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民政府直到1941年珍珠港事變以後才對日宣戰?

12月9日,國民政府發布《中華民國政府對日宣戰布告》,正式對日本宣戰。 (12月7日,珍珠港突襲)


遇到一篇二戰的好文章,對問題有回答,分享下。
——戰略水平差 —— 葬送了世界一流戰力的日軍(轉)

作者:風帽穿甲彈

首先說明,再牛的部隊也不可能脫離環境。比如越南打游擊打贏美帝,跟中國打陣地戰就死成了鬼。德軍打閃電戰基本無解,跟蘇聯人打起城市戰馬上歇菜。戰鬥力是由人和裝備共同組成的。人的因素又包括了戰略、戰術和單人戰鬥素養。


從這幾個方面來說,日本軍國主義毫無疑問是很強的,因為他把國運一直放在了戰爭上,裝備不佳的日軍仍然是世界一流的軍隊。

日本人的戰術極其精到(按計劃打的時候),體現在細節上就是日軍極為守時,該出現在哪就出現在哪。萊特灣的時候,一邊引誘美帝追擊,一邊去屠登陸艦隊,只要 稍微失誤,不是誘敵的先被滅掉,就是偷襲的完蛋。可小鬼子愣是玩出來了。山本五十六齣去巡查,說幾點到就幾點到,美帝飛機本來滯空時間也就那麼幾十分鐘, 如果他上個廁所,開個party什麼的也就躲過去了,可人家多守時啊,這才有了擊落山本的戰果。那麼,小鬼子怎麼就打不過土八路呢?難道真的是游而不擊么?非也。

我們現在嘲笑日軍的武器差,但每一種武器都是有其設計目的和用途的,說人家差要看人家怎麼用,對誰用。日軍的輕重機槍 雖然次了些,但是射手訓練極其有素,至於三八大蓋,它的防塵蓋雖然笨重,但是有效的防止了故障的發生。直到朝鮮戰爭時,我們很多軍隊仍然不願意換裝蘇式步 槍,認為三八大蓋更好使。至於說它的殺傷力比毛瑟槍差,別忘了,殺傷力是以打得中為前提的。日本人的口徑之所以設在6.5毫米,考慮的是國內資源不足,省 一點是一點,這種作風一直影響日本軍隊到戰敗為止。優秀的八九擲彈筒就很適合叢林戰山地戰,九二步兵炮被稱為世界最好的步兵炮,既可以當直射炮,又可以當 迫擊炮用,完全符合日軍對戰場的想定 —— 也就是亞洲戰場交通極差汽車不足,人力為主蓄力為輔,三個人拉著這炮就能走。因為資源不足,所以日本陸軍機械化水平很低,騾馬化為主。不過二戰時期這也不丟人,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在斯大林格勒作戰 時,還有10多萬騾馬在烏克蘭草原上吃草,這就是第六集團軍的後勤運輸主力。日本海軍方面,戰列艦的設計建造是不成問題的,缺點是鋼材質量不如美國,炮鋼 不行,打不了多少炮彈就得換,艦艇設計方面底蘊不足,性能不均衡。電子設備跟沒有一樣。但日本人的魚雷是世界最好的,射程最遠,威力最大,因為長矛魚雷是 用液氧做氧化劑的,全世界都不敢用——這玩意兒現在就在韓國羅老號上,自己掂量吧。說他易爆,不是製造時爆炸,而是巡航返回後魚雷沒用 如何保養的問題——美國人在戰後問日本海軍這個問題,日本海軍把射程一萬碼的長矛魚雷放在碼頭上,該放液氧了,美國人希望看看他們的技術手段,而日本所有 的軍官都躲到掩體里,揮手叫來了一名新兵:你去,把閥門扭開。

寫到這裡很有感概,日本人也是在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只不過是以蔑視生命為代價的。現在中國和美國的差距和歷史很相似的,發動機、電子、鋼材,所以,中國人要破這個局,讀史確實可以鑒今。

經過武士道灌輸的日本人對戰爭很狂熱。看看小林覺的回憶錄就知道,日本士兵的訓練相當殘酷,竟有熬不住訓練被練死的;海軍的炮術和操船不用說了,世界一流, 因為沒有雷達,日本人練就了「斜眼」——人類的眼球上,夜間感光細胞的分布在眼球側面的比眼球正面的多,所以,斜眼能在晚上看的更加清楚。

讓我們回望黨國,當時的中國軍隊,最好的中央軍也只有山炮一個團,一個連能有三挺輕機槍就不錯了。1938年的時候,國民政府還在從國外進口德國1888式 步槍(還被忽悠是毛瑟槍),也就是漢陽造的原型。張國燾的回憶錄中,還驕傲的說,紅四方面軍縱橫四川,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川軍的步槍射程太差,從河這邊打不 到河那邊—— 藤縣的川軍夠爺們呀。晉造山炮,赫赫有名,不過,這些大炮都沒有裝瞄準鏡。中國的衝鋒槍和盒子槍不錯,近戰時讓日軍大開眼界,不過別忘了,當 時的夜戰還沒有成型的戰術,使用衝鋒槍和盒子槍的都是軍隊精銳,不到山窮水盡,誰能如此消耗?衝鋒槍不是突擊步槍,手槍近戰也是無奈之舉。

這是裝備上,從思想上說,1911年以後,中國始終是聯省自治的管理系統,每一個省都有自己的軍隊。中央軍的根據地不過是江浙滬皖鄂數省而已,戰爭頻乃—— 1912年二次革命,1913年護國戰爭,1914年護法戰爭,1915年張勳復辟,1916年直皖大戰…… 總而言之,每年都開幾次party,而且,日本人在其中發揮了不少的作用,直到1935年,陳濟棠廣東起事,成立抗日政府,所用的資金還是來自日本,炮黨就更不用說了,拿日元的典型,不光拿日元還拿盧布。日本人一方面挑動中國人內戰,賣給軍閥軍火,發點軍火財,另一方面宣傳中華文化,因為中國傳統文化沒有民族的概念,只有改朝換代的理論,按照這種理 論,誰入住中原,誰就是正統!現在回頭看看國內這些文化漢奸,他們鼓吹的何其相似乃爾!所以,我們官方也認為,中華民族的民族自信和民族觀念的成型,真正確立,就是在抗戰之時。

一支今天擁護中央,明天反對中央的軍隊,突然被組織起來,對抗一支強大的現代化軍隊。從來沒見過這麼多 炮、從來沒見過飛機坦克,而且從來沒見過這麼堅韌的對手(武士道也是理想啊)。弟兄們想死守,不知道敵人從哪兒過來(電台都沒有,收音機放的是中央社), 弟兄們想防守,不知道怎麼挖戰壕(國內的戰壕就是一條線),直到轉進台灣,國軍才知道,原來防線不是挖一條戰壕就行,需要有縱深防禦,要多條防線交替。在 這種巨大的恐懼面前,當兵吃糧的人本能的開始想家了,在黑夜的撤退中,突然有軍隊衝過來,長官找不著,軍隊只好按照傳統的內戰模式,一鬨而散。在這種情 況,一個大隊擊潰一個師並不奇怪。

就是面對面的對抗,裝備最好的中央軍也不是對手。他們是按照對國內戰爭的理解,安排自己的衝鋒隊形的,日本人什麼火力投送能力啊,機槍大炮直接掃地。單兵的射擊水平又不行,僅有的輕機槍遭到擲彈筒的壓制(日軍擲彈筒反應極其迅速 即使面對伏擊一分鐘之內必然開火—— 呂正操回憶錄記載),調重機槍過來,會遭到步兵炮的壓制,調迫擊炮過來……這就是團以上的大戰了,國軍的協調能力不是吹的,等死你不償命。不用等到這個時候,只挨打不還手的軍隊已經崩潰了,在唯長官之命是從的軍隊中,缺少培訓思想單一的國軍軍官首先泄氣,軍隊也隨後泄氣,那個南京的唐某就是一個極品例子。

中國軍隊的萬國牌武器也幫了日本人不少忙。首先 口徑從11.43到6.5不等,其次,七九步槍(中正式)有19種之多,他們的零件都是不能互換的,幾乎所有的中國軍人都沒有接受過拆卸槍支檢修設備保養 槍支的訓練(我們不排除自學成才的可能 共軍在抗戰期間由於條件艱苦和軍官素質高,自學成才的尤其多),這說明,你發給士兵們的槍,可能沒打幾槍就扔了。而日本人,由於武器是成制式的,人人都會這一點。

當然,一些中國軍隊也能打,不過請記住,他們都是善守不善攻的,他們大多強在戰鬥意志上,有了這一點,和大多數軍隊相 比,他們就好像來自兩個星球。不過,軍隊是從屬於政治的,腐敗的政治環境很難抱有一個有理想的軍隊。這一點對現在也有借鑒意義。所以,對大多數國軍不要抱有希望。

中國國內,唯一有希望對抗日軍的就是共軍。共軍最大的特點是有理想,士兵明白為何而戰,因為總是處於劣勢,所以他們也明 白為何要撤退,士氣不會受到巨大打擊。共產黨的軍官是很能打的,因為不能打的都打死了。另外,根據埃德加.斯諾的觀察,貫徹國民政府步兵操典最積極最堅決 的就是紅軍,而這本步兵操典是抄襲德國的。林彪終日落實步兵操典,劉伯承則辦了紅軍的高級軍校。這隻軍隊因為總是處於劣勢而不會泄氣,因為生存而不斷的學習,當然,他們的裝備比中央軍差多了,平均五個人一支步槍,手榴彈的殺傷率極低。(馬石山慘案中,六名被困的共產黨人不當俘虜,他們抱在一起,拉響了僅有的一枚手榴彈,結果當天晚上,六個人都醒了,高舉手榴彈的那位手裡還有個殘存的手榴彈把手)。所以,他們見了鬼子就跑,這不是缺點,關鍵是他們躲在了日軍看不上的窮鄉僻壤,堅持了八年,而且活下來了。


千萬不要以為八路軍總是打勝仗,其實,他們打敗仗的次數數不勝數。如果日軍不摧毀 國民政府的統治體系,八路軍很難在山西、河北、山東等地紮下根來,可他們紮下根來,就以堅韌不拔的表現堅持下去。國軍至少安排了50萬人在敵後打游擊,要 么崩潰、要麼投降,而八路軍則徹底放棄了決戰,把大戰細化為了一系列數不勝數的細小戰鬥。面對這一點,日本的裝備優勢和訓練優勢就SB掉了。越是現代化的 軍隊,分工越細,後勤兵越多,土八路在山溝里蹦,你的大炮和坦克都2B了,你的快速機動也2B了,可以說,需要中佐以上官員協調的事情統統2B了。一個派 出所一個派出所的安排據點,第一你人不夠用的,高層還想打蘇聯呢,你丫漫山遍野打土八路有毛軍功啊,第二,你原本訓練有素士氣高昂的野戰兵團變成了俗不可耐的治安軍。大家不要懷疑,你有時間觀察一下地方警備區的軍隊,再和野戰軍對比一下就知道了,離開了戰鬥集體,日復一日的缺少監管和訓練,和漢奸等人渣混在一起,就是變形金剛也得生鏽啊。不是共軍的水平提高了,而是你丫的水平降低到共軍的層次了。(關於這個有興趣的可以看薩蘇的文章)

