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該怎麼有效地做筆記?
中文系大一新生一枚,筆記狂魔。但是進入大學學習後,發現漢語言文學的課程例如古代文學史,現代漢語,基礎寫作等,課堂內容基本都是教授講一些抽象的概念性的東西,或者如古代文學史的那位教授,直接就是講各種小故事。。對大學學習依然很迷茫〒_〒
謝邀。
首先不知道題主的學校漢語言專業的氛圍和培養模式是怎樣的。
我們學校漢語言專業是一學期考試一學期考察也就是寫論文等代替考試成績打分。
個人看法,針對不同的培養模式個每個人不同的興趣等筆記應該有所側重,每個人的記錄習慣也不同。
比如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以及古(現)代漢語這幾門科目一般可以算作中文系的基本功和基礎學科,應當是記筆記和學習的重點。但是相比之下,文學類科目的知識點是比較篇章化和板塊化的,比如每學期的文學斷代劃分教學也是有一定道理的,那麼記錄時就應該注意記下來的是一塊一塊的。建議可以採取名詞解釋為主,意義特點論述為輔的記錄方法。
以先秦諸子百家文學章節為例
【xx家】:
代表作《xxx》,作品體例:xx
成書時間xxx,作者xxx,
主要內容或思想:1.
2.
3.
影響意義: 1.
2.
與其他作品的聯繫或區別:
【要記住文學類專業課的最終目的是研究學習文脈變遷和文學發展規律,課堂常常只是簡介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品意義,而我們在看筆記時最容易引起注意的常常是一段話的第一行和最後一行,那麼作品的名稱體例和演變異同則是最需要掌握的,作品的內容和意義一般是比較散和多的,老師一般也會在ppt或者課堂教學時講述,把他們打包分條羅列,期末背誦就行了。
同時建議一定分條記錄時要注意格式,以未來複習時一眼看到重點為目標,我習慣用普通軟面抄做文學課筆記,一般一行差不多正好可以記錄作品內容或者意義的一條。 】
每一個塊狀知識點之間建議空行,方便構建知識體系。每一行的句子不建議記很長,我每次借同學的A4紙那麼大的筆記時總覺得背起來很吃力,一行的字數太多容易記憶疲勞記不住,分行分條記錄有助於知識點由點串成線,由線擺成塊,方便板塊記憶。
在每個大課時結束時老師一般會有章節的總結,這時候的筆記則需要認真聽講後記錄精髓,注意之前每個知識板塊之中的特點部分,比如語錄體,問答體,散文體,這些體裁特點的變化特點是我們整個章節最後的提煉,這時候我們就要把每個板塊的內在演變特徵總結起來。
這樣就完成了整個章節學習的由線到塊,由塊到面,最後掌握這一大塊中縱向的文學發展規律。
另外,課堂永遠都不是用來奠基的地方,筆記中最好不要出現作品內容什麼的,因為筆記要求簡而精,文本閱讀更應該是課外積累,如果需要引用文本內容,建議在筆記本上改變字體形式,比如使用鉛筆靠右抄寫作品內容節選部分,這樣既方便看筆記時從作品角度理解意義,期末背筆記時又不會轉移注意力。
同時也不建議筆記本花花綠綠,我個人的筆記黑筆記錄,鉛筆引用作品內容,紅筆圈出重點,記錄時發現重點詞可以有意識放大字體或者寫端正【相當於word里加粗傾斜】,方便查看記憶。
———爛尾多年的分割線————————————————
某老師給的建議:做筆記
1.記筆記有哪些好處?(不廢話了)
2.記筆記的三個步驟:
①留下筆記本每頁右邊的1/3或1/4空白處;
②記筆記(note taking),即記下聽課或閱讀的內容;
③做筆記(note making),即整理筆記,在留下的空白部分加邊注、評語等。
3.如何記筆記,建議如下:
(1)記錄講課要點(重點、難點、疑點)
(2)運用速記符號
(3)嘗試運用自己的話記錄重要概念
