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說英語最大的障礙是什麼?


中國人說英語最大的障礙是說的時候想太多反而你英語講得怎麼樣,我一點兒都不在乎——這就是這篇文章的主旨。我是一個ABC,同時也是位高管和老闆。對我而言,我只關心我能不能聽懂你的話,以及你能不能聽懂我的話。要想和我這樣外國人交談,英語該達到哪種程度?達到我剛剛說的這種程度就夠了。

我的母語是英語,雖然普通話是我的第一外語,但我的普通話說得很差!而我已經在中國生活、工作了20多年了!因此,對於沒出國生活過,卻能學好外語的人,我是極為崇拜的。國內成千上百萬的白領的英語說得都比我的普通話好多了。這簡直不可思議!

可是,我碰到過國內許多人,他們在用英語和外國人對話時,往往缺乏自信,他們最大的問題就是覺得自己的英語不夠好。但在和他們對話時,我完全不會這麼想。事實上,我的想法恰恰相反。幾乎每次,我對他們英語水平的要求和標準都遠遠低於他們自己的標準。也就是說,你對自身英語水平的要求遠高於我這種外國人的期待。

我希望以下觀點會幫助你在職場中更自信地用英語與外國人交流。

我們對英語的挑剔程度沒你想像的那麼高!我發現中國人比我們外國人還苛求英語水平。但事實上,我們的要求並沒有那麼高。例如,在我們公司招人時,我手下人會向我介紹候選人:「我們喜歡這個候選人,但他的英語不太好。」但當我面試他們時,我覺得他們英語說得挺好,沒啥問題。這種情形經常發生。我一點兒也沒受到困擾,因為他們說的我都能懂。

所以,在與外國人,尤其是外國經理或高管溝通時,關鍵並不在於流利度。只要你能表達想法,有重點,口音重、語法差、講話慢,這些根本不重要。只要我能聽懂你的話,就夠了。

之所以強調這一點,是因為許多人在與外國人交流時,往往會擔心太多,太緊張。他們愛想太多,覺得自己的辭彙量不夠大,會犯許多語法錯誤,口音太重,說得太慢。但我很清楚,對你們而言,英語是門外語。我不會批評你的語言技巧,我只想聽懂你想說的話。

我參加過許多次有中國人向外國高管進行展示的會議,在散會後,沒有一次聽到有人說「我不喜歡這個提案,因為他的口音太重了」,「我不會考慮他的建議,因為他的語法太差了」。我們壓根兒就沒有這種想法。

重要的是,我們能明白你的話,你也能明白我們的話。我們真正關心的事只有兩件:

1)你能表達內心想法,並清楚地告訴我們

2)你能理解我們的要求和所說的內容。

商務溝通注重實用性,重點在於人們能理解你說的話。你的英語用不著多優雅、多正式、聽上去多有文化,用不著用大詞和複雜的句型。相反,想讓對方輕鬆理解你的話,你得用簡單、直接的方式進行溝通,也就是說,要用簡單的單詞和句子。

身為在中國打拚的外國人,我也會使盡全力弄懂你的要點和想法。商務情形往往有個清晰的目的或目標,如了解情形,解決問題,獲得批准等等。這不是語言競賽。

因此,我會盡我所能認真傾聽你說的話。中國的每個外國人在與非英語母語人士交流時,都會這麼做。老實說,我們大多數人對語言並不在行。我們會的中文很少,甚至幾乎沒有。所以,無論你英語說的怎麼樣,只要能幫助我們在中國做好工作,我們都會感到非常高興。

注重觀點和想法的質量——此外,我們關注的是你的說話內容。只要你說的內容有趣、有益,我就會讓你說個夠。在與老闆、高層或客戶交流時,我們看中的是你觀點和想法的質量。

在撰寫《Develop Yourself As A Future Executive》這一職業發展書目時,我曾專為這一點採訪過一位候選人。他的工作常常需要和外國高管打交道。在很長一段時間,一想到要和他們說話,他就會很緊張。

後來,他意識到,這些高官不介意他英語的流利程度,而在意他的說話內容。如果他有優秀的想法和思想過程,那麼無論他英語說得怎樣,聽上去都很悅耳。

慢慢地,他開始提供更多事實、參考和背景信息,人們變得更容易聽懂他的話。他開始注重自內容的質量,確保他們是有益的,有分量的。隨後,在用英語與別人交流時,她變得越來越自信,越來越不緊張。正如他所說:「假如你的想法很好,那麼你說出來的內容很會很好」。

因此,在判斷一個人的英語夠不夠在我公司工作時,我只會考慮三件事(再次申明,這三件事與你英語的流利程度幾乎毫無關係)。我會問自己這三個問題:

1) 你能不能合理表達思想和觀點?許多時候,我需要了解你對某事的想法。例如,你對某一情形有什麼看法,你計劃該如何處理某件事。因此,你得能清晰、簡潔地告知我你的想法,用你的邏輯分析能力告訴我,為什麼你的想法是個好想法,以及你要如何實現這一想法。

我不希望再一連問你好幾個問題,也不希望要費老大勁,試圖弄明白你在想什麼。你要能告訴我目前工作進展如何,以及你有什麼想法。英語不流暢?沒關係,只要我能明白你的要點,就可以了。

小貼士:保持簡潔!

在用英語交流時,不要過分考慮該用什麼詞,什麼句型,也別想著怎麼說才能讓人眼前發亮。商務場合,尤其是高管,往往偏愛簡單、直接的表達。再次重申,能讓人眼前發亮的是你想法的質量。

2) 你能不能準確理解我的話?比起表達自己,也許更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準確理解我的話。我的語速正常,美國人,也沒什麼口音。但我的客戶有印度人、英國人、澳大利亞人,他們的口音很重。所以,如果你連我的話都聽不懂,那我就會擔心你能不能理解客戶的話,處理好他們的業務了。

對我來說,我需要你對我的話理解程度達到至少80%,不然就會產生太多誤會。你會丟掉許多我想讓你知道的要點和細節,不能給出高質量、精確的工作表現。

小貼士:錄下他們說的話。

在會談甚至一對一交流時,我公司的員工會把我的話錄音。我一點兒也不介意,反而很欣賞這種做法。這體現出他們的職業性,願意抓住我的關鍵點,以防不能立馬明白我說的所有內容。會後聽我的錄音還能幫他們提高英語水平。雖然會多花一些時間,但這有助於你的工作。

3) 你能不能清楚地進行書面交流?即便你無需常常說英語,但大部分外企的書面語言都是英語。即便你是技術人員和工程師,也常常需要與國外同事進行郵件交流。

我們公司在面試時,會讓候選人用書面英語回答開放性問題,藉以評估他們的英語書面表達能力。

幸好大多數人的書面英語要比口語好。書面交流也不像口語那樣需要實時反應。在打字時,你有時間思考該如何把你要說的話形成文字。

小貼士:利用現成的工具。

現在有很多拼寫檢查、語法檢查的工具。雖然有些人還沒有養成用這些工具的習慣。但只要運行這些小工具,就能馬上發現、改正文字中的基本錯誤。多花兩三分鐘,你的文字就能更體面。

你對自己的英語能力不自信,但你的英語比你想的要好很多。你的英語已經可以高效地與外國人交流了。想想上述三個問題的回答,你便能更清楚自己的英語水平在什麼程度,需要再做哪些提高。

當然,提高英語技能是一項很好的未來投資。在外企走得越高,越需要與外國人打交道。但最終,在用英語與他人交流時,重點其實不在流利度,而在於你說話內容的質量和方式。

-----------------------------------------------------------------------------

點擊鏈接訪問 職商網:http://www.zhishangwang.com

更多職業發展的精彩內容和專業知識,遠見和建議,請關註:

我的個人微信公眾號:Larry聊職商(LarryWangABC)


順便,我的知乎Live可以幫助你更好的提高你的職場意識和英文!

三場單次知乎Live:

如何有效地用英語與外國人溝通?

如何拿下重要的「英文面試」?

職場之路快速晉陞指南

知乎系列Live:職場英文溝通,這樣最有效:知乎 Live - 全新的實時問答

----------------------------------------------------------------------------

The biggest barrier is that you』re thinking too much. Because I don』t care how your English sounds. If there』s one thing you take away from this article, this would be it. As an ABC, senior executive, and boss, all I care about is whether I can understand you and you can understand me. Regarding how good your English needs to be when communicating with people like me, that』s all that really matters.

Before going on, I』ll mention that I』m a native English speaker. However, my 2nd language, Mandarin, sucks! It』s terrible. And this is after living and working in China for over 20 years! So I have huge respect for anyone who can learn a 2nd language without even having lived in another country before. Not only is this incredibly impressive to me, it describes millions of Chinese professionals who speak English far better than I speak Mandarin.

Yet, I meet so many people here who lack confidence when communicating with foreigners in English. Their biggest problem is they don』t feel their English is good enough. But whenever they speak to me, I』m not thinking this at all. In fact, it』s the opposite. In almost every instance, my requirements and standards for their level of English are much lower than what they』re thinking. Or put another way, the English standards in your mind are much higher than what foreigners like me actually need and expect from you.

I hope the following perspective will help raise your confidence and approach when speaking English with the foreigners in your job and work.

We』re not nearly as critical of your English as you think! – Actually, I find that Chinese people are much more critical of each other』s English than we are. For instance, before my staff introduces someone for me that we』re considering to hire, they』ll often say, 「We like this candidate, but his English isn』t that good.」 But when I interview them, their English is fine. No problem. This is almost always the case. It』s fine to me because I can understand everything they say.

So here』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ll say about communicating with a foreigner, especially a foreign manager or executive. Greater fluency isn』t the key. As long as you can express your thoughts and main point(s) of what you want to say, your accent, grammar, or how slowly you talk doesn』t matter. to me. If you can make yourself understood, that』s good enough.

