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前驅和後驅的優劣各在哪裡呢?寶馬為什麼要堅持全車系後驅呢?


謝邀。盡量說的簡單一點。

現在前驅的優點是結構緊湊,總成集成度高,製造/維護成本低。缺點是前軸軸載大,運動性偏差,另外前驅車因為加速時重心後移的緣故無法實現太大的動力輸出。

後驅的優點是運動性更好,可以搭載更大的動力單元。缺點是後軸結構複雜,會佔用車輛空間,且製造/維護成本也會更高。

寶馬品牌目前仍可認為是全系後驅,但我覺得並不存在堅持一說。寶馬到目前為止一直使用後驅布置,一方面當然是因為品牌的運動取向,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在後驅布置上積累了大量經驗,自然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梅賽德斯使用後驅也是一樣的原因)。但是也一直有傳聞下一代的1系會使用前驅布置,梅賽德斯的A/B級更是一直採用前驅方案。因為恰恰在緊湊型車這個級別上採用後驅是相當不經濟的,拿現在1系的后座空間/行李箱尺寸和A3還有A級比較一下就能看出差別。

至於另一個答案中提到的ESP效果,只能說那篇文章的作者有點想當然了。

ESP在設計的時候難道會不考慮不同車型的行駛特性么?演示視頻只是為了便於理解才簡化了ESP的作用方式。

前驅車真的出現了嚴重轉向不足並且後內側車輪幾乎要失去與地面的接觸時,ESP會先對前內側車輪施以剎車,這樣一方面產生一個使車向彎內旋轉的力矩,另一方面通過剎車增大前軸軸載減小後軸軸載,從而增加前外側輪的側向力,減小後軸的側向力,進一步把車頭向彎內推。

另外那篇文章的觀點幾乎是前驅車一定等於推頭,後驅車一定等於甩尾。這顯然是錯誤的。

前驅還是後驅只是影響車輛行駛特性的一個因素而已,其它例如懸掛的形式/調教等等因素同樣會嚴重影響行駛特性。最後車輛究竟是傾向於轉向不足還是轉向過度是由整車的設定綜合決定的。

事實上現在在民用領域不管前驅還是後驅車,都更多的把車輛調成略微的轉向不足。因為尤其對經驗不多的駕駛者來說,轉向不足要安全和可控的多。



豪華車基本以後驅為主,後驅帶來的是更好的動力性和更長的軸距設計,而奧迪鍾情前驅,是因為它是前驅的締造者,君不見奧迪前懸都很長么,就是為了前移發動機,方便重量配比,而寶馬賓士的前懸都很短,帶來比較好的轉向指向性和通過性。

簡單說如果勞斯萊斯和本特利都是前驅,前驅才會是豪華車的主流。

今年或明年BMW會推出前驅車型,其中一款便是與賓士A級競爭,而X1的換代產品也將改為前驅及四驅,這可以說是對市場和成本的妥協,也可以理解為對自身的顛覆。


維基總結的很清楚:http://en.wikipedia.org/wiki/Automobile_layout

我就不一一翻譯了。


優缺點大多都說不完整,還是自己體驗更好。

超市裡面的手推車,有一個是可以轉向的,一個不能轉向的。

你在前面多推幾次,在後面多拉幾次,自己慢慢體會,比這裡這些人告訴你的從書上抄的答案靠譜。


我說兩句吧

其實,前驅後驅的說法不是很全面,還有一個發動機前置後置,縱置橫置的問題,這個集合上前驅後驅,才能把前驅後驅說明白。

寶馬的特點不是後驅,而是前中置後驅

就是發動機做到前軸後面一點,然後發動機縱向放置,通過傳統軸驅動後輪,因為是縱置

,需要做一次縱橫裝換,才能驅動車輪。

寶馬這種布局的優點是,發動機雖然是前置,但是偏中間,又是後輪驅動,一套傳統系統在車後,這樣重心會偏中心,前後重量比例做的比較好,有利於操控。缺點是,會佔用空間,駕駛艙會比較小。

