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大學讀書是什麼樣的體驗?

知乎里已經有很多關於德國大學生活中的社交,娛樂,寂寞神馬有很多很好的問題或者回答,對於讀書學習方面卻少有涉及,但是這是包括我在內的有德國留學意願的孩紙非常想了解的,還望各位有經歷或者有了解的知友們科普下哈,多謝啦^ ^

想了一下問題大致有這些方面:

1.課程大致有哪些類型,具體上課是怎樣的形式,是什麼樣的感受(比如討論課是具體怎麼進行的,討論的是學科中的前沿知識還是自己對於某些問題的想法神馬的,氛圍怎麼樣,真的能有很大收穫嗎)

2.實習的內容一般是怎麼樣的.有人說學生實習大多是文職,即使是理工科也接觸不到真正能鍛煉專業能力的實習,尤其是研究方面的,是這樣嗎?

3.有沒有機會參與到一些科研項目,這樣的機會容易獲得嗎?

4.既然碩士階段也是授課制,與本科階段有哪些不同?曾經看到過帖子說德國碩士即使不做科研,但是上課所學確是教授多年的研究,不知道是不是這樣


受邀答。

已經畢業快三年,之前是在KIT念的Maschinenbau Diplom。

機械的課程形式比較簡單:

Vorlesung:基本就是國內的大課。教授在上面講,底下聽課做筆記。Grundstudium階段講的內容基本就是國內的本科內容。Hauptstudium根據方向不同會講稍微專業一些的東西,但也並不是什麼很前沿的東西。

übung:所謂的習題課。通常是助教或者高年級學生來帶。內容主要是習題講解,算是對筆試有些幫助。

根據專業方向不同會有一些校內實驗/實習課,有時候會帶口試。內容比較寬泛粗淺,算是給學生一些對自己專業的感性認識。

我自己的感受Uni里的Maschinenbau偏理論稍微多一些,沒有非常細非常具體的專業課。這點和FH不大一樣。學校里的部分老實說並沒有比國內的授課強很多,我當時選的幾門專業課都只是讓學生略微了解一下這個領域而已。

六個月的必修實習是我認為在德國念書最有價值的部分之一。除了專業方面,企業如何運作,如何執行定義好的流程,如何與同事/領導/客戶/供應商打交道,如何處理日常工作等等等等,這些經驗是在再一流的大學裡也學不到的。實習的經歷和證書對日後的求職也非常重要。靠譜的企業會把實習生當半個員工來用,而絕不是簡簡單單一個打雜的勞動力。我的體會是寧可多花些時間,也一定要找一個好一點的實習,這比多考一兩門1,0要有用。

同理,有條件的話論文也盡量在企業里寫,最不濟也要找個學校研究所和企業合作的題目。

在企業里做的實習和論文,除了獲取專業經驗,更重要的是積累人脈。機械行業通過實習論文最後獲得正式職位的比例是非常高的,我現在部門最近一年內來寫論文的學生最後百分之八十都拿到了公司(包括其它部門)的職位。

總的來說,機械專業在德國不能算難念(除了個別學校個別課程)。我現在回想學生生活其實是挺輕鬆的,筆試大部分可以臨時抱佛腳,專業課的口試如果你真正理解了內容也沒什麼難的。按我的理解根本談不上寬進嚴出,把念書當作學生的本職工作來看的話,不存在畢不了業的問題。學制偏長在Diplom時代的確是個缺點,現在轉Bachelor/Master之後好像也不是那麼誇張了。

就業相比其它專業也是容易的,德國工程師需求量一直很大。要進頂尖的企業會難一些,但也不是不可能。


剛結束畢業論文的人來回答一下。

首先謝謝題主的問題,很具體所以比較好答。

然後我回答的內容都是基於我的經歷我相信每個學校每個專業可能都不太一樣,只能說給大家參考一下~~歡迎各種補充和亂入&<( ̄▽ ̄)&> 。

背景:德國某TU9德語授課生物類碩士,我們專業加上我就倆外國人,另一個是中東某國的。

學費問題:從2014年秋季起最後一個收學費的下薩克森州也開始不收學費了。但是每個學校每學期要交200-300歐不等的包括學期票的費用。 英語授課的收費問題我不知道~~

需要轉載請私信。

1. 課程的形式。

據我所知,不同的專業課程的形式是不一樣的。

像我的專業(生物類),上課的形式主要有:普通授課類、討論課、實驗課、POSTER展示、Exkursion(實地考察)等。周圍有學工科的同學,他們有專門的übung的課程,就是講解作業、講解題目的課程,主要由助教來上。

1.1普通授課類

就是老師在講台上講,放PPT,台下同學聽這樣。一般是教授上,有時候教授出差了或者出國了,就由教授手下的助教上,一般是phd。但是還是比較隨意的,就是有問題可以隨時提。一般老師講完一個知識點,就會問有什麼問題,上課時候有問題是可以隨時提出的,想上廁所也可以不用打招呼直接去。大多數老師都是用PPT的,但我也碰到有老師用反射式投影儀的,就是在膠片上板書,然後投射到大屏幕的那種。上課的內容也是根據課程有所區別的。老師上第一節課的時候會做一個導論,主要是這門課講的內容、授課形式、考試形式和參考書籍。複習的時候絕大多數都是以老師的PPT為主,然後參考其他書籍的。我碰到的老師里,所有的PPT都是可以拷的。有的課程會發印好的講義和習題冊。課程的內容我覺得是,教授安排的覺得這門課應該學會的東西。所以說,參考書只是一個補充資料這樣,教授的PPT才是重中之重。可能和國內大學不太一樣,我記得我上大學的時候,老師一般是以一本書為教材,所有PPT內容都是出自那一本教材里的。我在德國上過的課程里發現,教授的PPT內容通常是出自不同的書籍,教授覺得哪本書哪個章節比較好,就用哪個吧,也經常會涉及到前沿的論文內容,有時候教授也會用自己的科研成果舉例講解這樣。因課程教授而異吧。

