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茶葉版塊推薦茶回答茶葉品質優劣的人群中為什麼基本都是帶有強烈目的性?

感覺出於本心的評茶品茶人比較


這問題挺有意思的,也不能說「目的性」,經常看知乎的茶葉板塊的茶友都知道各種相關問題和回答是五花八門都有,想要聊茶,不論是討論品種還是具體到品質、味道,就避免不了帶上主觀感受去回答問題,這其實倒也正常,就像現在談到鐵觀音,很多人對其十分不齒,而如果你是鐵觀音愛好者,這並不會影響你對它的喜歡。一直覺得喝茶和學茶這事真得是需要點獨立判斷和思考能力,不受外界的干擾去喝一款茶,得出自己的真實感受,不管主觀、客觀,至少都是你自己真實的感受,別人所說的可以作為參考,可以試著通過他們提供的思路去喝茶評茶,記住,只是參考,也別全聽全信,我說某某茶的香氣特徵是花果香,你喝不出,往往這時候就很容易陷入一種誤區,甚至懷疑自己的味蕾,不必如此,順著本心就好,學喝茶也不是什麼高深莫測的事,說白了就是體驗式學習,肌肉記憶,把舌頭的辨別能力鍛鍊出來。因為各家有各見解,你把答案看下來有時會迷惘,所以學茶的過程也是內心漸漸堅定的過程。

知乎的茶葉板塊下有茶商、茶葉愛好者,每個人回答問題都是各有各看法,本該是很好的習茶氛圍,大家可以一同交流進步,可就我個人感覺而言並沒有想像中的好,許多問題的回答似乎不是在分享,而更像是不加說理的唯我獨好,甚至是碾壓誰誰誰,這讓我想到前段時間看到有個問題「喝茶的鄙視鏈是怎樣的?」,喝個茶都能喝出鄙視鏈,這種優越感從何而來,還是挺無法理解的。在知乎上提茶葉問題的基本都是真實想學茶的道友,是對茶有興趣才會選擇提問,而作為回答問題的答主,更應該認真嚴謹一些,不管你是茶商還是茶客,也許你的一句話就能夠把題主帶上歪路,至少常識性的茶知識不能說偏吧,有時候真的不必強答。

在知乎上這兩年,跟不少剛接觸或者想接觸的喝茶的茶友交流過,給我的感覺是作為茶客要學茶,稍微把茶喝清楚真的很不容易,除了要學泡茶,還要懂識味。泡茶可以通過平日里不斷練習慢慢熟練,而識味就難了,茶怎麼品?品哪些方面?都是問題,以往大家學茶的途徑,不是通過朋友指導就是在茶葉店跟老闆學喝茶,而現在許許多多新茶客面臨的是學茶無門,身邊沒有懂茶的朋友,不好意思去茶葉店,除了擔心「學費成本」太高,也不可能天天到人家茶葉店去找老闆求教,只能通過網上的各種相關科普知識東拼西湊的學習,好不容易找到知乎這樣一個平台,就目前這樣的氛圍,茶客們能學到的東西能有多少?,有些答主上來就是「走開,讓我來」 「強烈反對樓上」等等,你能保證你說的就對么? 為什麼不能心平氣和的把問題討論清楚,這樣對茶客來說也有更多參考價值。當然了,知乎的茶葉板塊還是有很多優秀的答主和回答,至少我能從他們的文字中感受到他們的認真態度,真的很難得。

有題主發張干茶、茶湯或者茶葉包裝的照片就問這是什麼茶,品質怎樣,值多少錢,這不奇怪,讓我奇怪的是,有人沒喝到該茶,僅憑几張照片就敢斷言對其評出個一二三四來,甚至貶低,這算嚴謹認真嗎,這是一本正經胡說八道。有題主問水仙、肉桂是什麼特徵,有人就把正岩、三坑兩澗拿出來說事,不是正岩就體會不到真正水仙、肉桂的味道特徵,這算嚴謹認真嗎,這是誤導。不論目的是為了營銷,還是真的僅是你所知道的,都建議客觀謹慎一點吧。年輕群體喜歡喝茶的越來越多了,說真的,我很喜歡跟他們聊茶,他們說起茶來多是客觀真實不偏執,對他們來說,喝到好喝的茶,就是件開心的事。

說了這麼多,好像我也有些跑偏了,罷了,當時借地表達下看法吧。還是那句話,大家共同進步。
至於是否有人回答問題時帶有強烈的目的性,不排除今後知乎茶葉板塊會出現為了營銷而回答的貼子,前兩天收到據稱是某廣告公司的私信,說是付費讓參與他們給某茶葉品牌做推廣的話題互動,說白了就是寫軟文,點贊什麼的。所以大家除了學習辨別茶味,今後在知乎上還得記得辨別問題回答~


誰都說自己家的茶好。誰都想找個平台推廣自己的產品。這有什麼好稀奇的?


