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道路名稱設置上「街」和「路」有什麼區別?

街和路的選擇,是否跟其「南北走向、東西走向」有關?

Maybe這是一個傻問題。


其實路(road)和街(street)是起源於外國城市的道路交通規劃。道路是一個統稱,按其交通功能和服務狀況的不同,可分為道路(road)和街道(street),前者是以車行交通為主,道路起「通」的功能,且車速較快,而後者以人行交通為主,與兩旁的沿街建築有密切的聯繫,街道起「達」的功能。

但是我國在道路和街道的界定比較模糊(比如北京長安街雖然叫「街」,但它是城市主幹道,以「通」為主要功能)

我國的道路分為公路,城市道路,廠礦道路,林區道路,鄉村道路,大家通常提到的是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分為快速路、主幹路、次幹路和支路四類。其車速由大到小,在功能上以「通」為主,轉到以「達」為主。

定義部分引用自徐循初先生編的《城市道路與交通規劃》(同濟大學出版社),這應該是國內城市道路交通規劃的權威書籍了,它對路和街的描述應當是相對精確的。


有不同,

記得英語教科書上有寫過在「英國」路(road)一般是南北向的,而街(street)一般是東西向的。老實說這個概念也是在自己這裡根深蒂固了不少年,而且這也貌似是一個很普及的道路命名方式並在很多城市都能印證。但是,另一個事實是,對於這個路與街的界定又不乏例外。

制約這個說法的首當其衝的一個問題是:不是所有的城市路網都能正南正北的界定。有的老城區路網有機,曲里拐彎辨別糾結;人文歷史厚重的城區幾經更新也還是能在街道走向上感覺到護城河,大教堂,中心廣場的磁場;受現代規劃思想統籌的城市縱然或多或少地呈現著方塊塊的街區,但也會妥協給原有地理形態。 如此,相信教科書上的定義就有點不求甚解了。

所以,大抵可以從詞義上得到些概念。

All Roads Lead to Rome,以及,「壓馬路」「逛街」

路的概念應該先於街出現, 按wiki的說法有記載的最老的路是古埃及人在公元2600到2200間修的。當早先的人類以聚居的方式呆在一起,去某條河邊抓魚,去某個山谷吃桃,去某個部落搶媳婦的時候,「路」是作為點與點之間的聯繫途徑(trail)被理解的。路包含了更多的通勤目的。而來自拉丁文strata的街(street),它的最早的意思是paved road(鋪砌的路),為什麼做法考究點就會從「路」里單飛出來呢?那是因為,這樣一個對路面簡單的平整工作意味著更經久耐用,更少的揚塵,更美觀和安全,當然更大的投入,這樣的種種都連接這一個前提,聚落向城鎮成熟的過程。人類聚居地在擴大和細化生活質量也在提高,街道不僅僅是點與點之間的聯繫,其自身已經有了更多的趣味和附屬功能。所以現在可靠的字典會加上這樣的描述:「a road"s main function is transportation, while streets facilitate public interaction.」(道路的主要功能是交通,而街道促進的是公共交流),正如小標題所示,路和街在語言上的使用就很能表現各自的偏重。

南北為路,東西為街並無大錯

然而,我們依然應知道「南北(一般)為路,東西(一般)為街」的說法有著很有意思的根據。那就是由通勤道路引領的城市街道生活。當主道路往前鋪設,伴隨主幹道的附屬道路就蔓延開來,如果抽象一點,就會是類似魚骨的樣子,而附屬幹道旁邊就是一系列有關生活的功能。這裡就是「方向定路街」的一個可能的來源——為了更好的得到陽光和通風,房屋願意接受南北朝向進而在東西方向延綿,而一同東西向相伴的就是街。當然,城市的發展複雜多樣,說「街」傾向於東西走向同時主幹道是南北向有點過於簡單,在豐富的路網裡分級式的街道關係里常有大尺度的街來匯聚相鄰的「路」(有時還有「街」),比如我家門前那條粗大的,東西走向的阜外大街。

還有很多

我們還給道路很多的名字,在曼哈頓的avenue或者road旁邊,也許是成片橫豎交織都被喚成街的街;在北京或上海的繁華大道的左近,也許就有些入口在默默提示著有關里弄或者衚衕的方言故事;在倫敦某些45°傾斜的路網裡,新來的巴基斯坦司機得為了lane(巷)和drive(道)的不同調多少個頭,在愈發煩躁的時候,他又怎麼可能去理會管后街男孩叫繆斯男孩(Mews Boys)的笑點。在每一個城市的解放路上是否都有一個想找到南京路的姑娘,因為錯過約會的時間而。。。一點也不緊張。