I emphasize this point because many people worry too much and get too nervous when speaking to a foreigner. They overthink everything. They think their vocabulary isn』t big enough, they make too many grammar mistakes, their accent is too heavy, or they speak too slowly. But I』m fully aware that English is your 2nd language. I』m not interested in criticizing your language skills. I just want to understand what you want to tell me.

I』ve been in many meetings where a Chinese person is presenting something to foreign managers or executives. Not once have I ever heard one say afterwards, 「I don』t like his proposal, his accent is too heavy.」 Or, 「His grammar isn』t good enough for me to consider his recommendation.」 That』s not even close to what we think or care about.

What matters to us are that we can understand you, and be understood by you – What we care about are really just two things: 1) You can express your thoughts and what you want to say to us, and 2) You can understand what we』re asking and telling you.

Listen, business communication is very practical. It』s about being understood. What you say doesn』t need to sound beautiful, formal, or highly educated. You don』t need to use big words or fancy sentences. To be understood easily, you actually want to speak in just a simple, straightforward way. This means using simple, straightforward words and sentences.

As a foreigner working here, I can also tell you that I make every effort to understand your key points and ideas. In business situations, there』s usually a clear purpose or objective. It』s to understand a situation, solve a problem, get something approved, etc. It』s not a language contest.

So I』m always going to do my very best to listen carefully to what you want to say to me. This is the same for every foreigner in China who needs to communicate with 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s. Frankly, most of us are terrible at languages. We speak little or no Chinese. So we』re happy about whatever English you can speak to help us do our jobs here well.

It』s about the quality of your thoughts and ideas – In addition, what we pay attention to most is what you have to say. As long as it』s something interesting or beneficial, I』m going to give you every chance to say it. When speaking with your boss, your senior management, or a client, it』s the quality of your thoughts and ideas that matter to us.

One candidate that I interviewed for my career development book, Develop Yourself As A Future Executive, Today, understood this well. In his job, he often had to communicate with senior managers who were foreigners. For a long time, he would always get very nervous speaking with them.

Finally, he realized that these senior managers weren』t judging what he said by how fluent his English was. They were assessing what he had to say. So if his ideas and thought process were good, then whatever he said would sound good.

He began providing more facts, references, an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which, low and behold, helped make him more easily understood by others. As he focused more on making sure what he said had merit and weight, he became more confident and much less nervous when speaking to others in English. As he put it, 「If your thoughts are solid then what you say will be solid too.」

So when determining if a person』s English level is good enough to work for me and our company, I just consider three things. Again, they have little to do with how good you sound. I ask myself these three questions.

1)Can you reasonably express your thoughts and ideas to me? – There will be many instances where I need to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something. For instance, your assessment about a situation, or how you plan to handle something. To let me know, you need to be able to communicate your thoughts to me clearly and simply. You need to be able to share your logic sense and the reasons why what you』re telling me is a good idea, and how you plan to make it happen.

What I don』t want to do is to play 21 questions with you. I don』t want to have to spend a lot of effort figuring out what』s going through your mind. You need to be able to tell me what』s happening and what you』re thinking. I』m okay if what you say doesn』t sound so smooth, as long as I can understand your key points.

A Good Tip: Keep things simple! When expressing yourself in English, don』t overthink your words and sentences, or try to sound impressive. In business, keeping things simple and straightforward is always preferred, especially when you』re talking to managers and executives. Again, it』s the quality of your thoughts that impresses others.

2)Can you accurately understand what I』m saying? – Perhaps even more critical than how well you can express yourself to me is how well you can understand what I say. I speak at a normal speed. And as an American, I don』t have a heavy accent. However, some of our clients have heavy Indian, British, or Australian accents. So if you can』t understand me very well, I have big concerns about your 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handle business with some of our clients.

For me, I need you to understand at least 80% of what I』m saying. Otherwise, there』s going to be too much miscommunication. You』re going to miss important points that I need you to know and details of what I need you to do. This will greatly impact your ability to deliver high quality, accurate work for me and our company.

A Good Tip: Record what they say. In a meeting or even one-on-one, people in our company will record what I say. I don』t mind this at all. In fact, I like it. It shows their professionalism and desire to catch all my key points, in case they can』t immediately understand everything I say. Listening to what I』ve said later also helps improve their English. It takes more time, but will help you do your job better.

3)Can you communicate clearly enough in writing? – Even if you don』t need to speak English often, in a foreign company it』s likely that most, if not all, of your written communication will be in English. Even for technical and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you』ll often need to correspond by email with overseas colleagues.

In our interview process, we have candidates write responses to several open questions to help us assess their ability to express their thoughts in writing.

Fortunately, most people write better than they speak in English. Writing is also not a rea-time situation like speaking. When writing, you have the time to think about exactly how you want to say something.

A Good Tip: Use available tools. These days, there are tools like spell check and grammar check to help you. For some reason, however, many people here don』t use them. But to eliminate and correct many basic mistakes, you just need to run what you write through these tools. The extra 2-3 minutes that this takes will make your written communication look and sound much better.

So if you』re someone who lacks confidence in your English abilities, they may actually be much better than you think? They may already be good enough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with the foreigners you interact with. Your responses to these three questions can give you a better sense of this, and how much your current level of English really needs to improve.

Of course, improving your English skills is a great investment for your future. The higher you go in a foreign company, the more you need to interact with foreigners. Ultimately, however, fluency is not the key to communicating well with others in English. What matters much more is the quality of what you say than how you say it.

------------------------------------------------------------------------------

For more great career development and career success-related expertise, insights, and advice, follow Larry Wang"s personal account on Wechat, at Larry聊職商&

To get to get to know Larry Wang better personally and access his latest career development and career success-related articles, follow him on Weibo, @ &.

---------------------------------------------

大家好,我開通了值乎。掃一掃我的二維碼就能上我的值乎啦。上面有我回答過的問題,以及大家有任何關於職場和職業發展的困惑都可以在值乎上提問。希望大家多多捧場!

值乎 - 說點兒有用的 (二維碼自動識別)


謝邀,

我覺得,如果已經考過六級,生活中又根本用不到,為你的閱讀能力自豪就夠了

因為,我們不是日耳曼民族,不是前英美殖民地,

中國大陸、台灣、日本、韓國、泰國,甚至是俄羅斯、波蘭、西班牙、拉美

這些社會叫「國語文社會」

跟印度、新加坡、菲律賓這些「雙語文社會」是不一樣的

我們生活中就是不需要說英語,一天24小時就是用不到

許多留學生在英語社會把流利培養出來了,回國了不用一樣是在逐漸退步,

比如現在要我重新去英國待1個月,我得去找英劇跟讀個十集八集「找感覺」

要我重新考雅思口語,我一樣要去重新熟悉題型應試

在「國語文社會」完全不需要糾結外語口語水平,也沒什麼好糾結

很多人在一個城市待了十幾年還是不會當地方言,因為你說普通話別人也聽得懂,所以沒什麼開口說的機會

英美那些開餐館的福建人,很多在國內連高中都沒讀過,英語口音福建腔極重,但他們需要交流的時候可以快速的用英語來溝通,這只是很現實的工具問題。

他們福州話、普通話、廣州話、英國話 全流利,但自己也沒覺得有啥特別,因為生活中就是要用到。

然後在福州人餐館打工的那些匈牙利人、羅馬尼亞人,也會學著說一些「顛趴」之類的福州罵人


對口音和語法的嚴苛導致的心理障礙。


每次爆出XX名人用英語演講,知乎上就會浮現「如何評價XX的英語?」之類的問題。最近的一位應該是奶茶妹妹,你仔細觀察,絕大多數人的關注點一在口音。如果口音不標準,那麼打分就已經在及格線以下了。第二就是語法,各路能人紛紛登場,開始分析哪裡時態不對,句式是不是太單一,用詞是不是太簡單等,由此來指摘對方的英語瑕疵。我常常在後台收到關於英語學習的私信,很多人再三糾結的問題永遠是「我該學美音還是英音?」。很早在知乎上用英語寫過一篇回答,之後發現自己錯把indoor當成了副詞indoors,評論區馬上有人撲上來冷嘲熱諷:英語老師也不過如此嘛~

當我們每一個人都習慣用口音和語法衡量英語水平時,我們就難免受到來自別人類似的糾察。正是這種人為造成的苛刻,成為了中國人說英語最大的心理障礙。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那乾脆盡量不說,不寫,於是學了十幾年也就學成了啞巴英語。

這種嚴苛一部分來自於學校英語教學強調語法正確,而忽略交流本身。加上考試追求正確,映射到生活中,人人都開始糾結自己和別人表達的語法正確。另外,受到美劇的影響,加上國內英語培訓機構對流利口音重要性的誇大渲染,讓中國人覺得英語說得好,那就不能聽出母語的痕迹。久而久之,人們形成一種觀念,擁有漂亮的發音,語法挑不出錯誤,才是地道的英語,才能得到老外的認可。其實,擁有這種臆想的人,恰恰是沒怎麼和老外交流過的人。

如果你在國外或者外企待過,就會發現老外完全不會注意到口音問題。在當今這樣一個全球化的現狀中,講英語的人本來就各式各樣,有Queen』s Accent,美加口音,澳新口音,印度口音,南非口音等等。我前後在新加坡生活工作了近8年的時間,從來沒有遇到過老外因為新加坡口音而抱怨溝通障礙。實際上,即便是在同一個國家中,英語的口音也五花八門,這和我們的方言相似。最近剛上的第五季《紙牌屋》中的木下總統(Frank Underwood)的英語就帶有濃厚的南方口音,這和現實中的前總統奧巴馬的口音全然不同。現實中的當今政壇,各國政要在用英語發表講話的時候,全都帶有濃重的母語口音,比如前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先生,濃烈的韓語味道,但絲毫沒有影響人家遊走於世界,擔任了十年聯合國秘書長。


