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元」和「完」的粵語發音一樣,而在普通話里不一樣?

為什麼「元」和「完」的粵語發音一樣,而在普通話里不一樣?


這兩個字在中古漢語就不一樣;

完:/?uan/
元:/?iwan/
(來源:wiktionary,採用王力的擬音)

完:
普通話:/wan/ 或/uan/ 陽平
粵語:/jyn/陽平

元:
普通話:/??n或/y?n/ 陽平
粵語:/jyn/陽平

由此可見,兩者皆脫落了原來的聲母(?、?)。不同的是,在普通話中原先的聲母分別變成了以合口呼和撮口呼開頭的零聲母。反觀粵語,原先的聲母合併且與中古漢語的喻母合流,即/j/。


現代粵語廣州話是同音,完在中古是匣母字,元是疑母字,二者最不同的地方就是聲母。在清朝初期的廣州話里,元完二字還是不同音的,擬音是完讀 jyun11,元讀 njyun11。後來廣州話的疑母細音在兩百年前徹底脫落了鼻音。不過要是整個「粵語」都讀音相同的話也不妥。廣西、粵西的部分方言點依然區分這兩字的讀音,珠三角部分粵語方言點也有區分,如四邑片 新會話 完 jin22 元 ngin22。


瀉藥。

偏旁反應的是上古音。兩個字的上古擬音:(鄭張尚芳)

元 *?on

完 *??o?n

上古音本來接近,卻又不同,在後世的一些方言里同音而在別的方言里不同,本來就不是怪事了。

我也本以為事情這麼簡單,然而「完」字在北京話和廣州話里,都經歷了不規則演變。

看看中古音跟「完」同聲同韻的「換」,粵語里是讀wun的。中古的其他桓韻字在粵語里除了舌齒印也都是讀-un。

(分韻撮要等擬音為私貨)

實際上,在分韻撮要的時代,廣州的「完」和「元」尚不同音。那時「完」讀*jyn,「元」讀*?yn,疑母尚未併入零聲母。可以說演變到現在的樣子,其實是繞了個大圈:「元」的*?到某時因為細音韻母顎化成了*?,近代又並進了j。「完」的*?吞掉了*?,遇到細音韻母變成了j。


@北唐長風 的回答已經很好啦,很清晰

可能有一點點補充,雖然這兩個字粵語讀音一樣(ps:我不做粵語,也不怎麼懂,僅從題乾和別的答主那裡看),但是實際上中古聲母韻母都不同。

完:匣母桓韻

元:疑母元韻

桓韻是山攝的一等合口韻,元韻是三等合口韻,顯然元是有i介音的,完沒有,聲母方面吳語里還有區別,完已經是零聲母,但是元還有個鼻音聲母。

所以普通話雖然兩個聲母都脫落了,但是還是有u介音和y介音的區別。

至於廣東話為什麼相同。。。真不好說,可能的猜想是讀字的時候讀半邊造成的吧。(漢語演變里常常的原因)

-------------------------------更---------------------------------

看了新的答案,可能對原因的猜測不太準確,因為現代粵語里還有保留不同輔音的情況下母音合併的案例,那麼說明不可能是讀音上的訛誤,如果是這樣的話就要看整個桓韻和元韻是否已經合併,同時,是否還有其他三等字介音丟失的情況發生。


我又來黑廣州話的介音了。。。而且有些人自詡廣州話保留聲母好的,過來看看。


部分同意大熊,「丸」讀撮口/齊齒來源於「圓」的借音,然後類推到同韻字,其他方言也可旁證:梅州梅縣jan、同「圓」,惠州博羅jy?n、同「圓」,漳州龍海i?,同「圓」(白讀)。

但「完」字系列其他方言似乎再引入過新層次,讀齊齒/撮口層次減少,與廣州jyn對應不上。沒有撮口/齊齒層次的,如東莞樟木頭客家話van/wan、惠州市區w?n、潮州市區u??等。


粵語讀如 圓 的那個實質上是 圓 的訓讀,本子就是 圓。。結果這個訓讀反倒雀占鳩巢吃掉了本來的讀音。。


不清楚。但在中古漢語里,這兩個字就是不同音的。這說明粵語並沒有完全繼承中古漢語。現在不少方言里這兩個字都不同音。


發現一個有趣的點。普通話裡面的wan音:

婉,宛,完,丸。這系列粵語是讀 yuan

灣,挽,玩。這系列粵語是讀 wan

晚。只有它是讀man

有沒有發現:

元,普通話裡面,是發音為 yuan


推薦閱讀:

中文的同義詞近義詞詞典或網站有哪些值得推薦?
如何提升自己的中文水平和語文素養?
為什麼有些看起來很雅緻的舊詞停止使用了?
外國人對學習中文是個什麼態度?學習的慾望強烈嗎?是哪些人特願意學習中文呢?
為什麼普通話沒有「shong」這個音的字?

TAG:方言 | 粵語 | 漢語 | 漢字讀音 | 音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