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宗教是什麼?

這個問題其實很少有人涉及,我希望能在知乎和人交流一番。


我華夏族是有宗教的,而且是有神論者。

所有的有神論都要解釋一個問題:如何與神溝通?

西方人給的答案是神會派先知到人間,先知帶來了神和人的約定,大概教信徒要怎麼信神,信神有什麼好處,不信有什麼壞處之類的,這是猶太教。

後來有個人說,他也能和神溝通,但是他不是神的先知,他是神的兒子,但是老子是神、兒子也是神,他還有個姿態角聖靈,三個姿態都是他,這叫三位一體,這是基督教。

過了幾百年,又有一個人說,他說第二個人不是神,第二個人只是先知,你們拜了個假神,我這有真的。而且神托我給你們帶的話,一次帶完了,以後不會有先知了,所以我說的就是最終的,這是伊斯蘭教。

華夏族呢?

儒家是這麼回答這個問題的:

帝命羲、和,世掌天、地、四時之官,使人、神不擾,各得其序,是謂「絕地天通」。

也就是說,是有神,叫什麼名字不知道,我們管他叫「帝」,也叫他「天」,也是一神論。但是因為他把天地之間的連接打斷了,因此人神互不發生關聯,換而言之,人間沒有先知。

那人的生活如何安排?天人合一。

雖然我們無法通過先知來獲取「天」的旨意,但是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是由「天」主宰的,他對世間萬事萬物都有一個預設的屬性,這個屬性叫作「德」,比如翅膀的德(翼德),是「飛」。

無論是活物還是死物,都要依照上天賜給自己的「德」,鳥就要飛,魚就要游,人就要老婆孩子熱炕頭。在「德」的支配下,事物的發展就可以符合「天」的標準,「天」的標準就叫「道」,符合了就叫「得道」。

因此無論你是想修真飛仙,還是治國理政,都要合「天道」。

這此結構下的各路神仙,都不過是各種總經理,而「天」是董事長。天上各路神仙的主要功能是管理,而不是主宰,比如龍王主要管下雨,他不能隨便決定下或者不下。

對於人來說,他們也可能享受祭祀。主要是因為他們的肉身可能不在了,但是「德」還在,比如關羽死了,但關羽的忠義是一種「德」,這種德符合天道,所以拜關羽是為拜忠義,而不是說關羽成了某種西方意義上的神。

總得來說,儒教文化下的宗教信仰依然貫徹的是「中庸之道」,即不否定神,也不援引神。所以說中國自古以來是無神論的觀點是錯誤的,他們不是不信神,而是不信教,

換而言之,他們反對的不是神的存在,而是反對有人可以自稱神的代言人。


不信宗教不等於沒有信仰,中國人的信仰歸根為兩個字,那就是祖先。

信仰祖先的意義是什麼?曰:家、國、天下。

諸葛亮北伐時,寫下蕩氣迴腸的《出師表》,留下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千古名句,這是「聽天命,盡人事」的坦蕩,這是「報先主,慰蒼生」的諾言。當五丈原秋風日落時,北伐的宏願雖未實現,但諸葛武侯以切身行動對自己的諾言做了最完美的註解。

九百多年後,岳飛路過南陽武侯祠,秉燭觀祠堂碑文,頓時感慨萬千,淚下如雨。於是出紙索字,揮涕走筆,不計工拙,手抄《出師二表》已明心志。後來,就在血染風波亭的那個夜晚,岳武穆與諸葛武侯一樣成為一個民族精神的象徵。

到了宋末,陸秀夫背著幼帝崖山跳江時,神州陸沉,金甌殘缺已成了定局。但還有一顆忠心孤膽撐著一個民族的氣節,他就是文天祥。文天祥被俘後,在獄中憤然寫下《正氣歌》,裡面有這樣一句話:"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那一刻,文丞相演繹了與忠武侯、岳武穆一樣的不朽。

到了明朝,突發的土木堡之變,使百官決議南遷,于謙在岳飛廟前寫下了:「黃葉古祠寒雨積,清山荒冢白雲多。如何一別朱仙鎮,不見將軍奏凱歌」的詩句。當瓦剌兵圍北京城時,于少保以一人之志,力挽狂瀾,奏響了岳武穆未奏完的凱歌。

到了明末,面對韃虜入侵,張煌言在西湖邊立下了這樣的豪言:「國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頭有我師。日月雙懸於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而後被俘,英勇就義,蒼水先生用生命完成了昔日對兩位先賢的許諾。只因於岳雙少保,人間從此重西湖,此後又多一個張蒼水。西湖三傑,萬古流芳!

什麼是信仰?這就是信仰!而且這是中國人獨有「祖先信仰」。往小的說是春運期間的一張車票,清明節祭祖時的一縷煙灰。往大的說是以天下為己任的使命感,以民族為傳承的華夏魂,這是任何神也給予不了的,靠的就是代代相傳的精神感染。就在這份信仰的傳承中,我們的民族迎來了一次次歷練,一次次重生。

要問我的信仰是什麼?宋代大儒張載的「橫渠四句」,說出了我的心聲,那就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七律.題南陽諸葛草廬】

青松幽柏兩邊栽,深掩先生昔日宅。

茅舍仍思魚水憶,梅花又映柴門開。

一聲長嘯丈夫志,千載聖心將相才。

天下名高青史鑒,吊瞻遺迹慰心懷。

上聯:此地為岳王桑梓,大丈夫常出尋常巷陌,當年志見《出師表》。

下聯:我來祭武穆英魂,好男兒自有非凡事業,今日淚灑《滿江紅》。

——題湯陰岳飛廟

上聯:國破民猶在,丹心明志,一身永昭仁義膽。

下聯:祠存宋未亡,汗青絕筆,千載仍頌正氣歌。

——題北京文丞相祠堂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小方說歷史(xfsls1990)


謝邀,我還是複製過來吧:

道教的二元論

導讀:

真理不受宗教所約束,我們不要一個萬能的造物主,宗教只是探索真理的一種手段,而不是必然手段;宗教從來不掌控真理,不存在唯一正確的宗教,哪怕是道教。從天道的來說,道教不唯心;從人道來說,道教不唯物,唯有從立教之本上分析,才能看破道教本義……

正文:

相對於其他宗教,道教是個異類,甚至有的人說道教不是一門宗教,而是一門哲學,這究竟對道教是褒還是貶呢?