應該是由茶的主觀性決定,也就是說中國的茶自帶「故弄玄虛」的屬性


感謝邀請。本人只是想在知乎和茶友分享一些茶葉方面的信息,把自己習茶的心得跟大家交流,無關乎對錯,也不必深究真偽,更不摻雜個人利益,反正你我也不知道彼此是誰。帶有強烈目的性的也無可厚非,知乎只在搭台,在上面唱戲的各有不同,「文人相輕」的現象在茶圈更是再普通不過,各有所好罷了。


題主著相了,這個目的性,要分多個方面來看的,知乎平台任何版塊的問題都具有目的性,只是偏向不同,包括答者一樣,都有其基礎的目的性,問者想要知道答案(學習基礎目的),答者分享答案(分享經驗的基礎目的),其中還有更多的目的就不一一例舉。每個人做每件事都是帶有強烈的目的性,因為我們不是聖人,聖人做事說話也有其目的性說目的性,何況我們。看看我們目前生活的圈子,隨時隨地都帶有強烈的目的性,包括官方新聞,包括百科,只是說你要帶上有色眼鏡去看,那就對不起,我勸你丟掉手機,戒掉電視,離開城市,去大山修行去吧。手機打字累。


帶有強烈的目的性,這就對啦。

這是基於我們所有入門階段的茶友所面對的實際情況而言的。無論是論壇淘寶微博,還是茶城茶店茶館,都無法給入門階段的茶友提供一個相對客觀、公正、透明的學茶購茶環境。我接觸到的因茶而相識的知友裡頭,好像也沒有哪位是打算來知乎學習高大上的「茶文化」的。絕大多數尤其是對茶剛剛產生興趣又找不到恰當的進階路徑的知友,關注知乎上和茶以及茶具等相關問題的首要目的就是,買到好茶,或者買到好茶具。具體點說,就是買到品質與價格能夠對應起來的茶,或者買紫砂壺的時候怎樣才能不被坑。如果說講講《茶經》、《茶譜》這一類的茶書還可以做到「不帶目的性」的話,那麼講龍井、講岩茶、講正山小種、講紫砂壺實在是做不到這一點。不帶有任何目的性地講解,這個怎麼操作?學茶是需要以品評具體的茶品為根基的。不喝到標準的茶樣,學茶永遠是鏡花水月。至於在一眾各懷心事(或者叫各懷鬼胎)的茶商答主裡頭篩選出自己想要的答案和想要的茶,那就是各人的茶緣了。
知乎的茶版塊裡頭,目前看,風氣還是領互聯網世界之先的。多年前曾經火爆一時的幾個專業茶論壇、紫砂論壇現在是個什麼樣子,我想已經不必多說了。有答主認為,「可就我個人感覺而言並沒有想像中的好,許多問題的回答似乎不是在分享,而更像是不加說理的唯我獨好,甚至是碾壓誰誰誰」,這就不對了。分享儘管是好事,「唯我獨好」也未必是壞事。至於碾壓——知乎這樣一個平台,口號式的碾壓肯定是行不通的。言之有據,推而有理,碾壓亦是常事。況且時間就是最有力量的碾子,多少紅極一時的商號、品牌、產品被時間的碾子毫不留情地碾成了齏粉,或者即將被碾成渣。
最後,儘管我對知乎茶版塊也有諸多不滿甚至是鄙夷,但是我認為知乎上學茶的風氣還是好的。至少,就我在知乎上結識的一部分知友看,很多知友喝茶評茶水平的進步是神速的。我當年學茶時,用了三五年時間走過的漫長路,一些知友用了一年甚至半年就走完了。

茶商大抵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希望茶友進步越慢越好的,越喝越糊塗的;另一類是希望茶友進步越快越好的,越喝越明白的。當然,這兩類茶商的共同點是:都認為自己的茶是最好的。


掙多少喝多少錢的茶,我們喝的都是茶,不是比較。


我覺得可能帶有點廣告性質吧,畢竟有茶商在,也可能是一些懂得半斤八兩之人裝裝逼,但別人寫下的我覺得我們要尊重人家,畢竟知乎又不給我們報酬,人家碼了那麼多字,付個廣告或者推薦下自己的店鋪商品之類的,我們就理解下吧,不喜歡廣告你不要去看去關注,看內容看乾貨就行了。或者你想買學習茶文化又不知如何學起,人家附上的公眾號也可能對你學習有幫助呢。總的來說,別人寫的只是給你參考,腦子還是在自己身上,讀過之後你也得思考思考,哪些是對的那些是錯的,哪些該略去哪些該吸收


茶無貴賤,適口為珍


個人感覺現在茶界的標準實在是五花八門,等於沒有標準,各種說法結論滿天飛。
這個老師說這樣那樣,那個教授說如何如何。
突然又有個茶人說:「全都放屁!」


對於茶客來說,習慣就是最好的。不同的地方,喝不同的茶,有不同泡茶工藝。在千百種茶葉,總有一種你適合的,也就是最好的。


沒錯,一些同行人在回答中明裡暗裡的暗示成分真讓我感到尷尬。題主不必介懷。就醬紫。
喝茶的好處?解渴。
什麼茶好喝?各花入各眼。
茶葉中的的成分?拋開劑量談成分都是耍流氓。想抗癌延緩衰老什麼的,市面上很多營養品比茶葉來得好,來得便宜。
什麼是茶道?燒壺水,把茶葉放進茶杯,加上水。這就是茶道。茶只是茶,沒那麼玄虛。喝個茶還靈魂升華了,你咋不上天?
想要陶冶情操,多讀書絕對比多喝茶來得有用。


一方面是真實的,他們就認為他們喝的是最好的。一方面就是想做你的生意。先說第一方面,我覺得知乎上有太多不懂裝懂的人,他們的知識和經驗的水平就好像我們上網看遊記一樣。有一回,我到馬來西亞的沙巴學潛水,做功課的時候看人在帖子上寫某個餐廳的某道菜是他一輩子吃過的最好吃的菜。我欣然前往,發現結果很糟糕!!!TMD,我懷疑他可能一輩子就只吃過那一回,他就敢給你寫上最好吃的。所以,你自己看知乎上的東西,也要有自己的判斷,爭取不上這些文字騙子的當


推薦閱讀:

各位知友的口糧茶是什麼茶?什麼價位的?
怎樣成為茶親?
在藥店買的玫瑰花茶,這樣子是被硫磺熏過的嗎?
母樹大紅袍現在到底有幾棵,具體在哪兒?

TAG: | 茶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