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耳機都是玄學」,「煲耳機都是煲腦漿」這種觀點?


前半句錯,耳機里科學很多,不然也用不到這麼多專家學者潛心研究這個了,耳機公司哪個沒有搞研究的。

而後半句最大的問題是說得太絕對但並不是絕對的錯誤。

耳機煲機有區別,但區別更像是「優化」而不是脫胎換骨。因此,想要更好音質的最優解永遠是砸錢買新耳機而不是把感情寄托在煲耳機上。

但是同時也不可否認,人對於一個新耳機的特點是需要適應的,聲音完全不變的情況下,適應前後也可能對耳機有著完全不同的評價。

因此,某些人煲耳機之後過份誇大煲耳機的效用,那搞不好他真的是被煲了腦漿。

當然了,即使我承認人需要適應新耳機,煲耳機前後大體風格不會差太多之類的事情。我還是要重點強調一下:煲耳機確實是對耳機有影響的,開聲前後確實有人耳能夠明顯聽出的區別。只是區別沒大到耳機不好聽就一定怪煲機這個程度罷了



待某天新華字典的「看待」一詞換成「聽待」,則此題有解。


剛看到的段子。

玩音響最後就是玩電源。用火電的力度大點,聲音偏暖,用水電的聲底偏冷,但解析力很高,水電中,以葛州壩的電音色最好,火電中以北侖電廠的電音質最好,因為燒的無煙煤的比例最高。同一套器材,晚上8點到10點的時候音色就感覺有點偏冷,晚上11點之後聲音明顯偏暖,後來才發現高峰電用的是外省的水電,低谷電以本地火電為主,鐵證如山!

風力發的電層次感很差,聽感朦朧,聽柴科夫斯基的A大調B小調,音場明顯收縮,小提琴部混在一起。

風力發電的單機功率在500w以下的音色都偏薄,電是三相和兩相和音色關係不大,關鍵是平衡感,三相電播放大編製的交響樂陣腳明顯比兩相的要穩!核電適合播放《終結者》之類的大片伴音。但遺憾水、火、風、核電都並在了國家電網上了,所以放什麼聲音都是混論一片。

有位燒友為此從上海搬家到廣州,聲音好很多。因為南方電網以大亞灣核電和兩廣水電為主,音響既有力度又比較清澈。最近準備投資建設獨立不併網的雅魯藏布江水電站,高山雪原的天水將使音響脫胎換骨。但可研報告遭到印度的反對。

不久前,我一位朋友,國內最資深的耳機發燒友,一日試聽鐵三角AT-HA25D耳放配AD2000耳機(隱形廣告),聽著聽著突然摘下耳機說「明天沒法聽了,一定是水電站的水位又漲了」,令在場其他燒友目瞪口呆!第二天果然報道山洪爆發,小豐滿水電站水庫水位暴漲,達到1953年來最高水位!要知道遼寧電網只有1%的電力來自小豐滿


一,耳機不是玄學。這不是明擺著的嗎?宏觀來說,就算你是傻逼被忽悠了,你覺得其他幾萬幾萬的燒油全部都是傻逼么?顯然不是吧,從個體角度看,你拿個天橋逼冊和隨便的k450比都已經聽出區別吧。所以絕對不是玄學,說聽不出區別的,耳朵嚴重受損
二,煲耳機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因為煲耳機實際上就是加速動圈老化,使它更鬆弛,達到最佳狀態的做法。這說明什麼呢?exk出了名的欠煲,高頻刺耳齒音重,那麼你拿到全新的時候可以連續煲四五個小時再休息一個小時這樣煲那麼一個來月,或者沒事正常聽。前者可能一個月達到最佳,後者就可能大半年,你覺得煲和不煲有區別么?就是時間長短的區別而已。所以煲耳機不是玄學。但是也不能過分誇大煲耳機帶來的效果,它只是加速進入最佳狀態罷了如果說煲了像換了耳機,那基本就是神論,就是玄學。
另外既然提到了煲耳機,閑扯一下,一般耳機到手自然聽就行了,就是煲的過程,比平常聽的小音量,音樂不要過激。動圈要煲,動鐵不用。


每個人的耳朵是不一樣的,這就像唱歌一樣,有的人唱的好,有的人唱的不好,雖然後天可以練習,但是很多是天生的,所以木耳們就安心省錢吧。


正真玩耳機懂耳機願意花300以上買一副耳機的人,真是少數的。太多人用著配塞就來說這句話了,別說煲耳機是煲腦漿了,大多數人連煲耳機這詞聽都沒聽過,不信就自己隨意抓10個旁邊的人問問咯。

你要讓這些人相信煲耳機不是玄學,有點子困難,畢竟,我還真沒見過誰煲earpods或三星配塞的。


類似於hifi論壇上面的一個段子:好的hifi系統能夠讓你分辨出電網是來自水電、火電還是核電→_→

還有『所為hifi就是聽失真』


首先聽感這概念本身就比較飄渺不好量化,寫評價放毒的大大們搞出來的都是一堆抒情散文,專業頻譜又一般人看不懂。每個人的耳朵感受、分辨聲音的能力也都不同,即"金耳""木耳"之分,一般人可能聽一二百往上的耳機區別都不大,也不太願意在耳機上花錢,所以可能不太理解為了一點聲音的提升燒耳機的人。品牌耳機我聽不大出區別,然而有一天我買了一對不到二十塊的小音響,那音質渣的完全不能忍。金耳朵聽一般的耳機就是我聽二十塊渣音響的感覺吧。


至少我燒的幾個耳機聽過的都沒人說沒區別,都說「哎呀這耳機音質真不錯,哪兒買的啊?」而接下來也經常會跟著一句「卧槽,那麼貴,就買個耳機不值啊」。不過從目前看來千元檔比配塞的差距還是一耳朵的,而我個人而言從千元檔換到五百元檔的同一首歌的細節缺失也是可以明顯察覺的。不過煲機個人真心覺得還是偏玄學的,自己也沒認真試過就不討論了。


hifi那麼大的產業鏈 那麼多從業人員全是煞筆?


煲耳機和瘦臉操是一個道道。
信則有啊~
就是玄學~


其實全看腦放調到了哪個刻度


真是玄學,說的沒錯


耳機的規則簡單粗暴:貴=好的
煲耳機的,


追求hifi 的極限是種信仰


對於一個差異不小,略顯龐大的名詞用「都」來歸納特性,這是種什麼精神?


請善用搜索。


樓上幾位的鉤太直,不咬。


本人木耳,買耳機從來只看有沒有主動降噪,也沒感覺qc20比beats好到哪裡去。不過小耳機攜帶卻是方便很多


試過就信了,我現在也認為pchifi要用伺服器系統,沒錯,普通的有雜音


推薦閱讀:

煲耳機真的屬於玄學嗎?
Sony MDR-1000X 和 Bose QC 35 的藍牙通話的背景降噪體驗及如何選擇?
有哪些適合聽鋼琴曲輕音樂的耳機?
1k~2k左右的頭戴耳機推薦?
如何評價權志龍pmo耳機?

TAG:經驗 | 耳機 | 發燒友 | 耳機選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