視頻封面現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卸任演講_騰訊視頻v.qq.com視頻

我曾經在國外工作的時候,公司有英國人,北歐人,新加坡人,印度人等等,每個人的英語都有母語口音痕迹,但是除了中國人以外,我真的沒有遇到過任何一個外國同事因為怕自己發音不標準而不敢表達。於他們而言,「發音要標準」是一條不存在於大腦的觀念。中國人好面子,每次第一句話就是Sorry,My English is very poor,別人都還沒有注意到你英語不好,你就已經先給自己貼上了標籤。這種心理暗示久而久之變成了心理障礙,有時候白白放棄了表達自我的機會,在職場上吃力不討好。在我看來,在國際合作越來越普遍的當下,中國人反而應該多講中式英語,不管你的英語自帶成都味還是北京腔,你講的越多,外國人就越不會在意這種口音,甚至慢慢地獲得認可和尊重。


當然,以上不是要鼓勵大家發揚中式口音——字正腔圓的準確發音當然令人羨慕,但絕對不是英語好壞的衡量標準。更加沒有必要總是用發音去給別人的英語貼標籤,大肆指摘,鼓勵別人勇敢表達也是為自己創造一個更加輕鬆和有利的英語學習環境。


語法和發音是一個道理。我們的理想當然是做到語法準確,可在現實中,過分偏執語法正確很容易成為一條綁在嘴上的透明橡皮筋,時時束縛著表達的勇氣,慢慢地就失去了表達的慾望。事實上,外國人在交流的時候也常常犯語法錯誤。我記得有時候做項目,在頻繁的郵件往來中,很多老外的的內容更是不保證語法正確,反而是很多中國同事,在寫郵件的時候字斟句酌,百度谷歌齊上陣,一封短短的郵件消耗掉一兩個小時。


事實上,人們交流的時候,對於語言的容錯率是非常高的。記得有個小遊戲把一句話中的字序打亂,完全不影響理解。同樣,對話中,即便你一個個單詞地說,不糾結語法,不執著發音,對方往往也能理解。在國外的工作和生活中,我英語提升最大的時刻反而是在溝通中學到的,某個發音的問題,我從對方口中糾正了過來;某種意思的表達,在別人重複中我找到了最好的方式;最妥帖的用詞,是在實際的語境中刻入了腦海。但是,這一切的前提是,你要踏出第一步——勇敢地表達自己,建立起對話,在對話中不斷進步學習。不要害怕犯錯誤。

那麼究竟什麼真正決定了英語水平呢?

節奏感

我們都有這樣的生活經驗。你往往更加容易和某個有共同生活經歷的人保持順暢的對話,而這時亂入個第三者隨意插話,你們聊天的節奏感就會被打亂。這是一種很微妙的體驗,在國外生活並曾經努力融入老外生活的人應該很容易明白這種感覺。

有時候雖然你聽懂了對方的話,但是你並沒有真正理解對方討論的含義,你適時作出的回應就很容易打亂原本對話的節奏感。這種情況下,即便你的發音和語法再完美,老外也能感受到你的英語能力並不流暢。

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反觀那些口音五花八門的政客。他們彼此總能準確地把握對方的語境,情緒,並對此做出適當的回應,對話的節奏感得到了維持,能夠順暢地進行下去。

這種能力就是用外國人的思維來理解對方,是文化層面上的融入和溝通。這和語法,發音關係不大,需要長期的浸染在英語母語對話中來慢慢掌握。

所以,我常常鼓勵大家多讀原版英文,多想,多玩味文字及其背後展示出的作者的tone,立場等等。文字是矯飾的藝術,作者不會直白地說出他的看法,閱讀這些文字,就好比和母語者對話,促使你不斷了解外國人的思維和文化。不抱著這樣的態度來學習英語,而只是一味地追求語法和發音的完美,英語永遠也學不好。


如果一定要說中國人說英語有什麼障礙,那就是說的太他喵少了

國內英語基礎教育側重拼寫和語法,對口語要求很低,高考口語單獨測試而且內容賊拉簡單,大學四六級乾脆把口語當成附加項,愛考不考。除了外國語學校這種作弊外掛的存在,一般學校每天頂多兩堂英語課,每堂課頂多練十分鐘口語,勉強學個"How are you?--Fine, thank you, and you?" 對方來句"What"s up bro」 就懵逼了。

多少人學了十幾年英語,還不夠考一下托福口語這種要求也就比半文盲高一點的考試,就是因為實際說英語的時間非常不夠。

有人要抗議了,雖然我嘴上說得少,但我單詞背得熟/語法記得牢/小說看得多啊。遺憾地告訴你,單詞/語法/閱讀對口語的幫助就跟跑步對游泳的幫助差不多,雖然有助於增強體能,不會游還是不會游,不信你把劉翔丟水裡試試。

在聽說讀寫四項技能中,「聽」和「讀」屬於輸入,「說」和「寫」屬於輸出。輸出不光是複製粘貼幾個現成句型,更重要的是根據表達需要,快速調用合適的單詞、短語和語法結構,生成符合英語習慣的新句子。

要提高輸出能力,一方面要多聽多讀,積累足夠的語言素材;另一方面要多說多練,把被動記憶轉換為本能反應,練到不用過腦子就往外蹦,才能應付真實的對話場景。

見過小孩學說話嗎?嬰兒出生以後除了吃奶睡覺就是暗搓搓聽大人說話,聽到1歲左右開始說「媽媽」「飯飯」之類的簡單辭彙,再逐漸把這些詞串起來組成短句。起初說的顛三倒四,隨著大人不斷糾正,孩子掌握的辭彙和語法結構越來越多,表達也越來越準確、複雜。一個智力正常的兒童大約4-5歲可以掌握大部分常用語言結構,也就是說至少經過幾千小時的練習才能掌握「說話」這門技藝。學外語也一樣,你看人家王思聰打小在國外長大,說英語就完全沒有什麼障礙。無他,唯口熟爾。

雖然你爹不是王健林,你念的也不是外國語學校,但只要方法得當,勤學苦練,一樣可以和BBC記者談笑風生,但是苦功夫一定是免不了的。以下九個方法,每天花上半個小時照著做,訓練兩個月肯定有效果。

1,臨睡前用英語總結自己的一天。無論晚上吃了什麼、去哪兒浪了,辦公室和哪個碧池撕了,還是國際形勢走向何方,儘可能在腦子裡用英語過一遍,大聲說出來更好,注意別嚇著周圍的人。想不出怎麼說就先記下來,找時間集中整理。

2,對著鏡子演講。每天留出固定時間對著鏡子說一段英語,假裝鏡子里是另一個人,注意觀察對方的口型(而不是口紅)和姿態。每次兩三分鐘,中間不要停,不要糾結語法,個別詞想不起來就換一個,一口氣講完再回顧。這個練習能幫你提高自信並糾正不良習慣。

3,看英劇美劇好萊塢大片時,有意識地逐句跟讀,模仿片中人物的語音語調和節奏,用跟讀對比軟體效果更佳,特別是我家出的。特彆強調:跟讀的時候不要看字幕,不要看字幕!

4,注意重音和連讀。哪怕個別發音不準,只要重音和斷句正確,你的口語聽起來就會更像那麼回事。

5,學習生詞時不要死記硬背中文釋義,而要記憶相關短語和例句。這樣你運用這個詞時不需要從中文翻譯,直接調用即可,大幅提升反應速度,表達也更native。

6,從最常見的對話入手,比如打招呼、道謝、道歉、提問、告別、表白、發卡等等,遇到相關表達方式就記下來,一有機會就用,久而久之別人就會誤以為你口語很好。

7,針對不同場景練習,例如面試、購物、點餐等等,把可能用到的單詞句型和場景聯繫起來,有助於加深印象。

8,練習繞口令。繞口令能幫助你的口腔肌肉適應英語發音,也有助於糾正錯誤發音習慣。試試下面這些:http://www.uebersetzung.at/twister/en.htm

9,放鬆。越緊張越說不好,不妨暫時忘掉語音和語法,厚著臉皮一口氣說完。如果你一開口就打哆嗦,請回到練習1。

什麼,你嫌麻煩?那……那只有下載扇貝口語了。模擬場景,真人語音,智能對比,性價比最高的隨身口語教練。

【關注微信公眾號扇貝shanbay17),障礙什麼的都不是事】


有個回答真的把我炸出來了。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899113/answer/181727481

一開始,答主的觀點我是贊成的:
「中國人開口說英語最大障礙是其他中國人。
我國國民的英語水平還是有的,但是有個毛病,一聽別人講英語就開始品頭論足。
……
隨口貶低別人口音的人,自大且愚蠢。」


然後我往下看,讀到這裡的時候,我就有點懵逼了:
「你知道我這輩子見過的最讓我難過的口音是什麼嗎?是一個從沒去外國的中國男生一口美國西部白人腔調,因為發音黃種人胸腔共鳴沒有白人那麼明顯,他故意把聲音壓低,又油滑又做作。
比賽的時候下面老師面面相覷聽得難受到臉黃,後面還有觀眾哇哦哇在喝彩。
那個時候美國外教看我一眼,我問sounds awkward?
她回答yeah too cheesy」

這……
這大概是我見過最誇張的一個「雙重標準」,也是少有的可以用自己的核心觀點去駁斥自己的情況……
答主一方面聲稱,「中國人的品頭論足就是中國人開口說英語的最大障礙」,「貶低別人口音的人自大而愚蠢」;然後立刻就對一個參加英語比賽的中國男生的口音「品頭論足」,貶低說其「油滑、做作、聽得難受到臉黃,awkward and cheesy……」
這……這是答主在用自己來論證,答主本人(中國人)是那個中國男生(中國人)開口說英語的最大障礙嗎……

再往後看,我大概有點明白答主的邏輯了,但實在不敢苟同。這也是我想要寫這個回答的原因。
如果我沒理解錯的話,答主認為帶有母語口音的英語是一個人的cultural identity,是應該自豪的。
這大概是我唯一能找到的答主嘲諷那位「油滑的美國白人口音」的中國男生的理由。
那麼,這就是在反對某種傾向的道路上矯枉過正了。

不管是英語專業、留學生還是英語愛好者,我們有權利選擇自己想要的口音:各種流派的英音、各種流派的美音、或者是順其自然的母語口音。
而大多數英語學習者會有願望也會付出努力去追求更純正地道的口音,這沒有錯,反而這份付出很值得尊重和敬佩。
我們應該尊重每一個人對自己口音的選擇。
我當然贊同那個答主所說:我們不應該嘲笑帶有母語口音的同胞。
可這難道是我們去嘲笑那些努力練習和追求更地道口語的英語學習者的理由嗎?

