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專業人士在討論到涉及專業知識的話題時需要注意什麼?

請在自己專業領域作答


我搜了一下答案,還沒有人提到這個詞:敬畏之心

(好吧,我也不是太有資格說這句話,只因本人太喜歡在電影領域的問題下閑扯了)

任何人都有權利發表自己針對某個問題的言論(只要不涉及抄襲,造謠及對他人的辱罵毀謗;當然在中國,還有政治相關)。既然在這樣的開放社區,這自然是賦予你的權利。

但是,請一定對自己不熟悉的專業領域保持有敬畏之心;從業者或者研究者跑來這邊分享他們專業領域的答案,或者糾正以及反對其他答案,都是靠著他們在該領域浸淫數年甚至數十年的知識和經驗在做背書。當然,他們亦可能犯下錯誤;但是在質疑他們答案之前,請一定做足功課,查對資料(source的正確性很重要)。並一定保持友好謙和的態度。如果自己錯了,最好大方承認,修正說法,不要狡辯糾纏。

這是對他們專業領域的尊重,也是對自己言論的尊重。我理解成,對知識的「敬畏之心」。

更進一步,甚至應該更謹慎的使用自己手中的贊同票;意即,自己確實不熟悉,且無法判斷真偽的情況下,即使看到一個看起來「正確」的答案,點擊感謝,可能比點擊贊同合適的多。當然,這個要求對大多數人而言,或許顯得要求太高且不合時宜。


我認為最最最重要的差別是:定義


在學術研究中,最開始也是最基礎的東西,就是「定義」。如何定義一個東西將決定了你之後研究是準確性、方向、發展性。
而在很多非專業人士討論專業問題的時候,他們和專業人士最大的差別,就是在對所討論話題中主題的定義不同。因為定義的不同,之後所產生的分歧就會越來越大,爭論越來越多,而能夠做到平等交流的可能性越來越小。而定義的不同,是一切分歧的開始。在我看來,討論一個問題最初,就是先討論彼此對於這個話題所涉及主題的定義,往往,在這個最基礎的層面上就會發現彼此間最大也是最深的分歧。從定義開始討論起,才能夠繼續和深入的討論。所以說哲學問題往往開始於語言問題。

舉個例子,「文學批評」中的「批評」二字和我們日常用語的「批評」二字在詞性、語義範疇上相差甚遠。如果一般讀者看到「XXX對某某的什麼什麼作品做出了文學批評」,那麼他的第一印象就是XXX對作品進行了批鬥(之前說「批判」,但是知友提出此詞義為中性,那我就改了個程度差別大一點的詞好了。)

這個情況下,其實還涉及一個「語境」問題。專業人士之間討論問題,往往是默契地約定俗成的」學術性「的語境,而非專業人士和專業人士討論時,前者往往只是出於一種「交流」甚至「表達自我意見」的需要,兩者討論的性質和出發點就不同。

----------
老早以前的答案居然被挖墳,嚇得我趕緊檢查有沒有錯別字。

可以再舉個例子,辯論比賽中,雙方的爭論往往就是圍繞著對於某個字詞的關鍵定義展開的。《奇葩說》(一個非嚴肅的談話類節目)第三季最後BBking的辯論題目「懶是不是人類之光」,思達將「懶」定義為「放鬆」「休閑」或者「不那麼努力工作」,而黃執中(趁機表白少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思達對於「懶」的定義否定掉。雙方其實並沒有對「人類之光」做過多闡述,因為這道題目的關鍵就在於「懶」的定義上。其實思達和少爺對於「懶」的定義,在我們日常中都是有使用的,但是很明顯地,少爺指明了思達的「懶」其實更接近於「放鬆」。這就意味著「懶」與「放鬆」之間的差異被放大,思達的「懶「的定義變動搖了。

而在專業的研究中,一個不停處於動搖狀態的定義,往往會對整個研究領域、方法、對象,乃中結果,造成巨大影響。所以專業研究所做第一步,是對定義的界定。


看到@Raymond Wang 的回答,忍不住也離題回答一個。
首先,我不喜歡要求別人,別人怎麼做,和我一點關係都沒有。
我只對自己有要求。在知乎上,把自己做好了,相信99.9%的衝突都會消失。