1.2 討論課

我上過的討論課的內容基本上都是前沿的論文或者教授最新的論文。討論課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每門課都不一樣,每個專業應該也是不一樣的,我只能介紹一下我上過的。我們專業每門課都有討論課。有的討論課是教授提前一周將下周要討論的論文發到我們的教學管理系統里,要求我們預習,上討論課的時候教授會進行提問和答疑,有時候考試也會涉及到這個內容。課堂氛圍,怎麼說呢,每個班都會有一個愛提問的少年吧~~基本是這樣的少年主打,氣氛活躍起來後,其他同學補充這樣。也有的討論課是在討論課第一節課的時候,教授分配任務,每人分配N多頁的論文或者某教材上的章節,然後根據論文,做PPT,然後在本學期接下來的討論課上做Vortrag(報告),然後接受其他同學提問這樣的。分配的方式有抽籤或者大家自選感興趣的論文。曾經分到100多頁的論文的我淚流滿面啊。

1.3 實驗課

我們專業每門課程都配有實驗課。實驗課的流程基本是:預習(課外),提問(課上),講解(課上),做實驗(課上),寫報告(課下),提交報告(課下),Vortrag (有的有,有的沒有)。

實驗課的內容有的是基礎實驗,有的是和教授所在實驗室做的內容相關,有時候的實驗內容甚至是在讀phd的研究內容的一部分。帶實驗的通常是助教和講師,有時候教授也會親自帶,每門課不太一樣。我有一門實驗課是教授組織我們去某山溝溝里的科研基地呆了一周,有實驗,有參觀,結束時還有BBQ,內容豐富,主題明確(^o^)/~。

做實驗基本是兩到三人一組,氣氛很好很輕鬆的,有時候提問環節會比較緊張,但是做實驗的時候就很輕鬆愉快了,偶爾開個玩笑神馬的。中間休息時間,大家歡聚在休息室喝喝咖啡,吃吃甜點。做完了實驗,有的課程是做Vortrag, 有的課程是要寫實驗報告,有的課程要求是以上兩者都要做。寫實驗報告,有的是一個小組寫一份,有的是一個人寫一份。格式就是一般科學論文的格式。如果是一個小組寫一份的話,一組的同學就會相約在自習室一起寫一起討論,每人負責相應的部分,然後一起討論,如果組裡有大牛的話就是抱大腿的節奏哈哈,但是一起討論的氛圍還是挺好的。提交報告以後就是等待反饋了。第一學期我的第一份實驗報告來回被助教改了3回才算過,說出來都是淚,連語法錯誤,標點符號都改了。不知道別的專業怎麼樣,反正我這幾年提交的報告,包括教授直接看的,都會有反饋意見,甚至連標點、語法都有修改,每一篇都是這樣,感覺是很負責的。

1.4 POSTER展示

這個其實也可以划到討論課里。單獨列出來是因為做Poster也算是一種技能點吧。流程就是教授提前把論文發出來,每個人或者每個小組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論文,根據論文做一篇科學poster。 論文內容基本都是前沿進展,既有review,也有具體的科研內容。做好的POSTER拿到學校的計算機中心列印(報上Project number,費用算教授的,不然那麼大的彩印真的會破產= =)。在指定的日期,大家相聚在走廊里,掛上自己做的Poster。你可以去看別人做的Poster, 提問,也要接受別人對你的Poster提問並給別人進行講解,最後會評選出最佳poster,獎勵是一盒巧克力。獲獎者會把巧克力分給大家吃(^o^)/~ 當然了,巧克力這個是個具體的例子,每個學校每門課都不一樣的吧~ 正是因為我平時在課上做的Poster多了,待我參加會議的時候需要做Poster的時候才會手到擒來,感覺是個不錯的技能點呢XDD

1.5 Exkursion

Exkursion有學校組織的,可以報名參加,也有課程自帶的。我只參加過課程自帶的。教授資金比較充裕,給我們安排了很棒的包括早餐和晚餐的青年旅館,出行工具是被包下的賓士大巴。出行地點是北海邊。教授說,游過這海就可以到達英國呢= =!一路上玩玩水,探探古迹,還有教授的講解,一切是多麼美好啊!可惜我們是在聖誕節前去的,海邊有多冷你們造嗎!!說出來都是淚啊!!不過集體出遊真的是不錯的體驗!

1.6 如何獲得學分

為什麼這段不是如何考試呢?因為考試只是獲得學分的一部分啊。考試有筆試,我做過的都是閉卷的(Klausur),據說有的專業是可以帶一張A4紙的,紙上可以寫公式神馬的。(語言考試可以帶字典的,德德字典)。也有的是口試(mündliche Prüfung). 考試時間地點都是教授訂的。分數是從5分到1分,1分是滿分,4分是及格,5分是不及格。每個學期每門課有兩個考試時間,一個是課程結束時,一個是下學期快開學時,任選。一門課考試考不過3次就只能退學了,【據說】如果這樣退學的話所有的德國大學你都不能選同樣的專業重新開始了。筆試的話都有歷年試題可以參考的。有時候會碰到歷年試題,有時候一題也碰不到。

除了考試,你還要完成上面說的上課(有的是會點名的),討論課,做Vortrag,實驗課,寫實驗報告(做Vortrag), 可能還要寫Hausarbeit 小論文,做作業,做Poster。所有一切都通過了,恭喜你,你終於可以拿到這門課的學分了!當然了,每門課每個專業不一樣,還是要看具體要求的。

2.實習

2.1 什麼時候實習

實習通常是在碩士階段的第三個學期。至於是先實習後畢設(Masterarbeit)還是先畢設後實習看專業規定了。有的會要求在畢設前實習,有的要求是收到5封(具體數字忘記了,5-10之間好像)拒信就可以先做畢設再實習。看專業規定了。

先做實習再做畢設的好處就是,實習結束後有可能在公司里繼續做畢設,前提是有大學Uni的教授願意帶你,因為答辯必須在大學裡答辯,中間涉及比較多,反正至少要有一個教授同意帶你才行(道聽途說一個悲劇,是某個孩子本來在公司做的畢設,後來教授和公司可能出了點扯皮的事情,最後教授不帶了,無法答辯,做的畢設作廢。這個例子是這邊留學生里傳的,具體經過我不太清楚。我身邊的例子是,一個學工科的同學是跟公司談好了,但是大學的教授不願意帶,最後只能放棄,回到大學裡的研究所做畢設。)

先做完畢設答辯以後再去實習的好處就是,公司覺得你很不錯,實習完你就可以留下來直接工作了,條件好的拿藍卡也是分分鐘的事情(身邊有實例)。

2.2 在哪裡實習

我的專業是可以不用去公司實習的,但是要自己找實驗室找教授做一個小研究項目(Forschungsmodul)。我認識的其他專業的同學有去如Bosch, Continental這樣的大公司實習的,有在旅行社實習的,有在小型科技公司實習的,也有回國實習的。

