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方言辭彙都有怎樣的來歷?

很多詞對不上字,但應該是文白混合辭彙在傳播中發音有變化被「讀白了」。
比如 「五(屋)脊六獸」,是有出處的。
那麼,比如 吭哧癟肚,揚了二症,禿嚕反仗,浪蕩幽魂,破馬張飛,舞馬長槍,稀里馬哈,滴流算卦,雞頭白臉,虛頭巴腦,等等,正確的字和讀音以及出處是什麼樣的?


對於好多詞到底是怎麼來的,首先得對東北話整體的語言系統分析清楚才行。但是遺憾的是,東北話作為一個學術上,不那麼重視的方言,相關的研究不是那麼多。對語言系統的分析不夠深入,反過來,很多詞到底是怎麼來的,是無法確定的。

比如說東北話和滿語有一些共通詞,那麼這些話,到底是東北話借用滿語的,還是滿語和北方漢語本來就共通的,只不過在東北話里保存下來了。或者有一些詞,可能相似只是巧合。很多東西,人們覺得肯定是哪種情況,無非也就是以為兩個詞看起來太像了而已。

類似的情況還可以在滿語和蒙語的相似詞上看到。有些人,甚至是學者,不通過系統的分析,看到一個滿語里和蒙語里都有的詞,就說是滿語借用蒙語的,或者說是蒙語借用滿語的,不拿出充分的證據。能看到的大多數關於地名的解釋,都是瞎猜,你覺得再像,不給出語言學上,這個詞借用的機制,以及發音變化的充分說明,那也是瞎猜。

有一些詞看起來是滿語借詞的,也不一定是滿語借詞,可能是其他滿通古斯語的借詞。比如說「大馬哈」,大馬哈看起來和滿語的nimaha一詞有關,但是東北話的「大馬哈」實際上借用自赫哲語的 daw imaha,但這種東西,有學者較真研究一下了,大家能知道,大家都懶得較真的話,很多詞到底是什麼,就永遠是迷了

補充一點。題主問的是東北方言辭彙,然後給出的這些例子,我覺得詞源是古漢語的可能性更大,具體是什麼就完全不知道了。簡單介紹一下我知道的大致的東北話辭彙的來源。

1. 少數民族語言借詞,或共用詞

東北話的摹擬詞是特別豐富的,摹擬詞模擬一個行為的狀態,或者某種聲音。一般模擬狀態的稱為擬態詞,模擬聲音的稱為擬聲詞。在摹擬詞的範圍里,和少數民族語言,可能成借用關係,可能成共用詞關係的詞數量比較多。由於很多摹擬詞,不僅僅是亞洲這幾個語言,有的甚至是方言全世界,可能都有共同性,所以很多擬聲擬態詞的相似,可能是古漢語和少數民族語言的某種混合形式,或者就是恰巧,很類似。比如和風,吹,火相關的擬聲擬態詞,在全世界諸多語言里都和 p f音相關。風,fly,??, fulgiyembi 這個在各種語言里太好找了。還有像表示拍打的聲音,東北話的啪啪滴(piya piya di),也可以在很多語言里看到類似的用p或者f來表示。

這類借詞或共用詞有比如:

  • 稀了稀了地(xi le xi le ) 漢語:淅淅瀝瀝,淅瀝淅瀝。 滿語:ser ser 韓語:??(好多這類詞,北方別的少數民族語言里很多都有,我舉韓語和滿語的例子,一是因為這兩個語言和東北話近,歷史上交叉關係也多,最重要的是我就會這兩門)這個詞還有類似表達細小哭聲的,比如:這孩子哭的星了星了的。還有一些類似的用法,因為這類詞共享一個基本的含義,就是形狀細小,動作微小。
  • 卡么(ka me)眼睛:不停眨眼睛的意思。這個我不知道有什麼相關的漢語的字。韓語表示閉眼睛的詞是關聯最大的,??(kamda, da是動詞詞尾) 滿語有類似的詞,但是詞義為閉合,不專指閉眼睛。kamqimbi和kamnimbi,詞幹為kam。這個詞是滿語韓語的共有動詞,很難認為是漢語借詞。
  • 咔咔地:擬態詞。表示動作完成的乾淨利落。這個我也不知道從漢語的角度如何尋找根源。有「咔」和疊詞型「咔咔」兩種表現方式,多數情況下,單獨型和疊詞性可以替換使用,表現的強度不同。例:電視咔一下子就滅了。咔一下子就給木頭撅折了。滿語:kas kis 果斷樣。這個詞在清代滿語詞典里兩個解釋,一個是動作發生果斷,痛快;另一個就是說木頭折的乾淨利落,和東北話「咔咔」使用的含義相似度很高。

就列這幾個,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自己找找。這類摹擬詞呢,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在各個語言里都沒有嚴格的詞法,語法限制,產生借用比較容易。

一些名詞和形容詞是滿語借詞。簡單說幾個例子

  • 浮溜(正確寫法我不知道):表示杯里倒水,倒酒,有點兒冒漾(冒漾也是東北話里才說的比較多吧,這個是漢語固有辭彙)了的意思。滿語 fulu:多餘,超過的意思。
  • 哈了吧(正確寫法位置 ha le ba): 肩胛骨。滿語halba。韓語的??但是所知區域略有差別。這個詞現在在東北菜市場買肉的地方也經常聽到。
  • 噶扭(ga niu):這個詞可能聽到過的人比較少吧,因為多數能聽到的都是這個詞的一些變體,比如說「格尿」,說噶妞的我也聽到過,說格尿的,基本上東北各地都說了。滿語 ganio: 奇怪的意思。當然,尿性什麼的,是不是和這個詞有關我就不知道了。

2. 詞源為漢語範疇的

  • 學么(xue me):古漢語音節末輔音m的遺存。尋字原音節末輔音為m。

3. 東北方言的詞法結構

  • 雞頭掰臉:像這樣的詞的話,我認為是 雞頭和 掰臉,兩個片語成的四字片語。至於雞本來應該是急,還是激,就不清楚了,感覺急的可能性大一些。
  • 虛頭巴腦:和上面的雞頭掰臉結構相同。

兩個詞都是摹擬詞構成的四字片語:

  • 吭哧癟肚:因為吭哧這個詞本身也是用的,所以推測吭哧癟肚是在吭哧的基礎上產生的。癟肚:滿語 bodor(說話咕噥的樣子)

東北話的一些詞綴:

挺:形容詞詞綴

  • 鬧挺,硌挺,累挺

以上內容,僅供娛樂。


其實東北話是非常文雅的一種語言。

清代的時候,大批文學家、思想家因「文字獄」,拖家帶口地被流放到了這裡。作為大儒,他們在語言中喜愛用典;與當地人的口語融合,便形成了今天極富特色的東北方言。

因此,許多東北方言,都有著華麗的文史背景——


五脊六獸:(東北話讀音:wu ji liu shou)