尤其是一些人喜歡把道家思想和道教文化分開來看,甚至說道教只是大雜燴。那麼道教究竟是怎麼回事?道教究竟是有神論還是無神論?究竟是唯物還是唯心,哲學還是宗教呢?

要弄清楚這些問題,我們就要分析道教與其他宗教的不同點,這種分析,不能局限於細枝末葉的區別,而應該觸及宗教的立教之本

一、宗教學說服務於誰?

已經實現中國化的佛教與道教相處比較融洽,甚至某些程度上可以說佛道一家,基督教、天主教也在宣揚普世價值、愛與慈悲,但是真正分析這些宗教,道教與他們有個截然不同的特點:

道教是先有了道家學說,後有了道教組織,其他宗教是先有了宗教,後有了神學、佛學;這看起來似乎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看起來詭辯甚至微不足道,實際上卻是問題的最關鍵所在。

甲:真理掌握在誰手裡?

其他宗教,因釋迦而成教,因耶穌而成教,在立教之初,其他宗教就有了教主或者創始人,圍繞創始人,有明顯的宗教團體產生;宗教組織的產生伴隨實實在在的利益和目的。

佛學、神學產生在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之後,是由教徒來詮釋宗教文化的學說,存在的意義就是證明其宗教的正當性,當真理與宗教相違背的時候,天然的固有性,決定了只能維護宗教的利益,因為宗教就是他們產生的基礎。

不要把任何組織想得太高尚,只要存在活人,就存在利益糾葛,沒有任何組織凌駕其上,關鍵在於如何面對自我,是屈服在所謂造物主膝下,還是勇毅的面對自然並改造自然。

一旦真理如果真正與宗教利益相違背的時候,他們或者修改真理以迎合他們的宗教,或者說他們的神佛就代表了真理,之所以有質疑是不明白他們教理教義中存在的真理,千百年來都是在這樣的詭辯中度過,今天這樣的手段更成熟、更具有邏輯性,甚至充滿了科學意味,哪怕他們的本質是反科學的。

道教的產生卻不是這麼單一的過程,我們可以將道教的開端定義為黃帝問道廣成子,也可以定義為老子留書道德經,也可以定義為張道陵創立五斗米,很難有個能夠說服所有人的明確創立時間

道學產生在道教組織形成之前,是由智者詮釋大道的學說,存在的意義就是探尋大道,不是為了道教組織本身服務的,當大道與宗教組織相違背的時候,多少高道毅然選擇了追尋大道,而不是為宗教所拘泥;道學不是為了維護宗教的利益而產生的,且真理不受宗教所約束

真理從來不是掌握在某個宗教手裡,宗教只是探索真理的一種手段而已。

乙:道教的終極目的是什麼?

張道陵創立天師道,承繼的不是張道陵的個人學說,而是承載傳承幾千年的文化,並融合了諸子百家,當然,最直接的理論基礎來源於道德經,來源於道家學說。

道教崇拜中,不存在唯一正確的造物主,也不存在唯一正確的先知,拋去浮華,留下簡約,道教傳承的就是道,經過時間沉澱和篩選的道,尊崇的是自然規律,而不是冒用神靈名義的人。

有句話很多人都聽說過,吃飯是為了活著,活著不是為了吃飯。道教就是吃飯,是為了探尋道而組成的宗教組織;道家思想就是活著,探尋真理、真知。

道教徒,利用道教組織,秉承道家學說,這樣就造成了道教組織內部缺乏極端思想產生的土壤,也讓道教具有更多的包容性,因為本來就是包容萬物而產生的宗教,不是崇拜莫名的造物主而存在的宗教,是為追尋大道而存在,不是為某個虛無縹緲的造物主而奴役。

道教組織存在的終極意義是探尋世間大道,而不是僅僅為了維護道教組織的存在而苟延;在沒有道教組織的時候,大道存在,哪怕有一天道教組織不復存在,大道也存在,朝聞道,夕死可矣。

道家學說終極目的是服務於道,而其他宗教學說的終極目的是服務於教,哪怕詭辯他們的教就是唯一正確的。

哪怕是道教,也不可能是唯一正確的宗教,我們選擇道教,只不過因為道教更符合我們的價值觀,更適合表達我們的信仰而已。

道經師三寶,師為引路之人,經為必經之路,道為欲達之處,我們捍衛的終極目的是道,而不僅僅是教。

二、道教的二元論

因為形成方式上的不同,造成了道教的宗教理念也非常不同,在一定意義上,佛學和佛教是不可分割的,神學和基督教是不可分割的,因為他們是利益共同體,僅僅是為了詮釋宗教而存在。

正因為道教這種特質,讓道教在宗教理念上,拋棄了唯一正確,而建立了辯證思考的二元論:天道與人道、唯物與唯心、道與神、有為與無為。

甲:天道與人道

道教世界觀里,道分為兩個部分:天道、人道。

天道是指唯物存在的不可變更的自然規律,無論是恐龍繁榮的地球,無論是人類施虐的地球,都是同一個地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人道是指由人本身來認知自然規律並理解到的真理,包括唯心唯物、有神無神的看法,都是由人心來演繹,從人類的角度出發;恐龍如果一直繁榮到今天,人類或許不可能產生,沒有恐龍和有恐龍的地球是同一個地球,但是對於人類來說,是兩個地球。

