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ap 的業務模式有哪些特點,如何理解其 250 億美元的 IPO 估值?

新聞背景:http://cn.wsj.com/gb/20161007/tec085514.asp

Snap Inc.正著手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此舉或對這家頗受歡迎的虛擬簡訊公司的價值估為250億美元或更多,從而可能成為近年來最引人注目的IPO之一。

據幾名知情人士透露,該公司正準備IPO文書工作,可能最早於明年3月底IPO。目前不保證這家成立四年的加州威尼斯公司能在這一時間範圍內進行IPO,也不清楚該公司估值幾何。

相比於上一輪融資時的 178 億美元的估值大幅上漲。


謝邀。

對於 Snap(過去更被人熟知的名字是 Snapchat),很多人聽到估值 250億 美元,第一反應可能是:為什麼值這麼多錢?

說實話,這也是我的第一反應。因為過去 Snapchat 只是一款「閱後即焚」的圖片社交分享應用,雖然有 1.5 億日活躍用戶,但如此高的估值依然讓人不可思議。

250 億美元的估值大概是個什麼概念?我們先來看一下這張圖。

下面是近年來比較大的幾家 IPO 公司的估值對比,可以看到,Snap 是阿里巴巴上市以來估值最高的初創公司。作為對比,目前擁有超過 10 億用戶的 Whatsapp,2014 年被 Facebook 收購時的價格是 190 億美元。

除了自身的財務狀況和發展前景外,初創公司的估值很大程度上靠「講故事」。從上一輪 180 億美元的估值,到目前 250 億的估值,實際上源於 Snap 對外所講的故事變了。

下面這張圖是 Snap 官網上的公司介紹頁面,可以看到,Snap 過去標誌性的代表年輕和活力的亮黃色主題色沒有變,「小幽靈」的 Logo 也沒有變,變得是旁邊增加了一個鏡頭圖標,配合上「Snap Inc. is a camera company」(Snap 是一家相機公司)的簡介。

我們可以最直觀地了解到,Snap現在要做的不僅僅是短視頻社交。

具體來看,Snap 現在融入了新的 VR / AR 概念。上月底,Snap 發布了一款特殊的太陽鏡產品,這款被稱為「Spectacle」的太陽鏡的左右鏡框上各附有一顆攝像頭,通過按下位於左側攝像頭附近的按鈕,可以錄製 30 秒的短視頻,然後通過 WiFi 或藍牙傳輸到移動設備中。

(Snap 創始人 Evan
Spiegel 親自上陣宣傳 Spectacle 眼鏡)

很多人第一反應會想到 Google Glass,的確,這兩款產品有著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本質卻不同。Google Glass 充滿了工程師思維,是一款極客產品,對於普通人來說,反而感覺有「侵略性」,和現實社會格格不入。

而 Snap 的這款眼鏡,娛樂性更強,無論是誇張的造型設計,還是熱烈的配色方案,透露出的是年輕人的不羈、出位和張揚,實現起來也並沒有太多技術含量,成本也更低,售價僅 130 美元,精準定位於愛玩愛新鮮的年輕群體,而這也是 Snap 未來邁向 VR 或 AR 領域的第一步。

(誇張出位的造型滿足年輕人喜好)

彰顯年輕、特立獨行

和其他主流科技公司相比,Snap 幾乎從裡到外、從頭到腳都寫著「年紀大的請走開,年輕人請進來」(你看到可能會咬牙切齒,但很遺憾這就是殘酷的現實)

也正是出於這樣的特質,外界對 Snap 的評價截然不同。對於 Snap,地球上似乎只有兩種人存在:一種是狂熱的愛好者,一種是完全不理解。

(美國12-24歲人群社交媒體使用情況,數據來源:Edison Research / Triton Digital)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的數據,在美國 18 - 24 歲的年輕人群中,Snap 在所有社交類應用中佔據著絕對主導地位。

Snap 創始人本身也是橫跨科技和娛樂兩個主流圈,作為一名斯坦福大學的高富帥,Evan Spiegel 創業以來一直以天馬行空、不按常理出牌而出名。據說他拿到投資後,立馬就買了一輛法拉利跑車,還向投資者群發郵件表示感謝。類似「不靠譜」的事情還有很多,在投資人的圈子裡傳聞甚廣。

此外,Evan Spiegel 近期還時常成為娛樂雜誌的封面人物,原因是他和前維秘超模 Miranda Kerr 訂婚。

回到 Snap 本身,雖然被很多媒體歸類為「矽谷獨角獸」,但實際上它的總部位於娛樂之都洛杉磯大城市圈的 Venice,並沒有太多的矽谷特質,更多的是好萊塢娛樂特質。

廣告收入增長迅猛

今年年初,Snap曾經向投資者透露,預計今年全年的收入在 2.5 億至 3.5 億美元之間,2017 年預計達到 10 億美元。

根據我們從內部人士拿到的消息,Snap 目前已經完成了今年全年的收入目標。要知道 Snap 去年收入只有 6000 萬美元,絕對算得上是高速增長。

Snap 的收入主要通過廣告實現,從 2014 年發起至今,平台上的廣告形式也在逐漸演變,從最早的短視頻廣告,到 2015 年推出的帶有廣告主品牌或 Logo 的濾鏡。

內部數據顯示,Snap 上的視頻廣告觸發的點擊要比其他平台高5倍。

(Taco Bell 在 Snap 上的濾鏡貼紙效果)

對於廣告主來說,Snap 最大的吸引力在於對廣大年輕群體的覆蓋,下面這張圖是 Snap 展示給廣告主的數據,「在任何一天內,Snapchat 能夠觸達美國 18 - 34 歲人群中 41% 的用戶。」

此外,Snap 也正在融入更廣泛的內容,包括與美國 NFL 橄欖球聯盟和 NBC 合作。對於重大事件,如總統大選、槍擊事件等,Snap 也正在成為除 Facebook、Twitter 以外最重要的社交平台。

從去年年底以來,科技 IPO 進入新一輪低迷期,今年只有 19 家科技公司上市,融資總額 33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了 35% 。作為超大型獨角獸的代表,Uber、Airbnb 上市依然遙遙無期,Snap 無形中承載了主導新一輪科技 IPO 的「重任」。

by 紀振宇(我在矽谷,想跟我聊聊?關注騰訊科技微信"qqtech",回復「紀振宇」即可獲取郵箱)


Snapchat一直在面對Facebook一眾產品的夾擊,卻堅強的活了下來,我們認為其核心在於與專門懟Facebook,有著與Facebook相反的產品基因,回歸人性本質,強調無壓力社交。

Anti-Facebook是立足之本

Snapchat的一誕生,就有著「反Facebook」的烙印。

從戰略角度而言,反Facebook的特徵讓Facebook無法真正抄襲Snapchat,即使抄也就是抄個皮毛。Facebook最大的優勢是擁有海量的用戶,擁有真實的社交關係鏈,然而這些優勢卻在Snapchat的攻擊面前無力回擊。

從產品形態而言,Facebook等社交媒體「記錄一切」時,Snapchat反其道而行之,做「閱後即焚」。Snapchat認為你可以銷毀所有信息——除了那些真正重要的。不僅是照片能夠閱後即焚,Snapchat的朋友圈「Story」同樣也是過一段時間會自動銷毀。

更讓你震驚的是,Snapchat的文字聊天消息也是閱後即焚,一條消息,你朋友看完之後就消失了....