不管答題,專欄還是評論,只要是在討論一個客觀的東西,那麼我對自己的要求是:
1,每一句話都確保來源可靠,邏輯正確,盡量確保自己不要出錯。
2,如果出錯了,被人指出,那麼趕緊修改錯誤,並且感謝對方。
3,如果沒有出錯,但被人指出了錯誤:
3.1,是自己引用不清,表達不清,導致對方理解偏差的,修改自己的表述,並感謝對方。
3.2,自己已經表達清楚,錯在對方的:
3.2.1,對方理解錯誤的情況下,把問題再解釋一遍,或者請對方參考之前的回復。
3.2.2,對方邏輯錯誤的情況下,舉例或者說理指出對方的邏輯錯誤,或者請對方參考之前的回復。

這套流程走到這兒,如果對方還是搞不清楚,腦子一團漿糊,甚至開始言語攻擊了:

4,拉黑,舉報,結束了。

「專業」與「非專業」,對我來說根本不重要,語氣挑釁還是懇切,我更加不在乎。「正確」與「錯誤」才是真正重要的東西。
如果錯了還不自知,有人解釋了還堅持錯誤,就是笨蛋。

我為什麼要和笨蛋說話?


專業:數理

首先

  • 不建議在網路社區討論數理。原因:類似 MathOverflow 的問答社區如果應用在物理學領域能獲得成功嗎?

提問

  • 如果一定要討論,請盡量把話說清楚,以保證討論效率。「清楚」是指:盡量消歧義,盡量保證自己理解說出的每個詞的定義。(比如此處我解釋了「清楚」一詞)
  • 如果並不理解自己說的概念到底是什麼,請做適當的功課,或者先針對這個概念提問。提問時,請明確哪裡出現了理解的困難。
  • 如果沒有能力把話說清楚,請虛心考慮他人的建議,嘗試在討論過程中達到更明確的理解。這樣的過程本身也會對你的思考有幫助。
  • 請隨時保持獨立思考狀態,不要在任何時候完全依靠他人的思考。對方再有耐心,講得再有技巧,你若是自己放棄了,他也就沒有辦法讓你聽懂。
  • 沒有約束的想像力是危險的,僅僅是好玩的「思想實驗」是沒有意義的。設置思想實驗時,請自問一下,我到底想知道什麼?
  • 量力而行,不要試圖通過提問理解遠超自己能力的內容,也不要在有所領悟之後,認定自己已經完全懂了。

回答

  • 「不知道」是科學中經常出現的答案,這不會讓你看上去愚蠢,只會讓你顯得更專業。
  • 科幻小說中的設定不是科學,報紙雜誌中的科普板塊經常是錯的,科普書籍並不嚴謹。
  • 回答前查資料。雖然你不專業,適當查閱資料雖不能讓你深入,也不會讓你空手而歸。
  • 給出你的來源。如果自己不專業,會很容易一知半解,那就老實引用傳達文獻的意思。
  • 給力所能及的答案,不要試圖面面俱到,知道多少說多少,別人知道得更多就學習下。

其他

  • 盡量不要在完全不懂的話題下插嘴,但是鼓勵在評論區追問。
  • 有爭議就查證,大家拿證據和文獻說話,不要煽情,沒用的。

感謝 @Martin 在評論里的補充,以後我會將好評論更新到答案里
1.膠片攝影並不一定優於數字攝影,反之亦然。
膠片攝影和數字攝影都有各自適合的題材類型,而且得讓熟悉該項載體的創作者創作,其優點才能得以凸顯
2.藍光碟只是一種存儲介質,跟電影質量沒關係,不,老闆,再貴也沒關係。
3.電影是一群人共同製作出來的,不只有導演。
電影是團隊作業,不要根據成片輕易評價每個工作崗位起的作用,無論正負
4.喜不喜歡哪部電影跟智商沒關係,跟情懷也沒關係。
主觀因素很重要
5.會寫字和會編劇是兩回事。
文字所需要和能達到的情景和劇本不一樣,劇本只是一個工作台本,電影才是成品
——————————————————————分割線——————————————————
影視專業