五脊六獸,指單檐廡殿等建築有五條屋脊(一條正脊,四條垂脊),鎮脊之神獸列於六角。《國語詞典》解釋說:「宮殿式建築,有上脊五條,四角各有獸頭六枚」。後人以此建築形式代之廟堂之高,後借指人物有王佐之才,前途無限;又因這種建築風格飄逸靈動,常常形容事情富有趣味。


鏗辭別杜:(東北話讀音:keng ci bie du)

李白、杜甫交情甚篤。公元745年,李白作「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相贈,詩有「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一句。後人嘆曰:屈平去楚,多幽怨之語;太白別杜,獨鏗鏘之辭。遂以「亢辭別杜」形容人才華橫溢、出口成章。


禿魯反杖 (東北話讀音:tu lu fan zhang)

據傳,魯智深落髮為僧後,與林沖在小花園比武。林沖使出一招「回馬槍」,動作舒展至極。魯智深毫不猶豫,立即揮動禪杖,反杖相擊,動作瀟洒淋漓。英雄惜英雄,林沖、魯智深二人隨後站定,一同大笑;觀戰眾人一時看得如痴如醉。後人遂用「禿魯反杖」,形容為人處事堅決果斷,毫不拖泥帶水。

佯樂貳鄭:(東北話讀音:yang le er zheng)

鄭國執政子孔為簡公所殺。子革嘗為子孔右尹,恐禍患及身,欲棄鄭奔楚。為掩人耳目,終日飲酒擊築行樂,不問世事。待眾人皆為其所惑,遂乘輕車亡於楚。後人以「佯樂貳鄭」 ,形容為人足智多謀。


虎勒八極:(東北話讀音:hu le ba ji)

昔東漢竇憲北擊匈奴,出塞三千餘里,登燕然勒石記功。《淮南子》又云:「八紘之外,乃有八極。」後人遂以「氣吞萬里、虎勒八極」,形容驍勇善戰、謀略無雙,能樹功勛於八方荒遠之地者。


埋竻罷台:(東北話讀音:mai le ba tai)

楚國有名伶, 善以竻竹奏樂。後懷王卒於秦,楚人舉國悲戚,伶人遂掩埋竻竹,終身不復登台。後人遂以「埋竻罷台」,形容人有氣節,潔身自好,乾乾淨淨。


革溫獨子:(東北話讀音:ge wen du zi)

伏波將軍馬援出征,常攜幼子馬廖於陣中。夜間風寒,將軍遂用馬革為子取暖。後人遂以「馬革裹屍」敬其鐵骨,以「革溫獨子」感其柔情。後世漸以「革溫獨子」來表達對其他人極端疼愛的感情。


午樂豪風:(東北話讀音:wu le hao feng)

晉人多尚放達,時有名士隱於山林,乘化歸盡,樂天安命。雖茅屋常為風雨所破,然名士多不以為意,朝樂驟雨,午樂豪風。後人遂以「午樂豪風」形容人開朗豁達,氣定神閑。

廢晉拔剌:(東北話讀音:fei jin ba la)

明成祖朱棣以勇武著稱;域內,晉王朱濟熺有微詞於「靖難之變」,成祖隨廢其爵位;域外,瓦剌韃靼不時犯邊,永樂十二年,成祖親征瓦剌,大破之,敵多年不敢南向而牧。後人以「廢晉拔剌」形容做事易如反掌,乾脆利落。


所以東北誇獎一個人時,常常會說:「你看你埋竻罷台、佯樂貳鄭、虎勒八極、午樂豪風整天五脊六獸,說句話都鏗辭別杜,幹啥事兒都廢晉拔剌,革溫獨子!

這時,對方就會友好地摟住你的脖子,讓你出去跟他好好嘮嘮。

(部分內容改編自一哥們的博客。)

(以上內容純屬扯犢子。)


以前寫過的一個東西,摘一部分過來:

方言區人口的形成

早在先秦時期,東北地區就已經有漢人活動了。秦朝設遼西、遼東兩郡,其中包括吉林的一部分,這時的居民還是以其他民族為主,漢人只佔一少部分。這一地區的大規模人口流動是從遼金時期開始的。這一時期,遼金政權同南方漢族政權戰事頻繁,從幽燕地區掠奪了大批人口,漢人開始大量湧入東北。明末1636~1642年間,清軍三次攻入關內,掠走河北、山東漢人累計超過100萬,在旗漢人數量大增,這些人所說的漢語方言逐漸成為八旗軍的通用語。清軍入關後,將當時的東北方言帶入了北京,並與當時的北京話發生了融合。雍正時期,由於北京人口過盛,多次遣返在京的旗人回東北,又將這種融合後的方言帶回了東北,與原來的東北話進行二次融合。順治、康熙年間,清政府為維護「祖宗肇跡興亡」之作,防止滿族漢化,禁止漢人進入內蒙古和東北,並在遼寧和內蒙古修建了一道長1300餘公里的土堤,堤外挖壕溝,沿壕植柳,史稱柳條邊。柳條邊將包括黑龍江、吉林在內的東北大部同關內隔絕開來,這一時期的漢族流民主要集中在長白山區的烏拉和寧古塔以及吉林西北部的伯都訥地區。清末柳條邊開禁之後,關內山東、直隸、河南等省百姓大量湧入東北吉林、黑龍江兩省,吉林全省人口從1897年的78萬增加到1908年的554萬,即我們熟知的「闖關東」。關內移民將自己的方言帶入東北,與東北方言發生了第三次融合,這才形成了今天的東北方言。由於闖關東的移民沿著自西向東的四條路線進入東北,所以今天的東北黑吉兩省方言也自西向東分成了四個次方言區。民國時期的內地移民主要進入黑龍江一省,建國後只有一些零星的遷入,沒有大規模的移民了。[1]

辭彙的構成

1.古語的傳承

嘚瑟,意義有兩個,①輕浮地說話做事,令人生厭地表現自己;②無節制地花錢。這個詞來自先秦古語中的「蹀」,《廣雅?釋詁一》:「蹀,履也。」踏步之義,如《淮南子?俶真》:「足蹀陽阿之舞,而手會綠水之趨。」魏晉南北朝時演變成為一個聯綿詞「蹀躞」,小步顛動之義,如南朝宋?鮑照《擬行路難(其六)》:「丈夫生世會幾時,安能蹀躞垂羽翼?」「蹀躞」在唐宋時又經過「篤素」、「都蘇」等形式,至元明時演化成「哆嗦」,義為抖動,擅抖。而「哆嗦」一詞在東北方言中讀「嘚瑟(dēse)」,義與「哆嗦」同。然後又在「嘚瑟(dēse)」的抖動義上引申出「嘚瑟(dèse)」這個詞來。[2]