道教有個觀念叫做天人合一,天指的就是天道,人指的是人道。天道無私,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是唯物的,並生育萬物包括人類;人心有情,以人的角度和思維來理解認識天道,並用人心來演繹天道,包括有神論、無神論的區分,唯物和唯心的爭辯,都是人與人之間的爭論,與天道無關。

天道存在而不可改變,人可以理解天道,逐步接近並詮釋大道,但是不可能完全認知大道,就如同薛定諤的貓一樣,在箱子里,你無法肯定它的存在狀態,一旦觀察了,必然改變了它本身存在的存在,不是本源的它,而是你認知的它。

但是如果你不打開箱子,你永遠不可能感知大道的存在,連接近大道的可能性也不存在。你願意無知呢還是儘可能接近真理?

我們不圓滿,甚至到最後都可能達不到圓滿,但是我們可以讓自己更接近圓滿;我們有自身局限性,無法識破宇宙的所有奧秘,但是,我們可以讓自己更多的探知宇宙的奧秘,因為我們的主觀能動性,因為我們是人,因為我們不是某個造物主的羔羊,而是自己命運的主人。

正因為探索圓滿,不斷的認識自然並改造自然,道教的思維方式上,從來不是徹底的唯心,也不是徹底的唯物,而是對立平衡、陰陽統一的太極,如同奧特曼要打小怪獸,沒有小怪獸,奧特曼的存在就沒有了其根本意義。

乙:唯物與唯心

看待道教,不能以徹底的唯心主義來看,也不能以徹底的唯物主義來看,因為徹底的唯物主義本質上實質上已經走向了徹底的唯心,我們應該辯證的看待這些問題。

如同陰陽太極一樣,唯物和唯心也是我們為了自然改造自然而區分的,單純的說唯物和唯心都是不對的,只有掌握好唯物與唯心的平衡,既注重自然的客觀實在性,又不忽視人的主觀能動性,才是這個世界正確的打開方式。

如果因為崇尚唯物就徹底否定了唯心,那麼,這種唯物也是由人發出,本身就走向極端的唯心;如果因為崇尚唯心就否定了唯物,那麼這種唯心就忽略了世間的真相,走向同樣可怕的極端。

從天道的角度來說,道教不唯心;從人道來說,道教不唯物。

唯物是外求,通過工具理解認識世界,唯心是內省,通過反思理解認識自我。

科學總是在不斷修正自己錯誤中走向真理,宗教總是在不斷堅定信仰中圓滿自我,哲學就是連接其中的橋樑,或許道家學說就是構建橋樑的基礎。

世界本來就在我們眼中,所有的不同是因為認識方式的不同造成的,無論用唯心還是唯物的方式描述太陽的存在,都不能完全描述太陽存在的一切細節,因為唯物也是發自人心。

觀察必然造成干擾,以人心來揣測天道,本來就具備了人的立場;我們唯有秉承公正,以超脫的心態來看待分析世界,才能儘可能接近真相。

相對於其他宗教來說,道教的二元論可以無縫鏈接宗教與科學,我們知道,在歷史上,道教從來沒有燒死過科學家,道教的教理教義本身與科學的辯證思想是不矛盾的,如果說燒死異端算是個罪,我們也僅僅燒死過一個當家的而已。

道教的二元論也對道教的教理教義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道教不崇拜萬能的造物主,不崇拜所謂唯一的真神,而是在終極信仰層面,分為道與神兩個部分。

丙:道與神

道是萬事萬物的真理所在,神是詮釋道的存在,因道在,神有靈,道若亡,神亦衰。

這裡的道,指的是大道,更確切的說是由人來認可的大道;就如同瑪雅人一樣,當他們存在並繁榮的時候,瑪雅神靈是他們來詮釋道德存在,當瑪雅人徹底毀滅之後,哪怕唯物的天道存在,對於瑪雅神靈來說,神已經衰竭,對於瑪雅人來說,他們認可的大道已經消亡;我們必須避免我們落入這樣的結局

道教與道家的契合點在於對道的認同,有人認為祖師是道的化身,有人認為祖師是人詮釋大道,無論如何,玄學背後的基礎,是對大道的認可和追尋,求同存異,方能包容萬物。

《道德經》是道家學說與道教組織的連接點,老子是道家學說的直接創始人,也是道教崇拜中的太清祖師,或許在上古時代,神與人不分,神話傳說中更多的是神異,但是,老子作為太清祖師,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道德經,就是老子對道的理解和認知,因而封神。

無論從道家學說到道教組織來說,老子與太清祖師也就是太上老君是不衝突的,人與神和諧而統一,不被割裂,這種封神的思想也傳承後世,包括後世封神,孫思邈、關羽、王重陽等等,由人來理解天,由人道到天道,不違背人性,不違背真理。

道教崇拜的神靈,從紅塵中來,因為他們超脫於紅塵,而封神;他們生時從來不高高在上欺凌眾生,他們不貪天之功為己有,冒充萬事萬物的造物主,躬行道而被認可,才是真正的明智。

由人到神,是自然而然的過程,雖不自詡創造萬物,但理解認識萬物,他們磚木取火、造字演易、規範禮儀、傳承文化、探索自然、改造自然,由人來理解天道,並最後歸於天道。

當然,這裡天道已經不是唯物的天道,不是無私的天道,是人來認知感受的天道,人類的天道對於恐龍沒有任何意義,只有對於人來說才有意義,唯物也唯心,從來不區分。

道教是有神論宗教,道教徒是有神論者,但是不排斥無神論的存在,不視其他信仰為極端;這是因為在道家思想裡面,無論形式多麼不同,無論崇拜什麼樣的神靈或者不崇拜任何神靈,我們都在追尋真理、探尋大道。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黨而不朋,求同存異,才是正確的信仰。