2.3 實習的內容

我的Forschungsmodul就是找了我們大學的教授,在他的實驗室里做了一個小的研究項目,然後就接著繼續在該實驗室做畢業設計了。我的教授手下有不少項目,我做的就是其中一個,之前也有上一屆的同學做了一部分,我是接著往下做的。

我認識的其他專業(理工科背景的)大多是在公司里從事技術相關內容。我認識的裡面大多數是寫代碼的,也有調試機器外加寫代碼的,專業對口的很多。和這些朋友聊天,感覺是在實習里能學到很多東西很有收穫的,搞的我現在也好想去公司里實習見識一番啊~~o(&>_&<)o ~~ 當然也有做的好像是文職工作,但我知道的理工科背景的去做的真的很少,因為可能不讓通過拿不到學分啊。

3.科研內容

Q:有沒有機會參與到一些科研項目,這樣的機會容易獲得嗎?

A:當然有機會啦。確切的說,接觸科研項目是不可避免的呀,因為至少你得做畢業設計呀。

像我這個專業,每門課的實驗基本都涉及到帶這門課教授的科研項目。有的雖然只是基礎實驗,但是教授/助教設計的實驗內容會和他們的項目相關,實驗課的時候也會有介紹。有時候,實驗課的內容可能就是在讀博士/助教研究項目的一部分。畢業設計就更不用說了,是真正的科研項目。就是教授手下的科研項目之一,或者是教授手下的博士的項目之一。做出小成果了,教授也會帶你出去開會的。

4.碩士和本科的不同——在德國讀碩士和在國內讀本科的不同:

首先,班級的概念比較弱。

其次,除了考試和學分要求,沒人管你,你什麼時候修哪門課,除非特別規定,你愛什麼時候修什麼時候修,什麼時候考試都有選擇,自主餘地比較大。

第三,經常做Vortrag和寫小論文還是比較鍛煉人的。

再說一下,上面的回答都是基於我的專業和經歷,不敢妄答,不確定的道聽途說也都標出來了。

大家還有什麼想問的可以提出來順便啟發我一下,我暫時想到這些~~~有想到的再補充吧~~

碼字不易,默默的求個贊同吧~(≧▽≦)/~,謝謝~~{{{(&>_&<)}}}

更新一下吧

現在已經成功進入研究生階段了。

現在在一個相對有名氣的大學讀,整體上的模式和本科還是沒什麼區別。一樣天天被作業追著打,每天遊走各個教室。

新學校,名氣大,教授強。自然生源會廣一些,競爭會大一些。同學的數量明顯比本科我在的學校要多。有時候還是很懷念那種一個教授對四五個學生的課,還有那些沒事都可以找教授請教、談心的日子。

總而言之。名校與否,都是各有優劣,不可以一言蔽之。

ε=ε=ε=ε=ε=ε=┌(; ̄◇ ̄)┘分割線

本科物理專業在讀。

我在一個看起來沒什麼名氣的大學讀書,不說傳說中的TU9,也不是什麼百年老校。如果是在國內肯定會覺得我的三年很輕鬆,事實上,這三年里每個學期都像高三,甚至比高三還要忙。具體為什麼,還是先從最開始的講起。

1,對大學的第一印象。

還在預科班的時候去過德國的幾個大學轉過,首先,大學都是比較難找的。德國的大學基本上都是跟城市融為一體,沒有圍牆,沒有大門,更沒有保安門衛,與其說是走在校園裡,還不如說是走在城市裡。在佔地小的老城裡更是明顯,比如海德堡、亞琛,看著地圖找大學往往只能走到它的一個主樓,也許就是街上一個不起眼的居民樓,然後門口掛著大學的牌子,但是要是經常在城市裡逛,就會發現這種大大小小的教學樓基本上覆蓋半個城市。在大城市科隆也是如此,大學覆蓋的區域非常大,大學和城市完全沒有隔斷。所以還沒有讀書就能感覺到自由的氛圍。

走進大學的佔地範圍,就能發現很多有說有笑,要麼就行色匆匆的年輕人,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每人都基本有一個容量客觀的書包,如果有機會看到裡面,就會發現書包里都是巨大的文件夾,裡面夾著一個學期的材料。那種文件夾的巨大程度就像是從檔案館拿出來的一樣,然而這種文件夾在德國是非常常見的,時不時就能見到有人用。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各式各樣的整理分類用的辦公用品,可見德國人對於資料的整理是非常重視的,這也是我之後進入大學最早學會的技能,而且非常受用。

再來說說學生。在學校區域里,散布著許許多多人,他們或是成群,或是獨自在一個A4紙大小的方格本上密密麻麻地寫東西,要麼就是目不轉睛地對著自己的小上網本寫東西。每個學校都有,而且不局限在自修室圖書館。學習氛圍也已經出來了。

2. 開學

開學之後我才知道這裡是沒有班級這個概念的,更不會有班長,輔導員之類的職位。就我們大學物理系而言,只有兩個專業,物理和能源科學。一屆的學生加起來一百到兩百(這只是剛開學,會越讀越少)。而物理大概有不到一百人。基本上一個中等大小階梯教室坐不滿。學生上課也是自己顧自己的,如果是教室的理論課,絕對不會點名,想來就來,不想來可以不來,但是後果自負。 在德國讀大學,自覺很重要,沒有一個人會要求你或者強迫你做事。

3. 課程安排

在德國的公立大學讀書,除了不用交學費之外,還有一點非常獨特,就是一個人可以在裡面一直讀,讀到爽了為止。如果不考試,規定的課程可以自己安排時間,比如第一學期課程難,有一門不想讀,那就可以放到以後再說,也不用找誰去說,只要不報名考試,什麼時候去讀沒人會管。

德國物理本科的授課內容基本是以基礎為主,而且需要很紮實的基礎,所以在本科絕對不會分出小的專業方向,各個領域,每個基礎的知識點都要掌握。包括:

基礎物理(基本上為實驗物理教授講課,從實驗出發來講解物理知識,相對淺顯)

理論物理(從數學出發來來通過運算得到方程,賦予其物理意義,從而達到描述物體運動,闡述物理學現象的本質。這門課可以變得很難)

數學(物理各個領域必用的數學知識,除了基礎高數概念之外,更著重微分方程,抽象空間以及泛函分析等有力武器)