這就是日本華北治安戰的戰略困局,事實上,他們贏得了大多數戰鬥,有的戰役還很輝煌,比如五一大掃蕩,打的共軍措手不及。戰術上,日軍的成功戰例極多,他們 曾經夜晚出門,冒雪翻山路四十里,殲滅了山東共軍唯一的炮兵團。不過,共軍判斷反掃蕩勝利的門檻很低,我活下來就行,我又活下來了,搶你的糧食,打擊你的稅收,偶爾放兩槍讓你不痛快。讓你必須中隊以上才能出門,這就是勝利。出門之外,處處敵國,這種感受是很沉重的,你像用鎚子在打湖水,每一下都是勝利,但 都是無用功。

以時間、空間和人命做代價,八路軍在與日本的戰鬥中鍛煉起來了,低水平的戰鬥好像是高手在給低手喂招,八路軍越打越 好,雖然他們窮的沒有子彈沒有槍(其實八一步槍是很不錯的 吳雲鐸的槍榴彈和擲彈筒也不錯),他們的戰術水平越來越高,唯一欠缺的是大兵團作戰能力,他們還沒這個資格,這一點是戰術水平低下的國軍幫土八路成長起來 了。

這個困局說明了日本人致命的缺陷:戰略水平差。事實上,日本人在八年中也就這一個弱項了。


蔣公的日記中說道害怕日本人直接出陝西,經四川滅中國,這是當年忽必烈的路線。不過本人認為吧,蜀道難於上青天啊,放棄海空優勢,爬荒山,過蜀道,後勤補給都不知 道能不能跟得上。現在哪些地方還有荒無人煙的,搶劫都找不著對象。中央紅軍1萬人過路都得吃草根啃樹皮,要是一個師團開過去,呵呵,也就英帕爾的結局。日 軍沿長江進攻,實際上是發揮自己的優勢,說他不懂戰略吧,看起來有點,但大的戰略方向本來就錯了,是沿江死還是爬山死沒有本質區別。加上老蔣這人也還有點 骨氣,你丫搶了我的地盤,害我老婆送去給美國人睡,老子就不給你安生,要和談就恢復7?7事變前的事態(還我地盤),要不免談,老子背後有美帝呢。

這就是日本人在大陸的死結,要解決共軍,就必須要大量當地政府軍支持,或者野戰軍就地治安化,這樣的話,就必須先解決蔣介石,但怎麼打,蔣介石就是不妥協。 正在這種狀態下,日本人在諾門坎和蘇聯又打了一仗,目的是希望蘇聯斷絕對中國的援助。結果蘇聯過於「堅硬」,不好啃,於是也就罷手了。事實上,到1940 年,日本人已經發現打中國太不合算了。歐洲戰爭,盟軍奔潰,東南亞多少殖民地啊,完全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比中國好啃多了。那就退兵啊?不行。為什麼?大日 本帝國吞下去的,就是帝國的,哪怕是一坨屎也不能吐出來。直到今天,日本人仍然是這個思維,按中國文化的評論就是,不知進退。

1940年,日本人輕鬆進入印度支那(越南),比國軍更缺乏戰鬥意識的法國殖民軍投降,這震動了歐美。美國人一直想參戰的,這個借口已經足夠了。不過,日本和德國 的聯盟(日本的另一個戰略錯誤)讓它擔心後院起火,於是,美國人決定先「測試」一下日本,要求日本退兵到1937年7月以前的狀態,否則,石油禁運。那時候沒有戰略石油儲備,禁運意味著日本聯合艦隊只能工作3個月,日本人又不能撤兵,又垂涎於東南亞殖民地,於是他們決定賭一賭。事實上,如果他們認輸,也許 日本帝國現在還在呢。可是,如果他們認輸,日本帝國的國民們當時會瘋了的,打了這麼久,就是個零蛋?這就是憤青當道啊,憤青是什麼都不管的,打,不打你就 是賣國賊,誰不打殺誰,殺到有人肯打為止。

日本和美國相差最大的是國力,包含生產力、資源保有量和人力資源。武器的劣勢上,飛機 上缺口最大,尤其戰略轟炸機是德日法西斯共同的疼。步兵武器上差別不足以成為戰略問題,雖然三支m1步槍可以壓制日本的輕機槍,美國軍隊的火力密度更高, 但這對太平洋的島嶼爭奪戰來說,不具備決定性價值。

關鍵是生產力,要知道,美國人在支援英國、蘇聯、澳大利亞和中國的同時,動用上萬架轟炸機轟炸德國,在大西洋反潛,與日本激戰,而且,關鍵是而且,它丫的還用了全國四分之一的電力在搞原子彈,一個當時誰也不知道會不會響的玩意兒!

這就是差距啊差距,我們國家現在每年全國動員在招飛,挑選飛行員,為空軍選擇精英。可美國,有上百萬的民間飛行愛好者,他們沒事自己飛,這是空軍的潛在力量!不要動不動喊打喊殺,否則你就會像日本帝國一樣,把內褲輸進去。

日本人偷襲珍珠港的消息傳出,重慶鞭炮齊鳴,人人相互道賀,因為他們知道,美國參戰,日本必敗。這不是戰術勝利所能掩蓋的。

日本人的戰鬥力到底有多強?

日本陸軍1871年以前效法法國,他們對拼刺刀的喜愛、他們的步槍口徑乃至他們的師團編製,都是法國人幫助他們建立起來的,法國是整個歐洲最愛拼刺刀的(俄國在東歐,不在日本人眼光內)。直到二戰,日本的九二重機槍還是法國哈奇開斯的山寨版。1871年以後,日本開始學習德國,德國人的連排戰術給日本人以深 刻印象。不要以為日本人的三八式好,事實上,日本步兵的火力輸出是以機槍和擲彈筒為核心的,三八式步槍手是為了保護機槍和擲彈筒而存在的,一個小隊是一個完整的火力輸出單元。這一點,是戰術混亂的國軍好久都沒有弄明白的。我們說日本人拼刺刀厲害,打槍厲害,那都不是他輸出傷害的主要部件。日本人的裝備對歐洲列強來說,不算什麼,但是,東方哲學中勇於犧牲自我的精神著實駭人,如果輔以精良的訓練,這戰鬥力是壓倒性的。

英國殖民軍的武 器裝備是超過日軍的,別的不說,恩菲爾德步槍現在仍然在印度裝備(阿三威武),這是世界上射速最快的栓動步槍,叢林中比三八式強很多,M3坦克比97式壓 根不是一個檔次,反坦克炮,重型榴彈炮都不是一個層次的東西,可操作武器的是人。英國殖民軍的素質,和日本安插在華北搞治安的百字頭師團差不多,裝備是精良的野戰裝備,人已經爛了。日本人還有點軍國主義素養,英國殖民軍早已萎靡,而且,他們已經開始考慮以後 —— 也就是眼下肯定失敗的,但是歐洲軍團和美國人打過來以後一定贏 —— 本著這個戰略考慮,英國人決心死守新加坡。

新加坡之戰應該被稱為亞熱帶作戰的經典,日軍速度快、作戰決心堅 定,用三萬人打擊十萬英軍,英軍人雖多,但沒有展開,單兵戰鬥力又不如日軍,結果日軍打在關節上,讓英軍陷入了中國古代兵法所說的「滯形」,只能挨打,動 彈不得。這是一場輝煌的勝利,除了精神各方面都佔優勢的英國人居然守不住他們一定要守住的新加坡,這徹底改變了西方人的看法。日軍的單兵戰鬥力一直壓著英軍,直到1944年英帕爾之戰,幾萬人,每人靠著幾兩大米活著,硬生生壓著十幾萬吃罐頭的英軍打。英軍戰術呆板,缺乏為殖民地犧牲的熱情,完全是坐等勝 利。這一點來說,就是國軍有英軍的裝備,也會比英國人表現的好,至少東方人對犧牲的理解不同。

所以說,日本人是極其強悍的敵人,特別是技術的優勢被地形所抵消、人的因素髮揮到極致的時候。面對同樣堅韌的中國人,它又具有技術上的絕對優勢。

越是地形限制小的地方,技術的差距就會發揮巨大的威力。比如,日本打中國人,在平原上狂飆突進,徐州會戰打的幾十萬國軍崩潰,但在太行山就不行了,硬生生被八路拖死—— 無他,地形限制了技術裝備的使用。

在太平洋戰場,則完全是技術制勝論者的天下,日本所面對的是一支技術至上的軍隊。為什麼傻大木死得這麼慘?沙漠也是地形簡單的地方,跟海洋沒太大區別,誰的火控好誰佔便宜。在這種戰場上,美帝一向都是屠殺的。

美國人的戰術戰略源自歐洲,特別是英國給他們的影響巨大。美國軍隊是火力至上,一切手段都是為了更好的輸出火力,訓練的目的也是為了更好更快更準確的輸出火 力。中國軍隊從美國軍隊學到的專用戰術術語就是「壓制」和「盲射」,感情你丫打那麼多炮不是為了消滅敵人,而是讓對方趴在地上別動彈!真是太敗家了!

和我們的憤青一樣,當時的日本人也認為美國人怕死、愛享受,缺少犧牲精神。但在美國人看來,這些很正常。

第一,我們的任務是輸出火力,消滅敵人,因此當後撤無望、後勤被切斷,我們已經無法戰鬥,可以體面的投降。(注意這一點 中國軍隊最喜歡穿插)

第二,我們有強大的後勤,老子有錢!

第三,投降的文化在西方並不可恥。東方的戰略觀是你死我活的總體戰,死一個人,消耗你一發子彈都是值得的。而在工業化發達的西方,我堅持下去只是面對鋼鐵的洗禮,有什麼意義?

但這一切絕對說明不了美國人懦弱!

西洋人是從線性陣列走過來的,那是什麼?就是排隊立定,拿著燧發槍面對面槍斃!

在葛底斯堡會戰中,兩萬南方美軍排成方陣迎著火槍和火炮前進,爬越壕溝和城牆,全軍陣亡了90%才崩潰!

在索姆河會戰中,他們的遠親 純正的英軍(不是紐西蘭、澳大利亞和印度人組成的雜種)還是用這種線性陣列衝擊馬克辛機槍防線,一天死了6萬人!屍體一層層的摞,他們怕死嗎?

