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歷史上的科學家大多數也是哲學家,而現在的科學拋棄了哲學,科學和哲學不應該是相輔相成的嗎?


第二個分句前提設置有誤,現代科學家未曾拋棄哲學,「嚴謹的邏輯, 合理的假設, 嚴密的論證,實踐的驗證」,科學精神本身就是一種哲學。科學家對哲學的態度沒有變化,只不過在科學不發達的年代,科學家具有的科學精神更容易顯露出來。
產生現代科學拋棄哲學這種誤解的原因可能在於:歷史上科學和哲學都不發達的時候,在兩個領域都成為大家是很有可能的;隨著現代科學和哲學的一步步深入和細化,專業性越來越強,在兩方面都成「大家」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其實實際情況是:大多數優秀的科學家都有相當高度的哲學思想,只不過在哲學專業領域上只能算是業餘選手;反之哲學家的情況也是如此。


看看科學家們是為什麼和怎樣拋棄哲學的吧:

他們一個接一個地起立發言,我發現這是我出生以來,第一次聽到那麼多關於磚的天才的說法。後來,就像所有典型的哲學家一般,場面一片混亂,好笑的是,在先前那麼多次的討論中,他們從來沒有問過自己,究竟像磚塊這類簡單物體是不是「本質物體」,更不用說電子了! ——磚塊算不算是一種本質物體
哲學家是那些知道很少,而且越來越少,直到他們對任何事情都一無所知的人。科學家是那些知道的很多,而且越來越多,直到他們知道一切的人。
——哲學家將對任何事情都一無所知

人類自古以來敬重動腦的人,用動手的方法理解世界則是近代科學興起才有的習慣。古代中外各路哲人全都熱愛說理勝過熱愛事實。他們或者引用神話典故,或者引用先賢明言,而完全不屑於對照一下實驗結果。據說亞里士多德也不知道出於什麼理論計算,認為女人的牙齒比男人少。他結過兩次婚為什麼就不數數自己妻子的牙齒呢?
——亞里士多德為何不數數妻子有幾顆牙
這麼多年來,科學理論的細節雖在不斷演化著,但科學的理念始終是非常樸素的。哲學流派及觀點的層出不窮在很大程度上背離了這種樸素性,它們在對科學的貢獻上走向衰落是早晚的事情。
——小議科學哲學的功能退化

我們未能找到任何顯示現代科學哲學對科學研究有貢獻的無爭議例子,因此,起碼在我們討論所及的範圍內,現代科學哲學對科學發展的貢獻基本為零。不僅如此,我們甚至沒有發現上述判據允許的科學家自己完成研究所需的科學哲學思考的情形,這表明極有可能存在一個更強的結論:即不僅現代科學哲學作為一門學科對科學發展的貢獻基本為零,現代科學哲學思考-包括科學家的思考,但不包括從早期中期科學哲學中吸收的樸素觀點-對科學發展的貢獻也基本為零。科學發展的基本動力來自於自身的傳承、實驗、數學推理、以及早期中期的某些樸素的科學哲學思想。
——小議科學哲學的功能退化
昨天夜裡我們一起看斯賓諾莎寫的東西——那些最幼稚的推理!全是那些屬性啊,物質啊,到處都是這些無意義的反覆。我們開始發笑,哦,我們怎麼能這樣呢!我們面前的可是偉大的哲學家,而我們竟然嘲笑他。
因為我們找不到原諒他的理由!與他同時代的有牛頓,有研究血液循環的哈維,這些掌握了分析法的人,正在用分析的方法取得進步!但是你拿任何一個斯賓諾莎的命題,再拿一個與之相反的命題,然後對照這個世界——你無法判斷哪一個正確。他們確實令人敬畏,因為他們有勇氣去研究這些偉大的問題,但是假如你在這個問題上不能有一點成就,你的這種勇氣就沒有什麼價值。
——斯賓諾莎的無價勇氣

我讀大學時曾經為哲學著迷過幾年,後來清醒了。跟物理學和數學的輝煌成功比起來,我學的哲學觀點顯得那麼昏暗和空虛。從此以後,我有時試著讀了一些關於科學哲學的新書。我發現,有些書的術語簡直無法理解,我只能認為它的目的是去感動那些混淆晦澀與深刻的人。...
也許有些讀者 (特別專業的哲學家讀者) 會認為像我這樣與科學哲學格格不入的科學家,應該從容地避開問題而把它們留給專家。我知道哲學家怎麼看科學家的哲學努力。但是我不想在這兒充當哲學家,而願做一個無悔的科學家的樣板——他沒有在專業的哲學裡找到任何幫助。...
即使是哲學思想過去幫助過科學,但它們已經徘徊得太久,在今天的危害大於曾經起過的作用。
——終極理論之夢
什麼是好的科學,這是由實際做科研的科學家決定的,而不是由哲學家或者「基比澤(kibitzers)」決定——基比澤是意地緒語里的詞,指的是那些到處瞎嚷嚷、說話卻空洞無物的人。
——請無視閑言碎語,物理學,全速前進吧