佛道教所說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就是說的賢者或者神佛,只有擺脫了當下了立場,才可能有所悟,當拘泥在內部的時候,自身局限性會造成更多的謬誤。

當然,超脫不意味著放棄,就如同道教的無為和有為一樣,從來不是為了無為而無為,必須對立統一的看待這個問題。

丁:有為與無為

有為和無為,是一體兩面的存在,沒有無為,有為就喪失了存在價值,沒有有為,無為便喪失了來源之本。

人的生命秉自然之炁而生,從無到有,連你本身都成了有的存在,要無為,必須感悟從有到無的過程,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無為的基礎是有為,如果連有都沒有,怎麼能夠從有道無,來體悟無為的存在呢?

有與無,恰恰也是唯物與唯心的對應,也是人道與天道的結合,有便是人,人有立場,無便是天,天無私慾,要理解天道,必須有最起碼的超脫之心,從唯心的角度出發,來理解唯物的存在,儘可能以唯物的心態來行使唯心的事情,也就是以無為心行有為事。

無為有為,唯物唯心,天道人道,名不同,實相同。唯物講的是內在自然的道理,唯心談的是人世紅塵的認知,唯物是以理性的角度看待自然,唯心是以感性的角度看待人生,唯物為基。

以人心體天心,以唯心識唯物,如同陰陽太極一樣,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偏頗任何一方都可能走向極端。

就如同修道一樣,修道不能一味的追求避世清修,要是僅僅不問世事孤蔽自高就能成仙,老鼠/兔子早就成仙了;以出世心行入世事,以無為心行有為事,不鄙陋,不自高,不自賤,不片面。修行是給我們正確對待人生的心態,而不是禁錮我們自由的靈魂。

以無為心行有為事,以出世心行入塵世,道教驕傲,但是不應該是倔傲,道教清高,但是不應該是孤高;道教來源於紅塵,超脫於紅塵,更應該以慈悲心進入紅塵,承擔自己的時代責任,喚醒更多的人追尋真理。

三、結語

由人的立場出發,理解了天道,再由天道返回人道,才是道教的真相。

不從人道出發,天道沒有任何意義,無異於空中樓閣;不依從天道,人道不可能探尋道真相,無異於緣木求魚;理解了天道而不返回人道,所理解的天道就喪失了人之根本,無異於捨本逐末。

道教看起來充滿了矛盾,包括道家學說與道教組織之間的爭論,包括算不算道教是不是宗教的辯論,但是能夠容納這些矛盾的存在,不恰恰就是道教的迷人之處,也是道教包容萬物的證明嗎?

我們不需要一個萬能的造物主,因為我們相信自己能行,我們不需要被全知全能的神所奴役,因為我們也在詮釋大道的路上踐行。

道教有其宗教性質,更有其哲學基礎,既有對人性的慈悲,更有對天道的認可,既有獨善其身的氣質,也有兼濟天下的胸懷,既有傳承久遠的文化,更有與時俱進的魄力。

如今的時代,是個變革的時代,無論是不是道教徒,哪怕是對道的認同,對傳統文化的認可,我們都需要用擔當、勇毅、智慧、公正來面對,還是那句話,我們不能改變歷史,但是我們可以決定未來是什麼樣子的,我心光明世界便不會黑暗。

如果說未來還需要一個明智明心、不迷信不偏激、引領人類走向真理的宗教,我希望是道教.

當未來的後人評定當下的時候,我希望我們無愧於心,傳承道而非拘泥於教,追尋道而不迷失於教,約束自我,而不喪失真我,明智內心而不丟失純真。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

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

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

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

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陰房闐鬼火,春院閉天黑。

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

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癘自辟易。

哀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

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

顧此耿耿存,仰視浮雲白。

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

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

風檐展書讀,古道顏色舊。


歷史上我們找不到哪個民族比中國人更迷信、更懷疑、更虔誠、更理性、更世俗;也沒有任何一個這樣的國家能不受教會的控制;除了印度人外,沒有任何一國人這樣受神擺布。 ——威爾·杜蘭特 (真說過,不是我編的)

中國人幾千年的宗教信仰,歸結起來可以用兩個字概括——「平安」,關於神明的態度,也一樣兩個字總結——「實用」。不論是祖先崇拜,還是聖人崇拜,乃至從外國流傳進入的中土的佛教,基督教,流傳到民間,不出百年就會成為人民祈求平安的符號象徵,直到現在,我國的邪教不還是以「退x保平安」「一人信教,全家平安」來做宣傳么?重要的宗教變動都發生了大亂世,比如五胡亂華時佛教盛行,漢末五斗米教,黃巾教,清末基督教,也是由於百姓覺得以前拜的神明法力不夠,所以找一個新神來拜,非常有實用主義。

中國人在一帆風順的時候,基本是不信鬼神的,沒聽說過哪個人成功以後說感謝菩薩保佑,只會感謝父母,感謝親朋,感謝領導,而到了自己遭遇人力所不能改變的逆境時,卻比誰都更加迷信。比如家母,就是在父親患了重病的時候信的佛,手術前請了尊菩薩到家裡供著,連著齋戒了3月,等到手術成功以後,家母就不那麼虔誠了,該吃肉吃肉,該購物購物,前兩天她給我打電話,還說自己天天在菩薩前保佑兒子減肥成功,這是中國人的可愛之處。