實踐(實踐包括兩大部分,一種是上述課程的作業練習,包括紙筆作答的「analytische übung」,還有就是要電腦操作的「Computerübung」. 這些作業每門課每周必做,而且必交。作業的成績好壞決定期末考試資格。

另外一種是基礎實驗以及進階實驗。基礎實驗就是做一些百年前科學家們想出來的經典實驗,可以從這些實驗里檢驗物理定律,測出常數等等。可是最重要的是考察自學實驗材料,實驗流程,記錄處理分析數據,以及在實驗報告中的規範化表達。非常實用的一門課。至於進階實驗,在這基礎上更考驗學生自己搜集理論知識,自己設計實驗流程的能力。物理實驗每學期都有,每次都要寫報告,而且批改非常嚴苛。)

演講(這個要求並不高,但是也是需要花時間準備)

自選課程(這個不消多說,全面發展)

一開始我說,我在讀的學校不是很有名氣,但是學習非常不容易。德國的大學一般各專業之間水平和要求可能差別很大,所以大學的好壞很難界定,但是一個大學的優勢專業是絕對不會把一個沒資格畢業的人放走。我們學校的物理專業就是殺手之一。當我看到工科的同學每天下課去健身打球,我只能背著沉重的書包留在圖書館趕製作業,我就發現我們專業是一個獨特的存在。後來我在網上看大學排名,綜合來看在德國四十名左右,然而就物理一門而言除教職工工資外排在十名左右,這其中還包括了瑞士的幾間大學。所以看大學的優勢科目很重要。

另外就是教授。德國的教授是終身制,而且物理教授的水平更是非常高。他們基本都會各自帶領一個團隊,平時做研究,有課就準備課件上課。本科的課程,每一個教授都有資格教授,所以教授基本念念輪換。每個教授有自己寫講義的權力,可以依個人專業強項增加內容,但知識主幹一應俱全。實驗物理課還會有參觀教授實驗室的機會,非常難得的機會。

如果還有什麼感興趣的問題,歡迎留言。


也許是家裡窮交不起英語國家的學費,也許是仰慕德國精湛的工業技術,也許只是為了寬鬆的移民政策,你選擇了與全國大多數留學生不一樣的道路——德國。你連著三天三夜起早貪黑廢寢忘食的練習小舌音;你付出了雅思考生二十倍的精力、托福考生十五倍的精力、GRE考生十倍的精力去備戰DAF;當雅思考生在人人上瘋狂轉發備考機經的時候,你還在為一個名詞的性別、動詞的變位而糾結;當親朋好友拿起你的資料,指著封面的DAAD,順口的念出「滴誒誒滴」的時候,你總是樂此不疲的糾正說這是「嘚啊啊嘚」。那些年,你哭過,你笑過,你最後還是忐忑的走進了DAF考場。當你看到成績單的時候,你高興的說你終於沒有辜負那些年來的努力。半年後,你揣著德國某名牌理工院校的offer喜笑顏開的飛向亞歐大陸的另一端。你走過德國的大街小巷,街上人煙稀少,每每見到一個人你都會用空姐式的微笑用流利的德語打招呼,這時你總是會回想起當年DAF聽力對話的場景,然後,一陣德國特有的刺骨寒風,透過厚厚的羽絨服,吹徹你的弱小心臟。回到租住的破舊德式古堡,典雅而神秘的建築風格打動不了你,你只是默默的打開國內背來的筆記本,向你的國內朋友痛徹心扉的傾訴,朋友安慰你,問你短短几周為什麼變得這麼憂愁,你說,在你說出問候語的一剎那,你優異的口語成績就讓你胸有成竹的擬好接下來的腹稿,可是,這些德國人既不會像DAF的聽力題那樣回答你,也不會像國內一樣當你是神經病揚長而去,而是目瞪口呆的、失語的看著你,然後字正腔圓的念道:

Can you speak English?


謝邀。

本人在TUBerlin 進行雙碩士項目,現在已經將近一年時間。專業方向高電壓與絕緣(Hochspannungstechnik),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大方向(Elektrische Energietechnik 或者 Elektrotechnik)

院系設置見這個回答:德國大學開設電力方面專業多麼?是高電壓相關的不是偏電子的。

然後一點點回答題主的問題。

1.課程大致有哪些類型,具體上課是怎樣的形式,是什麼樣的感受(比如討論課是具體怎麼進行的,討論的是學科中的前沿知識還是自己對於某些問題的想法神馬的,氛圍怎麼樣,真的能有很大收穫嗎)

這個 @蒼穹穹已經講得很清楚了,德國大學課程類型也是留德人的基本知識之一,這裡不贅述。講一下我的感受:

Vorlesung:和國內沒有區別,不過教授會注意不時地向學生提問,然後一點點告訴你正確的答案,覺得這個交流的過程是很重要的,另一方面也暗示了這堂課的重點在哪裡,因為非重點基本上翻一翻PPT,寫幾個公式就過去了。這方面中國人還不是很習慣,很少像有些外向的德國同學一樣大膽回答問題和提問。

übung:一般是助教來上,重要性怎麼強調也不為過。是對Vorlesung內容的補充與理解。有的時候甚至直接是期末考試題,即使不是考試題也對你理解課堂內容有很大幫助。而且當時沒聽懂課後還可以給助教發郵件約時間一對一講解。

Praktikum:這個類似於國內的實驗課 ,不同專業領域課程內容也不一樣。高壓方向的話就是衝擊電壓產生與測量,局部放電的測量,電介質損耗角測量之類的實驗;系統方向有用實驗台模擬發電廠的,有用Matlab編程序解潮流的;電力電子方向有用軟體做模擬,也有用實際電路來驗證自己的模擬的;電機與拖動方向有設計電機參數的,有最基礎的斷路短路實驗的。總之範圍很廣,能很好地鍛煉你的動手能力。另一方面,每次試驗都要交對應的一份實驗報告,類似於小型的畢業論文,因為從理論部分到最後實驗數據分析都要自己一點一點寫出來,結構嚴密,要有參考文獻,不能有錯誤,最後助教會詳細地看一遍,把最細小的錯誤給你找出來,然後反饋給你。所謂的"wissenschaftliche Arbeit"。個人覺得國內的學生這方面和人家的要求差距很大。

2.實習的內容一般是怎麼樣的.有人說學生實習大多是文職,即使是理工科也接觸不到真正能鍛煉專業能力的實習,尤其是研究方面的,是這樣嗎?