發動機縱置其實有個缺點是經過一次縱橫轉換,會降低傳動效率,體現在油耗上就是費油。優點是傳動軸等長,沒有扭力轉向,還有有利於操控。

縱置發動機還有個有點是發動機縱向放置,左右兩邊留的空間大,前輪可以放比較複雜的懸掛,提升操控性。

後輪驅動的優點是車往前跑的時候,重點後移,後輪抓地力強,一樣的驅動,後輪渠道的效率就要高一點。同樣發動機的車跑圈,後輪渠道的比前輪驅動的要快一點。

從上面這些特點可以看出,寶馬的布局都是為了操控,為了快而設計的,為此,寶馬犧牲了空間,犧牲了油耗。所以各種測試裡面,寶馬同級別的車都是跑的比較快的,這就是它布局的優勢。

其實,就普通應用來說,寶馬在同等軸距下,空間又小又費油,不是很適合家用,是駕駛者之車。但是在中國,寶馬變成身價的象徵,什麼人都買。

前驅車,一般都是前置前驅,發動機橫置

就是發動機橫過來,放在前車輪軸的前面,這樣的好處是充分利用空間,兩個車軸之間的距離都是駕駛艙的,一樣軸距的車。前置前驅的車要寬敞許多。

還有一個好處是發動機的動力方向和車輪一致的,而且距離很近,傳動效率高,會比較省油。

但是前置前驅,發動機橫向放置,空間佔用的很多,前懸掛就只能簡單了,操控就會弱一點,而且車的重心靠前,驅動轉向全在前輪上,前輪和前懸掛負擔很重,操控也會影響。

此外,因為重心的原因,前驅車跑圈會比後驅車慢一點,前面說了。


後驅優點:

1.發動機艙空間更加大,能做到前後配置比例均衡,車子穩定性更強。簡單來說,常規情況下80速度轉彎,後驅相對前驅更加穩定車子不會飛出去。

2.後輪驅動,前輪就只需要控制方向了,更加靈活。

寶馬這個品牌主打的就是運動操控性能,所以必須要是後驅的。考慮到操控性能的車子都是後驅。

但是考慮到實用性的,比如2系旅行,比如新X1,都是前驅。


這個問題,我稍微也看過一些資料,來湊湊熱鬧。雖然前面的人幾乎都講全了。

在汽車的發展歷程上,現代的汽車一開始其實是後驅。那時候前驅實現起來還有很大的技術難度。比如將發動機,傳動系統,轉向系統,緩震系統全部集成在前面,是一項比較複雜的技術。在當時,機械技術還沒有那麼發的基礎上,無法將那些系統做成那麼精細從而可以汽車前面進行集成。但是大多汽車廠商對前驅車發展的技術優勢和前景有所展望,因為前驅車有後驅車無法比擬的優勢。比如前驅可以更好地保證傳動效率,不需要製造其他的傳動系統,減少車重和空間。讓車內空間不進行擠壓。並且減少製造成本。並且後面的懸掛得到了改善,行李箱什麼的也都空出來了。前驅的牽引與後驅相比通過前驅指引方向其車跑的時候更加具有穩定性。在這種情況下,研製生產前驅車形成了一種趨勢。後來技術攻克之後,大多數的車都往前驅進行了發展。

所以前驅車主要的優點就是製造成本,空間,可穩定的行駛。

前驅車的劣勢主要就是車的重量集中在頭部,車的重量分布不均勻,前重後輕。並且前輪要承受轉向的和牽引的雙向功能。這種情況下如果轉彎,前輪一方面要有牽引的摩擦力,一方面又要克服切線方向的離心力。在速度過快的時候,就容易轉向不足。

後驅的優點主要就是車身配重平均,比如寶馬車就傾向前後1:1的配重比例(不是絕對的,是近似),整個車重量均勻。後輪驅動,前輪轉向各司其職。車的操控性會好很多。但是容易發生甩尾的情況。可以試想下在超市推購物車和拉購物車的區別。

各個品牌都有自己的造車理念。自己車的特點特色。寶馬提升駕駛樂趣就是它的主要方向。對比以上的特點,綜合考慮之下,你就會發現為什麼寶馬選擇後驅了。

補充一點上面沒怎麼提過的:技術的提高,使現在的車不局限與前驅後驅。針對各種問題都有了改善。比如針對前驅轉向不足的情況。很多公司開發了後輪隨動轉向技術,就是前輪轉向的時候,後輪也進行小角度的轉向,這樣解決了轉向不足的狀況。另外寶馬等豪華品牌的逐漸應用四驅技術。高檔次的車型和中低檔次的高配版本都採用了四驅技術。另一方面採用輕型材料和精製的機構設計,使得車子在各方面都有周全地提升。