包癱,指瑕疵、毛病。如「這個孩子長得溜光水滑,除了肚臍眼兒身上沒有包癱。」這個詞很早就已經出現了,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有「彈駁」一詞,是批評的意思,如《三國志·魏書·李順傳》:「常面折高祖,彈駁公卿,無所迴避。」《魏書·志第十九·官氏九》:「大夫各有屬官,其有文簿,當曹敷奏,欲以省彈駁之煩。」「彈駁」也作「駁彈」,如唐張驁《朝野僉載》卷四:「小人在位,君子駁彈。」[3]「駁」「包」一音之轉,故「駁彈」又作「包彈」。如唐李商隱《義山雜纂·不達時宜》:「筵上包彈品味。」宋王之道《浪淘沙》:「余馥尚能消酒惡,誰敢包彈。」清李春芳《海公案》第六十九回:「位比公卿崇祿爵,代天視聽任包彈 。」後來,在批評之義的基礎上,又引申出了缺點、瑕疵的意思。宋王楙《野客叢書·杜撰》:「故言事無瑕疵者曰沒包彈。」如:《西廂記諸宮調》卷一:「德行文章沒包彈。」《金錢記》:「這嬌娃是誰家!尋包彈,覓破綻,敢則無纖掐。」明郭勛《雍熙樂府》:「沒半點包彈處。」這個「包彈」就是現在的「包癱」。

扒瞎,是胡說八道的意思,也作「瞎扒」。這個詞源自宋時產生的「口吧吧」一詞,如《五燈會元》卷十八:「何得口吧吧。」《金瓶梅》第八十五回中有「嘴巴巴」:「你還那等嘴巴巴。」元雜劇《殺狗勸夫》第四折中有「巴三攬四」:「我說的丁一確二,你說的巴三攬四。」《紅樓夢》第一百二十回中有「妄口巴舌」:「只要自己拿定主意,必定還要妄口巴舌血淋淋的起這樣惡誓么?」這些都是胡說的意思。「巴」或「吧」,本是描寫說話時嘴唇開闔的聲音,經過這些詞語的演變,它已經濃縮為一個詞素,本身就具有胡說的意思,後來再加上「瞎」、「胡」之類,就更加強調了這個意思。如清蒲松齡《富貴神仙》第十回:「人人都講論,儘是些瞎胡吧。」 「瞎扒」、「扒瞎」正是由此而來。

2.古代詞語格式的保留

吉林方言中有一種特殊的「缺字格」,即某個常用的四字短語,只說前三個字來表示沒說出來的第四個字的意思或整個短語的意思。如「我要你的『圖財害』。」「圖財害」是「圖財害命」的前三個字,這句話的意思是「我要你的命。」又如,「這個人有多高的『文化水』。」即「文化水平」。「我今年七十八了,我要『告老還』了。」即「告老還鄉」。這一語言現象在宋代就已產生,宋吳處厚《青箱雜記》:「燁又嘗與筠連騎趨朝,筠馬病足行遲,燁謂曰:『馬何故遲?』筠曰:『只為三更五。』言點蹄也,燁應聲曰:『何不與他七上八?』意欲其下馬徒行也。」

3.其他方言的傳入

奔婁,指高額頭。老北京話里稱額頭為梆子頭,「奔婁」這個詞就是從北京話里的「梆子頭」音變而來。「梆」、「崩」兩字可互用,「牙崩骨」也稱「牙梆骨」,「過磅」也稱「過崩」,可為佐證。吉林話中也有「梆子」一詞,但指的是頭的兩側。滿族有睡扁頭的習俗,將嬰兒睡在較硬的枕頭上,使臚骨變形,後腦較平,兩側突出。這個突出的頭部兩側,就是吉林話所說的「梆子」。《滿洲源流考》中載:「國朝舊俗,兒生,令兒仰寢,久而腦骨自平,頭形似扁。」所記即此。東北的漢人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響,如果新生兒後腦勺太大,不好看,就會採用同樣的辦法矯正腦形。所以這個「梆子頭」不是東北話,而是北京話。

4.江湖隱語

近代以來,東北地區土匪活動頻繁,許多土匪使用的隱語黑話逐漸進入日常語言,成為吉林方言辭彙的又一來源。如:

鯉拐子,吉林人稱小個的鯉魚為「鯉魚拐子」或「鯉拐子」,這一說法來源於山東黑話。山東黑話里稱數字五為「拐」,[4]所謂鯉魚拐子就是五兩的鯉魚。一條魚只有半斤重,自然個頭很小,所以鯉魚拐子又泛只小個的鯉魚。

加剛兒,使用言語挑撥,如「你要是不加剛兒,他倆能打起來么。」黑話里稱開口說話為「剛口」,加剛兒就是加話的意思,這裡專指加挑撥離間的話。

醒腔,指醒悟過來。

5.外語辭彙的借入

東北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區,民族的交流必然帶來語言的融合,因此,東北方言裡帶有少數民族語言中的詞語。這一點,吉林方言當然不能例外。

滿族曾經是東北的統治者,吉林方言的底層中存在著大量的滿語詞。如「危戶」(獨木船)、「哈拉」(油變質的味道)、「薩其瑪」(一種金絲狀的糕點)、表示程度的副詞「挺」、表示應答的「嗯哪」等等。此外還有來自蒙古語的如「姑鳥兒」(一種紅色燈籠狀植物果實)等等。

在歷史上,東北地區先後遭受沙俄與日本的侵佔,吉林方言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俄語和日語不同程度的影響。來自俄語的詞語如「笆籬子」(監獄。俄語「警察局(полиция)」的轉義)、「衛斗羅」(圓形小水桶)、「列巴」(俄式麵包)等。來自日語的詞語如「他他密」(鋪在床板上的草墊子)、博儀(工友)等。我們日常玩的石頭剪子布,在吉林方言里叫作「叫杠北」、「叫杠錘」、「定杠錘」等不一而足,其實也是日語的音譯。

6.融合造詞

隨著語言的融合,一些漢語和其他語言相互結合而產生的詞開始出現。如:

藏媽乎,就是捉迷藏的意思。「媽乎」也叫「媽狐子」,是滿族神話中的一種鬼怪。清代宮中每年歲末都要上演「慶隆舞」,其中被射殺的妖魔由演員戴上鬼臉面具扮成,這種鬼臉在滿語中就叫「媽乎」。在漢族的傳說中也有一個「麻胡」,民間常用來嚇唬小孩。宋王楙《野客叢書》中說:「今人呼『麻胡來』,以怖小兒,其說甚多。」關於麻胡,說法很多,總之是一個嚇唬小孩的兇惡之人。滿族的媽乎雖是妖怪,但與小兒無關,藏媽乎所藏的媽乎,其實是漢族的麻胡,是說麻胡來了,快藏起來別被找到。這個詞是利用兩個詞讀音相近,將二者合併,用滿語的讀音「媽乎」來表示漢語中「麻胡(嚇小孩)」這個意思。[5]

