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父母總是不希望孩子出家?
這與在外工作有什麼差別?是何原因讓父母能夠接受孩子外出工作卻不能接受孩子出家?可以給出系統的分析嗎?謝謝
系統分析很難,需要數據支撐。就隨機羅列一些原因吧:
1、如果把出家看成一份工作的話,與其他行業的工作來比較,出家有幾個重要的特點:
a.不可結婚生子,對父母來說這是最大的不能接受的原因,尤其大多數家庭為獨生子女的我國;b.總收入在全國平均工資以下(暫無準確數據),這意味著無法給父母更多經濟上的幫助;c.沒有假期,可請假,但春節等類似假期幾乎不可能請到假,不能經常回家探望;2、外界輿論壓力較大,父母的社交圈如果佛教徒很少的話,父母會受到不同程度的輿論傷害;
3、不享有與一般工作對等的法律保障與社會福利保障。勞動者受勞動法保護,宗教人士這邊國內尚未立法。社會保險與醫療保險有的地方寺院提供,有的不提供。
總結一下:在父母的立場來看,子女如果出家,那意味著幾乎失去了對子女的「掌控」,意味著無法享受含飴弄孫的晚年生活,意味著生病的時候難以得到子女的經濟支持(寺院或可幫助或無能為力),意味著需要面對更多的輿論壓力,意味著對子女的未來感到憂心忡忡,如,老了沒人照顧怎麼辦,生病了怎麼辦等。總而言之就是失去、失落與擔憂。
感恩那些理解並成就子女出家的家長,同情並理解為此而感到苦惱的家長。
謝邀。就我個人的出家和生活經歷來看,父母對孩子通常有兩種心態,一種是孩子能帶給自己利益,一種是自己能帶給孩子利益或者希望孩子能獲得利益。這兩種心態使得家長都不願意讓孩子出家。以下只描述客觀情況,不作主觀評判。
第一種心態的例子我親眼看到過,有的法師出身農村,出家都好幾年了,他父親始終糾纏,跟寺里鬧,要錢,說孩子出家了沒錢養老。乃至還跟佛教協會鬧,要求孩子還俗,找工作養自己。這是一個家長希望孩子帶給自己經濟利益的典型例子。至於家境比較殷實的情況,父母可能更重視非物質性利益,例如家族名譽、鄰里議論,因而反對孩子出家。很多家庭在孩子出家後都搬了家(比如我家),以迴避鄰里的議論。有的沒搬家的,特別是在農村,有的法師回家省親都不敢進村,只能村外見父母,或者要換俗服、留頭髮才能進村。甚至一位法師的母親就是因為鄰里的議論導致心理負擔過重而自殺了。
第二種情況心態的例子就拿我自己說好了。剛出家的時候(嚴格的說應該是畢業後沒找工作而是到龍泉寺做常住義工),我父母便難以接受。聽說母親會拿著我以前的獲獎證書哭。可能她覺得按照我以往的成績,我應該在畢業後大展宏圖,而不是跑進寺廟去,放棄世間的所有利益。父母通常都是一心為孩子好的,當他們看到孩子什麼都不要了,肯定會覺得孩子在做傻事,因而要去阻止。至少中國的父母大多數都不會覺得孩子成人後有自我選擇的充分自由,可以完全對自我負責。所以父母會認為就算沒有徵得孩子的同意,自己也有義務維護孩子的世間利益。當然,如果父母是很信佛的,他們也會出於為孩子出世間利益的考慮而盡量促成孩子出家,儘管往往不是都很成功。謝邀。我是真心希望我的孩子能夠出家。這話我還和他們說過。因為我是學佛修行之人,深感自己牽掛太多,不能出家是一大遺憾。但目前他們雖然也在學佛,體悟還是太淺,暫時不會出家的了。以後,他們如有出家修行的志願,我一定會大力支持的。
我想,其他父母學佛的家庭也會這樣吧。
謝邀。
@釋朗泉作為過來人,說的很清楚了。
其實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不是父母不希望孩子出家,而是我們以為父母會如此想。前一段時間行走的鬼腳七,跟父母提出要短期出家,他想不到父母居然會欣然同意。還有幾年前的才真旺姆,去西藏出家,父母到最後也是支持。佛教傳人中國這麼多年,我們的上一輩人,很多對佛法僧都有所了解和敬重,只要曉之以理,也不會說決定打不破世情。
大部分父母永遠的第一念頭就是:希望孩子過的好,其他的堅固,都可以退而求其次。如果有出家的念頭,最好不要憋在心裡,可以多試探試探,或者找一些折中的方式。畢竟在生死大義面前,人都應該有所覺悟。出家比出櫃要好接受的多吧。
謝邀,因為他們的目標不是解脫。
現在很多學佛的人因為學佛的問題,跟親人屢屢發生爭執,甚至不和,父母往往反對子女出家。
「你這孩子,你出國可以接受,你結婚、離婚也可以接受,你沒有工作在家裡背著手晃蕩也可以接受,甚至做牢都可以接受,但是出家不行!」
「為什麼這樣?出家不是挺好嗎?為什麼不能接受?」
「那不行。」
「為什麼不行?」
因為出家是在價值觀念上面顛覆了在家人的價值觀念,也就是說對他目前的生活做了個徹底的否定。
那麼,人為了保護自我,我正確!