太原,東西為街,南北為路


根據《新華字典》,「街」是指兩邊有房屋的、比較寬闊的道路,通常指開設商店的地方。而了「路」即「道」,往來通行的地方。

從這個差別上看,街一般是周邊有房屋商鋪,路則是可以有房屋商鋪也可以沒有。所以我們生活中看到的某某街上基本都有店面,而某某路則可能沒有店面。


各地區都有各地區自己的命名規則,不能說街和路就是和南北/東西向有關,也很難按照字典義或交通功能來確定。正如一樓所說的:「我國在道路和街道的界定比較模糊」。至少在北京,街 還是 路 不能幫助我判斷其走向(走向可以通過路牌的顏色判斷),也不能判斷其道路功能。

例如,學院路附近,幾乎所有的道路都為路(不分功能和方向),直到中關村附近才有街。

除了街和路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道路命名方式,例如道、衚衕等。

以天津為例,天津的道路命名以道和路為主,有極少部分為街(並且絕大多數為「大街」)。一般來講,命名為「路」的與海河平行(有一定傾斜度,後同),命名為「道」的與海河垂直,但由於各道路的情況不同以及海河的曲折變化,道和路的命名也不絕對。而「街」的命名主要集中於老城區附近,說明這部分命名與歷史關係更大(當然,可能和當年的道路功能有關)。這部分道路的等級並不相同,如下圖所示,命名為「街」的可以是主幹路、次幹路、支路、快速路等:

並且,這些「大街」也不能判斷走向。如下圖所示的這片地區,無論東西還是南北走向,幾乎均命名為大街。

而對於近年來天津新建設的道路,尤其是非城區的道路,幾乎只有道和路兩種命名方式。從上面的舉例中可以看出,在各地的規劃中,「街」、「路」等用語所表達的含義因地制宜,可能會出現的情況有以下幾種情況等:

1.分辨方向

2.道路功能(如一樓所說的「路」為車行,「街」為人行);

3.歷史沿革(如天津的多數「大街」,北京的長安街等)。


我家鄉邯鄲路網很整齊,南北是街,東西是路。


在漢口鐵路里老城區,可能由於曾是租界的緣故,街和路的區分是確定的。長江漢口段是西南到東北的流向,馬路無法明確以南北向和東西向區分,且路網複雜,完全沒有東南西北的概念,於是大致平行於長江及漢江的稱為街,比如漢正街,洞庭街,勝利街;垂直於江的稱為路,比如江漢路,利濟路,還有經典的一元二曜三陽四唯五福六合路。偶有個別例外。但到了鐵路外,由於多是近幾十年的新路,就不這麼講究了,比如像雪松路和雲林街這種明顯叫反了的隨處都是。總之,是一個有規範到丟棄規範的過程。


瀋陽都是東西為路,南北為街的


其實山西的多數地區都是嚴格的東西街,南北路


東西為街,南北為路。


太原城,東西是街,南北是路……好辨認方向……


濰坊就是東西為街,南北為路;淄博就大部分都是路


好像沒有東南西北的區分。road是大一點的概念,鏈接兩個地點的,但是street是更小的範圍,street旁邊會有房子啊商店啊之類的。


沒有硬性規定。有些地區是根據東西走向與南北走向分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路的範圍比街廣。比如一段繁華的路,兩邊建築林立,你可以說這是一條街;但是鄉間的小路你就不會稱之為街。我們經常將購物稱之為逛街,為什麼不稱之為逛路?因為街的商業性強一些;同樣的我們說去一個很遠的地方要叫趕路,為什麼不說趕街?因為路的目的性強一些。

當然這只是淺見


北京基本上是東西向叫街,南北向叫路


南北為路,東西為街


凡是評論說街和路是南北或東西的都是二逼貨,好好看看這篇文章:路主要是起通的作用,街是起達的作用,現在中國街路定為南北或東西都是人為定的,不是街路的原始意義。


推薦閱讀:

鼓樓附近有那麼多衚衕,為什麼偏偏是煙袋斜街和南鑼鼓巷成為如今喧鬧的模樣?
中國的鐵路為什麼沒有向通勤化發展?
如何從城市規劃的角度解決城市的交通問題?
蘇州十全街如今玉石業集中的局面是如何造成的?
如何看待新發布的《杭州鐵路樞紐規劃》(2016-2030)?

TAG:城市 | 城市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