動態特性方面(不考慮車輛懸掛的實際調教)一般來講:

前驅是趨向於轉向不足(understeer, 推頭)

後驅則趨向於轉向過度(oversteer, 甩尾)

結構方面,

前驅通常對應橫置發動機布局

前驅通常對應縱置發動機布局

所以,

前驅的優點:

1、對於大多數駕駛者,轉向不足比轉向過度,安全感更多一些,也更容易補救;

2、由於發動機橫置,相同軸距,能夠做出更大的駕乘空間;

後驅的優點:

1、轉向過度的趨向對於駕駛愛好者來講,過彎更有樂趣;

2、驅動半軸等長,急加速時不會像前驅那樣發生扭矩轉向,導致車輛跑偏;

3、縱置布局才容易放下大排量發動機(V12不容易橫著放,V8橫著放印象中也只有Volvo干過);

4、縱置發動機重心可以落在前軸後面,整車獲得更好的前後配重比(奧迪等「大眾」車除外);

5、加速時重量後移,後輪附著力更強,適宜作驅動輪;

6、前驅左右驅動半軸相比後驅短,意味著車輪上下運動時,萬向接頭活動角度較大,使用壽命縮短;

7、驅動軸布置在前軸會與轉向機構相互影響,並增加前輪簧下質量,不易獲得自然、直接的轉向回饋;

8、由於變速箱的關係,橫置發動機曲軸必然高過前輪驅動半軸,而縱置發動機的曲軸與變速箱、轉動軸、後輪驅動半軸可以設計為基本處於同一高度,從而降低重心;

9、激烈駕駛時的橫向加速度,可能會導致橫置發動機機油左右分布不均,影響潤滑(參考上世紀關於本田參加F1比賽的紀錄片)

總結:

後驅(或以後驅為主的四驅)加上縱置發動機布局,是高大上的必要條件。


簡單說,前驅後驅的區別就像你在超市裡面拉手推車的感覺一樣。

前驅車是你在前面拉手推車,

後驅車就是你在後面推手推車。

你可以體會他們在轉彎的時候區別


BMW有前驅了


寶馬有前驅車,2系多功能旅行車,前驅,3缸,1.5T,7座。

還不是專供天朝。德國進口的。

當然,國產寶馬2系也是前驅,5座,沒有全景天窗。


有一句老話是這麼說的,坐賓士開寶馬。坐賓士是指賓士的舒適性高,也可以這樣理解賓士品牌注重的車子的舒適性,給人一種尊貴感。開寶馬是指操控好,給人的運動感強,自然車子性能好。這兩大品牌的車子在大體上又所區別。至於寶馬為什麼用後驅較多,主要還是考慮的是寶馬給人帶來一種貴族式的運動車,主打操控性。豐田銳志也是後驅車,所以想想銳志就明白了。


網上有比這個更好的對比視頻,但是一時找不到:

http://www.56.com/u40/v_MjA2Nzg2MjE.html

從 4 分左右可以看到,前驅和四驅無法達到後驅那種持續的動力漂移。這種小眾需求,或者說僅僅是讓車主感覺自己有這種能力(大多數人可能都不會親自嘗試),也就算是一個優勢了。


想像下,東北冬天裡開著一台後驅的寶馬,車內坐著東北的社會大哥,身上紋著吊睛白額大蟲,如果文藝范的還會多加一朵玫瑰,傳遞一種「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的鐵漢柔情。車內空調吹的火熱,手裡把文玩盤的「咔咔」發響,跟著音響里的DJ邊開邊喊麥,喊的熱火朝天,一腦門子汗,此時出現上坡路段就尷尬了,輕點油門打滑不動,重踩甩尾......

如果下車推,雖然穿著貂皮,可裡面光著膀子,剛出了一身汗,容易感冒

如果不推,一個小坡都上不去,看著旁邊的車從你身邊駛過,在白貂老妹面前豈能丟了面子!

如果,換做一台前驅的寶馬,不僅不會丟面子,還會被車內的乘客一致表揚:

"老鐵,穩!"