從某個角度上這似乎是反人性的,我們都查看不了歷史記錄,但是這可能是對現實世界的模仿:自然環境下兩個人的對話也不會有東西在旁邊幫你記錄下來。

Snapchat的反Facebook烙印,也是對用戶群體的深刻把握。Facebook的真實性和「記錄一切」的產品特性,加上Facebook上存在的大量的真實世界的親戚、老師、朋友,讓大量用戶尤其是青少年承擔著巨大的社交壓力,大家都需要小心翼翼的維護自己的Timeline,精心挑選圖片或者分享的內容,讓用戶難承其重。

而Snapchat則社交壓力上小很多,大部分內容都會被銷毀,可以很好地表現和宣洩壓力,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青少年都從Facebook轉投Snapchat的懷抱(同時也擺脫了父母的「魔爪」),反Facebook的定位是對用戶群體的深刻理解,找到自身「product fit」。

此外,閱後即焚也擺脫了信息過載的困擾,你不會像打開Facebook後一樣看到各種煩人的信息提示。

(明星在Snapchat上也毫無偶像包袱)

某個角度而言,Snapchat本身反而回到了社交的本質,社交是朋友間的親密交流,是無壓力的自我表達,而不是一個自我表演和粉飾的舞蹈。

Snapchat在商業模式上也不走尋常路。Snachat CEO斯皮格爾本人非常反感Facebook那種對用戶做數據挖掘、對點擊計算,對信息流進行優化的程序化方法,反而廣告上突出有趣,通過濾鏡、個性化的短視頻等方式來做傳播,重自傳播,對廣告質量有著非常嚴格的把控,有點像傳統媒體的套路。

(不少媒體、公司都在Snapchat上乖乖做內容)

學我者生,似我者死

然而仔細回顧Snapchat和Facebook的發展過程,Snapchat的路徑選擇卻和Facebook有眾多相似之處。

Facebook植根於哈佛,首先是被設計成由無數個人主頁組成的社交地圖,主頁上可以上傳個人照片以及詳細的個人簡介(興趣、學校、所選課程之類),其中的所選課程的應用最為學生青睞,因為這樣大家都可以知道自己的朋友圈在上什麼課,什麼時候上課,也就知道在哪裡可以遇上心儀的女生,在課堂跟自己調過情的女生叫什麼名字?Facebook在誕生之際就被人詬病為調情工具。

(早年的Facebook頁面,最右紅字:我正在找「「隨便玩玩的」)

而Snapchat的「閱後即焚」這一點擊中了青少年的痛點,「讓一切不想被別人記住的東西在被人看過後都會消失」。Snapchat迅速成為了青少年散發荷爾蒙的最佳場所,甚至有媒體給它直接打上了「sexting tool」(發黃色信息的工具)的標籤。

利用青少年的荷爾蒙,讓Snapchat和Facebook都得到了病毒性傳播。而事實上青少年也是社交的主力,是最有傳播力的群體,他們會成長為未來的中堅力量。誰獲得青少年用戶,就獲得社交產品的未來。

(作為老人家有時候已經無法理解Snapchat里的青少年了)

除此之外,早期Facebook界面非常簡潔,除了自己的照片外就不能再上傳任何圖片,而且操作非常簡單,這些到後來都成為了扎克伯格設計Facebook的基調。早期的Snapchat也非常簡單,只有發圖片功能,連文字都不能發。

後來Facebook逐漸增加了群組應用,個人頁面增加留言牆功能,後來也推出了「News Feed」功能。而Snapchat也陸續允許發文字以及出現了朋友圈(「Story」)。

在早期都非常強調工具屬性,滿足核心用戶的核心剛需,這也是Facebook和Snapchat成功的關鍵之一。

更強調圖片社交

Snapchat是更強的圖片社交工具,打個比方來說:女孩紙們在發自拍照前,是先打開微信,進入某聊天界面,點擊「+」號,點擊拍攝,拍完照後發送更多;還是打開某照相機應用,拍照然後PS,再在社交媒體里發送更多呢?

正如Snap的IPO招股書中說的,「Snap是一家照相機公司」,而Snapchat一直在強調其照相的屬性,譬如,每次打開app後都自動打開攝像頭,停留在拍攝界面上。當然,他們現在還有更極致的做法,就是真的做了款硬體產品 —— 會拍照的眼鏡!

(CEO斯皮格爾親自為Snap的眼鏡代言)

Snapchat的用戶普遍認為這款產品簡單易上手,各種新功能也在自然而然中就學會了。密探有一位美國朋友說得好:「Facebook更像是一個Profile(檔案),而Snapchat更像是個Messenger(聊天工具)。」

回顧Snap成長史,復盤其迭代過程

2011年6月,Snapchat的前身Picaboo上線,最初的特點就是廣為流傳的「閱後即焚」。

關於「閱後即焚」的主意究竟是誰想出來的,有一說是布朗,就是被斯皮格爾和墨菲在Snapchat剛剛建立時就踢出局的第三個「創始人」。他無意間說的「我好希望自己發給這個姑娘的照片都可以消失啊!」,被斯皮格爾聽到後轉變成了價值連城的創業想法。

左:被踢出局的布朗,中:墨菲(Snap CTO),右:斯皮格爾(Snap CEO)

隨後10個月時間,他們的用戶量就達到了10萬。在他們伺服器費用已經吃不消的時候,光線資本在2012年4月注入了48.5萬元種子輪投資。

於是,熟悉的橋段出現了,斯皮格爾從斯坦福大學輟學,全身心投入到Snapchat的運營中。

2012年末,Snapchat上線了安卓版本以及發送短視頻的功能。也在同時,Facebook打造了一個Snapchat的克隆版Poke企圖將其扼殺在搖籃里,下圖是兩者間的對比:

(圖片來自TechCrunch)

不能再像了!稍有區別之處是Poke可以使用位置信息並且只能用Facebook的真名,也只能在Facebook好友間使用;而Snapchat則不提供位置信息,可以自定義名字,也可以和通訊錄中的好友使用。