1.請搞清楚角色魅力和演技的區別
2.請搞清楚觀眾緣和演技的區別
3.請不要以為只有快節奏、多線索的片子才叫剪輯好,剪輯的內涵很豐富,手法多樣,評價體系也很多元化,賞析有極高的門檻
4.請不要以為「每一幅畫面都能做屏保」就是好的影視攝影,影視攝影有和圖片攝影不一樣的評價體系
5.請不要用「飆戲」來形容演員之間的互動和演員的發揮,演員之間不是打擂台
6.請不要以為妙語連珠的台詞(金句)就是好台詞,潛台詞、準確性、文化內涵、美學風格等更重要
7.請承認觀影的門檻和文化差異,不要以為每個導演和編劇都有義務讓所有觀眾都看懂一部電影
8.請搞清楚剪輯和劇作的區別
9.請不要在自己看不懂一部電影時就認為創作者在裝逼
10.請不要輕易自創名詞

最後的最後,請尊重專業,在了解一部好電影時,除了影視基礎知識外,最好多了解其文化背景和創作背景


作者:Ruki

沒人邀自己答。

題主註明了「在你的專業領域」,那麼簡單來說,我是學化學的,比較反感的不是什麼都不懂的小白,而是不懂裝懂的「民科」:你跟他談成果,他質疑你理論,你跟他談理論,他質疑你方法,你跟他談方法學,他質疑你態度,若是連態度都無法質疑,他會用上帝語氣說:錯了就是錯了,錯在哪還需要我告訴你嗎?或者類似:你一個某某學校的高材生還能在這裡出錯?總之,老子只質疑不證明,只打擊不修正,只推翻不建立。

另外一種令人頭疼的屬於態度不錯的「感受流」,請感受:
「為什麼我覺得學理科的人都很傲慢?」
「為什麼我覺得我能聽見電磁波?」
「我沒上過學,但我覺得你寫的答案就是狗屎」
「我感覺我們學藝術的不會用這個方法,你們肯定也不會用」
「你說的挺有道理,但我覺得我還是對的」
。。。

對自己不熟知的領域,保持謙卑,謹慎說話,錯了就道歉,很難嗎?


泰語專業。可能很多語言類專業有類似的問題。
首先蠻像樓上 @那一夫 說的,文科問題只要認字的人似乎都覺得自己有資格插句嘴。
大家可以搜一下知乎上泰語標籤的內容。

「泰語好難聽。」

我認為沒有哪種語言是「難聽的」,語音的悅耳程度跟說話人的嗓音和聽話人的習慣與審美都有關。主觀審美可以覺得某一種語言很難聽,但是在一些關於外語的問題下最好還是別做這種無營養回答來找存在感了吧,亦或是在別人的回答下說這種話。何況文還不對題。

「泰語聽起來好像廣西雲南的少數民族語言,感覺就不夠有文化。」

好了,順手還侮辱一遍少數民族同胞。
以上說的是禮儀修養問題。

「翻譯一下這段話。」

甚至連個請字都沒有。當然也遑論費用問題(我真是太naive,連大神們的乾貨長文都被人無授權商用轉載,我這種nobody竟然想在知乎拿翻譯費)。當然我覺得如果有題主自己翻譯什麼內容時拿不定主意,可以把自己的不確定或者覺得不夠信達雅的片段提問讓大家討論,讓思想的火花碰撞。私以為知乎應當是這樣用的。

xx怎麼發音?

谷歌翻譯娘好寂寞。

泰語有幾個輔音?幾種聲調?

