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南方少數民族少有勢力能崛起以威脅中央政權?


因為山地的溝通困難問題導致少數民族互不統屬又沒有優勢戰鬥力

北方少數民族用馬匹和草原取得了對中原政權的軍事和交通雙重優勢,而且經常以大部落聯盟的態勢登上歷史舞台

南方除了楚吳越巴蜀佔據平原時期能通過水運和兵器冶煉佔據一定優勢,其他時期的少數民族基本都是佔據幾個山頭的寨子土司,自守有餘,進攻不足


從地形上看,雖然南方有很多丘陵、山脈,但仍然有不少平原、盆地和山脈間的小型平坦地形區,這就意味著這些地區只要被我們漢族佔領,立刻就能夠成為向前方進攻的基地;這些土地將提供大量物產,讓漢族向南方擴張不存在後勤補給的壓力,擴張到收益遠超成本。而在長城以北,地勢平坦與否暫且不說,處於農牧分界線一代天然有著環境劣勢,難以供養大量人口和軍隊,維持成本巨大。

由於古代,漢族對周邊民族是呈碾壓態勢,周邊民族能否強大到成為漢族的威脅,主要取決於漢族的優勢是否能發揮出來。


我是雲南人,對古代的南方政權不是太了解,只聽說過雲南的,聽過大理段氏,見過麗江的王府,其它地方不了解。

其它答主說的地理,資源問題都很對,但是沒提人民的問題。你去認識幾個少數民族的朋友就知道了,跟他們去山寨里,不要去旅遊區。進去寨子就是喝酒,忘記是什麼族的寨子了,朋友去過一次,坐到主人家吃飯之前就開始喝酒,喝醉了主人家就弄個鋪給你睡,(沒醉的跟著去其他家喝,而且無論哪家都可以坐進去就喝。)酒醒了去找一起來了人,又坐下來喝,就這樣喝一天,喝都後面就是一人在一家睡著。

我去過文山一次,一般中午我們這些是不愛喝酒的,但是那次是我見過最讓我震驚的一次,我們用的應該是1公兩的杯子喝酒,吃個中午飯,那個文山的老表為了讓我們這些外地人喝1杯白酒,他自己喝了7杯,(他還不管你喝多少,每次我這樣的小酒量就是抿一小嘴)也就是700毫升,50°左右的。之後他醉了就去朋友的老公家睡,真是喪心病狂,不給我們小酒量一點活路。

而且我認識的回族沒有不喝酒的。

還有我們家旁邊有個苗族的村子,以前他們會種點菜來我們鎮上賣,以前他們是這樣做生意的,說多少就是多少,比如白菜1塊一公斤,給少了就不說了,是人都不幹,但是特別的是,你給多了他也不幹,你說1.5塊公斤他也不幹,犟到沒話形容,我們家長會用你這個苗子來形容脾氣犟的孩子。他們的男人賣賣野味或者菜,就買些酒找個地方喝,喝醉了就把牛馬在回家的路邊一栓就開睡,睡醒了坐著牛馬車回家。以前經常能看見一片草地上,幾個漢子躺著,然後幾頭牛馬在旁邊吃草。當然現在也被同化了,至少會做生意,但民風好像還是純樸,不過也不要惹他們,畢竟以前會一言不合就拿火藥槍指著人。

還有我們這的氣候真是太好了,我家差不多已經是雲南的最北邊了,最經歷過最冷的冬天就是零下11°,但是也沒太冷的感覺,大部分冬天平均就是0度左右,年平均氣溫23°左右,夏天最熱的時候就30°左右,但感覺已經是承受的極限了。雖然是魔法攻擊屬性,冬天被凍死人是沒有聽說過。當然像版納那樣冬天都15°左右的氣候就不說了。

還有雲南物產豐富,基本種什麼長什麼,山上能吃的野菜野果也是以前野味也挺多,我這樣90年生的沒有見過幾樣,但是以前肯定多,畢竟以前被豹子老虎咬死的人也比餓死的多。

綜上所述,雲南地方物產豐富,種什麼都長,每個人不說豐衣足食至少不懶就不會餓死,不用為糊口去和人拚命。到了有餘糧的時候就開始釀酒喝,什麼高粱,苦蕎,小米,每天就吃吃喝喝乾幹活,誰特么要去靠戰爭發家致富?