實習還沒做過,不過德國企業很注意對實習生的培養的,所以只要你認真去做,肯定可以鍛煉到自己的,當然前提是自己有好好去找這樣一個實習。而且專業能力這個名字太過泛泛,到底指的是哪一方面能力?能分析數據是一種能力,能寫出來漂亮的報告,排版整齊是一種能力,動手能力強也是一種能力。這幾方面有一方面做得很好,就已經很不錯了。所以我覺得在問實習能不能鍛煉自己的能力之前,要先問問自己想鍛煉哪方面的能力。

3.有沒有機會參與到一些科研項目,這樣的機會容易獲得嗎?

這邊實驗室的構成是這樣的:

老大是Professor, 一般是一個總的負責的教授,也許會有幾個退休或者特聘的教授負責幾門課程,或者顧問。然後是wissenschaftliche Mitarbeiter,這些人有的是博士有的是碩士,當然還有很多Diplom。負責課程的助教和科研,厲害的還會單獨帶一個實驗室。最後是Studentische Mitarbeiter,做一些基礎性的研究工作和課程的輔助工作。

題主說的參與科研項目就是這個吧?由於自己還沒做過(過去一年凈上課和補課來著),也不敢妄言能參與到什麼程度,但是只要你的成績在中上等,上過這個教授的課而且教授對你的印象還不錯的話,那基本上是沒什麼問題的。不過學業很緊的情況下(電氣這邊是這樣的,Masterarbeit就相當於小型的科研項目了),再去參加科研項目不太現實。

4.既然碩士階段也是授課制,與本科階段有哪些不同?曾經看到過帖子說德國碩士即使不做科研,但是上課所學確是教授多年的研究,不知道是不是這樣

我覺得上課沒什麼不同,但是本科的課程會窄一點,基礎性理論性比較強。研究生的課程不會很理論,但是會覆蓋面很廣,把本學科的各個研究方向,發展現狀,以及理論內容大概是什麼樣的介紹給你,最後告訴你一些好的文獻,感興趣的人可以自己去看,然後在Seminar上討論。算是和本課的學習的區別吧。後一句話說的蠻對的,覺得碩士做科研還是不夠,或者說還是不能夠獨立完成科研任務,更多的是輔助性的作用。

就寫這麼多吧,大家還有想問的可以在評論區里說。也可以要求加圖片


看了幾個答案覺得和自己體會不同於是寫一點。

比如「」 有時候會帶口試。內容比較寬泛粗淺,算是給學生一些對自己專業的感性認識。

這個,一般實驗課或者設計projekt的最後答辯什麼的比較淺,也比較少。更多的口試就是普通的課,但是口試。一般時間在半小時到45分鐘。有些口試是比較簡單的,但是還有些確實會比較難,不過如果對於課程理解很深的話,口試更可以體現出水平。有些教授會因為你語言不好不能表達好這些意思給你減分,畢竟也是你確實沒有表達好,有些不會,只要他覺得你會,就可以拿到高分。

還有比如

「」我現在回想學生生活其實是挺輕鬆的,筆試大部分可以臨時抱佛腳,專業課的口試如果你真正理解了內容也沒什麼難的。按我的理解根本談不上寬進嚴出,把念書當作學生的本職工作來看的話,不存在畢不了業的問題。學制偏長在Diplom時代的確是個缺點,現在轉Bachelor/Master之後好像也不是那麼誇張了。「」

這個可能水平比較高吧,大多數同學還是達不到這個水平。以前diplom確實比較長,轉成bachelor master以後我覺得沒好多少。。

還有比如這個:

Q:有沒有機會參與到一些科研項目,這樣的機會容易獲得嗎?

A:當然有機會啦。確切的說,接觸科研項目是不可避免的呀,因為至少你得做畢業設計呀。

像我這個專業,每門課的實驗基本都涉及到帶這門課教授的科研項目。有的雖然只是基礎實驗,但是教授/助教設計的實驗內容會和他們的項目相關,實驗課的時候也會有介紹。有時候,實驗課的內容可能就是在讀博士/助教研究項目的一部分。畢業設計就更不用說了,是真正的科研項目。就是教授手下的科研項目之一,或者是教授手下的博士的項目之一。做出小成果了,教授也會帶你出去開會的。

這個感覺我們這就有點水了。個人感覺,還有聽好多同學,基本是和我想像的科研差距還是比較大的。畢設,還有我們有一個Forschungsseminar,換了新的學制Prüfungsordung以後改成一個Advanced Research Projekt,一般是Betreuer(大多是博士生)需要的一些相關信息,你需要看幾十篇相關的論文然後寫總結,算是接觸前沿的一些東西。畢設可能是一些教授或者博士正在做的項目的一部分,這些東西很多情況是,博士生也不知道怎麼做,自己摸索什麼的,主要是那樣學習的過程,出來的結果一般都不太好,所以我覺得這個距離科研還是有點差距的。但是還有很多畢設就是以前做過的東西。

這個

————————————

進大學的佔地範圍,就能發現很多有說有笑,要麼就行色匆匆的年輕人,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每人都基本有一個容量客觀的書包,如果有機會看到裡面,就會發現書包里都是巨大的文件夾,裡面夾著一個學期的材料。那種文件夾的巨大程度就像是從檔案館拿出來的一樣,然而這種文件夾在德國是非常常見的,時不時就能見到有人用。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各式各樣的整理分類用的辦公用品,可見德國人對於資料的整理是非常重視的,這也是我之後進入大學最早學會的技能,而且非常受用。

再來說說學生。在學校區域里,散布著許許多多人,他們或是成群,或是獨自在一個A4紙大小的方格本上密密麻麻地寫東西,要麼就是目不轉睛地對著自己的小上網本寫東西。每個學校都有,而且不局限在自修室圖書館。學習氛圍也已經出來了。

————————————

挺符合情況的,各種餐廳什麼的,都是學習的同學。很大一個體會就是這裡真的算是一個學習的地方。

在TU Darmstadt

1,上課的主要形式分vorlesung, uebung,seminar但是其實具體形式還是有差距的。uebung有些是會有助教教怎麼做題,在黑板上做習題,有些是自己做習題,如果有問題可以問betreuer,所以去的人比較少。還有些是會講一些東西然後針對那些內容有些小任務自己討論。這個參與積極程度和收穫非常相關。總體來說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專業課程差距都不小,可以自己體會。