遇到這種類型的問題我其實有些糾結。如果一個人在知乎問英文有幾個字母,我覺得會被無視or當成神經病釣魚題吧。可是小語種之所以叫小語種就是因為懂得的人少,即便是常識,也是冷門的常識。因此我認為這類問題並不是傻問題。
這些問題顯然是有客觀完整的答案的,而且在我專業範圍內。
我認為問這種問題的題主有問題。認真(想)學外語的人翻開任何一本基礎語言教材都會找到答案,不會來知乎上問這種問題,隨口一問的人則網路搜索都能得到答案。
我回答過這樣的問題,如果答得和教材一樣(事實上標準答案也只能是教材式的),會得到一句「哦,書上也是這樣寫的,覺得好難懂我放棄了」,然後我覺得自己自找了沒趣。我如果推薦了參考書目,很大幾率會得到「我在自學,沒有字典,不想買教材」的回復。
(╯‵□′)╯︵┻━┻ 你學一種新語言的時候不找老師自學就罷了,連教材字典也不備你想幹嘛。
所以問這種問題的人,是希望我花心思做出類似那種「2分鐘學會彈鋼琴展現big」的視頻怎樣不懂彈鋼琴,照樣彈鋼琴,看完一個精彩簡單又有趣的視頻之後能對人說「我會說泰語」嗎?
嘛,我想說學習一門語言的基礎知識不管怎樣都會是枯燥的。
以上說的是索要基礎信息的伸手黨問題。

如果我有錢,我當然會請老師的。

還有一種人,是不管教材上的經典說明,亦或是答主們儘可能用大白話深入淺出的回答,統統都看不懂,陷入了「我不聽我不聽,你就告訴我鴿子為什麼這麼大」的死循環。
這種時候我就
①很想給那個題主的語文老師上香。
②感慨這年頭還沒念高中就糾結起清華好還是北大棒的人真多啊……
以上說的是對知識的尊重問題。


套用一段名言,合格的專業人士,應該:

有能力回應外行的合理質疑;
有氣量容忍外行的無知問題;
有智慧區分兩者的界限。

對外行來說,也沒有必要上來就對專業人士保持敬畏(誰知道他是不是二把刀、三腳貓),只要做到「不冒犯」即可。這其實不難,一是要有做人和討論問題基本的禮貌,二是對知識懷有真正的好奇心,保持開放態度。

塔勒布的 《黑天鵝:如何應對不可預知的未來》中有一章討論的主題正是「並非所有專家都名副其實」,我覺得很值得一讀。「敬畏真專家,打倒偽權威」是一體兩面。


我記得帶三個表老師曾經說過:

  • 不要邀請我回答能寫一本書的問題。
  • 不要邀請我回答傻逼問題。

我覺得非專業人士在問問題的時候最容易出現的就是這樣的兩種情況了,專業人士雖然可以避免提出「傻逼問題」,但是「能寫一本書的問題」也常常會有人提。

如果你問我什麼是「傻逼問題」,其實這裡已經有了許多好的回答,不過說起來,這個問題也是「能寫一本書的問題」,例如《學會提問》。

而如果針對一個已經提出的問題,非專業人士在討論中的破壞力我覺得可以分為以下幾個級別:

  • 低級:訴諸感情,拒不接受理性的說明。
  • 中級:預設立場,堅持己見或偏聽偏信。
  • 高級:反智主義,對專業人士進行攻擊。

在很多時候,我覺得可以包容非專業的一些提問,例如有的回答者指出的「沒有搞清楚概念」等等。因為我們也很可能是受到了許多誤導,懷著希望了解更多細節的心情,來向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請教。對於那些不具有以上所述的破壞性的討論,即使提出的問題顯得有些傻,我認為可以儘可能再包容一些。


我是環境專業的。我非常歡迎大家討論環境專業問題,就怕你們不討論!!!我相信關心這個問題的人多一些,我們改善環境的希望就多一分。

我最怕的,不是非專業人士發表關於專業知識的錯誤言論,而恰恰是專業人士發表的「偽專業」言論。正如馮永鋒在一次訪談中所說:

我遇到的最大的阻力是政府從事環境保護的人不敬業,不肯為公眾和環境服務;從事環境保護科學的專家愛撒謊、不願意為公眾服務;環境保護產業界為了一點私利可以出賣良心;環境影響評價的專業人員完全沒有道德底線。正是在他們的聯合作用下,環境持續惡化

這些現象的存在,嚴重損害了專業人士言論的可信度,從而使非專業人士為了避免受騙,認為不理會相關議題,不聽專家見解,只相信自己的觀察和直覺,才是最聰明的做法。最終導致雙方的對立。然而,環境問題的成功解決,很大程度上要靠妥協和逐步完善。而不是簡單地論輸贏。

不管怎麼說,這是專業人士的問題。我對非專業人士,仍然只有一個要求:請你們用力地和專業人士討論!


