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死狀態下進入禪定的難度有多高?

經上說佛陀去世前進入了禪定。可是我發現,稍微有點不適都難開始進行禪定修行,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在《巴利三藏·經藏·長部·大般涅槃經第十六》(Mahāparinibbānasutta?)里記載,在給予了最後的教誡後,佛陀逐次進入不同的禪那:

世尊入初禪;由初禪出定,而入第二禪;由第二禪出定,而入第三禪;由第三禪出定,而入第四禪;由第四禪出定,而入空無邊處定;由空無邊處定出定,而入識無邊處定;由識無邊處定出定,而入無所有處定;由無所有處定出定,而入非想非非想處定;由非想非非想處定出定,而入滅受想定。

阿難尊者於是對阿奴盧塔尊者說:「尊者,世尊已入般涅槃。」 「不,朋友。世尊尚未入般涅槃,他入於滅受想定中。」

然後,世尊由滅受想定出定,而入非想非非想處定;由非想非非想處定出定,而入無所有處定;由無所有處定出定,而入識無邊處定;由識無邊處定出定,而入空無邊處定;由空無邊處定出定,而入第四禪;由第四禪出定,而入第三禪;由第三禪出定,而入第二禪;由第二禪出定而入初禪;由初禪出定而入第二禪;由第二禪出定,而入第三禪;由第三禪出定,而入第四禪;由第四禪出定後,世尊入般涅槃。

佛陀本人對於心的把控能力人中至上,哪怕是在入滅前,出定與入定依舊可以做到隨心所欲。而一般而言,禪修者存在禪定退失的情況。如果禪定在臨終前退失,那麼臨終時便不可能進入任何的禪那,由此也不可能投生為梵天人。

身體的不適,的確是導致禪那退失的原因之一。哪怕是在之前修習禪那並成就了對應禪那的五自在,依舊不能保證其不退失。我的一位比庫朋友就是如此,他曾經努力地成就了禪定與對應的五自在,但是因為身體的疾病,中途退失了。然而他繼續努力,期間我們也一起幫助他,之後他又再次證得禪那。這是身邊的案例。

同樣的,在《巴利三藏·經藏·相應部》中也記載了 Godhika(果迪嘎)尊者的遭遇:

那位果迪嘎尊者當時患了慢性病。當他生病的時候,他仍然很精進地修行,結果他證得了初禪。但是,由於生病,他的初禪又退了。然後他又再繼續修行,又證得了禪那,結果又退失了。就這樣證得了七次,退失了六次。那個時候,他生起了一種見解,他認為:「我現在還有煩惱,但是我現在還有禪那。如果我現在自殺的話,我至少還能夠保證投生到梵天界。如果我退失而死去的話,將會什麼成就都沒有,什麼上人法都沒有。」當他自殺的時候,他發現痛苦難忍。於是,當時他就修觀,他在喉嚨割斷時觀受業處,取他的痛苦來觀照。結果在他命根斷盡的那一剎那,他證得了阿拉漢果。

之前有人誤解,以為「阿拉漢會自殺」,實際上,一位阿拉漢已經沒有邪見。一位有學聖者都不可能自殺,更何況一位無學阿拉漢聖者。果迪嘎尊者生起自殺之念並行動的那一刻,是凡夫之身,而當行動中,因為他修觀以及觀智的成熟,他在生命斷絕之前的瞬間成就了阿拉漢果,這和「阿拉漢自殺」是截然不同的含義。而果迪嘎尊者本身的經歷,也體現了病痛對禪那的影響。

那麼,一個健康的已經成就禪那的凡夫,是否會出現禪那的退失呢?會的。倘若他放逸於修習禪定,那麼定力就會下降,直至失去禪那。

再有,像佛陀的上首弟子 Mahamogallana(摩訶目犍連)尊者,其因為過去世棒打父母的惡業在最後一世成熟,故而有外道要將其打死。最初的幾次,摩訶目犍連尊者都能夠以神通避開暴徒。直到最後一次,避無可避,因為業力使得摩訶目犍連尊者無法進入禪那(神通乃是建立在禪那的基礎之上展現的),從而被暴徒按住,打到骨骼粉碎。這是因惡業成熟而導致無法進入禪那的例子。

回到問題:「瀕死狀態下進入禪定的難度有多高?」這不是一個難易度的問題,而是一個「能或不能」的問題。如果臨終時不昏迷,禪那也沒有退失,且成就了禪那的五自在,那麼速速入禪那是可以做到的。如果禪那已退失,那麼就不能夠進入禪那。


按照六祖的講法,禪定——外離相曰禪,內不亂曰定。

其實眾生也時時刻刻都在定里,

眾生安住在貪嗔痴無明境界里是紋絲不動,絲毫不亂的。

這也叫定,不過不是禪定。大抵可以叫作無明定。

修行,學佛,就是把我們從時刻安住在無明境界中,扭轉過來,

轉到時刻定在覺正凈、首楞嚴、般若波羅蜜的外離相的定上來。

所以佛法修證到無生法忍之後所得的定,也叫正定。

那麼您看,瀕死狀態下,作為一個凡夫,安住在自己無明境界里是不是很深?是不是絲毫沒難度?