「反精英主義+返璞歸真」的回答在知乎很受歡迎,我自己也曾有所體會。
但在這裡,我認為那個回答對那些日日夜夜練習地道口語的學習者很不公平,也會對有些人造成誤導。
看文中案例,我想那個答主也許是某高校英語老師,但我還是想告訴讀到這篇回答的英語學習者們

1、如果你曾經或者正在非常努力的練習某種你喜歡的地道口音,你沒有做錯任何事。
能講地道的口語是很值得驕傲的;若你從沒出過國門還能講一口地道的英語,這絕不是別人嘲諷和詬病你「cheesy和矯揉造作」的把柄,這隻能說明你極富天賦又非常努力。

2、我認識的大多數外國人在大多數時候確實不會嘲笑帶有口音的英語,但他們確實會更喜歡跟純正英語口語的人交流。
畢竟,誰也不喜歡聊天的時候一直「excuse me 和 pardon」,因為影響效率;大家都喜歡更清晰和明確的發音。

3、如果你身邊的人沒在國外生活過卻說著很地道的英語,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她最近英劇/美劇看多了……這真的不能說明她崇洋媚外或者不尊重自己本國的「文化認同」。
第三條我相信大多數劇迷深有體會……我一直生活在英國,有一陣子很多新朋友說,「誒,為啥你在英國但說美式英語?」……因為我一天十集的速度在追紙牌屋啊……
過一陣子,「你咋又變回英腔了?!」……因為權力的遊戲出新一季了,我還陪老媽刷了一遍唐頓莊園……
(說到這個,在有雅思6分以上英語水準的情況下,如果你想突擊模仿一種口音,你真的可以試試一天看十集+電視劇,我保證你自己腦子裡想事情和做夢的時候都是這個調調……)

-------------
最後,我也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
目前我比較贊成@賽門喵的回答,「因為對口音和語法過於嚴苛」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899113/answer/181287065

稍微補充一點。
我個人經驗而言,中國人說英語時的口語障礙,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應試教育中筆試過多的影響。
因為一天到晚在考試,我們不停在做完形填空和選擇題,所以我們對於單複數、時態、主謂賓等基本語法非常敏感和在意,因為對和錯就是有分數和沒分數的天壤之別。
但在大多數的口語環境里,這些東西並不十分重要。

我剛出國的時候,因為膽子(臉皮)比較大(厚),基本沒遇到口音障礙,各種中式口音+發音錯誤也敢開口說。
但一開始我的語速是非常緩慢的……因為每一個句子我都得在腦子裡檢查一遍所有的單複數和時態等基本語法,所以經常卡殼。
而且,如果我說出來之後才意識到剛才犯了一個錯誤,我會如臨大敵,很尷尬很著急的糾正自己,類似於:
「Mary and I is going to..no Mary and I are going to....last night we watch a film and ordered...I mean, we watched a film and ordered take-away.."
有些我英國的朋友會很奇怪,有些也會安慰我說,「我完全可以理解你想表達的,你不需要一直糾正你自己」。
事實上,如果你經常看外國電視劇,或者你看看英美電影的劇本,就會發現大多數對話並非筆試時所要求的完整的句子,有些語法也不盡完美。
所以在進行口語練習的時候,停止腦海中因為筆試所培養出的「語法強迫症」,萬一說錯自己下次注意就好,也不需要生硬的糾正。
這對思維的流暢度和語速都會非常有幫助的。

當然,我說的這件事只限於初學者的初步開口交流和日常生活較為隨意的口語,不適用於各種【口語考試】。
口語考試時犯太多低級語法錯誤是會被扣分的。
不過,在口語中最終避免語法錯誤,需要的是大量的開口練習;而若用書面英語和筆試時的思維去說口語,這種不敢開口的障礙是會讓練習的效率非常低的……


無意中刷到這個題,我不是學語言的,但我想講講我對口音這問題的理解。

我贊同前面的回答:確實口音這個問題對我們國家的英語學習造成了很大幹擾,我們要學會忽略。但事實是口音這個問題真的非常影響信息的傳達,而且國人,實際上整個東亞都一樣,口音是我們和西方主流英語區交流可能最大的障礙,因為這個障礙可能根本無法逾越。

我上英語課時,有一個泰國女生,在紐約已經生活了好幾年,英語非常的流暢(泰國整體英語普及率本身也比較高)。在我聽來她的發音非常的清晰,但我的老師卻認為她的發音問題非常嚴重,西方國家的人很難聽懂。同樣的情況發生在日本和韓國學生身上,只要用詞正確,我基本能聽懂要表達的意思,但普遍西方同學認為口音很重。與此相對的是印度口音,有過出國經歷的人都有體驗,真的非常難聽懂,但西方國家的人從來不認為他們的發音問題很大,很難懂。同樣的情況有北歐和義大利的口音,普遍亞洲同學都覺得聽起來很費力,但西方同學不認為。

我和老師討論過這個問題,得出的結論是:東亞整體上和英語國家交流太少,整個英語區並不習慣這些地方的口音,而相比之下印度的口音非常常見,大家已經習慣了他們的發音和斷句方式。所以口音問題是客觀存在的,國人注意到口音的問題並非小題大做。

口音問題可以改嗎?可以認為幾乎不能,所以為什麼會成為一個歧視的標誌。我身邊同學來看,部分出生在美國的同學,可以做到完全是白人的口音,初高中過來的,極少一部分可以沒有母語口音(即使部分人的中文並不流暢,但還是可以聽出英語中中文發音方式)。我認識有人花了大量的時間辛苦練習,請了專業的人指導很大程度達到了白人的發音方式,但是總體來看在口音上花時間是效果微乎其微。很悲觀的一個結論是:我們應該更多的和其他國家,其他語言的人交流(不只是英語國家),讓更多人熟悉中文的口音。


口音這個問題,還關聯到了我們本身文化的弱勢,以及在西方文化中真空一般的存在。但我覺得深入下去對個人幫助不大。我想講幾個小tips,這些點在我出國前並沒意識到:

1. 重音

這實際上是口音問題很重要的來源。國內的教育中會意識到詞語的重音(但大部分人解決的也不算好),更重要的是句子的重音。可以理解為如何斷句的問題。由於中文語序和英文非常大的差異,我們經常會無意識的在一些不該斷句的地方停頓,如果單詞量很小,一個詞想很久就更容易造成這種不流暢。托福口語我自己錄下來的時候就發現了這個問題,說的時候覺得很流暢啊,只是一兩個地方想不起來了,但聽得時候會發現那幾個停頓導致這個句子根本無法理解。

2.用詞

這個可以 參考我們看香港或者台灣的報紙,你會發現很多詞和用法非常難理解。同理,由於交流很少,我們的很多敘述和用詞方式是西方國家普遍無法理解的。以前人們用「中式英語」去概括,而且是一種負面的看法。但客觀來看,這個問題本質還是:我們文化隔閡太大,我們不了解在某個語境下更加通用的表述方式,他們也不能理解我們為什麼用這樣的表述。更有一些情況,這個語境在西方更本不存在,或者我們的文化中根本沒有對應的語境。比如前段時間很有意思的關於「you are welcome」的討論,這個用法對於中文母語真的非常難理解。我們一個「不用謝」概括了所有情況,但實際生活中Thank you之後,在不同場景下會有非常多的回應「Sure」「 No worries 」「 Not a problem 」 「Not at all 」。就像這些表述中的微妙區別,如果你沒在實際的情景中見過,你很難直接用中文解釋去理解。所以,讀書看報,看劇都會有助於增加你對英語文化和英語語境的理解,重點是此時此景下不同的人會用什麼樣的表述。

3.語法

在口語中極其不重要,你聽中文你也不會通過一個完整的句子來獲取信息,你會敏感的注意到一些關鍵對象,以及一些關鍵修飾。你可以有意識的注意你日常的中文交流,我就發現我有非常多斷了的句子(成分殘缺,語義重複累贅,形容詞和名詞混用......),但這些完全不影響我的交流。轉換到英語同理,有那個詞在差不多的語境之下,人們就能理解你表達的內容了(我們生活中最多的信息傳遞實際上都是肢體語言而不是口語傳達的)。但為什麼人們還是強調語法,還是同樣的問題,交流太少,西方並不理解我們的語法表達方式。


說到底,本質還是需要多說,多去交流。我們的文化本來就比較內斂含蓄一些,鼓勵去交流可能難度本來就很大。但是非常客觀的現實是,西方語境之下,含蓄(或者說不外向)這種非常中性或者說性格上的問題,在現實中潛移默化的被理解為非常負面的和消極的。最後,拋開前面悲觀的事實,積極的理解是:你每一次的交流都是增進了英語人士對中文的理解,也一點點兒減少了無數中文英語學習者的壁壘。


0723更新:

@Alain Zeng

居然說中國人不敢開口說英語,本質原因是自卑。我有一句mmp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不敢開口說英文的原因很多,你居然就這麼肯定說這是「本質原因」?請修改你涉嫌歧視的言論。

來知乎混,還混出優越感了?

