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父母要求你生孩子,但你卻選擇丁克時,是不孝、自私亦或都不是?

在這一點上引申出,是不是生為子女,就應該聽從父母的一切安排或指令?

如若是的話,人是否具有自我意志?

如若不是的話,為什麼那麼多人覺得天經地義呢?


在「我是否現在生孩子」這一重大決策過程中,父母的意見不應該成為決定因素,可以成為次次級別的影響因素之一。

先說說那些父母要我生孩子於是我就生孩子的做法。這,就是不負責任的人生態度。

父母都催促生孩子了,肯定不會是18歲以下吧?作為一個生於現代的成年人,生孩子這種深遠影響個人一生的決策,當然應該站在自己的角度,綜合各方面重要因素來思考、決斷。父母的意見,能起到「啟動議程」的作用。也就是說,父母提出「你快生個孩子吧」的建議,以前我沒考慮過這件事,現在在他們的提議下,這個問題進入了我的考慮之中。這便是「孝順」的全部意義了。你說的我會考慮,就很孝順了,別人說那些我聽都懶得聽呢!

為什麼說父母的意見不應該成為決定因素?

因為他們的意見對於「生孩子」這件事的一線利益相關人(stake holder)——母、嬰、(可能還有)父的利益不產生明顯的增損。

生孩子,首先影響的是生的那個女人的利益。知乎上對於女性生育成本高的討論有很多,不再重複。如果父親也參與到生養大業中的話,生育可以說是改變父母一生軌跡的事情。無論你如何為人父母,你的人生都被改寫了而且不能回頭。

生育對那個將出生的嬰兒的意義,更非常尋常:存在還是不存在,就在你一念之間。

對於如此深刻影響親子兩代人生的事情,是不是應該從親和子的利益出發,做出最有利於他們三人的決策?

第一條重要的決策依據,便是「父母雙方都獨立地、自願地想要孩子」——尤其是父親。父親參與往往是生養工程中的薄弱環節。例如,一項追蹤研究中那些並不想要孩子而成為父親的男性,100%在6年內離婚了(Cowan Cowan, 2000)。而單身母親是充滿挑戰的角色,也是美國政府開展早期干預目標人群之一。在這一點上,我甚至建議中國的女性將標準再嚴格一些,考慮「萬一孩子爸爸中途放棄,我是否仍然願意並有能力獨自給孩子提供充足的成長環境」這個問題。沒辦法,社會制度保障不夠,就得靠自己。

第二個要考慮的重要因素,是婚姻(或戀愛關係)滿意度。研究指出,婚姻質量有力預測了孩子的養育質量(Kanoy, Ulku-Steiner, Cox Burchinal, 2003)。

除了這兩大決策依據以外,還有很多影響到養育質量的因素需要考慮,例如人人都知道的養孩子需要錢——財務狀態,身體與心理健康狀態,社會資源——這時候就可以考慮你們父母是否願意幫忙帶孩子了,學習新事物的時間精力和興趣——養一個孩子比讀十個博士學位需要更多學習,以及,你覺得你有足夠的的精力和時間孕育和帶孩子嗎?

最重要的是,有一個孩子,你的人生就完全不同了。你可能再也沒有時間精力從事自己的愛好甚至上班時滿腦子還是寶寶還吃什麼該買什麼。你需要鎮定自若地處理屎尿。你和愛人的關係會有所改變。

在這麼多比「爸媽要我生孩子」更重要的考慮因素之中,你覺得你爸媽是能幫你給老公洗腦讓他心甘情願做爸爸?還是能施魔法把你們的婚姻質量提高一個層次?

當然了很多童鞋是打定主意做甩手掌柜的,孩子交給父母帶,對我沒啥影響。

現在說說可以。孩子上學,你不接回來輔導?孩子上大學、你爸媽去世…總有一天你是要做回父母的角色的。到時候你就體會到翹課太多的惡果了。

這有什麼,孩子小的時候我沒空管,等他長大了給我生個孫子,我就有空啦!