當然,這些事例從另一個層面說明西方戰術的單調,特別是連排戰術方面。但我們現在討論的是美國人怕不怕死。而我們的答案是,美國人不怕死。

二戰中,從德國入侵波蘭(1939年9月1日)到日本投降(1945年9月2日):2433天。從1942年開始,美國平均每天損失170架飛機 。

二戰中,平均每月有6600名美國陸軍航空隊人員喪生,約每天220人。另有18000受傷,12000失蹤,41000+被俘(被日軍俘虜的5400人中一半活了下來,被德軍俘虜的死亡率約10%)。總戰鬥損失121,867人。

這些都是我們認為是金子一樣的飛行員!而且不包括美國海軍損失的。

美國海軍的飛行員,被擊落後80%都得死,因為在海水裡沒得救(除非在卡特琳娜基地附近)。可是你聽說美國海軍飛行員二戰時不敢飛的嗎?

美國人二戰時說,只要飛行員完成25次出擊任務,就可以休假半年。到戰爭結束,沒有一個機組享受到這個福利 —— 全被擊落了。

技術優勢不是絕對的,德國人不是吃乾飯的,而美國人是不怕死的。

有憤青們認為,美國人輕輕鬆鬆消滅了日本人,間接證明了中國的無能。事實上,日本海軍的戰鬥力相當過硬,不然瓜達卡納爾群島也不會有一條「鐵底海峽」。加速日本失敗的理由,是石油。

日本聯合艦隊的母港,設在南婆羅洲的特魯克,估計很多現在的日本人想起來都心嚮往之,大日本帝國的聯合艦隊,竟然把指揮部設在接近澳洲的地方,這是何等的強盛啊!

事實上,山本五十六呆在那裡,只有一個理由,石油。婆羅洲的石油,可以直接灌到油箱里使用,無須精鍊(國內的這些油田都得淚奔了)。這種石油,使用起來,唯一的缺點,就是容易爆炸。好多航母、軍艦因此一擊就沉。

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煉油能力的低下和後勤的無奈。說白了,就是國力。

雷達不如人、鋼材不如人、石化生產不如人,這些都是國力的問題,和戰術無關。日本海軍的精兵,哪怕是用斜眼在晚上看,終究趕不上雷達的改進速度。日本的百鍊精兵,都在美國人的鋼鐵生產線中被消耗掉。美國的P51號稱飛行的鋁塊,就是這樣,日本人也能打下來,可打下一架,又生產出兩架。對比死人的速度,日本人 培訓飛行員的速度跟不上了。後期的日本,由於缺油,培訓飛行員的方式是看電影 —— 事先擺好各種模型,用電影攝像機模擬飛行的各種動作,讓飛行員看,這 培訓出的,不是菜鳥而直接是菜!

等到了後期的太平洋島嶼爭奪戰中,只要美軍切斷了後勤線,炸彈艦炮排隊推進,日本再精良的步兵, 在一個島嶼上能機動到哪裡去?堅守的意義只不過是加大美國物資的損耗罷了。而美國人消耗的起,他們也不缺時間。在一個島嶼上,美國人能用推土機堆起一座小 山,在兩天內只推進50米,5天後把精良的狙擊手活埋了。

所以,戰後的日本在鍊鋼、電子、石化、發動機等方面刻苦用功,成為世界第一,戰敗的教訓刻骨銘心啊。好好一盤棋,就因為這些短板把日本帝國給毀了。

日本帝國原本是希望通過一場速決戰擊敗美國的信心,然後求和,回頭解決中國,享受勝利果實。但美國人把它拖進了持久戰,這是必敗的。為了解開這個死結,唯一的鑰匙就在中國手裡。

只要中國投降,大量的資源、士兵都會轉移到太平洋戰場,讓美國人喪失信心。—— 換了你,如果知道這仗要打十幾年,你也要考慮是不是休戰一下。至少得回去生生孩子不是?

不管怎麼說,蔣介石看問題是很準的,他腐敗、他任人唯親、他氣量狹小、他獨裁無膽、他民主無量……但有一點還是可以的,他就是不投降!從太平洋開戰,他就再不和日本人談了,連虛情假意的談都停止了。

缺少基本戰術修養和訓練的國軍被打的慘絕人寰(僅有的精兵被調到後方藏起來了),一退再退。腐敗如同瘟疫一樣蔓延。八年里,日本人可以攻下它任何想攻下的地方,可以守住任何它想守住的地方(李宗仁語,ps,相對於國軍而言),可國軍高層都相信美國人會贏,國軍底層又有一些忠義在苦苦的維持。

在後方,共產黨如同一塊粘瓜糖,最大的一股力量也不過幾百人,建國後的十大元帥都是帶著幾百人在山裡轉來轉去,不投降,不消停。

你不能指責他們游而不擊,他們只要活下去,讓日本人不敢撤兵,就是在消耗敵人的實力。拿什麼打?山東軍區偶爾繳獲了一門九二步兵炮,只有3發炮彈。日本人瘋狂的追,共軍只好把它埋到土裡。日本人後來又派漢奸談判,提出用三挺重機槍和子彈換,共產黨就是不答應。無他,有了這門炮,所有的炮樓都緊張,以往幾千人攻不下的炮樓,現在感受到威脅了。


河北的地雷戰,鬼子踩上去,轟隆一聲響,然後看到踩到地雷的鬼子哇哇大叫,全身漆黑——土法做 的黑火藥太差了,唯一的辦法是在地雷里放上狼毒和大糞,讓他傷後感染而死!山東許世友那兒高級點,炸藥還行,用的地雷是遙控引爆。也就是一個人藏在離道邊 十米的距離,鬼子經過的時候,他手動拉線,一拉一炸,線露出來了。這個人就得趕快跑,那真是玩命。敢幹兩次的人,肯定記功提干。

1944年,上海浦東遊擊隊(沒錯 就是浦東金融區)繳獲了一挺九九式機槍(日本仿的捷克輕機槍),激動不已,到處購買子彈(沒錯繳獲是不夠用的,得找第四師團),在戰鬥中發揮了巨大的威力。

知道了這些,我們就明白,那些所謂的抗日電視劇是多麼的可笑可憐!它們侮辱了我們勇於犧牲的前輩!以如此可憐的裝備,面對體系完備 世界一流水準的強敵(討論到現在 可以這麼看了吧),敢於挺身而出的,就是英雄。用絕世武功大砍大殺的,那是白痴的夢囈。許世友的功夫是公認的,可他也在膠東半島的窮山溝里躲著,從來沒聽 說許上將單刀赴會的。直到1944年底,許世友攻水道,殲滅日本兩個小隊,還費了好大的功夫。

儘管佔據絕對優勢,可日本人面對打不著、趕不走的土八路,產生了巨大的挫敗感。這就是中國古代的「勢」,打個比方,好比《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用木劍纏倚天劍一樣。

殲滅戰是體系作戰,看似攻堅時損失大,可收穫更多。好比敲開一個雞蛋,開了硬殼,後面全是收穫,而硬殼打開一個點以後,也可以庖丁解牛。而體系作戰方面,在東亞戰場上,日本沒有對手。

就算蘇聯也不行,儘管諾門坎打敗日本,可蘇聯動了傾國之力,日本人還創下了兩次戰術性勝利(奇襲蘇軍機場、 世界第一場裝甲迂迴奔襲戰),面對鐵甲洪流,日本人缺少反坦克武器,可絕望的步兵反坦克戰術給連排戰術粗糙的蘇聯人留下極深的印象。

而在治安戰中,所用到的只有步兵連排戰術了,重武器不過九二步兵炮而已。我認為,世界唯一能夠在連排戰術上克制日本的,只有共軍。這是在搏殺中鍛鍊出來的技 巧,所謂戰前諸葛亮會 戰後總結會,現在做成了官樣文章,可當時是在討論保命的問題,能不認真啊。總結一條經驗,就能保住幾條性命。共軍還有一點好處,由於打慣了敗仗,習慣自身 的劣勢,沒有面子問題,說走就走。可日本人不行,你和土八路過招,竟然撤退了,你無能!這方面的典型就是阿部規秀,雁宿崖下,黃土嶺上,一心報復的阿部規 秀最終把自己也給搭進去了。

裝備精良、戰術過硬、訓練有素的日本人在給中國人喂招,自己的體系作戰瓦解在一個個炮樓里,就是再堅 定的戰士,面對沒有盡頭的戰鬥都會疲倦,心生怯意。勝了,你沒有機會休息,敗了,結果更慘,你輸不起。三十年後,美國一個國家也因為同樣的原因,崩潰在了 中南半島。四十年後,蘇聯崩潰在了阿富汗。

這就是人民戰爭的威力,毛主席的威望就這麼樹立起來了。

這個時候,從戰略上看,兩面作戰的日本已經沒有足夠的戰略資源了,戰敗是定局。絕望中的大陸日軍發動了豫湘桂作戰,說是打通大陸交通線,實話說,他們自己都不 明白自己要做什麼。大陸交通線是不需要打通的,南洋孤軍也不可能步行幾千里回來。估計日軍將領就是想做點什麼,顯示自己的力量,好像絕望的狗熊最後怒吼一 聲。然後我們的國軍完美的配合了一把……

一號會戰再次顯示了日軍的戰術水準,湯恩伯一泄千里,日軍繳獲了大批美式機槍、火炮(都 是美國從巴拿馬運河運到澳洲再運到印度 然後用飛機運到雲南 拉到河南)、大批新出廠的擲彈筒(牛皮套裝著的 而此時國內大多數人飯都吃不上),從這時起,國軍的裝備已經優於日軍,但戰術水平差的很遠,戰鬥意志更糟。

衡陽會戰,方先覺死守城市,外面圍城的日軍食不果腹,病死的漫山遍野。更多的國軍則遠遠在外面看,直到轉進台灣,國軍這種「看風景」的作風一直不改。方先覺降了,更多的國軍被驚走了,日本人打到了貴州,重慶震動。高官貴人很緊張,他們知道美國必勝,發愁的是往哪裡暫時逃命的問題,蔣介石很緊張,因為打成這樣讓他在盟國面前很難看,至少斯大林公開看不起他,拒絕和他見面,這才有了開羅會議和德黑蘭會議兩次會談。只有中國最基層的平民百姓,懷著忠義之心,準備殉社稷了。「一寸山河 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口號,就是這時候喊出來的。

當時,《大公報》記者採訪了一個年輕的軍官,他是一名大學生,投筆從戎。當被問及戰爭信念的時候,他說,我相信我們民族必勝。當記者問他,你戰後打算做什麼呢?這位年輕的軍官笑著說,到時候我應該已經死了,在這場戰爭中,軍人大概都要死的。


多少年以後,我看到這一段,仍然黯然神傷,我們不知道,這名忠勇的軍人死在哪個戰場,把缺乏訓練的士兵盲目驅趕到戰場上,國民政府無疑是犯罪。

但是,我們中華民族堅持下來了,這就是勝利。如果這名軍人沒有死,有幸加入解放戰士的行列,我相信在朝鮮戰場上,有了精通戰術的軍官領導,他會把美國人打的舉手投降。

有人說,日本軍隊是一支停留一戰水平的軍隊,原話來自一位德國武官,固然不錯,但我想反問,一戰和二戰有什麼本質區別?

