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時候一些人把漢語拼音「yuan」(/??n/)的音發為 /?an/ 乃至 /?ɑn/ 是有意的嗎?為什麼?

註:漢語拼音的書寫不精確表示發音,普通話發音 yuan(üan)里的「an」和 luan(uan)里的「an」發音不一樣,而與 lian(ian)里的「an」一致。這裡討論的問題就是某些時候一些人把 üan 的「an」念得和 uan 里的「an」一樣的情況。

在民族唱法中常能聽到這種現象,而且不一定在句尾(也就不一定是為了押韻)。一些氣宇軒昂的綜藝節目主持人也會這麼念。一些廣告詞也這樣,比如最近播出的一個三元牛奶形象片片尾的「有愛、有緣、有三元」念成 [j??.ai.j??.?an.j??.san.?an]。(@DimLau 找到了這個片子,可以聽聽感受一下: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gxNjY0Njky.html)

其它 juan、quan、xuan 這幾個音似乎也有類似的現象,但不如 yuan 的這麼常見。

我記得之前看到有人提及傳統上一直認為 üan 與 an 是押韻的,那麼是否把 üan 念作 [?an] 較為傳統的發音?

或者是否音樂里把 yuan 讀作 [?an] 是像把「的」讀作 di、把「了」讀作 liao 一樣的習慣?

是否有某些書籍或論文討論過這個現象呢?


Ian、üan因同時帶有靠前的i、ü韻頭與n韻尾會使韻腹/A/偏前,就像uang中的a會偏後成為/ɑ/。這種主母音的移動是自然的,從音位上不會影響到押韻 (就像in、un、ün在普通話音系中是帶i、u、ü介音的en韻,儘管其中的e受到介音的影響,已經發得不十分顯著了,但依然與/in/、/un/、/yn/有所區別) 。

在不同的曲藝形式中,為了使咬字能夠清晰、響亮、符合該門曲藝形式的特點,往往會削弱介音對主母音的影響,屬於藝術加工,不能與日常口語做比較。

另外,即使包含介音,零聲母與非零聲母下的主母音也有著些微差異,如bian與yan。


樓主的提問牽涉到了音位學中有爭議的問題。

目前這個問題學界有兩派意見。

一類學者認為,普通話an、uan、ian、yan中的a所表示的音位是完全一樣的,都屬於a音位。衹是ian、yan兩韻母母音舌位較高,靠近[?];而an、uan舌位較低而已。

另一類學者認為,普通話an、uan的音位是a,而ian、yan的音位是?;分屬兩個不同的音位a和?。這兩個音位是絕對不能混同的,國語中「伢子」≠「爺子」,有音位區分。

很明顯,《漢語拼音方案》的拼寫已經告訴我們,其製作者所持的是第一派的觀點,要不然他應該標記為an、uan、ien、yen纔對。

將yan韻母中的近[?]母音[?]發成[a]或者[ɑ]的應屬一種方言現象,河北境內的北京官話區有這種現象。若按照第一類觀點,an、uan、yan三韻母的舌位一致,而ian的舌位略微偏高,靠近[?];但都屬於a音位。若按照第二類觀點,這些方言中an、uan、yan均屬於a音位,而ian屬於?音位。

這種音變的起因是y介音引起的母音鈍化,使? &> a &> ɑ。若這種音變進一步發展,母音會進一步後高化,依次變為y?n、yon、y?n、yun,最終吞沒主母音變為yn。當然這需要幾百上千年的時間。


應邀。拋磚引玉

發音的分化即是普通話的「四呼」

開口呼(開) an(an)

合口呼(合) uan(uan)

齊齒呼(齊) i?n(ian)

撮口呼(撮) y?n(yan)

在普通話里是不應該混的。

相混的原因應該是某些方言人士發不好üan音。並且漢語拼音方案也有誤導性。即使標成üan也不太好,何況ü上的兩點還通常省略。



@蘓北電鑽殺人狂

有些問題是否屬於neutralisable opposition?

另外對於音位底層,共時和歷時的思考並不矛盾吧


According to Zee (2003) and Duanmu (2003), Mandarin undergoes a phonological process named Triphthong Raising, where segments in the rhyme like [high][low][high] becomes [high][mid][high].

Here [i] [y] and [n] all require a high tongue tip position. Therefore Triphthong Raising raises the in-between [a] to a higher [?] (or [?], if you like).


這個問題應該是漢語拼音方案的誤導

沒有去嚴格區分同一個韻母在四呼中可能存在不同的發音

讓人們直觀得覺得它只有一種發音,無意識得去自作聰明得糾正了本來準確得發音。


--------本回答可忽略----------------------------------------------------------------

回答經過修改:我已被告知我的以下回答跟提問者提的問題不是一回事,但是有知友建議保留,所以我就沒刪了。

在壯族的語言發音中,是沒有圓唇音,既沒有ü也沒有üan,所以壯族人說普通話只能這樣習慣發音:

「發源」 念成 「發言」

「語句」 念成 「以記」

「圓圈」 念成 「言尖」 (註:壯族語言中也沒有送氣音,所以q發j音)

「信譽」 念成 「信義」


推薦閱讀:

「質量」與「教室」的正確發音?
現在的普通話相比上世紀的普通話在語音上有什麼變化?
如果49年時中國定粵語為普通話,對中國的文化、社會、風氣將會有怎樣的影響?
「你有去過北京嗎?」里的「有」是怎麼來的?何時出現的?
上海人說滬語是否經常夾雜普通話?為什麼?

TAG:方言 | 漢語 | 語言學 | 普通話 | 音系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