呵呵,你高興就好。


時隔多日沒想到還能吵那麼激烈,決定給某看不懂的更新點補充:
「某些父母」代表我所見過的1970年之前出生的絕大部分有孩子的人;
每一項「考慮」代表孩子的不同權利:選擇出生的權利(這個當然沒有);生存權;受教育權;人身安全權;以及生育權。每一項都與時間有關與空間無關。


----------------------------------------------
中國的某些父母呢:
他們在生孩子時,當然考慮不了孩子的感受;
他們在養孩子時,沒有考慮過孩子的感受;
他們在管孩子時,沒有考慮過孩子的感受;
他們在打孩子時,也沒有考慮過孩子的感受。
終於有一天,他們的孩子也有能力生孩子了,也有能力選擇不生孩子了,
他們依然會覺得,孩子的感受不應該被考慮,但他們自己的要求必須得到滿足。
這麼看來,到底誰比較自私呢?


On Children

論孩子

--Kahlil Gibran 紀伯倫(黎巴嫩)

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

他們藉助你來到這個世界,卻並非因你而來。

And though they are with you, yet they belong not to you.

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You may give them your love but not your thoughts,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For they have their own thoughts.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You may house their bodies but not their souls,

你可以庇護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For their souls dwell in the house of tomorrow,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

Which you cannot visit, not even in your dreams.

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You may strive to be like them, but seek not to make them like you,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For life goes not backward nor tarries with yesterday.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會在過去停留。

You are the bows from which your children as living arrows are sent forth.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

The archer sees the mark upon the path of the infinite,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

And he bends you with his might that his arrows may go swift and far.

他用儘力氣將你拉開,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Let your bending in the archer』s hand be for gladness,

懷著快樂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彎曲吧,

For even as he loves the arrow that flies, so he loves also the bow that is stable.

因為他愛這一路飛翔的箭,也愛那無比穩定的弓。


啥?為了傳宗接代?

你說咱家要是家大業大或者有個貴族血統那我也姑且考慮一下傳宗接代這個需求。

你說這八輩貧農外加也沒什麼文化底蘊,傳不傳有啥影響嗎。。。


女兒6歲,問我:「長大以後可不可以結婚但是不生小孩?」
我說:有一個詞叫做「丁克」,意思就是,老公和老婆商量好,兩個人都決定不要小孩。如果你和你愛人都不想要小孩,那你們就可以丁克。

也許她只是隨口說說,過幾天就會改變想法,但是我覺得應該要讓她知道,在生孩子這件事上,她有選擇的權利。


先回答題目

當父母要求你生孩子,但你卻選擇丁克時,是不孝、自私亦或都不是

如果違背父母的期望不生孩子就是「不孝」的話,那丁克就是不孝。並且丁克就是自私。


丁克是自私,自私有問題嗎?奪取了他人的利益嗎?對誰造成了傷害嗎?丁克自己過的好好的只是不生孩子叫自私,那某些人跟丁克們沒有半毛錢關係就罵人家「沒人性」「自私」,種種道德譴責,甚至造謠質疑人家身體健康,這叫什麼,促進和諧社會嗎?大家都是人,哪個人不自私,自私也是人的天性啊,完全不影響別人利益的自私為何要受譴責呢?


說丁克不孝,可有什麼人從未違背過父母的期望嗎?父母小時候希望你聽話,你真的每次都聽了嗎?父母望子成龍成鳳,你考上清北了嗎?現在混的有出息了嗎?你就沒有「不孝」過嗎?我們違反父母的期望,是因為他們的期望與我們的期望和能力不匹配啊,我們不認同或者做不到啊,大家都一樣啊。這有錯嗎?


關於父母,我有另一個答案大家可參考下。如何說服家人和朋友自己是一個丁克族這個事情? - 不霽的回答


關於引申問題

是不是生為子女,就應該聽從父母的一切安排或指令,如若不是的話,為什麼那麼多人覺得天經地義呢?

是啊,明明沒做錯什麼,不觸犯法律也不違反道德,是小眾群體又是個人選擇,跟別人完全沒什麼關係,那為什麼這麼多人反對、譴責,甚至追著辱罵呢?這與社會群體壓力趨同心理有關,要扯出社會學了,並不是專業人士,如有錯誤歡迎指出。


社會群體壓力分為信息壓力規範壓力兩種。

  • 信息壓力又分為個人信息與社會信息,手碰了熱爐而知道熱爐不能碰,這是個人信息,別人告訴你爐子是熱的不能碰,這是社會信息。我們成長過程就是不斷地獲得這兩種信息,其中「別人告訴你」的這種信息佔據了相當大的比例,所以費斯廷格和凱利說過,當人們依賴於他人獲得社會信息時,他人就獲得一種權力,來影響人們的行動或態度。這些他人對人們具有信息性壓力,因為人們需要他們提供信息,所以人們才會服從他們。
  • 規範壓力就是群體規範帶來的壓力,

