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英國君主的翻譯為什麼是「國王」或「女王」,而不是「皇帝」?

是king 和emperor 這兩個單詞的差別還是政治等級上的差別如在 中國"皇帝"比"王"大

印象中德國好像是"德皇"


感謝邀請。

這個問題我答不好。以前曾就相關問題寫過一些答案,但考慮到有些問題說不清,所以刪去了。

這次不揣愚陋再說一點。希望能有專家進一步指正和補充。

上面一些答案以就相關的文字源流作了解釋。

皇帝與國王的關係或區分,可能與中世紀以來的政治—宗教秩序和觀念有比較大的關聯。

與這個問題關係比較大的一本中文書,可能是英國人詹姆斯 布賴斯的《神聖羅馬帝國》,但我現在記得已不太清楚了;不過這本書很老,其觀點到底還有多大的有效性也是問題。

我想區分兩種不同的歷史語境,一種是中世紀神學語境,一種是現代民族國家語境。我認為前一種語境的解體發生在16-17世紀,標誌性事件是歐洲基督教統一體的瓦解,以及三十年戰爭後現代國際關係(主權國家平等的理念)的確立。但第一種語境中的帝國和皇帝在隨後的時代時有顯露。

一、

聖經舊約《但以理書》中有個關於四個帝國的預言。先知在為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解夢時說,這位國王之後還有三個普世國家出現。類似的說法也見於但以理對海中四獸異象的解說。但以理的這個預言貫穿了17世紀之前的西方史學。基督徒後來把它發展成一種塵世時間的組織方式,四個帝國完結,末日也就到了。早期基督教歷史學家奧羅修斯和聖哲羅姆試圖用這種宗教神話去比附世俗歷史,而羅馬帝國的帝國就是最後一個世俗帝國,它負載著傳播基督福音的使命,羅馬帝國的告終意味著世俗歷史或塵世時間的告終,前三個一般認為是巴比倫、米底或波斯以及馬其頓人的亞歷山大帝國。

可以說,在神學歷史觀中,羅馬帝國具有特別的意義,它是人類拯救史的關鍵角色,這個帝國的最高統治者,即皇帝,自然被賦予神聖使命。問題是,羅馬帝國覆滅之後,末日審判一直沒有來臨,地上之城還存在著。於是教會的歷史學家們設法在羅馬之後的蠻族政權之中尋找這最後一個帝國的延續者。蠻族是些文化落後的民族,政治組織原始,教士是當時唯一有文化的階層,教會是西歐比較有成體系的組織,因此,蠻族世俗統治者需要他們在思想和政治組織上的協助,後者也需要前者的武力保護。兩者的結合在查理曼、在後來神聖羅馬帝國身上得到了體現,這些統治者被視為羅馬帝國的後繼者。 因此,帶有羅馬字眼的西歐中世紀政體,是帶有基督教的普世意味的,皇帝彷彿是神意在塵世的執行者。這種情況在東歐的東正教文化中也有反映,俄羅斯也稱莫斯科是繼羅馬和君士坦丁堡之後的「第三羅馬」,負有普世使命。

因此,中世紀歐洲的帝國觀念,可以說是基督教時間觀和羅馬帝國遺產結合的產物。相應地,中世紀歐洲有兩種普世權威:精神上的羅馬普世教會及教宗,世俗上的神聖羅馬帝國和皇帝。

二、

中世紀早期西歐的國王(拉丁語中的rex),最初看起來就像是些土匪頭目。不過後來一些為各個宮廷服務的神學家和法學家開始從聖經里搜羅證據,證明國王這個名號也有神聖的起源。這裡的關鍵是中世紀皇帝與國王之間是否存在先後或上下關係。

由於中世紀的那個帝國從來沒有達到羅馬帝國那樣有效的統一和整合,因此它的很多權利要求可能只是一種神學上或理論上的。12世紀時,德意志霍恩施陶芬家族的歷史學家、弗賴辛的奧托繼續發揮過去的的四個帝國過渡(translatio imperii)學說。第四個帝國,即羅馬帝國,其皇權將從羅馬人轉向拜占庭人、然後又從法蘭克人轉向德意志人,由此一直延續到世界的終結之日。因此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不止是個國家,它還是神聖歷史中的關鍵角色。這意味著,帝國及皇帝在歐洲居於頭等位置,甚至是某種涵蓋整個基督教世界的普遍權威。但這些說法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被各級統治者認可,是否已經、以及什麼時候成為一種全西歐的共識,我不清楚,只能從看到的一些實例作一點展開。