2013年2月,Snapchat每天發出的Snap數量已經達到6000萬。他們這時獲得了Benchmark 1350萬美元的A輪融資。

2013年10月,Snapchat上線了「Stories」的功能,有點像微信朋友圈,發布的內容可以被所有好友看到,但通通只能保持一天,24小時後會被自動刪除。Snapchat始終保持著對「看完後會消失」的執念。

也就是同年11月,扎克伯格提出了以30億美元收購Snapchat的意向,但被斯皮格爾拒絕了。雖然當時有泄露視頻顯示「閱後即焚」的主意真的是被提出局的布朗想出來的,而且布朗也以此和Snapchat持續打著官司,但這並不影響Snapchat不斷融資。

在此期間,Snapchat也開始和Instagram展開了競爭。Instagram推出了Direct功能,也就是說圖片不再僅僅是發布給所有好友可見了,而是可以單獨推送給某些人,有點類似Snapchat基於圖片聊天的做法;而Snapchat作為回應,也加入了濾鏡、時間戳、當前溫度等等用於豐富、美化照片的功能。

2014年,Snapchat再度強化了他們的聊天功能,加入了文字聊天以及視頻聊天。他們之後又上線了Our Story,可以讓用戶在一個基於某一事件的Story中添加Snap,這樣,即使互相不是好友,只要同時參與某個活動,一樣可以看到對方針對活動發布的內容。這是一種很好的用戶場景,有點像微信群的功能。

同年11月,在和Square Cash進行合作後,Snapchat也增加了收款和付款的功能,然後在2015年初增加了二維碼名片的功能... 這麼聽著聽著,有沒有感覺是在「借鑒」微信呢?

2015年1月,Snapchat上線了「Discover」的功能,給了一些企業和組織進行廣告傳播的途徑,有點像微信公眾號的感覺。CNN、ESPN、國家地理等媒體紛紛開始上Snapchat圈粉。

2015年6月,Snapchat的geofilter(基於地理位置信息的濾鏡)開始在廣告上發力。麥當勞成為了第一家利用Snapchat geofilter做付費廣告的客戶。Snapchat用戶在美國超過14000家的麥當勞門店中都可以使用有趣的麥當勞主題濾鏡。這樣的廣告做法,Pokemon Go也用了 —— 你可以在麥當勞的店裡捉到特別的小精靈。

(最右為麥當勞主題濾鏡)

Snapchat的收購也都很成功,為其產品快速迭代幫助很大。他們二維碼識別、geofilter的功能都來自他們的收購項目。2015年9月,他們收購了一家面部識別公司Looksery,增強了他們的動畫自拍功能。

2016年6月,他們又悄悄地收購了一家計算機視覺初創公司Seene,這家公司可以讓用戶利用手機給自己做3D自拍像。

2016年7月,Snapchat終於上線了「Memories」功能,這樣用戶可以將歷史內容發到Snapchat的「朋友圈」中。至此,Snapchat也開始讓你能夠分享過去而不僅僅只關注當下了。

2016年9月,Snapchat重新定義了自己的品牌,除了將公司更名為「Snap」外,還推出了拍照眼鏡「Spectacles」,它可以隨時記錄你眼前的故事。Spectacles在Snapchat粉絲中爆火,連開復老師都來晒圖。這個產品標誌著Snap從一家社交網路公司轉向了照相機公司,也為他們的IPO說了個好故事。

有人將Snap的成功,歸功於斯皮格爾的遠見。在他的帶領下,Snapchat推出了諸多頗有創意的優秀產品功能,讓Facebook和Instagram都疲於借鑒,最終成為了一家頂級創業公司。

最後歡迎關注 @矽谷密探


Snapchat真的要IPO啦!各位土豪記得苟富貴啊!

S1在這裡 S-1

個人覺得還是非常可喜可賀的。只要有人認可snap值25B,那麼snap就是值25B,已經不是估值不估值的問題了。我寫一下我對支撐這幾個市值的基本的點評價一下吧

We rely on Google Cloud for the vast majority of our computing, storage, bandwidth, and other services. Any disruption of or interference with our use of the Google Cloud operation would negatively affect our operations and seriously harm our business.

On January 30, 2017, we entered into the Google Cloud Platform License Agreement. Under the agreement, we were granted a license to access and use certain cloud services. The agreement has an initial term of five years and we are required to purchase at least $400.0 million of cloud services in each year of the agreement, though for each of the first four years, up to 15% of this amount may be moved to a subsequent year. If we fail to meet the minimum purchase commitment during any year, we are required to pay the difference.

Our advertising business is still young but growing rapidly. For the year ended December 31, 2016, we recorded revenue of $404.5 million, as compared to revenue of $58.7 million for the year ended December 31, 2015, representing a year-over-year increase of more than 6x.

這裡在我看來,6倍增長可喜可賀,但是snap現在一年只賺400M,接下來每年要花400M。

For the year ended December 31, 2016, we incurred a net loss of $514.6 million, as compared to a net loss of $372.9 million for the year ended December 31, 2015.

看來工資也要開4到5個億一年。

snapchat賺錢的理論上限在哪裡呢?我不知道fb一年一個人是多少錢,這個報道How much are you worth to Facebook?說一個fb用戶在北美價值一年13刀。現在snapchat賺錢的基本盤是

In North America, our ARPU in the three months ended December 31, 2016 was $2.15 compared to $0.65 for the same period in 2015

NA DAU S1裡面寫的是69M,但是69×2.15 估計也就150M,肯定不對。我都找不到monthly active的數據,要是各位同學有看到求提醒。

我先假設monthly active是150M,這樣的話一年75% 錢是US來的,比較合理。那麼它的上限按就是150×12 = 1.8billion,

開工資和伺服器是900M,那麼凈賺上限是900M,雜七雜八加起來就1B!FB在15年net income也差不多900M(https://investor.fb.com/financials/?section=secfilings)。

個人覺得margin還是可以變寬的,400M伺服器每年真的有點貴。fb在14年一年500M左右的錢是 cost of revenue (https://investor.fb.com/financials/?section=secfilings),14年用戶就已經數倍於snapchat了。就算今年被華爾街噴到死,cost of revenue也是3.7B。snapchat伺服器方面的優化做的還不夠,這個400M估計他們後端組可以基本持平,但是這個要是控制不住的話說明snapchat後端的優化組各位同學還是可以去的。苟富貴啊!選組選對了記得請我吃飯!

==== 下面都是S1沒有出來前的瞎bb =====

The information 出新的評論了,我覺得還是相對靠譜的

Snap』s Advertising Dilemma

我個人主要覺得問題在於

他們的adtech還不夠好,現有format不支持,不過這個是苦力活,可以解決

想搞automated marketplace,我覺得不適合brand,dr又搞不過facebook,這個方向我覺得不太對。有沒有snapchat的人出來澄清一下這個報道?