群體規範指的是群體所確立的行為標準,群體的每個成員都必須遵守這些行為標準。但群體規範不是規定成員的一舉一動,而是規範行為可以被接受和容忍的範圍,群體規範可能是明文規定的,但大部分規範是約定俗成的、非正式的。所以,群體除了具有信息性影響力外,群體還能夠利用「規範性社會壓力」來說服個體從眾。規範性社會壓力指的是「服從其他人積極期望的一種影響力」。處在某個群體中的個人,想繼續成為這個群體的一部分,都會了解如果被該群體拒絕所激起的那種焦慮,這不是沒有根據的害怕,這種拒絕是令人痛苦和煩惱的。群體可以用拒絕或否定的強化來懲罰不願從眾的人。所以,在拉坦內(B. Latane,1990)看來,從眾實際上就是群體中少數派受多數派影響的結果。而且,與群體保持一致會使個體很容易對自己的決策或看法進行證實(Buehler Griffin,1994)。

  • 群眾為什麼要對個體施壓呢?

群體規範在人類社會最初的形成和後來社會的發展到現在的維持社會穩定上,起到莫大的作用。正是因為有群體規範及其帶來的規範性壓力,才能維繫群體的整體性、促進認知標準化、制約群體成員的行為,最後產生了我們稱之為道德標準的潛規則。「任何社會,無論從社會功能的執行,還是從社會文化的延續角度說,多數人的觀念與行為保持一致都是必要的。一個社會需要有共同的語言,共同的價值觀與行為方式」(章志光,金盛華,1996)。這在進化角度上說也有重要意義。因此,打壓持不同意見的個體,可以說是我們社會發展中的習慣,雖然這麼做降低了思想多樣性,但更有利於穩定和統一,使群體在亂世中生存下來。

  • 那群眾怎麼對個體施壓呢?

一般說來,群體對個體施加壓力使其從眾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來自群體的信息性壓力,就是提供有關個體應該如何行動,把事情辦好的信息;另一種是來自群體規範性社會壓力,就是如果個體不從眾的話,群體擁有拒絕(嘲笑、打擊、排斥等)該個體的可能性。絕大多數場合,兩種影響的形式同時作用於個體。某些特定場合下,一種形式可能比另一種形式更強烈。並且,某些個體可能對一種形式要比對另一種形式更敏感,一般來說,兩種形式是共存的。

  • 那個體為什麼很少反抗呢?

因為群體是人生存不可缺少的社會空間,人天生就有一種對社會孤立的恐懼感,群體給予個體的歸屬感和自我同一性使得個體產生維護群體形象,並且群體為個體的行為提供了參照,人們更傾向於相信多數而懷疑自己。另一方面,個人的知識和感知的範圍是有限的,因此個人需要用從眾的方式最大程度上使自己迅速適應原來未知的世界。這樣,從眾也是一種個人適應生存的必要方式。

  • 那在丁克這件事上,哪些人扮演哪些角色呢?

群體規範性社會壓力當然就是那些不丁克的主流們帶來的,被施壓的個體當然是丁克們,那信息性壓力是誰帶來的呢。是誰在認知中告訴我們人默認就要結婚,默認要生兒育女呢,父母?那是誰告訴他們的呢,是誰在宣傳母愛偉大,宣傳人應該孝順,宣傳子女家庭的好處呢,是誰在給剩女剩男施壓,是誰在控制輿論導向?沒錯,就是政^_^府。但是它這麼做有它的道理呀,它想讓社會國家更好的發展,穩定是重中之重,倡導孝順使老有所養——社會穩定了,宣傳母愛偉大使女性得到高度讚揚,女性暫時情願忍受在婚姻家庭中的高付出低回報了——社會穩定了,放開二胎促進生育以保證未來有足夠多的社會生產力,彌補某些缺口——社會穩定了。政^_^府做的沒什麼錯呀。

  • 那是誰錯了?