英國步兵用馬克辛機槍、恩菲爾德步槍打完了兩次世界大戰,德國步兵用K98打完了二戰,蘇軍到1945年才撤裝莫辛納干。

二戰強調裝甲戰和運動戰,可日本人也組建了坦克軍團,日本人在中原的分進合擊做的相當出色。日本軍隊在裝甲縱深突擊方面完全是空白,可美國人在這方面做的也 不怎麼樣,歐洲戰場基本是一條戰線推過去的,巴頓不過是戰線上的小箭頭,考慮到德軍的崩潰速度,他的推進並不是驚世駭俗。


日本人不笨,他們的弱點就是國力。中國人與他們纏鬥,打的就是這一點。

1943年6月8日,習慣了東躲西藏的八路軍在河北宋庄與日軍遭遇,兩個正規連對抗著二千五百擁有精良裝備絕對優勢的敵人。結果殺傷敵寇坂本旅團長以下官兵一千一 百人之多,而自己只傷亡七十三人,戰鬥從白天到黑夜,整整堅持了十四個鐘頭,而最後勝利突圍而出。網路上很多年輕的質疑者還在懷疑殺敵數字的準確性,儘管那個年代的八路很少有撒謊的習慣。放開數字不說,這場遭遇戰說明了一個問題,八路軍的連排戰術,已經開始超越日軍。其實,當時制約共軍的因素已經不多了, 共軍正規軍的戰術水平可以進行一場野戰了。從平型關的4:1到宋庄73:1000,這個變化是驚人的。共軍被困擾的,一是缺少火炮以及壓制敵方火炮的手段,導致部隊的大規模機動受到限制,二是缺少組織大規模野戰的能力,紅軍時代組織方面軍作戰的能力已經嚴重退化。這再次證明,能力不等同於知識和經驗。同樣,日軍的野戰能力也在沒完沒了的守炮樓的過程中退化掉了。步兵單兵戰術是陸軍的基礎,是日本人最優秀的科目,日本人的精兵開始消磨殆盡,而中共已經在戰火的磨礪中成長起來。步兵連排戰術也是日本人的強項,可中共在這個科目上更加優秀,不優秀的已經死掉了。

很多人有個誤解,認為美 械武裝的國軍超越了日軍的裝備水準,其實,很多國軍的裝備還是不如日軍。第四野戰軍進攻廣西,遭遇第7軍,戰史上特別註明:「該軍全日械武裝,戰鬥力很強」。如果日械武裝沒有威懾力,是不會加這句話的。解放軍的戰史會為某軍隊註明「該軍裝備冷兵器戰鬥力極強」嗎?

事實上,閻錫山至少留了五萬日軍幫他打內戰,但不過是給解放軍造成一些小的困擾而已,這些日軍留下的痕迹,是共軍戰史上說某某山頭或某碉堡防守的特別頑強 —— 但是,我 們還是把它打掉了。沒有一支日軍在戰術戰役中給共軍形成大的威脅。 共軍的缺陷,全被國軍幫忙補上了。戰術能力低下的國軍為共軍送來了火炮和炮手,寬容的和共軍一起演練大兵團作戰,給了對方犯錯的空間 —— 你不給空間也不可 能,共軍的步兵戰術太優良了。萬家嶺會戰,國軍殲滅不了106師團,主要就是對方步兵戰術優秀,共軍此時比日本人更狠。三年演練、一年休整,當共軍出現在朝鮮戰場的時候,步兵正處於鼎盛時期。


我認為,證明日本人面對鐵甲化的歐美軍隊並不是渣的一個重要例子就是朝鮮戰場。所有的事實 都證明,聯合國軍不缺少坦克,共軍前期基本沒有坦克,共軍的裝備和日軍相比,也沒有代差。但美軍鐵甲部隊在前四次戰役中無所作為,至於第五次戰役,打在志 願軍舊力已盡、新力未生之際,就是德軍裝甲師,在後勤跟不上的時候也會很難受。至於攻擊機,美軍一直佔據壓倒性優勢。

之所以日本人很渣,是因為在太平洋爭奪戰中,他的步兵始終是坐以待斃,海空力量和時間都在攻擊方手裡,這種時候,神仙也打不贏。

日軍戰鬥力比不上志願軍,是因為志願軍的連排戰術更為優良,尤其擅長迂迴包抄和穿插。崇尚技術的美國人認為,戰鬥就是火力的對比與疊加,對後勤看的極重,當後勤線被切斷而又無力恢復時,突圍就成為第一選擇。

後來,美國人也學會了穿插,五次戰役時,他們的傘兵超低空跳傘(現在也是很牛的),突然出現在志願軍身後的一個山頭上,豎起了星條旗。志願軍回頭看了看,派 了兩個崗哨,無動於衷。這讓美國人束手無策,在他們的認知中,這一突然行動會讓敵軍大吃一驚,甚至崩潰。事實上,英軍以此法「驚潰」過土耳其,德國人以此 法「驚潰」法國人,可習慣了反掃蕩的中國人無動於衷。最後,看看前後的紅旗,美國傘兵趁夜又穿插了回去。——這完全是兩種作戰思維的問題。砥平里戰鬥是一 個重要的轉折點,走投無路的美國人死守砥平里,結果守住了。美國人這才意識到,志願軍的攻堅能力太弱了——自此,美國人堅守,無隙可乘的志願軍也拉開了防 線,戰爭回到了一戰模式。

鄙視一戰思維的諸位,能告訴我1952年下半年的朝鮮戰場,和一戰有什麼區別嗎?

二次戰役中攻擊與撤退,讓美國人刻骨銘心。志願軍拒絕正面進攻,「總是十幾個人從出其不意的方面衝上來」,冒著嚴寒,美軍開始了突圍。

需要強調的是,即使在嚴寒的天氣里,美軍依舊是撤退而不是潰退,他們的殿後部隊盡職盡責的擋住了志願軍的追兵,摧毀了自己認為重要的軍事物資,他們的開路部 隊按照命令,對每一個陣地發起兇猛的衝鋒 —— 其中就包括松骨峰。在一條河邊,工兵架起了一座鋼鐵浮橋,這是從日本空運來的。沒想,志願軍的敵後偵察兵在突 襲中把該橋炸毀。美國空軍立刻從美國本土把另一座浮橋的組件空運過來,一天以後,美國人繼續撤退。然後,志願軍的敵後偵察兵(估計還是同一伙人),又偽裝成韓國人,混上橋去,再次將橋炸毀。美國人艱難的把另一座同樣的浮橋從歐洲運了過來。兩天以後,志願軍的這支部隊只能遠遠的在山上看著,打幾下冷槍,美國人估計,他們的炸藥用完了。中國人沒有記錄這是那一支部隊。但美國人的記錄展示了兩支軍隊的可敬可畏之處。一支部隊把人的能力發揮到了極致,另一支部隊則展現了赤裸裸的工業暴力之美。在橋斷的時候,美國人並沒有潰逃,他們的後繼部隊繼續死守,前面的部隊在等待,通車之後,他們井然有序的逃走。所以,正在人們為勝利歡呼的時候,劉伯承驚嘆,美軍敗而不亂,有章有法,果然是蓋世強軍。


兩支軍隊在交手中互相學習,互相進步。美國人努力學 習夜戰防禦,提高步兵近戰火力和炮兵反應速度,中國人則練習在美式炮火下的生存技巧和短促突擊。要記住,在沒有絕望之前,美國人是沒有主動投降的,在用工兵鏟的搏鬥中,美國人一樣兇狠。發現M1步槍不適合近戰以後,美國人裝備了散彈槍和手槍。


事實上,儘管如此,1953年以後,戰 線依舊在緩慢而耐心的向南推進,之所以不打了,是因為蘇聯人不想打了,我們用士兵的鮮血,換來了蘇聯的援助,開始了人類歷史上最劇烈的工業化進程。從 1937年24支軍隊的集合體(共軍只是其中一支),到1953年的強悍步兵,我們現在可以驕傲的說,中國人的步兵戰鬥力,第一。所以說,無論是日本人的 侵略,還是歐美人的鐵甲,都不可能擊敗中國人。讀史者看到日本人與美國人交戰兩年而顯頹勢,感覺日本軍隊是渣,進而推論中國人更渣,這完全是站著說話不腰 疼。

美國人的評判中,有評論日本人的戰略失誤,有強調日本人的戰術得失,有誇大日本人的技術缺陷,卻唯獨沒有貶低日本人戰鬥力 的。在約翰托蘭寫的《日本帝國的衰亡》中,充滿了對日本人決死精神的敬畏之情:「海軍參謀長宇藤決定不得到最後投降的時候,由於目睹了山本大將的戰死,他 覺得他有義務做些什麼。他來到飛機場,集合一個轟炸機中隊的飛行員,告訴他們,日本決定投降,而他決定向美國艦隊發起自殺攻擊,宇藤強調,此次任務完全自 願,不願意的飛行員可以退出。但是所有的飛行員都服從了命令。由於轟炸機滿員,宇藤只好坐在無線電員的位置上,但無線電飛官並不願意,地勤聽到他說,你占 了我的位置。我豁免你了。宇藤臉上似笑非笑的說。但這名飛官堅持擠了進去,宇藤微笑著往旁邊挪了挪。四架飛機依次起飛,在飛行半個小時以後,發回了宇藤的 訣別電報:飛機此去沖繩,在那裡我軍陣亡如櫻花墜地。……

美國人充滿了對日軍決死精神的讚歎,並為擊敗了這樣的敵人而得意洋洋。

所以,談起這一段歷史,我想說的是,從甲午戰爭以後,日本明治天皇通令全國,優待中國留學生,培養親日情緒,支持一切可以禍亂中國的因素,挑動中國內戰,消 耗中國實力。直到七七事變時,在日本人挑唆下,張自忠依舊與宋哲元反目成仇,北平因此不守。即使如此,在日本投入了全部陸軍精華,盡起40年之經營,甚至 日軍對中國地理的熟悉,都遠在中國將領之上,他們還是失敗了。中國人從戰爭中學習戰爭,15年內,他們的軍隊站在了世界的第一陣營。沒有人可以低估我們這 個民族的潛質。沒有一種外來打擊可以擊敗中華民族,能夠打敗我們的,只有我們自己。所以祖先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強敵環視,挑戰頻頻,對中國其實是好事。大使館被炸、南海撞機、台海危機,每一次危機都成為中國軍隊前行的動力。相反,太平盛世的硝煙是打擊中國軍隊的最好武器。當我們看到高手撕開日本人 時,當我們看到狙擊手殺日軍如麻的時候,當我們看到所謂英雄手持機槍對天掃射的時候,我們是否想過,那是個什麼樣的年代?