後驅開起來多舒服。轉個彎什麼的,感覺可棒了。

就是別遇到下雨下雪。很危險。問過德國人,他們也不明白。


寶典鎮樓。

上學期正好學了汽車動力學的橫向動力學問題(操縱穩定性),那就從理論的角度上扯一扯吧。

結論:後驅車傾向轉向過度,前驅車趨向轉向不足;後重車趨向轉向過度,前重車趨向轉向不足。通過後驅達到良好轉向靈活性,通過發動機前置來調節(前重)汽車轉向特性,從而使汽車轉向特性理想化。

———————————————————————————————————————————

下面寫下關於爬坡的時候,各種驅動形式的特性。

在談問題之前,有幾條基礎內容需要提一下:

1.爬坡和加速的時候,汽車會產生質心後移的現象,即後軸軸荷增加,前軸軸荷減小,其基本原因是質心高於車軸,在有加速度或者重力加速度在汽車行駛方向分量的時候,會產生力矩。

關於各種驅動形式的汽車爬坡特性,大概分為4類:

1.前驅

前驅車在爬坡的時候,在這四種驅動形式中相對來說性能是最差的。

由於爬坡時候質心後移,後軸軸荷變大,前軸軸荷變小,前輪可傳遞的力也變小了,偏偏前驅車是用前輪獲得驅動力的,因此前驅車實際可獲得最大驅動力變小了。

2.後驅

後驅車與不可分配驅動力的全驅車各有優勢區域,後驅車隨著爬坡角度的增大(質心後移導致後軸荷增大),可獲得最大驅動力相對變大。

3.驅動力分配不可控全驅

這種驅動形式是比較平衡的,他的最優勢驅坡度取決於他的軸荷分配與驅動力分配。

舉個栗子,有個車,軸荷分配6:4,前後驅動力分配4:6,在平路上的時候前軸軸荷大,可獲得的最大驅動力大,但是因為只分配了4/10的動力,所以有些多餘了,後軸相反,4/10的軸荷對比6/10的驅動力是不夠的。然而當汽車爬坡的時候情況就有所變化了,隨著坡度的增加,前軸軸荷減小,前軸最大摩擦力減小,後軸反過來,當前軸的摩擦力還夠用的時候,動力性能不斷變好,汽車發揮出相對最好的驅動效果,直到某個點(這是個特殊的點)前輪摩擦力不夠了,後輪摩擦力可能還有點多餘。之後就反過來了,隨著後軸軸荷過度的增加,前軸摩擦力的繼續減小,情況變成前輪驅動力減小,後輪可能增加也可能不變,相對比在那個特殊點前的情況(前輪不變,後輪增大),驅動效果變得比較惡劣一些。極限情況,對比於後驅車,後驅車希望所有質量都壓在後輪上,那麼他所有的驅動力就都用上了。全驅最理想的是在那個點的位置,驅動效果相對最好。

4.驅動力可控全驅

這個可說的不多,因為各輪驅動力可控,他可以一直按照摩擦力以最理想的情況驅動,所以他也是最優秀的驅動形式。

原理:慢慢寫


寶馬也有四驅


前驅會轉向不足,後驅會轉向過度。

談不上堅持,就是傳統而已。


前驅在雨雪路面比後驅更安全,Top gear里有一期drag race1系M135 vs Golf GTI輸了,1系在雨天加速到120kmh時失控滑出跑道。你以為compact車型全是前驅只有寶馬1系是後驅是偶然嗎?前驅在濕滑路面更安全,空間更實用。後驅有操控樂趣,但消費者買緊湊車多數是作為第一輛通勤+小家庭車,也沒多少人中二到用第一輛車去賽道漂移燒胎。玩賽道的多數是家裡已經有實用大車之後再買緊湊型性能車。就算現實中drag race或上賽道比圈速,標榜後驅的1系也是輸給高爾夫R。中大型車多數是後驅,另外討論。


推薦閱讀:

男朋友喜歡修車,送什麼禮物比較好?
新馬自達 3 和 6 外形性能油耗安全,各方面都不錯。這樣的馬自達離汽車品牌第一集團的距離為什麼還是挺大?
發動機如何把最大扭矩設定在某一固定轉速或某一區間?哪些參數決定最大扭矩對應的發動機轉速?
汽車的啟停系統是否會對汽車發動機造成傷害?
中國國產車的發動機是自主研發的嗎?使用日本發動機的比重大嗎?

TAG:汽車 | 汽車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