群眾嗎?他們只是在做社會上大家一直習慣都在做的事,目的動機我們剛剛不都說過一遍了嘛。與人不同的個體嗎?在不影響社會運行和他人利益的情況下,個體怎麼做怎麼選當然沒錯了。那現在出現這麼大的矛盾,到底哪裡出錯了?我個人覺得,是錯在不理解。你不能理解丁克為什麼要丁克,你只看到了他們跟你不一樣,跟主流不一樣,你立馬貼了個「非主流」「傻X」的標籤上去,然後在已有的道德規範里尋找你認為他們不符合的地方,抓出來,然後大肆譴責。也有一些丁克不能理解「為什麼你不理解他」這件事,也給你貼幾個「道德婊」「老古板」之類的標籤,找出你違反的道德反過來譴責你。矛盾就起來了。


都說理解是相互的,我作為一個丁克先理解你們了,這時你們能不能也試著理解一下我們呢?

畢竟,我們丁克,既不觸犯法律,也不違反道德,做的事也與別人無關,也不影響你生活,好多還得到了家人的理解,我們自己其樂融融開開心心的生活,並沒有礙你什麼事,你說對不對?


退一步講,也許你實在是理解無能,就是不理解。那能不能跟我們求同存異,聊點別的,別撕逼?如果一群人中有一個不吃豬肉的穆斯林,大家尚且會照顧他的信仰與習慣,與他一起吃清真。我們丁克又不需要你做任何任何犧牲照顧我們,為什麼就總攻擊我們呢?


嗯,尊重信仰是政治正確,尊重取向是政治正確,真希望有一天尊重人生選擇也能變成政治正確。至少咱們面上不用再起這種矛盾。


到底什麼時候為人父母才能意識到生小孩是自己的事情,和他人眼光無關,和傳宗接代無關,只和自己和生下來的孩子的人生有關這件事?

到底什麼時候父母才能理解,子女結婚之後他們組建的是一個新生家庭,原生家庭不應該干涉他們的決策?如果要進行幫襯,那麼子女應當感激,但是生不生孩子這件事,真的不應該由原生家庭來決定。

影響中國人生育的因素也太多了:到年齡了該生小孩了,別人家生了你也生一個吧,不生小孩對社會不負責,不生小孩人類要絕種,不生小孩你的人生不完整,不生小孩你就不配做一個女人,我們退休了你生個孩子吧不然我們好無聊,不生孩子我們家的香火就要斷了云云。

雖然我這話說了又有人要說我自私了,但是生小孩真的是一件特別嚴肅,也是一件會影響自己一生的事情,對女性的生活質量影響可能更大。養孩子大部分都是夫妻二人的責任,而且是世界上最無私的一件事兒,所有想要藉由孩子來派遣寂寞、養兒防老的都是特別流氓和不負責任的行為,而外界只是給了兩個人一個衝動去做一個決策,但是撫養這個過程卻是外人無法替代和承擔責任的。

在這種情況下,你還能告訴我父母要求生孩子,你卻選擇丁克是自私、不孝的行徑嗎?多為自己負點責吧,我希望未來每一個人的生育,都是在自己有能力採取措施避孕但是自願放棄避孕進行生養,是因為自己做好了生養的準備才做出的決策,而不是因為什麼其他的任何而產生的。


答案是,都不是。
題主給的評論里的論點是:
父母要求你幹啥,你就得幹啥。因為父母花錢養育了你,你欠你父母的。

不覺得這種論調聽了讓人發一身冷汗嘛?

親子關係難道是債主和借錢人的關係嗎?每個生孩子的人,愛他照顧他的孩子,都是為了將來孩子們能夠還他過去付出的一切?

父母對子女的照料與付出難道不是出於對自己血肉的愛嗎?如果,這些付出都是開給未來子女的一張張欠條,這樣的親子關係不也太可怕了嗎?


