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貨不發達的時候,南方和北方的豆腐有什麼區別?為什麼會這樣?

是不是南方的嫩豆腐比較多,北方喜歡做老豆腐?


感謝妮娜邀請 :) 這問題是我在做麻婆豆腐她在吃豆花的時候糾結出來的,既然被邀請啦,我就搜索總結著來答一下 :P

我們所熟知的豆腐分類是:老豆腐和嫩豆腐。其中老豆腐也被成為「北豆腐」、「硬豆腐」,嫩豆腐又被稱為「南豆腐」、「軟豆腐」。這個分類的依據是制豆腐所用凝固劑的不同和豆腐的含水量。

老豆腐,是指含水量50%-70%的豆腐。一般以鹽滷作凝固劑,也有的以石膏或酸黃漿水作凝固劑,其特點是點漿溫度較高,凝固劑作用比較急劇,豆腐硬度較大,韌性較強,含水量較低,味道較香,蛋白質含量在7.4%以上[1]。

嫩豆腐,則指用石膏作凝固劑製成的含水量較多的豆腐,其特點是質地細嫩,富有彈性,含水量大,一般含水量為85%-90%,蛋白質含量在5%以上。用葡萄糖酸內酯作凝固劑製成的盒裝豆腐、袋裝豆腐也屬於嫩豆腐的範疇[2]。

說到南、北豆腐這樣的叫法,倒不應該與通貨情況有關。畢竟豆腐在古代難以保鮮,即使南北共通也應當是豆腐製作工藝的共通。而這種共通並不是難事,南北應當同時都掌握了兩種製作工藝。所以我推斷南、北豆腐命名產生的原因不在南北工藝的區別,而是因為南北飲食習慣的區別。

-------------------

[1] http://doufu.guojiaguo.com/products/gongsichanpin/201001051.html

[2] http://doufu.guojiaguo.com/products/gongsichanpin/201001052.html


呃,這個問題問得好,促使我去網上亂查了一下。

結果就是@徐卓爾說的完全對,南豆腐就是用石膏凝固的,北豆腐就是用滷水凝固的。

順便說個故事吧,我生長在哈爾濱,母親那一支來自北京,我姥姥偶爾會喜歡吃王致和的臭豆腐——就是那種和腐乳差不多塊兒,灰綠色,聞起來很臭的食物。後來看小學生作文選,有篇文章(好像是武漢人)充滿感情地描繪了家鄉美味的「炸臭豆腐」,繪聲繪色,這就讓我幼小的心靈受到了一定衝擊——我實在很難想像王致和臭豆腐怎麼能穿在簽子上,炸了然後不就主食干吃……後來我來到北京,才知道這倆臭豆腐完全不是一個路數……


我在北京幾乎沒買到過嫩豆腐,每次買回來的豆腐都是老的不行~用我媽的話說就是一根繩子繫上能拎到成都……

不過話說回來南北豆腐製作工藝是不一樣,在四川的話豆腐一般都是石膏點的,石膏使用的量控制豆腐的老嫩

在四川估計老一點的就是豆腐(但其實也很嫩,口感很好),嫩點的是豆花,再嫩一點的是豆粉~每一種的吃法都不一樣~

作為一個地道的四川人,我確實吃不慣北方豆腐


@徐卓爾@張妞妞 ,為啥你們就能如此一刀切南北豆腐?自貢不是四川不是南方?千年豆花之鄉 富順豆花,不是你們口中的北豆腐?


既不是用石膏點豆腐,也不是用滷水點豆腐,而是用酸漿點的。另外感覺有些地方的豆腐,不論南北,都有股類似糊了的異味,不太習慣


淮南八公山豆腐種類多多,是豆腐的發源地。


南方豆腐是石膏豆腐,北方豆腐是滷水豆腐,所以南方的嫩些,而北方的豆腐老一些。所以形成的吃法和習慣也就不一樣了。


湖北鍾祥,豆腐按塊賣,屬於嫩豆腐。買了後,到家一看,得都碎成一坨渣了。有幾次都刻意小心的提回來後,切了,發現都沒辦法從案板上弄到鍋里。換了不知多少家了,從沒有發現哪家的豆腐提回來不碎的,現在沒啥事絕不去買豆腐。

有次看見一家作坊用千斤頂來壓豆腐里的水,速度很快,現在對這邊這個行業都不感冒了。


都好吃, 老豆腐多為燉, 嫩豆腐多為炒


說到南、北豆腐這樣的叫法,倒不應該與通貨情況有關。畢竟豆腐在古代難以保鮮,即使南北共通也應當是豆腐製作工藝的共通。而這種共通並不是難事,南北應當同時都掌握了兩種製作工藝。所以我推斷南、北豆腐命名產生的原因不在南北工藝的區別,而是因為南北飲食習慣的區別。


推薦閱讀:

你生活中遇到過哪些因為方言鬧出的笑話或者好玩的事?
為什麼北方過小年而南方少有人過?
宿舍南方人天天早起吹頭髮唱歌製造各種噪音,反正他就是不打擾別人休息難受,想報復,怎麼辦?
還沒開始吐,但是總是反胃?
為什麼廣東人天天洗澡?

TAG:美食 | 烹飪 | 飲食 | 人文 | 南北差異 | 豆腐腦 | 豆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