中國的宗教,最早有記錄的是殷商甲骨,商朝是中國唯一一個政教合一的統一朝代,中國人祖先崇拜與上天崇拜就源於商人,這時候商人的神被稱呼為「帝」,這個「帝」即代表上天,也代表祖先,是甲骨文卜辭中最多出現的一個字眼,「帝令雨足年?帝令雨弗其足年?」(《卜辭通纂》363片)「伐卭方,帝受我又(佑)。」(《龜甲獸骨文字》卷一)到了周代,「帝」這個字眼被換成了「天」,但意思差不太多,所謂天命靡常」,不可違背

到了春秋戰國,道教陰陽學興起,便出現了所謂的「仙人」概念,《莊子》中稱得道者為「真人」「至人」「神人」等等,可以不食人間煙火,凌空飛行,長生不老,《逍遙遊》中的列禦寇可以乘風飛翔,周遊天下「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但最開始的道家並沒有提到什麼永生,天也不是一個地方,而是一種摸不見看不到的宇宙意志,這種簡單又理性的哲學不能令人民滿意,因為他沒有幻想的餘地,不能對自己的迷信產生鼓勵和慰藉。這樣的影響就是中國人崇拜的對象大部分要有一個更具體的偶像,比如被人稱之為聖賢的孔孟,後世的關羽,岳飛等等。士人崇拜孔子保佑自己通聖賢之道仕途順利,軍人商賈崇拜關羽,希望威武的武聖人保佑自己不受惡人的侵犯,農民崇拜土地神,保佑風調雨順。當然還有一種萬能的神,就是自己的祖先,人民認為祖先去世之後,在另一個世界還是會像他們生的時候一樣,那種父母對孩子無私不計回報又無微不至的愛不會因肉體的毀滅而消逝,祖先自然會保佑自己生活平安幸福。

到了漢末亂世,三國逐鹿,五胡亂華,人民流離失所,許多人拋棄了家鄉,遺失了族譜祖訓,埋葬著自己祖先遺體的祖墳聖地隨著戰火被夷為平地,許多人無從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誰,更無法替祖先延續祭祀。代代相傳的信仰自此而斷,正逢佛教從印度傳到中土,而此時的佛教已經不像500年前他剛剛誕生時教義那麼晦澀,佛教宣傳只要今生積累善果,來生便可以享受平安富貴的日子,這對於正在經歷連續300多年亂世,十幾代人一生未曾品嘗過和平滋味的苦難民眾,是很難抗拒的。佛教在中土紮根之初,也曾經遭到過抵制,因為寺廟中的僧侶不繳納稅款,引起佛教腐化,以及保守的儒家道教認為這種異域教派會令華夏民族的精神純潔遭到玷污等等,經過幾百年的融合,妥協,佛教終於與中土文化完美結合,與中華文明水乳交融,不可分割。

基督教很久前就曾流入中土,但真正盛行卻是在清末,隨著西方列強堅船利炮打開國門,人民認為,之所以洋人厲害,是因為他們供奉的神明比佛祖菩薩法力更加高強的緣故,於是掀起一番基督教熱潮,最巔峰的時期,中國有300w基督教信徒,1/100的國人改變了他們的信仰。隨後千年前發生在佛教上的問題,一個不差的在基督教身上重演,基督教傳播速度過快,導致教民素質良莠不齊,加上西方勢力的保護,教民成為法外之人不受控制,很多犯罪的人就是通過信教來躲避法律的制裁,這些人為非作歹,與平民之間的衝突愈發激烈,而恰逢那幾年天災頻繁,保守的土教信奉者相信這是菩薩祖先因為有異教神明搶了他們的香火,犯了怒給自己的懲罰,於是爆發了義和團運動,一發不可收拾。

直到今天的共產主義大法(我去取個快遞),君不見天朝計程車上的mao主席掛墜,還有農村各種主席泥像與大頭照么?雖然農村看過教義(馬哲毛概)的基本沒幾個,但不妨礙每逢年過節,鄉里就有老人對著主席像獻上酒肉水果,燒香求吉祥。可見兔子教也逐漸融合在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之中。

其實無論是佛教,道教,基督教,回教等等宗教,在中國百姓心中始終是一個模糊非正式的宗教一部分,一直可以兼容並存,不相排擠的。它不會為中國帶來宗教戰爭,反而是和平共處,絕大多數中國人都有好幾種信仰,他們相信靈魂說,信奉道教,佛教,儒教,也知道沒有一種宗教是確定的,也許佈道者是對的,天堂是有的,最聰明的辦法就是對各種宗教都不要過於認真,不妨讓各教派的僧侶道士都為你去禱告,讓更多的神明去庇佑你,唯一值得相信的只有自己的親人祖先。

今世深深地吸引著中國人,當中國人禱告的時候,不會去祈求天堂中的快樂,而是能在現實中獲得的利益。假如禱告不靈驗,中國人不會認為自己的信仰不虔誠,而是會百般責難自己供奉的神法力不高強,甚至直接把神像丟到河裡,所謂:「塑佛的人不回去拜神,他知道它們是由什麼做的。」但因此中國人也不會過於貪婪,不會去祈禱一些不切實際的願望,平安無事,健康溫飽,便是國人最大的幸福與信仰。


這兩天讀易中天先生的《中華根》,簡要轉述一些他的論點。可能不十分切題,但說明了我國為什麼不需要一個單一獨大的宗教體系。

首先,什麼是宗教和信仰?