暗暗覺得寫出這樣評論的人,是在侮辱父母對孩子的愛。

回到丁克的問題上。父母不同意丁克,絕對不是如評論所說,父母在行使控制自己孩子的權利。而是在父母輩的觀念里,沒有生育孩子是一種不幸福。所以他們出於對孩子的愛,在阻止孩子陷入這種不幸福。

同理可以推及,現在很多社會現象,如不婚族,同性戀,裸婚等等會受到父母的強烈反對,也是由於在他們眼裡,放任孩子做出這樣的選擇,是會落入不幸的。

這跟明明不冷,你媽還逼你穿秋褲的道理一樣。

而解決矛盾的辦法,應該是讓父母真實完全的了解,作為子女作出這樣的選擇是正確的,是能過上更幸福的生活的。只要打通這個關節,父母親心中多少也會少點彆扭吧。

評論里說讓父母完全理解很難做到。我覺得父母親雖然時代和我們不同,但都是有思維能力的。如果能和他們心平氣和地疏通厲害關係,不見得他們還會那麼激烈地反對。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做任何事都得自己先想清楚明白。丁克一事不是小事,首先作為當事人應該把自己做出這個決定的原因理順了,並向父母親證明自己有這個能力即使不生小孩,也不會陷入他們預想的不幸之中,甚至還有能力活得更好。但如果,連這種證明的能力都沒有的話,我覺得這就不能怪父母不讓步了。


父母讓你生孩子就生孩子啊,父母還讓你和他們相中的對象結婚呢,父母還讓你年年考一百呢,父母還讓你上清北呢,父母還讓你年薪百萬呢,你幹嗎。別tm拿孝順說事,要孝順就好好讀書賺大錢取個父母喜歡的對象給父母雇幾個傭人生病了送去美國治療,你拚命去做到了嗎?單單拿生孩子說事,其實就是在生孩子這點上被洗腦認可父母的觀點了唄。
最噁心的是這些人還攻擊丁克,礙著你什麼事了,沒吃你的喝你的不影響市容,人家家裡「香火」斷了也不是斷你家的,全人類的延續也不差丁克的孩子,人類也不是瀕危物種。


你父母愛你嗎?
那他們是在建議而非要求你生孩子。
你父母強迫你生孩子嗎?
像這樣的父母就是那種無緣無故虐待兒童,孩子長大後打不過就玩道德綁架的那種人。
你跟你父母是什麼關係你自己最清楚。
好了,生孩子跟孝不孝半點關係都沒有。如果以古人的標準,玩起郭巨埋兒來,孩子就是妨礙孝的禍害,必須弄死。
以今天的標準,在生孩子的問題上,作為一個獨立清醒有擔當的成年人,應該負責任地作出決定,而不是迎合什麼人。而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這樣的人,反而希望孩子猥瑣、糊塗,完全不負責任,把後代子孫的生命交給別人去承擔,在這種情形下,你說父母是那種慈祥仁愛的父母,家庭和睦,成員關係正常,我是不相信的。
你一定要幸福,這就是最好的孝順。


前天去逛超市的路上正好和我媽聊到類似問題

我:媽媽你覺得生孩子的意義是什麼?

我媽:人類的繁殖

我:那你覺得如果你們沒有生我會怎麼樣呢?

我媽:那應該比現在瀟洒很多 也不用存錢 也不用擔心什麼以後你的房子你的工作 有錢了我和你爸就出去玩玩 旅旅遊

我:啊…那倒也是 那你覺得要是我以後不生小孩怎麼樣?

我媽:那不是隨便你嗎 你想生小孩就生 不想生就不生啊


我媽一直以來就是一個so cool的女子 看得開 也不會以自己的意願來強迫我什麼

很愛她~


都是基因的錯。
父母讓你生孩子,是基因想要傳承下去。
還有就是,這是儒家文化的影響,不過這個也是基因的影響。

為什麼你現在不想生孩子了。
首先,並不是你不想生,因為你有性慾,只要有性慾就會生孩子。
只是因為現代科技可以有避孕技術,讓你生不出來而已。

所以,只是因為人類的科技在繁衍問題的上戰勝了大自然。
再者,受教育程度越高,越會趨近於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孕。
這都很正常,原因在於教育會讓我們重新塑造三觀。
讓我們去認清什麼對於我們來說更加重要。

首先,如果這個作為一個個人選擇的話,我認為並沒有任何錯。
只是因為你做出了這個丁克的選擇。
阻礙了基因的傳遞,也反抗了儒家的文化。
僅此而已,我只是把因果關係理出來。

阻礙了你自身的基因傳遞,反抗儒家文化的話,我認為並不需要做道德評價。
只需要考慮利弊就行。
你是為了大自然的基因活著,為了孔子的言論活著,還是為了自己活著,這個才是你需要考慮的。