2,實習目前沒有做過,和學長的交流。一般半年的實習基本就會和工作差不多,會對公司做出一些貢獻,尤其是小公司。因為了解不多就寫到這。

3,這個碩士階段基本沒有,做的項目有些是已經做過的,學院每年都會有類似的設計項目,偏理論的,實驗的都有。還有些項目基本是博士生或者教授需要的東西,可能會比較新點,但是基本也接觸不到最新的東西。

4,和本科最大的不同的就是可以自己安排自己的方向計劃等。可以選擇的東西非常廣,自己安排自己的學習計劃。

難度也完全可以自己掌握,畢竟在哪都有簡單的課難的課,如果不是特別著急畢業,多一個學期的話每個學期的量少一點就可以輕鬆不少。但是整體難度和學習的量還是非常多的,讀機械的話,這幾個好學校任務量和難度都是不低的。達姆更是補課狂魔,過來讀碩士光補課就夠喝一壺。學電的同學6門起,直接多一年。又開始吐槽了。。

整體感覺德國還真的是一個學習的地方,出來也是很有含量。

說到寂寞無聊這個真的只是冷暖自知,只有自己體會了,有些人就過得非常舒服。


作為在tum的大一新生,我想說德國大學真的是寬進嚴出。本人高一來德國,德國高考abitur拿了2.5 也就是德國學生的平均水平吧 就被慕尼黑工大 亞琛工大 卡塞爾大學的環境工程錄取了,最後選擇來到了慕尼黑。第一感覺就是真的很自由啊,vorlesung不要簽到,你可以不用上學 自學都可以 tutoruebung 和seminar更重要,因為你vorlesung沒聽懂,就會有這種小班課 一個班22人 來給你補習內容 作業要按時交 每兩周網上會有e test 來讓你自己測驗自己的學習進步 考試都是在期末 第一個學期還不是很累 我會不定時的更新的


5.0是掛科。


謝邀。物理碩士在讀.

1, 一般是每個學期3-4門課,當然你可以多選,只要你能學的過來。。每門課一周3小時lecture+2小時的tutorial,作業一般一周一份,有的課是兩周一份。Lecture就是professor講課程內容,這邊是大多數同學都會做筆記,把老師黑板上的板書都記下來,學習和復慣用。Tutorial就是tutor (博士生)講之前交了的作業的習題。氛圍很好,身邊的同學都很認真,有興趣那種,不是混混的。年齡的話有同齡的二十一二,也有二十五六七的,畢竟每個人的人生經歷和背景不同。和要好的朋友經常討論問題,要是都不懂一般會去找tutor解答。總之需要幫助的話找人一直都很方便的。真心覺得這樣的學術環境很好。至於成績的話,必須說,想拿最高分1.0 還是不容易的,甚至1.X都是不容易的。 (這邊的分數制度大概最低分是4。0,不到4。0就是fail。最高分是1。0)。

2和3,實習,對於理科,是說做研究吧。我們能做短期的research internship,就是加入一個組,然後老闆讓你算點東西,大概4-6周的樣子。也能做長期的research,那對碩士來說就是做thesis了。一般做一年,就是進一個組,然後給你個辦公桌,你幹活,然後定期和老闆交流。其實這個全世界都是大同小異的。至於怎樣進組,那就是要去找professor談,看看有沒有空位,再看和你的目標興趣適合不適合。無非是一個match的過程,這個老師不行,可以換另外一個老師,總能找到還算滿意的組的。

4,碩士是coursework+research的制度。上課的話,不覺得和本科上課會有什麼不同。就是學習知識,然後做題,然後考試。無非是德國這邊,每門課的成績是只看期末考的,不看你平時的作業這些。我們一般要求作業能拿到一半的分數,就有參加期末考的資格。所學的內容,看你選課,就算碩士階段學習的內容比較高級,也都是近二三十年出來的東西,教授很可能是研究這塊領域的,但是不代表學習的內容就是教授本人的研究。。。整體來說這邊的學習,我最深的印象還是踏實,每一個知識點,盡量都弄明白,不要自己騙自己,要全部都convince yourself,考試才比較有把握。考試一點點也不水。。

總體來說我感覺很好,德國這邊的氛圍比我本科所在的地方更好,身邊都有很棒的人。生活的城市也很不錯,很小很安靜,一切都很方便,和國內比人也少。總的壓力不是很大。如果熱衷學習的內容的話,也不會經常覺得無聊。也許剛來時候心態會有點問題(因人而異),但是經過調整相信一切會好。


失眠的時候再想,同屆國內直博都要畢業了.


上面的都是理工科的人,來來來讓學設計專業的人為你們排憂解難。

德國視覺傳達本科在讀, 今年4月畢業,準備演講稿的時候怒答。(講真我們學校就這麼幾個中國人,一寫出來就知道是誰了,匿學校保平安_(:з」∠)_)

學校背景:北威州公立藝術大學,免學費但是每個學期要交200多歐註冊費,包能走遍全北威州的車票(別州知友別打我!)本科全德語授課,但如果你英語牛叉就願意跟他們說英語的話,他們也願意跟你用英語聊。德國人英語普遍很好。

申請學校:

藝術專業跟其他專業一個極大的不同點就是,要交作品集,最好找一下教授面談,這個每個學校的作品集都不大一樣,曾經我認識的一個牛人就是為每個學校都做了一本不同風格的作品集,每本書前面還專門寫上為什麼要申請這個學校,這個學校有什麼那麼值得你喜歡的,這個學校相比其他學校有什麼不同之處。(這個最好面試之前都要準備好這些問題的回答,搞不好教授就會問。

我們學校本科三個專業,Kommunikationsdesign(視覺傳達), Industriedesign(工業設計),Fotografie (攝影),這三個專業的申請還不太一樣,工業的遞交材料之後要先考試,考試完了之後再面試,而攝影和KD的學生遞交材料之後就等面試通知就好。(我們學校教授們特別喜歡黑白文藝范,所以會喜歡一些重視吹牛逼哦不對,是重視作品的解讀的學生。)

面試:

這個真沒技巧,我只能說一個小細節,盡量爭取早上10點左右的那撥面試,因為那時候教授們剛剛吃過早餐,精神還是很興奮的階段,審美也還沒疲勞,那時候面試是最有機會上的。我當時就是早上面的試,全程不到10分鐘就通過了,據說下午面試的朋友要被問半個小時還要考慮良久。