宗教就是以信仰為中心的一整套價值系統、觀念體系和行為準則。

信仰則是「對超自然、超世俗之存在堅定不移的相信」,比如上帝或真主,比如共產主義。

沒錯,我們後來也引進了佛教,發明了道教,卻從來都不曾真正成為全民信仰。中國人也信佛、信鬼、信風水,卻其實「信而不仰」。從玉皇大帝到土地公公,都可以是調侃的對象。《西遊記》更是拿諸神諸佛大開玩笑,這些神佛也厚顏無恥地縱徒行兇,還振振有詞。這種態度,跟當年的古希臘人頗為相似。

同樣,中國人也拜神、拜仙、拜菩薩,卻其實「仰而不信」。佛寺道觀,多在深山老林;求籤問卦,只為祈福消災;三跪九叩,不過例行公事。所謂「信則靈」,其實是「不靈就不信」。信不信,只看靈不靈。

有鬼神無宗教,有崇拜無信仰。其他民族由宗教和信仰來發生和維繫的,我們靠別的東西來實現。這個東西叫做「方式」。

前面說過「宗教就是以信仰為中心的一整套價值系統、觀念體系和行為準則」,所以價值和精神只有體現為方式,才是鮮活的、現實的、有生命的東西。

那麼,中華文明的方式是什麼?


方式是涵蓋了諸多方面的,比如男耕女織的經濟生活方式,四世同堂的家庭結構方式,君臣父子的社會組織方式,稱兄道弟的身份認同方式,家國一體的政治管理方式。後面這一條也許至關重要。

如果說伊斯蘭文明的關鍵是「政教合一」,那麼,中華文明的要害就是「家國一體」。君臣如父子,四海皆兄弟,民族大家庭。父母官,子弟兵,兄弟單位,整個文明圈內的一切關係,包括人與人,也包括人與自然,都靠血緣和泛血緣來維繫。

實際上中華文明的特點,就是「以祖宗代上帝,以聖人代神祇,以道德代法治,以綱常代信仰」。由此體現出來的,則是人本精神、現實精神和藝術精神。這是中華文明的三大精神。


按照費正清在《中國》(amazon.com 的頁面)里的論述,中國人最大的宗教是 prestige,也就是「德」或者「道」。在近代之前,對 prestige 的詮釋沒有被任何一個社會力量所壟斷,但是又一直被所有社會力量所崇尚。這個力量超過了西方對神和血統的崇尚。在中國,任何人可以以失德的理由被懲罰,即使是皇帝。

在福山的《Political Order and Political Decay》中,對中國能在非常早就建立專業化的文官系統也十分讚歎,這是人類社會上能較早的打破通過血緣和氏族進行互助(clientelistic)、進化到專業的制定公共政策的國家機器的特例。Clientelistic 是人類發展的魔咒,是類似《三體》里信任鏈那樣的即使是通過現代化也很難突破的障礙。在西方,打破 clientelistic 是依據特定時期的有強烈宗教信念的精英來完成的。中國能建立有效的文官制度,不可否認 prestige 就是在中國文化中起著宗教作用的成分。

和這些相比,祖先崇拜並不是中國文化的宗教,甚至中國能突破血親互助才是它的歷史魅力所在。利己也是在近代通過意識形態重建國家之後又遭遇意識形態破產之後的產物。


前幾天陪一個大學時候的教授去草堂(杜甫草堂)。草堂是詩聖旅居成都時的棲身之所,當年,就是在這裡的「草」房裡,杜甫寫下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千古名句。如今的草堂坐落在成都市中心,浣花溪旁邊,綠樹成蔭,怡然恬靜。一走進草堂的南門,便看見一座莊嚴的中國傳統建築。教授問我:「Is this a temple?」(這是一座寺廟嗎?)

我想也沒想回答:「當然不是。」這裡是紀念詩聖大人的地方,又不燒香不念經,怎麼會是寺廟呢。不過可能在外國人眼中,不太分得清各式中國建築。

一路上我給教授解釋,杜甫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偉大的詩人。他一生憂國憂民,詩作流傳千古,為後人景仰。因此,後世的官員和百姓們,才會歷朝歷代自發為杜甫修繕草堂,題聯作文,以紀念和尊崇(honour)這位偉大的先哲。成都當地的百姓們,常會帶著自己的小孩來草堂、武侯祠拜杜甫、諸葛亮,以祈求這二位保佑,孩子能讀書順利,拿到個好成績。等遊覽完,離開草堂,我卻突然想起教授最初的那個問題:這真的不是一座寺廟嗎?

的確,草堂沒有教義和經書,沒有祈禱的禮儀,但這裡卻有不朽的詩作和千萬百姓自發的崇敬。我們將他的作品奉為經典,代代相傳。後世的讀書人們,他們的家國情懷,民族大義,文人氣節,所受他的影響,恐怕不亞於任何一本經書。我們為杜甫建祠塑像,卻從未將他封神,儘管在祠堂里,陸遊和黃庭堅兩位宋賢被放在杜甫兩側,長久服侍陪伴,「配享工部祠」,並被後世之人視為莫大的榮耀。

中國信仰宗教嗎?似乎沒有。但如果沒有,這千年的草堂、武侯祠、國子監、關帝廟又算什麼?

這傳承千年的文脈,不拘泥於儀式和教法,不樹立虛無縹緲的神祇,不要求信眾頂禮膜拜,不排斥其他宗教崇拜,包容萬物,潤物無形。可以說這是中國人信仰的宗教嗎?可以。可以說它不是宗教嗎?也可以。因為這是一種已經化於文明中的信仰,無需藉助儀式之力;因為這是一個民族實打實的歷史,無需藉助神話之功。


在我看來,中國的宗教有,但於大多數國人的信仰不是各種各樣的神,而是歷史,也是上面題目里說到的祖先崇拜與根的意識,是宗族血緣。

-------------------------------------------------------------------------------------------------------自帶分割線

言歸正題,要看看中國人的信仰,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三千多年來我國的歷史紀錄體系始終延續不斷,其規模之大,延續時間之長,內容之廣泛,在全世界各國中都罕有其匹。無疑可以說中國是文獻巨邦,文獻是什麼?是我華夏的魂魄凝聚,是血脈相傳的載體,流動的是文化的敬畏。這就是信仰。