再加上本來就是煙瘴之地,交通,通訊各種不方便,別廢那個勁了。荒年就能種地就種點,進山裡采采野果野菜打打獵。還有這裡的少數民族除了愛喝酒就是耿直,逼急了都是會拚命的,總之就是我日子挺好,別跟我說星辰大海。


看到了一大票北方人在答題

為何南方少數民族少有威脅中央的勢力?沒有馬?沒有高山且丘陵多?so interesting

首先要說的是為何自古以來北方邊防很重要,因為越過燕山山脈,廣大的華北華東平原地帶真的是無險可守,這一點由上面的地圖看一目了然了。自古以來大部分中央政權的核心地盤大都集中在華北平原一帶,所以說中央政權地理形勢不過如此。你如果再往南看,地勢又開始改變,雖無高大的山脈阻斷,但海拔變化大,地勢複雜,河網密集,丘陵千里綿延,植被茂盛,古代這裡原始森林密布。在古代這種地方的交通是極不發達的,馬在這種地方不比騾子好用,騎兵在這種地方也沒什麼用武之地,毛主席認為這種地方非常適合武裝割據,首先,交通極不發達意味著在戰爭裡面後勤保障很困難,後勤保障困難意味著難以發動大規模殲滅戰爭。其次,千里綿延的複雜地勢,雖然不是崇山峻岭,也足夠給外來軍隊的推進造成相當大的不便,山高林密的特點還特別有利於當地武裝設伏,這就給游擊戰開展/武裝割據留下非常大空間,這是可以建立威脅中央政權的政權的。

隨便舉個具體例子:

例子1,當年紅軍在此地武裝割據跟國民黨交鋒時打的大部分戰役基本都是圍繞著設伏二字開展。蔣介石調動數十萬重兵對中央蘇區進行圍剿,前四次基本以失敗告終,第五次紅軍之所以失敗很大原因還是因為自身的錯誤決策,如果不是錯誤的決策,按前幾次反圍剿的作戰的經驗,依靠這種地形真的還有得打。

例子2,秦始皇當年滅楚用了六十萬大軍,平定嶺南又徵調的五十萬大軍,滅楚的戰略方針是堅守不出,等楚軍後勤先出問題(楚國農業不發達),平定嶺南,徵發的五十萬人大部分是為了保障後勤的農夫,此外為了搬運前線物資,陸路建新道,水路還挖通靈渠溝通灕江和湘江水系。你要知道當年老秦的對手僅僅是百越之地的原始部落,如此大規模的用兵足以看出征討這個地方的艱難

兩個例子一個古代一個近代都說明了一個問題,這種地理特性決定了無論誰想攻佔這種地方都要付出非常大的代價。

那為何南方少數民族少有威脅中央的勢力?

正解是因為南方早早就划進了漢族政權的版圖啊,為何南方早早就能划進漢族政權版圖?這得感謝秦始皇,在百越還處於蠻荒時期就派了任囂和趙佗帶了五十萬人挺近嶺南,不單只給嶺南地區帶來了龐大的漢族人口大大改變了人口結構,還帶來了漢族文化,使得嶺南地區有了堅實的融進漢族政權的基礎。此外,到了三國兩晉時期戰亂導致漢族人口大量南遷,使得南方的漢族人口數量開始向超越北方的方向發展了,現在長江淮河以南的漢族人口已經佔據中國漢族人口的大多數,你問為何少有威脅中央的少數民族勢力?那是因為南方的少數民族真的是少數民族啊,而且由於漢族人口的大量南遷,南方少數民族基本排擠到廣西雲南一帶相對較為貧瘠的地方,無論從資源還是人口的角度考慮都難以形成較為強勢的能直接正面對抗漢族中央政權(另外說一句,不要動不動就是南蠻子,南蠻子,你侮辱的是全中國大部分的漢族同胞,生活在一個漢族人口為主的政權里,你這種思想的人最好的選擇是要麼忍要麼滾)