窮棒子,顧名思義,是窮人的意思。漢語里「棒子」並一詞沒有和貧窮有關的意思,在吉林方言里,「棒子」指的是人蔘,進而引申為采參人。而在朝鮮語中,「棒子(??)」是窮苦人的意思。由於舊時采參人生活艱辛,收入微薄,是名副其實的窮苦人,再加上人蔘多生長在長白山區,當地朝漢雜居,於是漢語里指采參人的「棒子」和朝鮮語里指窮人的「棒子」便結合在了一起,產生了「窮棒子」一詞。

7.其他民族生活方式的影響

民族交流,使漢人接觸到了其他民族的生活方式,其中有很多是前所未見的,這就需要語言中產生出相應的詞語來指稱這些新鮮的事物。這樣的詞語也是吉林方言辭彙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描寫朝鮮族生活事物的「辣白菜」、「打糕」等,描寫滿族生活事物的「粘豆包」、「火牆」等。

方言價值

有很多詞語在普通話和其他方言里無從可考,卻能在東北方言里卻能找到它的來源。還有很多古代的習俗,濃縮成了詞語,也保存在了東北方言里。

猴年,表示遙遙無期,如「你要是能發財得等到猴年。」為什麼「猴年」可以表示這個意思,以前一直沒有合理的解釋。而在吉林方言里有一個近似的說法,叫「猴拉稀那年」,如「你要是能娶上媳婦,那得猴拉稀那年。」熟悉猴子習性的人都知道,在自然條件下,猴子從來不拉稀,而且猴子與人絕少患相同的疾病。[6]所以猴子拉稀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猴拉稀那年也就是不可能到來的時間。因此說「猴年」正是「猴拉稀那年」的簡省。吉林方言里還有一個叫「猴瘡」的詞可以佐證,如「我都急出猴瘡來了。」如前所說,猴子不會與人患相同的疾病,所以猴子也不會生瘡,急得連猴子都生瘡了,可見著急之甚。

拉勾上吊,兩個人在約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會將兩人的小手指勾在一起,說:「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許變。」這一習俗古已有之,「拉勾」最初勾的是食指,因為食指彎曲是數字九的手示,「九」與「久」諧音,食指相扣表示久久不變。[7]所謂「上吊」其實是「上掉」,即約定時將一塊石頭等物拋上空中,待其掉落,表示履行約定如空中的石塊必然掉落一般,不會改變。元雜劇《魔合羅》中便有「漾一個瓦塊兒在虛空里,怎生住的?」

老疙瘩,一個家庭里最後出生的孩子,這是古時「系子孫疙瘩」這一習俗的寫照。新人入了洞房,會有人在窗外手持紅繩聽房,聽到新娘的叫聲,便在紅繩上系一個疙瘩,每一個疙瘩都代表一個孩子,以此祈求多子多孫。清李觀海《歧路燈》中便有對這一習俗的描寫,第一百零六回說道老樊「遵『聽房結子孫疙瘩』俗諺」,在簣初與全姑成婚當天買了根紅布帶,「在窗外偷聽,不聞動靜。又一頃,彷彿如聞:『哎呦!』老樊結了一個疙瘩。」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是紅繩上的一個疙瘩,所以最後出生的孩子也就是紅繩上最後一個疙瘩,所以叫作「老疙瘩」。[8]

【注 釋】

[1] 參看張世方《北京官話語音研究》,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2]參看江藍生《說「蹀躞」與「嘚瑟」》,《方言》2011年第1期。

[3] 「駁彈」在此句中特指「糾彈黜退」之義,這一意義是「批評、指責」義的引申。《老乞大》:「我沒再高的了,官人十分休駁彈」中的「駁彈」就當批評講。

[4] 東北黑話里稱五為「崴」。

[5] 現在說的「藏貓乎」、「躲貓貓」的「貓」正是由「媽乎」的「媽」音變而來。

[6] 據說,動物園裡的猴子受到鞭打因害怕也拉稀。但這不是自然狀態下的疾病,而是非常環境下的非常反映,當作別論。

[7] 另有一種拉勾的方式,兩人小指勾在一起,再將拇指相抵。在漢文化中,拇指表示「大」、「好」、「頭」之類的意思,小指表示「小」、「孬」、「尾」之類的意思,如此拉勾意味從頭到尾始終如一。

[8] 「老」在很早就有排行在末的意思了,如《西遊記》第十八回:「我那太公有個老女兒,年方二十歲,更不曾配人,三年前被一個妖精佔了。」二十歲的姑娘顯然不是年老的姑娘,而是排行最末的姑娘。


你們解釋的都不對!!!
閃開!!!
我是專業的東北辭彙專家!!!
讓我來!!!

老鼻子

東北菜口味較重,且菜式相對於南方菜來說花樣不多,故不易產生美食家。而厲害的東北美食家除了一條好舌頭外,還要有靈敏的鼻子,僅憑嗅覺來品評美食。東北稱這種人為老鼻子,後引申為業內翹楚、某個領域的高手的意思。

杠杠滴

東北過去房屋用茅草苫房頂,而且沒有天花板,在屋內向上看可以看到木頭杠子做成的房梁。每逢下雨,年久失修的屋頂便會漏雨,順著房梁往下滴水,東北人稱這種現象為「杠杠滴」。

馬路牙子

東北鄉間道路兩旁經常生長很多馬齒莧,相傳是小馬駒褪下的牙齒掉在路邊而生,所以東北又稱馬齒莧為「馬路牙子」。馬齒莧也是東北一種美味的野菜,東北幾乎所有飯店都有出售,風味一絕,來東北旅遊不可不嘗。南方的朋友記得點菜的時候一定要入鄉隨俗,拍桌子高喊:老闆,給我來一份兒馬路牙子。

老燈

在一百多年前,東北地廣人稀,各類生活用品極度稀缺,作為照明用的蠟燭和燈油更是分外珍貴,所以東北人對燈的感情非常深。因此常常把德高望重的老人稱為「老燈」,意即像燈火一樣照亮生活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和一些較粗俗的詞語連用,如「老逼燈」「老雞巴燈」,表示對老人一種開玩笑式的尊重。註:後兩種用法除了對關係極好的長輩外不可輕易使用。

例句:你這個老雞巴燈。

二尾(yi,三聲)子

過去東北山中多老虎,《水滸傳》中景陽岡一段曾說老虎有三招,一撲,一掀,一剪。其中這所謂的「一剪」,是指老虎用尾巴抽打獵物。虎尾毛皮華麗、粗壯有力,抽打獵物剛猛凌厲,被東北人視為陽剛於美麗兼得之物。所以東北人稱長得帥的男人為「二尾(yi,三聲)子」,意為僅僅次於老虎尾巴。南方的朋友可以用這個詞來讚美你們心目中的長腿歐巴。

例句:歐巴,你就是一個二尾子。

毛楞

楞,有剛強的意思。這個詞的原意是指動物的毛髮直立,如同錐在囊中鋒芒畢露,後來引申為形容一個人辦事利索不拖泥帶水的意思。多用來形容做事雷厲風行、機敏果敢之人。

例句:哎呀,你咋這麼毛楞呢?

