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了一篇JCR一區的SCI是怎麼樣的體驗?
如題,最好標註學科、影響因子、期刊
ps:雖然用影響因子來評判一個人的工作好壞是很無腦的事情,但是大環境就這樣,大家也沒辦法。
我發了一篇文章,我也不知道它算不算一區,怎麼辦呢?
感覺很迷茫,感覺需要學習分區相關知識~
我來搬磚歪樓(zuo ke pu),你們不要拍我;
如果是官方JCR一區的話,搞不好是中科院分區的3區,可能不會太High~
一圖流:
如果想看的話,我繼續搬磚:
目前,根據JCR分區表對SCI論文進行評價的模式已被國內部分高校和科研機構採納,因為它有利於鼓勵科研工作者向本學科的高級區域投稿。國內主流參考的SCI分區依據主要有中科院JCR分區表以及湯森路透JCR的Journal Ranking分區兩種。
其中,中科院期刊分區表則被更多的機構採納以作為科研評價的指標。中科院JCR分區表概況由於不同學科之間的SCI期刊很難進行比較和評價,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世界科學前沿分析中心(原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對目前SCI核心庫加上擴展庫期刊的影響力等因素,以年度和學科為單位,對SCI期刊進行4個等級的劃分。一般而言,發表在1區和2區的SCI論文,通常被認為是該學科領域的比較重要的成果。期刊學科劃分中科院JCR分區表對所有期刊的學科劃分作出如下規定:大類學科:醫學、生物、農林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化學、工程技術、數學、物理、地學、地學天文、社會科學、管理科學及綜合性期刊,共13個大類。 小類學科:即JCR學科分類體系Journal Ranking確定的176個學科領域。需要注意的是,一本期刊只可屬於一個大類學科,但是一本期刊卻可以屬於多個不同的小類學科。例如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只屬於「工程技術」的大類學科,但具體可進一步細分為5個小類學科。
JCR2014發布的8618種SCI期刊在各中科院大類分區下的數量,其中醫學類、工程技術類、生物類的期刊總數最多。
期刊分區方法
中科院期刊分區依據也是基於一個期刊的影響因子,但是採用的是三年平均影響因子,優點是減少了有些期刊影響因子逐年波動較大帶來的不穩定因素。具體方法:根據13個大類學科,分別將各大類的SCI期刊由3年平均影響因子劃分為1區(最高區)、2區、3區和4區四個等級。中科院分區的1區到4區的期刊數量不等,呈金字塔狀分布。前5%為該類1區、6%~20% 為2區、21%~50%為3區,其餘為4區。
中科院分區表的大類分區中還會遴選出一些優秀的Top期刊:1區期刊直接劃入Top範圍內;2區中2年總被引頻次指標位於前10%的期刊也歸入Top期刊集合。中科院JCR分區與湯森路透JCR分區的比較學科劃分不同:湯森路透JCR的Journal Ranking沒有設置大類學科,只分為176個具體學科,也就是中科院分區表中所指的小類學科。分區方法不同:Journal Ranking以當年的影響因子為基礎,每個學科分類按照期刊的當年的影響因子高低,平均分為Q1、Q2、Q3和Q4四個區,Q表示Quartile in Category。湯森路透分區中期刊的數量是均勻分為四個部分,而中科院分區表四個區呈金字塔型分布,缺點是一區期刊數太少。
合併/更名期刊的處理方式不同:中科院分區表是基於JCR的數據,但對於JCR中期刊刊名更名/合併的情況進行數據規範處理。對於變更刊名的期刊,JCR會保留兩個刊名,會計算兩個影響因子。中科院分區表會將變更前期刊數據合併到變更後的期刊,且重新計算影響因子,只保留變更後刊名和ISSN。
目錄&>&> 賤賤『分類』合集
專欄&>&>『研』『組』『文』
其實都是鏡花水月,為了畢業,為了混口飯吃,我JCR一區發了4篇一作,當然有水的,也有不錯的,但是畢業壓力太大,不敢憋著賭大新聞.