不存在一個統一的科學哲學,科學哲學早已分崩離析,有相當多的門派實際上是在從事貶低科學,否定科學,埋葬科學的工作。
——還有科學哲學這樣一門學問嗎?
物理學影響哲學,但哲學從來沒有影響過物理學...
我完全不同意坂田的那種看法。我認為坂田對物理學有相當貢獻,不過這不起源於他的哲學,而起源於他對物理實際的認識。我不同意他自稱起源於哲學。他從哲學出發的那些做法都是不出結果的。我認為他越少用哲學,他的成就越大。
——科學與哲學:楊振寧篇

現代科學哲學家越來越無法深入理解科學前沿的東西。當年Russell對數學基礎中的哲學問題進行研究的時侯,他能夠寫下任何一位數學家都不敢小覷的數理邏輯巨著。而如今,隨著科學的發展,深入理解科學所需的基礎知識及悟性要求越來越多。科學哲學家-哪怕是受過一定科學訓練的科學哲學家-對自己感興趣的科學分支所具有的理解,已經越來越不可能象當年Russell對數理邏輯所具有的理解那樣深入,從而也越來越不可能提出對科學家有啟示作用的新東西來。
——小議科學哲學的功能退化
若干年前, 聽丁肇中先生報告, 報告結束後, 按照慣例他開始回答在座聽眾的問題。 報告是英文講的, 問題也是用英文問的。
在他回答了一大堆技術細節後, 某個年輕模樣的人站了起"You are also philosophy doctor, what is you opinion of blalblablabla philosophy blablabla(省去聽不懂的一千字) "
丁回答(記得是用中文回答的):俺沒有學過哲學, 也聽不懂你在說啥, 要不... 找個人幫你翻譯翻譯。
——看到有人說哲學, 我來講個故事

對人文學科低迷狀況的診斷結果,直指我們文化中的反智潮流和大學的商業化。但是坦率地說,有一些傷害是人文學科自己造成的。伴隨著它的目中無人的蒙昧主義、教條式的相對主義、和令人窒息的政治正確性,人文學科還沒有從後現代主義的災難中恢復過來。他們制定不出發展規劃。好幾個大學校長和院長向我哀嘆說,當科學家走進他們的辦公室時,他們會宣布一些令人激動的新的研究機會,並要求資助以便開展實施;而當人文學者過來的時候,則是來懇求對他們一直以來的行事方式保持尊重。
——科學不是人文的敵人
最為極端的反科學觀點發源於歐洲的愛丁堡學派,稱作科學知識社會學SSK。他們全盤否定科學研究內在的客觀性和合理性,認為是各種社會因素,尤其是社會利益決定了科學知識的產生過程,把利益看作科學家從事研究活動的自然動因和各方爭論的內在理由;他們渲染科學發展的「恐怖」,聲稱現代科學是西方帝國主義統治東方陰謀的延續,主張清除「後殖民主義」;他們鼓吹以「生態主義」抵制所謂科學的「工具主義」,主張人類應回歸自然狀態;他們反對核能利用、反對轉基因、甚至反對一切工業文明。
——反科學思潮辨析

不能因為在某些方面物理學和哲學一樣無能為力, 就認為兩者對現代科學所起的作用可以比擬。 其實別說哲學, 在某些大家一樣無知的領域, 物理學甚至不比神學、 巫術, 乃至街頭混混的癔語高明多少 (所有的 「零」 都是差不多的), 但最終將是物理學而非其它成為探索自然本原最銳利的武器。
——什麼是科學
容易被物理學家拋棄的是那些只涉及原則上不可觀測的東西, 或者以那些東西為主體卻對可觀測現象缺乏良好描述能力的理論。 要注意的是, 在這裡被接受與被拋棄之間的界限是十分模糊的。 把這一界限搞清楚通常是科學哲學家喜歡的課題。 不過我覺得科學哲學之所以有那麼多流派, 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科學哲學家們往往試圖把一些沒有可能、 或沒有必要精確化的東西加以精確化。 對一個本質上模糊的東西精確化顯然會有許多不同的做法, 在模糊地帶各人可以有不同的劃界方法, 每種劃界方法都有其道理, 同時卻不免都有反例 (否則就不模糊了)。 出現反例大家就修改界限, 結果改來改去, 把界限改得跟分形似的, 卻依然說不清道不明, 形成永遠爭論不完的話題。
——什麼是科學