吭呲癟肚

吭哧,擬聲詞,形容因為過度勞累而發出的斷斷續續的呻吟聲。癟肚,形容餓肚子的一種狀態。這個詞的意思是因為做某件事而費盡心力,堅持不懈。多用來形容工作辛苦、創業艱難等。

例句:領導辛苦了,這點兒活兒讓你乾的吭哧癟肚的。

霍霍

擬聲詞,原意是指肢體迅速動作而產生的風聲,後用來讚美消耗物資或金錢的時候行動大膽果斷。

例句:媳婦兒,你又買包了?這不是霍霍嗎?

尿嘰

原意是指小便的時候尿液撞擊物體發出的聲音,後用來形容為人行動迅速、處事果斷。

例句:你這人咋這麼尿嘰呢?

狗籃子

據《清史稿》記載,女真人以篾條編製成籃,用來盛放雜物。這種籃子儲物量大,方便攜帶,對於游牧民族的女真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用品,和獵狗的地位相當,故將兩者並稱,用來代指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人。另一種說法是這種籃子形狀像狗首,故稱為狗籃子。

例句:領導,你真是一個狗籃子。

欠兒登

據《奉天通志》記載,奉天地區有一種民俗,新生男嬰滿月時由族中長者舉起腳踩父親肩膀,取登科之意。父母供養子女讀書,被解釋為對子女尚未考取功名的一種虧欠。後用來形容父母供養子女的辛苦。

例句:爸,別忙活兒了,你這一天,跟欠兒登似的。

磕磣

磕者,硬碰硬也。磣者,砂石也。原意是指稜角分明、有原則,後來代指長相陽剛或者某件事辦的漂亮。

例句:老妹兒你長得太磕磣了。或:這事兒讓你辦的真磕磣。

埋汰

原意是指將不好的東西埋藏、淘汰,去偽存真,只留下美好的部分。後用來形容相貌美麗或事情辦的漂亮。

例句:這事兒讓你辦的真埋汰,或:老妹兒你長得真埋汰。

山炮

過去採石的時候要在岩石上鑿眼放炸藥,東北稱炸藥為炮。這個詞一般用來形容做事果斷乾脆之人。

例句:領導你真是一個山炮。

整景

讀作整景兒,整,在這個詞里的意思是營造。景,意思是情境、氛圍。這個詞的意思是形容某人全心全意為了另一個人謀劃一件事,多用來讚美幫助他人的行為。

例句:你跟我倆整景兒呢?

隔眼

據《遼海叢書》記載,金人分配物資的時候,用布蒙住首領的眼睛,意為不貪不佔、大公無私。這個詞一般用來形容為人處世不偏不倚、公正無私。

例句:領導你這人兒真隔眼。

事兒媽

原意是母親為孩子操持的各種瑣碎事務,後用來讚美幫助別人或者為自己憂心的人。

例句:你這一天跟事兒媽似的。

鳥悄兒

鳥,指男性生殖器。意思是男性陽痿不舉。例句:無,該詞語慎用,切記,切記。

賣大炕

東北氣候寒冷,家家有火炕。過去大戶人家一到冬天燒起幾鋪火炕,屋內溫暖如春,趕路的行人借宿於此,不但要留宿,還要管一頓早飯。第二天臨行之時象徵性的交一點錢給女主人即可。後來用「賣大炕」形容女性熱心好客。

例句:姐,謝謝你,你就是一賣大炕的。

棺材瓤子

東北為林區,多樹木。棺材多用上好的木頭製成三寸厚板,埋藏在地底經久不腐,尤其是棺材內部可能要等到幾十上百年才會腐爛。被視為長壽的象徵,用來形容長壽的老人。

例句:老李二大爺,哎呀,那個老棺材瓤子。

油漬麻花

過去食用油非常金貴,油炸的麻花被視為生活富足的象徵,油漬麻花,最早用來形容家境富裕,現在多用來形容一個人容光煥發。

例句:老妹兒,你這身打扮,油漬麻花的。

稀了馬哈

馬哈,指產於黑龍江的大馬哈魚。該魚身長可達一米以上,重幾十斤,每年從大海順黑龍江逆流而上幾千里產卵,途中歷經波折,幾經生死。這個詞一般用來形容做事兒認真、執著。

例句:領導,您干工作真是稀了馬哈的。

王八犢子

《禮記·曲禮》云:「玄武,龜也,龜有甲,能禦侮用也。」《左傳》云:「玄武在北方也。龜、蛇二蟲共為玄武,故蛇是玄武之宿,虛危之星也。牛是中國自古以來重要的生產生活資料,牛的幼崽東北稱之為牛犢、犢子等,龜被稱為王八。王八犢子的原意是希望小牛犢得到神獸的庇佑,健康長大。後用作祝願詞,祝願某人身體健康。

例句:你這個老王八犢子。

扯犢子

母牛產崽時,都是牛蹄先出來,如遇到難產的情況,需要人扯住牛犢的蹄子將其從母牛體內拉出來,這種行為被稱為「扯犢子」,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活動,因為關係到生命的延續和生產生活資料的增加。所以東北話里的「扯犢子」被用來代指一切嚴肅的、重要的行為。

例句:老師,你跟我倆扯犢子呢?

滾犢子

據《清史稿》記載,「有牝牛產崽,置於乾草中滾動,則百病不生」,過去東北人將小牛犢在乾草上滾動,希望小牛能百病不生,這一行為被稱為「滾犢子」,後來這一辭彙被引申為祝福身體健康的意思。

例句:二叔,你滾犢子吧。

皮兒片兒

最初是指切土豆、蘿蔔等蔬菜的時候,外皮削的乾淨,內瓤切的整齊。後用來形容某處的環境整潔。

例句:老妹兒,看這屋讓你收拾的,皮兒片兒的啊。

倒騎驢

該詞語出自民間傳說「張果老倒騎驢」的典故,原意是指一個人仙風道骨,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後用來比喻做事情有個性、不遵循固有的規則。

笆籬子

笆籬,是籬笆的倒裝用法。晉陶淵明有詩曰:「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東北話里「笆籬子」一般指高雅的、世外桃源般的環境。常見用法是「蹲笆籬子」,前面加「蹲」字,表示一種世俗的行為,意思是一介俗人身處高雅的所在,這是一種謙辭。

例句:老師,我天天上學,就跟蹲笆籬子似的。

割能

源自滿語意思是重要的、有價值的東西。另一種用法是「亂割能」,亂,讀作爛,表示很多重要的、有價值的東西。

例句:領導,你這辦公室,一大堆亂割能啊。

曬臉

據《遼海叢書》記載,過去女真部落選舉出的首領,在儀式上要去冠飾,於午時仰面對著太陽,使陽光照射面部,寓意是正大光明、公正無私。後用來讚美主動展示自己的才能或主動承認自己的過失的行為。

例句:你真能曬臉。

趕趟

趟,指田壟。所謂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古人感嘆生命的短暫與時光的無常,對人來說只不過是一年,對田間的莊稼來說卻是一生。而人的一生,又經歷了莊稼的幾十個生命輪迴,以有涯隨無涯,怠矣。這其中包含了樸素的唯物主義和相對論思想,這個詞的本意是人生命的腳步追趕不上莊稼生命的腳步,後用來指來不及。引申用法「不趕趟」,指還有時間,來得及。

例句:「哎呀上班要遲到了」,「趕趟」。「火車要趕不上了」,「趕趟」。

東北山林間多黑熊,性情殘暴兇猛,雖有好獵手而不敢與之接觸,所以民間諺語說「寧斗猛虎,不遇瘋熊」。熊,東北用來形容威猛,後來引申為樂於助人的熱心行為。

例句:領導,你這人兒真熊。領導,你這不是熊人嗎?