歷代先賢都有自己的志向,成則出仕為萬民謀福祉,不成則隱而修書,這也算是一個悠久的歷史傳統與文化淵源。早在先秦時期《左傳》里就提到了三不朽的概念:

范宣子逆之,問焉,曰:「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謂也?」穆叔未對。宣子曰:「昔匄之祖,自虞以上為陶唐氏,在夏為御龍氏,在商為豕韋氏,在周為唐杜氏,晉主夏盟為范氏,其是之謂乎?」穆叔曰:「以豹所聞,此之謂世祿,非不朽也。魯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沒,其言立,其是之謂乎!豹聞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絕祀,無國無之,祿之大者,不可謂不朽。

在我看來這就是中國人最早也是最實在的信仰,一種德行上的推崇與文化記憶傳承的重視。

得益於發達的歷史記錄與保存、編纂體系,你們會發現在華夏民族的歷史上很少出現如古印度的《羅摩衍那》等類型的長篇史詩。中國是詩歌大國,但一般敘事詩都不是很長,這是歷史發達的一種影響。豐富海量的史書與各種文獻保存了大量的古人的文化傳統與歷史記憶,銜接了一代一代人的精神家園,塑造了這個民族的精神氣質和內在的情感追求,追求真三不朽,追求德行充沛也就成了代代有識之士的共通理念。


中國正統意義上傳承至今的的宗教有:

祖先——這個跟張方理解的不同,中國的鬼神論激發了人們對於死亡後未知世界的猜想,也有了對死亡的敬畏,這種敬畏與神話傳說讓人們相信自己的祖先死了之後是有神靈的,是可以通過冥冥中的某種力量改變現實世界的,這種認知讓他們掀起了崇拜祖先,大規模祭祀的行為。

道教——道教的分支流派很廣泛,沒法一言以蔽之,而且道教的本源與其說是道家,倒不如說是鬼神論的另一種發展,在這種發展中,鬼神被描繪成人類一樣的存在,有統治者,也有被統治者,有受罰者,也有反抗者。

佛教——中國人善於把一切引進的東西本土化,比如佛教。

如果有對印度和尼泊爾以及藏傳佛教很了解的,就會輕易發現中土佛教與前面三者之間巨大的差別。

儒教——諸子百家的目的大多數都是發展成宗教洗腦模式,畢竟每一種信仰的背後都有發展成宗教的可能,而一旦成為了宗教,就可以借著信仰的名義做某些ISIS在做的事情。

儒家本來不能說是宗教,但是經過了董仲舒、程朱理學、王陸心學和清末樸學的洗禮後,已經成了多門典型的宗教,只是很遺憾,如今式微了不少。

伊斯蘭教——作為古老的大教,伊斯蘭教完成了宗教與信仰的統一,而且可以當成太平道來用了···


很多人提到中華文化,提到道統,但卻不知道這種文化道統的精髓,正如很多提到中華文化的人一樣,並不知道中華文化真正的內涵,不知道中國到底是什麼。

這主要是因為經過清朝覆滅,到抗擊戰爭,到西方文化強勢而來,這二百多年中華文化又衰敗到了谷底,直到漢家政權再次大一統。但這個政權在回應西方文化經濟的強勢上,理論高度略顯不足,遂藉助了西方馬主義,對中華傳統文化採取批判否定之態度。不過既然是漢家政權,總會知錯能改,現在已能漸漸走出桎梏,融匯中西文化的精髓,形合流之勢。所以我們中華文化在目前,仍處在胎養階段,雖漸死而復生,但氣息微弱,所以大多數人們知道有文化,卻不知該文化為何。但生機已成,年輕人們在崇尚西方的同時,已開始頻頻為中華文化之生命力而自豪。

中華文化之根在易和道,道易裂為百家,遂有儒墨法。代代士子,士大夫不單是文化主體,更是治理主體,遂行傳承教化。易的精神在變革、循環、演進、復始,道始終在人心之中,這就是韌性。黃帝之前既有連山歸藏,後有黃帝內外經,周演周易,春秋道儒百家,漢復黃老之治,唐盛開明儒家,宋出理學融儒道,明有心學歸原儒,清雖未有文化創舉但傳承之功不絕,清末洋務中體西用,開議會行憲政甚得要領。但此時文化已演化至極,傳播中離原初精神已遠,僵化桎梏之弊甚重,死絕之勢已成,必要重新復始變革更新。

目前的我們正處在這樣的歷史時代。我們要回朔文化的源頭,融合西方精髓,回應現代問題,產生中國意識。重新找到我們的自由,變革,求索,修德之力。使我們的文化更新,制度演化,人心復明。精神不死,人心不滅,每一代都有復興演化傳承,我們是地球人類歷史長河中最獨特的一支。總結起來就是天行乾,自強不息,地勢坤,厚德載物。中國人上求道,下修德,不斷求索,開放包容,自我砥礪,這種精神才是根本。編輯於


我認為是「家」

每年的春運,大批的中國人往家裡跑,就像是參加一個朝聖儀式一樣,總有種感覺好像是只要回到家了,我就能恢復元氣,然後繼續努力的拼博下去。

中國人的根文化很重,而這也是「家」的另一種表現形式。無論中國人走到哪裡,都極力的把定居之地打造成為他們所熟悉的「家」。

還有,則就是房子。絕大多數的中國人如果在同等條件下去選擇,他們會更願意買房,而不是租房。因為房子,在某種程度上,也代表著「家」的理念。


忘了在哪裡看到的一句話說,中國人的宗教就是抽籤的時候抽到上籤就會如有神助,抽到下籤就會說人定勝天


在華夏文化里,宗,指的是尊祖廟,教指的是崇聖人教化。我們中國人的宗教,就是這個,尊祖宗,崇聖人教化。

西方文化,主要指閃族人那套,還有印歐人的那一套,他們的那個叫做「宗教」的東西,準確的說,對應在中國文化里的詞,應該是「乞靈」一詞,而不是「宗教」這個詞。中國文化里的上古神話或者傳說之類的,在文本特徵上,是和西方的《聖經》,《古蘭經》們有類似之處。我們覺得這種神話傳說,也只是隨便信口說說,並不會有人當真。但是,閃族人,印歐人,則一直很認真的活在了神話傳說中,他們居然認為神話傳說都是真的。