不管它在哲學上的價值怎樣,在科學上,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說要比它以前或以後的任何學說都更接近於現代觀點。它在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的摧毀性的批判下,實質上遭到壓制。從科學觀點來看,這應該說是不幸。後來幾個時代竟讓各種形式的柏拉圖主義代表希臘思想,這個事實實在是科學精神從地球上絕跡一千年之久的原因之一。柏拉圖是一個偉大的哲學家,但是在實驗科學史上,我們不能不把他算作一個禍害。
——科學史及其與哲學和宗教的關係
他們寫得越多,就錯得越多。
——地心說 vs 日心說

________

相關鏈接:

  • 哲學家論哲學與科學
  • 科技之於哲學意味著什麼?
  • 「如果不輕視哲學,科學必定會發展得更好更快」嗎?——怎樣實證哲學的荒謬 (5)

科學如何拋棄哲學?你隨便找一門科學,然後看它的史學:比如數學史、物理學史、心理學史、、、哪門你看看不是哲學?


哲學無用,也無需有用。科學追求實際成果,而哲學不追求。
哲學,只是單單純純的愛智慧,和好奇。科學哲學,也無非是哲學的一門分支,它更多的是承載哲學式的好奇,而非科學的實際意義,或者做出什麼實際的成果。
無論哲學在實際上有沒有給予科學以可評估的幫助,哲學的精神本身就已經滲透到科學中去。西方從十五,十六世紀開始的科學發展和其後的工業革命,無不以在西方歷史中紮下深根的哲學式的好奇與懷疑為根本的動力和方向之所在,沒有了哲學精神,也便不會有如今科學的發展吧。
世界不是以科學為中心的,說哲學對科學有所助益也不意味著哲學的存在是為了幫助科學。它們本是兩片凈土,彼此之間或有交集,常給予對方以意想不到的啟發。


題主給了一個本來就是錯的問題,我從未看到現代科學拋棄了哲學,科學家和哲學家只是以不同的方式理解著世界,本質上都是尋求一種理解,而且藝術、宗教,其實都是在尋求這種理解,沒有任何的差別,只是走的路不同,尋找答案的方法不同。哲學家思考廣泛,科學家相對專一,但是力求客觀,有說服力。

本人是學數學的,可能理科反映出來的哲學思想較工科更多一些,因為工科很多是技術的學習,更可能因此而掩蓋其背後的哲學思想,不過建議多讀些科學史,因為有好多東西課堂上是學不到的,但是恰恰大量思想精華都在這裡。讓我來舉幾個例子來說明吧。科學與哲學的相互理解,只說近代。

1、龐迦萊猜想: 來源於拓撲學,已經被證明,拓撲意義下,世界上只有三種曲面,從數學上定義了宇宙的幾何結構

2、空間: 我們通常所說的空間都是指三維歐式空間,數學的空間是n維的。不僅如此,我們生活的歐式空間僅僅是無數空間的一種而已,它在數學上由八條法則確定,還有各種各樣的空間,它們之間的差別在於量不同,量的關係不同,法則不同,就像人生活在不同的世界或者不同人種生活在不同的社會體制下,但是這樣的空間並非無用的,現實空間雖然不是這樣的,但是現實的某些問題中的量的關係卻遵循相似的規律,他們都是不同空間的「公民」。

3、非歐幾何: 建立了兩千多年的歐式幾何學也不再是唯一的幾何學,過一點僅有一條與已知直線平行的直線的假設也被推翻,更重要的是非歐幾何成了廣義相對論的基礎,而且也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如球面幾何

4、布爾代數: 一群羊加一群羊是多少?兩群羊,錯!是一大群羊。我們從小被教育1+1=2,但是這只是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而已,從來沒有被證實。布爾代數在數字邏輯以及計算機領域都是基礎的基礎。

5、群論: 伽羅瓦是我最愛的一個天才,他創立的群論居然在很多地方都有應用,而他做的工作不過是做出一個結構,就像一個籠子,這個籠子框出了一些量,然後就有了效果。現在有很多數學家也在造籠子。

6、運算: 乘法滿足交換律,這是小學生都知道的事,不過19世紀的小學生可能並不知道,因為實在太顯然了,根本沒有必要單獨計較。直到有一天我們遇到了四元數和矩陣。之後我們就發現各種顯然的運算規律可以普遍地不成立。。