=======分割線=====

Snapchat 這一輪估值主要的邏輯在這裡有說http://www.adweek.com/news/technology/snapchat-will-hit-nearly-1-billion-ad-revenue-end-2017-173287

核心就是,在2017年營收能達到10個億,這種情況下它的price sales ratio就是 25倍。一般情況下這種廣告互聯網的公司一半的錢會變成純利,那麼這個收入是相當可觀的。

支撐這一個Billion的收入是這四個(數字是早先的計算):

  • Snapchat Ads Discover :250M
  • Snapchat Ads Live Stories:300M
  • Sponsored Lenses:160M
  • Sponsored Geofilters:100M

個人認為Lenses和Geofilter都是鬧著玩的(立這個貼就是日後可以拿來打臉的),都是希望brand在自己的平台上面刷形象來付錢。這個邏輯我覺得是不通的,但是我具體就不多說為什麼,因為反正都是小頭。我覺得成敗就看discover 和live stories。

為什麼這麼說呢?

Snapchat有一億5千萬active users[1],然後還說6千萬是北美[2]。賺錢主要靠北美,Snapchat的邏輯主要是賺brand的錢,6千萬用戶平均每天看10個廣告,CPM算2刀吧,一年就是438M,加上剩下的地方CPM算1刀,328M,總共算起來就是766M,加上sponsored lenses(160M)和geo(100M),剛好一個billion。

這個估算主要的威脅在哪裡呢?

-Instagram stories現在已經一億用戶了[3],有可能會威脅到Snapchat用戶用app的時間

-可以想像接下來一年snapchat的廣告數量會爆增(以確保上市之前真的可以做到平均一個用戶看10個廣告),在這樣的情況下爛廣告或過多廣告對用戶的不良影響我們還不得而知。昂貴的CPM沒有那麼多,特別是snapchat用戶裡面超過一半是daily active[4],廣告肯定是影響engagement的,所以不是簡單的增加ad load就可以增加inventory的。

-Brand要做measurement是非常麻煩的,確保brand會繼續投錢進來也不是一個小事

-暫時沒看出來snapchat要怎麼做DR

個人覺得,growth還是最關鍵,現在搞monetization為時過早。一個億的營收不容易,真的達到的話我給他們鼓掌。可能跟FB一樣上市之後會下來一波吧,祝福snapchat能找到賺大錢的方向。Brand畢竟還是大頭,絕對有成功的可能。坐等打臉。

[1]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6-06-02/snapchat-passes-twitter-in-daily-usage

[2]http://www.forbes.com/forbes/welcome/?toURL=http://www.forbes.com/sites/kathleenchaykowski/2016/09/26/snapchat-passes-60-million-daily-users-in-the-u-s-and-canada/refURL=https://www.google.com/referrer=https://www.google.com/

[3]Instagram Stories has 100 million daily active users after just 2 months

[4]Infographic: The Snapchat Monetization Problem


我們都錯了!Snapchat走了一條中年人不懂的道路!

Snapchat很早就被Google Play評為「頂尖開發者(Top Developer)」,深受全球年輕人的喜愛,拒絕Facebook高價收購,一直被視為Facebook的挑戰者。直到本周二,Snapchat的母公司Snap Inc.在紐交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開盤價24美元,比發行價17美元高出41%,上市首日收盤價為24.48美元,比發行價爆漲44%,市值達340億美元。

很多業內分析師按照Facebook的商業模式評估Snapchat,認為Snapchat是繼Facebook之後另一個大型平台,會吸引商業和內容合作夥伴,有不俗的廣告前景。但卻面臨Facebook,Line等社交巨頭的激烈競爭,比如Instagram2016年8月初抄襲Snapchat上線Stories模塊,直接導致Snapchat的排名降到全年最低點。但Snapchat並未一直保持頹勢,與2016年10月底,排名重新爬升到之前水平,目前不清楚反彈的具體原因。但Snapchat排名再次下滑的趨勢已經彰顯。

App Annie顯示2016年8月初Instagram Stories上線時Snapchat的下載量陡降。

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官網文件顯示,2016年7月在美國紐交所和日本東京上市的Line也剛剛加持了其兄弟公司Snow的股份,股份佔比由之前的25%提升到48.8%。而Snow則被視為直接克隆Snapchat,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目前從Google Play上顯示的數據可以看到,Snow的下載量在1000萬-5000萬之間,2017年1月,Snow月活躍用戶約在4000萬至5000萬之間。Snow在亞洲的快速成長引起了Facebook注意,但其投資意向被Snow粗暴拒絕。雖然Snow尚處於起步階段,但考慮到Line在日本、韓國、東南亞的市場地位,在加上Line和Snow共同母公司Naver的本土優勢,Snow在亞洲複製Snapchat在美國的成功並非不可能的事情。

Snow在日本、韓國、香港非常流行,但缺乏在中國大陸的數據。

業內分析師普遍認為Snapchat用戶增長乏力是影響其後續市場表現的主要因素。我們回顧一下Snachat的假想敵Facebook上市後的一系列收購動作。2012年2月Facebook上市,同年4月9日用約10億美金的現金和股票收購了圖片分享社區Instagram。Instagram近5年的快速增長和變現收益證明Facebook當年撿了大便宜。2012年5月5日收購了基於位置的社交發現平台Glancee,價格未公布。10天後,5月15日,收購圖片分享平台Lightbox,價格未公布。3天後,5月18日,收購社交禮品公司Karma,增強其變現能力,價格未公布。6月18日,一億美金收購以色列人臉識別平台Face.com,增強社交體驗。7月14日,收購移動內容緩存分享創業公司Spool。兩年後,2014年1月13日,一千五百萬美金收購網路交流平台Branch,改善其群組聊天體驗。2014年2月19日,又用190億美金收購了如日中天的Whatsapp,彌補了Faceboook在即時聊天領域的短板和市場份額。這裡僅列列舉了社交相關的併購案。可以說,Facebook把社交相關領域的佼佼者盡收麾下。

我們再看看Snapchat上市前的收購案。2014年5月2日,Snapchat用3000萬現金加股票的價格秘密收購了視頻聊天科技公司AddLive,用以加強其跨平台視頻聊天服務。2014年12月17日,Snapchat收購了一家QR二維碼掃描和iBeacon高精度定位科技公司Scan.me,同一天又收購了一家眼鏡視頻照相機生產商Vergence Labs。2015年9月15日,一億5千萬美金收購動畫濾鏡Looksery。2016年3月24日,6420萬美金收購漫畫化身表情符號鍵盤應用Bitmoji公司Bitstrips,用戶可以創建形象生動的卡通人物和專屬的表情符號。2016年6月3日,4700萬美金秘密收購3D人臉掃描建模應用Seene,又稱Obvious Engineering,號稱3D版本的Instagram,可以讓用戶用手機創建3D自拍照片。2016年8月15日,1億1千4百50萬美金收購移動搜索應用Vurb,補足移動搜索技術。2016年12月19日,收購視頻廣告技術公司Flite,增強其短視頻變現能力。2016年12月25日,3000萬-4000萬美金收購以色列增強現實購物平台Cimagine Media。

「Looks like another case of someone over forty trying to understand Snapchat.」

正如Snapchat官網將母公司Snap Inc.定義為一家相機公司,相信重新發明相機是其改善人們生活和溝通方式的最大機會,Snapchat以上收購案也多數圍繞照相、增強現實、人臉識別等布局,而非重走Facebook以社交為主的道路。當然,也許是Snapchat已經沒有諸如Instagram和Whatsapp獨角獸級別的社交應用可以收購,也許是我們已經人到中年,如上圖《紐約客》雜誌上的漫畫中描繪的那樣,真的不理解年輕人為什麼喜歡Snapchat,到底什麼會支撐Snap未來的高市值。但我更願意相信Snap會走出一條我們不理解的道路。也如馬化騰所言:有時你什麼錯都沒有,就錯在太老了!

