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客觀評價中國武術的擂台實戰能力?
如題
我一直強調一個概念:武術≠格鬥 格鬥只是武術的一部分。只有格鬥部分是用來實戰的,其他比如套路表演自有自己的價值,無法實戰也是正常的。
中國武術的格鬥部分,一個是散打,一個是中國跤。李景亮就曾經說過,散打和中國跤的底子加在一起就是一個綜合格鬥選手的雛形,然後再不斷學習拳擊,巴西柔術豐富自己的技巧。
如果你去看散打創始人的背景,和當時試點時候的場景,就知道散打是八卦掌,形意拳的提煉,加上一些拳擊泰拳的技巧;
而中國跤是北方一帶民國武林交融的結果,在保定,滄州,北京等等地區發展,自然是六合拳,八極拳,通臂拳,批掛掌和蒙古摔跤的結合。
如果說實戰,散打和中國跤絕對實用的。並不是說它們比各個門派優越,而是誕生之時體量本身就比單一的門派要大很多,眼界開闊很多。
那種試圖在某個門派修鍊到極致然後實戰無敵的想法幾十年前就已經被破除了。
比如你學八極,你100%打得過拳擊嗎?你100%打得過泰拳嗎?你100%空手道嗎?…好我默認你都打得過。而這是格雷西柔術30年前的水準。
而現今的綜合格鬥選手都會學習巴西柔術,這是一門對陣任何格鬥門派都不佔下風的武術。然後還會學習其他各個門派總結出來的精華。這樣的技術量級你一門武術再博大精深也根本比不上。
對於中國武術來說,想著怎麼用自己的招式應對其他門派,這只是UFC剛舉辦的時候的水準。
通過散打,中國跤(各國自己比較成熟的現代格鬥體系)的訓練轉型綜合格鬥,這是UFC五六年前的常態,也是我們當下幾批綜合格鬥選手的歷程。(這也是當下大部分女子選手的常態,因為女子綜合格鬥起步相對比較晚)
而直接接受綜合格鬥技術的基礎訓練,對當下格鬥水準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再根據自身的特點去本國或世界各國博大精深的武術內容中自行挑選然後專攻研究,增加自己的「武器庫」,這是當下UFC頂尖選手的做法,我相信這也是中國武術格鬥的未來。
幾個問題
1、現在的擂台上,規矩太多,而且擂台太小,看看人家羅馬斗獸場,就知道古代角鬥士的場所有多大。我覺得真正的擂台是要簽生死狀的,打死就打死,不用負法律責任。
2、現在的中國武術,專門針對打鬥的訓練太少,甚至沒有,老一輩拳師,都已經去得差不多了。現在別說老一輩了,建國之後,和老一輩學拳的都已經七老八十了,這部分人中間,能學到真功夫的更少了。現在很多跟著這一代師父學拳的,會理論實戰的,都很少了,更別說還針對性練過的。
中國的武術和中國的武者,就在以上兩個問題中折騰,導致的結果
武術是能打,但是要麼規則不允許,要麼大家還學不清楚,缺乏針對性訓練。
你是說中國武術還是中國武者?
關鍵是人家教不教你,以及你肯不肯學。
人家不教,武聖下凡做你師父那也不行,
你不肯學,岳飛再世教你你也是學不會。
很多時候,就是一層窗戶紙沒捅破而已,
捅破了這層窗戶紙,你才有資格談實戰
傳統武術脫胎於冷兵器時代的戰爭,所以無論從理念上,還是習練方法上,還是技擊方式上,都是以發出最大的技擊能量置對手於死地的功夫,這種理念和功夫是格鬥比賽所不具備的!
但是傳統武術是不適合目前的格鬥比賽的。
雖然西方的格鬥術也是脫胎於冷兵器戰爭,但是在冷兵器時代結束後,就馬上向體育賽事方向發展了-----------這種由戰爭搏鬥術向體育比賽的發展過程中,在理念上將生死相搏改變為以點數計算輸贏,輸贏理念的建立又導致了在習練與技擊方式上的深刻改變,即在習練或比賽中的絕大部分時間不是用在生死相搏上,而是用在滿場機動靈活的跑動以尋找戰機或躲避打擊上。
傳統武術則沒有從戰爭搏鬥術向體育比賽轉化的階段,因為傳統武術被歷代統治者所禁止與打擊,最近的打擊就是文化大革命!
傳統武術經過被連續打擊的結果就是:能夠發出巨大技擊能量的真功夫丟了,只剩下花架子了。國家搞的賽事根本不講技擊而只講花架子套路動作!
所以傳統武術在向體育比賽發展道路上缺失改變的環節,這個缺失就導致了傳統武術的一招一式依然以發出巨大的技擊能量為目的,根本就沒有一點滿場跑動的機動靈活,根本無法對付對手大量多次的試探性攻擊然後迅速跑動脫離以尋找新的戰機的打法-----------除了個別的能夠將傳統武術習練到極致者才能夠適應。
所以,傳統武術不適應格鬥比賽規則,但絕不是說傳統武術不能實戰。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把缺失的環節補上,從理念到習練方法及技擊方式上徹底改變以適應格鬥比賽,如果改變好了,傳統武術必定會再次崛起!
了解內家拳請看我主頁文章或關注知乎專欄傳統實戰太極拳。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格鬥狂人徐曉東VS太極大師雷雷的約戰結果?
※高度近視者學什麼格鬥術合適?
※肌肉量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力量的差異源自哪裡?
※為何武林風心甘情願拋棄武僧一龍?
※中華虎楊建平離開崑崙決之後怎麼消息越來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