不孝,只是孔子發明的辭彙來統治晚輩的。
何必要在意這個詞。

30年之後,這個傳統文化的觀念將會慢慢淡化。
沒錯,就是要自私,就是要自利。
你自己都過的不好,你怎麼能讓別人過得好。
你自己都過不幸福,你怎麼能夠給父母帶來幸福。

為了別人的幸福,成全自己的痛苦,只是愚蠢。
這不是真正的別人的幸福,你只不過滿足了別人自私的慾望罷了。
到底是誰自私,我認為父母真心為你考慮, 會站在你的角度權衡利弊,而不是為了他們的一己私利鞭策你去做一些事情。

人都是利己的。
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寒門無孝子。
先讓自己好起來再說,不然,什麼都是空談。

沒錯,西方個人主義進入中國和中國的集體主義碰撞本來就有衝突。
但是誰活的更好,自己心裡應該有數。

再者,就是恐懼。
你只是怕別人說你不孝而已。
假如,別人都不說你,甚至鼓勵你不生。
比如像我們家,父母都不鼓勵我生孩子,最好別生都為我考慮,只要我條件不好。

那麼,你還會這麼焦慮么。
只是因為恐懼。
但凡,要做出一些不同於他人意見的決定。
都需要一個特質。

勇敢!
但勇敢的前提,就是要判斷出來,這個價值到底值不值得,這個只有自己去權衡了。


你們也曾經是孩子,發現我國孩子真可憐,不是因為需要養老就是為了孝順父母來生孩子,不能離婚不好再婚還要怪到孩子頭上,最多的還是只是想生的繁殖癌。

多數人並不是真的喜歡孩子,也不是愛情的結晶只是交配繁衍的產物,也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是否能承擔起這份責任,但是他們卻有好多理由生孩子。

我想如果可以選擇孩子並不想因為這樣來到世上吧?


不能給小孩幸福的人,沒有資格生孩子,完全是自私的,以此為標準,世界上至少一大半的人,一出生就是個悲劇。

然後,如果孩子影響了自己的幸福,生出來多半也沒必要。


春節時回祠堂祭祖,一路也會聽到許多「別人家的事」,真的是哭笑不得。。。

有兒媳婦吃素,勸兒子和媳婦離婚的。原因是每天媳婦做菜都得做多一兩碟純素的吃,肉一點都不碰,不像話。。。

有夫妻結婚一年內還在用避孕套,暫時不生小孩的,覺得兒子不孝,什麼都聽媳婦的。。。

也有沒懷孕就不準結婚的,必須要證實了懷孕後才可以拿結婚證。。。

更有連續生了四個女兒,仍被老公婆婆勒令生兒子的,彷彿男丁是她們人生唯一的救世主。

。。。。。。

每一次靜坐著,聽著這些長輩還有我自己的父母說著這些,我都忍不住想要逃離,好像多呆一會,這些可笑的言論就會落到自己身上。


在傳統文化環境中,父母的要求多了,哪樣做不到都可以說不孝不是!孝文化這種,現代人的生活真承載不了。比如福建這種地方,傳統文化很強大,相對北上廣深是有不開化的感覺,嗯,丁克就非常少,扛不住題主所說的父母要求和不孝的壓力。
我也是個准丁克,所能知道福建省僅有的不多的准丁克的單身男女,不能生育的佔了很大部分,其他的大多是迫於生活壓力追求幻想中的丁克生活,真的婚了能真丁的不多。其實丁克生活,真的不會讓你的人生更容易成功神馬的,請不要賦予太多的幻夢,無能無運氣的人,有閑空閑錢也一樣是花銷到哪裡都找不到的。所謂丁克,要自由得自由吧!至於不聽父母話、不孝、斷子絕孫等等,認了吧,承受這些世人所謂的缺憾,世上沒有得了所有便宜的好事。聰明人就不總是認為生活虧待了自己,這樣才能活得好。
另外多說一句,大多情況下,一切以父母之名表達的觀點,其實都是那個面對利弊猶豫不定想要更多利益的你不便明說的想法。難道向來父母的一切要求你都滿足么?就算只是順從習慣了,久了這些也就成了你。


「我想丁克,父母卻逼我生孩子。」

沒有人覺得這樣的父母太自私嗎。
沒辦法替孩子過他的人生,卻要讓孩子按他們的想法來活。

下圖是另一位答主對我「父母自私」一言的批評,我做出的回應。

如果我的父母這樣逼我,我會問他們,
「如果將來我的婚姻出了問題,你們是替我養這個孩子,還是替我付每個月的撫養費?」
嗯,也許他們會說好啊。那麼,讓小孩從小就感受到自己是不受喜愛的「被迫產物」,是如你們所願的嗎?