「信息流」社交媒體Facebook過氣了,「沉浸式體驗」的Snapchat才是未來!

上周我在《我們都錯了!Snapchat走了一條中年人不懂的道路!》文中通過Snap Inc.上市前與Facebook上市後的收購動作對比,分析Snapchat也許走了一條與Facebook不同的商業模式,至少從產品布局上看起來不是Facebook「信息流」社交媒體模式。這兩天我有了一些新的思考,試圖看懂Snapchat走的這條中年人不懂的道路。

我總結Snapchat走的是一條全新的「沉浸式」社交媒體道路,從「閱後即焚」到「Stories」,到推出具有增強現實功能的智能眼鏡Spectacles,再到收購以色列增強現實購物平台Cimagine Media,所有這些都是圍繞「沉浸式體驗」在布局產品,這些產品都具有強烈的「沉浸式設計」烙印。

「沉浸式設計(Immersive design)」是指圍繞著以故事驅動(story-driven)的媒體(包括電影、交互媒體、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及視頻直播等媒體形式)所進行的以「沉浸式體驗」為目的產品設計理念。

什麼是沉浸式設計?它有什麼具體特點?沉浸就是讓人專註在當前的目標(由設計者營造)情境下感到愉悅和滿足,而忘記真實世界的情境。「沉浸式體驗」往往即包括人的感官體驗,又包括人的認知體驗。「沉浸式體驗」的特點是用戶在體驗過程中有非常明確的目標,對用戶的交互行為有即時的反饋。用戶行動與知覺融合,注意力集中,用戶對活動有絕對的主控感。這些體驗導致用戶失去自我意識,對時間產生錯覺,體驗即目標。常見的「沉浸式設計」法則主要有敘事性設計(講故事),最省力法則,讓用戶直達目標。

現在知道Snapchat的Stories模塊為什麼叫「Stories」了吧!而Snapchat的產品設計也都符合「沉浸式設計」的理念。例如可拖拽的Featured媒體模塊,給用戶賦權。

例如,全屏幕無干擾的沉浸式視覺設計體驗。

即點即達的「Go Back」和「Next Snap」,最省力法則,讓用戶直達目標。而不是像Facebook「信息流」需要滑動屏幕才能瀏覽更多內容。

我之所以總結Snapchat在走「沉浸式」媒體的道路彎道超車Facebook等「信息流」社交媒體,是因為Snapchat的Stories的「沉浸式體驗」引發了Facebook等「信息流」社交媒體公司的恐慌,Stories正在被Facebook全產品線抄襲,Line又加持了兄弟公司Snow(被視為直接克隆Snapchat)的股份,Medium也推出了類似的功能。

2016年8月初Facebook旗下圖片分享產品Instagram抄襲Snapchat上線Stories模塊,直接導致Snapchat的排名降到全年最低點。2017年2月Facebook旗下產品Whatsapp上線類似Snapchat Stories功能Status,這直接使Whatsapp增強了變現能力。2017年3月初,Facebook發布Messenger Day直接克隆Snapchat Stories。幾乎同時,Medium上線類Snapchat Stories功能Series。

Facebook等信息流社交媒體的恐慌和抄襲跟進不無理由,「沉浸式體驗」導致用戶失去自我意識,對時間產生錯覺,用戶在使用Snapchat的時間會被無意識的拉長,這給產品變現帶來了溢價和增值。Snapchat在人與人故事之間穿插廣告,廣告收入規模依賴用戶基數和用戶時常。

2017年2月初,Instagram同樣在其克隆的Stories中引入了廣告變現,全球首批測試的廣告主包括Nike、Yoox、Netflix、Qantas、Airbnb等。Instagram官方數據表示,約70%的品牌故事被播放,用戶非常喜歡這種沉浸式的、全屏、敘事性的品牌表現形式。全球民宿領導者Airbnb的社交營銷和內容負責人Eric Toda表示,Instagram Stories沉浸式的敘事方式使得Airbnb成為用戶探索冒險之旅的一部分,這與新上線的Airbnb Experiences完美融合在一起。通過創造和發布體驗驅動的故事,Airbnb真正打動了旅行者在Airbnb上下單訂房間。Instagram官方表示,這僅僅是Stories變現的開始,未來還有更多有意思的廣告形式幫助商家實現業務增長。

Facebook Messenger Day的上線,除了加強對Snapchat「沉浸式體驗」圍追堵截之外,同時也為Messenger這款難以變現的產品打開了一種潛在的變現途徑,而去年Messenger一直在艱難引導人們使用其聊天機器人平台,挖掘商業價值。Whatsapp類似功能Status的上線,也使得Whatsapp變成了一個內容消費的平台,為其廣告變現打下了基礎。

「沉浸式」社交鼻祖Snapchat欲彎道超車,「信息流」社交鼻祖Facebook全產品線開始圍追堵截。Snapchat與Facebook在「沉浸式體驗」產品上必有一戰,「沉浸式」社交媒體正是Snapchat選擇的正確道路,而「沉浸式」是否會完勝「信息流」則需要時間來證明!