物理

論壇不宜討論任何物理問題,如果非要討論,請限制在19世紀及以前的研究結果。換而言之,老老實實地用牛頓、麥克斯韋解決問題,不要出現任何近代及現代物理內容。

如果對物理學真的有濃厚興趣,請花足夠多的時間研讀費曼、朗道等經典教材而不是讀《時間簡史》《上帝擲骰子嗎?》等一系列閑書,然後與合適的個人私下交流或者當面研討。


一些大牛已經說得很完整了,我就僅發表一些零散的觀(tu)點(cao)吧。

第一種專業人士的心態:我在這個領域花了很多時間精力並獲得同行承認【比如證書】,然後從事對口的工作。不想跟你解釋因為我的職業和社會責任和其他亂七八糟的任務是使用我的知識,不是傳播知識。
第二種專業人士的心態:我在這個領域花了很多【不能證明的】時間精力,我比你厲害不用解釋。
第三種專業人士的心態:我在這個領域花了很多時間精力並獲得同行承認,我可以向你解釋某些問題,但是這裡面的基礎知識、原理和思維方式你得自己去學。
第四種專業人士的心態:我在這個領域花了很多時間精力並獲得同行承認,我可以【在心情好的時候】向你解釋某些問題,但是你懂不懂、有沒有理解錯、錯了之後自己知不知道、有沒有亂用……不關我事,【心情好的話我會吐槽】。以及:理解錯亂用之後不管造成什麼後果我都會溫柔地讚歎說「今天也要好好努力喲」

——————————————————————————————

分割線以上是專業人士的心態, 對於此,非專業人士該注意些什麼呢?
道德只宜律己,不宜律人。當一個專業人士願意分享知識或者科普的時候,你可以暗爽賺到了,也可以不接受走人。向人解釋一樣東西要花很多很多時間,如果有人告訴你解決A這個問題的方法是B,但是要把為什麼是B這件事情解釋給你你需要知道C,D,...,Z。要求別人在科普的同時附加以耐心和好脾氣,拜託,不要以為四海之內皆你媽。別人本來就沒有義務給你科普。
對民科民哲,專業人士的態度完全各有心理成因。人會對愚昧的東西表現出憤怒源於人們對公平的需要。見李松蔚的見解為什麼我對愚蠢的人容易憤怒?

所以,當有專業人士願意給你科普的時候,哪怕帶著情緒和傲慢,請知足。總比那些心理暗暗嗤之以鼻卻什麼也沒輸出的人好一些。


音樂不是我的專業,不過比較喜歡。我希望討論音樂時對方能做到:

1. 超越類型。每一種音樂都有好有壞,古典、爵士、搖滾、佛教、能樂……無不如此。我沒法說自己喜歡或不喜歡爵士樂。我喜歡 Miles Davis,不喜歡 Bill Evans。我喜歡 Miles Davis 的〈Calypso Frelimo〉,不喜歡他的〈So What〉。

2. 價值判斷。要敢於說「好」和「壞」。不說好和壞只會讓你顯得不專業。

3. 丟掉藏家心態。討論音樂不是比拼唱片藏量。

4. 丟掉「快人一步」心態,即「老子我初中就聽灰野敬二了」。媒介高度發達的時代,聆聽音樂不再是線性行爲:總有人比你先聽過某某音樂,總有人比你晚聽某某音樂。一個人把 Glam Rock, No Wave, Post Rock, Hip-Hop 聽得滾瓜爛熟卻沒聽過一張 Rolling Stones 是很正常的。


不要通過自身經驗來斷定醫學問題的答案,更不要舉一些「我的朋友、同學、家人……」的例子試圖證明些什麼,要知道除了特殊的罕見病,單個的案例在醫學研究中的作用是非常微弱的


根據我自己的建議,我自刪了一些我之前的答案。

我的建議是,弄清這個問題:『你不是專業人士,你參加討論的目的是什麼?』

為防止我的意思沒有被弄清楚,如果是為了求知相關而進行討論的話,該看的書就去看,該上的課就去上課,該讀論文就要讀


我對自己的要求是:你可以是非專業人士,但你不能沒有專業精神

我對專業精神的定義和對科學精神的定義是一樣的:科學和迷信的分界點是哪裡?

