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光明日報評論 「再等韓春雨些時日又何妨」 ?

光明網評論員:今天(10月10日)有媒體報道說,因其NgAgo—gDNA基因編輯技術實驗不可或很難被重複進行而被科學界同行深重質疑的韓春雨,仍對自己團隊創造的這一技術的可重複性及其可用性具有信心。


在上述《科技日報》的這篇採訪報道中,韓春雨稱他自己曾驗證過這個實驗的可重複性,「論文發表之前按要求重複過實驗,論文發表後也重複過」。而對有人將其與日本的小保方晴子(在《自然》發文稱發現了STAP細胞但無法被科學界同行重複)相比的說法,韓春雨回應說,小保方晴子的實驗「是沒有一家實驗室重複出來,而我這個實驗已經有人重複出來,連《自然》的記者David都調查過了」。


此謂《自然》雜誌記者的調查,是指《自然》雜誌的記者根據韓春雨提供的5人名單而採訪到了其中3人,這3個人在匿名的情況下稱其重複了NgAgo—gDNA基因編輯技術的實驗。但是,也另有媒體於上月6日報道說,做此採訪的《自然》雜誌記者David Cyranoski在郵件回復中國媒體的詢問時表示,其報道「不應該被作為韓春雨實驗可重複的證據」。

而《自然》雜誌官方對此採訪報道的正式表態也與其記者所述一致:「8月8日發表的文章是一篇由《自然》新聞團隊所做的新聞報道,不應該被認為是驗證該研究的誠實性。」《自然》也就此說明「當《自然》期刊和其他《自然》旗下的期刊中的任何觀點、結論被作為新聞報道時,不應該被認為是來自學術編輯團隊的觀點」。


此番中國科學界圍繞NgAgo—gDNA基因編輯技術實驗可否重複的質疑和爭議,恰逢每年一度的「諾獎季」,由此也更加凸顯了這些質疑和爭議的意義。試想,如果沒有先前被冠之於前的「諾獎級」的定語,還會有今日如此廣泛的、早已不限於科學界的對NgAgo—gDNA基因編輯技術實驗可重複性的質疑嗎?


當然,以當今科學與人類福祉緊密關聯的性質,尤其是在中國——科研活動經費幾乎都來自納稅人繳稅而構成的公共財政的情況下,公眾有權利知道科研成果的真偽,科學家也有義務對公眾做出相關的說明。不過,在科學研究問題上,公眾也不妨多一點耐心,多待一些時日,給相關研究者及其科學界同行留足時間,以完備其回應的結論。


在此,所謂不妨多一點耐心,更主要的還是指那些在相關結論未出就破例迅速動起來的部門和單位。據報道,在韓春雨團隊的NgAgo—gDNA基因編輯技術實驗被披露後,韓春雨在幾個月內已經成為河北省科協副主席、「美麗河北·最美教師」。7月,韓春雨所在的河北科技大學又推薦其為2016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劃」人選的候選人;9月,韓春雨成為國家「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候選人。不僅如此,這個尚未得到科學界公認的NgAgo—gDNA基因編輯技術,卻在短時間內吸引來了河北省財政性資金安排2.24億元,用於河北科技大學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中心項目的建設……

上述的頭銜也好,資金也罷,不是不可以給,也不是不可以撥。但是,等相關質疑和爭議有了定論再行決定,一點也不晚。正是在沒有上述頭銜和資金的條件下,韓春雨進行了NgAgo—gDNA基因編輯技術實驗,並認為其成功。顯然,不論NgAgo—gDNA基因編輯技術實驗可否重複,上述這些頭銜與資金都並非韓春雨及其相關實驗的必要條件。在質疑和爭議聲中,再多的頭銜、再多的資金,對NgAgo—gDNA基因編輯技術實驗可否重複一點忙也幫不上。科學家的問題,不是頭銜能解決的;科學的問題,不是錢能解決的。否則,如何收場。

再等韓春雨些時日又何妨
_光明網評論員
_光明網


回到家裡更新一下。
看到群里轉發了河北新聞網的這篇文章,可以和光明網評論做對比閱讀哦:
「科研英雄」背後社會輿論的悲哀,給了什麼是一個媒體人越俎代庖不做新聞評論反而做科學判斷的反面典型。
不懂科學妄談科學,只有立場不論是非,吃相不堪入目。
所幸,吃相不堪入目的是利益綁架的地方媒體,全國的科研共同體眼睛是雪亮的。
----
謝邀,人在車上手打簡評。
1. 這篇文章標題黨有歧義,不知道是不是有意為之。看似挺韓派,實則褒貶有度,相對中立,給之前科技日報的報道一個注釋糾偏。一方面點名批評有關媒體和hb省相關單位。另一方面,也給韓一個機會,叫吃瓜群眾等一等不要急著把NgAgo推上菜市口。