(4)以聽為主,以記為輔
【占坑,有空再更】
同樣的情況,然而我已好轉一點。^_^
誤入中文系,聽課有趣,想到考試就無力。因為~(內心經常獨白)「這老師講的都啥呀,會考些啥呀,真鬱悶?_?」
我的專業課程有~中國文化概論,唐詩選讀,四書精讀。
之前的狀態~1.中國文化概論,老師整天扯中國文化,扯中國歷史文化,講得賊經典,特有深度,然而一節課反思下來,我不知道我學到了什麼。 ~2.唐詩選讀,一節課,一首詩,一個詩人,基本能結束。課後,也不知道學了什麼。我能寫唐詩了嗎,不能。嗯。 ~3.四書精讀,主講論語,說道孔子思想,是我最喜歡的專業課,因為我可以背論語,我知道我的知識量在增長。之後好轉的狀態~1.中國文化概論,雖然沒有筆記,但總歸是幫我們整理了一條文化線,最近的知識點是:一個朝代的風氣絕對影響一個人的作品。或許早就明白這個道理,但也算是重新領略。 ~2.最近學的是李白,關於他的了解會比之前系統性,而且老師的闡述讓我對唐朝的歷史感興趣,不會寫詩也沒關係,看的懂,能把握就好了。 ~3.四書就更好了。論語的講解簡直是心靈雞湯。上周很煩,結果老師就講到了,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言者無二三。喜歡又不喜歡師兄,(好吧,不喜歡,只是歡喜)老師又講到了論語中有關愛的闡述,愛而不見,愛是隱晦的。其實中文系的專業課很「水」,溫柔如水,它提高的知識量是外在的少,內在的廣闊。學以致用時會發現,你學會的,體現在態度,暗涌於生活。
最近閨蜜和我聊天時說我越來越有中文系老師的范了,真的嗎^ω^
人家才不會告訴她,因為我學了倫語*罒▽罒*外加——如何做專業課筆記中的作答(原諒我年少無知不懂鏈接-_-||)
終於看到我擅長的了 都閃開 我要搶答
嗯雖然剛才下來的期末考成績不理想
但是本寶寶真的努力了啊好嗎?!
作為一名偽學霸加筆記狂魔
真的是從高中開始認真記筆記啊
然而高中並無卵用啊 就是考不好啊
後來大學學了中文系後 發現高中被詬病的很注重記筆記的缺點完全變成了優點啊
作為一個室友口中的全班筆記Top3
我表示鴨梨很大 哈哈哈我亂說的
正題 嚴肅臉 筆記這種東西 首先要看什麼課 看老師的特點
比如文學類的可以簡單點
語言類理論類可以詳細,注重例子
老師的PPT如果很簡潔 ok邊聽邊記
老師的PPT如果很多 千萬別為了記筆記不聽課?(???‵‵)? 血的教訓
一定要先拍下來 記要點 然後好好聽 回頭補 如果能下課要到老師原稿也是極好的 注意別亂傳
很多PPT是老師的教學經驗的心血,你傳到網上賣錢老師會很難過的-_-#
這也是老師不願意給的原因吧!
然後第二,怎麼記,前方乾貨
首先你的字要練,不求多美但一定要工整,何況你還是中文的嘞。
然後,筆記本可以在右側摺疊一個2-3厘米的痕迹然後恢復。左邊記下課堂筆記,右邊呢,空著。為什麼呢,因為可以隨時用不同顏色的筆記一點老師說的額外的一些點,和自己的感受。
第二咯,就是用筆。我一般用兩色,藍黑。舉個例子。
一 魏晉南北朝文論特點(藍色)
1.…… 2.…… 3.……(黑色)這樣的話標題用藍色,內容用黑色,看起來特別方便。
最後就是小標題問題,很多問題很多點
這個時候就是要用小標題了,標題的順序可以是固定的:
從上到下: 一 (一)1 (1)……
就是每一種大標題下的小標題筆記重要性因人而異吧
我覺得期末複習時候很重要可以在複習時候用記號筆標註重點先上一張圖 回頭有贊了再補充
第二次修改,想到了額外的幾點
還有就是記筆記我覺得很忌諱記得滿,比如旁邊的留白以及每一次記完,每一大點的空格。
有的時候上課來不及記,但是又想好好記,就先寫下一二三,估計要空的行數(這個時間是來得及的)。一般的話宜空多不空少。