日軍一顆105毫米炮彈,可以殺滅方圓70米內一切生命,日軍一顆200公斤炸彈,可以殺滅150米內一切生命,日軍的紅筒毒氣,殺傷範圍50米。7.92毫米重機槍,直射10秒鐘,可以打垮沙袋壘砌的工事,把人壓死在裡面,三八式步槍,實戰中可以穿過兩具屍體,打死第三個人。而美軍的12.7毫米機槍,一顆子 彈可以直接把人體打成兩截。日本步兵普遍精通柔道和格鬥,行進中射擊,300米內槍響人倒。而美國人對國共兩軍的共同評價是:普遍營養不良,士兵在短時間劇烈運動後會倒斃。面對這樣的敵人甚至還有很狠的敵人,我們來了,我們戰了,我們勝了。


中國距離珍珠港事件有多遠?零!距!離!
蔣介石與珍珠港事件是什麼關係?核心!當事人!
珍珠港事件爆發當日,駐美大使胡適在哪兒?就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
美國為什麼不給日本留後路?因為中國
日本為什麼不給自己留後路?因為中國

視頻封面白宮密檔:珍珠港特輯 - 白宮密檔 - 騰訊視頻視頻
什麼是扯淡?就是把觀點當事實
什麼是扯蛋?就是把事實整理成觀點。
珍珠港事件是一顆超級巨蛋。
沒有這個蛋,二戰還不能叫「世界大戰」。

二戰一般是以德國攻打波蘭的1939年9月1日算起。嚴格說,那只是「歐戰」的大戰日。甚至,德國人進攻蘇聯的1941年6月22日,嚴格的說,也只是「歐戰」。
打成了「世界大戰」,只能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變那一天。
英國人高興了。丘吉爾睡了一個有史以來最得意的覺,

「當我去睡覺的時候,心中充滿了感情與感想,所以睡了一個得到拯救而心懷感激的人所睡的覺。」

德國人自動跟進,跳進了火坑。

太平洋是一個超大的坑,火大了。
這一切的關鍵點,就是「中國」。
日本人知道一切的麻煩都來自「中國」。
日本跟美國說,我們好好談,但是,能不能不聊「中國」。
美國人說,你丫演《哈姆雷特》,然後要刪除哈姆雷特王子。這他媽能玩得下去嗎?

日本和美國在談神馬?
日本:1.你別封我的賬號;2.別斷我的油。
美國:1.如果我火拚德國,你丫別摻合。2.你丫從中國撤兵。3.從越南南部撤兵。
日本回嘴:從越南南部撤兵,我OK。你打德國,我不一定摻合。從中國撤兵,也OK,但是25年之後。

美國一度是預備答應了。就為了再拖個半年。

蔣介石火大了。憤怒之情直逼當今的菲律賓總統。
他急電宋子文胡適:美國有一點點認慫,中國立馬崩盤,以後美國再伸手幫我,全他媽是扯淡,

「美國對日經濟封鎖政策有任何一點之放鬆或改變,則中國抗戰必立見崩潰,以後美國對華有任何之援助,皆屬虛妄。」

蔣介石在日記中寫到,

「痛惜之至。從此可知帝國資本主義者惟有損人利己毫無信義可言。」

丘吉爾也不爽,但是老奸巨猾地說,

「只有一點使我們感到不安。蔣介石怎麼辦?如果他們崩潰,將大大增加我們的危機。」

羅斯福圖書館駐館研究員大衛-伍尓納說,

「英國是支持中國的。最為重要的一次溝通的時間非常微妙。在最後幾小時,是國民黨導致美國與日本關於中國的談判破裂。」

美國人面子上確實有點掛不住:我們當然可以取消這一建議,但是,如果日本決定向南方進軍,貴國就不能責怪我們不派出艦隊。

羅斯福首先安撫宋子文和胡適,

「同時有倆強盜,一個從東邊,一個從西邊來,都要來搶你。我現在給其中的一個賊,我給他五塊錢,讓他多走幾步,他說我們美國的目的就是這樣。」

美國人硬起來了。
拿出10條意見和四項基本原則:日本,你丫從越南撤軍、從中國撤軍;不許支持非蔣介石政權。

蔣介石爽了,

「昨晚與家人和拉鐵摩爾顧問都很激憤,我認為外交無常態,今日不好即可變成明日之好消息。今天果然應驗了。」

日本人傻了。憋了十來天。也不幹了。

「美國方案無視日本在過去四年中為中國問題付出的巨大犧牲,威脅到了日本帝國的生存,損害了帝國的榮譽。關於中國問題,美國迎合了重慶政府。」

剩下的還有什麼?就是什麼時間開打。

日本人傻啊?跟美國打。日本就是不肯認慫。
東條英機說:決不能回到中國事變之前的小日本。
他算了一筆賬:

我們派了百萬大軍,數十萬傷亡,歷時四年的苦難,花了幾百億日元。如果順從美國的主張,「中國事變」的成果就將化為烏有,進而危及滿洲國的存在。事變爆發以來,日本已經有了幾十萬傷亡和幾倍於此的遺族,耗費了幾百億元的軍事開支。決不允許再回到事變前的小日本!

近衛文麿為什麼辭職,盧溝橋事變是我惹的禍,這事兒至今還沒了,咋能挑更大的火呢?
近衛文麿一度約會羅斯福。約會地是哪兒?夏威夷。
羅斯福不幹。說你條件談好了,咱見。談不好,不見。

珍珠港前夜,羅斯福還做了一個小動作:給天皇寫了一封信。
上一次美國總統給日本天皇寫信,還是馬修佩裡帶著黑船打開日本國門那一次。
美國為啥要打開日本國門,就為了要日本成為美國去中國做中國貿易的煤炭補給站。
就像美國當年兼并菲律賓,就指著菲律賓成為去中國的跳板。
那一年是1898年,同一年,美國正式兼并了夏威夷。
事情就是這麼神奇。
珍珠港事變當天,胡適被羅斯福約到白宮。羅斯福興緻勃勃給他念了致天皇的信。
胡適離開白宮半小時之後,電話響了。

「這不是演習。」


二戰前,德國有兩種輕型坦克,一號坦克和二號坦克。出口到中國的只有一號坦克,二號坦克第一款量產型交付已經是1937年年底了。一號坦克整個戰爭期間總共生產了坦克型1536輛,指揮型等其他衍生型不算,因為這些衍生型出現都是在德國停止對華援助援助後出現的。

同時,德國沒有向中國出口過任何中型坦克。

還有,德國所有裝備過的制式反坦克炮或是步兵炮,從沒聽說有口徑60mm的。

以上只能證明,樓上哪位答主 @陳科宇 的回答所引用的數據全是自己編的,那麼,我覺得自己編的數據是無法支撐自己的論點的。

我之前在人人網寫過一篇關於自洋務運動以來的中德合作一文,下面截取其中關於民國之後的相關部分:
民國早期,由於一戰,中德關係再次惡化,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1920年代。隨著20世紀20年代德國國防工業的再次振興,中德再次進入蜜月期,德國需要大量的工業原料來推動國防力量的恢復,中國需要大量先進的裝備與技術來實現武裝力量的現代化,這種需求使得中德關係迅速恢復。1921年,中德協約簽訂,這是中國近代史少少有的平等條約,協約的簽訂使得被戰爭破壞的中德關係再次恢復。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蔣介石急需強大的軍事力量來穩定國內局勢,中德合作開始深化,特別是納粹黨掌權後,德國的外交政策開始變得清晰。1933年,漢斯·馮·塞克特將軍開始擔任國民政府的資深顧問,對中國軍事的現代化提供建議與指導。1934年,合步樓條約簽訂,中國用鎢砂等戰略資源與農產品,換取德國的工業產品與軍需品,這個完全平等的條約對中德兩國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對於中國來說,它解決了因國內巨大的財政赤字而無法向國際貸款的困境,不僅促進了中國的工業發展,也對中國軍隊的革新提供了巨大幫助,對德國來說,中國向其出口的原材料幾乎滿足了所有需求,使得德國不用在國際原材料市場上採購其他產品。

1936年,中德三年計劃開始,德國開始幫助中國建立工業基地以抗衡日本,但是由於37年抗戰爆發,這個計劃不得不中止。

在德國的幫助下,自1927年開始,以德國裝備與德國訓練方式培訓的八個師成為蔣介石武裝力量的基礎,塞克特的繼任者法爾肯豪森將軍繼續協助國民政府推進軍事現代化的進程。不僅是陸軍,還包括計劃以德國裝備重新武裝中國海軍。 1935年至1936年,中國從德國訂購了 31.5萬頂M35鋼盔,大量的M88、M98 型步槍,和C96型毛瑟自動手槍。其他 從德國進口的軍事裝備包括少量的斯圖卡俯衝轟炸機,容克、亨克爾式轟炸機,以及梅塞施密特式戰鬥機(部分飛機在中國組裝);萊茵金屬公司和克虜 伯公司的榴彈炮、反坦克炮和火炮,例如37毫米反坦克炮;裝甲車輛,例如一號坦克;此外還有大量的軍用通訊器材,中國也獲得了許多德國裝備的生產線,並在德國的幫助下對軍工企業進行了現代化改造。比如毛瑟Kar98k的前身:標準型毛瑟步槍以及捷克斯洛伐克仿製版vz.24曾裝備國民革命軍,其國產化版本中正式步槍為抗戰時期中國軍隊的主要裝備之一。

德國於1938年停止了對中國的援助,1941年與中國徹底斷交。

實際上,抗戰初期,德國和蘇聯是中國最大的援助國,1938年之後則只剩了蘇聯,1941年蘇德戰爭之後蘇聯停止了對華援助,直到這個時期,美國才成為中國最大的援助國,而美國實際上是日本在抗戰早期最大的進口國,日本的石油鋼鐵大量從美國進口,直到日本吞併印度支那,那麼, @陳科宇所說的國民政府因為依賴於外國援助而不向日本宣戰我認為是不成立的。


謝謝邀請。

之所以國府不願意對日宣戰,是因為當時國府缺乏遠洋船隊。國府進口的軍火,需要外國送過來。美國的一個政策就是,如果軍火進口國參與了戰爭,那麼就不能再送貨上門了,需要買方自己來運走。國府沒有這種能力。因此一直沒有宣戰。

當然,這個問題並沒有這麼簡單。實際上在國府宣戰以前,在38-39年,就已經丟掉了所有主要出海口。因此在那時,就應沒有任何保持不宣戰的必要了。國府維持不宣戰狀態的原因,恐怕只是處於一種慣性,或者是一種「現在不宣戰,什麼時候宣戰都可以,現在宣戰了,可就沒辦法返回不宣戰的狀態了」。我們從後世看,自然覺得毫無「不宣戰」的必要,反而顯得膽小。在當時看,宣不宣戰,已經沒什麼區別了。

不過話說,從後世看,國府當時這一招走的真是相當的不好看,直到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可能是為了和美國保持一致,才宣了戰。話說此時宣戰,從政治角度看,已然不好看了。結果自己還非要描上幾筆。41年那宣戰書讀起來彷彿是說「你打我也就算了,沒必要宣戰,你居然敢打美國,這我就不得不向你宣戰了」。話說,國府有些時候,不管事情做得對不對,那做法簡直是自己找罵。