——————————————————————————————

最大的障礙,是對於口語能力的認知錯誤。常見的兩個錯誤觀點如下:

1. 口語嘛,大膽開口說就好,別管那麼多。

2. 口語發音要好,不然不好意思說。

第二點就不用說了,大家都熟悉。這個只要克服一下,創造環境或者糾正發音就好了。

真正難以克服的,是第一點認知錯誤——只是鼓勵大家開口說,但把口語和閱讀、聽力割裂開來,忽略了語言素材輸入的重要性。開口說話有兩個前提,首先要言之有物,然後要知道如何表達。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去和朋友一起看電影,路上要打車、吃飯,然後要買票、買飲料,看完電影還要討論下情節。這些場景下,應該會的英文句式你都會了么?即便不是全部都會,至少70%的句型要記得差不多才可以吧?不然還真的一個個單詞往外蹦啊....

如果想說話的時候,連「如何表達」都不知道,再怎麼大膽都沒用,發音再標準也沒有用

此外,在涉及到需要深入溝通的場合,比如兒童教育、比如旅遊景點討論等等,首先我們要有自己的完整觀點和邏輯鏈條,然後才能愉快地聊下去。這和語言能力無關,更多考察的是我們的人生閱歷和思維的廣度、深度。如果做不到言之有物,那麼發音再標準又有什麼用?同樣地,在討論深入話題時,也需要一些特定辭彙、句式的積累,如果你不知道,那又怎麼聊得起來?


我沒有什麼太多的理論,只能以自己的經歷,試著說一下。

在美國第五年的時候,住 的宿舍附近是黑人區,一個中國學生讓兩個黑人截了,搶了車子,還挨了打,把牙床打開了,縫了幾針,中國學子們怒不可遏,覺得我們這裡的治安不好,警力不足,於是強迫學校PD開會。

會上,中國學子佔了大多數,都是在美國呆了幾年的,聽說基本無礙的碩博士生,智力熱情都是好的。

然而,無論他們怎麼說,警察們就是聽不進,一個勁的blah,blah,顧左右言他,周圍一群小印小巴小南歐們,也是東說一句西說一句,會就僵在那兒了。

我聽了十分鐘,實在忍不了,開始一貫的態度強硬和伶牙利齒。

「剛才我的夥伴們提出了很多很有建設性的意見,我覺得他們對於社區安全和社會的安定的關注是真切的,而警方在這方面以資金不足和人手不夠來進行推託顯然是不責任的,因此我不想讓這個話題就這麼被輕描淡寫地放過去,我希望1……2……3……」

我就說了這麼幾句吧,具體內容實在記不起來了。前後不到兩分鐘,警察的態度就顯得認真了很多,開始聽到一些真正有點兒價值的回應了

散了會出來,一幫同學把我圍在了當中,好像我是個英雄似的。

問題不在能不能說,而在於會不會說,這種場面對絕大多數在美國留學的學生們都是陌生的,他們有憤怒,但沒有正確的渠道和態度,辭彙不足,句型不強硬,就像被按在水裡的葫盧,只看到吐泡泡,而聽不到在說什麼。

我可能比他們強一點,因為我是學人文的,對於如何說話,如何有理有力有節的說話,關心得更多一些(當然,如果我們中間有政治系的,這方面就會更強,可惜的是,我沒遇上。)

所以我認為,中國人說英語最大的困難是內容和表達方式上的欠缺,以及對自己話語效果的預期判斷,也就是說,只關心我怎麼說,不關心別人怎麼說,也不知道我說的話會有什麼效果。(在剛才那個上下文中,我用了類似「社區」、「安定」、「不負責任」這類比較正式的詞語,實際上都是在戳警察的肺管子,再加上一些類似「有建設性」、「真誠」、「顯然」之類的副詞,就顯得有些高大上了)

要問這些詞兒哪來的,還用說,總統辯論都白看了,聽了那麼多政客瞎BB,一本正經地扯蛋還是應該學兩句吧。

最後說一句:我平常話真的很少,絕大多數情況下都屬於沉默的不合作者。


我覺得絕大部分中國人在說英語時的障礙,都來自於他們學習英語的方式。

畢竟絕大部分中國人學英語的目的,都不是為了說。

而任何一種學習任何一種語言的目的,都無外乎是為了讀、寫、說。

但我們中的大多數,學習英語的目的都不是為了讀、寫、說。

而是為了在特定的應試背景中,讀、寫、說。

我在讀書的那些年裡,由於一些陰差陽錯的原因,一直都有外教課。

僅僅對於我來說,我說英語的障礙,來自於會英語的同胞。

舉兩個例子。

多年前我讀大學的時候,和兩個美國人拼計程車。由於計程車司機聽不懂英語,我和他們兩個人一路上聊得都很順遂。

多年後我去台灣玩,住進了一家男主人是法國人的民俗,晚上只有我倆在客廳的時候,我就能和他聊得很沒有負擔。

以下這句是重點:當有和我差不多英語教育背景在場的同胞的時候,我在和外國人說話的時候,會不自覺的用語法遣詞造句,同時有些明明可以很流暢的發音,都會不自覺用異常Chinglish的語態講出來。這是多年來我始終不能克服的心理障礙。

但當只有我和老外在場的時候,我便會什麼語法什麼遣詞造句,都他媽的滾蛋,說不明白的時候直接蹦單詞,想不起來單詞的時候直接就比劃。而老外也不會表現出任何不適。

這是因為,當兩個異國的人在一塊說話的時候,重點在於聽明白對方的話,而不是在於那些狗屁語法。

中式英語教育的悲劇在於,它壓根就沒把英文當做一門是用來交流的語言來傳授。


中國人開口說英語最大障礙是其他中國人。
排第一的答案已經講得非常對了,小語種畢業的普遍口語比英專的好,因為小語種講的時候很少有人聽懂。
我國國民的英語水平還是有的,但是有個毛病,一聽別人講英語就開始品頭論足。
B站很多視頻只要主角開始講英語,必刷彈幕是,哇還是英音好聽,毛子口音也是醉了,阿三這發音,牛津腔好舒服,這個人發音好差,還是別說英語了。
似乎如果不對別人評頭論足一番,就不能顯得自己很懂英語一樣。
你知道我這輩子見過的最讓我難過的口音是什麼嗎?是一個從沒去外國的中國男生一口美國西部白人腔調,因為發音黃種人胸腔共鳴沒有白人那麼明顯,他故意把聲音壓低,又油滑又做作。
比賽的時候下面老師面面相覷聽得難受到臉黃,後面還有觀眾哇哦哇在喝彩。
那個時候美國外教看我一眼,我問sounds awkward?
她回答yeah too cheesy
後來這個男生講完了,我們副院長上台,副院長沒講幾句我就聽見後面有人嘀咕,這個老師口音還沒有之前那個男生好嘛。
我們院長曾經在外面呆過很多年,不僅做英語翻譯,也做德語翻譯,講英語講漢語對她來說也就切換一下思路的事情,但是唯一的問題在於她的發音個別音標帶著中文的發音習慣。別人很容易就能聽出她是個中國人,但除此之外她的口音完全不影響交流。
在我看來,口音是一個人文化認同的重要部分。尤其對於英語這一門差不多世界化的語言來講,在對方已經能夠流暢達意的時候再去糾正別人的口音,自大且愚蠢。
玩遊戲的朋友可能知道美國暴雪公司有一款遊戲叫做守望先鋒。遊戲講的是來自世界各地的英雄相聚在一起,這些英雄來自中日韓,印度,美國,墨西哥,歐洲,一開口你就知道哪個英雄是來自哪個國家。難道這家美國公司找不到口音標準的人來配音嗎?不是的,因為語言代表著文化,一個口音就是一種文化,只要口音在能夠讓人聽懂的範圍內,那麼說話者應該是自豪的,因為這是他自己獨有的cultural identity.
再說一遍,隨口貶低別人口音的人,自大且愚蠢。
DO NOT FORGET THE PLACE WHERE YOU CAME FROM.


#############更新分割線########

貌似被其他答案掛了呀。那我再表明一下我的觀點吧:

1.說我前後邏輯不自洽雙標嘲笑那個男生的,你真的有必要看看他當時那個樣子哈,他的發音沒有問題,問題在於與其說是演講,不如說是在演戲。提出這個例子,其中應該注意的是旁觀者的反應,當然你覺得我太judgemental那也行,不過講來好笑的是我當時座位上的牌子就寫了個Judge,你覺得不好的話那我們評委都不張嘴就是了哈。

2.說我反精英主義,不好意思這個大帽子我不接。第一請自行斟酌單純口音好到底配不配稱得上精英這個詞。另外,我從來沒說過我會否定口語好的人。畢竟我自己也是一開口就會被問到底怎麼練的人。但是,你自己想練是你自己的事,別人練不練是別人的事,口音這個東西只要在合理範圍內,完全屬於錦上添花,即便你練了十年外國人都分不出,那也是你自己的事,我們沒義務表揚你。而且最重要的是,我認為「說」的核心在於信息傳達,在此標準下,表達的流利度應該排在第一位,單純口音好實在是稱不上精英。

3.這個問題比較大了,「外國人也喜歡和英語好的人交流」。首先請進一步弄清我的標準,我的標準是流利第一,但並不是說發音問題可以完全無視,比如一個日本人,說英語的時候你拿片假名去念英語,這就過分了。

4.Pleease define 英語好,define 標準口音。是否所有人都要追隨伊麗莎白女王的Queen"s English。如果是,那倫敦腔要不要說話,美國人要不要說話,印度人要不要說話。如果標準口音僅僅包括English和American,那define American English。如果American的標準只包括中西部源自殖民時期的英國口音,那東海岸的要不要說話,黑人腔要不要說話,Latino要不要說話?他們不是American?
(澳村被無視了好像……

4.如果 accent 真的這麼重要。那口音自詡東亞最正的我國人民和其經常嘲笑的印度人民比起來,哪個用英語交流更順暢,信息傳達更有效率?