1、16世紀初,當法王弗朗索瓦一世與他王國的一位公爵發生衝突、公爵被褫奪領地之後,後者跑到皇帝那裡告狀,請他擔任仲裁者。有學者說,當時法國的貴族認為自己是國王的封臣,而國王們是皇帝的封臣。這就意味著,皇帝是歐洲最高的封君。雖然皇帝對法蘭西王國並無實際統治權,但至少說明人們的觀念中存在這種秩序。

2、 但著名的中世紀史專家杜比出示的另一條證據(10世紀左右,當時文獻相當稀少)表明,皇帝與法國國王並無孰先孰後的問題,他們的地位是平等的。

如果這兩條史實都可靠,解讀也都準確,那麼我們可以認為,在10世紀之後,帝國及皇帝地位優先的觀念,有一個在世俗統治階層樹立和傳播的過程。

(3)而13世紀之後法國法學家的工作似乎證實了這一點。他們論證說,法王就是法國的皇帝,他對自己王國的世俗權利是排他的。這可以說是近代主權國家的先聲。

但這些情況足以表明,至少在中世紀後期,皇帝在歐洲是個特別顯赫的、具有優先地位的頭銜,雖然他的實際權利到底如何另當別論。這一點可以從弗朗索瓦一世與哈布斯堡家的查理競選皇帝一事可以看出來。16世紀世紀以後,土耳其人對歐洲的威脅很大,長期保有皇帝頭銜的哈布斯堡君主國同時又是抗擊異教徒的堡壘,這可能有利於皇帝威望的延續。

在神聖羅馬帝國(15世紀後加上了德意志民族的限定語,也許這本身就標誌著普世帝國觀念的衰落?)內部,皇帝的頭銜確實是高於國王的。1356年黃金詔書確定的七大選帝侯中,第一位是波西米亞國王。在後來俾斯麥的德意志第二帝國,除了皇帝,還有好幾個國王,如普魯士的(兼皇帝)、薩克森的、巴伐利亞的。

三、

宗教改革之後,歐洲的基督教統一體不復存在,教宗不再是普世精神權威,即使是對法國這個天主教的長女,羅馬教廷的影響力也已經越來越小了。從國際法上說,1648年的威斯特法利亞和約確立了主權國家平等的近代原則,皇帝只是一個平等的締約方,法理上對於其他君主不再有優先地位。因此可以說,皇帝和帝國逐漸失去中世紀的普世主義優越感。

但帝位優越感以及與之相伴的普世追求,在後來兩個拿破崙身上似乎有所體現。1804-1806年的那些事件,可能拿破崙是想將哈布斯堡皇帝殘留的優越感徹底抹平,他想成為歐洲的首席君主或最高仲裁者,不僅是實際上的,而且要名號上的,因而皇帝和帝國觀念可以為他所用。而小拿破崙的帝位可能與他想充當整個天主教世界的最高庇護者的奢望有緊密關聯。此為一點推想,需要進一步論證。但到這個民族國家的時代,皇帝與帝國的政治訴求似乎不合時宜。

德國的情形比較特殊。它的民族國家(而且是不完整的)建立得比較晚,而且神聖羅馬帝國跟德意志民族有太長的糾結,因此帝國理念在德國政治文化中的影響很大。魏瑪時代,人們仍稱這個國家為Reich(帝國),它的議會叫Reichstag,雖然它是個民主制的共和國。近代德國歷史學對中世紀特別有好感,Reich 被賦予很多神話和超民族的使命感,在第三帝國時代成為擴張的一個意識形態來源。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德國不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民族國家這一事實。

P.S. 這個問題還涉及教權和俗權的關係,比較複雜。 同樣地,基督教世界與異教世界的關係,它如何把後者納入自己的歷史觀之中,也是個有趣的問題。


@肖深刻的九叔 的答案一語中的。

不過除了國家的名分外,跟原文的本意也有關係。比如king就不能翻譯為皇帝。這屬於翻譯的標準問題。


因為英國是沒有皇帝的。

在歐洲,凡是皇帝必定是和羅馬帝國有直接關係,而英國就沒有。(拿破崙屬於膽大包天的)

不過英國有些君主還有一個頭銜是印度皇帝。(如維多利亞)