想起個梗,請大家看最後。
明朝對日宣戰書
詔曰:朕纘承洪緒,統理兆人,海澨山陬,皆我赤子,苟非元惡,普欲包荒。屬者東夷小丑平秀吉,猥以下隸,敢發難端,竊據商封,役屬諸島。遂興薦食之志,窺我內附之邦,伊歧對馬之間,鯨鯢四起,樂浪玄菟之境,鋒鏑交加,君臣逋亡,人民離散,馳章告急,請兵往援。朕念朝鮮,世稱恭順,適遭困厄,豈宜坐視,若使弱者不扶,誰其懷德,強者逃罰,誰其畏威。況東方為肩臂之藩,則此賊亦門庭之寇,遏沮定亂,在予一人。於是少命偏師,第加薄伐。平壤一戰,已褫驕魂,而賊負固,多端陽順陰逆,求本伺影,故作乞憐。冊使未還,凶威復扇。朕洞知狡狀,獨斷於心。乃發郡國羽林之材,無吝金錢勇爵之賞,必盡弁服,用澄海波。仰賴天地鴻庥,宗社陰騭,神降之罰,賊殞其魁,而王師水陸並驅,正奇互用,爰分四路,並協一心,焚其芻糧,薄其巢穴。外援悉斷,內計無之。於是同惡就殲,群酋宵遁,舳艫付於烈火,海水沸騰,戈甲積於高山,氛浸凈掃,雖百年僑居之寇,舉一旦蕩滌靡遺。鴻雁來歸,箕子之提封如故,熊羆振旅,漢家之德威播聞,除所獲首功,封為京觀,仍檻致平正秀等六十一人,棄屍稿街,傳首天下,永垂凶逆之鑒戒,大泄神人之憤心。於戲,我國家仁恩浩蕩,恭順者無困不援;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戳。茲用布告天下,昭示四夷,明予非得已之心,識予不敢赦之意。毋越厥志而干顯罰,各守分義以享太平。凡我文武內外大小臣工,尚宜潔自愛民,奉公體國,以消萌釁,以導禎祥。更念彤力殫財,為日已久,嘉與休息,正惟此時,諸因東征加派錢糧,一切盡令所司除豁,務為存撫,勿事煩苛,咨爾多方,宜悉朕意。
萬曆二十七年閏四月丙戌,以平倭詔告天下。
---------------
清對日宣戰書
朝鮮為我大清藩屬,二百餘年,歲修職貢,為中外所共知。近十數年,該國時多內亂,朝廷字小為懷,疊次派兵前往戢定,並派員駐紮該國都城,隨時保護。本年四月間,朝鮮又有土匪變亂,該國王請兵援剿,情詞迫切,當即諭令李鴻章撥兵赴援,甫抵牙山,匪徒星散。乃倭人無故派兵,突入漢城,嗣又增兵萬餘,迫令朝鮮更改國政,種種要挾,難以理喻。我朝撫綏藩服,其國內政事向令自理.日本與朝鮮立約,系屬與國,更無以重兵欺壓強令革政之理.各國公論,皆以日本師出無名,不合情理,勸令撤兵,和平商辦.乃竟悍然不顧,迄無成說,反更陸續添兵.朝鮮百姓及中國商民,日加驚擾,是以添兵前往保護。詎行至中途,突有倭船多隻,乘我不備,在牙山口外海面,開炮轟擊,傷我運船。變詐情形,殊非意料所及。該國不遵條約,不守公法,任意鴟張,專行詭計,釁開自彼,公論昭然。用特布告天下,俾曉然於朝廷辦理此事,實以仁至義盡,而倭人渝盟尋釁,無理已極,勢難再以姑容。著李鴻章嚴飭派出各軍,迅速進剿,厚集雄師,陸續進發,以拯韓民於塗炭。並著沿江沿海各將軍督撫及統兵大臣,整飭戎行,遇有倭人輪船駛入各口,即行迎頭痛擊,悉數殲除,毋得稍有退縮,致干罪戾。將此通諭知之,欽此。
------------------
民國對日宣戰書
日本軍閥夙以征服亞洲、獨霸太平洋為其國策國策。數年以來,中國不顧一切犧牲,繼續抗戰,其目的不僅所以保衛中國之獨立生存,實欲打破日本侵略野心,維護國際公法、正義以及人類福利與世界和平。此中國屢經聲明者。中國為酷愛和平之民族,過去四年與之神聖抗戰,原期侵略者之日本於遭受實際之懲創後,能反省。在此時各友邦亦極端忍耐,冀其悔禍,陴全太平洋之和平得以維持。不料殘暴成性之日本,執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友邦開釁,擴大其戰爭侵略行為行動,甘為破壞全人類和平與正義之戎首,逞其侵略無厭職野心。舉凡尊重信義之國家,咸屬忍無可忍。茲特正式對日宣戰,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條約協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間關係者,一律廢止。特此有告

-----------
簡單來說:
明朝:你tm敢打我兒子?!
清朝:你tm打我兒子就算了,還tm敢打我?!
民國:你tm打我就算了,還tm敢打我爸爸?!


後來天朝對美帝說,勿謂言之不預。


針對各位的回復,我想先說明一下,我的結論是41年前國民政府和日本政府都是進行過利害考慮而不宣戰的。關於我數據的來源,確實是在網上搜集的,我這數據只不過是證明外援的重要性,而不是去研究他們到底給了幾發子彈。另外更有甚者上來就給我個『果粉『的帽子戴上,我覺得我有理由也有資格把你的評論刪除。(不過我確實是果粉- - ios真的比安卓天天刷機省心)

我想主要有幾點吧

1.美國的《中立法案》

只要總統宣布在美洲以外存在戰爭狀態,就禁止向交戰國出口武器彈藥;經總統指定可以出售的某些物資,在從美國出口前必須把款付清,並必須用外國船隻運載;交戰國向美國購買所有其他商品都必須現金交易,但可以用美船隻運載。此外,該法案還禁止美國公民乘交戰國船隻旅行,禁止向交戰國提供貸款。

日本就是這個原因沒有向中國宣戰,因為日本的許多物資(尤其石油)也是向美國進口的。國民政府也一樣,需要美國這個突破點。但是這個不宣戰其實造成了日本有理由不遵守國際法濫殺俘虜,原因是中日兩國不處在戰爭狀態。


2.在中國的德械裝備和德國軍事指揮也一樣,如果公然宣戰,勢必會造成德國援助的撤走1936年日本和德國已經簽訂了《反共協定》,不但是受到蘇聯的強烈反對,連反共的法國和英國都反對日本和德國簽訂條約。所以當時德日在一些方面已經是處在利益共同體里,如果宣戰,在日本的壓力下德國必定撤援。當時希特勒在38年前的對華援助方針是:在一切儘可能的偽裝下,對中國進行支援。希特勒為什麼要這麼做,是拉攏國民政府反共?還就是為了賺錢?這些我不得而知。但德國的對華援助的確在40年德日意簽訂同盟條約前後撤走了。

重要程度 可見德國撤援前對中國的物資支援

3.國民政府當時不但是向英美求援,更向蘇聯求援,蔣介石甚至要求蘇軍出動。當然斯大林肯定不會這麼衝動,但是對國民政府的軍事援助是非常積極的,甚至派出了志願空軍參戰。如果當時中國宣戰,蘇聯的援助便是與中國為盟的行為,等於變相和日本宣戰。我想斯大林還不至於為了中國斷然不顧歐洲先和日本開戰。

關於蘇軍的援助

4.由於一戰的原因,英法等國打仗都打怕了。1930年代開始,國際法由限制戰爭逐漸發展到禁止戰爭,開始認為哪一國率先宣戰,此一國家就是發動戰爭的侵略者,既然日本都不願意宣戰而承擔戰爭責任,中國就更沒有必要主動宣戰自承為「侵略者」了。但蔣介石還一直十分擔心日本對中國首先宣戰,使得中國不得不進入國際法意義的戰爭。1941年2月8日,他曾經命令軍委會從速研究日本對華「正式宣戰時之利害,與我國應有之對策及預防之處理」,其中之原因,就應該分析國際規定中兩個交戰國和第三國之間互有什麼權利和義務了。睽諸國際公法,一旦中日在法律上進入戰爭狀態,兩個交戰國和任何不願參戰的第三國之間將暫停適用平時國際法而改為適用戰時中立法(War Neutrality Law)。所以不宣戰,或者是等著日本宣戰都是有利害關係的。這也是日本一直不宣戰的原因之一。


相信蔣介石自從37年的廬山演講後是有抗日的巨大決心的,當時中國是在太孱弱,國民政府幾乎就是求著外國的援助,和國際調停。嘲笑國民政府的各位,請問下當時的中國除了跪下求援還有什麼更好的良策呢?難道和老佛爺一樣不顧一切和11國宣戰?自從甲午戰爭後,日本對中國的態度為之一變,在918事變,東北淪陷後,淞滬會戰前,日軍的上下層軍官認為在中國的戰爭核心策略就是【對支一擊論】,支那不堪一擊。上次看NHK紀錄片,裡面的日軍老兵說,他來參加淞滬會戰前以為中國軍隊既無紀律也無訓練更無裝備,打中國不用超過一個星期,認為中國軍隊連機關槍都沒有,結果德械師都搬出來了。日軍又派遣軍隊從杭州灣登陸才緩解了戰況。日軍參謀本部當時制定蘇州-嘉興一線是『支那派遣軍』的不許跨過的界限,但是日本下層軍官和老百姓一個個以為打下首都南京,中國就能投降了,真是萬萬沒想到(是真的萬萬沒想到),蔣介石竟然轉移到重慶繼續抗戰。氣的日本國民都要日軍『嚴懲暴支』。

日本民眾的憤怒心情可看當時他們在英國大使館前的抗議散步標語(都是漢字不用翻譯了)

關於宣不宣戰,國民政府是經過不少利害考慮的,是對於國際情況和自身情況的綜合考量,遠非什麼美國是爸爸,爸爸不宣戰兒子不敢宣戰之類的無端諷刺。像是前面幾個嘲笑,諷刺的答案,我個人覺得十分不可取,因為既不能讓大家知道真相,又違背知乎嚴謹探討的精神。


類似問題已經有人問過了: 例如:為什麼共產黨對日宣戰快十年後國民黨才對日宣戰?