為何自古以來威脅漢族政權大多來自北方?東邊是大海,西邊是青藏高原,南邊已經郡縣之了,唯有北邊,北方是苦寒之地,不適合農作物生長(我指的是燕山以北的地方,我也沒有侮辱北方人的意思),屬於游牧民族聚集區,漢族政權是農耕民族的政權難以長期戍守啊,而且北方少數民族千百年來換了一波又一波,長了一茬又一茬,就像野草一樣,春風吹又生,犬戎,匈奴,鮮卑,突厥,韃靼,滿,蒙,回,羌,等等很多,而且馬背上的民族,今天這兒的草肥就來這裡,明天那兒的草肥就去那裡,請問,你怎麼融合?怎麼治理?

關於北方少數民族,大家可以看看知乎用戶豆子的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856776/answer/60663168?utm_source=com.android.mmsutm_medium=social


因為南方本來就是中原的南下流民建設起來的,落後肯定打不過先進。

把時間退回到漢族形成之前,楚國,吳/越都短暫的對中原造成了軍事上的壓力,楚國王族正兒八經的姬姓,吳國的始祖泰伯也是姬姓,這兩都是北方先進生產力向南傳播的代表,泰伯到吳國的時候,整片大地上全是斷髮紋身的非主流,耕田也不會,吳楚的上層來自北方,但底層大部分還是本地的少數民族,在漫長的歲月中逐漸開化。但總體來說,生產力還是弱於北方,社會的組織形式上也落後於北方,典型的,楚國一直到完蛋都是一個鬆散的邦聯,軍隊雖多,但都是各貴族的私兵,無法形成合力。

秦漢之後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就不可能威脅中原了,因為南方的幾塊大平原,都被漢族給佔了_(:з」∠)_

四川盆地,江漢平原,長三角,在漢代得到了極大的開發,北方漢族不斷南下,加速了當地少民漢化和上山的過程。特別是漢末,諸葛亮七擒孟獲,搞定了四川一帶的少民;渣權打山越,把東南丘陵的蠻族消化了大半。整個南方就沒幾個大點的平原,還剩洞庭湖平原,直到唐朝還是滿地老虎,珠三角平原,不好意思,漢族也提前佔了。留給少數民族的地方不多了,福建沿海平原,湘西,雲貴,廣西山區的河谷平原,地方小不說,還分散,地形又坑爹,耕作不易,然後北方屢次大亂,北方流民不斷南下,對長江一線的平原進一步開發,等到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蘇浙江的人口爆了之後繼續往更南方推進,這就是分基地暴兵流。

南方的少民政權,能打得過其中一個么?

人口規模上就不是一個級別,更糟糕的地方在於,南方山川交錯,彼此交流不暢,易被各個擊破。你以為這就完了么?還有個更大的悲傷。

少數民族缺少鐵器!

找不到更清晰的圖了,湊合看吧。南方,尤其西南其實鐵礦不少,但是集中在四川南部,重慶,湖北西南一帶,古代的開採技術有限,少民缺少冶鐵技術,鐵器依賴漢地輸入,比如湖北的大冶,四川的成都,江蘇的南京都是古代冶鐵業的地區中心。湖南,江西,廣西這塊廣大的區域里曾經奔跑著無數的少數民族,但是他們都很缺鐵器,然後沒有然後了。運氣最好的還是廣東,珠三角邊上就有鐵礦,而且還特碼就珠三角邊上有,這也不難理解為什麼兩廣的原住民全被打上山了。