所以要問JCR一區發文章什麼感受:如果說讀博進度條是四格,每發一篇就有一格變綠,發完就通關了,和打遊戲通關感覺差不多謝邀。
數學一區一共就10個期刊,四大期刊一共五個,這就佔了一半,剩下的看了看最有希望的是CPAM。。。
我覺得我可以洗洗睡了。。。
_(:з」∠)_
目前博士三年級,陸續發表了十幾篇SCI了,自己寫的有8篇,其實沒怎麼關注過期刊是幾區,只是覺得是領域內的權威期刊,就想投稿試試。剛剛去查了查,確認了一下。
第一篇錄用(不是第一篇寫的,我才不會說第一篇寫的論文被reject了呢)的是IEEE/ASME的TMECH,大類2區,小類算1區。過程很艱辛,從投稿到錄用歷時8個半月,經歷了reject resubmit,major revision,minor revision,accept。磨礪了自己應付審稿人的耐心,每次回複信寫的超長。
記得收到錄用通知是個中午,一覺醒來,迷迷糊糊看看郵件,看到accept一下子清醒了,一個鯉魚打挺坐起來,反覆看了好幾遍,心裡卧槽了好幾遍,老子也是有SCI的人了!而且說實話,這個期刊雖然if不算高,確實很難,領域權威期刊,專家都很認可的。所以,確實激動了好久。不過,慢慢的發論文多了,那種優越感漸漸也沒了,想著的是未來我要發多少paper,而不是想著過去我發了多少paper。後來發的還有一個大類2區小類1區的是MSSP,這個期刊就比TMECH簡單一些了。
再後來,第一篇大類1區是APPLIED ENERGY,說實話,一個1區可能比一些4區還簡單一些,哈哈哈。
最近剛剛錄用了一篇大類1區,好像大類小類全都1區,IEEE TFS,這個1區感覺難度挺大的,我狗屎運好,經歷了一次rejectresubmit之後,改了一遍直接過了!過了!過了!我真是受寵若驚,本以為又要跟第一篇一樣幾經波折呢,哈哈哈! 另外有幾篇ASME的,if低,4區,但難度還不小呢。體驗就是,從來沒把畢業作為一個目標或者壓力或者心裡負擔,可以多想想未來十幾年的規劃,然後開始準備。多發論文,心裡踏實。
如果有人說我灌水,我只能說,別侮辱了灌水這個詞,我這種產量還真算不上灌水,哈哈哈!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遠不如中第一篇paper的時候爽...
土木工程地震領域貌似還沒有這麼牛的期刊。不過我會努力的,也許在別的期刊,比如applied energy,來一發
謝邀。
目前只發了一篇二區,等發了一區再回答吧。
JCR一區,生物類。碩士一篇。
還有沒有影響因子文章一篇,非一作文章四五篇。
沒什麼特別的感覺,
碩士就讀的學校是廣州一所211高校,老闆是英國籍華僑,實驗室每一個年級有3-4個碩士,1個博士,幾乎所有人都拿國獎。這篇文章是我第二篇但是是第一篇SCI,傾注了很多感情。結果並不理想。
但我用它去申請國獎申請獎學金申請國際會議以及申請985高校的保送博士。並且只用這一篇。目前985博士在讀。
得來的這些東西遠沒有我熬夜寫回review的感觸深刻。
謝謝自己。作為提問人,謝謝各位的回答
看到賤賤老師關於JCR分區的解釋,我覺得我需要補充一下國內目前發了JCR分區文章的分量
下面貢獻數據:
這是國內某211高校招聘博後時提出的要求和待遇情況,僅供大家參考。
ps:不要問我為什麼拿博後的數據而不是專任教師的數據,現在國內好一點高校,如果你想進去當副教授,沒一定資齡,沒幾篇CNS子刊幾乎是不可能,所以專項教師引進的數據還是留給那些大神去考慮吧。
jcr的一區比例太大,有好的,有一般的,不好說。
accept的時候比較高興,當時在多倫多地鐵上收到的信(還是斷斷續續沒有信號的那種),往後就沒有了,繼續搬磚吧
第一篇的時候興奮了3天,第二篇興奮了1天半,第三篇的時候興奮了半天,由於三篇分別在三本不同的雜誌,然後就想著怎麼再發一個循環!
我大三的時候發表過一篇IF&>10的SCI一作(物理偏納米)。
當時真是暈暈的就發表出來了,導師好一直在帶我。
確實驕傲了幾天,嘿嘿。
不過後來感覺也沒什麼,自己以後要走科研這條路,發文章應該是家常便飯吧。
而且也有很多清北厲害的同學,也有類似的文章,更不覺得高到哪裡去了。
倒是自己一口氣努力了七八個月,基本上是天天做,還是挺勤奮的,經歷很難忘。
祝大家好運,祝我好運!
其實真的沒什麼特別的,因為是畢業的硬性規定,至少三篇,就跟打遊戲升級一樣
還沒發,發了告訴你? ?? ? ?? ?
沒感覺,除非作為通訊發了一篇,那才有點意義,嗯通向正高的門開了
JRS取前25%的期刊,也就差不多中科院分區的二區水準吧,對於廣大生物化學材料選手來說豈不是易如反掌?
當然,講到這裡,作為土木狗我就沒啥然後了…找不到工作的感覺,跪求CNS
也還好唉,發了一篇,但是業內公認的頂刊很難很難,管科領域只認MS,OR,POM
收到第一個接收的郵件很開心,因為要畢業了;收到第二個接收的郵件也很開心,因為可以拿獎勵。
推薦閱讀:
※讀博有必要嗎?你讀博士的原因是什麼?
※東京大學工科博士畢業,需要幾年時間?畢業後去向怎樣?
※怎樣才能申請到蘇黎世聯邦理工的PhD?
※本碩博全階段都是單身是怎麼樣的感覺?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phd與巴黎高科的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