皇帝統治的是包括多個「國家」的帝國,國王只統治一個「國家」,英國在歐洲沒有帝國,在其他地方也沒有(殖民地不算),只有印度才是帝國,所以印度獨立以後就只能做國王了。


這是大陸這邊特意注意這塊,所以這樣翻譯。香港那邊就翻譯英皇。一是香港那邊不在意這個,二是大陸這邊還在講究以前那些大位名分,馬克思那套又鄙視皇權。再說到實際操作方面。英國在維多利亞時候,女王稱過皇帝,印度皇帝,在印度獨立後,自然取消了。然後說到歷史,皇帝這個詞是中國特色的詞,是秦始皇為了把自己跟別人區分開,自立的一個詞,表示是全天下的唯一主人(就是全世界,古代世界觀),全世界就沒這個詞的翻譯,當然深受中國影響的日本就翻譯了天皇一詞,這還涉及到片假名、平假名問題,算不算翻譯都打問號。近代翻譯時,涉及到古羅馬的問題,中文就拿皇帝這個詞代用。古羅馬皇帝跟東方皇帝、君主之類的根本就不同,打個不恰當比方,古羅馬皇帝就跟現在的軍事獨裁者一樣,是大將軍的羅馬發音,後來西羅馬滅亡,教皇就給個人情給蠻族首領,後來凡爾登協議,把查理曼帝國分家了,大家協議德國那邊繼承大將軍頭銜,各自干各自的。到拿破崙,他耍流氓,把神聖羅馬皇帝趕走,你只能叫奧匈帝國皇帝,羅馬的這個拿破崙自己當,接著他就被全歐洲乾死了。俄羅斯在彼得他們時候也不服氣,也要當,太遠,別人懶得管。結果一戰結束,皇帝全下台了,死的差不多了。

特別注意的是,1、歐洲自古從來就沒統一過,所以不存在至高權威(世俗的),也就一個教皇有幾百年的權威,還沒大規模的自己軍隊(少數軍隊有);2、在歐洲稱帝,相當於宣示自己對全歐洲都有主權,凌駕於其他國家國王之上的,除了神羅有法定地位,其他誰敢?連拿破崙都被弄死了。大英帝國當年最強盛時候,也只敢自稱印度皇帝,不敢稱不列顛皇帝,就是這個道理,無法理依據,只能把自己搞成公敵。朱元璋當年剛起兵不也是緩稱王嗎?一個道理。


因為英國是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是王國而不是帝國。

這裡有個名分的等級的。神聖羅馬帝國這個級別的君主才是皇帝,其他的基本都是王,當然還有大公,盧森堡就是公國(dukedom),其君主是公爵一級的(duke)。

另:周朝的時候有齊桓公和晉文公等公爵,而秦國的國王是侯爵。


滅亡多個國王的上司才是皇帝,中國秦始皇后皇帝分封誅殺的諸侯王類似春秋時代各國封號那就是了


英國的國王相當於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國王,比如秦王、楚王等等。

由於中國自秦朝開始已經沒有國王和分封制,所以中國就沒有王了,只有一個皇帝。而歐洲因為始終沒有組成一個聯合的國家,所以王這個稱呼一直保留至今。

另外,德國叫自己的國王為皇帝,是尊稱,他們認為自己是神聖羅馬帝國的傳人,理應繼承皇帝的稱號,其實德皇和英王的等級是一樣的。就比如秦晉兩個國家,一個叫晉文公,一個叫秦惠文王,但是等級是一樣的。

再說說皇帝這個詞兒,中國本沒有皇帝,自從有了嬴政,才有了皇帝。古時候有皇和帝這兩種尊稱,用於國王中的英雄人物,比如伏羲氏、黃帝、堯、舜等等,嬴政自認為是開天闢地第一人,是英雄中的英雄,所以把好詞都集中到一塊兒,合成皇帝,他自己嘛,當然就是始皇帝了。這有點像林彪給毛澤東封的四個偉大:偉大的導師、偉大的領袖、偉大的舵手、偉大的統帥。總之是把好詞都堆到一塊,以體現受封者天下無敵,四海歸一,聖人出,黃河清的狀態。


國王是諸侯,皇帝是天下共主。英國系列國王只有在征服印度之後,自封了(?)個印度皇帝。德皇是傳承自神聖羅馬帝國。


百家講壇上說

皇帝 這個詞是秦始皇創造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自認為是「德兼三皇,功過五帝」,將「皇」「帝」這兩個人間最高的稱呼結合起來,作為自己的稱號,從此天子稱為皇帝。」

源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0013.htm

翻譯是為了讓不懂外語的人理解大概意思

真正的意思你還是去學習外語在外語語境里好好理解吧

皇帝這個詞是中國特有的 有文化含義的

怎麼能用在別人頭上

放到外國人頭上都是錯的

用中國人特有的辭彙解釋西方權利關係?

