。3.某省經研院招聘的一名博士,到崗後數月內離職,據說離職原因是收入。4.某省公司一技術員工說:我再干一年,積累經驗再離職。5.廣東大多數售電公司虧損(不過多數虧得不多,因為這些公司做的交易電量不多,就是玩玩)。你可能想多了,估計沒得選
但是,電網公司自己也是可以成立自己的全資售電子公司的喔,不可否認電力市場這一塊蛋糕會被售電公司分走一些,但是售電公司永遠都不可能擁有自己的輸電設備,過網費是一定要交的。從這些層面上來說,電改目前的進度在一二十年內很難對電網造成傷筋動骨的衝擊。
普通人就過普通的日子,能進國網就留著,不要去售電公司,畢竟全國現在100多家售電公司,沒幾個是真的在售電的,即使是國網旗下的售電公司,難道分家出去的小崽子還要和老娘來搶飯吃了不成?匿了吧。。。。。。。。。。。
所以作為還沒分崗的蒙西非電專業職工 是該安心待在電力,還是再去考公呢?
說實話感覺南網改革還有希望,畢竟廣州已經有幾個試售點了,但國網的改革還是任重道遠啊……
售電屬於營銷,有營銷,就有利益,電網也主要是靠營銷掙錢,長遠看還是售電好吧
售電是活的,電網是死的,你覺得呢?
無關緊要
推薦閱讀:
※沒有任何專業工具情況下怎麼知道電線會不會電到人?
※引入民資介入售電側的電力改革會對電價產生什麼影響?
※尋求電力市場方向入門建議?
※無人機出現之前,電力架線是如何跨越大山大河的?
※新電改後電網公司如何運營?需要什麼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