1 崇尚邏輯和證據,講究實事求是,不在意「提出觀點者的地位資歷種族性別還是年齡」而只關注該觀點本身,提倡「追求真理的精神比真理本身更重要」。

2 具有清晰的可理解性:科學是每個智力正常的人都可以學懂的而非只有某些能夠「開悟」的人才能弄懂。

3 科學真理的來源具有「非神聖性」:真理並非某些先知,聖者等「身份與常人迥異者」通過與神對話得來(非神授), 「非神聖性」保證真理的正確與否建立在邏輯和實驗證據上,而非建立在先知聖者的信譽上。

當然,這些可以都可以歸結為@陳浩說的「我錯了」,而這就是現代科學為什麼強調參考文獻的原因:學術研究為什麼離不開論證或文獻引用?

相對於得出一個科學的結論,製造一個迷信或偽科學是如此的簡單。相對於闢謠,傳播一個謠言是如此的簡單。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產生的謬誤,謠言,迷信……多至無法統計。而製造和傳播謬誤者,幾乎從來沒有因此承擔過什麼責任。

從「科學精神」建立開始,人類逐漸建立起一套原則,那就是,「為自己說過的話負責,為自己的觀點負責」。科學和迷信的的一個重要分別就是,迷信厭惡你找它的錯誤,而科學鼓勵你找出它的錯誤

  • 一篇科學論文上,幾乎每一段都有標註[1][2][3]……,然後在下面註明參考文獻。這麼做是在說,我的理論的正確性建立在下面這些參考文獻的基礎上。如果那些參考文獻是錯誤的,那麼我的結論就是有問題的。
  • 把自己的推理詳細過程寫在論文上,如果有哪個地方產生了邏輯錯誤,或者邏輯跳躍,會被人找出來。這樣就給他人途徑證明我是錯誤的
  • 盡量使自己的理論有可證偽性。如果是一個物理理論,那麼有義務設計實驗,讓實驗物理學家有能力證明我是錯誤的。

那麼我們如何在自己不專業的領域發表見解呢?
只要和專業人士一樣,清晰明確的給出找出你錯誤的方法、路徑,說明自己的觀點是建立在邏輯你擺出的論據的基礎上。

而這裡需要一定的邏輯能力(這一點需要受過合格的中學理科教育,其中最重要的,是下定義和理論建立在清晰的定義上的能力)。幾乎全部的「民科」都栽倒在這裡。

而他人想找出你論點錯在哪裡,只需要指出其中的邏輯漏洞或者你論據的錯誤(或者你對論據的理解錯誤)。當然,前提是你真的要花時間和精力組織這一切,表明你對你的觀點有充分的付出,這樣才值得專業人士花時間反駁你(如果你的觀點是錯誤的話):

「資格論」可否成為堵塞言論的理由?
認真的人就有資格。
別的不說,如果想討論一個物理問題,例如「泰坦尼克號里,傑克為什麼會先死,水裡的溫度不應該比空氣中高嗎?」里,負二老師查閱了大量資料,認真的進行邏輯論證,仔細的研究對手的理論(即使裡面有很多方程和計算),在這種情況下,誰也不敢用「你不是物理專業的」來壓他。

具體到劉翔這個問題,我覺得,任何在「劉翔是否在演戲」發表自己的研究結論的人,不進行大量的時間調研,不對體育醫學,廣告學,中國田徑界體制現狀有比較徹底的認識(1),不給予自己所持觀點應該有的付出,就是不尊重自己觀點的人。

對自己的觀點都不尊重的人,沒有資格亂髮表意見。我贊同這種資格論。
………………………………………………………………………………………………………

(1)舉例:

  • 對廣告學內行,見盧百萬的分析如何看待老梁稱媒體和贊助商等對劉翔摔倒「早有預案」?
  • 認真調研的例子,raymond wang 是典範在國內的體育官員考核中,一塊奧運會金牌可以抵全運會兩塊嗎?
  • 對中國舉國體制的深刻認識,笑道人這個答案為什麼何智麗被罵為國賊?應該怎麼評價當今體育屆中國的「海外軍團」?篇幅不大,例子很多,也就是乾貨很多。