補充:我想很多人不會說父母自私的原因是「他們都是為你好」。那麼如果我選擇丁克,那一定是我認為這是對我好的選擇,既然都是「為我好」,顯然是自己更懂自己。

另外,如果僅僅為了滿足父母的一個「願望」,滿足他們嘴上輕飄飄的幾句話,就要搭進自己的人生,將自己的人生規劃全部打亂重新安排。那也太過愚蠢。他們不可能為你的人生買單,你必須學會跟隨自己的意志生活,做出能自己負責的選擇。

最後,如果在「自己不願意生孩子選擇丁克,父母每天催促嘮叨」和「自己不願意生孩子但在父母要求下生了孩子結果生活的不快樂,負面情緒高漲心裡埋怨父母遷怒孩子」這兩種情況必須選一個的話,我選前者。

再次補充:有知友評論「生了孩子以後才會發現生孩子的好處」,我建議大家去看一下「不喜歡孩子的人生了孩子以後是什麼樣的感覺」這一問題。

生命是寶貴的,小朋友的生命不應該作為測試你是否會接受下一代的「試劑」。接受了固然是好,可是誰又為那些生下來就不受父母喜愛的孩子們的人生負責呢?

*?*―――――*?*―――――分割線*?*―――――*?*―――――

沒有想到這個答案引發了很多爭論,現在我把我在評論區的部分觀點貼出來供大家參考。我挺喜歡一起討論問題的感覺。還請不要惡意攻擊。求同存異就好。

部分回復由於中間間隔太多沒有截到知友的想法,有興趣的可以移步評論區。


父母為我們的前二十年鞠躬盡瘁,我為父母的後二十年死而後已,這就是我的孝順。
而中間的四十年,還是讓我自己來決定吧。我來決定要當醫生還是入儉師,養狗還是養蜥蜴,結婚還是單身,生二胎還是丁克,隱居深山還是血拚北上廣...
我不必讓我最愛的人和最愛我的人成為我的阻力。當然更別拿「這都是為了你」來說事。人生在世,總有要為自己活的時候。
當然我不否認大部人能從生孩子這件事中得益,所以大部分人也別來揣測不生孩子是一種損失。你可以把自己的人生意義和快感建立在別人身上,而我可以自己創造這些。


大家給自己找再多的道理和理由有什麼用,站在父母的角度來說,就是自私、不孝。
不過作為一個鐵丁,i don"t care。


我不喜歡孩子,將來生不生孩子無所謂。

我女朋友喜歡孩子,但是不想生育,怕養不好。

我父母喜歡孩子,希望我生個孩子給他們帶,男孩女孩無所謂。


我父母表示不強求,我選擇隨我女朋友。

畢竟將來和我踏入婚姻走完一生的,是她,不是我的父母。

1/26 添加修改:
我研究室的教授今年64歲,沒有子女。

他是因為妻子不育而沒有子女。

曾經在居酒屋一起喝酒的時候斗膽問了教授,妻子不育他有沒有後悔過和妻子結婚。教授說對於沒有子女感到過遺憾,但從沒後悔過和師母結婚。師母給教授這四十多年的生活帶來了色彩和歡樂,他很愛她。我又問了教授如果師母能正常生育會選擇生孩子么,教授說他這四十幾年都潛心學術基本不顧家,作為丈夫是不合格的,他更沒信心做一個好父親。如果讓他有選擇生或不生,他還是選擇不生。

然後另一個是農村的親戚。

他曾經說過,奧巴馬的人生都沒有他完整,他有兒子,而奧巴馬都沒有。


推薦閱讀:

丁克怎麼看待「全面二孩」政策?
為什麼結婚生子的人熱衷於勸說決定要丁克的人應該生小孩?
男方婚前沒有表達過丁克意向,女方婚前也沒有提出丁克,婚後女方拒絕生育,算不算一種欺騙?
為什麼你不想生孩子?或者只想生一個孩子?你覺得自己的這種意願有多大可能成為現實?
男朋友想丁克,如何調整心態?

TAG:婚姻 | 家庭 | 丁克 | 倫理 | 生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