中日都想混在英美陣營的。為了混進英美陣營,中日兩國都用盡手段,國府棋高一招,發行法幣洗劫了日本在華實銀投資,且綁定美英核心金融利益,買到了船票。日本希望吞併中國在戰略上是被英美遏制的,英美不希望東方出現超級大國,中日不能聯合。 因此從根子上,日本不得不上德國船了。宣戰時間的問題,還是抄書吧, 下文引自 張捷 《霸權博弈》

——————————————————————————————————————————
我們的抗日戰爭是何時爆發的?這個問題看似非常的簡單,但是我們認真地有此一問,問題反而還不那樣的容易了,通常我們的理解是抗日戰爭是在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但是這樣的說法還要加上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抗戰全面爆發,全面爆發可不是最先開始,如果以這個時間為理解的話,那麼我們之前的何梅協定就有討論餘地了,該協定使華北成為不設防的地區,東北的主權就更難說了,因為滿洲國在此之前建國了,這樣的結果顯然中國是不能接受的,但是為什麼把這個1937作為了一般老百姓心中的開始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在以前的時間節點,我們要說的進行了主要抗戰的主體還基本不存在,或者是在江南邊遠地區的根據地呢,不這樣說怎麼能夠發揮其抗戰的主體作用?


  那麼我們把時間放到1931年9月18日如何?在這樣的時間節點下,東北的主權問題當然沒有爭議,31年到37年間的各種協議也可以推翻,似乎是一個很好的方案,但是這樣的方案也是有缺陷的,包括當初革命者在日本支持下的活動所做出的承諾怎麼辦,包括原來的民國政府的條約怎麼辦等等,而且還存在一個法律上的抗辯,就是918事變以後中日雙方另外簽署了停戰協議,這可以成為一個戰爭已經結束的標誌,其後發生的戰爭可以作為一個新的戰爭來計算,雖然日本的國家主權被限定在日本四島,但是對於東北亞的土地的覬覦者可不少,尤其是蘇聯,日本沒有能力抗辯蘇聯佔據著東北卻可以心懷不軌,這不是對於中國最有利的結果,但是對於國民黨卻是最樂意的結果,所以在國民黨的宣傳中這樣的結果是普遍的。


  我們在遠東軍事法庭上,中國採取了對於中國最為有利的方案,我們在此確定的中日戰爭的爆發時間是張作霖被炸死的皇姑屯事件的時間,1928年6月4日,在這樣的時間計算下,日本28-31年的在東北的大規模投資可以進入到戰爭罰沒中來,而且對於張作霖的死亡日本承擔了責任卻沒有任何的雙方條約可以抗辯,而按照國際法,一個國家公然謀殺他國元首,應當視為是戰爭的開始,而張作霖就是當時從清帝退位、袁世凱、段祺瑞等人傳承有序的國家元首,把張作霖作為國家元首把當時的北洋政府變成與日本開始交戰的政府,這樣一來從滿清到民國對於日本的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都可以清算,國民黨的北伐軍按照國際法應當屬於反政府軍,只不過國民黨不願意戴這個帽子。由於現在在中國執政的政府都有自己的取向,所以張作霖之死作為抗戰起點的事實反而不被宣傳,老百姓大多數人是不知道的。在這裡我們要感謝遠東軍事審判中國的傑出代表:梅汝璈,他利用其在美國精研英美法的背景和高超造詣,利用國際法的遊戲規則為中國的國際博弈取得了重大利益。

  張作霖當時在中國可以說是危機四伏,各派都希望他死去,蔣介石派出了刺客,日本人不滿他食言毀約,蘇聯人希望他死,連老百姓都恨他的土匪作風。以往的文獻記載,包括教科書,都告訴大家:張作霖是被日本人炸死的,標準的記載是:1928年6月4日,奉系首領、安國軍大元帥的專列在皇姑屯附近遇炸,張作霖傷重而死。張作霖的專列抵達南滿鐵路橋時被炸。張作霖的包車只剩下車輪和鋼樑底盤。前來迎接張作霖的黑龍江督軍吳俊升當場斃命。張作霖被抬回大元帥府,幾小時後死去。


  直到最近,全世界才一片嘩然:張作霖是被蘇聯人炸死的。這樣的研究報告寫的有模有樣,包括公開的前蘇聯的檔案,執行任務的特工等等,但是本人對於這樣的問題還是有懷疑,這個歷史由於日本戰犯的被處決,早已經是死無對證了,所以他們的死很重要,不僅僅是中國人民需要的正義,也有他人歪曲史實的需要,因為這些史實是將來領土主權等等爭議的歷史依據和國際法依據,所以在當年遠東軍事法庭上的投票會出現意外的一票至今無法知道緣由。


  但是我們從利益取向上分析,可以知道張作霖當時失去中原以後,東北是他的根據地絕對不會交給日本,而他死後如果東北造成內亂日本就有機可乘。但是對於蘇聯,日俄戰爭後俄國人的勢力被徹底驅逐出東北,蘇聯覬覦東北最好方案就是維持東北的現狀等待時機,如果東北到日本手裡將更難謀取,尤其是在日俄戰爭戰敗,東北的諸多權益實際上已經被日本掌握的情況下,有一個能夠對抗日本的人物是大有好處的,張作霖雖然親日,但是絕對不是日本的傀儡,在利益衝突下他會向其他勢力尋求支持,那樣俄國是有機可乘的。而且從操作上講,要在日本關東軍控制的鐵路,同時又有準確的情報,本身也比日本的操作難度大太多了,其前提是日本最精銳的軍事機關犯了白痴性的錯誤,但從這一點可能性都不大。


  而我們更要注意到的是,這樣的俄國人說法的拋出時機,恰恰是中俄就領土做出決定後,中國是不會多說什麼,但是對於日本就大大不同,這個史實是要推翻二戰遠東格局的,裡面關係到俄羅斯佔據日本北方島嶼的問題的,還關係到外蒙古的主權解釋問題,蘇聯當時就是支持和承認國民黨政府的,把張作霖變成日本的傀儡政府,蘇聯炸死張作霖德性質就成為了蘇聯和日本的戰爭了,而且此前張作霖還公然進入蘇聯使領館抓走李大釗等人,只要這個史實被認定是蘇聯人乾的,那麼東北亞的主權依據就要向對於蘇聯人有利的方向改變,所以在蘇聯有重大利益的前提下,這樣的史實進行人造就不是不可能的了,這樣的時間節點被推翻,實際上就是埋下了推翻二戰後遠東地緣格局的種子。


  我們再回顧一下當時中國的歷史情況,各地反對北洋政府的口號是通電獨立而不是通電倒閣,什麼叫獨立?意思懂得中國話的都應當明白,獨立是要另外成立國家政權的,倒閣只是推翻政府,而1928年的中國是國有二主的,北伐軍革命黨已經建立了政府確定了首都,這樣的北伐軍當時是聯俄聯共的,給蘇聯人很多的承諾,甚至可能有很多承諾是秘密的我們現在的歷史也沒有公開,從兩個政府一個聯共聯俄另一個反共反俄就知道蘇聯是站在哪一邊,對於北洋政府的地位觀點是什麼!而革命黨早年在日本的支持下的革命活動,日本在那個時候給中國人當雷鋒無私支持中國革命事業只有鬼才相信,而且孫中山就公開承認曾經從日本取得經費反對北洋政府,沒有什麼秘密承諾嗎?即使是日本戰敗對於日本的承諾可以不算,但是這些秘密承諾到桌面也是當政者難以承受的醜聞,更何況對於蘇聯的承諾在俄國實力面前是不好不算的,而把北洋政府作為當時的正統政府,日俄就都沒有了做文章的餘地。所以俄國現在炮製所謂的皇姑屯真相的用心是不可不察的。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抗日戰爭已經結束這麼多年了,圍繞著這場戰爭的各方角力還是在暗中進行,國際上的競爭的複雜性和艱巨性大家需要進行充分的認識的,不是一個國家說什麼,我們就能夠信什麼的,改變歷史定論,無論是否在篡改歷史,背後都有複雜的背景和圖謀,不能讓我們戰場上用鮮血得到的東西,在博弈的棋盤上再輸回去。


正如張學友所說:


謝邀

這是兩方面的,一方面日本沒有對中國宣戰,另一方面中國也沒對日本宣戰
單方面的怪國府不宣戰是片面的,事實上在41年之前,從外交學上來說,中日處于軍事衝突而非戰爭狀態,這在外交斡旋方面差異還挺多的

中國方面,以弱對強,能不宣戰當然不宣戰,在1對1對日單挑的情況下, 明顯打不過所以乾脆不宣戰

日本方面,雖然明面上已經對華作戰,但是日本文官政府對軍方並沒有控制權,文官政府並不同意侵略中國,軍方也擔心英美會響應對華盟約


其實這種雙方打而不宣的情況說明了41年之前中日戰爭的本質,雙方都沒辦法以國家姿態出現在大陸戰場上,民國政府沒有這種統合全國的資本,更無法承受宣戰之後列強必然需要明確站隊帶來的風險,至於日本,則是國內政局的實質大洗牌,加上無法為自己的戰爭行為在世界範圍內找到支點,直到三國同盟締結,美日宣戰,中日作戰雙方才終於找到了名正言順的戰爭理由,各自以此統合內在力量,作為兩個國家出場了。實際上,宣戰的一刻,南京才真正成為了「民國」的政府。


這就好像一個被鄰居惡霸欺負的仁厚善良的孩子,撅嘴瞪眼憋氣,但是考慮到睦鄰友好友邦驚詫,也不好就鬧僵,於是就悶頭不吭聲的挨揍。

這個時候,鄰居惡霸回頭給了在附近喋喋不休的乾爹一拳,乾爹怒了擼胳膊挽袖子就上,仁孝兩全的孩子爆發了:敢打我乾爹,我跟你勢不兩立!!!