補張圖吧,西南各省考古發現鐵器所屬的年代,四川的鐵器集中在成都平原,這裡一早就有秦帝國的國營冶鐵企業,很明顯呈現出擴散的趨勢,從四川盆地向重慶,雲南和貴州逐漸擴,整體上北稠南稀,在鐵器傳入之前,西南少民用的是青銅器。亞聖恩格斯曰過:「鐵使更大面積的農田耕作,開墾廣闊的森林地區成為可能;它給手工業工人提供了一種極其堅固和銳利的非石頭或當時所知道的其他金屬所能抵擋的工具。」鐵質品的相對缺乏使得南方少數民族在生產和戰爭的技術上都處於劣勢,被逐漸消滅和同化也是必然。


除了青藏高原之外,中國一般是北方冷南方熱的格局

而壓垮中原王朝最後一根稻草的往往是小冰河時期,糧食大規模減產,引發饑荒內亂

與此同時生活在北邊更寒冷地方的北方民族也更是要鐵了心前往南方,因為北方冷得更不適合居住了

外加北方多騎兵,地勢平坦又利於騎兵發揮,南方缺乏騎兵,甚至缺乏金屬盔甲製造技藝(天氣太熱穿著難受)

青藏高原雖然在西南方,但高海拔造成的寒冷氣候也使其與北方相似,周滅商,漢代的羌和唐代的吐蕃也給中原王朝造成過很大困擾


蚩尤和大楚表示不服


木有馬

就像最近大家都在搶馬雲的系統更新的大單子,人家華為坐高鐵去的,我們公司是騎自行車過去的,身上晃再多的銀片也白搭,人家馬總嫌咱們汗臭味兒太大。


南方山脈眾多,少數民族被地理條件分割。而北方是遼闊的蒙古大草原,較容易形成統一的政權。

漢族是農耕民族,領土的擴張實質是耕地的擴張,向北的擴張很早就到了農耕區和游牧區的邊界,即四百毫米等降水線,漢族沒有動力越過這條線繼續向北擴張。而南方氣候是適宜耕種的,對耕地的渴求驅使先民不斷開墾土地,營修水利,把少數民族趕進大山深處,使之愈加難以崛起。


其實還是有的,不過早了幾百年就平息了。比如清朝的苗族「起義」。


看這兩張圖就明白了,北方少數民族大體就從蒙古過來,就是後金攻明朝,也是取道蒙古。蒙古離北京多近?

南方少數民族離北京太遠了,走一道的變數實在太多。


以秦嶺——淮河劃南北分界線的話:

一、吐蕃(西藏)表示不服。

安史之亂後兩次攻入長安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朝調河西、隴右、西域等地軍隊的精銳東援。吐蕃乘虛而入,當地守軍力不能支,河隴、西域之地先後為吐蕃所佔。唐蕃戰爭的主要戰場東移到今寧夏、甘肅東部、陝西以及四川西北部,唐蕃雙方由以河隴、西域兩個戰場互相策應改為以今陝甘寧一帶和今川西北一帶兩個戰場互相策應。吐蕃經常長驅直入唐境,唐都長安也處於吐蕃的威脅之下,代宗廣德元年(763年),甚至一度攻佔長安。當時,唐將郭子儀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廣設疑兵,嚇阻敵軍。吐蕃不知虛實,據長安10餘日後退走。

廣德元年(763年)十月,吐蕃以吐谷渾與党項20萬軍隊乘勝長驅直入,逼近長安,唐代宗倉皇出奔陝州,吐蕃軍隊佔領長安,擁立吐蕃國舅李承宏(金城公主的弟弟)為帝,蕃軍不適應長安秋季的酷熱,吐蕃軍中疾病流行,加上唐朝勤王之軍逼近,吐蕃軍入據長安15天而退出長安。至此,隴右道東段的十三個州全陷入吐蕃之手。