7、數系的擴充從根本上改變著我們對世界的理解,康托的集合論告訴我們什麼是無限,無限有不同種類的無限。提幾個數學上最最重要也是基本的概念:映射、函數、連續、線性、測度……其背後的哲學意義希望大家自己體會。另外提一句,現代數學基本都是建立在連續空間之上的,也許你會問空間不是連續的嗎?還有其他的形式嗎?當然有,以前的數學家們也試著從離散空間和粘性空間的理解角度建立數學體系,這三種空間對應著三種不同的哲學理解,只不過因為描述上太繁瑣,後兩種被淘汰了,現代數學只是為了形式上的簡單而選擇了連續空間,並非數學一定是這樣!

8、可以說,基本上數學的每一次大的突破都與某種哲學理解息息相關。物理上更不必說,簡直多到不能更多,全部都是哲學理解,得到了驗證,然後被記錄流傳下來。

9、大多數工程都是物理知識和數學模型的產物,是物理的更高層抽象。舉兩個例子闡述其哲學思想: 自動控制,這個專業年紀很小,抽象出系統的概念,用輸入輸出和狀態參數來描述和控制一個系統,本身就是基於一種哲學理解,我們打個比方,更加形象,一個教室里學生不認真聽課,這個時候作為老師的輸入就應該調整,進而影響學生的心理狀態和興趣點,希望得到的輸出結果就是學生將目光集中到老師和黑板上,這樣一種控制過程和自動控制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而且在處理非線性控制系統時會使用若干線性系統替代,這個微積分的思想是一致的,局部線性化,思維之力,以簡馭繁,並且認為局部範圍內,變化足夠小,這也解釋了連續這個概念為何如此重要。

10、工程舉例:香農的資訊理論與通信原理: 香農之前我們不知信息為何物就像現在的我們依然無法詮釋時間的概念,香農將信息定義為對不確定性的消除。並為此建立了一套數學模型,接著就有了今日的通信技術。

所以: 題主所說,科學拋棄了哲學,這點是不成立的,我也了解不是太多,很多的東西希望大家自己去了解。科學還有工程技術的確需要處理很多的細節,但是不能被這繁瑣的細節遮住了眼睛,每一種研究都有其建立的目的和意義,有的時候我們也追求實用,工程技術很多時候是為解決問題而生的,但是其背後的理解才是我們不屑追求的本質。


感覺不是所有的科學家都需要哲學家的思維,但是傑出的科學家一定有哲學家的思維,因為他們都是在孤獨中尋找自我認識的突破。


因為不懂哲學也能搞科學


科學=哲學=藝術,任何人為將這三者割裂的行為,都是無法取得成功的。


科學家拋棄的不是哲學本身實質,而是哲學的外在形式。因為其科學家也是不懂其哲學的,而其莫不然的又身在其哲學中。所以這就有點那個生在廬山廬山不知廬山真面目的情景。為此,這都只能怪人們不能把哲學定義而為,所以有才有的這種結論和認為吧。其實哲學很簡單,只是人們想複雜了,所以總是找不到出口和正確處。因為自問所有事物不都是由簡單到複雜的不是。


所謂科學,並不能說脫離了哲學,而是從自然哲學中逐漸的完善,分枝,細化。為何在過去哲學科學是不分家的,因為,哲學是人們研究世界的產物。在古代並不需要現如今這樣繁雜的社會分工,也沒有這樣多種多樣的科學需求。在簡單認識世界的需求上,哲學自然而然的承擔了科學的功能,哲學家往往是科學家,這樣說合理些。


不能說科學拋棄了哲學,甚至不能說科學離哲學越來越遠,歷史只有在科學極端不發達導致愚昧的時候二者結合最為緊密,現當下,科學的發展基本上符合人類的認知,也就是說沒有出現類似於十五十六世紀時期人們對於自我認知與法解釋的地步,那時候科學的發展是推動了科學與哲學的緊密聯繫,那時候所提供的哲學觀點基本上現在還能用。只有當科技發展到人類再一次高程度的自我懷疑,可能會迎來一次思想哲學的討論變革。


推薦閱讀:

為什麼哲學上的唯心和唯物不能同時存在?
矛盾的鬥爭性與同一性和普遍性與特殊性是什麼關係?(哲學上)
如果有人跟你說,你現在不是在教室里考試,而是在睡夢中夢見自己正在考試。可以從哪些方面證明他是錯的?
中國古代的哲學中有邏輯學和形而上學嗎?
什麼是休謨問題?

TAG:哲學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