這都是和體育有關的,認真對待自己觀點的人的例子。不討厭觀點不同的人,只厭惡不夠真誠的人。我們歡迎爭論,但只歡迎追求真相甚於追求辯論勝負的人的爭論。

然後我自己就跨專業寫了一個答案作為例子(人在飢餓的時候,是先分解脂肪還是先分解蛋白質?分解的比例各是多少?)。我個人覺得如果專業人士過來拍磚時,至少不會覺得我是不可理喻的,無法溝通的。

最後,無論自己是專業人士還是非專業人士,一定要友善。對手的不友善不是我們放棄友善的理由,我們選擇友善,並不是因為友善是有效的,而是因為我們認為友善是對的(對於新加入知乎的朋友,你有哪些話要說?)。

你好,我是一個知乎的老用戶。我很喜歡這個地方,儘管我最近才真正理解這個地方。

最開始的時候,我聽到外界對知乎的介紹:「高質量的問答社區」「用戶會在這裡創造出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我承認,我初來知乎只是為了閱讀有價值的內容,或者,我也可以參與創造有價值的回答,在知乎上留下我的名字。

但是隨著對知乎了解的加深,我認識到,「人」才是這裡最有價值的,比內容還重要。
一群人懷著其它場合很少見的對真理的熱愛,熱烈的討論一個於己沒有經濟利益的問題,這其中沒有謾罵,沒有攻訐,只有認真求實的精神和友愛。這個氛圍遠遠比最終產生的那個高質量答案可貴。尤其在中國。

我真的沒有在其他地方找到這種氛圍,我珍惜這種氛圍。我希望你能和我一樣,將這個氛圍保護起來,直到有一天,這種氛圍,隨處可見。

這是曾經的知乎,也是我對未來的知乎的期望。我希望那些覺得「知乎變了」的人不要離開知乎,不要把陣地讓給你反對的人。同時時刻警醒自己是否達到了理想中知友的標準——

我以前一直尋找著一個理想的人並以為在某一個村子能找到他。我是想從他那得到力量。可是後來我知道,這個人是不存在的,所以我只好把他寫成書,給他一種想像中的存在。不過最後我還是發現:只有我自己去成為這個理想的人,他真實的存在才是有可能的。
——盧安克


我的專業是古代文學,和歷史、語言學沾點兒邊。
即使如此低門檻的圈子,一知半解者一旦出語往往都能荒謬得讓我瞠目結舌。在方言、歷史這種人人都想插一腳的領域,各種表現更是無奇不有。
以己度人,想必在其他行業中,隨便置喙也是無比可笑。


簡單點說,不噴人,莫裝逼,虛懷若谷,這個世界就清凈了。


非專業人士就是火候未到,不管是投入的時間不夠,還是方法不對,抑或資質略欠,反正最終結果就是水平略差。

水平略差最大的問題是不知道,包括了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不知道,但知道自己不知道,不會瞎來,懂得約束自己;
不知道,也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就容易莽撞壞事,壞自己的也壞別人的。

知乎上關於「非專業人士」的喧囂吵鬧,多數因後者製造,他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所以容易堅持自己不完善的知識系統,不易被說服(頑強這時候就變成缺點了)。要說服這種人,需要時間與耐心,跟叫醒一個裝睡的人差不多,有一定的難度。

所以,只能是貴在有「自知之明」,其他的自然好辦。


不要討論。
討論是發生在專業人士和專業人士之間的。
非專業人士和非專業人士之間那叫議論。
非專業人士和專業人士之間那叫辯論。


推薦閱讀:

如何在最短的聊天時間內取悅一個陌生女人?
我口才不好,導致我錯失了很多表現自己的機會,我該怎麼提高自己?
暗戀的男神問你:「你是誰?」你怎麼回答他?
怎麼與喜歡的女生聊天, 找到更多的話題呢?
在班級里怎麼對待那些挑撥離間的人?

TAG:交流 | 大學專業 | 交流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