這對於中國人來說,難以理解。滿嘴跑火車的東西,居然也有人信?o(╯□╰)o

按照中國文化的視角看,閃族人和印歐人的所謂的「宗教」是不夠格稱之為宗教的。因為在他們的「宗教」中,既不強調基於血統的尊祖廟,也不崇尚基於聖人所察所言的天地之道。他們追求的,就是乞靈。

乞靈這個詞,通俗的講,就是跳大神。跳大神這個事,是人類所有文明和民族,在蒙昧的洪荒時期,都會經歷的階段。而中國人的主流智識階層和文化主體,早就不再跳大神玩了。從伏羲開始,中國人就已經走出了蒙昧的洪荒期,走上了一條探索宇宙之道,並利用客觀道理來指導現實生活的道路。

乞靈,跳大神,對於人類文明來說,就好比一個三葉蟲一樣的古老文明標本。雖然人類文明的形態,早已經脫離了那種洪荒和蒙昧的境域,可是,一些生命力比較頑強的和三葉蟲同時期的古怪文明標本,不僅熬過了寒武紀,還活過了二疊紀,赫然的活到了現在。

你說現在突然跑出來一個三葉蟲還會說著人話,你是尊重它呢,還是不尊重它呢。其實,既談不上尊重,也談不上不尊重,只是覺得它們怪誕低級,令人噁心,毛骨悚然。

雖然三葉蟲沒有活到現在,起源於泥盆紀的蟑螂,卻一直活到了現在還依然生命力頑強。

不得不說,有些古老的文明標本,生命力,比蟑螂還頑強。蒙昧主義,就是人類文明的蟑螂。估計人類滅絕了,它也不會滅絕。


中國人的信仰

是燧人氏的篝火

是神農親嘗本草

是伏羲推演的八卦

是愚公移山的前赴後繼

是大禹治水的堅韌不拔

是武王伐紂的氣吞山河

是不食周粟的氣節

是合縱連橫的智慧

是秦滅六國的氣勢

是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決心

是霸王別姬的豪邁

是大漢鐵騎揚威塞外

是蘇武手中的持節

是解憂公主的傳奇

是淝水之戰殲敵百萬的霸氣

是大唐萬國來朝的威望

是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夢裡水鄉

是宗澤臨死前的高呼

是岳家軍的山呼海嘯

是釣魚城三十多年的堅守

是氣壯山河的紅巾軍

是武昌起義的三聲槍響

是井岡山的紅旗

是中國沒有投降的空軍的誓言

是朝鮮戰爭的風雪

是南海填海的鬼斧神工

是歌舞昇平的太平盛世

是小民生活的市井

是清晨突破天際的黃山日出

是滾滾東去的長江黃河

是要將只手撐天空的決絕

是烽煙滾滾時的萬眾一心

是燈火闌珊的萬千城鎮

是拔地而起的喜馬拉雅

是縱橫千年倒下去再站起來的氣概!

山崩地裂,我們用行動填補;

戰火紛飛,血肉築做長城萬里;

風雪凜冽,文明的篝火還在城鎮燃燒!


麥加朝拜和春運你感受一下!


大融合,不信看這張圖,哈哈

來源香港一部三級片《新武則天外傳》


美國歷史上都有哪些朝代?

天啦嚕,美國居然沒有朝代。

日本是怎麼處理民族問題的?

天啦嚕,日本居然沒有少數民族。

俄羅斯的春聯怎麼寫?

天啦嚕,俄羅斯居然不寫春聯。

新加坡的首都在哪裡?

天啦嚕,新加坡居然沒有首都。

16.8.29補充:

評論區里有朋友指出日本的少數民族問題,謝謝指正。

這個回答想說的其實是:不用強行用西方話語體系去闡釋所有中國事務,不然會得出很奇葩的結論。


史學。


中國沒有能統治全國唯我獨尊的宗教

西方的宗教是一種信仰,中國雖然沒有統一的宗教,但有統一的信仰。

從我們能看到的最遠的歷史中,我們信仰的便是歷史。

從我們能考證到最古老的祖先眼裡,我們看到的依然是不可考證的祖先。

從三皇五帝到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從周公孔子到程朱陸王,從孫白衛霍到祖李郭岳,從伊尹霍光到諸葛文天祥。我們對歷史和祖先的態度和宗教是可以對比的,甚至中國神話中的神也是由傳說中的人和歷史中的人受封。

佛教的經文會有對諸天神佛的頌禱,伊斯蘭和基督教分別念著安拉阿克胡巴和哈利路亞。

如果我們也非得念經一樣念點什麼,我想一定是這個: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當西方人高呼神的名字犧牲時,他們知道他們會上天堂。

我們的天堂在哪裡呢?

在這裡: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推薦閱讀: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人物死於暗殺?
英王喬治四世建造的布萊頓行宮的中文牌匾 匾文卞堂爪喬司 庫喘棠庖尚 掌庋單韭常 黨葉各府右 啥意思?
唐朝以後中國開始倒退是不是和儒學有關?
如何看待韓國修改歷史教科書?

TAG:歷史 | 中國文化 | 宗教 | 中國宗教 | 宗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