以上內容引自我的「頂尖開發者 - 知乎專欄」,此專欄旨在定期介紹Google Play和App Store上優秀的開發者和產品,分析產品定位和商業模式。


說一點反面意見。正好最近討論了這個問題,所以順便說幾句。

我個人看法同樣不賺錢,我會買TSLA。同類比較,我會買GOOG和FB,但至少目前不會買SNAP。

在交易上,我是old school, 信奉「buy what you know」的原則。TSLA是一個有很好產品的 Musk"s Dream, 無法用任何模型去衡量,但不可否認這是一個有價值的夢。 GOOG, FB 都有自己成熟的盈利方式,有產品的支持。SNAP雖然也在轉向硬體的開發,從眼鏡到無人機,但與FB不同,它的中心產品思路很難成高效長期的廣告平台。不排除IPO 以後買幾家科技公司以尋求今後發展方向, 只要不成為相機公司就好。埃文比起小扎各方面都差遠了。

我同意SNAP是新的FB,尤其在青少年中。最近還是遇用戶增長的平台期。34歲以下的用戶組雖然活躍,但是缺少sustainable disposable income,一個社交產品娛樂性大於必要性, NO timetable for profitability, Unclear growth prospects, Intense field competition。倒不是說目前股價高估的問題,關鍵SNAP不符合我的投資理念。

這次火箭式上漲主要幾個原因。1.美股大勢好,這個東風很給力。2. 市場關注點是IPO里少有的 all built up. 3. 投資人情緒Sentiment ,都在找下一個科技熱點,最近都沒有什麼新的科技IPO。雖然對公司有很多疑問,但同時不想錯過這班車。這在這次IPO體現的特彆強。4 供需,老套路只有15%出讓,整個過程如公司作風一樣密不透風。所以能讓銀行基金簽下這個一年鎖定期真的很厲害。下面是當天做交易的一個小調查。

做短線玩一下可以,長線還是算了吧。不過1/4 IPO投資者一年內不能售出,也算有個保底,對科技IPO來說,很有風險的Lock up period。


一個公司的上市估值,是由主辦承銷商(Snap主辦商是Goldman Sachs 及 Morgan Stanley)在上市前針對Snap本身未來的財務與營運表現以及成長故事性、承銷商對公開資本市場的投資人需求的理解、以及資本市場在明年初美國總統大選後的情況,與公司討論綜合決定。有關資本市場方面的預測評論不在此贅述,況且這種因素在Snap的情況不重要,因為Snap的表現,在未來幾年與整體經濟不會太有關係。最重要的,還是Snap本身。

機構投資人都清楚互聯網企業變化迅速,憑過去表現完全不能預估未來,因此只能綜合分析企業創新能力與競爭態勢,佐以歷史成長趨勢作出主觀推斷。對於創始人既年輕又將持續主導的年輕互聯網企業,創新能力通常沒問題,產品服務會累積無形資產,價值發揮仍有無窮可能。但因競爭場域可能變化,最後真正決定市場評價的因素,仍是企業的核心能力。

Snap的主要產品Snapchat主打的的閱後即焚功能,使用戶無須擔心「洩密」而在上面自由自在表達,從而吸引了大量年輕用戶。在此自由表達的氛圍為基礎上,Snapchat很快加上了各種讓人用手在照片上塗鴉、貼貼紙、寫字的工具,讓用戶幾秒鐘就能製作一張惡搞、滑稽、幽默的照片,更加深了用戶的黏度。接著Snapchat進一步添加濾鏡、視訊以及對人臉做花樣等功能,降低用戶表達創意的技巧門檻,讓每個人都變成創作者。一個年輕的Snapchat用戶往往一天傳幾百張至幾千張照片,用酷炫方式在手機上與朋友溝通。

所有新進入市場的互聯網社交平台,存亡關鍵全靠年輕用戶,產品酷炫以及用起來順是基本要素,卻不能保證年輕人持續使用與病毒式擴散成長。Snapchat以操作簡易、效果強大的工具,加上自在無憂的氛圍,讓每個用戶簡簡單單就在朋友面前顯得是個很好玩、有創造力的人,這種看似沒有實質用途的服務,其實隠含著非常深刻的意義。

近年來演化心理學的研究認為,年輕人社交的驅動力主要受求偶本能所驅動。求偶活動的各方本能地會針對某些表徵同時進行擇偶與被擇。被擇就意味著需要廣告自己。首先觀察並發表物種擇偶影響演化的人,是達爾文。達爾文於1871年發表 的&<&&>,針對物種發展出看似對生存毫無幫助、甚至有害的身體表徵 - 比如某些雄鳥在異性面前展現的美麗長尾巴和歌聲,提出了伴侶選擇是天擇之外的另一演化推進力量。演化心理學家Geoffrey Miller在其2000年的著作&< The Mating Mind&>進一步提到,進行有性生殖的物種,在突變基因往往是隱性而不易察覺的情況下,為了減少下一代基因的突變數,擇偶時除了看身體外貌,還會對那些複雜表徵做綜合評判,因為越複雜就代表需要越多相關基因沒有突變才能發展得當。這些所謂的fitness indicators(適應指標),是物種用來向異性廣告自己具有良好基因的方法。適應指標因其廣告功能,為了成功說服異性自己的生存能力,甚至故意發展成妨礙自己自然生存的樣貌。這說明了為什麼人類最主要的適應指標,也就是發育過程複雜的腦,發展到超乎自然生存所需,而舉凡製作藝術、發表演說文學、展現創造力等等指涉智力與性格,看似對生存無用的行為,其實都在向異性表現自己的腦部性能。

Geoffrey Miller更進一步提出,物種演化過程中某種程度的隨機行為,對生存非常重要。這不只出現在人類,也出現在其他動物。這種隨機行為主要使動物在面對敵人時,因無法被預測而更可能順利逃脫。此行為取決於動物能夠快速發想出大量不同選項的能力,而這與創造力的機制相同。在面對敵人有辦法採取策略性隨機的能力,表現在人類取悅潛在伴侶的過程中,成了為需要製造社交效果,策略性運用創意的能力。這種社交時展現的創造力,其產物就是沒有生產力的幽默與好玩,因為這正是證明此人有大量的超過生存所需的精力與智商。

對於還沒工作彰顯社會地位、學校顯不出差異、外形因發育而彆扭、沒錢送奢華禮物的歐美青少男女,除了展示自己的創意,還能用什麼吸引異性?Snapchat的設計與工具讓用戶社交時能輕易展現自己好玩又有創意,根本就是虛擬實境化妝品,年輕人們對Snapchat當然趨之若鶩。

製作Snapchat的核心能力,就是以創始人也是 CEO的Evan Spiegel 為中心,天才般洞悉人性的產品設計才華,這是Snap最重要的投資價值。這才華也表現在Snap將產品變現的方法,比如sponsored lenses (廣告濾鏡),由廣告主提出想法交給Snap設計製作。廣告濾鏡在推出後因為效果極佳(其替Teco Bell製作的廣告濾鏡推出當月就超過兩億次使用),就算一個要價75萬美金,廣告主也爭先恐後支付;又比如Discoveries功能,讓傳統媒體在Snapchat上輸出娛樂性內容,而Snap廣告分成等,這些變現方式都比Facebook標榜精準行銷,但廣告目地明顯,愈來愈令用戶反感的投放演演算法,更為高明。

Snap的產品也不只侷限於手機應用。在VR/AR全力發展的同時,仍能迅速演化。SNAP於九月底推出可攝影太陽眼鏡Spectacles,讓其他穿戴起來古怪的AR/VR設備相形遜色。再次表現Snap的產品設計才華不受限於形式,有無窮髮展的可能性。