2. 群眾和媒體人在不做科學判斷的情況下一樣可以做很好的時事評論,只需要對現有材料有邏輯地分析。光明網的這個評論我覺得是個很好的示範。某些媒體還是得學習一個。

3. 來自老牌媒體的這位評論員底氣非常足。
直接批評鼓吹准諾獎大新聞的部分媒體,叫停hb省有關部門的種種不合理的破(sang)例(xin)行(bing)徑(kuang),完全不用給面。

「不是不可以給,也不是不可以撥。但是,等相關質疑和爭議有了定論再行決定,一點也不晚。」現在hb省這麼急吼吼的欽定,可謂一點思想覺悟都沒有。現在終於有「黨媒」給定個調了。

4. 「科學家的問題,不是頭銜能解決的;科學的問題,不是錢能解決的。否則,如何收場。」說得很好。
在我看來現在就不太好收場。韓的種種不合理頭銜經費後面究竟有什麼推手,哪些只是愛搞大新聞而又有哪些已經撈過界了?這次鬧的雞飛狗跳的,怎麼整頓?

5. 僅憑這篇文章我們仍看不出未來走向。不妨預言兩種極端:可能會以韓事件為契機推動目前正在進行的科研院所改革;也可能通過此文暫時把韓事件降溫從而又不了了之。希望是前者。


謝邀。

這個文案寫得,題目和內容嚴重不一致,主編咋不讓記者打回去重新寫啊?

國際上質疑聲早在6月就出來了,如果JessieCai的質疑不算的話,那麼祖國內部只有到昨天10月10日,才實名發聲,這有沒有給「自己人」時間?

沒錯,NATURE在認真調查,2016年結束之前就會有結果,這個等待可以有。
業內人士發聲,則不必等到最後蓋棺定論。恰恰相反,業內的質疑發聲,是推動該事件真相大白加速的動力。

吃瓜群眾也可以發聲,事關中國科學界在國際上的reputation, 不是猜來猜去的問題。


這篇文章很有意思,是典型的標題和內容不對應的文章,標題看上去是多給韓一些時間,內容卻是希望緩給榮譽和資金。

或許標題和內容,是寫給不同的人看的


光明日報不是網易,不會故意弄出如此標題黨。
當然光明日報也不是給知乎上的吃瓜群眾看的,某個匿名用戶如此義憤填膺,倒是適合去網易看人民日報。

我認為這篇文章代表了一種傾向:政府將從政治層面將介入此事。
無論是通過這件事推動科研體制進一步改革還是通過此事再在河北打一波老虎,都是有可能的。
當然另一種可能性是冷處理,強行降溫,把事情蓋過去免得太丟人。


標題黨!
正文的意思明明是說:榮譽和經費不要急著給,等學術圈內對韓老師的質疑得到解答,證明技術可重複,沒有問題之後,再給多少榮譽多少經費都沒問題!
這個論點非常正確值得點贊!

可是標題……唉,我不知道這個評論員語文是體育老師教的還是想釣魚騙點擊率……


文章和題目(實際體現出來的)是完全相反兩個意思,充分體現了這個事件後面光怪陸離的現狀。

不過估計這篇文章是給領導看而不是給吃瓜群眾看的。這樣就表示政治力量要介入。雖然就這件事情來說是個好事,不過對於整個科研圈的現狀來說,也是挺可悲的。


題目語序不對啊
改成「韓春雨再等些時日又何妨」
朱軍覺得如何?


等待分為好多種,一種是「種子已經播下去,莊稼還沒長出來」式的等待;另一種就是乾等。


首先要剎住河北省里這股子趁著事情還沒出結論而闖關的渾水摸魚的勁頭。之後慢慢查韓某人這邊到底是怎麼造假的也來得及。


光明日報的評論員想必也是釣魚的一把好手...


科學的事情還是交給科學去解決,nature這種程度的雜誌,編輯們見過的造假肯定比我們聽過和想像到的要多得多,如果真的像某些人說的造假如此明顯,我想nature應該會有回應。。。另外這種事我覺得周期一般都挺長,大家還是不要在這裡猜來猜去的,如果沒有造假,那麼韓現在獲得的那些也不算什麼,如果真的造假,他今天獲得的這些,只會讓他摔得更慘。。。至於諾獎啊,看現在的狀況,即使文章是真的,也需要等待相當長的時間才有可能~


推薦閱讀:

韓春雨撤稿了,那麼,經費呢?
如果世界上一切能夠計時的物品全部消失,人類該如何準確的得知時間?
哲學是不是最大的科學?
擁護科學的人有可能同時也是唯心論者嗎?
如何科學而正確的去除色罩?

TAG:學術 | 科學 | 生物 | 基因編輯 | 韓春雨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