就算空多了,回頭也是可以補充的。因為我覺得筆記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對比老師的思路和教材的條理。我在邊複習邊看教材的時候,會進行比較,然後補充教材的內容。這時候之前的留白就很重要。這是我剛剛發現的。o(╯□╰)o
還有一個小建議,可以記下每次筆記的時間和課時。雖然我沒堅持但是覺得也很有意思。
回家的時候只找到高中的數學筆記,話說還是數學老師培養我們記筆記的好習慣的呢。
請自動忽略後面的譜架哈哈(^o^)/
持續更新中……大學中文系要做筆記?大學四年我做的筆記就只有我的書單和對作品的分析或者三兩句的讀後感。
中文系聽課做筆記是建立在你的課外閱讀和知識上。
我們老師每次講課本分析一些作家作品,讀過的都寥寥無幾。
如果是純粹的理論,那你記下來就好了。
如果是分析作家作品,甚至於十七年文學時候的社團,你發現只要你讀過他們的作品,分析過,你就會知道其實老師上課講的你不用做筆記也可以記住…因為有共鳴的…
像老師提起余華,郭沫若吧啦吧啦的,余華小說我全看過,老師提起來她說我聽,我覺得挺有道理,那就記一兩個重點。
中文系真的在於課外積累,課外沒有積累,課內很多都聽不懂~特別是一些純理論的課程,如果你有學習文學概論,美學之類的,你就知道這些筆記你做的來,卻理解不了~
加油,別當筆記狂人了。多讀書最重要。嗯……我覺得要看你的學習目的和不同課程的要求吧。本來想直接就扔鏈接請答主看我以前的一篇答案的,然而突然意識到那一篇主要還是從做研究的角度來講的。距離本科時期已遠,都快忘記其實當時有些課是需要筆記和背誦才能通過考核的orz
如果期末考核是論文的話,尤其精讀課程,一般要求應該是根據精讀的書找個觀點寫期末論文,還是推薦看我以前這篇答案:中文系究竟應該怎麼學習? - 莫利亞的回答
現在我上課記筆記,主要是記錄老師對我有啟發的言論,以及自己隨之發現的想法,這些對我來說非常寶貴,因為很有可能就給論文帶來巨大進展,或者有個新的課題。本科時候的基礎課,比如現代漢語,古代漢語,是需要有重點地整理筆記和背誦的,一方面pass考試,一方面打下基本功。
文學史類的課,我們那會兒考核要求是考試+論文,一般老師會劃劃範圍,也是要重點時期重點作家及其特點要整理和背熟的。老師如果好的話,上課認真聽認真學,獨立思考,論文也就有了;老師講的不好,照本宣科……就沒啥必要聽,反正書上都有,總歸還是要看要背。題主如果是筆記狂魔的話,應該很會抓重點和考核點。主要還是要摸清每個老師的考核意向。啊……研究生課上久了,已經快要忘記本科時候6天考7門試的日子了,當年也是要爭相複印學霸小夥伴的筆記(雖然字寫得非常難以辨認可是人家是學霸)傳閱背誦的呀(望天關於做筆記:
如果有PPT且PPT比較重要,就把每一頁PPT都拍下來,邊講邊抄。一邊抄一邊記下老師講課中有啟發性的重要內容。如果有PPT但PPT不重要,就只記老師講的重要內容。遇到乾貨特別多的老師,基本整堂課都是人工速記員。這樣基本上課堂上的每一分鐘你都會覺得自己有事做,不會無所事事地玩手機啥的。
記了這麼多,然而其實並沒有什麼用。因為很快你都會忘光,儘管如此,一學期下來你還是不一樣了,雖然你自己可能沒感覺。關於考試:
做筆記和考試是兩件事,如果不好好為考試做準備,筆記記了再多也沒用。考前幾周,老師會告訴你考試題型,如果沒告訴,你要自己問清楚。如果是小論文or全論述,就全憑底蘊,聽天由命了。平時到底看了多少相關書籍,有多少思考,一篇小論文會讓你分分鐘現原形。這時候你可能看到平時不怎麼上課的同學考得很好,你天天上課認真聽講也沒用的悲劇性事件發生。(P.S.如果老師告訴了範圍,可以通過課堂筆記,去知網搜論文之類的方式準備一下)如果是名詞解釋、填空、簡答、論述這樣的題型,就去百度文庫之類的地方下載考研複習資料背背背,練練練吧。特別是現代漢語啦,語言學概論啦,都靠練習題練出來。遇到特別懶的老師,很有可能考試時作到原題。背的時候不能按照下載好的資料直接背,自己要多參考幾份材料,結合老師的講課內容,自己理出一份答案來。但最重要的是聽清楚考試範圍,很多老師會把考試內容講的很清楚,基本等於透題了。這種時候就需要特別分清楚重點,綜合運用多種方式進行準備。特別是遇到「小論文/全論述+透題」的綜合模式發生,請務必提前想清楚怎麼寫,最好提前寫一遍。。。