5.講一句戾氣有點重的話。國務院每次新聞發布會的翻譯,某些自詡口音標準的人也能挑出一大堆毛病來吧。捲舌不夠American?口腔不圓沒有高貴的牛津腔?連讀不夠連貫?梅花音不誇張不明顯?那還真的蠻恐怖的,這麼不標準我怕下面記者一個詞都沒聽清楚,怪不得西方老對我們有成見,都是這群高翻的鍋。


中國人說英語,障礙有三,語音為大。

重點說道說道太糾結於語音的這個問題。我覺得這是一個史詩級別的現象。

來看看二戰時期的張璐孫寧

中國人說英語,本來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這是當年擲地有聲的官方宣言,如果能按照當年的節奏,這樣一直發展下來,那麼現在亞洲的英語口音,不僅僅會有大家廣為嘲笑的印度口音,菲律賓口音,日本口音等,還會有一門強悍的——中國口音。

恰巧前兩天看到的論文里,關於中國口音的部分,應該佔到更多的篇幅。

但是後來發生了一件事,那就是英語培訓行業在中國的崛起。

老外也驚奇,英語培訓,竟然能在中國,佔到這麼大的份額。

但是不要忘記,英語培訓我們最開始能想到的兩個人:李陽和俞敏洪。

同時我們也不能忘記,曾經的那兩大巨頭:瘋狂英語和新東方。

001 李陽

僅從專業角度來說,李陽老師是一個對自己要求極為苛刻的人,因此他能發出那麼漂亮的美音。

同時他對別人的要求也很嚴格。這讓我想起了當年給他做主持人的經歷。

他來到學校之前,我們就已經在教室負責調動氣氛,當車到了門口,我對著對大家一起喊:「我們期待已久的,敬愛的可愛的親愛的李陽老師馬上就要到現場,讓我們一起倒數!!」

「五、四、三、二、一!」

話音剛落,他就剛剛踏進教室,第一步。

然後全場掌聲雷動。

一切是那麼完美。

我之前沒有見過的李陽老師,所以我們不至於第一次就配合這麼默契。

但是頭天晚上那個倒計時,好像晚上八點練到凌晨兩點。

那就是對自己要求這麼嚴格的人,精力還那麼旺盛。幾乎跑遍了全國所有的大學和中學。

從專業角度來看,我很尊敬李陽老師本人。因為根據他的方法,我的語音變得相對好聽。

但是從宣傳角度來看,他說過:「中國人的語音是沒有自信的」。我覺得中國人說英語沒自信,就這樣埋下了種子。

但是其實是他對自己的語音沒有自信, 但是他的內心又是一個狂人,於是他發動了這場中國的口語新運動,也就是他的瘋狂英語。

這足以影響一代人甚至幾代人,因此,我們的潛意識裡都希望有他那樣的發音。似乎聲音不像他發的那麼好,我們說的就不是英語。

所以我們完全弄反了。

本應是:因為不說,所以不好。

卻成了:因為不好,所以不說。

002 俞敏洪

對老俞的理解,沒有那麼深,因為沒有面對面的接觸。

但是我是聽老俞的段子長大的。

這段演講我從高一一直聽到大三。

一個字:太他娘的燃了。

但是老俞真正在做宣傳的時候,真正在演講的時候,能讓人記住的,是他的另一面:

他的段子和他的自嘲。

其中必談長得丑和發音爛。

於是他的段子讓一代甚至幾代中國人牢牢的記在了心裡。

那個年代,網路還沒這麼發達,牆也沒有這麼好翻,於是大家把他當做神一樣,說什麼就是什麼。

後來聽過他段子的,去新東方當了老師,又把這個段子傳給了下一代。

子子孫孫無窮盡焉。。。

有人說,可能這兩個人,不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吧,

但是,我們上面說過,這不是李陽和俞敏洪如何如何,而是瘋狂英語和新東方如何如何。

再或者,可以看看模仿他們創辦的,或者其分離出來的那些機構:

新航道,新動態,有道考神,考蟲等等等等。

怎麼樣,是不是四六級臨考前抱佛腳經常出現的那些字眼?

所以,發音要漂亮,這個烙印,已經深深刻到了我們的心裡。

所以,中國口音的英語,影響力遠遠排在了印度口音英語後面。

所以,在美的中國人,技術再強,也會因為表達不行,把升職機會留給阿三。

003 那些誤區

這些年我走過很多誤區,也看別人走過那麼多誤區。其中最重要的有兩個:

一個是不聽聽力。

這個要了命了。來來來,我會和你們說,你們的中文,不是你小時候在學前班一年級學出來的,是在你聽了你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叔叔嬸嬸伯伯阿姨N多年嘮叨後入門的。

另外一個,很搞笑,方面自己也犯過,想想就覺得Naive。。。

有些人突擊過十天二十天的音標,只把單詞讀准了,就覺得口語沒有問題了!!

真的,真的就覺得口語沒有問題了。

但是口語包括語音,語句和邏輯,頭三分之一都沒練好,然後就不練了。

這個是有原因的。因為培訓班通常會給人一個假象,就是口語真的是在這十天提升了。

他們測試的東西,是手把手帶我們練過的東西,所以會讓人覺得自信心滿滿。

但是隨便去翻開新概念三的一課,去讀,去錄音,去聽!

很容易就會發現,哎喲哦,一下又回到解放前了。

哈哈哈,真相被揭露了:

語音不是口語裡面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句子,是把東西說出來,但是這點,我們沒練~~

而且我們練的,反而是最不重要的。

而且最不重要的,我們都沒練夠。

現實就是這麼殘酷。

所以還是先別那麼重視語音了吧,只管先把英語說的溜一些,發音不好,沒啥的。

不行再去看看二戰時期的張璐孫寧。


只要中國人開口說英語,身邊絕對會有一群傻逼說你口音重,語法有錯誤,這個現象其實不只是中國,是整個亞洲文化圈的共同現象。


先解讀兩點:


口音重:先弄清發音和口音的區別,發音有問題需要改正,而口音確實每個人都有的東西,就算是法國人說法語,每個人也都會有不同的法語口音。你自己不是英語使用者,天天像個傻逼一樣學習英語的腔調,那眉飛色舞的樣子像個被閹割的公公一樣。知道一個普通話不標準的強行說普通話吧?就是那個感覺。


語法有錯誤:英語目前的變位已經簡略為只有第三人稱單數需要變位,但是依然保留著西方語言的特性:西方語言想把一句話說的完全沒有語法錯誤是比較困難的,雖然不用高等教育,但總體上依然要完成初等教育才能達到這個水平。我就是完成了這個國家最高等的教育也不敢說我的語法沒有錯誤,我上學的時候寫東西總是和同學討論這樣寫對不對,因為語法錯誤是扣分的。
我母語都這樣,當成外語來學的就更別說了。


語言只是一個交流的工具,而在亞洲,英語(以及其他西方語言)彷彿是上國語言一樣,彷彿說兩句英語自己就能從擼管屌絲秒變高富帥。


如果真的想從現象看到本質的話,這個問題可以投射到很多很多事情上。

比如亞洲人對鋼琴的態度:其實就是一個樂器,沒有必要搞物崇拜,鋼琴作為一個樂器確實有很多的優點,但還沒有到讓全家勒緊褲腰帶去學什麼手型的地步,西方人都對待他們自己輸出的這個產物態度就往往隨和的多,為什麼?

比如亞洲人對西餐的態度:彷彿西餐就是高大上的,吃西餐要先準備好手機瘋狂自拍。西餐就是高大優雅上流的象徵。其實從烹飪文化角度上來說東方比西方更需要研究,更何況你吃的西餐都不知道偏離真正西餐到什麼程度。

現在的小孩子都覺得聽英文歌很牛逼,很值得炫耀,你要是聽的西方古典嚴肅音樂也就算了,聽的啥瞎幾把又又又拆可惱還出來炫,我懷疑你一個詞都可能聽不懂。品味是品出來的,不是炫出來的。

在神州大地,大部分沒出過國的,路上看見個外國人,心裡都是「哇,好牛逼啊,我想認識」,我去中國動物園看個動物還有人不跟動物合影了跟外國人合影。如果誰能夠找到個白人性伴侶,嘖嘖,那可是光宗耀祖了。(其實大部分出國的也一個樣子,再此不談,別對號入座。)

不管再怎麼抨擊應試教育,中國找遍一個大學很可能找不到一個英語水平能達到部分德國高中生的,這依舊能說明一定問題。雖然人家語言近,但並沒有天賜神力。


我曾經拜訪過我們當地的移民語言班:

但凡拉丁裔,歐洲人,阿拉伯人,印度人不說了總之除了東亞人以外的所有人,哪怕說的沒有一個詞是對的也很樂於大聲演講大聲討論。

而反觀亞洲移民,雖然往往受過更高等的教育,天天動次打次動詞打次的哼哼唧唧,不知道在自己的國家是否也這麼靦腆。

你說的再差,大部分人都不會去摳你的語法去摳你的發音,因為這個東西已經完全融進人家的血液里,沒有什麼好奇怪的。

當一個東西融進一個文化的骨架里,一個民族的血液里,那麼這個東西就變得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了。

不說了估計很多人也聽不懂我在說什麼,就一句:學會分清主觀觀點和客觀事實。 Faut distinguer le jugement subjectif et le fait objectif.