一定是這樣的。


為什麼共產黨對日宣戰快十年後國民黨才對日宣戰? - 知乎用戶的回答


補充一個吧。
中國政府不宣戰,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日本不承認侵略,也不對華宣戰。
人家就是一個勁的打,然後宣稱是為了大東亞共榮圈。面對這種不要臉的行為,國民政府很無奈,總不能在作為被侵略方主動宣戰吧。
相比還是人家德國人實在,打到哪裡對哪裡宣戰,甚至都沒碰美國,自己的小弟和美國一斗,立刻也跟著宣戰。


我只是轉帖:歪樓了
歷史遠未終結,今天不過是昨天的延續。
   研究九一八事變,必須放大九一八事變的時間和空間範疇。
(插敘)(轉帖) 共產黨有一個王牌英雄連隊,名字卻很土:「劉老莊連」。抗戰中,共產黨的一個連隊為掩護劉老莊百姓免遭日軍屠殺,全連82人與數千日軍拼殺一天,全部戰死,打死小日本上百人!沒有百姓遭到殺害!戰後附近幾千悲痛的民眾強烈要求參加八路軍!其中82個最強壯最勇敢的年輕人組成一個連隊,從此以後共產黨多了一個王牌英雄連隊——名字卻很土:「劉老莊連」
(轉帖)(接敘) 國民黨戰略決策不如共產黨,就是在戰術上也相差太多。南京大屠殺是國共公認。南京市是國民黨的首都,受國民黨管轄很多年,當受到4萬日軍攻擊時,數十萬大軍混亂不堪,既不能有效抵抗,又不能有序撤退,更別說平民百姓了。結果4萬日軍繳獲100多輛最新式坦克(中國進口)和19萬支槍!想到此,我只能仰天悲嘆!
—……—……—……—
   事實上,中國第一個被日軍佔領的大城市,不是1931年9月18日的瀋陽,而是1928年5月3日,在濟南慘案中被日軍佔領的濟南。濟南慘案又稱五三慘案。第二次北伐進行期間,日本擔心中國一旦統一,必不能任其肆意侵略,竭力阻撓北伐之進行。北伐期間,日本以保護僑民為名,派兵進駐濟南、青島及膠濟鐵路沿線。一九二八年,國民革命軍於五月一日克複濟南,日軍遂於五月三日派兵侵入中國政府所設的山東交涉署,將交涉員蔡公時割去耳鼻,然後槍殺,將交涉署職員全部殺害,並肆意焚掠屠殺。此案中中國官民被焚殺死亡者,達一萬七千餘人,受傷者二千餘人,被俘者五千餘人。了解了濟南慘案,就不難理解九一八事變了。其時,蔣介石就在濟南,竟然下令北伐軍撤退。其後,數十年,濟南慘案諱莫如深。
  了解日本侵華史,必須研究蔣介石。蔣先生1927年訪問日本,在日本辦了兩件大大事。兩件大事都與九一八有關。這第一件大事,本質上是與日本人達成典當滿洲的共識。11月5日,蔣介石同當時的日本首相田中義一、陸軍大臣向川義則、參謀總長金井范三等舉行密談。最終,蔣介石與田中形成《蔣·田中密約》,達成四項協議:一是蔣氏承認日本在「滿洲」的特殊權益;二是蔣介石堅決反共到底;三是日本支持蔣介石的政權;四是日本借給蔣介石4000萬日元,以助蔣「安定中國」。請允許我爆粗口,TM的4000萬日元就賣掉滿洲啊!這第二件事,就涉及了東方慕尼黑陰謀。蔣介石在對日本做出重大讓步,換取日本的理解與支持的同時,又積極向美國靠攏,爭取美國的援助。就是在日本,蔣介石與美國特使簽訂了一項以「保障美、日的在華利益為條件,換取支持,以實現在中國建立獨裁統治」的密約。這一次,蔣先生不是娶了宋美齡,而是做起了美國女婿。蔣介石從此開始了其與美國近半個世紀的「合作」。了解了蔣先生1927年的基礎性工作,就不難理解蔣先生此後為何能橫行黨國了,也就不難理解其後他對日、對美、對蘇的「韜光養晦」了。明白了嗎?協洋人以自重,以開放促改革。
  蔣先生讓張學良放棄滿洲,是為了給日本人「借道」,欲將禍水引向蘇聯。很遺憾,蘇聯此時已經脫胎換骨,不再是孱弱的沙俄了,日本人兩戰皆慘敗。日本人不能西向,就只能向蔣先生討要戰爭紅利了。於是,就有了割讓華北的《何梅協定》,蔣先生又一次將主權作為了禮物。蔣先生仰重的美國,當然不會「主持公道」。美國本就希望日本撕碎亞洲大陸板塊,美國人加班加點地為日本提供鋼鐵和化工等戰爭物資,就差不多直接派軍艦幫助日本在中國沿海登陸了。美國人即便是對日宣戰,也並不想削弱日本在華的軍事能力,美國人樂見亞洲版塊的徹底破碎。如果不是斯大林揮師東亞,美國人並不急於佔領日本本土。1927年,蔣先生在與蘇聯鬧翻後,走了一條註定禍國殃民的不歸路。蔣先生的政治算術是不及格的,他貌似趕走了一隻狼,卻引進了三隻更惡的狼(三性家奴)。斯大林最後逼蔣割讓蒙古,甚至半殖民滿洲,算是報了一箭之仇。日本人壓根就看不起蔣介石,從不承認對華戰敗。至於美國,從來就不當蔣介石是領袖,有時候一點兒都不尊重這個「女婿」。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蘇所想的就是分裂中國,所謂的盟友遠比日本更邪惡。蔣先生臨死時似有悔悟,但為時已經太晚了。是的,中國若無蔣公,哪裡會有如此奇恥大辱!何謂國恥?蔣公之恥!民國之恥!國民之恥!
  歷史,真的讓人唏噓!汪精衛是漢奸不假,汪精衛是最大的漢奸嗎?汪精衛拿什麼去賣國呢?滿洲是汪精衛賣的嗎?華北是汪精衛賣的嗎?外蒙古是汪精衛賣的嗎?蔣公做了一盤好大的生意,結果把老本生生地賠光了,蔣公何以就成為抗日英雄了呢?國人就是這樣記住國恥的嗎?
  今天,中國人長記性了嗎?未必!
  當戰爭形式改變了之後,國人就認不得新蔣公了,當然也就看不出新的九一八事變了。並不有趣的是,大陸的專家學者一夜間嬗變,他們無情地批判毛澤東,反而對蔣公舊事諱莫如深了。甚而至於,就連一部像樣的抗戰史都沒有了。舉國上下,任由一群戲子進行抗日意淫。這意淫竟是數十年啊!孩子們快要人鬼不辨了!
  在金融戰爭中,是誰在給敵人「借道」?在金融黑幕里,是誰在向敵人割讓「領土」?我們為什麼要放棄金融主權?我們為什麼要將國民福利輸出美國?我們為什麼要輸入美國的通貨膨脹?蔣先生政治算術不好,全中國人都不會算算數嗎?過去不會算,今天仍然不會算嗎?
  為什麼有國恥!因為國人白痴!連漢奸都認不出,還不算是白痴嗎?年年白痴,則年年國恥,還需要年年紀念九一八嗎?國人真覺悟了,天下還有誰能恥之?


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里。做兩手準備而已。看不清形勢,不要輕易站隊。中華民族為毛能屹立不倒幾千年啊。


謝邀
無論是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還是到1937年七七事變,中日兩國都需要從歐美國家中進行大宗貿易(中德,中美,美日等等)進行戰爭準備或是基礎設施建設。但是自一戰以來大部分西方國家堅持中立原則(以美國為代表),一旦中日之間宣戰,即作為交戰國與西方國家的貿易將受到很多限制甚至中斷,這是中日和西方國家都不願意看到的(中日無法購買所需物資,西方列強沒法掙錢了)。所以中日從1931年抗戰開始到1941年度過十年在國際法上很尷尬的時光。
然而1941年以後太平洋戰爭爆發,美英等一眾國家對日宣戰,與中國組成反法西斯同盟,盟國之間自然不存在貿易限制和武器禁運等問題了,所以就可以放心大膽的同日本宣戰了。


能有點戰爭的基礎常識嗎?
局部戰爭的參戰雙方,都可以從其他第三方國家進口物資;
一旦形成全面戰爭,只能依靠自己的國力跟資源結束戰爭。但是當時的日本迫切需要進口物資,民國迫切需要進口裝備;所以才出現這種奇怪的現象,戰爭打了N年,直到民國發現真正的大腿——美國,才敢正式宣戰。


我想起來幾年前的一個段子,說麥記等洋快餐從來不開發票,每年偷稅漏稅多少云云。

針對兒子爸爸什麼的高票答案一律反對+沒有幫助。總有人以為中南海白宮不請自己去做上個把幕僚顧問的就是天大損失亡國伏筆了。記住,皇帝不是拿金鋤頭種地的農民。

有人對比了明,清,民國的宣戰詔書和布告,而且抖了個大機靈。

我求求你自己腦補一下當時雙方處於什麼狀況。明代日本什麼狀況很清楚;甲午之前,清廷對日本有多強大沒有基本概念,和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前所差無幾;民國的時候三七年之前國民政府還寄希望於日本和平勢力,而且很清楚,靠著援助打敗日本的希望都極其渺茫,遑論直接宣戰自毀長城?

蔣介石當時並不穩當,一群人等著機會想把他掀下去呢,他更害怕打不過真落個亡國的下場。但是實力差那麼多,怎麼辦?抱大腿唄,偏偏日本惹了挺老粗一條,不趕緊抱住怎麼辦?你給說說唄。


-
十四年是革命策源地的兩廣的大調整時期,陳炯明勾結楊希閔及劉震寰意圖消滅新起的革命勢力。於是有兩次的東征,然後廣東得以肅清。同時革命政府協助了李宗仁和黃紹竑肅清廣西。

   不幸在這一年的春天,三月十二日,中山先生在北平逝世了。革命的重擔大部份從此就遺到蔣介石同志身上了。從十五年七月九日起的北伐,到二十六年七月七日的抗日戰爭,蔣先生的事業是讀者們所熟知的,我們可以不必細說。但是有三個重要方面我們不得不注意。

   第一,現任國民黨總裁的蔣先生在最近十餘年之內的事業一貫的以中山先生遺教為本。他認定偏左的共產主義和偏右的軍閥都是誤國的。他所領導的政軍始終不離開三民主義。最初誤會的人很不少。慢慢的他們認識了他的政策,由認識而生敬仰,終則一致的擁護。所以抗戰以來,國人不分黨派區域均團結於他的領導之下,一致抗戰。

   第二,近年蔣先生鞭策全國向近代化這條大路上邁進。鐵路的加修,全國公路網的完成,航空線的設立,無線電網的布置,義務教育的提倡,科學及工程教育的獎進,及國防的近代化,都是近幾年的大成績。抗戰以前全世界無不承認我民族已踏上復興之路。日本的軍閥看清了這一點,所以決計向我們大舉進攻。

   第三,九一八以來,國人有些為感情所衛動要求中央早戰,有些反動份子另懷陰謀,以為向日抗戰,就能消滅中央勢力,於是假借愛國之美名,鼓動早戰。蔣先生為民族計忍受國人的非議和敵人的無禮,絕不輕言戰,亦絕不放鬆民族近代化之推進。我們能從九一八到七七得著寶貝光陰的建設,這是蔣先生深謀遠見的結果。


因為國民政府沒有底氣,不知道宣戰之後同盟國到底是站在自己這邊還是對日宣戰,如果一旦是前者,這將意味著同盟國可能切斷所有對中國的軍需、物資援助。委員長擔不起拿一國做賭注的責任,一旦真鬧成這樣一個局面可就是賣國賊真兒真兒的啊。
PS:XXX說蔣介石消極不抗日云云....想起《建黨偉業》還是《建國大業》里的一句話,委員長說:真是懷念北伐的那段歲月啊,舉國上下,一呼百應....說的都是淚。


推薦閱讀:

為什麼大多數的二戰遊戲中一直沒有出現過中國戰場?
日軍投降前在華局勢如何?
近、現代史上,有哪些非常短視的國家(政權)?
其他國家是怎麼評價中國在二戰中作用的?
近現代法國有何過人之處?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抗日戰爭 | 第二次世界大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