Facebook在PC時代的成功模式,在手機時代就出現疲態的問題,是互聯網企業最擔心的「死因」。Snap不受界面侷限的核心能力,更有可能革自己的命,持續推出洞悉人性的產品,帶著用戶遷移到新的世代。

Snap真正的風險,是當其他資本雄厚的互聯網平台,都開始抄襲它的產品設計,而它創新的速度無法再加快,或者無法趕在新市場受惑於抄襲品之前,先行佔領。抄襲已經出現,包括 Facebook,旗下的Instagram和Whatsapp先後讓用戶在照片上塗鴉;今年八月Instagram推出模仿Snapchat的Stories功能;以及Apple傳說中將推出類似Snapchat的短視頻功能,都顯示Snap亟需資本打創新持久戰。雖然才成立五年多,但是要保持領先,成功上市的時機其實也就只有接下來那幾個月。反之,若無法趁著目前用戶成長趨勢仍高昂,變現方式沒出現問題,而競爭者的抄襲尚未產生效果之前,趕緊進入資本市場融資,恐怕夜長夢多。

Snap上市的超高估值到底合不合理?這個問題其實無解。當時覺得Facebook上市估值太誇張的眾多投資人之中,有誰想到FB股價上市後上漲成原先的三倍?公開市場投資人能預期的,只是Snap將與其他由創始人主導的互聯網平台企業Facebook、Google、Amazon等一樣,憑藉自己的核心能力與時俱進,迅速往其他領域延伸,成長為與上市時截然不同的科技企業。

以上摘自我10月25日於風傳媒發表的文章


只要順利上市 估值多少都關係不大,因為股票很快會被出售


還有個原因snap是一8樣8引領潮流的互聯網產品。他被認為幾乎是現在唯一的可以顛覆face book賓且可以和instgram抗衡的公司。


簡單說幾點。

1. 首先關於 Snap 的 S-1

Strategy

  • 強調自己是 camera company,強調攝像頭作為一種新的交互方式。
  • 用戶質量高:年輕人,高 engagement,高端機型,高消費水平。
  • 視頻至上:100億次播放/日
  • 沒有寫自己的 strategy 和 moat,而一直在強調自己對用戶的理解和對創新的重視。這是比較有意思的地方。S-1 上的 Strategy 部分這麼寫:

"Our strategy is to invest in product innovation and take risks"

這可以說體現出 Snap 對自己創新能力的信心,但也說明這沒有傳統意義上的護城河。我的猜測是,在有 Facebook + Instagram + Whatsapp 這個巨無霸的情況下,提網路效應之類的所謂 moat 沒有什麼說服力。

用戶和收入

  • 僅數據上看,Snap全面落後與上市時的 Facebook 和 Twitter。
  • DAU 1.58 億,在去年 Q3,Q4 增速放緩(分別是 7% 和 3.3%)。這很可能是因為 Instagram 去年 Q3 時推出的高仿的 Stories 功能。
  • 平均每用戶的 COGS 和總成本都不斷提升,而且 s-1 中還說了,這個成本只會往上走。
  • 2016 年收入 4 億美元。作為對比,Snap 在 2016 年 Q4 收入為 1.6 億,而 Facebook 同期收入為 45.6 億。
  • 平均每用戶的 Cost of revenue 高,這有可能是因為 Snap 使用 Google Cloud 的費用直接被記錄為成本。
  • 北美 ARPU 為 2.15, 對比 Facebook 已經超過 20 美元

廣告

  • 投放工具和效果數據都很少,此前主要吸引廣告主的是品牌廣告。
  • 視頻廣告平均 CPM 是 20 美元,是 Facebook 和 Youtube 的 3 倍。
  • 程序性投放剛啟動不久:API,精準投放,效果衡量工具

股權結構

  • Evan Spiegel 和 Bobby Murphy 各自擁有 21.8%的 Class A 股票(無投票權)、 2%的 Class B 股票( 1:1 投票權)、 50%的 Class C 股票( 1:10 投票權)
  • IPO 出售的股份是 Class A,二級市場投資者沒有投票權。

2. 關於 Snap 的幾個邏輯

邏輯1:獨一無二的交互設計與相應的 affordance,以及以此形成的用戶使用習慣

Snapchat 可能是在鼓勵分享上做得最極致的產品。Camera first,閱後即焚,實時濾鏡,都最大程度上舒緩了社交的心理壓力和門檻。所有內容都傳達出不經修飾和真實的狀態。沒有特別刻意的美化濾鏡,把真實的感受放到最大。

但鼓勵分享和閱後即焚的背後,是對我們真實生活的一種近擬。畢竟我們說過的話是轉瞬即逝的。相比起來,Facebook/Instagram 在前兩年一直有面臨「語境崩塌」的問題。後者高仿 Snap 推出 Stories 功能後有所好轉。這一點雖然微妙,卻有可能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尤其在 Facebook 不斷模仿 Snapchat,包括 Instagram 推出 Stories 功能的當下。

此外,Snapchat 的內在邏輯使之形成了獨具一格的內容,無論是 UGC、PGC 還是廣告:重表達,重體驗,輕鬆。再進一步說,Snap 產品的視覺和交互設計的 affordance,以及由此產生的大量內容給用戶一種所謂的 lean-back experience,這也是為什麼 engagement 高,以及為什麼總有人把他比做新時代的電視。

用 Evan Spiegel 自己的話說,這兩個方面(強調分享 + lean-back experience)讓 Snap 的用戶可以 jump into other people』s experience。這一點可能只有親身使用過 Snap 的人才能真正強烈感受到。

邏輯2:Camera Company,作為新交互通道的攝像頭,Spectacles 的優秀之處

Spectacles 的優勢在於 snap 本來已經有了強有力的分享網路和氛圍。這也是為什麼說所有的可穿戴設備一定要有大量配套的使用場景和服務。這說明Spectacles 在內在和亞馬遜的 Alexa 是一樣的,都是:1. 一種新的交互模式 2. 是將原有的 app 的功能剝離出來成為實體。

Snap 強調他們是一個camera company,他們認為攝像頭是一個比觸摸屏更加功效更加有內容的感測器,他們希望在這裡做文章。

這麼看現有的交互方式:

  • PC:鍵盤,滑鼠,搜索框
  • 移動互聯網:手指,觸摸屏
  • Snapchat:攝像頭

這一點其實和微信張小龍反覆提出的觀點是一樣的:認為攝像頭和二維碼會變成連接線上線下最重要的入口。同樣思路的還有 Pinterest 新推出的 lens 功能,用攝像頭捕捉物理世界的物件,然後連接到線上發現內容。