以上專業人士不思考詞語本意 答了一大堆似是而非的東西


我記得有看到說如何區分是否是皇帝要看皇帝手下有沒有常備軍


從傳統上,歐洲的皇帝必須是經過羅馬教廷承認的,羅馬帝國的繼承者,英國人不是羅馬政教體系的;從世俗上,帝國一般要包含多民族成分,維多利亞時代,英國確實被譯為大英帝國,且英國國內的出版物也承認這種說法,維多利亞一世也被稱為英女皇,直到香港回歸前還是這麼叫。


這兩個頭銜其實沒啥關係,英國君主被譯為國王(或者女王)是因為英國是個王國。

關於維多利亞女王,她實際上是有多個頭銜,包括英國的女王,和印度女皇兩個。即強調她作為英國的君主,仍然是王;作為印度的君主,才是女皇。至於這個理由,前面有解答說過了,是因為她女兒當時即將成為德國的皇后,於是英國人就搞了這麼一套讓她也有個Empress的頭銜。


歐洲人的皇帝都是繼承羅馬帝國的,所以去羅馬加冕是稱帝是稱為羅馬人的皇帝的,而國王就是的領主了,包括大公國的大公,性質是差不多的。沙俄的沙皇是繼承了拜占庭帝國的,所以使用雙頭鷹,也稱為皇帝。普魯士統一德國,重新建立帝國,稱神聖羅馬帝國是第一帝國,德意志帝國是第二帝國,所以當時皇帝身兼德皇和普王兩個身份


簡單的說,歐洲稱皇帝的都是傳自羅馬帝國,是由天主教教皇加冕的,例如奧匈帝國自承這一體系,君主稱皇帝;東羅馬帝國自成體系,是由東正教大教主加冕的,俄國沙皇就是自承東羅馬帝國,所以成皇帝。再例如拿破崙在1804年由教皇加冕,成為法蘭西帝國皇帝。

從中國來講,歷史上都是天授神權,自己就能稱帝,例如三國後期,大家都當皇帝了。

英國的皇室歷史上就都是外族,各種德國人、法國人,在英國也宗教領袖最高也是天主教大主教,一開始是受教皇任命的,後來任免權還被英國國王給收了,怎麼可能給他加冕的機會。


說通俗簡單點:一王國元首自然是國王,維多利亞女皇,是因為印度跪舔王公奉上印度皇位。


簡單來說,題主說這是翻譯的問題,只是題主的一廂情願,她不叫皇帝是因為她不是皇帝,她叫王是因為她就是個王。歐洲有過三個帝國,從來沒有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王國,看到了?她就是王國,只能有王。


首先,皇帝是比國王高一個檔次的。中外皆然。

其次,英國是曾經有過皇帝的。

歷史上英國女王維多利亞的一個女兒嫁給了德國皇帝,稱號

就是皇后Empress。比母親的稱號Queen要高。按照禮儀,QUEEN見到EMPRESS是要行禮的,哪怕這個QUEEN是EMPRESS的母親。

於是英國人想出了一個辦法,封維多利亞為印度女皇,EMPRESS OF INDIA。解決了這個級別問題。後來的幾個英國國王也兼任了印度皇帝一稱號,直到印度獨立。當時在位的是現在女王的父親那個時候。

所以維多利亞以後到現在女王之前這70年間,英王(女王)也是皇帝(女皇),但是現在沒有了。


國王只是一國之主,皇帝是帝國之主,帝國就是要消滅別國才能叫帝國。從歷史上講歐洲之主是羅馬帝國,其他各國都是小王國


推薦閱讀:

Hardcore應該怎麼翻譯為好?
《看見》這本書如何翻譯成英文書名?
為什麼很多外語片電影名稱翻譯中文時不直譯?
「勿謂言之不預」英文是怎麼翻譯的?
「青梅竹馬」用英文怎麼翻譯?

TAG:歷史 | 英國 | 女王 | 翻譯 | 歐洲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