「我接受你,就是接受你正確;你正確,我就不正確了,對不對?我們都結婚生子,你不結婚生子;我們賺錢,你不賺錢;我們搞名利,你不搞名利,你置我們於何地呢?你出家就像一個燈泡照著在世俗里打滾的我,我怎麼辦?」
所以,他不能接受,他有深層次的這些東西。倒不是說簡單不能接受出家,那為什麼?
因為你一旦出了家,你完全顛覆了世俗價值,會讓他感到十分不舒適,不安全。
佛陀對我們開示人生的道理,這是真理的光明。我們出家就是奔向這個光明。可是,真理的光明太亮了,它會刺瞎人的眼睛。
出家,就像拉開了一個強烈的口子,把世俗生活這種虛偽性,這種不確定性,這種不安穩性,這種顛倒性的畫面徹底撕扯開了。那麼,對於世間人來講,他們很難接受這個事實。所以,我認為這種判斷是比較深層次的。
出家對於父母是有極大利益的。
一旦我們真正出家,父母因為念子愛子的緣故,也一定會信佛。比如,他們可能會這樣:「哎呀,我兒子出家了。」心裡非常地想念。這時候,他們只要看見電視裡面出現和尚的鏡頭或者出現寺院的場景,就會特別地關注,以前根本就不會關注。「哎呀,廟裡,和尚!」
這就是說出家會給父母巨大的加持力,會讓他們念念不舍和佛建立一種連接和溝通,這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報恩。
我們每天所想的是什麼?不過是娶妻生子,不過是五欲六塵,不過是煩惱、雞毛蒜皮的事,這些都是六道輪迴的事情,這對父母有什麼恩德呢?我們如果要幫助一個對我們有愛心的人,就要把他牽到佛法這種緣分上,給他一份珍貴的佛緣,讓他跟佛親近,只有佛才有力量搭救像我們這樣的凡人。
當然,每個人都習慣於在自己的生活慣性里,這是人的惰性嘛。人的軟弱就在於願意過這種慣性生活。如果出家的話,父母就被逼無奈一定要接受,他們一想到:我兒子出家了。出家想到什麼?「阿彌陀佛!」他立即就跟佛結合在一起。
所以,我們的出家法師們,你們父母都能得到利益。所謂「一人出家,九祖超生。」就是這個道理。
謝邀,可題主為啥要邀請我呢?我即沒有兒女要出家,最近幾年也沒再想過要出家,之後幾年也沒有出家的打算。
我來談談,如果我要出家會考慮到的幾個問題吧。
第一,父母誰來贍養?總不能父母累死累活,把你養大,然後你就不聲不響的出家?
第二,父母晚來寂寞怎麼辦?要是兩人都在還好。要是一人先去,父母一人在家裡,你能想像那個場景么?我一想到,就感到一股心酸。
第三,父母怎麼面對世俗的議論.我們一場不坑的走了,出家了。但是老一輩了,往往都在乎人邊的阿姨大嬸怎麼看,這個怎麼能讓老人去面對呢?
第四,父母老了,都想有自己的孫子,看到人家都兒孫滿堂,而二老卻過年過節都是相對流淚。再有就是血脈的延續,這些都是父母很看重的地方。
在我看來,最嚴重的是,父母老來的寂寞孤單,而不是經濟上的支撐。有些事情不是家長想控制什麼,而是家長的這些你考慮沒?你在意否?
當然,我佩服那些一心向道的真修行人,真的,在我看來這是世上唯一有意義的事。如果有一天,你老無所依,兒子跑到廟裡去
我不是父母,不過我覺得關鍵就是不理解出家的意義。因為我覺得,假如我有孩子,而且發心沒有偏太多,無論什麼原因,都無法影響我支持他出家。
推薦閱讀:
※媽媽覺得自己老了,該怎麼安慰比較有效?
※談談自己美好的經歷吧~親情,友情,愛情,或者是陌生人的一個微笑~?
※被父母偷看了日記是怎樣一種體驗?
※有一個特別酷的兄弟姐妹是怎樣一番體驗?
※有親生兄弟姐妹是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