另外在 AI 技術突飛猛進的背景下,計算機開始像「理解」文字一樣去「理解」圖片和視頻。這時候把攝像頭作為新的線下線上連接通道的思路會有更大的施展空間,

邏輯3:品牌廣告機遇

Snap 的產品和內容和品牌廣告天然契合。3 倍於 Facebook 的 CPM 廣告費用足以說明這一點。傳統上 Facebook 最重要的廣告形式和廣告工具是以轉化為目標。Facebook 的廣告系統是最好的,但這不一定是品牌廣告想要的。品牌廣告想要的是注意力、認知、佔有消費者心智。Facebook 現在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大力推視頻功能和 tab,以及視頻中段的插入廣告。

邏輯4:Snapchat 是現在創投行業流行的增長模式的反面

據說 Evan Spiegel 不相信 data-driven,不相信 A/B test,而相信自己對於用戶直觀感受的把控。所以在 S-1 中 Snap 說,他們的戰略就是沒有戰略,不斷創新,因為他們相信自己產品創新上的能力。換句話說,Snap 的產品只能被感覺,不好被用指標衡量。

這一點和 Facebook 是截然相反的兩端:Facebook 是重度依賴數據的,尤其是他們為人稱道的增長團隊。相反,增長團隊在 Snap 就沒什麼地位。他們的核心是產品設計團隊。

邏輯5:Snap 與視頻

Snap 對視頻的強調超過所有競爭對手。他們確實也做得更好。例如開創和發揚光大了縱向視頻這個新事物。App Annie 預計到 2017 年 Snapchat 的短視頻將在移動端超越 Netflix 的長視頻成為手機用戶觀看時間第二長的媒體,僅次於 YouTube。

Snap 的100 億視頻播放量超過了 Facebook 的體量,而這還是在他們的 DAU 遠遠小於 Facebook 的 DAU 的情況下做到的。

3. 前景

不能簡單拿 Snap 和 Facebook、Twitter 作比較。Snap 和 Facebook 的差異中最具標誌性的其實是 Spiegel 和 Zuckerberg 的巨大不同,這點相信看過兩人各自公開場合下的演講的人都了解。Snap 更願意聚焦在具備更高價值的用戶群體中,而 Facebook 的著眼於全球所有人。此外,與 Twitter 對產品迭代的遲緩相比,Snap 在產品上具備很強的革新能力,想法和執行都屬一流。

從用戶注意力發生大遷移這個趨勢看,Snap 有機會在社交網路拿下一席之地。最關鍵的是如何把產品獨特的氣質和感覺和內容保持下去,同時保證在產品創新上走在最前面。

但話說回來,Snap 最大的威脅仍然是 Facebook。如果說之前 Facebook 推出的各個山寨 Snap 的產品還讓大家作為笑柄的話,Instagram 推出 Stories 功能後這半年來的表現,足以讓 Snap 緊張一番了。現在 WhatsApp 也上了類似 Stories 功能。但 Spiegel 再生氣也沒用,因為現在 Zuckerberg 已經進入到了為了全人類福祉工作的境界,不會在意小小抄襲......


好故事有好的結局也是不錯的。


如果從市銷率(股價-營收比)角度看,Snap達到了62倍——確實不便宜。Twitter在2013年IPO時,估值140億美元,營收為3.16億美元,市銷率為45倍左右,這在當時已經是驚為天人,不過,相比當下Snap的市銷率仍然低了近四成。Facebook在IPO時,其年營收已經達到37億美元,其市銷率為28倍,比snapchat也要便宜許多。

但是,如果從潮流趨勢上看,Snap可能比Facebook更能代表社交平台的未來。Facebook雖然可以山寨snap的各種新功能,但是氣質是無法山寨的。

作為攪局者,相機而不是鍵盤,成為了Snap、快播們的魔法棒。如果說Facebook、微信代表了這一代以圖文為主的社交網路特質,那麼下一代社交網路的承載介質很可能就是視頻。在「玩命直播」、「黑鏡」等科幻影片中,視頻也被描述為未來社交的主流文本。

對用戶來說,相比絞盡腦汁編寫一段文字、窮盡角度美化一張圖片,拿起智能相機或者智能眼鏡即興拍下一段數十秒的視頻無疑更為省心省力。許多人在社交網路上感覺累心,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總是渴望呈現一個更好的、甚至是超出現有能力範圍的自己:更美、更多才、更多金。相比文字、圖片,視頻也許更容易實現這一點,視頻的表達方式更能掩蓋事實的鴻溝。

如果斯皮格堅信Snap值250億美元,他一定是篤信猜對了社交的未來。


看熱鬧的都談模式。資本市場都看收入。

談模式的喜歡講估值,談收入的喜歡算遠景。

講估值的期望無非是賣個好價錢,看別人是,自己也是。

講遠景的期望無非是這個月賺多少錢,下個月賺多少,明年多少,三年後多少,五年十年就理智點先不談了。

你算算Facebook花了多少錢收購了Snapchat,它又花了多少時間創造了一個季度數十億美元的收入,再來看人家估值的暴漲就沒什麼稀奇了。

估值講得再多,模式講得再多,最後也是要落實在生意上的。

與其研究一下人家為什麼值那麼多錢,不如去研究一下人家是怎麼賺那麼多錢的。前者的結果往往就是「我明白了」,然後沒了。後者也許能讓生意人更像生意人,從而能把自己的生意也搞好點。


今年Snap曾經向投資者透露,預計今年全年的收入在 2.5 億至 3.5 億美元之間,2017 年預計達到 10 億美元。

而具有關消息,Snap 目前已經完成了今年全年的收入目標。

估值看這個數據就懂了。


我認為這個比較,發展一下還是可以的


Snap中國直招:Tech manger, Tech (mobile) leader, iOS Engineer, Android Engineer, 微信:janelj78,或者關注我的發布


即將IPO的Snap到底能值多少錢?我們從用戶增長的角度分析了一下|界面新聞?科技

「為了擴張而擴張,為了增長而推動增長」的戰略幾乎統治了VC和科技界,但這不是Snap的想法。


我表示米蘭達可兒太會挑漢子了,人生偶像。


重點是信息的兩面性,而且估值通常都是是杠杠值。


估值這麼高,希望上市後能夠有所創新來帶動它的快速發展。


Snapchat 不是一家全能型社交軟體,當然它的初衷也跟其他社交網站不一樣,提倡「閱後即焚」,即使它現在在努力轉變成全能型,但依舊無法跟facebook和instgram比較。總感覺Snapchat最火的時候是15年和16年初,現在並不是特別突出吧。可能開始玩的人都是圖個新鮮感。最起碼我旁邊的朋友們現在都不怎麼玩了。


推薦閱讀:

點評類網站,是不是盈利很難?
商業化運作慈善公益事件可行嗎?

TAG:互聯網 | 互聯網商業模式 | 首次公開募股IP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