關於學習:學習和考試無關,和記筆記無關。聽再好的老師講一學期課還不如自己多看幾本書,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建議去豆瓣找對應的書單,一本本好好看起走吧~我原來上課也是狂抄筆記啊,但是最後發現不理解,不懂,還不如聽老師講。個人認為學美學、語言學、文學概論、古代漢語、現代漢語、古代文論等課程更需要聽講。
有很多關鍵的重點是老師用嘴講出來的,而且老師上課經常迸發出靈感的火花,如果你只顧著抄課件兒,那麼這些你就會錯過。
學文學類的課程你要多看書,有自己的思想,而不僅僅是老師說什麼就是什麼,考試的時候回答簡答啊論述啊什麼的要有自己的看法,而不是照搬照抄老師講的東西,否則和複印機有什麼區別?老師的思想你掌握了,那你的思想在哪裡?哪怕你的思想淺薄而且幼稚,只要你有,就總比沒有強。
我不怎麼抄筆記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
我們老師期末會把他們的課件給我們,但是嚴禁上傳網路。
所以我在課上抄個什麼勁兒呢,還不如好好聽。。。筆記是為了更好地回顧和記憶,不要本末倒置!不要本末倒置!不要本末倒置!只記下對自己有啟發性和未聽說過的要點,根據重要程度的不同標註,以便課後拓展。不要傻獃獃地每一句話都記下來,淺顯的、已知的記個標題勇敢地pass掉,我們不是教授的傳聲筒、復讀機。當然大綱要記,但內容教材出現過的可以標註頁碼以節省時間,覺得重要的可以課後整理。個人傾向於用活頁記筆記,內容有點像思維導圖,各種標註箭頭。相比於過去規規整整的筆記,複習時更容易激發大腦聯想,一直覺得文學類課程按教授課件規規整整地整理一條條規定性的筆記是在限制人的思維。有時間再整理~
筆記狂魔上線。同專業大三的學生,我的筆記大概會有三份,一份是老師的課堂筆記,一份是自己總結出來的框架與提綱,還有一份是重點突破筆記。 老師的課堂筆記用康奈爾的內芯,保留主欄總結和思考欄。在主欄目中主要記老師的PPT或者講義。老師的PPT是很寶貴的,但也要酌情挑選重點來記錄。最好就是看了之後選取重點來理解,之後才能夠記錄。(如果不懂的知識點但又很重要,就最好全部抄寫並用特殊的筆或者記號標記,下課後做相關的工作)。下課之後在思考欄對提出的問題進行針對性思考,查閱資料,補充拓展或者是修改筆記。最後對於課堂重點的總概括寫在總結欄里,方便提取重點。 在學習暫時答到一個階段,比如說一個單元或者是一本書學習完成了。隨便拿一張白紙或者是方格紙(最主要是夠大)列框架和提綱。這個主要能夠梳理書中內容,有一個整體串聯的意識。在期末的時候會有很大的幫助。快速遊覽建立自己的體系。 最後,在考試前夕會根據各種重點各種資料做一份匯總。此時的筆記要點在於依照提綱做補充,或者是各種題目解析。到了複習的時候就會使用這個筆記在結合之前的兩份筆記來複習。 其實就是喜歡寫字喜歡做筆記。希望能幫助到你吧。
從來不做筆記
推薦閱讀:
※大學課堂上用 Surface 做筆記,如何達到與紙筆相同的速度和書寫效果?
※如何高效率使用surface的onenote?
※如何在聆聽的時候記筆記?
※為什麼一個人有很多時間反而學習效率非常低下?
※醫學類的知識怎樣全面而系統地整理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