熊色(sai,三聲)

色(sai,三聲),在東北話里指樣子,熊色,意思就是像熊一樣。東北自古都是漁獵為生,對熊非常崇拜,這個詞是讚美一個人如同黑熊一樣威猛的意思。

例句:領導,你瞅你那個熊色。

五脊六獸

五脊六獸是漢族宮殿式建築,有上脊五條,四角各有獸頭六枚。五脊,指大脊(正脊)及四條垂脊。正脊兩端有龍吻,又叫吞獸。四條垂脊排列著五個蹲獸。統稱「五脊六獸」。 五個蹲獸分別是:狻猊、鬥牛、獬豸、鳳、狎魚。這五種神獸不分晝夜蹲守於屋頂,保佑家宅安康,所以這個詞多用來指廢寢忘食、不眠不休的忙碌行為。

例句:領導,您這一天真是五脊六獸的吧?

魂兒畫兒

東北地區受薩滿教影響,多有巫婆神漢進行跳大神活動,跳大神需要兩個人完成,大神左手持驢皮鼓,右手執榆木棍,不斷的敲擊和吟唱,請來的神仙附體於二神身上,口吐模糊不清的話語,並用硃砂在黃紙上畫出神秘而精美的圖案,來代表神仙的預示。這種圖案被稱為「魂兒畫兒」,原意是神仙的圖畫,後用來讚美一個人妝容或者某物體精緻美麗。

例句:老妹兒啊,你這小臉兒捯飭的,魂兒畫兒的。

提溜算卦

過去有遊行於江湖的算命先生,身無長物,僅僅身跨一個包袱,手持一面幡而已。提溜在東北話中的意思是拎著,原意是指身無長物,後用來讚美簡潔大方。

例句:大哥,你這身打扮,提溜算卦的。

嘴不啷嘰

啷嘰,東北話中指零碎,也指代各種粗話。嘴不啷嘰,意思就是這個人說話乾脆利索,或者很文雅,從不說粗話。

例句:我們領導開會的時候說話嘴不啷嘰的。

五迷三道

五迷三道此乃佛家語,五迷是因,三道是果,五迷者:財,色,名,食,睡。三道者:地獄,餓鬼,畜生。凡此五種,痴迷其一,必墮三惡道,所以這個詞用來警惕自己要時刻注意修心,不墮於三道。後用來指對某件事看得清楚明白。

例句:老師您講的真好,整的我五迷三道的。

揚了二正

揚者,弘揚也,二正者,正氣、正義也。東北話詞語間多用虛詞鏈接,了,在這裡無實意。該詞語的本意是奮發向上、弘揚正氣。後用來指處事光明磊落、一身正氣。

例句:領導,您這一天揚了二正的。

犄角旮旯

與莊子蝸角之國的典故本意相同,都是指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實際應用中意思相反。蝸角中尚能成一國,何況更大的牛角?這是典型的反語用法,用來指規模宏大的場所。

例句:故宮和我們市政府大樓一比,真是犄角旮旯啊。

破馬張飛

張飛是三國名將,相傳他不修邊幅,形象粗豪,破馬指劣馬。這個詞語也是典型的反語,負負得正的形容方式。一般用來比喻衣著整潔、舉止優雅、談吐優雅等。

例句:我們領導一天天破馬張飛的。

膈應

膈者,胸腹間的膈膜也。本意是碰到喜歡的人或者事物,心跳加速,以至於膈膜也跟著動了起來,彷彿在回應內心的想法一樣。後用來指招人喜歡的人或者行為。

例句:老妹兒,你咋那麼膈應人呢?

虛頭巴腦

虛,謙虛。指一個人發自內心的非常謙虛,而不是流於表面。巴,連詞,無實意,例如「筋頭巴腦」。多用來讚美謙虛的人或行為。

例句:領導,你一天凈整那些虛頭巴腦的事兒。

雞頭白臉

古人認為雞是鳳凰的後裔,雞頭羽毛鮮艷,是漂亮的代名詞,白臉,指長的帥的男子。雞頭白臉本意是指漂亮的、美好的事物,後引申為為人處事光明磊落,或長相俊美。

例句:我們領導開會的時候雞頭白臉的。

嚇人到怪

本意是某種行為能夠嚇到人就奇怪了,意思是不嚇人,引申為平淡的話語或者行為。

例句:這老師講課嚇人到怪的。

摳摳搜搜

過去東北農民將糧食貯藏在篾條編製的大筐內,有許多糧食顆粒會卡在篾條的縫隙中,需要一點一點的摳出來。這個詞用來形容勤儉節約,無微不至。

例句:兄弟,你這一天真是摳摳搜搜的。

五馬長槍

明末清初之際,滿族八旗兵橫掃天下,尤其是集群的騎兵進攻,聲勢浩大,銳不可當。這個詞用來形容做事果斷凌厲、不拖泥帶水。也作舞馬長槍。

例句:我們領導一天天五馬長槍的。

捂了嚎風

過去東北民居多用干打壘的形式,就是黃泥做成土坯,直接壘成牆。每到冬天寒風肆虐,順著牆上的縫隙吹進屋內,產生類似於嚎哭的尖銳風聲。如果用手捂住縫隙,則風聲不起,這個詞本意是指使風聲停止,後引申為安靜、嫻靜、儒雅等意思,也作捂了嚎瘋。

例句:我們領導一天天捂了嚎風的。

懸乎

語出「天地正氣,懸乎一心」,出處不可考,本意是指心懷天下蒼生,後用來代指說話或做事踏實、務實。

例句:我們領導說話可懸乎了。

扒瞎

原意是指扒開瞎子的眼皮,使之能夠視物。後用來代指去偽存真,善於在凌亂的事務中理清思路。

例句:我們領導一天可能扒瞎了。

騷性

騷者,離騷也。古人稱文人為騷人,騷性,指一個人溫柔敦厚、舉止儒雅,有古之文人的性情。

例句:我們老師可騷性了。

茅樓

本意是指茅草做的房屋,後用作對自己居室的一種謙辭,和劉禹錫《陋室銘》一樣,自謙中帶著自傲。

例句:「兄弟你這房子裝修的不錯啊」「哪裡哪裡,這就是個茅樓」

養漢

在東北過去的漁獵生活中,如果當家男子體弱多病,就需要婦女承擔大部分勞動,她們任勞任怨,用瘦弱的身軀支撐起自己的家,人們對這種行為尊稱為「養漢」。後用來讚美女性的各種優點。