回題:

為什麼中國人說不好英語,表層原因就在第一句。

而本質原因,是因為自卑。


每次有人問為什麼說英語這麼難,就讓我想起Mike隋講的那個段子:

韓梅梅(對,就是那個HanMeimei)去美國留學。一次開車的時候出了意外,車子從懸崖上沖了下去。身受重傷的韓梅梅正急得不知道怎麼辦,恰好一個老美開車經過,一看,嘩不得了出車禍了。熱心的老美朝懸崖下的韓梅梅大喊「Heeeeeeeeeey~~~~HOW-ARE-YOUUUUUUUUU?」梅梅條件反射回了一句「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老美一聽人家都說fine了,搖搖頭就走了。走了。。。

不要糾結韓梅梅英語這麼差是怎麼拿到駕照的,或者為什麼不用手機叫李雷來救命之類的細節。講這個段子只是想說明:

說不好英語,真的是教育模式的鍋。教的人和學的人都把英語太當回事了,當成了一門學問,一本正經地背單詞記語法做閱讀理解;相比之下,「用英語」反倒不那麼重要了。

可是,語言作為一種溝通工具,本來就是要拿來用的

你可以想一想,被英語學習折磨了這麼多年,真正用到英語的時候有幾次?

學校裡面就不說了,什麼樣子大家都清楚。絕大部分人上的應該都不是全英文授課的國際學校吧?你的英語老師講語法結構的時候是用中文講的吧?你在課堂上學了「May I borrow your pencil?」放學以後跟小夥伴說句「May I borrow your money?「試試?

就算是那些號稱非傳統教育模式的英語培訓機構,什麼「在我這學一年,可以和老外輕鬆聊天半小時」啦,什麼沉浸式美國課堂啦,走的還是重輸入輕輸出重知識輕技能的老路。僅憑一周兩次課一次45分鐘,你真以為可以熟練運用英語么?

再說絕大部分英語培訓機構的師資水平真不怎麼樣。

這年頭沒個外教都不好意思開英語培訓。但對教育有熱情、有教學技巧和課堂管理經驗、接受過系統的教學訓練的外教真的是鳳毛麟角。別拿一張TELF證書來忽悠人!不知道TELF的含金量約等於夜市小攤上賣的「最佳女友證」嗎?

我自己做過幾年外教招聘和培訓。反正我見過的英語機構裡面的外教,至少有一半都是在本國混不下去的loser、頂著學生簽證打黑工的、來中國體驗生活的、亞洲之旅在中國短暫停留賺快錢的背包客、完全不適合當老師但也沒能力找到其他工作的、還有英語非母語仗著一張外國人臉和機構合夥騙錢的。

外教不靠譜,那中教可以不?

說實話也不太行。

首先這些中教是傳統教育模式里出來的英語學得好的人。什麼意思?基本功紮實,應試技巧豐富,英語讀寫能力比聽說強、聽又比說強。他們自己就是把英語作為一門知識來學的,而不是作為一項技能來練習的,又如何傳授給你說好英語的經驗?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大部分培訓機構里的中教是要背業績的!「英語說得好」這玩意沒法量化,短期也很難見效,遠不如「辭彙量又增加了500」、「閱讀理解正確率提升了2個點「有說服力。

學過的東西用不上,要用的東西老師沒教過。這才是說英語最大的障礙。


個人體驗來講,最大障礙還是:開口太少。

我在國外的時間並不長,還未滿兩年,口語依舊是磕磕絆絆的。尤其一緊張的時候,很容易講錯。光講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一出口就發現自己錯了,然後會想,啊對方是不是聽出來我英語不好呀,於是更緊張,如此循環。在出國前,我的英語基礎在在中國應該高於平均水平的,在美國就讀法學院,對語言的要求相對其他專業也比較高。平時學習的閱讀量和口語使用的頻率也高。但是我的進步並沒有想像中大,因為我不太喜歡和人頻繁社交,而且討厭犯錯,就不願意多開口說話。現在慢慢好一些,如有需要聯繫客服,我也盡量電話交流,描述問題,然後商量解決方案。這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方法,跟陌生人客服講電話也比較不需要在意對方怎麼想。


當然有的人從未出過國,照樣練舊了一口流利的口語。這樣的人各有自己的方法或是天賦,但一定都常開口說英語。如果沒有條件對話,即使是跟讀美劇或是每天抽一定的時間自言自語都會進步。

還有一些其他零散的問題,很多也發生在我自己身上,比如:

(1)不夠流利。我認為,口音的重要性遠遠不如流利和連貫。我也曾經在心裡暗暗judge過特別難聽的口音,但後來慢慢意識到,不流利,斷斷續續,磕磕絆絆的英語才更讓人難以聽懂。然而大部分中國人說英語都並不流利。

(2)發音不準。雖說發音相對於流利來說是次要,好的發音還是應該追求的。一些中國人常見的發音錯誤,比如:「V」和「W」不分,「weird」 發成「veird」。以我個人的受教育經驗來說,在中國,很多英語老師的發音都存在不少的問題,因此學生耳濡目染必定也會受影響

比如這位,我的食材就是要flesh (fresh)

(3) 語速過快。誤以為語速快是英語好的表現,但水平還遠遠不夠撐起速度,越快則越慌。

(4) 與人對話不是conversational的。我們在法學院進行模擬oral argument的時候都會強調,即使和法官大人對話,都應該注重conversational。辭彙有限又害怕犯錯的情況下,容易缺乏對對方做出回應,形成了一種各說各的感覺。試想我們說中文,平時也會回應對方,「對啊」,「就是啊」,「真的嗎?」 哪怕是演講,或者做presentation,也講究和聽眾有個互動。有來有去,注重傾聽和回應,也是說好英語相當重要的一方面。往往在放鬆狀態下,對話更像對話,也就是更自然。但是作為非母語speaker,克服心理障礙的確不容易。

(5) 聽力基礎差導致口語差。中國式英語教育下,一般聽力口語都比閱讀寫作差一些。如果你聽不懂,你就很難表達好。就跟聾子往往不會說話一個道理。聽力差分為兩種,一種是聽不懂,有不認識的單詞,或者不知道的表達。還有一種就是給你寫在紙上你能懂,但是說出來,在你不知道情境的情況你,你會反應不過來。比如你去聽一個英文講座,你知道講座的主題,那麼裡面即使有一些專業辭彙你都能聽懂,因為你知道主題,知道語境,你會有一個預期知道什麼詞會在這裡出現,就容易聽懂。但是在日常交流中,情況就不一樣了。比如我昨天和我剛認識的同事聊天,我們一起吃午飯,兩人隨意交談,什麼都談。她剛問完我是否有宗教信仰,又馬上語速很快地問:「Do you have siblings?」 我第一次愣是沒有聽出來「siblings」這個單詞。我當然認識這個單詞,也知道它的發音。但因為在宗教信仰話題之後,我並沒有預設到她會問你有兄弟姐妹嗎,加上我使用這個詞的頻率不高,沒有特別熟悉,就沒聽出來了。沒聽出是什麼,就別談回答了,只能要人家重複一遍或進行進一步解釋。

(6) 不擅長pick up語言。和英語母語者對話時,需要有意識地區pick up一些辭彙和句子。比如我今天和我同事聊天,她說她自己是在online dating,然後問我跟我男朋友是不是met organically。我並不知道與meet online 相對的是meet organically,但在對話里我根據對話情境就能猜出意思。如果不是和native speaker交流,我很難學到這種表達。但這次交談之後,下次我就可以用這個我新學到的表達了。

(7) 關於語法問題。 說美國人語法差我是不認可的。人家自己的母語,不用動腦子語法也是對個八九不離十的,但真的有多好,倒也沒有。我舉個例子,我們法學院第一年,兩個學期都會上法律寫作課,是強制的,每個人都必須上。其中有部分內容就是語法訓練,可以說連標點符號的運用都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即使是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寫作老師還是把這樣的話掛在嘴邊:「memorandum的複數是memoranda,criterion的複數是criteria。知道這些會讓你look smart. 會讓人家知道你是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 意思是知道這些在美國人里也是很了不起啦。感受下,就是這個感覺。還比如,老師還會強調:「affect是動詞,effect是名詞,不要弄混。」 我記得這個我們初中高中英語考試就常考吧?


至於口音問題,有人追求純正的美式/英式口音,這很好理解也很讓人佩服。不過我最近倒覺得,如果能說得很流利發音又盡量準確,但是說話的態度和腔調有中國人的特色,即使能讓人從文化上聽得出我是non-native speaker,我也已經能很滿足了。

還有就是,個人覺得有部分美國人說話給人一種過度自信的感覺,如果是這樣,我倒希望自己說英語的時候是不卑不亢的。


最吃虧的地方:

英語屬於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西日耳曼語支,也就是說德語是它近親,英語大量辭彙來自拉丁語,因此英語母語的人去學羅曼語族 (它表親)的語言(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也沒啥問題,最後俄語是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的東斯拉夫語支

世界上使用人口比較多的語言這已經一半以上了吧

剩下幾個使用人數多的語言小苦逼:

阿拉伯語是閃-含語系

中文是漢藏語系

日語的語系現在都是爭論焦點

也就是說,母語是中文、日語、阿拉伯語的人就得自認倒霉,學其它使用人口多的語言就是要比英歐語系母語的人事倍功半。母語是英語的人就是天生運氣好,想要學外語,只要避開不同語系的阿拉伯、中文日語這三個不學,學其它的使用人數多的語言就像開了掛一樣

PS:漢藏語系下面的語族是這樣的:漢語語族、藏緬語族、苗瑤語族以及壯侗語族

也就是說漢語一個近親都沒有

不過也別太傷心,有些學者認為朝鮮語和日語是孤立語,所以中國人可能還有墊背的:他們連遠親都沒有


我見過很多中國人,開口說英文的時候一律都以這樣一句話開始。

「My English is very poor...」

更自卑的還會說「I am sorry, My English is very poor.」

sorry你妹啊!


