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除了普通話還有哪裡的話能適應現代生活?

也就是全程用XX方言,覆蓋任意話題,不能夾雜普通話,也不能夾雜英語

四川話可以么?粵語可以么?閩南話可以么?東北話可以么?


謝邀。

幾則閩南語語文實用例 ---
→ 郭華仁教授《基因改造作物》台語十二講+轉抄寫
→ 「台灣」這個名的起源地+對17世紀的圖來看「大員」這個市鎮佮城
→ 關於「高雄」佮「基隆」這兩個地名的漢字寫法佮叫法
→ 【辭彙交流】幾項仔鋼鐵佮非鐵金屬的材料/製品, 佇台灣的稱呼
→ 【語詞整理】閩南語/文幾個足捷用的否定詞, 正字佮用法例
(及其中一連結為吧友以閩南語文來交流互動的帖→ 求教_閩南語吧 ,這種帖在該吧多可找到)


只要不打壓,任何方言都可以適應。


語法、虛詞一般都是成熟的(另一方面講,就是演變速度已經非常緩慢了),只要從普通話中引進現代專有名詞,按方言中的文讀音來讀,基本上可以適應。只是這樣可能有人會很難受,因為常年只用普通話來表達這些專有名詞了,很難轉換過來。講到這些單詞的時候,可能會講出普通話來。相信各位在生活中也聽過有的人講著聽不懂的方言,突然某個詞講成了普通話。


全粵語當然可以,廣東好些學校都曾經各科粵語授課。


粵語可以。
大部分官話方言也可以,比如四川話等,遇到新詞都是機械地按聲調對應關係轉換的。


杭州話,因為本來就是一吳語文讀系統。

其實認真說的話,任何方言都是有這個能力的。


每一種方言都有潛力。


如果指的是現在的話,四川話,東北話和普通話都屬於官話,東北話頂多算是一種口音,所以讀書面語完全沒有問題,所有官話都可以。(青海那邊有官話只有兩個調,三個調,這時候可能會有壓力,但也不是做不到)六南的話,以前都是可以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吳語閩語有大量的文讀音。

民國時期,北京音還沒有橫掃神州大地的時候,在上海讀書的人都需要學一口吳語,否則無法聽懂老師在說什麼。

甚至語言大師趙元任讀書還是用小眾的吳語常州話讀的。

但是現在除了粵語閩南語被網開一面,其他南方話都遭到無情的打壓,別說年輕人,就是很多中年人也已經不具備將書面語辭彙音譯進母語的能力了,這時候就會插入新新文讀(相當於塑料普通話)或者乾脆就是普通話的發音。

最近復旦大學有個教授在學生都聽懂的情況下使用上海話授課,當然他是經過了自我正音才最終做到了。(實際上現在的上海話音系簡化嚴重,同音字多,表達書面語辭彙比起老上海話明顯有壓力)。所以如果普及教育和正音,頒布字典辭典的話,任何方言就都可以做到了。


截圖自維基百科的語言選項裡面


在廣東,非珠三角地區,很多地方不是用粵語就是客家話、閩南語(與福建有點區別),授課都是(規定是要用普通話的,但只有上級檢查、接待什麼的才回用一下,而珠三角地區比較規範認真地用普通話),可以說,你會粵語,在廣東肯定能生活,當然,普通話也能(補充一下,粵語本來就是古代的一種語言(由於一些網友指出錯誤,改正:粵語只是其中的一種古漢語),一直被廣泛流傳至今,很多古詩文言用粵語讀起來比普通話順很多、好聽很多、更有意境,大概就是用粵語作的吧,我初中老師就是用粵語教文言文的)


這不太容易了嗎,我說英語都能用河南話來說


粵語可以完全不夾雜普通話發音而說話,即使遇到「忽悠」,「坑爹」,「幺蛾子」這樣的辭彙也能用粵語直接讀出來。

這是由於:

  1. 粵語裡面每個字的拼音及音調比較恆定,而且覆蓋了99%以上的漢字,還包括有讀音無字。
  2. 粵語可以逐字逐字朗讀普通話的書面語(就像粵語歌詞),但完全不需要普通話發音。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國內從小學到大學,各個專業的課程都可以用粵語來授課,各行各業從高大上的金融法律醫學美術音樂到市井百姓生活都可以用粵語來交流。

至於夾雜英語,這主要是香港人的習慣,廣東人很少會夾雜英語單詞。但是,對於一些約定俗成的英文名詞,例如CPU、PM2.5、UFO,這些辭彙就算是普通話也很難避免的,除非非要說成中央處理器、細顆粒物、不明飛行物,要是這樣,那粵語也可以完全不夾雜英語名詞。


所有的北方方言(代指官話,不按地域劃分)都可以,因為這是現代標準漢語的基礎。

東南六大方言里,粵語也不困難,但需剔除冗餘的外來詞。其他方言還需要制定標準化規範,其中台灣閩語已經做得不錯了,吳語也正在啟動。


閩北語表示,只要你有漢字,老子文讀一遍,是絕逼沒問題的(不然,你們以為古代福建人靠勇氣參加科舉嗎?)。


江淮官話


什麼話都可以吧。而且有人說京片兒,說川普,說塑普,倒是偏偏沒幾個人會去說那個打子彈一樣的「普通話」來適應現代生活吧……


我當年在老家補課的時候,老師全程用四川話講化學題


四川話可以(吧),初中高中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都是用方言教學,包括拉丁字母希臘字母外國人名地名都是方言發音,沒有出現過問題。在日常生活中,無壓力


粵語可以,當然,不得不承認的是,由於香港曾經被英國統治過,大量外來詞的融入是不可避免的,但這並不代表粵語使用者有時說的就是英語了。(可參考日語的外來語)

至於現在粵語使用者的粵語表達能力下降,完全歸功於普通話在官方和教育上的強勢,以及粵語等眾多方言在教育的荒廢。此消彼長,現在這種結果不理所當然的嗎?


每一種方言都在不斷的適應著。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文有很多辭彙字根意思重複?
如何評價「漢典」這個網站?
為什麼普通話語音「bo / po / mo / fo」的拼音韻母是「o」而不是「uo」?
外國人要多厲害 漢語要學多久 HSK要考到多高級 才能準確無誤地看懂繁體字?
岑參的正確讀音是什麼?

TAG:語言 | 方言 | 語言文化 | 漢語 | 漢語方言 |