例句:二嬸兒,你養漢養了這麼多年,真不容易。

打欄

本意是指為家養牲畜打造欄杆,防止牲畜走失和野獸侵襲。後用來形容為某件事出謀劃策,制定詳細的計劃。

例句:今天開會的時候,我們領導打欄了。

起秧子

東北農民在種植水稻的時候,要先於旱地整理出一塊平整的地面,稱之為「苗床」,密集的種植秧苗,待秧苗三寸高之時,用鐵鍬連根挖起,拆散之後種植於水田之中,這種行為被稱為「起秧子」。後用來形容如同播種般發起某項活動。

例句:今天開會我們領導起秧子了,給我們安排一堆活兒。

貓月子

民間傳說,貓在月圓之夜會蟄伏不出,幾乎不吃不喝不動。這種行為被稱為貓月子,後用來代指一個人安靜地處於某個場所。

例句:領導,您都在辦公室呆了一天了,貓月子哪?

打光棍

過去鐵匠打制工具的時候,要先將鐵棍燒紅,然後經過反覆鍛打淬火,最後打製成各種生產生活器具,這種行為被稱為「打光棍」。後用來形容對某件事廢寢忘食的鑽研、反覆推敲和琢磨。

例句:我們領導從上任以來,打了十年的光棍了。

跑腿子

本意是泛指一切每天行路的討生活之人,如郵差、走街串巷的貨郎等,後用來形容為做某件事而身體力行且不辭勞苦之人。

例句:我們領導是個跑腿子。

耍大刀

本意是指剃頭匠教授徒弟之時,因為徒弟學藝未成,不能使用標準的剃頭刀,而要用特製的大剃頭刀練手。後用來指無私的傳授技能,多用在領導、前輩身上。

例句:教我這些東西,你跟我倆耍大刀哪?

主意正

指有主見,不易動搖。

例句:我媳婦一天天的,主意可正了。

突魯反仗

來源於《左傳》中「曹劌論戰」一文,魯庄公採納曹劌的建議,在長勺之戰中擊敗了強大的齊國軍隊。在這場戰役中,曹劌提出了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作戰理論,使弱小的魯國反敗為勝。突魯反仗,用來形容做事果決且思路清晰的行為,或言語精簡有力。

例句:我們領導一天辦事兒突魯反仗的。

杵倔橫喪

原意是指非常有原則的人,在碰到喪事之時,謹遵禮節。後來代指雖然有自己的想法,但是非常尊重他人,言語和行為表現的非常溫順。

例句:這孩子,杵倔橫喪的。

拔犟眼子

東北人認為牛是一種脾氣非常犟的動物,所以民間有犟牛的說法。牛有一種俗稱「鼓眼脹」的急性病,是因為大量食入玉米、大豆等易發酵的食物引起的胃脹氣,嚴重的時候連眼睛都向外鼓起,如果不及時排氣治療,就會導致牛死亡。除了向胃部插管排氣之外,民間還有一種土辦法,即用剪刀剪去向外鼓起的牛眼瞼部分,並認為這種方法可以治療鼓眼脹,而且剪掉外眼瞼的牛在日後會非常溫順,這種行為被稱為「拔犟眼子」。後用來形容為人處事中正平和、不偏不倚。

例句:我們領導就好拔犟眼子。

撒謊撂屁

東北人認為,撒謊是一種非常不道德的行為,就和在公共場合放屁一樣,是沒有教養的表現。這個詞的意思是,撒謊就像放屁一樣,非常讓自己難堪。代指從不說謊的行為。

例句:這孩子一天撒謊撂屁的。

紫了皓青

青為木色,屬東方,代表著生機勃勃、欣欣向榮。道家認為紫氣東來,紫,則是富貴榮華的象徵。了,連詞,無實意,這個詞本意是指生機與富貴榮華兼備,後用來形容人的長相貴不可言,或者妝容精緻。也作紫了嚎青。

例句:老妹兒化妝了啊?這小臉兒,紫了皓青的。

(轉載請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更多內容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燕山野語)

創建於 2016-07-01作者保留權利


下文只提到了現在還很常用的東北方言,至於不常用的如果有感興趣的我會增補。

我說,抖機靈什麼的也適可而止吧。

一,日語

馬胡路:指窨井,下水道,井蓋。

來源:日語中的マンホール(manhohru),而日語中的這個詞來源又是英語中的manhole,本意是檢修下水道的人孔,演化成和制英語後又被音譯為東北方言。

通勤:指上班與下班的過程

來源:日語中的通勤(tsuhkin),與中文同意。

婆婆丁:蒲公英

來源:日語中的タンポポ(tanhpopo),取popo兩音後加「丁」字。

論文中有卻無法查證的有

打牙祭(偶爾的豐盛食物)おやつ(oyatsu)

瞎白話 (信口雌黃)喋る(syaberu)

磨嘰 (拖延)糯 (mochi)

二,俄語

喂的羅:指上粗下細的圓台形的水桶。

來源:俄語中的ведро(vedro),原意為水桶

蘇波湯:指一種用牛肉、白菜、西紅柿等做的俄式菜湯。

來源:俄語中的суп(sup),原意為湯。

大列(liě)巴:一種俄式麵包

來源:俄語中的хлеб(khleb),原意為麵包。

三,滿語(自己不會滿語,只好使用拉丁文轉寫)

嘎了哈(hà):一種動物的關節,被用作玩具 來源:gashuha

撥(bǒ)了蓋:膝蓋 來源:pelegar

埋汰:臟 來源:mait

哈喇:餅乾,蛋糕變質的奇怪味道 滿語:xar

撒(sá)目:四處看 來源:sapu

壓馬路:在路上散步 來源:japu


瀉藥。
這方言我就從來沒寫過書面語。誰知道怎麼寫啊?