一個硬性條件是作品集符合學校教授的審美。多點聯繫學校的師兄師姐,叫他們幫你把關一下作品集,最好提前3個月就開始叫他們幫你看,絕大多數國內過來的朋友作品集都不過關,需要叫學長學姐幫忙重新整理一下作品集的邏輯,思路,不夠的還要現做。很多人覺得為什麼這麼麻煩,我幫一個學妹看作品集她反覆再三地強調「真的要作品集?真的要重新做?不能用原本的作品集嗎?」我能理解大家來德國還有一堆事情要做,還要抽出時間做新作品集很累,但是你要想清楚,考不上大學耗著才叫真麻煩。

演講稿要背好,一定要背好,哪怕說出來的只有你背出來的1/20也要準備好,等到你跟教授面對面緊張的時候,你一個字都想不出來,能依靠的只有本來已經死死刻在腦子裡的東西,最好背得滾瓜爛熟,從什麼地方開始都能侃侃而談,這樣能給教授一個很好的印象分以為你這小子德語挺不錯,德國教授考核中國留學生一個很嚴格的就是德語,他們擔心你進大學之後聽不懂課跟不上之類的,而面試是你申請大學時候唯一可變動的機會,所以,拿出點自信,做好作品集,跟教授學姐多點溝通,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Vorlesung

說真的,學設計這個專業吧,你如果德語如果只是維持在理工科的聽讀寫滿分說零分的水平,那還是算了吧……因為上課非、常、需、要、德、語!!!!

Klausur(閉卷考試)之類的就先別提了,無非是課件背背背,然後寫寫寫,相信wuli中國人都能做的棒棒噠!But!設計專業有個很苦逼的事情,那就是——Pr?sentation!(演講)

你做項目要跟教授講選題吧?你構思的思路要講吧?你出的方案要說理由吧?為什麼這麼做,為什麼要用這種材料,為什麼要黑白,目的是什麼?最終要出成果吧,要說製作的過程吧,要說你中途研究了什麼東西吧?最後你還要升華一下主題吧?要闡述一下中心思想吧?這些都要靠說吧?

有的項目每周都要你Pr?一次,小組作業還要課後跟同學討論,不誇張,德語學不好,你設計的路會非常非常非常非常艱辛。

講個我朋友A的例子,一開始整個專業就我跟她兩個中國人,第二學期(大家德語水平都不好)字體課教授布置了一個課後作業,是把每個字母剪一刀拼成不同的圖案,我跟她問了一個同學,同學用了很複雜的德語解釋了作業,我們兩個就聽明白了「字母」、「變化」之類的詞語,後來我問了另一個同學,總算知道作業大概內容。她理解成是做創意字母,到了字體課上,所有人的作業都貼在牆上,教授依次點牆上的作業,然後同學走過來演講,過程我就不多說了,到了A講她作業的時候,教授整個人就皺起眉頭,說,你怎麼回事,作業理解錯了不會問你同學嗎?然後A就在台上懵了,本來面對外國人就緊張,又被嗆了一下,更說不出東西了。然後一個同學好心的解釋作業不是這樣,A這才恍然大悟,那個教授也是噁心,當眾問旁邊的人說,我要怎麼教這些外國人?講真,A在台上沒哭出來,我都敬她是條漢子。

平時上課還有一種形式叫Kolloquium(課堂討論),就一群人圍在一起說話討論東西,德國人說話的語速可不是德語課上的慢速啊,那都是快速外加吞音外加夾帶各種語氣詞,好不容易聽懂了,想發言,不好意思,人家已經討論到別的地方去了。我來德國5年了都沒有適應這種上課形式,能躲就躲,躲不過的我都事先背好演講稿,到時候在已經背好演講稿的基礎上聽別的同學發言後補充一兩點,我覺得還算有用。

哦,順帶一提,如果你英語好到爆燈的話,當我上面的話沒說。

實習

設計專業實習分為義務實習自願實習兩種,這要看你學校的學分制度,我們學校工業設計就可以實習一個學期抵學分,這就叫義務實習,而我們KD就沒有可以抵學分的制度,所以如果我們要實習,只能進行自願學習。公司一般都喜歡找義務實習的,因為便宜啊!特別是新政策出來之後,自願實習的工資等同於一般員工,老闆一般都會問你是義務還是自願,如果是自願的話基本你就沒什麼戲了……

實習也是需要面試,一般做好作品集以PDF的形式,還有個人簡歷,動機書發給各大設計公司,他們的HR會聯繫你約面試的時間,基本跟申請學校一樣,就是講一下你的作品集,你學過的東西,如果他們有意向聯繫你的話會打電話或者郵件你。

不過題主你是問理工科方面,設計狗應該幫不上什麼吧,笑。

那就來說說生活方面。

那些一開始跟外國人玩不跟中國人玩的,幾年後又回歸了中國圈子。

那些一開始就在中國圈子的,後來也不會去外國人圈子。

那些既在外國圈子又在中國圈子的,多半對象是外國人。

吃:

知道德國人為什麼工業那麼發達嗎?因為他們把所有吃飯的精力發展生產力了。

衣:

隨便走上街上,路人清一色的深色外套。

住:

這個看每個地方的問題了,建議租有客廳帶花園的,可以叫小夥伴聚會燒烤,還算有點樂趣。

想到再補充。


你好,哥廷根大學數學系碩士第五學期SP4方向在讀中。預計今年9月畢業。

1.語言

本科階段,所有課程全德語授課,碩士研究生英語為主,博士不了解,但是德國人英語真的很好。

2.數學系

主要分為四個模塊(schwerpunkt):

  • SP1-分析與幾何
  • SP2-代數
  • SP3-優化
  • SP4-統計

關於畢業的學分需求細化到每個模塊,每門課都會標明「這門課可以歸到哪個模塊下面的哪個子模塊」,以便於學生選擇。(回頭貼圖舉例)

3.上課

想了一下,可以按照學分分為如下幾類:

每個課時為45分鐘,僅適用於數學系本科和碩士,當然數學系的課物理系學生都可以選

9C

Vorlesung*四個課時+übung*兩個課時(+Praktikum*兩個課時)