那麼佛陀安住在大定里也一樣絲毫沒難度。

佛陀不是去世前進入了禪定,而是人家時時刻刻都在禪定里而從未出來過……

對於一個凡夫來說,無明就像一種本能;

那麼對於佛陀來說,進入禪定也是一種本能;

無明和覺離得有多遠,進入禪定的難度就有多高……

佛經里的話就是不可說,不可量,不可知,不可思議……

用《賣油翁》里的一句話來講最直白了:

——我亦無他,唯手熟爾。


這是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可惜大多數人"學佛"之人連禪定是什麼都不知道,更別說親身體驗過入定了。

先說什麼是入定。

《雜阿含經》卷第十七 雜因頌 第三品之五

阿難白佛言:「云何,世尊,以諸行漸次寂滅故說?」

  佛告阿難:「初禪正受時,言語寂滅;第二禪正受時,覺觀寂滅;第三禪正受時,喜心寂滅;第四禪正受時,出入息寂滅;空入處正受時,色想寂滅;識入處正受時,空入處想寂滅;無所有入處正受時,識入處想寂滅;非想非非想入處正受時,無所有入處想寂滅;想受滅正受時,想受寂滅,是名漸次諸行寂滅。(四禪八定修行次第)」

  阿難白佛言:「世尊,云何漸次諸行止息?」

  佛告阿難:「初禪正受時,言語止息;二禪正受時,覺觀止息;三禪正受時,喜心止息;四禪正受時,出入息止息;空入處正受時,色想止息;識入處正受時,空入處想止息;無所有入處正受時,識入處想止息;非想非非想入處正受時,無所有入處想止息;想受滅正受時,想受止息,是名漸次諸行止息。(四禪八定修行次第)」

  阿難白佛:「世尊,是名漸次諸行止息。」

先普及一個小常識,"初禪正受時,言語寂滅",所以念佛不是禪定。@慕容玉京

一般來說,判斷是否入定的依據應該是禪支,但是這篇經文提供了一種簡單粗暴的判斷方法,最明顯的是"四禪正受時,出入息寂滅"。有很多派別把禪定說的神乎其神,甚至有認為呼吸斷只是近行定的,都不符合佛說

接下來回答題主的問題。

呃,因為每個人頻死時身體狀態都不太一樣,所以很難一概而論啊。

關於身體不適時是否可以入定,答案是可以,前提是你有專門的修習過,並且很熟練的"出入定自在",不知道題主修習的是那個派別,看問題描述,應該是有入定的能力了,一般有經驗的禪師都會在學員剛剛可以入初禪時,就引導他練習出入定自在,熟練之後再依次修習更深的禪定,尤其是入無色界定的時候,出入定自在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不然在家裡入無色界定,有可能被不懂的人當成屍體拉出去火化哦。

君不見出入定純熟的高手,想入哪個定,就是一個念頭的事情,三禪身體就空掉了,四禪身識全斷,再往上,連意識都斷滅,什麼身體不適,那還算個事兒?

再說點兒頻死的事情,對於修行人來說,在頻死時保持正念即可,不一定非要保持入定。如果題主學習過十六觀智就知道,在證得第十一觀智以前,會經歷一個痛苦的蛻變過程,依據雜阿含經中常見的描述就是"正觀者生厭離,生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通俗的說法就是"五蘊逼迫的苦/行苦/名色的無常、苦、無我相",總之就是非常非常非常的苦,苦到你恨不得當下馬上解脫。

當你觀過五蘊/名色的生滅相之後,就會對這種生滅習以為常了,若是死前還沒證到四果,那麼就保持正念,不要升起恐懼心、嗔恨心,坦然的面對死亡就好啦。畢竟投生於何處,並不取決於你臨死前入的哪個定嘛。


題主,給你普及一個小常識。

佛陀是一直在禪定中的。

他所示現的「乞食,行路,吃飯,睡覺,說法,生病」全都是表象,完全不影響他的禪定狀態。

而且這種狀態並不稀奇,現在很多人也做得到。

接觸過修念佛法門非常好的修行人。

吃飯,睡覺,說話,走路,任何時候,心中都在念佛。

心中念佛完全不耽誤他做事,說話,唱歌跳舞,談笑風生。

做事,說話,唱歌跳舞,談笑風生,完全不影響他內心念佛。


複次四顛倒。是佛所說。謂

無常謂常。 是故生起 想顛倒 心顛倒 見顛倒。

以苦謂樂。 是故生起 想 心 見 倒。

無我謂我。 是故生起 想 心 見 倒。

不凈謂凈。 是故生起 想 心 見 倒。

如是等名為四顛倒。


阿庫婭女神開示:禪定的關鍵是圍繞離欲二字。你當下離欲了,就有機會入禪定了。你當下升起了貪求,你就出定了(藉助非人力量者除外)。


你每次打坐前,對自己說我就快要死了,不打坐就會下地獄!這樣就不難了!


推薦閱讀:

如何進入禪定?
真正深入最終禪定是什麼體驗?

TAG:佛教 | 上座部佛教 | 佛學 | 佛法 | 禪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