東北方言大概有這樣幾種出處:
1.部分為滿語音譯,現在多見於地名比如哈爾濱市的「哈爾濱」一說就是曬漁網的意思,也有人考證說不是,咱不是語言或者歷史學者不深究。其實老地名里也有俄語比如果戈里大街,原紅軍街等等。
2.舶來語,俄語、日語居多,「外的羅」(可以肩挑的水桶)、「布拉吉」(連衣裙),以俄語和日語為主。
3.外省方言。以山東為主,「羹匙兒」(勺子,家裡一直用慈勺子,後來用不鏽鋼的,我爺爺奶奶就直接說鋼勺了,我理解為特指瓷勺)、「忌諱」(醋)。
4.本土文化。

應該就是你說的這種了,「無極溜獸」我猜是這麼寫,也有可能是別的寫法,正音是「無雞溜受」,意思是這個人在無聊或者無法忍受的到發狂的那種的程度或者狀態。

」樣了二怔「本意一個人的樣子看起來很傻很愣。也有裝腔作勢後的那種滑稽感的形容。其實從漢語的角度你抓住名詞樣子、結果形容詞二、怔也就能明白個大概了。怔、了、二,我理解都是同一個意思,就是愣的諧音,傻的意思。東北方言有些捲舌音發不出來,舌頭抵在下牙膛發就這樣了。

禿嚕反仗,覺得還是你這四個字表音挺準的。」伯勒蓋兒卡禿嚕皮了「,禿嚕指大面積的皮膚破損,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我的膝蓋摔壞了「。至於」禿嚕反仗「的意思就有點廣了,比如說你說話」禿嚕反仗「的,意思就是前言不搭後語,無邏輯感;」你這字寫的禿嚕反仗「是很亂的感覺,並且把紙都戳破了的那種才這樣說;」你這活乾的禿嚕反仗的「意思就是你沒幹好,前後返工多次或者拖延了很久的意思;有很多的時候,語義被無限擴大了,只要讓你感覺不舒服、不順心的事、物你都可以用」禿嚕反仗「來表達,我就這麼用。*——* 」禿嚕「就是那種很差的感覺,比如說割莊稼不是齊茬兒的,癩痢頭等。也有一種另外的用法,比如」禿嚕扣了「,基本上意思應該和粵語中的」卸肩「相近似,本意就是螺絲這種工具沒有了槽刃或者損壞了。返帳,」反掌「的諧音?基本上就是返工的意思,重點在返上。

浪蕩幽魂(這個真沒用過,也沒聽人說過),有個」吊(音屌)兒郎當「,全國人民都懂的吧?


破馬張飛,舞馬長槍,基本上一個意思,群魔亂舞可以解釋?基本上就是形容這個人說話,辦事的風格很魯莽、沒素質的那種人。貶義多吧。


稀里馬哈,辦事馬馬虎虎的意思居多。也有一種情況是說一個人的行為舉止輕浮的意思,和弔兒郎當非常接近。

滴流算卦,這個我用的比較少,有很多時候我發成滴流亂逛,基本上滴流的意思就是表示一種語氣詞吧表達情緒上的一種渲染。例如,「這領導真不是東西,這大冬天的讓我在大街上滴流的亂逛了一下午什麼都沒辦」。

雞頭白臉,正音「急赤掰臉」,「急赤白臉」你懂,就知道這話啥意思。


虛頭巴腦,正音「虛頭兒八腦兒」,啥意思,就是做人很虛偽,俺們東北人說你「不實稱」的意思。


這本書,妥妥的!


我來說一個。
「不遠遐」,遐就是「遠」的意思,「不遠遐」就是「不遠不遠」的意思,省略了一個「不」。


五脊六獸,犀利馬哈之類的詞,膠東某些地方也是常用(或者曾經常用)的。
聯想到本地有多人曾經「闖關東」過——很多人去過一陣子又撤了回來。就可大體認定,這些詞,很可能是那些魯西、膠東、河北等地的闖關東者帶過去並糅合了當地人某些常用語而生成的~


我們東北人喜歡發明四字成語,比如,瞅你咋的


冬天貓冬時候互相扯淡沉積下來的 跟現在網路語言類似


東北話卡哧土豆(削土豆),卡哧這個詞據說是出自滿語。


有好多詞是滿族話演變來的吧
比如旮旯哈,這個估計除了東北的都沒聽說過。。。

說到這提一句,清朝皇室應該是說東北話的,於是可以腦補一下→_→
還珠格格裡面皇上皇后格格阿哥嬤嬤說東北話的場景(手動滑稽)


我砍嘛,歷史書里大部分時間屬於少數民族的地盤,一直到清末放開移民,大批山東河北河南的失地農民闖關東,帶來了屬於中原的各種風俗習慣。再就是解放後北大荒變北大倉,生產建設兵團接納了全國各地的知青,這兩次大範圍的移民塑造了屬於東北的獨特文化,就跟亂燉一樣,大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在一起。

很多話,城裡生的孩子就不會說了,像我這種在老人身邊長大的還會說一點兒。

上面說過的不提了,比如形容多的時候,可以用「老鼻子」「哥哥泱泱的」,哎呀那街上那人,老鼻子了,哥哥泱泱的。

在《闖關東》第一部里,老朱家三兒子的老丈人付掌柜聽了別人的忽悠,全副身家砸在松茸上,結果被騙了。傳傑跟他說,他還不信,說:「你沒去過瀋陽,瀋陽老鼻子大啦。」

這個話我不知道是哪個編劇寫的,起碼在我砍省是不這麼用的,老鼻子只當形容詞,不當副詞。

「提溜甩塊」,就是形容人大包小裹拎了一堆東西。

「歇力搭漲」,形容人不耐疼,你看你,咋歇力搭漲的呢?那麼點個石頭子打一下也哭這樣。

「毛愣三光」,辦事不靠譜。

再就是"NE"不同於訥讀輕音,這個NE讀一聲,而且要加重,拉長音。形容人個性強,比較兇狠,含貶義。

再就是「得兒」這個詞,一般來說是罵人話。「你們宿舍那個誰誰誰,咋得兒了喝的呢?」這是說這人傻乎乎的。「我跟你說,別跟我得兒了喝的」,這裡當裝逼講,但總之,不是啥好話。

但我知道的,在大慶一帶是特殊的,大慶的得兒,是褒義,差不多相當於在社會上吃得開,混得好的意思。「對面樓李大牙,你知道吧?現在在南方混的老得兒了。」


師傅 前面大回 師傅 路口小回


我和同是東北人的同學說chua de,他們居然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我對東北話里特有的說法(包括方言特徵詞以及特有短語和熟語)進行了梳理,在天涯煮酒論史里發了一個帖子,叫《梳理東北方言人文內涵,還原東北人精神家園》,可供參考。我的看法是主要來自闖關東的造就。


得瑟(de se)
形容一個人不穩重。十分浪的感覺。
源於山東話蹀躞(diexie)
向上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軍裝中皮帶上的扣子可以掛一些小東西,比如小刀,打火石,平安符什麼的,由於這些東西是掛在身上的,所以當人活動起來的時候就會抖來抖去的,人們就將蹀躞帶這件裝備(實際上就是皮帶上的小掛鉤)用於稱呼一個人不穩重,上躥下跳的樣子。
來源是歷代服飾辭典,好像是,嗯。


馬葫蘆 意思是下水道井蓋,馬葫蘆來自日語
笆籬子意思監獄來自俄語


在民族文化長期的衝撞融合而成的,比如「扎古病」的「扎古」就是蒙古語


推薦閱讀:

維吾爾語和烏茲別克語到底有多接近?
同時學德語和法語現實嗎?
有哪些原本是某個學科/小圈子的專有名詞,後來被大眾濫用致使含義改變的詞語?
有哪些常在生活中出現,卻鮮為人知的錯別字和誤用詞?

TAG:語言 | 方言 | 漢語 | 東北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