二、川北羌人表示不服

畢竟曾經和犬戎共滅西周呢,不過古羌人可能不住四川_(:з」∠)_。


1、多山不容易聯繫和調度物資,文化不統一。

2、馬不夠。

3、南方那種濕熱的自然環境之中人口聚集的稍微多一些就會爆發大規模的瘟疫。


楚國,羌人,吐蕃,南詔,越南入侵宋朝時把宋朝打了個半死,明末廣西狼土兵和秦良玉也能用冷兵器跟裝備了西式火器的我大清大戰三百回合。唐代以前的南方戰爭不常被皇漢提及,而唐朝以後技術擴散和經濟發展又使得南方少數民族重要性下降了。追根究底,還是因為皇漢們沒有天天嚎叫南方少數民族的國讎家恨的緣故啊。


怎麼沒有,當然有啦,太平天國啊,同志們


交趾 吳三桂 太平天國都不服氣

還有林則徐也在雲南任過總督,百度下為啥吧


漢族軍隊有鐵器,還能造甲,而大部分少數民族連鐵質生產工具都造不出來,怎麼跟漢族人打仗?這是第一,第二漢族人人口眾多,想打敗漢族人就得搞軍國主義,經濟就不如漢族人,如何打得敗漢族?


拋開許多答主說的客觀因素,我覺得機遇也很重要,西南唯一一次崛起的南詔大理,是在唐蕃的矛盾中趁勢而上的,當然他運氣也不錯,唐軍輕敵,用人不當,敗了。不然那場仗的規模也夠他受了。

北方很多政權,比如西夏的崛起都有過類似的情形。

而南方其他勢力,運氣極差。比如黔西川東的彝族土司,在奢安之亂中敗了,武陵山一帶的土司在清初時出現兼并戰爭,然而正好碰上了改土歸流。

傣族勢力則是向東南亞擴張,那就威脅不到中央了。


南方的物種多樣性因素值得注意。

北方氣候寒冷,生物多樣性少。草原民族雖然戰鬥力彪悍,但是其經濟基礎是相當薄弱的。遇上旱災蟲災雪災,牛羊馬一死,黃羊群再不來,這人就真的沒別的活路了。冬天到了一家人禦寒衣物不夠,零下三四十度過一冬那肯定得死人。於是為了生存,他們必須南下搶劫。等有了甜頭,慢慢地不鬧災也搶劫,畢竟有便宜不佔王八蛋。匈奴是比較典型的例子,搶劫殺人要公主,但是從來沒說要滅了漢朝——滅了搶誰去?後來有些人覺得,好像滅了漢族政權也不錯,正巧這時候中原王朝又半身不遂,這才有五胡亂華,之後慢慢發展成了游牧遊獵民族南下,專註滅國一統天下的習慣。

南方少數民族,多句住在亞熱帶地區,物種多樣性好,如遇荒年,殺蛇為羹,煮象為飯,雖然生活水平明顯下降,但總不至於全寨餓死。加上氣候溫和,冬天也凍不死人——數年前央視報道南方特困地區,全家人只有一條褲子,這要是在北方早凍成冰棍了,但是在南方卻可以活著。搭房子的話,山上的竹子隨便拿。溫和的氣候和豐富的物種多樣性抵消了土司們作亂的念頭。基本上守著一畝三分地,你不惹我我不惹你就完了。南方土司作亂,一般情況下是中央政府打算深耕當地,結果觸怒了山大王的利益。

關於南北環境差異多大,推薦大家看看《單挑荒野》,熱帶亞熱帶雨林之類的環境,只要把火生起來,基本上沒什麼問題了。但是在北方草原戈壁(蒙古特輯),解決了火還要解決水源,食物,居住地等等等等。


歪個樓,大家有誰注意東北亞地緣對中國的影響嗎?


推薦閱讀:

多數中國人沒有宗教信仰是不是因為中國地理環境太優越了?
北京以西有哪些大城市?
對於小白來說,哪些地理書值得推薦?
中國龍脈現在在哪裡?
如果中國重新換一座城市做首都,那麼哪座城市最適合?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地理 | 民族 | 中國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