所以之前我帶學生練口語,他們一旦說了這句話,我都會打斷他們。

我會告訴他們,以後再也不要一開口就說自己英語很差,更加不要抱歉!

因為沒有理由抱歉啊,你哪裡對不起人家了?一開口就沒有了氣勢,說這句話就等同於把「我不自信」掛在了臉上,我堅決不同意。

那我們想想造成這樣的原因是什麼呢,很簡單,就是對英語的極度不自信,因為害怕說出口的東西不對,或者不完美,然後別人會笑話你。

還沒開口先把台階給自己找好了。

再仔細思考一下,為什麼會不自信呢?

我做個類比來解釋。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科比這個傢伙,打籃球的。

很多人噴他投籃選擇很差,總去投一些難度特別高的球,而且很獨,總是自己投。

為什麼這麼高難度的球,他毅然決然的去投?他們不懂。

這是一種骨子裡的自信,他自信這個球一定能進,他自信這個球任何人都沒有他有把握。所以他必須擔起責任,他必須完成這個投籃。

你會好奇這種莫名其妙的自信到底是哪裡來的?又不是上帝你咋這麼自信能進。


自信不是天生的,是後天練的。

每一個轉身,每一次起跳,每一個投籃,他都練過了一百萬次。這不是個虛數嚇唬你的,真正的literally一百萬次以上。每個休賽期,他每天都會投1000個這種一模一樣的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所以很多神奇的表演,你都會望洋興嘆,到底怎麼做到的啊。

任何一個做到這種程度訓練的人,籃框對他而言就像是汪洋大海一般。

回到英語話題,不自信的根本原因就是練得太少了。發音是不是對的,語法是不是對的,我們開口說話的那瞬間,心裡全是自我懷疑,因為沒練過啊。如果你說話的時候腦子裡全是自我懷疑,對自己即將說出口的單詞和句子沒有任何自信,那必須只能是說得坑坑巴巴的。

但是你再仔細想想,如果這個單詞你自己練過10次,你肯定不會擔心用錯,如果這個句子你在家演練過20次,你會非常自信的脫口而出,如果這個段子你對著鏡子換著花樣給自己講了30次,你在外國人面前絕壁敢講。


自信不是莫名其妙得來的,很多人告訴你「你要自信,你要更自信」。

這是屁話。沒有用的。

自信從來不是別人告訴你要自信,你就可以自信的。

自信是自己辛勤的汗水澆灌出來的。

最後一個話題。為什麼練得少?

首先國內的教育要背一個鍋。其次自己懶,怪不得人。

英語教學和考試,基本就是做題做題做題。分析語法做選擇題,分析單詞和短語搭配做完形填空題,分析閱讀文章和細枝末節的零碎點做閱讀題。反正就是不練聽說。

你初中高中六年,老師給你聽了多少東西?最多課文的聽力吧,大多數還讓你自己回家去聽。90%的人磁帶都沒打開過。口語就更別提了,不考試誰練這個。

要知道聽和說是不分家的,首先沒有足夠的「可理解輸入」,所以自己想練習口語的時候根本沒有可用的語料去說,沒有這些可理解輸入腦子裡只能是一片空白。其次,也沒有刻意輸出的練習環節,腦子裡沒有現成的語料,那可以主動去找啊,自己也不會主動去造句,去編段子,不去創造語料,想說好英語就變成了痴心妄想。

所以先回答這個問題,中國人說英語最大的障礙在於不自信,不自信的來源是聽說練習太少,沒有積累足夠的語料。先寫到這吧,後續會繼續寫應該怎麼練習,用什麼材料和工具練習。請點贊馬住!


關於怎麼學好英語最好是關注我微信公眾號「六浪記」。我來系統的教你怎麼學英語,用什麼材料練聽說,怎樣練最高效。記得來找我啦!

-------live分界線------

最近在做一個背單詞方法的live。用一個暑假,兩個月時間,我們一次性徹底解決背單詞這件讓你煩心的事情,掃除英語學習中的一大障礙。

有興趣的同學看看live的簡介,請戳下面的鏈接:

搞定英語單詞:兩個月假期解決英語單詞的高效方法


借題吐個槽,那個高票答案說得一點都沒錯 -- 就是其它中國人。

一直都說什麼語言環境重要啊,出國幾年就自然而然會說英語了啊,我表妹以自身經驗告訴我這麼想的人都是naive。

表妹去加國兩三年,吃住學玩都跟其他中國學生在一起,直到來美國找我玩我才發現她口語就是一個大寫的杯具,不光不會說,連聽都聽不太懂(她是怎麼聽課的我也很奇怪……),報個旅遊團還要找中文導遊——然而「大家好,這個是XX景點,我們在這裡下車請三點半前回到車上」之類的英語能有多複雜?

於是苦口婆心讓她不要總跟中國室友混一處,平時多跟老外聊天。

她:我們這裡有個中國人就特別愛跟老外講話。

我:太對了啊!你就應該向他學習。

她:可是他英語又不好,每次他跟那些老外說話我們其他中國學生就會笑話他。

我:……再過個一年半載的就輪到他來笑話你們了好嘛???


所以大概就是有很多這種坑隊友的中國同學以及死要面子結合起來的問題吧。要麼離開這種有毒的中國學生小團體,要麼臉皮厚到把他們的嘲笑當耳邊風。人至賤而無敵,古人誠不我欺也。


中國人說英語的障礙多了去了,感覺一本書都寫不完,而且不同的人,障礙還不一樣。

有的人臉皮薄,有的人學了一輩子書面語,有的人要求自己講出來的話必須句句牛逼,用詞,語法,句型都堪稱完美。

這麼著吧,我來總結幾個最大眾化的,同時給出解決辦法。個別人的疑難雜症我可搞不定啊~

下面是正經回答。


相信不少人有過這樣的經歷:雖然在學校學了好多年英語,還和同桌無數次基情滿滿地上講台表演流利的英語對話。藍鵝,走出教室,第一次必須用英語和人對話時,你依然張口結舌,喉嚨發乾,手心流汗,感覺身體被掏空。在對方充滿關懷和期待的目光下,你突然覺得好尷尬啊~

當夜黑風高的時候,你回憶起白天那糾心的一刻,依然感到身體空空蕩蕩,並把開不了口的黑鍋重重滴扣在應試教育和學校老師的頭上。。。等等!你真的需要看一下,自己是不是因為下面這種原因而變成英語啞巴的!

並且,少年,我有解藥!


據我觀察,開不了口說英語,最有主要的原因是——心態跑偏!

在學校學英語,我(老)們(濕)最關注的總是正確 or 錯誤,好吧還是有請老師們,先背會兒黑鍋。幾年下來,我們開口說英語前,就會有一種隱隱的擔心,怕自己說錯,怕被人判定為「弱雞」、「英語差」、「學習差」。。。哼╭(╯^╰)╮其實你只是害羞。。。

真正的conversation,首要的關注點根本不是語法對不對、用詞好不好好嗎!(先撇開考T考鴨的情況,那畢竟是語言考試,就像普通話考試一樣——不是現實情況~)Conversation,關鍵是傳遞信息!傳遞情緒!傳遞愛和光明!這麼說吧,你想像在路邊遇到個老外,他張口結舌,額頭上都是汗,看上去超級緊張的樣子——「ni how,ni 可不可以 gal 蘇我呃。。。dry gene 的。。。呃。。。why生gene。。。呃。。。」你的第一反應是:

A【這貨的中文發音怎麼這幅鳥樣子!怎麼連個主謂賓都說不完整?!打回小學重學!】;還是B 【最近的。。。衛生間。。。?親你別急哈,我看看哈。。。好像出門左拐就是喲親!】然後給人熱情指路呢?

選B的同學,恭喜你!開不了口的解藥+1!

想明白了沒?

即使一個講外語的人,一個詞一個詞,斷斷續續地往外蹦,對話的另一方,下意識的做法都是儘可能把你說的,形成一個語意群,然後儘可能理解你想說的話,你想表達的情緒。

所以,在最開始練習英語對話時,你要做的其實肥~腸~簡~單~:

Step1:想出一些能夠傳遞信息的,最關鍵的詞;

Step2:把他們發射出去~

你可能要說啦:去你的,我才不要當這種人咧!說話只能一個一個往外蹦詞,蠢死了好不好!

我的目標是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啊喂!

當然,這只是最弱級別的狀態,經過這麼多年的英語教育,我國學生現在已經跳過了蹦單詞的階段,基本可以做到蹦片語和意群的階段了。而且,你要知道,這是開口的第一步。當你已經能臉不紅,心不跳滴蹦詞以後,我才能給你下一顆解藥喲,少年~

佔個坑,後面補充第二個原因:臉皮太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Q群:英語口語社群1群(474540905),英語口語社群2群(618359893)。

驗證消息:知乎(必填)


其實相當多的想學好英語的那部分中國人不僅英語說不好,漢語也說不好。
很多時候不是語言有問題,是邏輯有問題。


大部分人認為是不張嘴
我倒覺得是不用心

要是在國內,沒有語言環境
你告訴我大家不敢說,沒有機會說
我理解

可是出來讀書,不得不說
上課要說,買菜要說,出去social玩耍也要說

口口聲聲說好的熟能生巧
兩三年之後,水平依然十分穩定

論文寫了一半了,發現這辭彙量也沒超出國內高中水平。


PS:
舉例說的不是我


推薦閱讀:

有哪些雅思托福備考 App?
大思英語靠什麼學英語,有用嗎?
托福聽力半個月如何提升到25?
如何評價考神團隊趙建昆老師?
雅思聽力怎麼樣才能聽懂語速很快的長段文章?

TAG:英語翻譯 | 英語 | 英語學習 | 英語聽力 | 英語口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