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外語片電影名稱翻譯中文時不直譯?

比如《盜夢空間》,《這個殺手不太冷》等等 人家導演費勁兒想了個名字沒想到翻譯的時候被搞成別的了,這是什麼原因?


從翻譯本身的角度來說,任何翻譯都不是word-to-word equivalence就可以解決的事情,更不用說書名、片名、歌名等等將層層含義濃縮提煉出來的具有概括性、標誌性的詞或短語。所謂「直譯」或「意譯」不過是對翻譯原則不太靠譜的劃分。好的翻譯既可稱為「直譯」,也可稱為「意譯」。(當然,關於翻譯理論,眾多翻譯學者和翻譯大家們還有更深層次的討論,這裡不敘。)

再說到電影翻譯。一張海報若能吸引眼球,除了本身的美術設計之外(當然還有明星效應),最重要的就是上面文字信息輸出的部分。一方面,片名必須簡明扼要地說明電影的主題或中心,這是忠於源語言基本含義的原則,同時也是對目標語言使用者的責任,因為中文片名大多更傾向於具體的概括性而不是抽象的引申義(楊德昌《一一》等除外);另一方面,片名要有強大的字眼來抓住人的注意力,引起公眾的興趣,儘可能地迎合大眾審美(不然就沒錢可賺了,人家把這電影引進中國就是為了賺錢的)。而《Inception》[盜夢空間]和《Leon》[這個殺手不太冷]恰恰是眾多成功的電影片名翻譯的範例。

Inception本意為「開端,初始」,在電影中也多次提到其引申義,這與電影情節是緊密相關的,脫離了這個含義勉強直譯,恐怕沒多少人會感興趣(這裡姑且不提Leonardo的票房號召力)。再看譯名「盜夢空間」。 「盜」,既是主人公的職業,也是整部電影中主人公進行的主要活動;「夢」,主要活動的對象;「空間」,強調整體概念以及營造氣氛,電影中也不止一次地提到夢境中多個可能的域的概念,而影片中幾乎所有角色在大部分時間裡都身處非現實的「思維空間」中。

Leon,這同樣不是中文片名的習慣。以人名命名的電影多為人物傳記片,例如《焦裕祿》、《孔繁森》、《錢學森》之類。「這個殺手不太冷」是與原名差異較大的譯名,但不可否認它完全符合中文表達的習慣:一句話概括影片重點。Luc Besson這個略神經質的導演拍的片子本不屬於中國大眾審美的範疇(想想他之前的《Subway》和《Le Grand Bleu》),而本片卻成為了90年代中國觀眾觀影體驗中不得不提的一部。我爸爸媽媽記不住Jean Leno的名字,每次在電視里看到他都說「唉這不是那不太冷的殺手嘛。」雖然後來對「不太冷」這個三個字的翻譯有很多爭議,但不可否認,這是很成功的譯名。它引起了最初一批觀影者的興趣,並憑藉著其本身的力量讓大家記住了這部電影,並一發不可收拾。

有一些電影譯名甚至超過了原名的意境和高度: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廊橋遺夢](我爸爸也記不住Clint Eastwood,每次看到他都說「唉這不是《廊橋遺夢》里那哥們兒嘛」)
《Waterloo Bridge》[魂斷藍橋]
《Rebecca》[蝴蝶夢]
《The Prince and the Showgirl》[游龍戲鳳]
《All About Eve》[彗星美人]
......

總之,電影片名不可簡單地對應直譯。個人而言,因為導演費勁兒想了這個名字,翻譯就要無條件忠實於原名,是萬萬不可取的。


Batman-蝙蝠人?Spiderman-蜘蛛人?X-man-未知人?


下面我們來玩一個遊戲,請你根據片名,
找出一部或幾部會花費30-100元不等的票價看的電影:
《奠基》
《玩具故事》
《尋找尼莫》
《福瑞斯特甘》
《天幕》
《向上》
《一個人在家》
《母體》
《驚訝》
《博物館的晚上》
《萊昂》
《車》
《熱烈》
《勇敢》
《失事》
《信號》
《漢考克》
《衝擊時間》
《瓦力》
《道特菲爾太太》
《鬼》
《300》
《快五》
《糾纏》
《歐申十一人》
《女人想什麼》
《索爾》
《杜絲》
《瑪麗的一些事》
《真實的勇氣》
《如果你能抓住我》
《求婚》
《蟲子的一生》
《長大》
《水人》
《熱》
《堅固》
《欺詐》
《快和熱烈》
《神奇的四個》
《傑里·馬奎爾》
《精疲力盡》
《我們是米勒一家》
《得到最好》
PS:以上電影來源摘取自北美電影票房總排行榜


當然不能直譯了,yesterday once more ,翻譯成:昨兒再來一發?


許多國外電影的名字經常會埋伏一些伏筆或者語義上的雙關。
不過這個對於國內觀眾來說並不容易理解,
所以翻譯的時候經常需要推倒重翻,根據的是劇情而不是原本的標題。
打個比方,
《老炮》就不能直接翻譯成Old Cannon吧?哈哈
畢竟它是有內在含義的,外國人並不容易理解。

當然,更多的情況是外國電影起名太隨意了,不吸引人~
隨便扔幾個單詞就完事了。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以前一個朋友把《海底總動員》翻譯成《找尼妹》……


Inception明明是植夢,被翻譯成盜夢了,還tm加上一個空間,笑尿。


詞不達詁。


很多國產影片在國外上映也不全是直譯的。各種語言的受眾感受不同,也許直譯反而不能表達導演的意圖。


因為很多外語片電影名稱翻譯中文時不直譯效果更好。


本地化點比較好,觀眾容易接受。


《Inception》——《奠基》:建國大業既視感。
《Leon: The Professional》——《里昂之職業殺手》:有沒有覺得跟《狄仁傑之神都龍王》異曲同工?
事實上,好的意譯的中文譯名往往能給電影加分,比較典型的例子是《The Pursuit of Happiness》——《當幸福來敲門》,個人認為這個翻譯比英文原文好一萬倍,看看豆瓣8.8分IMDB7.8分就知道了;反之,如果直接翻譯成《幸福追求》,一股國產家庭劇的感覺有沒有。


電影名還好,捷克斯洛伐克。這一句內傷…2333333


推薦閱讀:

「勿謂言之不預」英文是怎麼翻譯的?
「青梅竹馬」用英文怎麼翻譯?
《Inception》為什麼翻譯成盜夢空間?原詞inception有什麼隱含的意思嗎?
外語里有哪些來自漢語的外來詞?
如何用一個詞表達「裝出一副尊敬的樣子實際上是諷刺」?

TAG:電影 | 英語 | 翻譯 | 電影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