Vorlesung的課每周四個課時,一般分成兩個上午或者兩個下午上,絕大部分的Vorlesung都是教授寫黑板+學生坐底下埋頭苦抄的模式,不需要簽到。所以數學系的每個人每學期都有一本厚厚的活頁筆記本(找個光線好的時候拍照片放上來),來整理自己每學期的筆記。Vorlesung不是強制上的,完全可以課後抄同學的筆記(這個不值錢,因為每個人都會記,就我所知沒有碰到過不記筆記仍舊過考試的大神級存在)。

übung則是和Vorlesung配套的習題課,每周兩課時,主要是用來講解上一周的作業,一般主持的就是普通的phd,有的時候很不幸也會碰到記名字postdoc。一般來講每個Vorlesung都不止一個übung,便於學生選擇合適的時間段。每個übung的風格有時候會不一樣,會根據學生的程度調整。比如有國際學生或者交流學生的話就儘可能調到一個übung里,方便英語交流;比如普遍得分比較高的übung,就可能會直接跳題不講;有些會把每次作業每道題做滿分的同學名字寫在黑板上,直接要求那位同學來講;有些會把每道題作業平均分都標出來。

Praktikum則是選擇性的,碩士階段基本沒有,本科尤其第一二學期是要求的,就是把大家放在一起做作業,助教或者教授會來轉一轉,解惑什麼的。

6C

6C的課數學系真的很少,有兩種可能:Vorlesung*兩個課時+ übung*兩個課時

Vorlesung*四個課時,沒有übung

不要以為沒有übung很輕鬆,這樣考試完全沒有指導方向。

具體上課模式同上,和難度不掛鉤。

區別在於:9C的課非常有設計性,一般幾個學期的時間一個老師上到底。比如基礎課,A教授這學期上微積分1,下學期上微積分2,下下學期上微積分3,OK上完。第四學期了B教授來上微積分,繼續。所以每個學期9C的課決定了一個大方向,還有業餘時間的多少,畢竟一門課一份作業么。

3C

只有兩種,一種是作為興趣了解的課,比如數學史,O競賽一類,每周去聽一聽,記記筆記(對,記筆記),期末做一個小的report或者寫一篇小論文就可以。另一種叫做Seminar,討論班,非常重要,非常鍛煉人,非常可以發現自己的興趣。上法就是開學前教授就會給一個Liste,上面大概有涵蓋一個學期每周兩課時的題目,通常要求是每個參加者在開學初確定自己的講題,提前兩周左右跟教授討論自己的課題,別人的課題全程跟進參與討論,自己的課題就相當於90分鐘的一個Vorlesung,90分鐘不間斷的寫黑板,擦黑板,解釋,也是很鍛煉人的。過程就是:寫定義,解釋,舉例子,解釋+證明,小引理,證明,大定理,證明,解釋,自己把握時間,期間穿插教授問問問,你答答答,碩士以下沉默,博士以上補充。

數學系開的課就以上三類,當然每個以數學專業為主的學生必須要選修輔修專業(Nebenfach),可以選擇物理、化學、天體物理、VWL、BWL、哲學等,有硬性的學分要求,但是不多。

------------------------------------------------------------------------------

為什麼作業這麼重要?

拿到學分的過程是這樣的:

每周都需要做作業,每周定時上交給助教,助教批改+打分,在習題課的時候下發,講解。根據教授在開學初的通知里的規定,來決定你能否參加期末考試(口試或者筆試),期末考試和出勤、作業不掛鉤,只看卷面成績或者現場表現。我碰到過以下規定:

  • 絕大多數,仁慈的教授的規定。一個學期所有作業總分的50%以上+2次以上的習題課講解,比如我上過的博弈論。或者稍微調整一下的,前7次和後7次分別達到各自作業總分的50%以上+2次以上習題課講解,比如隨機過程1、2、3。
  • 每次作業四道題,兩道需要上交,兩道自己準備,在習題課上有幾率被抽到講解,現場打分。如果沒被抽到則默認滿分。上交成績和現場成績都滿足各自總分的50%,則可以參加期末考試。比如數理統計。(我覺得蠻好玩的)

一般來講本科階段和碩士第一年,以筆試為主。碩士之後口試就會變多(因為人少了),成績可以網上先查到,約時間去看卷子,最後登記到系統里。(題外話:有一學期選了院長大人的泛函分析,上哭為止,講的那是個非常物理,作業成績普遍都在40%,最後第一次考試14個人參加,13個人掛,唯一過的那個人給了4.0;第二次考試8個人考全部掛。有同學寫了抗議被院長大人一條一條一道題一道題一道小題一道小題的全部駁回,中心思想就是「有些是很難啊,但是難的題也有容易的得分點,我Vorlesung上全部講過或者類似的做過啦,Wer gut vorbereitet gewesen w?re, h?tte hier wissen k?nnen, wie es geht. (準備好了的考試的時候才會做呢,哼)」我直接沒去考。開玩笑,三次不過直接退學= =我才不去考呢)

待續未完。


德語好就是天堂 德語不好就是地獄; 適應德國的伙食就是天堂,不適應就是地獄


已修改


寂寞


1.0才是滿分 分數越高越差

平時的成績更重要 期末都是形式很簡單

要求學生課後自主討論學習的比較多 小組學習


研究的話可以找教授或者博士做HIWI,參與到實驗室項目中。積極找會有很多機會!另外,考試沒想像得那麼難,還是重理解!建議多和德國人已經其他外國人多交流,你會發現自己不比他們差!


謝邀。 @肉斯

等畢業再來答。


和英美相比感覺是省了金錢花銷,輸了大把時間,最後肯定不如去留美


我是知乎搬運工,沒用就摺疊吧。

~~~~~~~~~~~~~~~~~~~~~~~~~~~

1.高三畢業不能直接申請德國大學

2.德國大學收學費

3.德國大學難度較大,雖然有英語課程,但德語永遠是一個坎兒,此外學術上很嚴謹,寬進嚴出,讀好幾年是常事兒

4.德國的大學不好念。出來想找一個德國的工作難上加難。

相關具體資料很多,都在網上,給你留下地址,我就不再C和V了。

我在德國留學的打工經歷

生活在別處:工科男生的德國留學經歷 【海外人文】

我在德國的留學經歷

三個留學生的德國故事
--中國期刊網

談德國留學經歷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2018Times大學排名中,北大清華與東京大學拉開差距?
日本法政大學怎麼樣?
怎樣申請去德國讀博士?
績點 1 出頭,如何考東京大學的研究生?
紐約有什麼理工方面比較好的大學嗎?

TAG:德國 | 留學 | 留學生 | 德國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